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000001)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000001)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000001)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000001)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绪论 (1)

1.1设计目的 (1)

1.2 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

2 设计基本资料 (2)

2.1建筑概况 (2)

2.2设计参数 (2)

3 负荷计算 (2)

3.1冷负荷计算方法 (2)

3.2空调冷负荷计算 (2)

4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 (5)

4.1空调末端系统方案比较 (5)

4.2 空调水系统方案比较确定.... (6)

4.3 风机盘管的布置 (7)

5 设计方案计算及设备选型....................................... . (7)

5.1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处理过程及送风参数确定................ . (7)

5.2风机盘管的选型计算........................................ . (9)

5.3新风机组选择计算........................................ .. (11)

6 空调系统水力计算 (11)

6.1空调风系统水力计算 (11)

6.2空调水系统水力计算 (13)

7 气流组织............................................ .. (14)

7.1布置气流组织分布.................................. .. (14)

7.2散流器选择计算.......................... (14)

8消声、减振及保温设计......................... .. (15)

8.2 减振设计......................... . (16)

8.3保温设计......................... .. (16)

8.4防火设计......................... .. (16)

9实习总结......................... .. (16)

参考文献......................... .. (17)

1 绪论

1.1设计目的

本设计要求熟悉中央空调设计步骤及方法,负荷的计算,设备的选型和布置,熟悉所选用的中央空调系统. 通过设计过程,要系统的掌握中央空调的相关知识,并培养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相关设计工作和施工、验收、调试、运行、管理和有关应用科学的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奠定可靠的基础。

1.2 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是在学习供热工程、空气调节和制冷技术后的一次工程设计的综合性训练。课程设计要求较高,内容涉及到冷(热)负荷计算、水利计算、管道安装、气流组织、制冷技术。通过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给定建筑物进行空气调节的设计计算、方案选择、施工图绘制,掌握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2 设计基本资料

2.1建筑概况;(1)外墙属于II 型,传热系数k=1.50w/(m2.k),由外向内分别为:

水泥砂浆、砖墙、白色粉刷。

(2)层高3500mm ,外窗大小2400x2000

(3)邻室包括走廊,均与室内温度相同,不考虑内墙传热。 (4)每间办公室为2人,在办公室内的时间段位8:00——18:00

共十个小时。

(5)室内照明采用2盏200w 明装荧光灯,开灯时间为8:00——

1800

(6)室内压力稍高于室外压力。

(7)外窗为双层窗结构,玻璃为普通玻璃,窗帘为白色。 2.2设计参数:(1)北京市纬度为北纬39°48′,经度为东经116°28′。

(2)办公室内计算干球温度33.2℃,室外计算湿球温度为26℃。

(3)北京市大气压力夏季为998.6kpa ,冬季为1020.4kpa 。 (4)办公室内计算干球温度为26℃,室内空气相对湿度≤65℅

3 负荷计算

3.1冷负荷计算方法

空调房间的冷负荷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热量形成的冷负荷,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以及其他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通过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形成冷负荷时存在延迟和衰减,所以空调房间夏季设计冷负荷宜按不稳定传热方法计算各种热源所引起的负荷,再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以下所述的计算方法是谐波反应法的简化计算方法。 3.2空调冷负荷计算

3.2.1 外墙、屋顶的瞬变传热的冷负荷

在日射和室外气温综合作用下,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ε?τ-?=t KF Q W(3-1)

式中τQ ——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W ;

F ——外墙和屋面的面积2m ;

K——屋面和外墙的传热系数W/(m2·℃);

?——计算时刻,h;

ε——围护结构表面受到周期为24h谐性温度波作用,温度波传到内表面的时间延迟,h;

ε

?-——温度波的作用时间,即温度波作用于围护结构外表面的时间,h;

?t——作用时刻下,围护结构的冷负荷计算温差,简称负荷温差,℃。

ε

?-

3.2.2外窗玻璃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的冷负荷

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玻璃窗瞬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CL=C w K w F w(t wl+t d-t nx) (3-3)

式中 CL——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W;

F w ——窗口的面积2m;

K w——玻璃窗的传热系数,单层窗可取5.8 W/(m2·℃),双层窗可取

2.9 W/(m2·℃);

T wl—外玻璃窗冷负荷计算温度逐时值

C w—玻璃窗的传热系数的修正值

t d—玻璃窗地点修正值

3.2.3玻璃窗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日射得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按下式计算:

CL=C a C s C i F w D jmax C lq W(3-4) 式中 CL——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W;

F w——窗口的面积2m;

C a——有效面积系数

C lq——窗玻璃冷负荷系数

C s——窗玻璃遮阳系数

C i——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

3.2.4 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荧光灯 CL=1000n1n2NC lq W(3-6)

式中 CL ——照明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 ;

1n ——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可取1.0;

2n ——灯罩隔热系数;

N ——照明灯具所需功率,W ; CL ——照明散热的冷负荷系数;

3.2.5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人体散热引起的冷负荷由两方面组成;人体显热冷负荷;人体散湿引起的潜热冷负荷。

人体显热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CL s =n Φq s C LQ W (3-7)

式中 n ——室内总人数;

Φ——群集系数;

q S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时成年男子散热量,W ;

C LQ ——人体显热散热量的冷负荷系数;

人体散湿引起的潜热冷负荷:Q T=Φn t q 2

n t —计算时刻空调区内的总人数。

q 2—1名成年男子小时潜热散热量 所有负荷计算结果见附表一 3.2.6空调新风冷负荷

)(n w w w i i G Q -= KW (3-8)

式中 w Q ——新风冷负荷KW ;

w G ——新风量kg /h ; w i ——室外空气焓值kJ/kg ; n i ——室内空气焓值kJ/kg 。

3.3空调湿负荷计算

人体的散湿量引起的湿负荷计算:

