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药文化与智慧作业[1]

中医药文化与智慧作业[1]

1、殷商时期负责医疗管理的官职称为(单选题)00

A、疾小臣

B、医工

C、医官

D、医师

2、习近平将中医药学誉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单选题)

A、钥匙

B、手段

C、方法

D、策略

3、中国医药学的学科的人文学特点是(单选题)

A、哲学向医学渗透

B、医药学科

C、社会学科

D、自然学科

第一讲

1、甲骨文记载疾病的水平是(单选题)

A、直观部位记载

B、疾病机理讨论

C、疾病症状描述

D、疾病程度描述

2、医巫分家从哪个朝代开始(单选题)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汉代

3、哪个朝代开始对医生有考核制度(单选题)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汉代

4、负责周天子饮食的是(单选题)

A、食医

B、疾医

C、疡医

D、兽医

5、负责万民内科疾病的是(单选题)

A、食医

B、疾医

C、疡医

D、兽医

6、习近平将中医药学誉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单选题)

A、钥匙

B、手段

C、方法

D、策略

7、中国传统文化中惟一继续发挥作用的学科(单选题)

A、中医

B、文学

C、火药

D、天文

8、中医的处方相当于兵法布阵,清代医家徐大椿称之为(单选题)

A、用药如用兵

B、阴阳平衡

C、医易同源

D、治病求本

1、民族文化形成的“轴心期”时代是(单选题)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战国

1、《周易》三圣是指(多选题)

A、伏羲

B、女娲

C、周文王

D、孔子

2-3

1、《周易》用卦表达不同的人生阶段,确定应该采取的对应态度,中医看病是否用卦模型(单选题)

A、是

B、否

C、辩证

D、辩病

第二讲

1、管子“天出其精、地出其形,乃化为人”说明人体由来是(单选题)

A、大自然产物

B、天地万物

C、人为贵

D、阴阳平衡

2、老子“淡然无为、神气自满,将为不死之药”;强调“不死之药”是(单选题)

A、人体内环境稳定

B、无为淡然

C、养生

D、药物

3、孔子强调大德大寿,德高壽长,称之为(“ ”)(单选题)

A、仁者寿

B、大德

C、德寿

D、延年

4、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单选题)

A、养正气

B、除邪气

C、保命

D、防患

5、《周易》不易是指:(单选题)

A、规律

B、习惯

C、心态

6、《周易》变易是指:(单选题)

A、适应规律的不断调整

B、每天变化

C、与时俱进

D、日新月异

7、《周易》简易是指:(单选题)

A、大道至简

B、阴阳为道

C、以人为本

D、阴平阳秘

8、《周易》三画卦变六画卦缘由在于(单选题)

A、天、地、人各有阴阳

B、六六节

C、孔子加注释

D、演绎六画卦

9、中医看病是否用卦思维(单选题)

A、是

B、否

C、辩证

D、辩病

10、中医看病卦思维表现在(单选题)

A、“辨证施治”

B、“整体观”

C、“治未病”

D、“治病求本”

1、中国医药学奠基之作(单选题)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易经》

D、《难经》

3-2

1、中国医药学的医学目标(单选题)

A、生生不息

B、天人合一

C、阴阳五行

D、以人为本

3-3

1、生生不息是中华人类愿望,也是中华医药学科(单选题)

A、目的

B、方法

C、策略

D、手段

第三讲

1、《素问》、《灵枢》各9卷共162篇,合称(单选题)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易经》

D、《难经》

2、标志中华医学实践理论体系、系统化、规范化的著作是(单选题)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易经》

D、《难经》

3、中国医药学的医学模式(单选题)

A、生生不息

B、天人合一

C、阴阳五行

D、以人为本

4、中国医药学的研究对象(单选题)

A、生生不息

B、天人合一

C、阴阳五行

D、以人为本

5、中国医药学的研究模型(单选题)

A、生生不息

B、天人合一

C、阴阳五行

D、以人为本

6、中华医药学科确定生生不息的主体与研究对象是(单选题)

