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氧同位素阶段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6
内蒙古东南缘晚第四纪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田飞;王永;迟振卿;刘瑾;江南;汤文坤;姚培毅【摘要】基于内蒙古东南缘西拉木伦河上游刘家店河湖相剖面的粒度、磁化率、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标,重建该区35 ka BP以来的气候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MIS 3晚期(35.23~25.15 ka BP)研究区气候条件总体温暖湿润,并伴有区域变干的趋势;MIS 2阶段(25.15~11.13 ka BP)气候整体寒冷干燥,但叠加有短暂回暖气候事件.剖面记录的末次盛冰期(LGM)出现于22.25~18.47 ka BP,此时气候极度干冷;MIS 2阶段叠加了两个短暂气候适宜期,分别出现于18.47~16.24 ka BP和14.72~11.13 ka BP.在11.13 ka BP前后研究区进入全新世,气候变得暖湿.刘家店剖面的气候记录与周边气候记录具有可对比性,揭示了区域上东亚夏季风进退具有一致性,并认为自MIS 3晚期以来东亚夏季风受北半球太阳辐射及冰量的共同驱动.此外,刘家店剖面记录揭示的千年尺度气候变化对典型气候事件具有一定的响应,推测这些千年尺度的季风强度变化可能与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相关.%A multi-proxy record including grain siz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trace element from the fluvial-lacustrine Linjiadian sect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Xilamulun River, situ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Inner Mongolia, has been proposed to reconstruct the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ic changes since the last 36 ka BP.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35. 23 to 25. 15 ka BP, the late stage of Marine Isotope Stage 3 (MIS 3), warm and wet climate conditions dominated this region accompanied by the trend of regional drought climate. The following period, approximately 25. 25~11. 35 ka BP, corresponding to MIS 2, wa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fluctuations in climate change. The driest and coldest interval was recognized as the lastglacial maximum ( LGM) , ranging from 22. 25 to 18. 47 ka BP, and two minor climate optimums occurred in 18. 47~16. 24 ka BP and 14. 72~11. 13 ka BP. The Holocene commenced at about 11. 13 ka BP with the transition to a relatively humid and warm climate. Regional comparisons suggest a roughly synchronous pattern of climate change and variation i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 EASM) , attributing to the force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summer insolation and ice volume. In addition, the millennial-scale EASM fluctuation had some influence on the Heinrich ( H ) , and the Younger Dryas ( YD ) , indicating the relevance to the rapid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 AMOC ) oscillations.【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7(023)004【总页数】10页(P602-611)【关键词】刘家店河湖相剖面;晚第四纪;古气候记录;内蒙古东南缘【作者】田飞;王永;迟振卿;刘瑾;江南;汤文坤;姚培毅【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63东亚季风是全球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口密集东亚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1]。