D=0.001Φnq (3-9)式中 D—人体散湿量Kg/s;

n—室内全部人数;

q—成年男子的小时散湿量g/h。

所以201房间湿负荷为D=0.001x0.93x184=0.203kg/h

4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

4.1空调末端系统方案比较

根据以上方案的比较,对该空调末端系统采用以下方案:

整个中央空调系统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焓线,不承担室内冷负荷。新风与风机盘管共用出风口,因无空调机房,所以采用吊顶式新风机组。

4.2 空调水系统方案比较确定

空调水系统包括冷冻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两个部分,它们有不同类型可供选择。

表4-2 空调水系统比较表

同程、双管制、单式泵系统,这样布置的优点是过渡季节只供给新风,不使用风机盘管的时候便于系统的调节,节约能源。

4.3风机盘管的布置

风机盘管的布置与空调房间的使用性质和建筑形式有关,对于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和档案室等一般布置在进门的过道顶棚内,并综合考虑房间均匀送风的情况,采用吊顶卧式暗装的形式,采用侧送或上送上回。

风机盘管机组空调系统的新风供给方式采用由独立新风系统供给室内新风,经过处理过的新风从进风总风管通过支管送入各个房间。单独设置的新风机组,可随室外空气状态参数的变化进行调节,保证了室内空气参数的稳定,房间新风全年都可以得到保证。

风机盘管机组的供水系统采用双水管系统,过渡季节尽量利用室外新风,关闭空调机组关闭供水。

5 设计方案的确定及计算

本系统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有独立的新风系统供给室内新风,即把新风处理到室内参数,不承担房间负荷。这种方案既提高了该系统的调节和运转的灵活性,且进入风机盘管的供水温度可适当提高,水管结露现象可以得到改善。

5.1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处理过程及送风参数确定

对于M 点焓值的确定: 由于

W S M

F L S

G h h G h h -=- ()W M

S L S F

M R F G h h h h G Q h h G ?

=--???

∑?=-

??

以办公室201为例进行计算;室内空气状态点取Φ=50%±5%

房间热湿比为§=Q/W=1344/0.171=21860kJ/kg

确定各状态点参数;h R =52.7kJ/kg h s =45.2 kJ/kg h w ,x =83 kJ/kg G=

R S

Q

h h ∑-=1.344/(52.7-45.2)=0.19kg/s

满足人卫生要求的最小新风量q m ,W2=30×2×1.2/3600=0.02 kg/s 10% q m <0.02 kg/s ,故所需新风量q m ,W =10% q m =0.02 kg/s

则又q mw/ q m ,f=

sx mx

rx sx

h -h h -h =(45.2-mx h )/(52.7-45.2)解得mx h =23.325 kJ/kg

则新风机组承担的冷量为Qo ,w=q m ,w (ho ,x-h l ,x )=0.345kw 盘管承担的冷量为Qo ,f= q m ,f (h l ,x-h m ,s )=1.345kw 5.2风机盘管的选型计算

以办公室201为例计算:

室内冷负荷:Q =1.344KW ,湿负荷:W =0.203g/s 新风量:W G =60m 3/h

回风量G f =780 m 3/h

根据所需风量选择型号为FP-85型风机盘管。

当风机盘管送风气流组织不能达到要求时,应在风机盘管上接风管即高静压风机盘管。下表是风机盘管的选择:

5.3新风机组选择计算

新风量的确定原则:满足室内卫生要求;补充局部排风量;保持空调房间的正压要求。

新风由新风机组处理到室内等焓状态,所以新风机组担新风负荷,风机盘管担负室内冷负荷。

本层新风风量为1170m3/h,所以选北京开利吊装式空气处理机组DBFP2.5其额定风量为2500m3/h。

=5.1KW>计算冷量

校核:风量占先。校核冷量。样本冷量Q

样本

=1.8KW.符合要求。

Q

6 空调系统水力计算

6.1空调风系统水力计算

根据风管系统布置,采用假定流速法选定风管管径,进行阻力计算时,首先选定系统最不利管路(即阻力最大的一条管路)作为计算的出发点;其次根据风量和所选定的管内风速计算这一最不利管路各管段的断面尺寸;绘制风系统轴测图,对各管段各环路进行编号,标注长度和风量;确定各风管的风量,再根据主风道风速控制在5~6.5m/s,支风道风速控制在3~4.5m/s,确定各管段的断面尺寸,计算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并联管路的阻力平衡;计算系统的总阻力;选择风机。

主要计算公式:沿程阻力:ΔPy=RL

局部阻力:ΔPj=ΔPd∑ζ

总阻力损失:ΔP=ΔPy+ΔPj

表6-1 民用建筑空调风速的选用

6.1.1新风风管水力计算

(1) 管段编号

风管计算实例以管段0-1为例:流量G=437 m3/h,初选流速为V=4.0m/s,根据G 和V查《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得风管断面积尺寸为180×120(mm?mm),比摩阻Rm=0.72Pa/m;则实际流速v=4.05m/s;动压P=0.5?1.24.052=9.80Pa;摩擦阻力=1.72×0.72=1.26Pa;局部阻力系数,查《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可知该管段上的附件的总的局部阻力系数∑ξ=0.7,则局部阻力Z=9.80×0.7=6.86Pa;则总阻力R=1.26+6.86=8.12Pa。其他各管段参数的计算方法与管段0-11相同。

(2)局部阻力系

详细见阻力系数表

(3)详细计算表

详细见水力计算表表

管段总阻力为:199.83pa。该楼层选的机组全压220Pa大于管路最不利管段总阻力199.83Pa,所以所选的机组符合要求。管路用风量调节阀进行调节使其平衡。

6.2空调水系统水力计算

6.2.1水力计算方法

采用假定流速法和限制比摩阻,其方法计算步骤:(1)绘制冷水系统图,并对管段编号,标注长度和流量;(2)把流速控制在0.5-2m/s或限定比摩阻在100-400Pa/m;(3)根据各个管段的水量和所选的流速比摩阻确定管段的直径,计算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4)计算系统的总阻力。

