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开展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文化建设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2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开展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文化建设初探
【摘 要】组织文化是一种十分先进的管理方式,对于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组织文化建设,应该通过文化传播的方式进行。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文化体系构成概念是:通过科学理论,针对高校党员个体文化,群体文化里蕴含的信仰,行为标准,发展目标,人际沟通,社会义务等因素实行规范,从而令党的基层组织拥有明显的党组织特点,且令所有成员在组织中拥有一致信仰,完成一致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对于实现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文化;传统文化;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释道的思想文化几乎贯穿和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从现在的现实形式来看,我们应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党支部组织文化中的意义。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要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应重视和研究解决目前基层组织出现的问题,提高基础党组织建设,通过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引进组织文化建设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基础党支部组织文化建设,让基层党组织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提高其活力和号召力。
1 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文化的内涵与目标
高校也是社会组织上的一个板块,而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组
织的一个板块,其基础党组织文化是指在某种环境下组织构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组织管理制度以及高校的学风历史。组织文化通过和高校配合,传授思想文化以及精神文化,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利用文化的深层次作用对于全体师生造成影响。高校党组织利用科学理论,研究和学习,将高校的学生和老师通过组织文化的纽带而凝聚在一起。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教育的学习,传播党的理论知识,让党的精神贯彻到全体教师和学生当中。主要而言,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又包含着以下几点内涵:
1.1 精神文化
其作为高校组织文化因素中最重要的部分,被看作是全体师生参与到知识活动里的最大动力。精神文化换言之指的既是价值观。价值观被认为是党组织在特定结果或行为上的偏好,以期达到所想要的结果,它包括价值上的倾向,自我规范的责任感,价值观的正确与否,价值理性等四个要素。它是人的行为导向,党性的风向标,在很大程度上展示着组织的精神状态。
1.2 规制文化
其重要的参考依据是规范和惯例。行为规范决定了行为的共识程度,表达出组织对于成员的行为期待标准。在这个过程中,行为规范让工作中的知识传播,守则以及创造价值进行了要求。而惯例
指的是高校在办学的历史过程中被一致认可并使用的工作方式以及程序,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规范,此称之为软约束力。虽然并非硬性要求,但一旦没有按照此软约束力进行工作和生活,那么势必将承受道德上的压力,面临着被排斥的风险。
1.3 载体文化
其作为基层组织文化的承担者,是形成精神文化以及规制文化的外在载体环境。通过对于载体文化的观察,在党员活动中心,培训地,教学条件以及网站上得出结论,进而对于载体文化实行硬性的规范评价。
由此可知,以上三种文化作为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文化的构成因素,精神文化是根基, 深深植根于组织文化的底层,并通过规制和载体予以辐射,规制文化和载体文化共同承载、宣泄精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彼此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加强组织文化目标的研究,切实地贯彻党的理想信念,完成革命的使命任务,在优良传统文化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作风的改进。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引导党员干部进行自我素质的培养,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党组织形成富有特色的团队精神,树立集体的良好形象。
2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主要以儒家文化作为古文化大梁,传承
着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思想。儒家的核心思想在于仁义和礼仪。仁,既是君主待臣民之仁,大国待小国之仁,富者待贫者之仁,强者待弱者之仁。而义,指的是臣民待君之义,朋友与朋友之间的义,道德守则上的义。礼仪,其即可看作一个整体词汇,亦可分开来看。中华尚礼,有衣冠整洁之礼,君臣之礼,友邦之礼,夫妻之礼等等不一,可以这么说,礼的覆盖面是最为广阔的。仪,君有龙马之仪,相有九鼎之仪,文有青袍之仪,武有骠骑之仪,以仪分尊卑,以仪分文武。传统的儒家文化精神面貌折射出一种气质,既是大爱济世。
孔子极其推崇“仁”的伦理道德观念,主张“爱人”。而孟子作为孔子的后继者,对于孔子的“仁学”进行扩充,延伸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思想等多个方面,形成“仁政”,关注基层人民的生活,重视对人的教育。孟子的“民本思想”成为后世的经典,激励着无数为真理和正义而抗争的人们。
道家文化,历来都是推崇“清静无为,以退为进”,作为一种春秋时期的哲学思想,主张人们要遵循天道,讲求内心的清净,与自然相融合。道家思想指导领导者要尊重“天时地利人和”的自然规律进行无为而治。老子的“无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就是一种遵从客观规律的行为,较为合理,而且科学。在日常的生活管理中,消除一些偏见和不正确的思想,从而顺应社会和自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对于法家的循名就实和信赏必罚的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法家思想是韩非提出来的,对各项法令的执行,不仅要讲求公平的原则,而且需要进行赏罚分明的划分。主张“以法治国”,信赏必罚,促进合理的管理制度的建立。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内容来说,包括儒家的仁政王道;道家的清静无为,以退为进;法家的循名就实,信赏必罚。这三者是构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味一体的基本要素,渗透于民族的性格和心理之中。
