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名词解释论述题简答题

金融学名词解释论述题简答题

金融学名词解释论述题简答题
金融学名词解释论述题简答题

1.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

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准备制度等。

2.金银复本位制同时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两种货币同时流通的货币制度。

3.有限法偿主要是对辅币规定的,其含义是: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

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4.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

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5.格雷欣法则金银双位制下“格雷欣法则”:良币被储存,劣币充斥市场。(“劣币驱逐

良币”)

6.商业信用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的信用。

7.消费信用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借贷

8.银行信用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以货币形式提供给企业或个人的信用。

9.直接融资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之间不与金融中介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而直接

融通资金。

10.间接融资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之间通过与金融中介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间接

地发生金融联系。

11.商业汇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签发的、指定其在约定日期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

票人的支付命令书。

12.商业期票(商业本票)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承诺在约定期限支付

一定款项给债权人。

13.可转让大额存单商业银行发行的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转让的一种定期存款凭证。

14.回购市场回购市场是指对回购协议进行交易的短期融资市场。

15.场外市场指在全球范围内连接证券商及其他客户的计算机和远程通信系统,又称柜台

交易市场,是在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网络。

16.金融衍生工具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派生的金融工具,

其价值取决于相应的原生金融工具预期价格的变化。

17.期权合约立权人赋予购买期权的人在未来某时间按约定价格买(卖)一定数量某资

产的权利的合约。购买期权的人要向出卖期权的人支付一定的费用,称期权费,但可选择是否买或卖。

18.期货合约交易双方在交易所以公开竞价的方式,约定在未来某时间按约定的价格买卖

一定标准数量的某资产的标准化合约。

19.承兑汇票到期前,付款人在票据上签章承诺付款。

20.票据贴现票据到期前,持票人为获取现款向交易对手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

让。

21.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其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本和吸收的

外来资金两部分。

22.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这是取

得收益的主要途径。

2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凡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

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的统称。

24.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如居民、企业和单位等)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

微观角度的货币需求:企业、家庭、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出于交易、预防或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等诸种动机产生对货币的需要量。

25.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

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26.基础货币基础货币(B):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金(R)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

货(C)的总和。

27.货币供给在某一时点经济中承担货币职能的资产的存量。

28.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的比值。

29.派生存款在最初的存款(原始存款)基础上扩大的存款,即没有铸币对应的存款。

30.通货膨胀是指以货币表示的商品和服务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上涨。

31.通货紧缩是指以货币表示的商品和服务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

32.公开市场操作也称公开市场业务,是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

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的行为。

3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并最终

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即所谓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34.基准利率也叫再贷款利率或再贴现利率。是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

能制约其他利率的基本利率。

35.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

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二、

货币产生的根本经济原因是什么?

门格的概括直接物物交换有太高的交易成本,减少交易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于交换媒介进行间接交换;交易中最受欢迎的商品常常被充当交易媒介,并会自我强化为大家都接受的交易媒介,这就是货币

货币制度有哪些构成要素?

货币材料及货币本位制、货币单位体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货币的偿付能力、货币的对外关系

简要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i.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以货币形态提供,没有方向约束,规模约束小。

ii.商业信用具有严格的方向性,规模的约束,信用能力的局限和信用链的不稳定。信用的三要素及主要形式有哪些?

信用的三要素:债权人和债务人、时间间隔、信用工具

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和国际信用等

信用的经济职能

调剂经济主体的资金余缺;提供便捷的结算方式;集中与积累,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推动创业与创新

货币市场主要有哪些子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短期国债市场、证券回购市场、可转让大额存单(CDs)市场试论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

1.资金融通功能

2.资产价格发现功能

3.流动性创造功能

4.降低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

分析金融市场的一般职能作用;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功能的看法。

金融市场的货币市场,主要具有解决短期流动性资金周转需要的功能。其中同业拆借市场的主要作用是解决银行等金融机构相互之间进行的资金融通。它交易简便,且银行可以直接进行融资。但由于市场参与主题混乱,拆解期限过长,资金用途不当等问题,使得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存在很大的问题,可以采取加强管制,缩小拆借市场范围等措施;票据贴现市

场,只要用于短期融资,其信用风险相对较小,但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工具单一,商业汇票贴现、再贴现的利率生成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商业汇票承兑授权、授信及审查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CDs市场,增加的投资的弹性,但在我国由于活期存款也有一定利率,所以此市场在我国并不活跃;短期债券市场则有效的为国家或企业筹集资金,在我国,国库券市场的流动性在货币市场中是最高的,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也都选择国库券市场开展公开市场业务。

金融市场的资本市场,以投资盈利为目的,但更多倾向于资本增殖功能。证券发行市场是组织证券发行业务的市场;证券交易市场是买卖已发行证券的市场,它的作用是为初级证券市场提供流动性,向初级市场反馈信息。在我国证券市场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1.股份制企业不规范,上市公司良莠不齐,影响上市制度的公平性;2.证券发行方式存在弊端。3.证券市场结构不合理。4.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机制缺乏动态过程,有效性差。4.证券市场的产业政策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明确。

运用你所学的经济学理论或金融理论分析为何会产生银行类金融中介机构从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发展史可以知道,银行最原始的业务是资产负债业务,它相当于一个中介机构,是资金短缺者和资金盈余者之间的桥梁。最原始的业务:存款、贷款业务就是指把社会上零散的资金集合起来提供给资金需求大的客户。从它的以上功能便可知道它产生的原因,就是为了促进资金的融通。