6.2.2水系统水力计算实例

本层供水系统最不利管路(初端-末端)水力计算

(1)管道标号

(2)详细负荷计算

(3)局部阻力系数:

6.2.3冷凝水管估算

冷凝水管管径按冷量估算:

7 气流组织

气流组织直接影响空调系统的使用效果,只有合理的气流组织才能充分发挥送风的冷却或加热作用,均匀地消除室内热量,并能更有效地排除有害物和悬浮在空气中的灰尘。

空调房间的气流流型主要取决于送风射流,送风口形式对它有直接影响。回风口的位置对室内气流流型和区域温差的影响较小。本设计主要采用侧送风。

7.1布置气流组织分布

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使风机盘管暗装于天花板,侧送风。风机盘管和新风送风口布置在同一高度送风,风机盘管与新风口共用出风口。气流贴附于顶棚形成贴附设流,工作区处于回流区中,送风与室内空气混合充分,工作区的风速较低,温度湿度比较均匀,适用于小空间的客房及其他要求舒适性较高的场所。对于使用高静压型风机盘管和超薄顶装式空调机组的房间,使用散流器使其达到合理的气流组织。当采用顶棚密集布置下送风方式的散流器时,有可能形成平行流使工作区风速分布均匀。表7-1 散流器送风颈部最大允许风速

散流器送风气流分布设计步骤为首先布置散流器,然后预选散流器,最后校核射流的射程和室内平均风速。

(1)散流器选型

采用方形片式径向散流器平送。

(2)布置散流器

由办公室间数和办公室尺寸确定选用19个散流器,则201房间为例散流器的送风量为:

LO=159 m3/h

(3)初选散流器 散流器的出风速度

o

u 选定为3.0m/s ,这样:

3600

3159

0?=

F =0.015㎡

由此确定选用FK-12方形散流器,风口尺寸为120×120mm 。

(4)检查x u

根据式12x o

u u K K K =

经计算检查

x

u 满足要求。

(5)检查

x

t ?

x o

t t ?=?

经计算检查结果

x

t ?满足要求。

8消声、减振、保温及防火设计

空调系统的噪声除了通过空气传播到室内外,还能通过建筑物的结构和基础进行传播。例如传动的风机或压缩机所产生的整栋可直接传给基础,并以弹性波的形式从机器基础沿房屋结构传到室内,并以噪声的形式出现,可采用非刚性连接来达到消弱由及其传给基础的陈东,即在振源和基础间设避振结构如弹簧避振器、软木、橡皮等,使噪声、振动得以衰减。 8.1 消声设计

消声主要目的是使噪声在室内的声压级得以下降,空调房间的噪声主要来自风口。送,回风管在空调机房里采用消声静压箱以此降低噪音;在管道系统中主要是对管道风速进行限制(主风管6-8m/s ,支风管3-5m/s );风管管道转弯处设消声弯头等。具体设计如下:

(1) 通风、空调和制冷机房的位置,宜布置在远离对隔振和消声有较严格要求的房间的位置,机房内部的噪声控制,应以隔振和隔声为主,吸声为辅; (2)通风机和空调系统产生的噪音,当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的标准时,应设置消声器或采用其他消声措施。系统所需要的消声量,应通过计算确定;

(3)选择消声器,应根据系统所需消声量、噪声源频率特性和消声器的声学性能及空气动力特性等因素,经济技术比较,分别采用抗性、阻性和阻抗复合消声器;

(4)选用机械设备时,要选择效果好、噪声低的产品;

(5)经过消声处理后的风管,不宜穿越产生较高噪音的房间。噪声较高的风管,不宜穿越要求保持较低噪声的房间,当无法避免时,应对风管进行隔声处理;(6)设计风道时要注意风速,考虑风道自然消声,在设计弯头时加设导流叶片,尽可能的减少空气涡流现象;

(7)在设计送回风处加贴软性吸声材料;

(8)注意风管的连接方法,防止串声事故发生;

(9)避免外界噪声传入风管内;

(10)机房尽量远离要求安静的房间。安静条件要求不同的房间不要共用一个系统,以防止他们之间串声。

8.2 减振设计

在空调设计中,常用的减振器有橡胶和刚弹簧两种。减振设计主要有:

(1)机组、泵及风机基础减振:每台设备宜采用单独的隔振基座,不宜设计成多台合用基座;制冷机、水泵和通风机,宜固定在隔振基座上,隔振基座可以用钢筋混凝土板或型钢较高而成。中、低压离心通风机的隔振基座,宜采用型钢机构;

(2)设备减振主要通过风管和水管是的减振:管道隔振一般是通过设置绕性接管和悬吊或支撑的减振器来实现;风机进出风口与管道之间用软接,目前普遍采用双层帆布或人造皮革材料制作;水泵的进出水口处应配置橡胶绕性接管;设备与管道之间配置绕性接管或软接后,还要采取支撑会悬吊支架隔振装置。(3)常用的隔振材料有软木、海绵乳胶、玻璃纤维、防震橡胶、金属弹簧和空气弹簧。

8.3保温设计

保温材料的选用原则:

(1)保温性能:保温材料的热工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导热系数,导热系数越大其性能越差,保温效果也就越差,因此选择低导热系数的保温材料是首要的。

冷热水供回水管均需保温,冷凝水也宜保温。

(2)吸水率:各种保温材料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的吸水率,吸水率越大,表明在使用过程中材料的含水量增加越快。因此含水量的增加将使整个保温财力哦啊的导热系数加大,由此可知保温材料应选用低吸水率材料。

(3)使用温度范围:保温材料不能承受较高的温度,为保证其使用寿命及安全可靠,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4)使用寿命抗老化及机械强度。

(5)防火性能:在高层民用建筑中,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是一个及其重要的指标,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应为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穿越防火墙和变形缝的管道两侧各2.00m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保温。

