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丈漈诗词

百丈漈诗词

百丈漈诗词

一、百丈漈简介

1.1 百丈漈的生平

百丈漈,唐代著名诗人,号称“百丈山人”,生卒年份不详。他是唐代文学重要代表之一,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2 百丈漈的诗歌特点

百丈漈的诗歌以咏史叙事为主,具有才情横溢、词藻华丽、意境深远的特点。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思考方式,刻画了唐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他对人生和世态的深刻洞察。

二、百丈漈的代表作品

2.1 《白鹭洲》

《白鹭洲》是百丈漈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以地名为题材的描写自然景色的诗。“烟霞隐隐汉帝州,白鹭飞翔浸碧流。”这首诗通过描写汉帝州的美丽景色和飞翔的白鹭,展示了百丈漈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2.2 《观鱼》

《观鱼》是百丈漈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中写道:“返照池塘照白纱,鲤鱼蹭动出丝沙。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这首诗通过观察池塘中游动的鲤鱼,表达了百丈漈对物质享受与世俗权势的淡泊之态。

三、百丈漈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3.1 百丈漈的艺术风格的传承

百丈漈的诗词艺术风格影响了后世文人学士,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体诗歌、深入社会的观察方式,启发了后来一大批诗人的创作思路,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涵。

3.2 百丈漈对现代社会的思考

百丈漈的诗词作品充满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他观察到的许多社会现象和问题,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他的作品唤起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对当代人们的人生态度和为人处世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四、百丈漈的影响力分析

4.1 百丈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百丈漈被公认为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高度的赞赏和关注,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丰富多样的创作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使他的作品成为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4.2 百丈漈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百丈漈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观点对后世文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后来的文人学士广泛传诵,并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百丈漈的作品被赞誉为“千古绝唱”,是文人学士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五、结语

百丈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词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美的享受。他的影响远远超越了他那个时代,至今仍然被广泛传诵和研究。百丈漈的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闪耀的明珠,永远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研究。

游百丈漈游记有感悟

游百丈漈游记有感悟 百丈漈,一个深藏于温州文成的小镇,却蕴含了无尽的自然之美和人文底蕴。我有幸一游,让自己的心灵在山水之间得到了洗礼和升华。 初到百丈漈,远望群山环绕,绿意盎然。进入其中,只见瀑布飞流直下,水花四溅。瀑下的潭水碧绿深邃,清澈见底。山与水的完美结合,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我不禁想起了古人所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般的壮丽景观,让我为自然的神奇和鬼斧神工所震撼。 游百丈漈,我不仅欣赏到了山水之美,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和温柔。当我站在瀑布之下,任由飞溅的水珠打在身上,那种清凉透彻的感觉,仿佛让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而当我远离瀑布,坐在潭水边,静静地聆听山水的宁静,我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呼吸声,感受到了它的脉动。 百丈漈的风景让我沉浸其中,但更让我有深刻感悟的是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这里曾是古代文人墨客的灵感来源,他们用诗词歌赋赞美这里的山水之美。如今,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仍然能够被我们感知和传承。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在游百丈漈的过程中,我不仅领略了自然之美,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思考。我意识到,我们应该更加尊重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同时,我们也需要传承和发扬好传统文化,让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让文化的根脉得以传承。 回想起这次百丈漈之旅,我深感人生的旅程就像这次旅行一样,充满了起伏和转折。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心,去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同时,我们也需要有一颗敬畏自然、感恩生活的心,去珍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总的来说,游百丈漈是一次难忘的旅程。它让我对自然之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些宝贵的体验和感悟,更好地去欣赏生活、珍惜生活、热爱生活。

2012年宣传思想工作要点

2012年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 2012年是推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推动我县X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一年。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宣传思想X化工作的总体要求,2012年全县宣传思想X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及全国、省、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和县笫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部署和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省、市党代会精神,着力为实现“三生融合、幸福XX”建设营造良好氛围,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先进X化建设、精神X明建设、思想政治建设,为全面建成“宜游宜居生态县”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X化条件。 重点抓好以下五大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党的十八大召开,深化理论武装工作,着力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1、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按照“加强理论中心、增强领导核心”的要求,坚持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党