随着商品货币的推进,在古代的东方和西方都先后有货币兑换商和银钱业的发展。随着兑换、保管、汇兑业务的发展,这些古老的银钱业主手中聚集大量的货币,自然而然就发展出了贷款业务,当他们不仅依靠上述古老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贷款,而且还要靠向货币持有者以提供服务和支付利息为条件吸收存款来扩展放贷业务时则意味着古老的银钱业向现代银行业的演变。

简述关于利率决定的可贷资金理论。

①借贷资金的供给是利率的增函数

②借贷资金的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③市场均衡利率取决于借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

简述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而货币供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货币数量就增加,当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转弱时,对货币的需求下降,利率下降。

①货币需求(Md)是收入的增函数,是利率的减函数。

②货币供给(Ms)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

③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所决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平均利润率(是一个经济社会利率决定的基础)

②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③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④国际利率水平

⑤预期通货膨胀率

试比较实际利率理论、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古典学派强调资本供求对利率的决定作用,认为在实物经济中,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利息是资本的价格。利率的高低由资本供给即储蓄水平和资本需求即投资水平决定;储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增函数,均衡利率取决于投资流量和储蓄流量的均衡。即储蓄等于投资为均衡利率条件。由于古典利率理论强调实际因素而非货币因素决定利率,同时该

理论还是一种流量和长期分析,所以,又被称为长期实际利率理论。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由货币供求解释利率决定。他认为货币是一种最具有流动性的特殊资产,利息是人们放弃流动性取得的报酬,而不是储蓄的报酬。因此,利息是货币现象,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决定的流动性偏好,和由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定的货币供给量是利率决定的两大因素。同时,货币供给量表现为满足货币需求的供给量,即货币供给量等于货币需求量是均衡利率的决定条件。在货币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利率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并随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中央银行再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也不会下降,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无限大,形成“流动性陷阱”。凯恩斯把利率看成是货币现象,认为利率与实际经济变量无关。同时,他对利率的分析还是一种存量分析,因而,属于货币利率理论或短期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理论是上述两种理论的综合。研究长期实际经济因素(储蓄、投资流量)和短期货币因素(货币供求流量)对利率的决定。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来决定的。可贷资金供给包括:储蓄和短期新增货币供给量,可贷资金需求包括:投资和因人们投机动机而发生的货币需求量;在可贷资金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将随可贷资金供给量的增加或下降而下降或上升;反之,在可贷资金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随可贷资金的需求的增加或下降而上升或下降。均衡利率取决于可贷资金供求的平衡。由此可见,可贷资金论与凯恩斯流动偏好利率理论的区别,在于可贷资金理论注重流量和货币供求的变化量的分析,并强调了长期实际经济变量对利率的决定作用。但可贷资金论与凯恩斯流动偏好利率理论之间并不矛盾,流动偏好利率理论中货币供求构成了可贷资金理论的一部分。

分析利率变动对投资和储蓄的理论影响效应,结合实际分析有哪些因素可能制约这些理论效应的发挥。

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利率是重要的经济杠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㈠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⑴对直接投资的影响:

利率变化——融资成本高低——投资增减

即利率下降,会导致融资成本下降,从而是产业投资增加;反之,则导致产业投资减少。

⑵对间接投资的影响:

利率变化——调节信贷规模与结构的变化——投资规模与结构的变化

即利率的变化能调节信贷规模和结构,从而影响投资规模和结构。

㈡利率对储蓄的影响:

若利率升高,会是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这样人们就会推迟消费,倾向于储蓄,这时会出现两种可能:一、人们的当期消费降低,总需求就会降低,从而社会的总产出就会减少,这是消费乘数效应;二、国民收入储蓄率升高,从而社会总产出就会增加,这是储蓄乘数效应。所以,当利率升高的时候,若储蓄乘数效应大于消费乘数效应,就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若储蓄乘数效应小于消费乘数效应,就抑制了经济的增长。

若利率降低,则结果相反。

影响其理论效应发生的因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金融市场的繁荣程度,国际利率水平,居民收入及投资理财观念,社会福利等方面。

什么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哪些?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凡是银行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主要有汇兑、信用证、代收、代客户买卖、承兑、信托、其他中间业务:咨询业务、信息服务

简述我国商业银行的性质和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的性质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国外投资银行等。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由三大部分组成,即1)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曾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2)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有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海南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12家。3)外资商业银行。其中,国有独资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主体。

简述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负债:自有资本、吸收存款、其他负债(从银行同业获取资金、向中央银行借款、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发行金融债券)

资产:准备金、贴现、贷款、证券投资、租赁业务

中央银行发挥“银行的银行”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集中管理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充当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组织和管理银行间清算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代理国库和国债的发行;管理国际储备;制定、实施货币金融政策;代表国家实施监管;为政府提供信贷支持

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垄断银行券的发行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集中管理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充当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组织和管理银行间清算

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代理国库和国债的发行;管理国际储备;制定、实施货币金融政策;代表国家实施监管;为政府提供信贷支持

简述费雪的现金交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费雪认为,假设M 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 为货币流通速度,P 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 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

MV=PT 或P=MV/T

货币需求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和名义收入,当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完全取决于名义收入水平。

简述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理论的主要内容。

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有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因素。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有

Y P k M d ??=

简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现代货币数量论)

① 弗里德曼将货币视作一种资产,认为影响人们资产持有的因素同样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

因素。据此他提出如下形式的货币需求函数:

),,,(m e m e m b p d r r r r r Y f P

M ---=π 试比较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① 弗里德曼拓宽了可选择资产的范围