8.4防火设计

防火阀是指安装在通风、空调系统的送、回风管路上,平时呈开启状态,火灾时当管道内气体温度达到70oC时自动关闭,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起隔烟阻火作用的阀门。

排烟防火阀是指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平时呈开启状态,火灾时当管道内气体温度达到280oC时自动关闭,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起隔烟阻火作用的阀门。

70度防火阀一般用在通风和空调管道上,以及通风及空调管道过防火分区或者防火墙、进机房等地方,主要作用就是发生火灾时候能切断通风及空调管路,防止火灾在管道内蔓延。本次设计采用70度防火阀。

9实习总结

本次设计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和耐心帮助下,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此次设计中让我感受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在此表示感谢。各位老师百忙之中对我们的耐心辅导,使我受益扉浅。

参考文献

(1)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第二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2003

(2)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

-暖通空调·动力》第二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2003

(3)马最良《暖通空调》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4)马最良、姚杨《民用建筑空调设计》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5)李竹光《暖通空调规范实施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6)陈沛霖岳孝方《空调与制冷技术手册》第二版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 (7)马最良吕悦《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与应用》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8)杨昌智《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9)俞炳丰《中央空调新技术及其应用》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10)陈航《中央空调工程通用图纸精粹》第三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输出轴《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输出轴工艺规程设计 目录 1、零件的分析 1.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3 1.2、零件的作用-----------------------------------------3 1.3、零件的工艺分析-------------------------------------3 2、工艺规程设计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3

2.3、制定工艺路线---------------------------------------4 2.3.1、加工方法的选择---------------------------------4 2.3.2、加工顺序的安排---------------------------------4 2.3.3、拟定加工工艺路线-------------------------------5 2.3.4、加工路线的确定--------------------------------6 2.3.5、加工设备的选择--------------------------------6 2.3.6、刀具的选择------------------------------------7 3、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7 4、确定切削用量及加工时间 4.1、切削用量选定--------------------------------------10 4.2、基本加工时间确定-----------------------------------14 5、小结----------------------------------------------------18 6、参考文献------------------------------------------------19 7、附件---------------------------------------------19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 1.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如下面零件图所示为输出轴,该产品年产量为5000台,设其备品率为16%,机械加工废品率为2%,现制订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技术要求如下: ①锻件消除内应力; ②未注明倒角为1×45o; ③调质处理217~255HBS; ④材料45钢,N=Qn(1+a%+b%)=5000×1×(1+16%+2%)=5900(件/年)。 输出轴的年生产量为5900件,现通过计算,该零件质量约为3kg。根据教材表2-3,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的关系,可确定其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模板

辽宁工业大学 工艺课程设计( 论文) 题目: Al-12.5 Si-3 Cu-2-2Ni-0.5Mg铸造合金热处理工艺设计 院(系): 光伏学院 专业班级: 材料工程技术102 学号: 学生姓名: 杨向天 指导教师: 李青春 教师职称: 副教授 起止时间: -7-5~ -7-16

前言 合金工具钢的淬硬性、淬透性、耐磨性和韧性均比碳素工具钢高, 按用途大致可分为刃具、模具和检验尺寸使用的量具用钢三类。合金工具钢广泛用作刃具、冷、热变形模具和量具, 也可用于制作柴油机燃料泵的活塞、阀门、阀座以及燃料阀喷嘴等。 此设计是经过在课堂学习热处理理论知识后的探索和尝试, 其内容讨论如何设计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 重点是制定合理的热处理规程, 并按此完成Al-12.5Si-3Cu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目录( 小二号黑体, 段前段后1行, 1.25倍行距, 居中排列) 1 低合金刃具钢热处理工艺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圆板牙钢的服役条件、失效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圆板牙技术要求及示意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圆板牙钢的材料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圆板牙9SiCr钢的C曲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圆板牙9SiCr钢加工工艺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9SiCr圆板牙(M12)钢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9SiCr圆板牙钢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理论错误!未定义书 签。 2.8 选择设备、仪表和工夹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9 圆板牙热处理质量检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0 圆板牙热处理常见缺陷的预防及补救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说明书《输出轴》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 题目名称:输出轴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班级:2005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3班姓名:朱汪波 学号:200540601322 指导教师: 评定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20年月日

目录 前言 (3) 1、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3) 技术要求分析 (3) 零件的工艺分析 (3) (3) 2、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3) 选择毛坯 (3) 毛坯尺寸的确定 (4) 3、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加工艺路线 (5) 定位基准的选择 (5)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5) 制定艺路线 (6) 4、工序设计 (7) 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7) 选择机床根据工序选择机床 (7) 选用夹具 (7) 选用刀具 (8) 选择量具 (8) 确定工序尺寸 (8) 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0) 切削用量。 (10) 基本时间 (12) 6、夹具设计 (12) 定位方案 (12) 分度设计 (13) 切削力和夹紧力的计算 (13) 7、结论 (14)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附录 (15)

输出轴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摘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世界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机械加工工艺的编制是机械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工作。本文论述的是输出轴的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着重于几个重要表面的加工,具有一定的尺寸、形状、位置要求,还有一些强度、表面粗糙度要求等,然而这些都会在文中得以体现。 关键词:制造;输出轴;加工工艺;夹具;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链接,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也相信通过课程设计能将零碎的知识点都联系起来,系统而全面的做好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的一个阶段总结,是对课堂中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的一个实际应用过程。由于知识和经验所限,设计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所以恳请老师给予指导。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技术要求分析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车床输出轴,其主要作用,一是传递转矩,使车床主轴获得旋转的动力;二是工作过程中经常承受载荷;三是支撑传动零部件。零件的材料为45钢,是最常用中碳调质钢,综合力学性能良好,淬透性低,水淬时易生裂纹。综合技术要求等文件,选用铸件。 零件的工艺分析 从零件图上看,该零件是典型的零件,结构比较简单,其主要加工的面有φ55、φ60、φ65、φ75、φ176的外圆柱面,φ50、φ80、φ104的内圆柱表面,10个φ20 2