A、疾病

B、生物

C、大自然

D、人类

7、中华人类生生不息的方式是人类生存必须与合拍(单选题)

A、天

B、地

C、人

D、易

8、医药学科确定了()的医学模式(单选题)

A、天人合一

B、阴阳为道

C、平衡

D、扶正气

9、人与天主动合拍的桥梁是(),中医称之谓"四时阴阳五脏系统"(单选题)

A、天人合一

B、阴阳五行

C、生生不息

D、防患未然

4-1

1、()条件决定文化特征(单选题)

A、地理

B、生理

C、心理

D、教育

4-2

1、医学模式是()的哲学概括(多选题)

A、健康观念

B、疾病观念

C、死亡观念

D、人生观念

5-2

1、秦皇在生生不息文化理念上的积极意义是把养生理念推向(单选题)

A、史无前例的高度

B、全民普及化

C、技术领先

D、方法多样化

5-3

1、两汉一代对生生不息理念文化表达的铁证,今天何从而知(单选题)

A、汉代画像石

B、帛画

C、玉石

D、木雕

第五讲

1、道家认为“不死”是(单选题)

A、精神不死

B、物质不死

C、意识不死

D、药物不死

2、汉武在生生不息文化理念上的积极意义是把养生理念推向(单选题)

A、史无前例的高度

B、全民普及化

C、技术领先

D、方法多样化

3、两汉一代如何表达未世的生生愿望(单选题)

A、多生优生

B、养生

C、事死如事生

D、再生

4、两汉一代如何表达在世的生生愿望(单选题)

A、多生优生

B、养生

C、事死如事生

D、再生

5、两汉一代如何表达去世的生生愿望(单选题)

A、多生优生

B、养生

C、事死如事生

D、再生

6、两汉一代如何表达来世的生生愿望(单选题)

A、多生优生

B、养生

C、事死如事生

D、再生

7、两汉一代对墓地的理解(多选题)

A、人生驿站

B、骨骸保存处

C、庇护后人处

D、等待升天处

6-1

1、中国医药学的研究对象是(单选题)

A、人

B、疾病

C、大自然

D、人类社会

第六讲

1、中国医学研究对象以人为本,其中关于“人”的理解应包括(多选题)

A、为有机生命体

B、五脏中心

C、经络联系人体上下、内外表里、四肢百骸

D、发生的疾病

2、以人为本的物质基础是(单选题)

A、五脏

B、经络

C、六腑

D、气血

3、中医理论体系中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单选题)

A、生理上协调配合

B、脏腑各自独立

C、由大脑支配

D、病理上相互影响

4、三因治宜是指:(多选题)

A、因地

B、因人

C、因时

D、因病

5、中医将人体胸腹腔内脏器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焦包括(单选题)

A、心肺

B、脾胃

C、肝肾

D、心肝

6、中国医学整体观念认为(多选题)

A、人体本身和谐

B、人与大自然和谐

C、人与人类社会和谐

D、人与精神和谐

7、肝脏与()相表里(单选题)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8、心脏与()相表里(单选题)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9、脾脏与()相表里(单选题)

A、胆

C、小肠

D、大肠

10、肺脏与()相表里(单选题)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11、肾脏与()相表里(单选题)

A、胆

B、胃

C、膀胱

D、大肠

12、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下列哪项为中心?(单选题)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脑

13、人体内脏与体表有脏在内,生理与病理改变表现在外。肝脏在外的表现会反应在:(单选题)

A、鼻

B、口

C、眼

D、耳

14、人体内脏与体表有脏在内,生理与病理改变表现在外。肾脏在外的表现会反应在:(单选题)

A、鼻

B、口

C、眼

D、耳

15、人体内脏与体表有脏在内,生理与病理改变表现在外。肺脏在外的表现会反应在:(单选题)

A、鼻

B、口

C、眼

16、人体内脏与体表有脏在内,生理与病理改变表现在外。心脏在外的表现会反应在:(单选题)

A、鼻

B、舌

C、眼

D、耳

17、人体内脏与体表有脏在内,生理与病理改变表现在外。脾脏在外的表现会反应在(单选题)