②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

③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且可预测的。

简述我国货币供给层次的具体内容。

现阶段分为三个层次:

a.M0=流通中现金

b.M1=M0+单位活期存款

c.M2=M1+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

简要分析制约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必须从其吸收的存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存款准备金,上缴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不得动用。这部分资金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例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提现率: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提现率又能称现金漏损率,是指现金漏损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这也是影响存款扩张倍数的一个重要因素。

3)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为了安全和应付意外之需,实际持有的资金准备金常常多于法定存款准备金,从而形成了超额准备金。这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就是超额准备金率。

4)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数量,即原始存款总量。

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标准和内容构成是什么。

各国在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都已流通性的大小,也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为标准。流通程度高,即在流通中周转较便利,相应的,购买力也较强。否则反之。

构成:通货:流通中的货币

1.货币:存款货币银行以外的通货加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之和,即M1

2.准货币:相当于定期存款

3.准货币+货币=M2

阐述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货币供给是在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的基础上,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存、贷款业务形成的。货币供给取决于基础货币量(B)和货币乘数(m),影响基础货币量和货币乘数的因素就是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1.居民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①通过其现金存款比率影响货币供给

居民现金存款比率的决定因素:

a.财富

b.各种资产预期报酬率

c.金融危机

d.非法经济活动

③通过贷款需求影响货币供给

2.企业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①企业的现金存款比率影响货币供给。

②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影响货币供给。

3.存款货币银行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①通过对超额准备率的选择影响货币供给

②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影响货币供给

4.财政赤字(政府行为)与货币供给

论述货币乘数模型,并根据模型分析居民、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B r r r r B m M e

d c c s ?+++=?=1 1. 居民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① 通过其现金存款比率影响货币供给

居民现金存款比率的决定因素:

a. 财富

b. 各种资产预期报酬率

c. 金融危机

d. 非法经济活动

② 通过贷款需求影响货币供给

2. 企业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① 企业的现金存款比率影响货币供给。

② 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影响货币供给。

3. 存款货币银行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① 通过对超额准备率的选择影响货币供给

② 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影响货币供给

4. 财政赤字(政府行为)与货币供给

结合中央银行的业务分析其调控货币的基本手段

(1) 公开市场业务:出售债券-------减少通货发行------减少存款准备金--------减少贷

款-------减少货币量

iii. 反正亦然

(2) 贴现政策:利率上升----借款成本上升-----贷款下降-----货币量减少

iv. 反正亦然

(3) 法定准备金:提高法定准备金率------贷款下降----通过货币乘数减少货币量 v. 反之亦然

分别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角度阐述通货膨胀的可能成因。

一、总需求扩张(AD 右移)导致通货膨胀

导致总需求曲线右移(需求扩张)的因素

1. 货币供给增长过快

2. 财政支出增长过快

3. 预期转好

4. 外部需求增加

二、总供给冲击(AS 上移)导致通货膨胀

Y P

Y 1 Y 2 Y 3 P P Y 4 P

AS 曲线移动(总供给冲击)的原因

① 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② 能源与原材料市场冲击

③ 厂商垄断力量

④ 技术进步

⑤ 体制结构和劳动生产率的结构性变化

⑥ 外部输入

试论通货膨的影响与治理措施。

影响:1.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和就业

① 促进论

② 促退论

③ 中性论

2. 通货膨胀会造成以下社会福利损失

① 增加定价成本和价格调整成本

② 影响收入和财富的分配

③ 产生税收扭曲效应

④ 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

3. 恶性通货膨胀还会带来社会危机

治理:1.抑制总需求

① 紧缩性货币政策

1. 减缓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

2. 提高实际利率

3. 汇率升值(针对出口增长过快)

② 紧缩性财政政策

1. 削减政府消费与投资

2. 减少转移支付

3. 增加税收 (比如所得税)

2. 供给管理政策

① 减税

② 管制工资

③ 限制垄断高价

④ 汇率升值(针对外部输入)

3. 其他政策

① 特殊时期的价格管制

② 货币与汇率制度改革

③ 指数化

Y P

O Y1 Y 2 Y 3 P P P

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和央行的政策措施

简要叙述托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基本思想。

M↑→i↓→Ps↑→Q↑→I↑→Y↑(Q=企业市值/重置成本)

简述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其选择的标准。

可供选择的中介目标变量:

a.近期指标: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短期利率

b.远期指标:货币供应量、贷款总额、中长期利率

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适应性

何谓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并简述其优缺点。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优点:1.有较强的主动性 2.有较强的微调性3.有极大的政策性 4.有可逆转性5.有及时性和便捷性

缺点:1.政策告示作用较弱 2.是以发达证券市场为前提的

结合中央银行的业务分析其调控货币的基本手段。

负债业务:自有资本、吸收存款、其他负债(从银行同业获取资金、向中央银行借款、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发行金融债券)

资产业务:准备金、贴现、贷款、证券投资、租赁业务

试用所学理论分析2007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及效果。

08年上半年全年5次上调准备金率,下半年5次下调准备金率,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发展。