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抓手,以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一是树立典型,示范推动各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大力实施XX市学习型党组织“百千万”工程,努力完成全年的分解任务,培育创建好市级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示范点、学习型党员标兵和学习型企业,同时,开展县级“十佳学习型党组织”、“十佳学习型领导班子”和“百名学习型标兵”评选活动。二是领导带头,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带动。坚持以理论中心组学习为龙头,推行领导“五带头”学习模式,即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听课、带头调研、带头撰X,扩大领导班子的辐射带动效应。丰富学习内容、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形式,坚持中心组定期通报制度,积极推行学习旁听制度,开展“晒学习﹒评典型”活动,并召开全县党委(党组)中心组经验交流会。三是创新载体,广泛搭建便捷多样的学习平台。积极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推进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和“远程教育”。完善“XX讲坛”报告会和“百姓学堂”定期讲课制度,扎实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建立完善“一把手发展论坛”、XX县青年干部读书会等学习平台,推进社区党校建设,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并制作成学习台历。四是学用结合,努力服务于XX科学发展。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抓住着力点,围绕推动XX科学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百丈漈诗词

百丈漈诗词 一、百丈漈简介 1.1 百丈漈的生平 百丈漈,唐代著名诗人,号称“百丈山人”,生卒年份不详。他是唐代文学重要代表之一,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2 百丈漈的诗歌特点 百丈漈的诗歌以咏史叙事为主,具有才情横溢、词藻华丽、意境深远的特点。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思考方式,刻画了唐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他对人生和世态的深刻洞察。 二、百丈漈的代表作品 2.1 《白鹭洲》 《白鹭洲》是百丈漈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以地名为题材的描写自然景色的诗。“烟霞隐隐汉帝州,白鹭飞翔浸碧流。”这首诗通过描写汉帝州的美丽景色和飞翔的白鹭,展示了百丈漈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2.2 《观鱼》 《观鱼》是百丈漈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中写道:“返照池塘照白纱,鲤鱼蹭动出丝沙。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这首诗通过观察池塘中游动的鲤鱼,表达了百丈漈对物质享受与世俗权势的淡泊之态。

三、百丈漈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3.1 百丈漈的艺术风格的传承 百丈漈的诗词艺术风格影响了后世文人学士,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体诗歌、深入社会的观察方式,启发了后来一大批诗人的创作思路,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涵。 3.2 百丈漈对现代社会的思考 百丈漈的诗词作品充满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他观察到的许多社会现象和问题,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他的作品唤起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对当代人们的人生态度和为人处世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四、百丈漈的影响力分析 4.1 百丈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百丈漈被公认为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高度的赞赏和关注,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丰富多样的创作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使他的作品成为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4.2 百丈漈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百丈漈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观点对后世文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后来的文人学士广泛传诵,并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百丈漈的作品被赞誉为“千古绝唱”,是文人学士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五、结语 百丈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词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美的享受。他的影响远远超越了他那个时代,至今仍然被广泛传诵和研究。百丈漈的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闪耀的明珠,永远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研究。

温州景点导游词5篇

温州景点导游词5篇 温州景点导游词篇一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在瓯江之畔有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座美丽的城市,它就是我心中的天堂,我的家乡——温暖之州、温馨之州——温州。 如今,随着现代化化建设的突飞猛进,温州已成为国际性的轻工城。打火机、皮鞋、眼镜、笔、锁服装......不正是温州向国际性轻工城迈进的起点吗? 温州的小吃特别有特色。每当夜幕降临时,街头巷尾的小吃大排档便陆陆续续开张了。那些香喷喷、热腾腾的馄饨、汤圆、饺子、鱼圆汤会让你馋涎欲滴。更具特色的还是那些活蹦乱跳的各种水产,像蚕虾、河蚌、螃蟹、河鳗......烧熟后香气四溢,你会吃不了兜着走呢! 温州的景色更是一绝。松台广场山明水秀,怪石嶙峋,其中轴线把蝉街和松台山峰连接成直线。它既是文化广场,又是松台山公园出入口广场,体现了温州的历史和人文地理,突出了山文化和水文化。 温州的变化,值得我们温州人为之骄傲!