A、鼻

B、口

C、眼

D、耳

18、人体抖动像似树木摇摆,与中医说的哪个脏腑有关(单选题)

A、心

B、肝

C、脾

D、肾

19、人体“水城”被称为“洲都之官”是指:(单选题)

A、胆

B、膀胱

C、大肠

D、小肠

20、机体呼吸上天之“六气”,饮食大地“五味”合成(单选题)

A、宗气

B、精气

C、元气

D、阳气

21、五脏功能的物质基础是(单选题)

A、精

B、气

C、神

D、经络

22、五脏功能的生命力体现在(单选题)

A、精

B、气

C、神

D、经络

23、五脏功能的动力是(单选题)

A、精

B、气

C、神

D、经络

24、小肠的功能描述准确的是(单选题)

A、分清别浊

B、舒畅气机

C、传导糟粕

D、司二便

25、肝的功能中对其余四脏功能影响最大的是(单选题)

A、舒畅气机

B、调节情志

C、疏泄胆汁

D、藏血

26、“水火既济”是指以下哪两个脏腑的交流(单选题)

A、心与肾

B、胃与脾

C、肺与肝

D、肝与胆

27、中医认为生命离开母体主要靠“宗气”维持,“宗气”在()合成。(单选题)

A、心

B、肝

C、脾

D、肺

28、中医认为生命离开母体主要靠“宗气”维持,“宗气”形成后必须下降到()才能补充到元气。(单选题)

B、肝

C、脾

D、肾

29、人体元气是生命的动力,储藏在(单选题)

A、心

B、肝

C、脾

D、肾

30、人体情绪中医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况,简称为“七情”。每种情绪会引起人体“气”作用方向改变,导致气向上的是(单选题)

A、喜

B、怒

C、思

D、恐

31、人体情绪中医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况,简称为“七情”。每种情绪会引起人体“气”作用方向改变,导致气向下的是(单选题)

A、喜

B、怒

C、思

D、恐

32、人体情绪中医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况,简称为“七情”。每种情绪会引起人体“气”作用方向改变,导致气滞不畅的是(单选题)

A、喜

B、怒

C、思

D、恐

33、五脏中为生命节奏打拍子的脏腑是:(单选题)

A、心

B、肝

C、脾

D、肺

34、五脏中为生命保持路线畅通的脏腑是:(单选题)

B、肝

C、脾

D、肺

35、中医建立藏象模型的意义就是将人体与()合拍(单选题)

A、天体

B、藏象

C、年龄

D、外表

36、下列属于阳的有(单选题)

A、生命动力

B、生命物质

C、生命体液

D、生命环境

37、五脏中“水火既济”是指:(单选题)

A、心与肾

B、脾与胃

C、肝与胆

D、肝与肺

38、五脏中“左升右降”是指:(单选题)

A、心与肾

B、脾与胃

C、肝与胆

D、肝与肺

39、五脏中“升降枢纽”是指:(单选题)

A、心与肾

B、脾与胃

C、肝与胆

D、肝与肺

40、中医认为()是“气血生化之源”与“后天之本”。(单选题)

A、心

B、肝

D、肺

7-1

1、夏王朝创造了阴阳合历称为(单选题)

A、夏小历

B、农历

C、太初历

D、黄历

7-2

1、下列关于“天人合一”的文化渊源描述正确的是(多选题)

A、是上古中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总结

B、先秦诸子“推天道以明人事”

C、西汉董仲舒承上启下“天人一也”

D、宋代张载“天人合一”

7-3

1、天人合一”的中医药学模式研究的内容包括(多选题)

A、天地与人的关系——有利有弊

B、人与天地的关系——趋利避害

C、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守中

D、人体与疾病的关系——扶正祛邪

第七讲

1、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源自()(单选题)

A、农耕活动对天的依赖

B、对自然现象崇拜

C、对神灵的崇拜

D、“巫”的盛行

2、“圣人作……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反映出中华民族早期人类圣人为王的标准是(单选题)

