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的
- 格式:docx
- 大小:14.75 KB
- 文档页数:4
2024年【广西安全员A证】考试及答案1、【多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O的事项。
(BE)A、劳动纪律B、劳动安全C、作业规程D、防止作业伤害E、防止职业危害2、【多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开(),受理有关安全生产的举报。
(AB)A、举报电话B、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C、办公地址D、部门负责人电话E、部门负责人姓名3、【多选题】下列关于劳动防护用品防坠落类有()。
(AB)A、安全带B、安全绳C、安全帽D、防滑鞋E、防护眼镜4、【多选题】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O安全生产条件。
(ABCE)A、主要负责人经考核合格B、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C、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D、依法进行环境评价E、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5、【多选题】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按照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进行分类,事故等级可分为0。
( ACDE)A、一般事故B、严重事故C、较大事故D、重大事故E、特别重大事故6、【多选题】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ABC)A、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B、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投入C、参加工伤保险D、施工监理单位需配备专人负责安全生产E、施工单位必须为工程质量投保7、【多选题】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
(ACE)A、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B、直接移动C、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D、等待处理E、做出标志8、【多选题】安全事故隐患治理原则包括()。
(ABDE)A、冗余安全度治理原则B、单项隐患综合治理原则C、间接治理原则D、预防与减灾并重治理原则E、动态治理原则9、【多选题】安全生产单位发生事故后,报告事故应当包括()等内容。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技术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技术鉴定所需时间()。
A.不计入B.计入C.由调查组确定是否计入正确答案: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合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四条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配合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事故调查期限。
A.不计入B.计入C.由调查组确定是否计入答案: A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时,应由( ) 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
.A事故发生单位⑧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C事故调查组D事故发生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参考答案:C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四条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四条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配合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参加事故调查处理的部门和单位应当互相配合,提高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效率。
单选题:1、根据《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定》,()是本地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C)A、地方各级党委分管负责人B、地方各级政府分管负责人C、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2、我国每年的消防宣传活动日是(A)A、11月9日B、11月19日C、1月19日3、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签发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C )日内审查完毕。
A、30B、35C、454、违法行为情节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A )A、正确B、错误5、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A )应当建立或者确定本地区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汇集、储存、分析、传输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
A、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各地应急管理部门C、各地公安部门6、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有权发布该行政区内地震短期预报、临震预报。
(B )A、正确B、错误7、根据宪法,我国施行宪法宣誓制度,下列人员中,在就职时不用进行宪法宣誓的是(C)。
A、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C、北京市政协委员8、《国家地震应急预案》适用于我国发生(A )及火山灾害和国外发生造成重大影响地震及火山灾害的应对工作。
A、地震B、地质C、气象9、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至少每(A )年组织1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A、半B、1C、210、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应预案不包括(C )。
A、综合应急预案B、专项应急预案C、年度应急预案11、某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新的教学楼,根据《防震减灾法》该教学楼应按照(B )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A、等于B、高于C、低于12、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下列关于突发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事件。
B、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释义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释义:本条是关于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的规定。
(一)事故一般分为四个等级事故等级划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事故报告的级别、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以及事故责任的追究。
明确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区分不同的事故级别规定相应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要求,是顺利开展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前提,也是规范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必然要求。
多年来,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中虽然有相应的事故分级标准,但在行政法规层面一直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
根据国务院2005年1月26日印发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按照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多少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条例规定事故一般划分为4个等级,即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举报,调查和处理,实行安全生产事故责任制,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本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制定的。
生产及其他有关法律。
本条例适用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人身伤害或直接经济损失的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本条例不适用于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研究生产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1)特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例以上严重的事故。
伤害(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人民币;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十人以上死亡,三十人以下死亡,重伤五十人以上,重伤一百人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五千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的事故;(三)重大事故,是指造成三人以上死亡,十人以下死亡,重伤十人以上,重伤五十人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万元以上五千万元以下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死亡人数少于3人,重伤少于10人,直接经济损失少于1000万元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事故分类补充规定。
本文第一段中提到的“上”包括此数字,本文中提到的“以下”不包括该数字。
第4条事故报告应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延误,遗漏,虚假报告或隐瞒事故。
事故调查处理要坚持从事实中求真,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找出事故发生的过程,原因和损失,找出事故的性质,确定事故责任,总结责任。
事故教训,提出纠正措施,依法追究责任。
第5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的调查处理。
事故发生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并提供必要的便利。
参与事故调查处理的部门和单位应当相互配合,提高事故调查处理的效率。
第6条工会应当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和处理,并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第7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或干扰事故的举报,依法进行调查和处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A.及时B.准确C.公平D.公正答案:AB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四条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配合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