结合你所学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分析股票市场和信贷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文书学名词解释题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书学名词解释题 2.1.公文的现行效用:又称现实执行效用或时效,是指公文直接形成于其内容所针对的现行公务活动中并直接发挥实际效用。具体来说,是指公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机构和人员范围内,对机构或个人行文产生的约束力、强制执行力和其他强制性影响。 2.2.公文的历史效用:是指其对印证历史事实、反映历史发展过程所产生的权威性影响,是其转化为档案的内在依据。 2.3.正式通用公文:根据有关规定在各类社会组织共同使用的正式公文,具有法定性、规范性和通用性特点。 2.4.内部通用公文:简称内部文书,即在社会组织内部通用的公文,具有复杂性、内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2.5.专用公文:亦称专门文书,是某一业务系统、某一行业根据专门工作的特殊需要而使用的,具有该业务系统或该行业特定内容和体式的公务文书,使用范围具有极强的专门性和限制性。 2.6.纸质文书:以纸张为物质载体的文件。纸质文书是目前公文处理工作中使用最为普遍、使用频率最高的。 2.7.感光介质文件:以感光胶片、相纸等感光材料为物质载体的文件。 2.8.规范类文书:由各类社会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公开发布并反复适用,用以规范行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2.9.领导指导类文书:由各级领导、指导机关及其领导人制发的用于颁布政令、部署工作、批复事项的文件。如命令、决定、指示批复等。 2.10.报请类文书:由被领导、指导机关向有关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询问、提出建议、清求指示或批准时使用的文件。如请示、报告等。 2.11.知照类文书:面向社会或特定范围(各类社会组织之间或在其内部范围内)为公布、通知有关事项、通报情况、联系工作、商洽事宜、交流信息而制发的文件。如通告、公告、通知、通报、公函等。 2.12.契约类文书:由双方或数方为实现一定目的、明确双方权利、责任、义务而签订的作为工作依据或法律凭证的文件。如合同、协议书等。 2.13.会议文书:是各类社会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公开发布并反复适用,用以规范行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2.14.秘密级文件:又称秘密件,指涉及党和国家一般机密的文件,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一定损害。 2.15.特急件:内容至关重要且特别紧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 2.16.定稿:又称原稿、底稿,是经领导人审阅签发或经会议讨论通过的最后完成稿,是缮印正本的依据。 2.17.正本:根据定稿缮印的、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 2.18。试行本:指发文机关认为规范类文书的内容尚不成熟,日后需根据实践的检验情况予以修订时,先行发布的试行文本,在试行期内具有法定效力。 2.19.暂行本:指发文机关未及制定供长期执行的内容完善的规范类文书时,暂且制发的文本,在暂行期内具有法定效力。 2.20.修订本:指对已发布生效的规范类文书,经实践检验重新予以修改补充后再行发布的文本。 2.21.副本:指再现公文正本内容及全部或部分外形特征的复份或复制本,代替正本和定稿供制作、抄送、传阅、参考和存档之用。 2.22.行政规范性文件(狭义):是指除行政法规、政府规章外,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施管理,在其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公开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可反复适用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措施等行政文件。

微生物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1.微生物(Microbiology):微小生物的总称 2.芽胞:特殊的休眠构造 3.碳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地物质 4.氮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6.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生长的特殊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 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7.鉴别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化学试 剂,从而用肉眼就能识别所研究的细菌而设计的培养基。 8.光合磷酸化:是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作用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 的过程,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9.发酵作用:是不需要外源电子受体的基质能量转移代谢。 10.有氧呼吸:是指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11.无氧呼吸: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产生的代谢过 程 12.酒精发酵: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的过程,其产物是乙 醇和二氧化碳。 13.同型发酵:其过程为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 的催化下由NADH+H还原为乳酸(H为氢离子)参考P56的乳酸发酵的来写。14.异型发酵:发酵的特点是经HMP途径,存在磷酸酮糖裂解反应参考P56的乳酸 发酵的来写。 15.丁酸发酵:即由糖类生成丁酸、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的发酵 16.次生代谢:次生代谢是指生物合成生命非必需物质并储存次生代谢产物 的过程 17.质粒:是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成分 18.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菌株称为野生型 19.突变体(mutant):细胞中DNA碱基和碱基序列的任何改变称为突变,如果 改变了碱基在复制后稳定地存在于子代中,则成为突变型p89 20.营养缺陷型(auxotroph):需要某种生长因子的突变体称为营养缺陷型 21.转化作用:是外源DNA不经任何媒介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的过程 22.转导作用.:通过噬菌体介导的DNA在不同细菌细胞间转移和基因重组的现 象 23.接合作用:通过两种细菌细胞的直接接触而将DNA从一种细菌转移到另一种 细菌 24.普遍转导:在普遍转导中,任何遗传标记都能从供体转移到受体。 25.特异转导:是噬菌体对寄主的特定基因进行非常有效的转移 26.分批培养:采用完全封闭的容器,一次接种,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均可采用 27.同步生长: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使群体细胞中每个个体在生活周期中都处于 相同的生长阶段 28.细菌的生长曲线: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纯培养菌种接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 中,在最适合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菌体的数量,在以几何曲线表示,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所绘成的曲线称生长曲线。 29.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 群体

金融学 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和论述题(金融学) 1、国民经济中的货币收支包括哪五个方面的货币收支体系? 2、货币形态的发展,并举例。 3、货币的职能有哪几种? 4、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5.简述汇率的决定: 6.简述汇率与利率的关系 7.简述汇率决定说有哪些? 8、论述各汇率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 9、汇率的波动对一国经济和金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0.简述现代信用的形式 11.利息的实质 12.商业信用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13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14、中国的金融中介体系由哪些机构组成? 15.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构成 16金融产业与一般产业的异同 17、简述商业银行的作用。 18、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 19、按不同的标准划分,商业银行的贷款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20、请列举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21论述商业银行三大业务,及其相互关系。 22、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是什么? 23、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4、中央银行的类型 25、试分析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26、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要性 27. 论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28.简述金融市场的功能? 29.金融资产的特征有哪些? 30.简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主要区别,并列出主要的金融工具。 31.简述目前较为流行的金融衍生工具合约及其特征。 32.设计一张金融市场资金融通的流程图,并对金融市场这个大系统进行分类介绍。 33.就证券市场进行分类,并介绍各市场的功能、主要特征。 34、简述金融市场的风险类型。 35、研究市场效率的意义。 36.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区别和联系。 37.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的异同点。 38.证券交易所内证券交易的程序。 39.简述凯恩斯的利率理论。 40.简答实际利率理论的内容 41.简答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金融学名词解释(含答案)