西宁黄土堆积记录的最近13万年高原季风气候变化鹿化煜;马海州;等【期刊名称】《第四纪研究》【年(卷),期】2001(21)5【摘要】青藏高原对于大气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形成了高原季风气候现象。
青藏高原东北部西宁盆地位于高原季风控制区,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黄土堆积记录了高原季风气候变化过程。
对西宁盆地湟水阶地上的黄土堆积进行了地貌观查、地层对比和探槽及探井采样,完成了热释光和光释光测年,测量了古地磁定向样品以及磁化率、频率磁化率、CaCO3含量和粒度等古气候代用指标。
结果表明,西宁黄土堆积记录的高原夏季风环流在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5e特别强,在5a和5c阶段接近于阶段3。
高原夏季风和冬季风变化存在位相差以及冬季风强的时候夏季风不一定弱,夏季风弱的时候冬季风不一定强的变化模式。
【总页数】1页(P416)【作者】鹿化煜;马海州;等【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西宁,830008;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西宁,830008;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西宁,830008;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西宁,830008;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西宁,830008;自由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阿姆斯特丹【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相关文献】1.黄土高原7百万年以来黄土古季风演变信号多尺度分析 [J], 张宝方;冯秀丽;林霖;肖晓;李沛2.延安地区黄土堆积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最近13万年东亚夏季风气候的波动 [J], 赵锦慧;王丹;樊宝生;鹿化煜;张小曳;屈文军;汶玲娟;李东平3.中国石笋氧同位素记录揭示过去64万年亚洲季风气候变化历史 [J],4.最近13万年来黄土高原黄土剖面中绿泥石的化学风化与古气候变迁 [J], 赵良;季峻峰;陈骏;刘连文;陈旸;鹿化煜5.黄土高原中部最近130ka来气候变化的碳、氧同位素记录 [J], 陈云;李铮华;叶浩;王玉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四纪地质的主要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从中国的黄土、红土以及冰川等方面来介绍第四纪地质在我国的研究中的进展概况。
随着各种新型的、精准的测年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第四纪的研究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关键词:第四纪红土黄土冰川测年技术从第四纪这门学科的发展史来追溯,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即萌芽期(古代到中世纪)和发展期(中世纪至今)。
第四纪这个名字是由法国学者德努瓦耶(J.Desnoyers)于1829年提出,1893年英国著名地质学家莱伊尔(C.Lyel)又提出更新世一名。
所以第四纪是一门较古老的学科。
尤其是北半球各国,在第四纪研究方面都程度不同地取得了一些成就。
六十年代初以来,由于与第四纪有关的学科深入发展,各种测试技术的应用及研究领域的扩大(如陆架区和深海区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大大促进了第四纪学科的发展;经典的理论正在经受着考验和挑战,某些传统的内容也正在不断更新。
一、第四纪红土研究进展中国南方红土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广泛分布的第四纪土状堆积,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第四纪以来季风气候环境下的产物,是中国南方古环境演化与气候变迁的重要陆相沉积载体.该红土沉积通常由三部分岩性层组成,一般包括上部的下蜀黄土,中部的网纹红土层以及下部的均质红土层。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我国南方第四纪红土的物质来源、地层学特征、土壤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磁学特征、生物特征等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对我国南方红土的成因、年代学、古气候学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很多丰硕的成果。
1.红土的成因近年来很多学者致力于中国南方红土的成因研究,但我国南方红土的物质来源和成因类型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目前对我国南方红土物质来源有冲积、洪积、风积、坡麓堆积风化等不同看法。
一些学者在肯定红土水成说的同时,提出我国南方局部地区网纹红土可能与冰川、生物和砾石风化作用有关。