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课程设计项目及意义 (2) 2.设计题目具体技术要求和功能 (2) 3.方案比较与确定 (2) 3.1单片机的发展与现状 (2) 3.2单片机应用系统简介 (3) 3.3总体设计方案 (4) 3.3.1 功能系统 (4) 3.3.2需求分析 (4) 3.3.3控制系统设计(附图) (4) 4.可行性分析 (6) 4.1 技术可行性 (6) 4.2经济可行性 (6) 4.3操作可行性 (7) 5. 硬件电路设计 (8) 5.1在画图的时候应该注意的 (8) 5.2完整的电路原理图 (8) 5.3 元器件说明(简单介绍) (9) 5.4 硬件相关图例 (12) 5.4.1 真值表 (12) 5.4.2自动售货机的平面示意图 (12) 5.4.3硬件结构图 (13) 5.4.4 I/O地址分配 (14) 5.4.5 总体硬件构成 (15) 6.软件设计................................................................................................................................. - 16 - 6.1 程序主要说明............................................................................................................... - 16 - 6.1..1 软件结构设计分为系统定义及软件结构设计方面 (17) 6.1.2程序设计的步骤................................................................................................. - 17 - 6.2 程序流程图................................................................................................................... - 18 - 6.3 子程序流程图 (20) 6.4 中断程序流程图........................................................................................................... - 20 - 6.5 汇编程序源代码........................................................................................................... - 20 - 6.6 仿真调试现象及结果................................................................................................... - 23 - 7.设计总结 ................................................................................................................................ - 23 - 8.参考资料 ................................................................................................................................ - 23 - 致谢 ........................................................................................................................................... - 25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 论文统一用A4打印纸书写(不允许用铅笔书写文字) 封面格式:教务处统一印制格式 扉页:装订设计任务书 目录页:书写目录 说明书装订顺序: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正文+成绩评定表资料袋上的相关部分都要填写,资料袋底部写学号。 目录 1. 设计任务------------------------------------------------------1 2. 传动方案分析-----------------------------------------------页码 3. 电动机的选择计算-------------------------------------------页码 4. 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选择和计算-----------------------页码 5.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页码5.1 高速级齿轮传动设计计算-------------------------------------页码 5.2 低速级齿轮传动设计计算-------------------------------------页码 6. 轴的设计计算-----------------------------------------------页码 7. 键连接的选择及计算-----------------------------------------页码 8. 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页码 9. 联轴器的选择-----------------------------------------------页码 10. 润滑与密封-------------------------------------------------页码 11. 箱体及附件的结构设计和选择---------------------------------页码 12. 设计小结---------------------------------------------------页码 13. 参考资料---------------------------------------------------页码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二○一四年月日

目录 一、任务书--------------- -------3 二、指导教师评阅表----------------------4 三、序言-------------------------------------------------------------------------------------------3 四、零件的分析-----------------------------------------------------------------------------------3 五、工艺规程的设计------------------------------------------------------------------------------4 (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4 (2). 基面的选择---------------------------------------------------------------------------4 (3). 制订工艺路线------------------------------------------------------------------------4 (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5 (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6 六、设计心得与小结-----------------------------------------------------------------------------11 七参考文献-------------------------------------------------------------------------------------1 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完整版

------------------------------------------装订线------------------------------------------ 综合课题说明书 题目传动系统测绘与分析 机电工程系机械设计专业04机43 班 完成人xx 学号xxxxxx 同组人xx、xxx…… 指导教师XX 完成日期200x 年x 月xx 日 XX机电工程学院

目录 课题任务书 (1) 一、减速器结构分析 (1) 1、分析传动系统的工作情况 (1) 2、分析减速器的结构 (2) 3、零件 (3) 二、传动系统运动分析计算 (7) 1、计算总传动比i;总效率 ;确定电机型号 (7) 2、计算各级传动比和效率 (9) 3、计算各轴的转速功率和转矩 (9) 三、工作能力分析计算 (10) 1、校核齿轮强度 (10) 2、轴的强度校核 (13) 3、滚动轴承校核 (17) 四、装备图设计 (18) 1、装备图的作用 (18) 2、减速器装备图的绘制 (19) 五、零件图设计 (22) 1、零件图的作用 (22) 2、零件图的内容及绘制 (22) 参考文献 (25)

04机电综合课题任务书 学号:xxx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 同组姓名:xx、xxx、xxx、xx、xx 一、课题:机械传动系统与分析 二、目的 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的知识和绘图技能,完成传动装置的测绘与分析,通过这一过程全面了解一个机械产品所涉及的结构、强度、制造、装配以及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培养综合分析、实际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已知条件 1.展开式二级齿轮减速器产品(有关参数见名牌) 2.工作机转矩:300N.m,不计工作机效率损失。 3.动力来源:电压为380V的三相交流电源;电动机输出功率 P=1.5kw。 4.工作情况:两班制,连续单向运行,载荷较平稳。 5.使用期:8年,每年按360天计。 6.检修间隔期:四年一次大修,二年一次中修,半年一次小修。 7.工作环境:室内常温,灰尘较大。 四、工作要求 1.每组拆卸一个减速器产品,测绘、分析后将零件装配复原,并使用传动系统能正常运转。 2.每组测绘全部非标准件草图(徒手绘制),并依据测量数据确定全部标准的型号。 3.每组一套三轴系装配图(每人一轴系)。 4.各人依据本组全部零件测绘结果用规尺绘制减速器装配图、低速级大齿轮和输出轴的零件工作图。 5.对传动系统进行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并确定电动机型号、工作能