1.货币:(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就是货币行使的职能(3)货币是“流动性”(4) 货币是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5)货币是财富(6)货币是一种法律规定(7) 货币是M0, M1,M2…… 2.纸币:纸制的货币 3.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4.辅币: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分 5.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6.银行券: 7.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物品或直接以商品形式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形式 8.金属货币: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形式 9.信用货币: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10.存款货币: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 11.电子货币:以现代电子技术为基础,利用电子信息形式进行价值存储和转移的货币形式 12.狭义货币:现实流通的货币,为实现即期社会购买力服务(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 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13.广义货币:M1+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它存 款) 14.货币制度:关于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的一系列规定 15.自由铸造:公民有权把法令规定的金属币材送到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属货币;公民也有权 把铸币融化,还原为金属 16.限制铸造:只能由国家来铸造金属货币,特别是不足值的辅币必须由国家铸造,其他机 构和个人不得铸造 17.无限法偿: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18.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 收 19.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20.牙买加体系: 21.区域性货币制度: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在经济联盟的基础上共同实行的,取代原有的国 家货币制度的统一的货币制度 22.外汇:(1)动态:货币之间的兑换 (2)静态:以外币标示的,能够用于结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23.汇率:两国货币的兑换比例,货币的对外价值 24.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也被 称为应付标价法 25.间接标价法: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来表示汇率,也 被称为应收标价法 26.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各国 中央银行有义务维持本币币值的基本稳定 27.浮动汇率: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 28.换汇成本说:将购买力平价说中的非贸易品剔除,而只考虑贸易品的价格对比如何决定 汇率及其变动。 29.购买力平价: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1916提出,基本思想是货币价值在于购买力,汇率 取决于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30.利率平价:关于短期汇率波动的理论,认为汇率与利率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若其他条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 2 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 收缩- 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eT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C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俞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 4 章生命活动的调控神经部分:名词解释: 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2、牵涉痛: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胆碱能纤维: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简答题: 1、简述突触传递过程。 答:突触前神经元的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突触前膜对Ca2+ 的通透性增大,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小体(神经细胞内),促进突触小体内的囊泡与前膜融合、破裂,通过出胞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于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离子跨膜流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局部电位变化,即产生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说明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类型及分布、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及受体阻断剂。 自主神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①递质:交感神经(其递质为Ach)和副交感神经(其递质为NA ②受体类型:交感神经:a i、a 2 ,B i、B 2 副交感神经:M、N1、2 分布及效应(递质- 受体结合后): M受体:心脏一抑制,支气管、消化管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一收缩,消化腺一 分泌增加,瞳孔一缩小,汗腺一分泌增加、骨骼肌血管一舒张等。 Ni受体:神经节突触后膜一节后纤维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 N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一骨骼肌收缩。 a i受体: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等。 a 2受体: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

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金融学复习题简答

1:如何理解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1)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就是货币; (2)价值尺度为各种商品规定价格,表现商品的价值;流通手段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当这两个功能由一种商来满足,这种商品就取得货币的资格。 (3)货币的其他职能以及货币相关联的诸范畴都是从这点展开。 2:简述消费信用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1)消费信用的积极作用:促进消费商品的生产与销售,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等; (2)消费信用的消极作用:过度的消费信用会造成消费需求膨胀,在生产扩张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状况,促使物价上涨的繁荣。 4: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1)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 ①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 ②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成本较低,投资收益较高; ③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加强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 ④有利于筹集具有稳定性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 (2)直接融资的其局限性: ①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的限制比间接融资多; ②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的制约; ③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得多,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5:如何理解金融范畴?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与货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货币制度也建立在信用制度之上,没有不含货币因素的信用,也没有不含信用因素的货币,任何信用活动也同时都是货币的运动。信用的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信用的紧缩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减少,信用资金的调剂则影响着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部门构成和地区构成。当货币的运动与信用的活动不可分析地联系在一起时,就产生了由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地新范畴——金融。因此,金融是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地融合体。 14:简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名词解释

P527 1.货币失衡:即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 2.通货膨胀:是货币供给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即货币供给大于社会经济活动对货币的实际需要。 3.通货紧缩:也称通货不足,是指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要量,即货币供给满足不了社会经济活动对货币的实际需要。 4.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其中包括了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衣食住行、水电、医疗、教育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 5.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称批发物价指数,是根据商品的批发价格编制的物价指数,反映包括了原材料、中间品及最终产品在内的各种商品批发价格的变化。 6.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可以反映全部生产资料、消费品和劳务费用的价格的变动。 7.通货膨胀的类型: 根据物价上涨的方式 (1)公开性通货膨胀:是指市场机制充分运行和政府对物价不加控制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或是政府虽然施加控制,但因通货膨胀的压力太大而未 能生效,价格上涨的特征非常明显。 (2)隐蔽性通货膨胀:是指政府当局采取物价管制而使一般物价水平不能自由上升的通货膨胀。 根据物价上涨的速度 (1)爬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年率为2%-3%的状态 (2)温和通货膨胀:低于7%的通货膨胀率,或者是低于10%的通货膨胀率 (3)恶性通货膨胀:又称极度通货膨胀,物价连续暴涨但持续时间不会太久,货币完全丧失价值贮藏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交易功能。 根据通货膨胀可否预期 (1)预期通货膨胀:在经济生活中,人们预计将要发生通货膨胀,无避免经济损失,在各种交易、合同投资中将未来的通货膨胀预先计算进去。 (2)非预期通货膨胀:没有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超出了社会潜在产出之后引起价格水平持续上涨而产生的通货膨胀。P504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上涨,致使生产成本上涨,进而导致物价总体水平持续上涨的通 货膨胀。P506 (3)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由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引起的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而产生的通货膨胀。P508 (4)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时,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的变化使物价水平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8.菲利普斯曲线:由菲利普斯研究的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呈反向变化的向下倾斜的曲线。