温州景点导游词篇二 温州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南端,是一座有16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下辖11个县、市、区,面积11784平方公里。人口705万。有25万华侨分布在62个国家和地区,有10万温籍港、澳、台同胞。 温州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旅游度假胜地。温州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国家级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有雁荡山、楠溪江、南麂、乌岩岭等4个,省级风景、保护、旅游度假区有仙岩、洞头、百丈漈、瑶溪、滨海--玉苍山、泽雅、寨寮溪、瓯江、氡泉等9个,市级风景区有天柱、南雁门、桐溪、茶山、岷岗、圣井、铜盘山、赤岩山等8个。有森林公园9个,县级风景名胜区5个。风景旅游区密度大、种类多、品位高、特色鲜明,集山、江、海、岛、湖、泉大成。风景旅游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2.23%,名列全国前茅。此外,还有2个国家级文保单位,44个省级单位,358个市县级文保单位。 温州是我国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的。1997年城乡人均收入分别为7848元和3658元,名列全省之首。乡镇经济发达。电器、服装、皮鞋、纽扣、灯具、、打火机、雨伞等产品名气国内,远销世界各地。

2023年温州景点导游词5篇

2023年温州景点导游词5篇 温州景点导游词1(1413字) 各位团友: 大家好!岛与江的情怀,你与我的美景。非常欢迎大家能够来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江心屿观光游览,我是来自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0802班的学生,我叫徐健伟,大家可以叫我小徐或者徐导,希望美丽的江心屿能够为大家留下一段非常深刻的印象。俗话说:江心有地如长虹,古今卧在沧波中。美丽的江心屿同厦门的鼓浪屿、长沙的橘子洲头、镇江的焦山岛合称为中国的“四大孤屿”。 江心屿陆地总面积约有7万多平方米,地形呈东西长南北窄,东西长约1250米,南北宽约200——450米。我们站在江滨外滩眺望江心屿,它就像一座天然盆景横卧在瓯江之中,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誉为瓯江蓬莱。其实它不仅仅是温州城市的象征,更是温州历史文化的一张金名片。 在很久以前江心屿是由两座小岛所组成,东西对峙,中间有一条河流叫做中川河,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在舟山受戒的青了禅师奉宋高宗赵构的旨意来到岛上传经诵法,为了方便两座岛屿的来往青了禅师率众弟子将这条河流填平,两岛合而为一,就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江心屿。江心屿景色非常的'优美,它的景色可以概括为这样

一句话:江中有岛,岛中有湖,湖中有园,园中有山。它的美主要包括园林美、文化美、宗教美、自然美等。 很多人在没有来到江心屿之前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很多岛屿都很美,但是江心屿凭借着什么使它那么有名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它是以诗词闻名天下。各位请看以下我身后的这块岩石,上面刻着“孤屿”两字,这是清朝时期温州的道台方鼎锐的手迹。江心屿的诗词以及最早的文化美就是由这两个字展开的。其实将它称为孤屿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孤处在瓯江之中。最早将它称为孤屿的人我们已无法考证,但是最早把它写入诗篇的是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在《登江中孤屿》中这样写道: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也正是因为这首诗,使这座小岛引来了众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孟浩然、杜甫、陆游、王十朋等,都为江心屿留下了众多的诗词歌赋。据不完全统计,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留有歌咏江心屿的诗篇达上千篇,所以江心屿也被誉为“诗之岛”。 第二、是以寺塔僧名噪一时。岛上的布局从远处看很简单,两塔一寺。两塔指的是分别建于唐宋时期东西双塔,曾有800多年的时间被借用航标来导航。1997年,它们被国际航标组织列入世界百座历史文物灯塔之一,国际航标协会正式宣布它们为世界航标遗产。一寺指的就是江心寺,江心寺的建立对中日、中朝的文化交流,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描写大自然的风景散文