输出轴课程设计分解

设计工作量(课程设计完成后应交的资料) 1.绘制零件图一张(手绘A4或者机绘)。 2.绘制毛坯-零件合图一张(计算机绘图A4或者手绘)。 3.设计说明书1份(手写20页左右--采用“A4纸”)。 4.说明书中包括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一套、机械加工工序卡片5张以上。 5.重要工序的夹具设计。 设计"********"零件(图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年产5000件。 3、输出轴,毛坯为Φ90棒料 技术要求 1.调质处理28~32HRC。 3.未注圆角R1。 2.材料45。4、保留中心孔。

分析输出轴的技术要求,并绘制零件图。设计零件技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件。设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装备。 三.输出轴零件的工艺分析 1.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车床的输出轴,主要作用,一是传递转矩,使车床主轴获得旋转的动力;二是工作过程中经常承受载荷;三是支撑传动零部件。零件的材料为45钢,是最常用中碳调质钢,综合力学性能良好。 2.零件的图样分析 (1)两个0.024 0.01160++?mm 的同轴度公差为0.02?mm 。 (2)0.05054.4++?mm 与0.0240.01160++?mm 的同轴度公差为0.02?mm 。 (3)0.0210.00280++?mm 与0.0240.01160++?mm 的同轴度公差为0.02?mm 。 (4)保留两端中心孔A1,A2。 (5)调质处理28-32HRC 。 四.工艺规程设计 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45钢。考虑到机床在运行中药经常正反转,以及加速转动,所以零件在工作过程中则承受交变载荷及冲击载荷,选择锻件,以使金属纤维尽量不被切断,保证零件工作可靠。 2. 基面的选择 (1)粗基准的选择。对于一般输出轴零件而言,以外圆作为粗基准是完全合理的,按照有关粗基准的选择原则,当零件有不加工表面时,应以这些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若零件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现选取输出轴的两端作为粗基准。 (2)精基准的选择。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 3.制定工艺路线 (1)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1 下料 棒料90400mm mm ?? 工序2 热处理 调质处理28~32HRC 工序3 车 夹左端,车右端面,见平即可。钻中心孔B2.5,粗车各端各部 88?见圆即可,其余均留精加工余量3mm 工序4 精车 夹左端,顶右端,精车右端各部,其中0.024 0.0116035mm mm ++??、 0.021 0.0028078mm mm ++??处分别留磨削余量0.8mm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一:设计题目:搓丝机传动装置设计 1.1 设计要求 1) 该机用于加工轴辊螺纹,其结构见下图,上搓丝板安装在机头上,下搓丝板安装在滑块上。加工时,下搓丝板随着滑块作往复运动。在起始(前端)位置时,送料装置将工件送入上、下搓丝板之间,滑块往复运动时,工件在上、下搓丝板之间滚动,搓制出与搓丝板一致的螺纹。搓丝板共两对,可同时搓出工件两端的螺纹。滑块往复运动一次,加工一件。 2) 室内工作,生产批量为5台。 3) 动力源为三相交流380/220V,电动机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 4) 使用期限为10年,大修周期为3 年,双班制工作。 5) 专业机械厂制造,可加工7、8级精度的齿轮、蜗轮。 图1.1: 搓丝机简图 1.2原始技术数据

1.3设计任务 1. 完成搓丝机传动装置总体方案的设计和论证,绘制总体设计原理方案图。 2. 完成主要传动装置的结构设计。 3. 完成装配图1 张(用A0 或A1 图纸),零件图2 张。 4. 编写设计说明书1 份。 二:机械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拟定传动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根据系统要求可知: 滑块每分钟要往复运动24次,所以机构系统的原动件的转速应为24r/min。以电动机作为原动机,则需要机构系统有减速功能。运动形式为连续转动→往复直线运动。根据上述要求,可采用曲柄滑块机构,该机构有尺寸较小,结构简洁的特点。利用曲柄和连杆共线,滑块处于极限位置时,可得到瞬时停歇的功能。同时该机构能承受较大的载荷。整个搓丝机由电动机、开式齿轮减速器、一级减速器、曲柄滑块机构、最终执行机构组成。如方案一图所示。 其中,r=148.5mm; l=1371.5mm; e=666mm; 最大压力角α=33°; 急回夹角β=7°,急回特性为k=1.081。 采用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外加开式齿轮减速器,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设计制造,维护方便。

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

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

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 一、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 装订成册的书面说明书和完整电子文档各一份,说明书统一采用A4纸打印,说明书格式如下,顺序为: (一)封面 (二)索命数正文,包括: 1、摘要(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 分别为300字左右,应包括:工作目的、内容、结论、关键词 2、目录 以上部分以I、II……编制页码。以下部分根据章节编写序号和页码。 3、主体部分(不少于1 字,按要求设定页眉页角,要求居中) 主要包括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致谢,采用全角符号,英文和数字半角。每页28行、每行32-35个汉字,1.5倍行间距 3.1格式: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由引言(绪论)开始,以结论结束。主体部分必须由1页开始。一级标题之间换页,二级标题之间空行。 3.2序号 3.2.1毕业说明书各章应有序号,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

次格式为:1××××(三号黑体,居中)××××××××××××××××××××××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1××××(小三号黑体,居左) ×××××××××××××××××××××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1.1××××(四号黑体,居左) ××××××××××××××××××××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1)××××(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3.2.2说明书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号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 2.1、表 3.2式(3.5)等 3.2.3说明书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由前言(或绪论)的首页开始,作为第1页,并为右页另页。题名页、摘要、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可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统一标注每页页脚中部。力求不出空白页,如有,仍应以右页作为单页页码。 3.2.4说明书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英文字母A、B、C……编序号,如:附录A。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燕山大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09级机械设计及理论 学号: 0901******** 学生姓名:乔旋 指导教师:许立忠 教师职称:教授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二、传动方案分析................................... .......................... 三、电动机的选择和参数计算........................................ 四、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五、轴的设计...................................................................... 六、键的选择校核............................................................ 七、轴承的校核................................................................... 八、联轴器的选择及校核................................................ 九、密封与润滑的选择.................................................... 十、减速器附件及说明................................................... 十一、装配三维图........................................................ 十二、设计小结............................................................. 参考资料...................................................................