回顾历史,从建党之初到改革开放的整个发展时期,我们党经历了国内外各个方面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党员没有起好带头作用,丢掉了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民群众对党组织有意见,有看法,这都是需要我们重视和反思的。在商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共产党员,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为人民做事和做人。在这个过程中,组织文化往往对于正确观念的树立起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将传统的中国文化精髓导入进组织文化,让优秀的文化洗涤我们,提升我们的政治思想境界。
孔子曾说,吾应日三省吾身。换言之,我们应该时刻反省自己,审视自己,保持高度的警觉性。作为共产党员,处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更应该贯彻这个理念,知道哪些事是必须要做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保持高度的做事的原则性。由此可见,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对于当今的党员政治思想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仅冰山一角就足够我们用上很大的精力去学习。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遗产。毛泽东同志把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条件,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带有“中国的特性”,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他经常借用中国传统典籍中的典故、成语或警句,如“实事求是”、“愚公移山”、“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等来表达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中国文化相结合而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在高校的基层党支部组织文化中引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有着其重要意义和必要性的。
3 以传统文化加强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文化建设的迫切性
高校基层党支部中学生党员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组织文化对于学生党员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现在的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开放和日渐富裕的社会环境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处于高度发展的状态。他们所接纳的信息量和行为标准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样受到了影响。从现实角度来说,现
在的大学生并没有经历革命年代和阶级斗争年代,体会不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那么通过传统文化加强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文化建设就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必要。因此传统的儒家思想传承数千年,其蕴含着万物发展的真理性和规律性,包含着最真诚的君子价值观念,这种精神是可以一代代的传承给子孙后代的,在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文化建设中,也应注入传统文化的血液,让学生受到熏陶和影响,从而加深为共产主义奉献的精神。
同时,从现实角度而言,组织是一个由人组成的团体,而传统文化中一样重视个人的修身和升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观察这些名句,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文化对于个人修养有着几乎苛刻的要求,这对于我们的年轻学子树立良好的党员素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4 以中国传统文化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文化建设的措施
4.1将中华传统文化和高效基层党支部组织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回望历史,我们需要沉痛反思的是,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我们的党组织并没有重视传统文化,甚至将其视为糟粕和垃圾,秉着打倒一切传统的思想,无论精华和糟粕都全部予以否定。现在的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现在我们的官员出腐败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文革时期受到了影响,丢掉了最基本的
“德”,摈弃了传统的优秀文化。由此可见,没有“德”作为基础,就不能算一名真正合格的党员。所谓“德才兼备”,也是德排在前头。李副主席又说:因此,我们现在要让官员们把曾经丢掉的“德”找回来。这个所谓的德,既是指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
修身修己,慎言慎行,不求庙堂闻达,唯独心念百姓。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官员注重对于自身的名声和品行十分重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生命。这种行为意识就是从儒家文化中的精髓中汲取,法家的循名就实和道家的清静无为就是直接体现这种思想。因此,在我们的基层党支部组织文化建设中,需要严格遵循法家的思想核心,遵循天道的发展规律,保持高洁的形象,切实地将人民大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党组织文化的建设中,让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气”扫一扫现在的“浊气”,让党员和干部们懂得“德行”和求实的工作重要性,学习“德”和认可“德”,顺应民意进行无为而治,与人民大众一起休养生息,并在实践中坚守“德”。
4.2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文化建设
时代在不断进步,我们的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也应顺着潮流不断发展向前,争取创新。在新的时期。很多高校党员在思想上出现了问题,在精神面貌上缺乏活力,这都和组织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党建工作仅仅停留在读读报纸,传达文件,听听报告等传统的模式上,肯定会导致党支部组织文化建设没有力量,不够活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