名词解释题

第1章名词解释 1、软件开发工具: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第三代语言)的基础上,为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从规划、分析、设计、测试、成文和管理各阶段,对软件开发者提供各种不同程度帮助(支持)的一类广泛的软件。 2、第一代语言:即机器语言,是用0、1组成的二进制字符串书写的程序,用纸带等光电设备或通过控制台上的扳键送入机器,得以存储和执行。 3、第四代语言(4GL):第四代语言的原意是非过程化的程序设计语言。针对以处理过程为中心的第三代语言,它希望通过某些标准处理过程的自动生成,使用户可以只要求做什么,而把具体的执行步骤的安排交给软件自动处理。 4、CASE工具:CASE工具指“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或“计算机辅助系统工程”,它的基本思想与软件开发工具完全一致,即应用计算机自身处理信息的巨大能力,帮助人们开发复杂的软件或应用系统。 5、所见即所得:“所见即所得”原则力图实现编程工作的可视化,即随时可以看到结果,程序的调整与后果的调整同步进行。 6、需求分析:从用户提出的初始要求出发,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抽象出应用领域中实际的信息需求,设计出在计算机系统内外的、合理的信息流程,并规定软件的功能与性能要求,最后形成严格的、明确的、可供实际开发使用的“软件功能说明书”,这个阶段称为需求分析。 7、总体设计:根据软件功能说明书的要求,完成软件的总体设计,包括整个软件的结构设计、公用数据库文件或数据库的设计、各部分的连接方式及信息交换的标准等。 8、结构设计:所谓结构设计是把软件划分成若干个模块,指定每个模块的功能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9、模块测试:根据整体设计时制定的各个模块的设计任务书,对程序员完成的模块进行验收,看它们是否实现了所要求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10、总体测试:每个模块都达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后,还要测试整个系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另外还要检查完成的软件与编写的文档是否一致,这个工作成为总体测试。 11、设计工具:设计工具是最具体的,它是指在实现阶段对人们提供帮助的工具,是最直接帮助人们编写与调试软件的工具。 12、分析工具:分析工具主要指用于支持需求分析的工具。它帮助人们认识与表述信息需求和信息流程,从逻辑上明确软件功能与要求。 13、计划工具:计划工具从宏观角度看待软件开发,它不仅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帮助人们组织与实施项目,而且把有关进度、资源、质量、验收情况等信息管理起来,同时考虑到了项目的反复循环、版本更新,实现了“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与共享,为信息和软件重用创造了条件。 14、工具的可靠程度:软件开发工具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即在各种各样的干扰下仍能保持正常工作,而不致丢失或弄错信息。 第2章名词解释 1、软件危机:指随着软件功能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高,引出一系列问题:软件产品交付拖延、错误多、不可靠、费用增大、不能适应应用变化等,因此怀疑大型软件的复杂性是否超越了人的处理能力。 2、水波效应:因修改程序带来的连带影响。当人们修改程序的某一处时,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修改对相关部分带来的影响,结果出现了新的错误。 3、黑箱检验:输入一些信息,通过观察是否能得出预期输出来判断软件是否正确的一种软件测试方法。黑箱检验只能证明程序有错,而不能证明程序没错。 4、模块的凝聚性:模块的功能在逻辑上尽可能的单一化、明确化,最好做到模块与任务的一一对应,即每个模块完成一个任务,反之每一项任务仅由一个模块来完成。这也称为模块的凝聚性。 5、模块间的耦合(耦合性):模块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称为耦合。 6、模块间逻辑耦合:如果模块间传递的是控制信号,则称模块间具有逻辑耦合。 7、(对象的)封装性:把对象的静态属性和相关操作作为一个整体,对外不必公开这些属性与操作。 8、(对象的)遗传性: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包括静态属性和动态操作,自然地成为其子类的性质,不必加以重复说明或规定。 9、即插即用程序设计:即插即用程序设计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制造硬件的思路来生产软件。一部分人专门生产软件组件,一部分人设计整个软件结构,并且把软件组件插入这个结构,以便迅速完成大型软件的研制

国际金融 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国际金融导论1、什么是金融什么是国际金融什么是国际金融学 答: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国际金融是指与国际的货币流通和信用有关的一切业务活动。国际金融学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独立学科。 第二章国际收支 1、简述国际收支的定义及特征与分类。 答:含义:是指一国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特征:①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②是国际收支的货币记录,以交易为基础,而非货币收支为基础③是流量的概念,变动数值④是一定时 期,会计年度。 分类:①交换:一交易者向另一交易者提供一宗经济价值并从对方得到价值相等的回报。 ②转移:一交易者向另一交易者提供一宗经济价值并未从对方得到对应的价值相等的补偿物。 ③移居:一个人把住所从一经济体搬迁到另一经济体就形成移居。 ④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投资收益再投资。 2、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及构成。 答:含义: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对其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根据交易的特性和经济分析的需要,分类设置科目和帐户,并按复式簿记的原理进行系统记录的报表。 构成:①经常帐户:货物、服务、收益、经常转移

