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股指期货的前世今“身”
- 格式:pdf
- 大小:178.16 KB
- 文档页数:2
2010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北京)期货暨衍生品市场论坛"上,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终身主席利奥.梅拉梅德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要建立一个高效的资本市场来提供更多流动性,因此我们必须要培育和扶持金融期货的发展。
股指期货上市是很好的开端,但金融期货和衍生产品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回顾历史,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早在1993年3月"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就曾推出"深圳综合指数、深圳A股指数"两种股指期货合约。
但海南开设股指期货交易并没有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属地方越权审批。
同时,1993年9月初深圳证券市场出现收市前15分钟大户联手打压股指行为,有关方面认为股指期货加大了市场投机性,而且当时国内并不具备开设股指期货的条件,遂于不久后决定关闭股指期货。
随后,1997年的香港红筹股指数期货为国内股指期货的推出提供了宝贵经验;而1999年开始的股指期货标的指数(即沪深300指数的原型)的研究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12月8日:香港H股指数期货的推出及随后取得的巨大成功,让市场看到了我国股指期货成功推出的潜在希望;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与深入,加上我国资本市场多年来的飞速发展,使得股指期货推出的历史条件逐渐成熟;2006年9月5日,新加坡推出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争夺证券市场定价权的要求更是加速了期指的推出进程。
虽然2008年的金融危机,即 "金融衍生品"泡沫危机延迟了我国股指期货推出的进程,全球衍生品市场规模也因此一度严重收缩,国内反对股指期货的声音也明显增强,但时隔一年之后,2010年初中国金融业的管理层即表示出推出股指期货的坚定态度。
这充分展示出高层对期货在国民经济中功能的准确认识,及发展现代化金融产业的"信心"和魄力。
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扩大,投资者越来越关注风险的管理,因此推动了股指期货的出现。
中国发展股指期货研究股指期货是一种衍生金融工具,其价值基于特定股票指数的表现。
这种合约允许投资者在将来某一时期以约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特定数量的股票指数。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近年来对于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也表现出了极大的。
本文将对中国发展股指期货的动因、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中国股指期货的发展现状自2010年中国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以来,中国的股指期货市场发展迅速。
这一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对冲股票市场风险的有效工具,同时也为市场提供了新的交易策略和投资品种。
目前,中国已经推出了多个不同种类的股指期货,包括上证50股指期货、中证500股指期货和深证成指股指期货等。
这些产品的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投资选择,有利于优化投资组合,降低投资风险。
二、中国发展股指期货的动因1、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中国金融市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市场体系仍存在不完善之处。
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以增加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从而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2、提高投资者风险管理水平股指期货具有对冲风险的功能,可以帮助投资者在股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有效管理风险,提高投资组合的稳健性。
3、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指期货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提高资本运作效率。
同时,股指期货的推出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股票市场,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
三、中国股指期货的未来发展趋势1、推出更多种类的股指期货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成熟,未来中国将推出更多种类的股指期货,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例如,可以推出行业指数期货、地区指数期货等,使投资者能够更加灵活地配置资产,降低投资风险。
2、增强市场监管能力股指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监管。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完善股指期货的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效率,保障市场的公平、公正和稳定。
3、促进国际化进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其股指期货市场也必将走向国际化。
期货的发展历程期货作为金融衍生品的一种,起源于古代的贸易市场。
古代时期的商品交易往往使用实物交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贸易规模的增大,人们开始意识到商品交易存在一定的风险,于是产生了期货交易的想法。
最早记录到的期货交易可以追溯到巴比伦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
当时,人们通过签订合同,规定了在未来某一日期交付固定数量的某种商品,交付价格也预先确定。
