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园区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园区的应用

智慧园区是指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实现人、物、区域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实现化工园区管理运维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达到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效果。在打造园区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基础上,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整合信息资源,建立起安监环保应急一体化的园区综合运营管理体系,提升园区内部的政务管理能力和业务协同能力,增强园区工作效率,实现园区的全方位、多层次、智慧化管理。

一、身边的智慧园区

园区一般由政府(民营企业与政府合作)规划建设,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仓储及其它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合理且能够满足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需要的标准性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体,"包括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都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创意园区等。"

园区的管理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一般而言园区规模都比较大,领导者管理半径与管理纵深相应变大,做出准确决策的难度大大增加。从项目、公司、到各行业、各部门的逐级监控管理问题,不同市场环境的兼顾适应与风险控制问题,专业分工细化带来的资源整合及协调问题等等,都是园区在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事实上,园区管理单位所承担的责任,与基层地方政府所承担的责任非常近似,不仅要负责整个园区的管理,同时还要负责园区的产业推进,招商引资、应急处置、内部服务等等各种服务与管理工作,因此必须建设一个强大的园区服务平台来进行支持,同时依托平台,促进园区的管理部门、企业、合作单位良性互动,面临上述挑战,园区需要在战略、流程、资源三个层面进行很好的配合。在战略目标

的指导下,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架构,完善企业整体各项管理流程,创建并固化一套标准、科学的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人才、资金等内外部资源。

二、物联网在智慧园区的应用

为调整经济产业结构,集聚产业优势,我国大力发展的园区经济,形成了我国地域经济的增长极。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传统的建筑智能化管理存在着以下问题。(1)设计、建设、应用同质化,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2)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建筑物内各子系统间相对独立,存在"信息孤岛",智能化水平低。(3)数据采集孤立,系统联动难以实现。(4)应用可扩展性差,扩展成本较高。(5)无法实现高效、便捷的集中式管理,运营成本高。(6)重要设备运行状态无法实时监控,事故预警难以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从更高的公共数据应用、异构网络的共享、多重数据的融合的层面出发,解决了以上面临的问题。

物联网与智能建筑的物理架构具有很多相似性,各个子系统相当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节点,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数据汇集到数据服务平台,由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从而提供更高级的动态数据应用服务,将使得传统智能化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基于物联网数据服务平台提供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解决方案,同时对大楼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进行了整体规划,保证了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实现。(2)充分发挥物联网开放性的基本特点。传统的园区内楼宇智能化系统是自成一体的独立封闭的系统,而物联网是开放的,具有连通性。采用这一技术,可以在世界上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的任一地点,与自己的物联网相连,从根本上

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3)把各个子系统集成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上,实现各系统之间实时数据的交流和共享,弥补了传统智能建筑数据采集孤立的缺陷,解决了系统难以联动的问题。(4)物联网数据服务平台中汇集了海量的数据信息,应用开发平台灵活且功能齐全,使其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各种软硬件应用已经瀚如烟海,开发人员具备成熟的技术积累,终端用户能享受到各种便利。(5)基于物联网技术,只需构建一个统一的数据服务平台,将各系统的运行数据信息汇总,既可实现高效、便捷的集中式管理,又降低了运营成本。(6)物联网平台所拥有的专家系统引擎,能够进行对从各子系统采集到的实时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计算,并结合预案,对非正常状况作出判断,并实施预警联动。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园区建设必将是未来智能园区的发展趋势,而物联网应用平台就是从数据接入、数据处理、数据应用3 个层面,为智能园区提供统一的应用与管理平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