②资本和金融帐户:资本帐户、金融帐户③储备资产变动④误差与遗漏 3、简述国际收支中的几个重要差额。 答:①贸易收支差额: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出口与进口的差额。贸易收支差额是传统上常用的一个口径。②经常帐户差额:国际收支分析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之一。如果出现经常账户顺差,则意味着该国对外净投资增加。 ③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国际收支账户中资本账户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其他投资项目的净差额。它反映了一国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的能力;该差额还可以反映一国金融市场的发达和开放程度。④综合差额:指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所构成的差额。衡量一国官方通过变动官方储备来弥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4、简述国际收支失衡(逆差)的危害、简述国际收支失衡(顺差)的危害。 ①答: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导致本币汇率下跌,国际资本大量外逃,引发货 币危机;该国获取外汇的能力减弱,影响该国发展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的进口;持续性逆差还可能使该国陷入债务危机。 ②答:持续顺差导致本币汇率上升,降低了本国产品的竞争力;持续顺差会使该国丧失获取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的权力。影响了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际贸易摩擦。资源型国家如果发生过度顺差,意味着国内资源的持续性开发,会给这些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6、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答:①结构性失衡:当国际分工格局或国际需求结构等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一国的产业结构及相应的生产要素配置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由此发 生的国际收支失衡。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一.名词解释 1.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是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2.金银复本位制是本位制的一种,在这种制度之下,黄金与白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制作材料,金币与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都可以自由铸造、流通、输出与输入。金币和银币可以自由兑换 3.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 4.铸币税,也称为“货币税”。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 5.直接融资是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这种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资金的场所,即为直接融资市场,也称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了间接融资的不足 6.间接融资是直接融资的对称,亦称“间接金融”。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7.系统性风险又称市场风险,也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投资者风险增大,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8.非系统风险又称非市场风险或可分散风险。它是与整个股票市场或者整个期货市场或外汇市场等相关金融投机市场波动无关的风险,是指某些因素的变化造成单个股票价格或者单个期货、外汇品种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种下跌,从而给有价证券持有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9.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10.市场风险指在证券市场中因股市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 11.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市场,指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 12.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3.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要求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一定期限内,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票据 14.本票是一项书面的无条件的支付承诺,由一个人作成,并交给另一人,经制票人签名承诺,即期或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时间,支付一定数目的金钱给一个特定的人或其指定人或来人。 15.承兑即承诺兑付,是付款人在汇票上签章表示承诺将来在汇票到期时承担付款义务的一种行为。承兑行为只发生在远期汇票的有关活动中。

电大《现代汉语专题综合学习指导》名词解释题答案.

电大《现代汉语专题综合学习指导》名词解释题答案 1.国家通用语言:是国家推广使用的通用语言,在我国,普通话是我国推广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 2.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推广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3.规范汉字:指新中国建立以来由政府发布的规范文件所规定的汉字。 4.方言:是语言的变异形式,是一种语言的变体,是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例如我国,现代汉语方言有吴方言等七大方言区。 5.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应映。例如吴方言就是一种地域方言。 6.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例如行业语就是社会方言。 7.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如汉民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8.方言岛:一个大方言区内零星分布、通行另一种方言的区域,该方言区域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孤岛。例如海南岛的军话就是被闽方言包围的一个源于官话的方言岛现象。 9.隔音字母:字母y和w是隔音字母,起分隔音节界线的作用,例如音节ianguang(仰望用上隔音字母拼写为yangwang就不会被误会为ianguang(眼光了。 10.音节:是人们在听觉上最容易分辨、最自然的语音单位。例如“我去上海”有四个音节“wǒ qù shàng haǐ”

11.声母:是音节中位于音节前面的辅音,普通话有22个声母,除了一个零声母,其余都是由辅音充当。例如“普通话(pǔtōnghuà”三个音节的声母分别是p、t、h。 12.韵母:是一个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普通话韵母有39个。例如“普通话(pǔtōnghuà”三个音节的韵母分别是u、ong、ua。 13.声调:是贯穿一个音节的高低升降的调子,由音高变化形成,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14.发音部位: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叫做发音部位。例如“上唇、舌尖上齿龈”。 15.发音方法:发辅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以及其他方面的变化叫做发音方法。例如“送气音、清音”。 16.韵头:是韵母中位于韵腹前面的音素,例如韵母uai,u是韵头。 17.韵腹:韵母中的主要元音,一般由开口度最大的元音充当,如果韵母中只有一个元音,这个元音就是韵腹。例如韵母uai,a 是韵腹,韵母ing,i是韵腹。 18.韵尾:是韵母中位于韵腹后面的—一个音素,通常由元音或辅音充当。例如韵母uai,a 是韵腹,i是韵尾,韵母ing,i是韵腹,ng是韵尾。 19.单韵母: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例如韵母a。 20.复韵母:包含几个元音或者由元音、辅音组合而成的韵母,例如韵母iao。 21.鼻韵母:由元音加鼻辅音n或ng构成的韵母,例如韵母eng。 22.四呼:汉语韵母按韵头不同分出的四种类别。39个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例如ai是开口呼, iou是齐齿呼、uan是合口呼、ǖe是撮口呼。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答题(4个或者5个) 1.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1 答: (1) 发现DHCP服务器 (2)提供IP租用地址 (3)接受租约并确认 (4)确认租约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哪些?(2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2 答: (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 (4)链路管理(5) MAC传输(6)区别数据和控制信息(7)透明传输 1.CDMA的主要优缺点?(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3 答:优点 (1)具有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2)系统容量大。 (3)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4)不需要复杂的频率分配。 (5)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6)具有保密性强等优点。 (7)设备简单,电路设计简单,电池利用时间也更长。 缺点: (1)占用频谱较宽。 (2)具有码分多址系统特有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1.画出01101100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计算题或者应用题)