描写大自然的风景散文 大自然是神奇的,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描写大自然的风景散文,一起阅读吧!描写大自然的风景散文春 瞧,翠绿的大幕拉开了。春姑娘穿着五彩的霓裳,轻盈地走上了舞台,她把长袖一挥,大地上的草丛树木都被染上了绿色。春姑娘又从身后拿出一只漂亮的花篮,用纤巧的手从里面拿出一束束五色缤纷的鲜花,向台下撒去。鲜花飞向绿色的大地,飞向绿色的树木。立刻,嫩绿的翠叶间缀满了朵朵鲜花。鲜花在万绿丛中开放,恰似在绿色的锦缎中,用五色相间的丝线绣出了怒放的花朵。春姑娘红艳艳的面颊上浮现出醉人的春天微笑。她笑着,轻轻地退下台去。 翠绿的大幕拉拢了。 夏 台上翠绿的大幕,慢慢变成了深绿,然后缓缓拉开了。啊,夏出场了。夏似一位生气勃勃的少年,健步走上台来。夏的眼睛灼灼发亮,环视着台下的大地,大地上顿时出现一片火热的阳光。大树张开无数的臂膀,遮住夏火热的目光,洒下一片荫蔽。夏的目光到达那里,那里就是一片酷热,一片骄阳。 夏施展过自己的绝技,满意地收起了目光,退下台来。

深绿的大幕也随之闭拢了。 秋 深绿的幕布很快变成了金黄色,这预示着美丽的秋将出场了。幕布缓慢地拉开了。美丽的秋,身着金黄色的衣衫,出现在舞台中央。秋用细细的手一指,大地立即变得金黄一片。秋从身边拿出一只小口袋,变戏法似地取出一只只丰硕的果实,向台下抛去。那只袋里像有无穷无尽的果实,拿也拿不尽,取也取不竭。沉甸甸的果实飞向大地,坠满金黄的枝头,好一派硕果累累的金秋景色啊! 秋像一位满含羞涩的少女,害羞地笑着,款款步下台去. 冬 冬天来了!冬像一位爱干净的小女孩儿,浑身雪白,连幕布也由金黄而变得雪白了。冬戴着雪白的绒帽,浑身穿着白色的绒衣裤,脚上着一双白皮靴,就像一个可爱的白绒球一般。她用胖胖的小手,指挥着雪花向大地飞舞,去清除那里的污垢。雪花们顺从地听从冬的指挥,舞动着美丽的六角形身体,飘落在大地上。不一会儿,大地便白茫茫一片,成了白雪世界。 冬看着大地上的变化,高兴地笑了,胖胖的小脸上出现两个小小的酒窝。她蹦着、跳着、拍着小手,如一个快活的小绒球,滚下台去。 白色的干净的大幕也随着冬的退场而闭拢了。

中国带有长字的古诗词额

中国带有长字的古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中国带有长的古诗词,仅供大家参考! 中国带有长的古诗词1 1、《次韵叶介夫》吴锡畴 芳草垂杨浥嫩寒,苔痕新过雨斑斑。 一年春付花开落,长日庭分燕往还。 世事只堪频对酒,诗情自可饱看山。 尽穷莫用文为送,郊岛曾容季孟间。 2、《晚春四首追次杨眉庵韵》谢晋 节序匆匆改岁华,满庭芳草一池蛙。 吟髭总为伤春白,病眼长因中酒花。 梦里暂归凭蛱蝶,江头相送忆琵琶。 客窗过尽清明日,风雨昏昏噪暮鸦。 3、《因诚斋寄张三十叔》赵蕃 韶石驰书岁屡终,浮湛渺渺听殷洪。 长年苦望吾地涉,宁料它途马首东。 鸿雁又当辞瘴海,孔鸾端合在高桐。 忽逢玉节春江上,再拜题诗觅寓公。 4、《奉题吕氏宜老堂》姚勉 此堂清不着珠玑,只要双亲佚老宜。 春酒尽堪眉寿介,斑衣长似乳时嬉。 妇垂鹤发陪姑纬,翁捻银髯课子诗。 饱饮菊花潭上水,鸡窠犹自拜孙枝。 5、《百丈漈》方翥 断崖日夕自撞舂,未近先看气象雄。 万壑不停雷隐隐,一川长觉雨蒙蒙。