减速机输出轴 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减速机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一、输出轴的零件图和技术要求........... 二、毛坯的选择......................... 1、选择材料........................ 2、选择毛坯........................ 三、输出轴的表面分析................... 1、主要加工表面.................... 2、次要加工表面.................... 四、定位基准的选择..................... 五、各表面加工方案的确定............... 六、加工阶段的划分..................... 1、划分的原因...................... 2、阶段的划分...................... 七、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八、确定加工工艺路线................... 九、选择机床与工艺设备................. 1、机床设备的选用.................. 2、工艺装备的选用.................. 十、各表面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确定..... 十一、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十二、参考文献.........................

课程设计说明书范例

综合测评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 (2) 一、需求调查 (2) 二、建立用例图 (2) 三、描述用例 (3) 第二章系统分析 (5) 一、寻找系统中的实体类 (5) 二、建立实体类的类图 (7) 三、建立用户界面类的类图 (7) 三、建立交互图 (8) 第三章系统设计 (10) 一、类图的调整与修改 (10) 二、人机界面设计 (10) 三、数据库设计 (14) 第四章系统实现 (15) 一、开发环境 (15) 二、建立数据库 (15)

第一章需求分析 一、需求调查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河南科技大学制定了《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试行办法》、《河南科技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根据这两个文件的有关精神,我校每个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并根据综合测评的结果,评选综合奖学金。由于在校学生较多,传统的手工计算方式难以满足学校日常工作的要求,因此,我校急需开发一个综合测评系统,以提高该项工作的效果和效果。 通过调查,我校综合测评工作的运行过程如下:由学习委员录入本班学生上一学期的各门课程的成绩,计算各个学生的课程成绩的平均分。由团支书录入本班学生上一学期的德育成绩。由体育委员录入本班学生上一学期的体育成绩。德智体三个方面的成绩录入完成后,由班长计算各个学生的综合分,计算公式为:综合分=智育分×70%+德育分×20%+体育分×10%。最后,由辅导员根据综合分评选综合奖学金。 二、建立用例图 从以上需求描述中,我们发现系统中的参与者有:学习委员、团支书、体育委员、班长、辅导员。识别出参与者后,从参与者的角度就可以发现系统的用例,并绘制出系统的用例图,如图1-1所示。

西华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建筑电气 课程代码: 106008819 题目:德阳市文物中心库房照明系统设 计 学生姓名:何杰峰 学号: 3320120491119 年级/专业/班:2012级建环4班 学院(直属系)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李茜 建筑电气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名称: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建筑设备与能源应用工程(智能)年级:2012级

一、设计题目:德阳市文物中心库房照明系统设计 说明:根据自己的建筑图纸,独立完成设计。 二、主要内容 根据所给的建筑图纸,完成部分或全部建筑区域的照明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熟悉建筑平面图、了解设计范围,分析使用要求,收集有关技术资料和技术标准; 2.确定照度标准、照明方式和照明种类 3.选择光源和照明器类型; 4.进行照度计算,确定光源的容量、选择照明灯具; 5.插座、开关的选择及布置 6.确定各设备供电方式及配电箱位置,确定配电方案; 7.确定导线/电缆的敷设方式,选择导线/电缆型号和布线方式; 8.选择配电装置、照明开关和其他电气设备; 9.根据需要确定应急照明系统的设备及位置,考虑应急照明设备的供电方式; 10.绘制相关的设计图纸。如:照明平面布置图、配电系统图等。 说明:更加建筑平面图大小及复杂程度,照明系统必做,应急照明可以只是方案设计,还可以根据工作量大小增设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或弱电系统设计任务。 三、具体要求: 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规定,独立地、认真地、有计划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在课程设计工作中,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会依据设计任务进行资料收集、加工和整理,掌握建筑电气设计的流程、方法和标准,提高设计、理论分析、技术文件编写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守纪律以及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要求:根据建筑图纸,确定本工程拟设置的电气系统,完成课程设计。文中的语言简练通顺,图表规范正确;文中的图形和符号尽量采用IEE标准;课程设计论文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图表整齐规范、数据详实。课程设计论文应按学院的统一要求格式撰写及装订。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 按建筑类别、性质确定照度标准;考虑照度、使用环境、灯具安装及控制方式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灯具种类,进行照度计算、选择实际灯具;考虑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应急照明、插座及空调负荷需要,设计适当的配电方案。根据所设计的配电方案,考虑配电箱的位置,并进行导线和开关的选择计算,选择所需导线和开关,选择相应的配电箱。

输出轴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目录 一.输出轴工艺分析 1.1输出轴的作用 1.2输出轴的材料 1.3输出轴的工艺分析 1.3.1零件的组成表面: 1.3.2零件的重要表面: 1.4零件的技术要求 二.确定毛胚 三.工艺路线的确定 3.1基准的选择 3.1.1 粗基准的选择 3.1.2精基准的选择 3.2各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3.3确定工艺路线 四.切削用量的选择 五.加工余量的选择 六.设备工装

6.1刀具的选择 6.2选择量具 6.3夹具设计 七.设计体会 八.三维图 九.二维图 十.工艺路线单 十一.工序卡片 十二. 检验卡片 一输出轴工艺分析 1.1输出轴的作用 输出轴主要应用在动力输出装置中,是输出动力的主要零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传递转矩,使主轴获得旋转的动力,其工作中要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和扭矩。因此,该零件需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抗扭强度。 1.2输出轴的材料 45号钢的性能如下表所示。

相对加工性能为Kr=1 因此零件材料为45号钢 1.3输出轴的工艺分析 1.3.1零件的组成表面: Φ55. Φ60.Φ65.Φ75.Φ176外圆 30°的锥面 2X Φ8的两个斜孔 10X Φ20的孔 Φ50.Φ80.Φ104的内孔 600MPa 355MPa 16% 39J 179~229HBS 40%