但是,我国亚热带南部和北部的红土物质来源可能是不同的.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南岭以南的第四纪红色粘土系全新世前的水成沉积物,是高处古土壤和古风化壳被流水冲刷而下在河谷或低平处的堆积物.很多学者认为,我国南部广东省、华南地区的红土母质主要是水成的。
2021.05科学技术创新在全球变化过程中,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可通过不同的载体记录下来,如:黄土、深海沉积物、湖泊、冰芯、石笋等。
通过有效手段提取这些古气候代用指标中蕴含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恢复某一地区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化过程。
湖泊沉积物的沉积过程必定受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要素的影响,记录了可靠的环境变化信息。
在各类湖泊中,盐湖的形成与演化受特殊地质条件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封闭性、成盐过程的多期性和长期性、咸-淡韵律性等特点[1],成为了第四纪古气候、古环境的重要研究对象。
近年来,学者们利用湖泊沉积物不同的古气候代用指标,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目前最常用的指标有元素地球化学、碳氧同位素、孢粉、介形虫壳体、磁化率等。
1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及其应用1.1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的指代意义湖泊沉积物中的化学元素及不同元素之间的比值对区域构造变动及气候环境变化敏感,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区域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化的信息。
沉积物中水迁移系数较大的元素,其含量受古气候制约,因此K 、Na 、Ca 、Mg 、Sr 、Ba 等元素的含量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古气候的干湿变化[2]。
一般情况下,湖水中的Mg/Ca 比值随盐度的上升而升高[3]。
Sr/Ba 和Sr/Ca 高值都指示了较高的古盐度[4]。
Mn 含量高一般指示干旱,反之指示潮湿;Fe 容易氧化形成Fe (OH)3胶体,因此沉积物中Fe/Mn 比值高对应温湿气候,比值则低为干热气候[4]。
1.2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在盐湖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魏海成[5]等对察尔汗ISL1A 孔岩芯元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入湖径流量的变化对Si 、Al 、Fe 、P 、K 、Ti 、Mn 、Rb 等元素含量变化产生了主要影响,Ca ,Sr 元素含量则与湖区蒸降比的变化相关。
张文翔[6]根据贝壳堤剖面元素及其相关参数变化特征,重建了察尔汗古湖43.5~22.4cal.kaBP 期间由淡水-半咸水-咸水-盐湖的演化过程。
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1、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机制的⼀门学科(是研究第四纪时期的沉积物、地层、⽣物、⽓候、冰川、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规律的学科)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历史中距现今最近的⼀个纪,延续的时间⽐较短暂,按现今多数从事第四纪地质学研究者的观点,是指距今2.60Ma以来的历史。
2、⽓候期:是指地质时期某⼀类⽓候占优势的时期。
间冰期:是指第四纪⽓候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夹在两个冰期之间。
冰期:是第四纪期间⼀次⽓候寒冷的时期,全球性降温,冰川扩⼤。
3、冰阶:是冰期阶段中冰川发育、⽓候更为寒冷的阶段。
间冰阶:是冰期中相对温暖冰川退缩的阶段。
4、⽂化层:是指含有⽯器、陶器、铜器、铁器和村社遗址等古⼈类活动遗存的沉积层。
⽂化期:是指与⼀定的地区⽂化遗存特征相对应的时代。
5、⽶兰科维奇理论:当太阳辐射稳定(太阳常数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星对地球的摄动作⽤,引起作为流体的地球重⼒场发⽣变化,进⽽使地球的轨道偏⼼率(e)、地球倾斜度(或黄道⾯与地球⾚道⾯的交⾓,简称为黄⾚交⾓,?)和岁差(⼆分点进动,P)发⽣周期性变化,从⽽引起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及其分布产⽣变化,导致地球⽓候发⽣周期性冷暖变化。
6、新构造运动:①发⽣于新近纪⾄第四纪初的构造运动;②发⽣于第四纪的构造运动;③发⽣于新近纪—现代的构造运动;④始于上新世,甚⾄界定具体下界为340万年以来的构造运动;⑤认为新构造运动不应给予时间限制,凡是造成地表现代地形基本起伏的构造运动都称为新构造运动;⑥中更新世以来的构造运动。
7、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质)构造变形或变位现象称为新(地质)构造。