中国带有长的古诗词2 1、《法一以余所赠墨为不佳》晃冲之 上人好事世莫当,罗列四宝如文房。 广交往往得奇物,有墨尺度如圭长。 秋麋折角胶与力,春麝入脐煤生香。 已将雪覆轻罗帕,更令花映红纱囊。 草堂老人不自料。亦藏饼夸精妙。 自言和璧持赠君,反为燕石遭讥诮。 呜呼万事孰不然,古今工拙那同调。 君不见当年诸李数不到庭宽,只今赐墨无老潘。 2、《舟中》陆游 柁边潮水落还生,篷底寒灯灭复明。 约束长年牢系缆,报人风雨有鼍鸣。 3、《乡人罗朝宗与兵部尚书京公有旧将往见之遇予》裘万顷四时成岁秋云暮,九月肃霜天渐寒。 有客褰裳涉鄱水,逢人剧口话长安。 悬知欲听星辰履,厌见从来苜蓿盘。 姑举一觞饯行色,无鱼长铗切休弹。 4、《遣兴》罗隐 青云路不通,归计奈长蒙。老恐医方误,穷忧酒峥铡? 何堪罹乱后,更入是非中。长短遭讥笑,回头避钓翁。 5、《赠姜唐佐生》苏轼 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 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常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6、《赋得有所思》徐铉 所思何在杳难寻,路远山长水复深。

温州景点导游词

温州景点导游词 温州景点导游词1 各位团友: 大家好!岛与江的情怀,你与我的美景。特别欢迎大家能够来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江心屿观光巡游,我是来自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0802班的学生,我叫徐健伟,大家可以叫我小徐或者徐导,期望秀丽的江心屿能够为大家留下一段特别深刻的印象。俗话说:江心有地如长虹,古今卧在沧波中。秀丽的江心屿同厦门的鼓浪屿、长沙的橘子洲头、镇江的焦山岛合称为中国的“四大孤屿”。 江心屿陆地总面积约有7万多平方米,地形呈东西长南北窄,东西长约1250米,南北宽约200——450米。我们站在江滨外滩远眺江心屿,它就像一座自然盆景横卧在瓯江之中,千百年来始终被人们誉为瓯江蓬莱。其实它不仅仅是温州城市的象征,更是温州历史文化的一张金名片。 在很久以前江心屿是由两座小岛所组成,东西对峙,中间有一条河流叫做中川河,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在舟山受戒的青了禅师奉宋高宗赵构的旨意来到岛上传经诵法,为了便利两座岛屿的来往青了禅师率众弟子将这条河流填平,两岛合而为一,就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江心屿。江心屿景色特别的美丽,它的景色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江中有岛,岛中有湖,湖中有园,园中有山。它的美主要包括园林美、文化美、宗教美、自然美等。 许多人在没有来到江心屿之前都有这样一个疑问:许多岛屿都很

美,但是江心屿凭借着什么使它那么出名呢?主要有以下两个缘由:第一、它是以诗词有名天下。各位请看以下我身后的这块岩石,上面刻着“孤屿”两字,这是清朝时期温州的道台方鼎锐的手迹。江心屿的诗词以及最早的文化美就是由这两个字展开的。其实将它称为孤屿的缘由很简洁,因为它孤处在瓯江之中。最早将它称为孤屿的人我们已无法考证,但是最早把它写入诗篇的是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在《登江中孤屿》中这样写道: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也正是因为这首诗,使这座小岛引来了众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孟浩然、杜甫、陆游、王十朋等,都为江心屿留下了众多的诗词歌赋。据不完全统计,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留有歌咏江心屿的诗篇达上千篇,所以江心屿也被誉为“诗之岛”。 第二、是以寺塔僧名噪一时。岛上的布局从远处看很简洁,两塔一寺。两塔指的是分别建于唐宋时期东西双塔,曾有800多年的时间被借用航标来导航。1997年,它们被国际航标组织列入世界百座历史文物灯塔之一,国际航标协会正式宣布它们为世界航标遗产。一寺指的就是江心寺,江心寺的建立对中日、中朝的文化交流,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有句话很简洁,但是却说出了江心屿的精髓所在,大家猜一下这句话是怎么说的?是“中国诗之岛,世界古航标。”这句话也无疑是对江心屿最好的诠释,那么下面就请大家一起跟着我来巡游秀丽的江心屿,去看看它是如何来诠释它的美的。大家请跟着我往这边走。 各位现在请大家过来看一下导游图,我们今天的巡游路线是由我