键槽、倒角 1.3.2零件的重要表面: 1.Φ55.Φ60.Φ65.Φ75的外圆要求较高,为了保证输出轴旋转时的速度, 表面粗糙度有较高的要求,外圆的粗糙度要求都为Ra1.25um,内孔为 Ra3.2um,其他为Ra12.5um 1.4零件的技术要求 调质处理200HBS,10-Φ20均布孔相对与中轴线的位置度公差为Φ0.05,键槽相对于中轴线的平行度公差为0.08, Φ55外圆相对于A、B外圆的圆跳度公差为0.04,Φ80内孔相对于A、B的圆跳动公差为0.04除大端端面、Φ80内孔面以及10-Φ20均布孔的表面粗糙度为Ra3.2,其余都是12.5。 二、确定毛胚 因为使用45钢(碳素钢),且输出轴既承受弯矩又承受转矩,力学性能要求高,所以选择棒料。 三、工艺路线的确定 基面先行原则 该零件进行加工时,要将端面先加工,再以左端面、外圆柱面为基准来加工,因为左端面和φ55外圆柱面为后续精基准表面加工而设定的,才能使定位基准更准确,从而保证各位置精度的要求,然后再把其余部分加工出来。 按照先加工基准面,先粗后精,基准统一等原则,该零件加工可按下述工艺路线进行。 3.1基准的选择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范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范例 一、设计任务书 (2) 二、拟定传动方案 (2) 三、选择电动机 (2) 四、计算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及其分配各级传动比 (4) 六、V带传动设计 (5) 七、齿轮传动设计 (7) 八、高速轴轴承的设计 (8) 九、高速轴直径和长度设计 (10) 十、高速轴的校核 (11) 十一、低速轴承的设计 (13) 十二、低速轴直径和长度设计 (14) 十三、低速轴的校核 (15) 十四、键的设计 (17) 十五、箱体的结构设计 (18) 十六、减速器附件的设计 (20) 十七、润滑与密封 (22) 十八、课程设计总结 (23) 十九、参考文献 (23)

定方案 选择电动机 1、电动的类型和 按工作求和工作选用一Y IP44)系列相异步电 它为卧 2、电动 (1)工机所需功w p 1250 1.5010001000w FV p ?=== (2)电机输出功d p η w d p p = 传动装的总效率 5 43221ηηηηη????=式中, 21η、…为 电动机至

卷筒之间的各传动机构和轴承的效率。由表2-4[2]查得:V 带传动1η=0.95;滚动轴承2η=0.99;圆柱齿轮传动3η=0.97;弹性连轴器4η=0.99;卷筒轴滑动轴承5η=0.98,则 总效率2 0.950.990.980.990.970.876η=????≈ 故 1.88 2.150.876 w d p p KW η = = ≈ (3)电动机额定功率ed p 依据表20-1[2]选取电动机额定功率 2.2ed p KW = 3、电动机的转速 为了便于选择电动机的转速,先推算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由表2-1[2] 查得V 带传动常用比为范围,4~2' 1=i 单级圆柱齿轮传动6~3' 2=i 则电动 机转速可选范围为 '''12716~2866/min d w n n i i r == 初选同步转速分别为1000r/min 和1500r/min 的两种电动机进行比较如下表: 结果: 1.88w p kw = 0.876η= 2.2ed p kw =

课程设计说明书书写格式

课程设计说明书书写格式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书写格式模拟电子技术》为了保证课程设计文档的质量,做到说明书格式的规范化,特作如下规定: 一,内容要求及格式课程设计说明书应用汉语撰写,内容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 文字简练, 说明透彻,推理严谨. 说明书内容一般应由九个主要部分组成, 依次为:1. 封面,2. 课程设计任务书, 3. 目录, 4. 说明书正文,5. 结束语,6. 参考文献, 7. 附录. 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1.封面格式:XXXXXXXX学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一———————专业名称————————学生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 2. 课程设计任务书 3. 目录列出说明书的大标题, 一级和二级节标题,逐项标明页码, 标题应该简明扼要,点出各部分主要内容. " 目录"两字居中, 下空两行为章,节, 小节及其开始页码. 章,节, 小节分别以如下方式: 第 1 章,1.1,1.1.1 依次标出,章, 节,小节与页码之间用"..." 连接.每一... 级标题标题依次往后退一个汉字. 4. 说 明书正文正文是主体,一般可包括设计要求与指标, 理论分析, 计算方法, 具体设计内容,测试方法和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讨论,结论等. 标题:每章标题以三号黑体居中打印; " 章"下空两行为"节"以四号黑体左起打印; " 节"下为"小节" , 以小四号黑体左起打印. 换行后空二个汉字打印论文正文. 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 正文行间距为固定值24磅.例:第1章XXXX 1. 1 XXXX 1.1.1 XXXX 图, 表,公式:文中的图,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图2-5, 表3-2, 公式等.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表述所用一致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图序及图名,表序及表名采用五号楷体字.公式的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图,表, 公式等与正文之间要有一定的行间距. 5. 结束语设计总结,主要成果或结论,存在的问题等 6. 参考文献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 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一律列在正文的末尾,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在引用别人的结论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严禁抄袭现象的发生.作者姓名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或",et al.."" 参考文献"四字居中用三号黑体字,空一行左起按顺序依次列出参考文献,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用小四号宋体字.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为: 连续出版物:序号作者. 文题.刊名[J],年,卷号:起~止页 码专或编著: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技术标准:序号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举例如下: [1] 周绥平,陈宗基. DR 算法的更新时间间隔研究. 系统仿真学报[J],1999,7 :13~18 [2] 竺可桢.物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56~6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 GB3100~3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与单位.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 社,1994-11-01 7. 附录主要列入设计过程所做的实物图,公式推导,与正文分开. 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