主要表现在地形、地貌、第四纪及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物变形等⽅⾯。
活动构造:属于新构造的范畴,或者说是新构造的⼀个分⽀,这个概念是在研究地震的过程中提出的。
⼀般认为,活动构造是指晚更新世100~120kaB.P.以来⼀直在活动,未来⼀定时期内仍可能发⽣活动的各种构造,包括活动断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及被它们所围限的地壳的岩⽯圈块体。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 自然科学、医学版) 第 35 卷第 2 期 JOU RNAL OF THE G RADUATES VOL. 35№22014 SUN YAT-S EN UNIVE RSITY ( N ATU RAL SCIENCES 、MED ICIN E )2014华南沿海MIS5 - MIS3 阶段海侵层 年代学研究现状 瓦西拉里(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州510275)【内容提要】华南沿海地区分布有众多的河口及其三角洲地区的沉积物保存了丰富的第四纪海平面变化、古气候及沉积相等古环境演变信息。
本文根据前人研究工作阐述华南沿海地区是否存在 MIS5 和 MIS3 两次海侵记录,并探讨其年代框架的建立。
根据前人测定年龄及考虑年龄校正后,年代比前人得到的结果老 4ka 左右。
珠江三角洲主体地区约在 40ka BP 开始沉积第四系沉积物,约34 ~ 22ka BP 发生晚更新世,即 MIS3 阶段的海侵; 韩江三角洲约在 45ka BP 发生海侵,在 40ka BP 左右发生短暂的海平面波动; 九龙江口晚更新世海侵层年 代约 45 ~ 34 ka BP ; 福州盆地晚更新世的海侵时代约为 44 ~ 24ka BP 。
在华南 沿海其它地区的海侵年代亦应在 44 ~ 25ka BP 期间。
目前已有的资料很少有涉 及华南地区 MIS5 阶段的海侵,未在陆地上发现完整保存有 MIS5 ~ MIS3 阶段 的海相沉积物。
但是在珠江口外伶仃岛附近的钻孔 OL48 和 OL62 中发现的下 风化层及其下的海相层极有可能为 MIS5 阶段的海相层。
【关键词】华南沿海; 海平面变化; 海侵层; 年代学; 深海氧同位素阶段自晚更新世MIS5 以来全球海平面发生多次较大的波动,其中 MIS5、MIS3 和 MIS1 期间为相对高海平面时期。
前人在华南沿海地区全新世 (MIS1) 的海侵已作了大量研 究,对于其海侵开始、海侵范围、沉积相特征、最高海平面时期和古气候演变等有了清楚的认识。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原因1、中更新世在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初期,发生了全球性范围的降温事件(Zubakov et al.,1990;Jansen et al.,1991;刘东生等,1997,2000;Lambeck et al.,2002;郭正堂等,2002;Ding et al.,2002;Menzies,2002),青藏高原也发生了快速隆升(孙鸿烈等,1998),并进入冰冻圈环境(施雅风等,1996),气候变得更为寒冷,冰川也显著地发育(Fort,1996;施雅风等,2000),东亚季风的形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An et al.,2000,2001)。
作为青藏高原一部分的黄河源区,气候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不仅气候有一次明显的降温,冰川活动波及该区(周尚哲,1995;郑本兴等,1996;苏珍等,1996;施雅风等,2000),形成宽大的冰蚀谷(海拔4800~5000m),而且湖泊的发育也发生了变化。
根据ZK9孔和古冰川遗迹的研究,黄河源区中更新世的气候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早、中、晚3个时期。
这3个阶段的气候存在较明显的差别,并构成冷-暖-冷的气候旋回,即冰期-间冰期-冰期的变化(图5-1),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国外的中更新世气候变化特点一致(表5-1),这也表明黄河源区的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积极响应。
在中更新世的早期(对应于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的第17~16阶段),也是钻孔地点成为湖泊的初期,由暖-冷构成一个小的气候旋回,所以又可以划分出两个亚阶段。
第一个亚阶段(第17阶段),黄河源区的气候比较温暖湿润,为间冰阶气候,所以这个时期沉积物中的碳酸钙含量低(6.30%),有机碳含量较高,δ13Corg值偏负,Fe3+/Fe2+值高,各种氧化物的比值也偏高。
在第二个亚阶段中,即第16阶段,在黄河源区发生了非常显著的降温事件,但这个时期的降雨量较高,所以冷而不显得干燥,为湿冷的气候。
由于降雨量较高,而气温又低,大量的降水被冻结在冰川中,形成大规模的冰川,因此这个时期的冰蚀地形较发育,冰蚀谷非常的宽,冰碛物分布的面积广(周尚哲,1995;郑本兴等,1996)。
MIS LR04
Boundary Age(ka)
1/2 14
2/3 29
3/4 57
4/5 71
5.1(peak) 82
5.2(peak) 87
5.3(peak) 96
5.4(peak) 109
5.5(peak) 123
5/6 130
6/7 191
7/8 243
8/9 300
9/10 337
10/11 374
11/12 424
12/13 478
13/14 533
14/15 563