关于刘基庙的作文

关于刘基庙的作文 去年文成一游,从百丈漈出来,看见路边硕大的路标——刘基故里,此去不过四十里地,然而你不在旅行社的安排线路之内,只好割爱,扫兴而去。 然而,无论山水还是人文,文成终究是这么一个别致的地方,它竟让我念念不忘了,于是我今年又来了。 从去年到文成之后,我就在纳闷,文成本来就是一个蜗居深山的偏远小县,而南田更是深山更深处,就这样一个如此偏远的地方怎么出了刘基这样一个冠绝古今的人豪?百丈漈到南田四十里都是盘山路,在盘山之后居然会有这么一片高山环抱之平原,确实少见,难怪被称为“天下第六福地”。 下午的阳光闪闪烁烁,刘基庙前人烟稀少,车子便停在大门口,起身一看,门票二十。好说歹说,弄了个折扣,孩子们一律免票,便鱼贯而入。事后才知刘基庙四面围墙都是开放的,不买门票同样可以进去,提醒一下后来者,哈。 高高的门槛踏进去,走过小小的钟楼鼓楼,右转,两进门坊上写着“王佐”“帝师”之字,颜体端庄,浑厚有力,无声地透露出肃穆庄严,门坊之间的石碑上铭刻着刘基的生平简介,有“后为胡惟庸所构陷,忧愤而死”这样的文字,令我想起民间马皇后送枣子桃子给刘基(暗示早逃)的传说,据说逃回老家后仍被朱元璋药酒赐死。看来传说毕竟是传说,一代文豪认准胡惟庸小人之流决不能为相,奈何胡实在善于迎合,担任宰相后便衔恨在心,构陷刘基,因此忧愤而死应该令人信服;不信的话到后面的厅堂里无数文人墨客的楹联诗词里去寻找答案吧。这里简直就是书法作品的展厅,隶、草、行、楷、篆……样样齐全,但归结成一句话,还是那几个字,“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巨人”。孩子们和大人一起念着,互相讨论这个那个是什么字,什么意思。

我注意到后厅里朱元璋给刘基的评价诗:“妙策良才建朕都,亡吴灭汉显英谟。不居凤阁调金鼎,却入云山炼云炉。事业堪同商四老,功劳卑贱管夷吾。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从这首赠诗看来应该是刘基辞官之际赠与的,高度评价了刘基的功劳,同时也希望刘基能颐养天年,远离权利纷争,免得他担心不已。不过后来刘基也只是安心休养了两年就被胡惟庸所陷害,作为开国第一功臣,终究难逃厄运。但是历史向来不是那么简单的,胡惟庸与刘基本无宿怨,单凭一句“不适合做丞相”,便寻仇到隐居之处,恐怕也难以令人信服,这其中必定有朱元璋的授意。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善权谋,最喜集权的皇帝,朱元璋什么计策使不出?不出五年,胡惟庸被朱元璋寻到把柄,便株连九族,三万余口被杀,这便是血淋淋的明证。 历史终究是沉重的,更何况是谈论帝王家谱。还是在这青山绿水间去寻些古意吧。转到广场后去看看,那里依着山崖修了一个大大的石壁,石壁上刻满后人对刘基的评价,充溢着膜拜的敬意。当然还有刘基的传世之作《卖柑者言》,满满地刻了一壁山,时间不知不觉已是傍晚,金色的阳光照在山墙上,那些不朽的文字,折射着神秘的光彩,令我们一群人领着孩子们,不知不觉又吟诵起这些如此熟悉如此经典而又在任何独裁时代均苍白无力的文字——“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山墙前面是一排古树,樟树柏树各若干,这些该是刘基庙原址上的真正的遗物吧,这些苍苍的古木,都在数围之上,他们经历了这座古庙数百年的沧桑变幻,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作者:谢定淮 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21年第27期 文题速递 鲁迅先生在日本求学期间很幸运地遇到了藤野先生这位给予他很多温暖的老师,多年来,他对藤野先生念念不忘。的确,有一位好老师,不管他是严厉的、幽默的,还是温柔有爱心的,都是我们的幸运。 请以“老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津 1.从生活中或阅读中选材。老师的言行谈吐,为我们上过的课,和我们一起参与的活动等,都可以成为写作时的直接材料;平时读过的书籍、文章等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材料。当然,在所有材料中,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观察到的或是亲身经历的事情,因为我们对它的感受最直接,最真切,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2.围绕中心选材,并合理安排详略。写之前先想一想:你要写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人?慈爱还是严厉,沉稳还是幽默,传统还是另类?要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什么情思?怀念还是赞美,敬畏还是爱戴,歉意还是感恩?当很多材料浮现出来的时候,要注意裁剪,跟中心密切相关的要详写,跟中心无关的,舍弃不写;跟中心相关的,也要分清主次,选取其中最有利于表现中心的材料,重点展开,其他可以略写。 3.让人物立体起来。可仿照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藤野先生》,在写作时,让人物自行展现他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通过对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尤其要注意对老师的细节刻画,让细节在真挚的情感中流淌,让人物形象鲜明立体。 习作展示一 我的老师 ◎邹佳瑶 初见谢老师,以为他是个“高冷男神”。大眼睛镶嵌在深邃的眼眶中,散发出寒冽而犀利的光芒;宽大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谢老师一米七五的身高,岁月仿佛忘从他的背上走过,背永远挺得笔直,走起路来都带风。啧啧,跟军人有的一比!