1.简述IP地址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了解,用于计算题) 答: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比特位数的不同,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大类。 A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1 字节,主机号占3 字节,第1 个比特固定是0。 B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2 字节,主机号占2 字节,前两个比特固定是10。 C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3 字节,主机号占1字节,前三个比特固定是110。 A、B、C 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主机和路由器。 2.试简述PPP协议的工作过程。(张福生,背一下吧) 答: (1)建立物理连接 (2)建立数据链路 (3)用户认证阶段 (4)进入网络层配置阶段,此时用IPCP协议 (5)数据传输阶段,此时用IP协议 (6)数据传输完毕后,用户断开网络连接 (7)断开数据链路 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张福生,背一下!) 答: 1、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数据转发依赖的对象不同 3、路由器能够分割广播域,而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 4、路由器能够提供防火墙服务 简述PAP 协议与CHAP 协议的不同(王知非,不用怎么背,有个印象吧!) 答:PAP 和CHAP 都是用户认证协议。PAP 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系统进行验证,安全性不好。CHAP 协议不直接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而是根据系统发来的Challenge 值,使用事先定义好的函数作用于Challenge 值和用户的口令,生成一个值,将这个值和用户名发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根据用户名查找到对应的口令,使用相同的函数对Challenge 值和查到的口令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和用户发来的值相同,那么就通过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简述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各自的特点。(张福生,简单了解下就可以) 答:在异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是字节。对于每个要发送的字节,它的开始都要附加一个比特,这个比特称为起始位通常为0。同时这个字节的尾部还要加上一个比特,称为停止位通常为1。接收方检测到起始位后,就启动一个时钟,这个时钟会与发送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并开始接收比特,当收完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就等待停止位到达。检测到停止位后,接收方就停止接收数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起始位。 在同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称为帧。一个帧可以包含多个字节,字节和字节之间没有间隙,收发双方传递的就是不间断的0、1 比特流。在每一帧的首尾会有特殊的比特组合作为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标志不仅能够通知接收方帧已到达,它同时还能让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不仅要求建立帧同步,在一个帧内的每一个比特也都要求同步,要求比较高。

货币金融学简答题

货币金融学简答题 1、简要分析为什么分散投资可以减少风险 (1)金融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而降低风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构建多样化投资的资产组合,或者说“不把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2)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是资产组合中所有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加权平均值。资产组合中,在资产总数一定情况下,单个资产占的比重小,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越小,风险越小,这个原理说明投资资产数量多可以减低风险。 (3)风险协方差公式说明:资产组合的风险并不是单个资产标准差的简单加权平均,而且与各种资产的相互关系有关。投资者通过选择彼此相关性小的资产进行组合时风险更小。 (4)资产组合的协方差反映组合资产共同变化的程度,因而资产组合的协方差越小组合资产投资的风险越小。资产组合的协方差又取决于组合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组合资产之间的相关性越小系数越小,组合资产风险越低。这个原理说明通过多样化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 2、简要说明货币供应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1)内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中央银行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从上述货币供应模型中可以看出,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2)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的。其基本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能从源头上控制货币供应量。 (3)事实上,无论从现代货币供应的基本模型,还是从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来看,货币供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内生性”的,而“外生性”理论则依赖过于严格的假设。 3、简要说明西方利率理论中流动性偏好理论与可贷资金理论及古典利率理论的异同 三个理论都是从供求关系来解释利率的决定,但不同学派对供求关系的解释。不同之处在于: (1)古典学派强调资本供求对利率的决定作用,认为在实物经济中,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利息是资本的价格。利率的高低由资本供给即储蓄水平和资本需求即投资水平决定;储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增函数,均衡利率取决于投资流量和储蓄流量的均衡。即储蓄等于投资为均衡利率条件。由于古典利率理论强调实际因素而非货币因素决定利率,同时该理论还是一种流量和长期分析,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1.名词解释 货币: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 金融:金融是以货币为主导拥有信用凭证的交换,它既包括货币流通、金融体系、资 本市场、保险市场、国际金融等内容,也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等微观 领域。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 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法律制度的综合。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 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是一条经济法则,又叫“格雷欣定律”,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是由16世纪英国金融家、商人托马斯·格雷欣爵士(Sir Thomas Gresham,英国 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的顾问)在1558年提出来的。当时,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铸币,时 间长了,人们发现足值与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一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成色好的足值 货币(良币)储藏起来,而把不足值的铸币(劣币)赶紧花出去。结果,劣币把良币 赶出了市场,这样,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就明显低于它的名义价值了。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 拒绝接受。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偿付能力,即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 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媒介。 支付手段:货币不随商品运动,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存在,而进行单方面转移。 2.简答 货币经历了哪些形态的演进? 答:按照货币外在不同形态的演进阶段,货币形态大致可以分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基于货币外在形态视角的货币形式) 在货币的发展形态中,按照货币价值和币材价值的关系,可以把货币分为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三种。

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全篇按《风》、《雅》、《颂》三类编辑。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对后世影响深远。 2.《楚辞》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增入《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3.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4.《红楼梦》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红楼梦》对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的腐朽等社会现实及道德观念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5.《呐喊》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1923年8月首次出版。收1918年4月至1922年10月期间的作品共14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作品。《呐喊》显示了鲁迅对传统文学和外来文艺的有机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代表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版,改变了文学革命初期仅有理论建树而创作不丰的局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