这种交易方式使得双方可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同时也为未来的经营活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随着时间的推移,期货交易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金融市场,专门为投资者和生产商提供风险管理工具。
18世纪末,欧洲各国开始建立期货交易所,最早的交易所诞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在1769年正式设立了期货市场。
此后,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也纷纷设立了属于自己的期货交易所。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和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期货市场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
特别是随着铁路、电信等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商品可以更加迅速地从产地运往消费地,使得期货交易更加便利。
20世纪6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开始出现繁荣期,这也使得期货交易市场迎来了新的机遇。
专门从事期货交易的金融机构也开始出现,各种金融衍生品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2007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这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迅速,2018年成交额超过300万亿元人民币。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期货市场之一,包括农产品、能源、金属等各种品种的期货在内,成交量巨大。
与此同时,期货市场的发展也引起了很多争议和关注。
一方面,期货交易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可以投机和对冲风险的机会,有助于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发现;另一方面,期货交易也会导致市场的过度波动,对市场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压力。
总的来说,期货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贸易,经过几千年的演进,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动,期货市场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股指期货有关知识股指期货基础知识及入市指南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股指期货基础1、什么是股指期货期货合约是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
这个标的物,又叫基础资产或者标的资产,可以是某种商品,如铜或原油,也可以是某种金融资产,如外汇、债券,还可以是某个金融指标,如三个月同业拆借利率或指数等。
如果这个标的物是某个股票价格指数,则该期货就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
2、股指期货的发展过程股指期货最早出现于美国市场。
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出现了经济滞胀,经济增长缓慢,物价飞涨,政治局势动荡,当时股票市场经历了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在1973-1974年的股市下跌中道琼斯指数跌幅达到了45%,投资者意识到在股市下跌中没有适当的管理金融风险的手段,开始研究用于规避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工具。
1982年2月,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批准推出股指期货。
同年2月24日,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推出了全球第一只股指期货合约———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4月21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推出了S&P500指数期货合约。
目前,全部成熟市场以及绝大多数的新兴市场都有股指期货交易,股指期货成为股票市场最为常见、应用最为广泛的风险管理工具。
按照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统计,2009年全球股指期货的交易量高达18.18亿手。
其中,美国的小型S&P500指数期货、欧洲的道琼斯欧元Stoxx50指数期货、印度的S&PCNXNifty指数期货、俄罗斯的RTS指数期货、韩国的Kospi200指数期货和日本的小型日经225指数期货等成交活跃,居全球股指期货合约交易量前六位。
3、股指期货的功能与作用股指期货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套期保值操作来规避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股票市场的风险可分为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两个部分。
非系统性风险通常可以采取分散化投资方式减低,而系统性风险则难以通过分散投资的方法加以规避。
炒股中股指期货基础【股指期货基础】1、什么是股指期货这个标的物,又叫基础资产或者标的资产,可以是某种商品,如铜或原油,也可以是某种金融资产,如外汇、债券,还可以是某个金融指标,如三个月同业拆借利率或指数等。
假如这个标的物是某个股价指数,则该期货就是股价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
2、股指期货的产生与进展过程股指期货最早消失于美国市场。
20世纪70年月,西方各国消失了经济滞胀,经济增长缓慢,物价飞涨,政治局势动乱,当时股票市场经受了二战后最严峻的一次危机,在19731974年的股市下跌中道琼斯指数跌幅到达了45%,投资者意识到在股市下跌中没有适当的管理金融风险的手段,开头讨论用于规避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工具。
1982年2月,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批准推出股指期货。
同年2月24日,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推出了全球第一只股指期货合约——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4月21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推出了SP500指数期货合约。