中国带有长的古诗词

中国带有长的古诗词 中国带有长的古诗词1 1、《次韵叶介夫》吴锡畴 芳草垂杨浥嫩寒,苔痕新过雨斑斑。 一年春付花开落,长日庭分燕往还。 世事只堪频对酒,诗情自可饱看山。 尽穷莫用文为送,郊岛曾容季孟间。 2、《晚春四首追次杨眉庵韵》谢晋 节序匆匆改岁华,满庭芳草一池蛙。 吟髭总为伤春白,病眼长因中酒花。 梦里暂归凭蛱蝶,江头相送忆琵琶。 客窗过尽清明日,风雨昏昏噪暮鸦。 3、《因诚斋寄张三十叔》赵蕃 韶石驰书岁屡终,浮湛渺渺听殷洪。 长年苦望吾地涉,宁料它途马首东。 鸿雁又当辞瘴海,孔鸾端合在高桐。 忽逢玉节春江上,再拜题诗觅寓公。 4、《奉题吕氏宜老堂》姚勉 此堂清不着珠玑,只要双亲佚老宜。 春酒尽堪眉寿介,斑衣长似乳时嬉。 妇垂鹤发陪姑纬,翁捻银髯课子诗。

饱饮菊花潭上水,鸡窠犹自拜孙枝。 5、《百丈漈》方翥 断崖日夕自撞舂,未近先看气象雄。 万壑不停雷隐隐,一川长觉雨蒙蒙。 中国带有长的古诗词2 1、《法一以余所赠墨为不佳》晃冲之 上人好事世莫当,罗列四宝如文房。 广交往往得奇物,有墨尺度如圭长。 秋麋折角胶与力,春麝入脐煤生香。 已将雪覆轻罗帕,更令花映红纱囊。 草堂老人不自料。亦藏饼夸精妙。 自言和璧持赠君,反为燕石遭讥诮。 呜呼万事孰不然,古今工拙那同调。 君不见当年诸李数不到庭宽,只今赐墨无老潘。 2、《舟中》陆游 柁边潮水落还生,篷底寒灯灭复明。 约束长年牢系缆,报人风雨有鼍鸣。 3、《乡人罗朝宗与兵部尚书京公有旧将往见之遇予》裘万顷四时成岁秋云暮,九月肃霜天渐寒。 有客褰裳涉鄱水,逢人剧口话长安。 悬知欲听星辰履,厌见从来苜蓿盘。 姑举一觞饯行色,无鱼长铗切休弹。 4、《遣兴》罗隐

福建景区导游词

福建景区导游词 【篇一】 各位贵宾: 怀远楼建于1905至1920xx年,是旅居缅甸简氏16世孙简新喜兄弟献资所建,她是福建土楼中建筑最精美、保存最完好、文化内涵最丰富双圆环土楼,20xx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主要有三大特点:第一就是优美地理环境、第二是高超夯土和建筑技术;第三就是丰富儒家和传统文化内涵! 大家请看大门上联:“怀以德敦以仁藉此修齐遵祖训”,下联是:“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毓人文”。横批怀远楼。 上联是儒家思想中心内容是德与仁,下联则是道家山水自然观,可谓相得益彰! 孔子云:“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意思是君子关心是德行和规范;小人在乎是产业和利益! 怀远意思是,建楼主人希望子孙后代都要行君子行为;要继承先辈高尚品德,才能成就大业,家族也才能世代兴旺!所以,怀远楼可以说是怀德楼,也是道德之门!门头悬八卦图文,是镇宅避邪作用,与门前广场上鹅石铺成阳八卦图案互相对称,祈求世代平安吉祥! 这座土楼*1384.7平米,建筑面积近3468平米;直径42米;

