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2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

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课程标准 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发现北京人的意义。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2.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3.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4.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5.知道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1.北京人等早期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3.炎帝、黄帝的传说。 4.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5.商鞅变法。6.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考纲要求知识结构考

点突破考点一北京人等早期原始人类文化遗存,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1.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发现于;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过着生活;已经会制造、使用工具和使用火。2.半坡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发现于省西安市,是流域最具有代表性的聚落。农业上,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最早种植粮食作物,还种植蔬菜;住着的房子;彩陶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3.河姆渡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发现于省余姚市,是流域最具有代表性的聚落。农业上,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最早种植粮食作物;住着的房子;还挖掘水井,饲养家畜等。考点二炎帝、黄帝的传说 1.炎帝: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2.黄帝(轩辕):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妻子嫘祖发明。

3.联合:

炎、黄两帝曾联合打败蚩尤部落,后为争夺中原地区,二帝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走向联合。

4.影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后人尊称他们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考点三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目的:为了巩固的统治。 2.分封对象:王族、功臣、旧贵族后裔。 3.内容:周天子把和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即“授民授疆土”);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治理诸侯国,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4.影响:积极影响:初期巩固了周王室统治。消极影响:后期诸侯王拥兵自重,不听周天子号令,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根源。考点四商鞅变法等史实,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社会背景:春秋战国以来,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私田逐渐取代公田,从而促使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社会

形态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战国时期,大国争霸,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掀起改革运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改革是秦国的。 2.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1)内容: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体现了家的思想)。②奖励: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体现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③奖励:立了军功的人,按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打破了贵族世袭制,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体现了公平原则)。④国家承认,允许土地自买卖(最能体现改革的封建性质)。⑤推行(影响后世的行政管理制度)。⑥统一度量衡(2)影响:使秦国富兵强,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考点五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1.孔子: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把家。(1)核心思想:①“”(爱

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2)政治上提倡,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3)教育方面:创办私学,主张“”(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提出“”“”等教育方法。

(4)影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的弟子将其言论整理成一书。 2.百家争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当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在思想领域上形成了“”的局面。(2)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中考演练试题详见课件或复习资料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程标准 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3.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4.知道

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5.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3.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4.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5.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考纲要求知识结构考点突破考点一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建立意义 1.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以“连横”(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打破了六国的“合纵”(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先后兼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秦王(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朝,定都咸阳(今西安)。 2.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统治的措施:(1)政治上: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①最高统治者称,总揽全国一

切军政大权。②中央设、、,分别管、和。③地方推行。(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在全国统一以为标准样式的货币。

(3)文化上:统一,把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4)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结果: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5)军事上:为防御匈奴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6)交通上: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3.秦统一中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有利于我国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的发展。考点二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1.背景: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汉武帝刘彻即位后,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2.汉武帝大一统措施:(1):汉武帝采纳儒家代表的建议,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