股指期货一经诞生就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价值线指数期货推出的当年就成交了35万张,SP500指数期货的成交量更到达了150万张。
股指期货的胜利,不仅扩大了美国期货市场的规模,也引发了世界性的股指期货交易热潮。
成熟市场及新兴市场纷纷推出股指期货交易。
目前,全部成熟市场以及绝大多数的新兴市场都有股指期货交易,股指期货成为股票市场最为常见、应用最为广泛的风险管理工具。
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统计,全球股指期货的交易量高达18.18亿手。
其中,美国的小型SP500指数期货、欧洲的道琼斯欧元Sto__50指数期货、印度的SPCN_Nifty指数期货、俄罗斯的RTS指数期货、韩国的Kospi200指数期货和日本的小型日经225指数期货等成交活跃,居全球股指期货合约交易量前六位。
3、股指期货的功能与作用股指期货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套期保值操作来规避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股票市场的风险可分为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两个部分。
中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历史概况和现状分析摘要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成立,标志着我国金融期货市场进入了一个创新和发展的新时代。
而筹备多年的股指期货经国务院批准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挂牌上市,首批4个合约开始交易。
股指期货的推出是我国金融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本文介绍了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并对已经上市2年多的股指期货市场进行简单的现状分析。
关键词金融期货国债期货外汇期货股指期货一、引言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7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应对国内经济和在汇率自由浮动所带来的影响,西方各国纷纷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以往的利率管制得以放松,由此导致了利率波动日益频繁而剧烈。
在这种背景下,外汇期货和利率期货等金融期货衍生品应运而生。
伴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及其交易方式的不断进步,股指期货也在80年代初产生。
在金融期货推出的短短20多年时间里,其交易迅速发展。
目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尽管商品期货交易量在不断增长,但其相对量却是下降的,金融期货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期货品种,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在2011年,金融类衍生品交易量占全部期货期权交易量的较大比重,约为88.7%,其中排在成交量前三位的股票指数、单个股票及利率衍生品交易量合计占全部衍生品交易量的76.2%。
商品类衍生品交易量占全球衍生品交易量的比重有所下降,由2010年的13.39%降至10.4%。
1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开展金融期货交易试点,推出了外汇期货、国债期货和股票期货等金融期货品种,但由于当时市场调节尚不具备,除国债期货外,另两类期货都未形成规模。
虽然这些早期的尝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但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目前,我国金融环境相对于90年代初期有了显著1资料来源:期货日报/Newspaper/Show110260.html的变化,发展金融期货的条件日益成熟。
期货来源期货诞生于美国芝加哥,自19世纪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以来已有160年的历史。
第一个期货市场产生于芝加哥(CBOT)。
起因:19世纪中期,芝加哥是美国最大的谷物集散地,大量的农产品在芝加哥进行谷物的买卖。
在农产品买卖过程中,由于粮食生产的季节性突出,引发了严重的季节性供求矛盾,各方交易者承担了巨大的价格波动风险。
农场主的苦恼:在收获季节农场主都运粮到芝加哥,市场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暴跌,使农场主常常连运费都收不回来。
而到了第二年春天谷物匮乏,加工商和消费者难以买到谷物,价格飞涨。
农场主的期待:建立一种有效的市场机制以防止价格的暴涨暴跌,建立更多的储运设施。
谷物经销商的苦恼:他需要向银行贷款以便从农场主手中购买谷物储存,在储存过程中要承担着巨大的谷物过冬的价格风险。
经销商的期待:减少向银行的贷款,预防由于提前买粮而承担的价格风险(先向贸易商签订合同)。
远期交易诞生。
各方通过互相签订采购及供货合约,提前锁定了价格,规避了价格波动风险。
后来在对交易效率,交易成本,履约信誉等方面改进的需求下,远期交易演变成了期货交易。
期货交易1、定义:期货交易是在交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后在期货交易所内买卖各种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方式。
2、特点:商品合约化:期货交易是合约的买卖,双方在成交时并非凭现货,而是通过既定的标准化合约成交,实物商品不直接进出期货市场。
合约标准化:期货合约是标准化合约,其唯一的变量就是价格,其它要素如:数量、质量、交货时间和地点都由交易所统一规定。
交易集中化:期货交易必须是集中在公开场合(交易所内)自由竞价进行,而非私下成交。
双向机制和对冲机制:建仓方式可买可卖,可以对冲平仓避免实物交割保证金制度和杠杆机制:期货交易是以5-10%的保证金作为担保进行交易,因此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