楼高四层13,5米,每层34间;楼内设有四部楼梯,匀称分布。鼎盛时期容纳30户居民,人口达150多人。楼顶四周共建有4个了望台,用以防御,眺望远处“敌情!”(不是抛绣球用喔!) 楼门顶部设有3个防火灌水道。 它是充分利用大型鹅石与夯土墙两种材料不同特征,采用成熟“倾壁造”技术营建鼓形土楼,可以增加中层空间与美感!是中原夯土版筑技术几结晶。 楼内雕梁画栋、楹联诗词反映了传统建筑与闽南民居融合,以及浓厚儒家文化内涵! 100多年来从怀远楼走出海外宗亲每年都会回乡寻根谒祖,故土乡情源远流长。 好,各位团友,我们一起走进道德*大门,参观学习一下吧? 大家已经知道土楼只有一个大门: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非常坚固,对!上面有灌水槽!您看,还有枪眼呢! 在这,我要考问一下各位团友,请问土楼*大门每天晚上是由谁来最后一个关上呢?请大家思考,回答不出来?等会参观结束出来时,再向我求救吧? 门厅两侧有两个对称石碓子,对!左边是银元宝造型、右边是金元宝造型!这是土楼人家舂米用,逢年过节还用来做糍粑,可好吃了!又香又哽,绝不会粘牙。 大家注意这边过道上有几个牛鼻子,啥用呢?原来,这是原始排水沟,下面有水缸,楼内污泥经过水缸时沉淀,便于清理;

精品正文doc-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WwwZjitcNe

钦建诚意伯庙楹联匾额之解读 俞美玉,陈守文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摘要:在诚意伯庙中,保存着古今士官名流、邑人、裔孙、文人墨客从不同视角撰联赞颂和缅怀先贤勋业的匾额楹联,琳琅满目,保存之全,为国内其他名人纪念建筑中所罕见。这些楹联匾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墨客政要对刘基认识与评价。从诚意伯庙楹联匾额的内容出发,结合史实,分六个角度探究楹联匾额所反映出的刘基成长环境、智谋形象、功业、文学成就、总体看法以及庙享千秋的荣誉,表达钦建诚意伯庙宇楹联匾额也是刘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刘基;诚意伯庙;楹联匾额;评价 中图分类号:I26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105(2009)01-0087-12 Interpretation of Inscribed Tablets in Cheng Yibo Temple Yu meiyu, Chen Shouwen (Zhejiang Industry & Trade V ocational College,Wenzhou Zhejiang 325003) Abstract:Many inscribed tablets written by ancient and modern famous celebrities, scholars and so on, were preserved in Cheng Yibo temple for elabor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redecessors. It is indeed rarely seen in other memorial temples. These inscribed tablets illustrate the evaluation of Liuji from one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Liuji’s growing-up environment, intelligent image, achievement, literatural result, general ideas on the whole, and his reput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contents of inscribed tablets. Above all, inscribed tablets in Cheng Yibo temple are part of Liuji’s culture. Key words: Liuji; Cheng Yibo Temple; Inscribed tablets; Evaluation 在诚意伯庙中,古今士官名流、邑人、裔孙、文人墨客从不同视角撰联赞颂和缅怀先贤勋业的匾额楹联诗文,琳琅满目。楹联有32幅,匾额有15条,诗歌12首,保存备全,为国内其他名人纪念建筑中所罕见。关注匾额、楹联往往关注其书法、表达和对建筑增色和提高品位角度进行欣赏,额、楹就像是建筑物的构件之一,属于建筑物的装饰构件。然而,诚意伯庙楹联匾额是历代官人、文人、书法家的创作,高度凝聚诗词的品格和韵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起着指引鉴赏,领略文化气韵的作用。本文认为文人政客对刘基的认识、评价恰恰体现了刘基一生业绩、贡献与其可圈可点的地方,本文试图从智慧的启迪、教化的作用和文化古迹价值意义等三方面试作探讨和解读。 一、楹联匾额体现了对刘基的家世和出生环境的关注,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8-11-12 作者简介:俞美玉(1969- ),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刘基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