A、关注民生

B、财力雄厚

C、武力强大

D、天意

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单选题)

A、天人合一

B、阴阳

C、五行

D、八卦

4、天人合一是(单选题)

A、先圣对本身存在规律的发现和总结

B、中国先圣的发明创造

C、中国先圣偶然所得

D、中国先圣凭空臆想

5、中医药学科模式是(单选题)

A、天人合一

B、四时阴阳五行

C、以人为本

D、颐养天年

6、“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提出时间为(单选题)

A、先秦

B、西汉

C、宋代

D、明朝

7、“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提出是由(单选题)

A、先秦诸子

B、西汉董仲舒

C、宋代张载

D、汉代司马迁

8、中医把人体放在天地中研究的医药学模式被称为(单选题)

A、天人合一

B、阴阳五行

C、以人为本

D、三因制宜

9、人类积极适应大自然,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表现在(多选题)

A、向自然学习,与天地共阴阳、同节律

B、依赖天地,从天地获取能量

C、避免天之六气过激,地之五味偏嗜给人体造成的疾病

D、人类需要积极主动合拍于大自然

10、七情因素直接改变人体藏气运行方向,并影响人类产生疾病,下列表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A、怒伤肝

B、喜伤心

C、思伤脾

D、忧伤肾

8-3

1、下列事物的五行归属,哪一项是不对的?(单选题)

A、木—肝、春、东

B、土—脾、夏、南

C、金—肺、秋、西

D、水—肾、冬、北

第八讲

1、实现“天人合一”的桥梁是:(单选题)

A、免疫系统

B、生理器官

C、经络系统

D、四时阴阳五行藏象系统

2、五行是阴阳在大地以五方自然状态呈现,其中南方属于五行中(单选题)

A、火

B、水

C、土

D、金

3、五行是阴阳在大地以五方自然状态呈现,其中北方属于五行中(单选题)

A、火

B、水

C、土

D、金

4、五行是阴阳在大地以五方自然状态呈现,其中西方属于五行中(单选题)

A、火

B、水

C、土

D、金

5、五行是阴阳在大地以五方自然状态呈现,其中东方属于五行中(单选题)

A、火

B、木

C、土

D、金

6、五行是阴阳在大地以五方自然状态呈现,其中中央属于五行中(单选题)

A、火

B、水

C、土

D、金

7、五脏与五行对应,其中心脏对应的是五行中(单选题)

A、火

B、水

C、土

D、金

8、五脏与五行对应,其中肺脏对应的是五行中(单选题)

A、火

B、水

C、土

D、金

9、五脏与五行对应,其中肝脏对应的是五行中(单选题)

A、火

B、木

C、土

D、金

10、五脏与五行对应,其中脾脏对应的是五行中(单选题)

A、火

B、水

C、土

D、金

11、五脏与五行对应,其中肾脏对应的是五行中(单选题)

A、火

B、水

C、土

D、金

12、午时是指11:00—13:00,对应五脏六腑之中(单选题)

A、心

B、肝

C、脾

D、肺

13、天地自然图是指:(单选题)

A、太极图

B、卦象图

C、四神兽图

D、五行生克图

14、下列表述中属阴的是(单选题)

A、向上的

B、向外的

C、浅浮雕

D、数字“5”

15、下列表述中属阳的是(多选题)

A、灯光

B、桌子

C、高浮雕

D、数字“5”

16、下列表述中属阳的是(多选题)

A、男

C、青年

D、风

17、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单选题)

A、正虚邪甚

B、气血不足

C、脏腑虚衰

D、阴阳失调

18、五行中木的特性是:(多选题)

A、色青

B、收敛

C、承载

D、条达舒畅

19、五行中火的特性是:(多选题)

A、色红

B、舒缓

C、蕴育

D、炎热向上

20、五行中土的特性是:(多选题)

A、色黄

B、清肃

C、潇洒

D、承载蕴育

21、五行中金的特性是:(多选题)

A、色白

B、温热

C、低沉

D、清肃收敛

22、五行中水的特性是:(多选题)

A、色黑

B、收敛

C、起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