15/16 621
16/17 676
17/18 712
18/19 761
19/20 790
20/21 814
21/22 866
22/23 900
23/24 917
24/25 936
25/26 959
26/27 970
27/28 982
28/29 1014
29/30 1031
30/31 1062
31/32 1081
32/33 1104
33/34 1114
34/35 1141
35/36 1190
36/37 1215
37/38 1244
38/39 1264
39/40 1286
40/41 1304
41/42 1320
42/43 1344
43/44 1362
44/45 1383
45/46 1405
46/47 1424
47/48 1452
48/49 1469
49/50 1492
50/51 1510
51/52 1530
52/53 1547.5
53/54 1570
54/55 1585
55/56 1608
56/57 1628.5
57/58 1642.5
58/59 1670
59/60 1697.5
60/61 1715
61/62 1743
62/63 1758
63/64 1782
64/65 1802.5
65/66 1816
66/67 1826
67/68 1832.5
68/69 1849
69/70 1859.5
70/71 1875
71/72 1898
72/73 1915
73/74 1941
74/75 1965
75/76 1990
76/77 2017
77/78 2043
78/79 2088
79/80 2103
80/81 2125
81/82 2146
82/83 2168
83/84 2192
84/85 2207.5
85/86 2236
86/87 2250
87/88 2273
88/89 2291
89/90 2309
90/91 2333
91/92 2350
92/93 2373
93/94 2387
94/95 2407
95/96 2427
96/97 2452
97/98 2477
98/99 2494
99/100 2510
100/101 2540
101/102 2554
102/103 2575
103/104 2595
104/G1 2614
G1/G2 2638
G2/G3 2652
G3/G4 2681
G4/G5 2690
G5/G6 2704
G6/G7 2730
G7/G8 2759
G8/G9 2777
G9/G10 2798
G10/G11 2820
G11/G12 2838
G12/G13 2858
G13/G14 2876
G14/G15 2893
G15/G16 2913
G16/G17 2937
G17/G18 2966
G18/G19 2982.5
G19/G20 2999
G20/G21 3025
G21/G22 3039
G22/K1 3055
K1/K2 3087
K2/KM1 3097
KM1/KM2 3119
KM2/KM3 3150
KM3/KM4 3167
KM4/KM5 3184
KM5/KM6 3212
KM6/M1 3238
M1/M2 3264
M2/MG1 3312
MG1/MG2 3332
MG2/MG3 3347
MG3/MG4 3372
MG4/MG5 3387
MG5/MG6 3444
MG6/MG7 3471
MG7/MG8 3517
MG8/MG9 3532
MG9/MG10 3546
MG10/MG11 3566
MG11/MG12 3578
MG12/Gi1 3592
Gi1/Gi2 3619
Gi2/Gi3 3637
Gi3/Gi4 3660
Gi4/Gi5 3676
Gi5/Gi6 3705
Gi6/Gi7 3719
Gi7/Gi8 3742
Gi8/Gi9 3752
Gi9/Gi10 3768
Gi10/Gi11 3798
Gi11/Gi12 3822
Gi12/Gi13 3835
Gi13/Gi14 3862
Gi14/Gi15 3879
Gi15/Gi16 3912
Gi16/Gi17 3923
Gi17/Gi18 3939
Gi18/Gi19 3952
Gi19/Gi20 3978
Gi20/Gi21 4007
Gi21/Gi22 4029
Gi22/Gi23 4048
Gi23/Gi24 4085
Gi24/Gi25 4098
Gi25/Gi26 4146
Gi26/Gi27 4175
Gi27/Gi28 4192
Gi28/Co1 4211
Co1/Co2 4232
Co2/Co3 4259
Co3/Co4 4286
Co4/CN1 4303
CN1/CN2 4327
CN2/CN3 4335
CN3/CN4 4356
CN4/CN5 4371
CN5/CN6 4395
CN6/CN7 4420
CN7/CN8 4446
CN8/N1 4457
N1/N2 4487
N2/N3 4508
N3/N4 4523
N4/N5 4538
N5/N6 4570
N6/N7 4587
N7/N8 4603
N8/N9 4622
N9/N10 4648
N10/NS1 4658
NS1/NS2 4684
NS2/NS3 4702.5
NS3/NS4 4722.5
NS4/NS5 4737
NS5/NS6 4766
NS6/Si1 4778
Si1/Si2 4807
Si2/Si3 4821
Si3/Si4 4840
Si4/Si5 4860
Si5/Si6 4883
Si6/ST1 4904
ST1/ST2 4931
ST2/ST3 4952.5
ST3/ST4 4976
ST4/T1 4985
T1/T2 5002
T2/T3 5016
T3/T4 5038
T4/T5 5070
T5/T6 5094
T6/T7 5116
T7/T8 5165
T8/TG1 5188
TG1/TG2 5241
TG2/TG3 5266
TG3/TG4 5289
TG4/TG5 5301
TG5/TG6 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