商品期货:农产品期货:谷物- 小麦、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 棉花、咖啡、可可等,畜禽产品- 黄油、鸡蛋、生猪、活牛等,林产品- 木材、天然橡胶等金属期货:铜、锡、铅、锌、铝、镍、白银等能源期货:原油、汽油、取暖油、天然气等金融期货:外汇期货:美元、日元、英镑、欧元、加元、澳元等利率期货:国库券、中期国债、长期国债、抵押证券、商业票据、欧洲美元定期存款、CD(可转让定期存单)等股指期货:道•琼斯股指期货、S&P500股指期货、FT100指数期货、恒生指数期货、日经225指数期货,沪深300指数期货等举例一指数期货与普通的商品期货除了在到期交割时有所不同外,基本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期货市场发展历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也为企业提供了融资和避险的渠道。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和早期发展期货市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贸易活动。
在古代,人们通过签订合同来约定将来某一时间以固定价格交割特定商品。
这种形式的交易为期货交易的雏形,为后来的期货市场奠定了基础。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期货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荷兰。
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规避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开始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上进行期货交易。
这标志着期货市场的正式诞生。
二、现代期货市场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期货市场开始迅速发展。
19世纪末,芝加哥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期货交易中心之一。
当时,美国的农产品产量巨大,为了帮助农民规避价格风险,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了以农产品为标的的期货合约。
这一举措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期货市场逐渐扩大到其他商品领域。
金属、能源、金融衍生品等各种期货合约相继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交易所的数量也不断增加,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等成为了全球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
三、期货市场的创新和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金融工具的创新,期货市场也在不断发展。
电子交易系统的引入使得交易更加便捷和高效,投资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大大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
此外,衍生品的创新也为期货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期权、期权期货、跨品种套利等新型金融工具的引入,丰富了期货市场的投资策略,也提高了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
四、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当前,期货市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新兴市场经济的崛起,期货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的期货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期货市场之一。
另一方面,期货市场也面临着监管和风险管理的挑战。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市场操纵等事件使得监管机构对期货市场的监管越发严格。
期货市场的历史与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期货市场的重要性逐渐增大。
那么,什么是期货市场呢?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到底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呢?本文将会详细介绍期货市场的历史和现状。
一、期货市场的历史期货市场的根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千年的中国。
当时,中国的商人已经开始使用谷物期货来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
图书《逸周书》中有关于谷物期货交易的记录。
例如:“商人以五千石之程授人,什之,兼亦食其间之糠。
如期而反,官令出五千石。
”这段话可以看出商人们把五千石的谷物计划拆分成十份交给十个人,由这十个人分别食用其中的糠,并在预定的日期前将其归还给商人。
而商人则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期货市场不断发展,不仅出现了基于农产品的期货交易,也涉及到了众多商品,比如石油、金属、货币等。
在西方,期货交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
当时,英格兰的罗伯特·戈德斯密斯发明了带杠杆的期货交易。
他借款并购买大量的麦子,等待价格上涨后再卖出以赚取利润。
这是期货交易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其成功的开始。
随着时代的变迁,期货市场不断壮大。
在现代,期货交易是全球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高效的经济活动。
每天成交的期货合约很多,规模庞大,不同的期货市场也拥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二、期货市场的现状在全球范围内,期货交易市场的规模逐年不断扩大。
一些国际性的期货交易所,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东京商品交易所等,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大型期货交易所。
这些交易所提供的期货合约涵盖多个领域,例如外汇、商品、金属、股票指数等等。
近年来,中国的期货市场也得到快速发展。
2006年,中国期货市场开始对外开放,使得外资能够参与其中。
这些年来,中国期货市场发展迅猛,其中尤以上海期货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为代表。
上海期货交易所主要交易的金属、能源、化工等品种,大连商品交易所则主要交易棉花、豆粕等农产品。
中国的期货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期货市场之一,吸引了全球的投资者和机构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