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肠易激综合征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易激综合征

胃肠功能紊乱,以肚子痛为主者常为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也就是肠子容易激动,容易受刺激痉挛引起腹痛。过去这种病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顾名思义也容易受情绪影响。本病一般临床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即腹泻与便秘交替型)三型

一、临床表现

多发群体

患者以20~40岁中青年居多,女性多见。

症状表现:

1.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腹部胀满;IBS患者多有明显的排便习惯或粪便性状的改变,排便习惯表改变现为排便次数的增加(腹泻)或减少(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性状的改变表现为糊状便、稀水便;或干球粪、硬粪。有些患者排便费力,但排出的是糊状便或稀水便,将其理解为便秘;也有患者排便次数多,但排便干结,为硬粪,呈现假性腹泻。排便费力、排便急迫或排便不尽感、排粘液便及腹胀也是IBS常见的临床表现,所谓的粘液便就是排出的粪便中附有许多鼻涕样粘稠物。

2.嗳气、恶心、呕吐;

3.焦虑、紧张、失眠、乏力、气急、心悸,手足多汗、血压偏低、头面阵热、和头晕头痛、胸痛、背痛、呼吸不畅感、尿频、尿急等;

4.有时可扪及痉挛的乙状结肠或粪块、结肠区轻压痛;

5.肛门指检提示括约肌张力增高且病人有痛感。

二、诊断依据:

1.以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为主诉,伴焦虑、失眠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2.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腹部压痛;

3.多次粪便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粪便潜血试验阴性;

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

5.纤维结肠镜示部分病人肠运动亢进甚至痉挛,无明显粘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

7.无痢疾、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史,试验性治疗无效。

问题二、中医如何认识“肠易激综合征”

病因病机

脾胃虚弱是本病的病理基础,病机主要在于肝脾气机不畅,运化失常,大肠传导失司,日久及肾,形成肝、脾、肾、肠胃等脏功能失调。忧思恼怒,久郁不解,伤及于肝,肝气不舒,横逆及脾,脾气失和,可形成肝脾不调证.根据临床观察,一些明显的精神变化,均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从而引起结肠运动功能和内分泌失调。中医“脾藏意”、“肝主舒泄”、“思虑伤脾”、“木郁克土”的传统理论,表明十分重视神经活动在病因学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脾胃的腐熟与输运,依赖肾阳之温煦,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也是脾运不健的的重要原因。此外,气运不调,生湿、生热、生痰,也可形成寒热互结,虚实夹杂的征候。其早期多属于肝郁脾虚;后期累及肾,表现为脾肾阳虚;波及血分可见气滞血瘀等症候。

问题三、目前对于本病的中西医治疗手段有哪些?

3)

IBS的治疗的主要原则是生活调理,对症处理,改善胃肠动力、解除肠管痉挛以及减少肠内产气等,同时辅以必要的心理治疗。迄今为止尚无一种方法或有肯定疗效。鉴于IBS 的病因复杂, 往往又有心理因素(这点患者本人多不承认或认识不到), 治疗中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消除患者顾虑,特别是不要责怪医生查不

出什么病来,因为检查只是为了排除别的疾病,该病本身因为是功能性疾病,一般是查不出什么异常的。

生活治疗

放松心态和饮食调理尤为重要,因为IBS是功能性疾病,即使不治也不会变成什么不治之症,因此一经确立诊断,应消除恐惧心理,放松心情。很多患者经检查后医生解释便释然开朗,病反而很快不治自愈。部分患者可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过量的脂肪及刺激性食品如咖啡、酒精的摄取,经常体育锻炼,减少对各种应激的反应等就足以达到治疗目的。日常饮食中减少产气食物的摄入,如奶制品、大豆等。以腹泻为主的患者应酌情限制粗质蔬菜以及水果。以便秘为主的患者则提倡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品,以增加大便容积,缓解便秘,减轻腹痛。

药物治疗

本病一般临床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即腹泻与便秘交替型)三型

腹痛或腹部不适不明显者不一定要服药治疗,大不了腹痛时可去趟厕所多能解决问题。如果症状很明显,并影响了工作、生活或学习,可适当地服药药物,如匹维溴胺,该药每片50mg,每次1~2片,每天可口服3~4次/d;或奥替溴胺40mg, 3次/d。其他,如曲美布汀等都有一定的作用。明显腹泻或便秘者需要看医生开些适合的药物治疗,微生态制剂(如乳酸杆菌、双岐杆菌属)能调节肠道局部内环境,恢复肠道正常免疫功能。因此,采用益生菌补充外源性杆菌,恢复肠道的正常菌群有助于IBS症状的改善。

中医

1.肝郁脾虚证

证候:每因情志拂郁即腹痛肠鸣泄泻,泻后痛减,脘痞胸闷,急噪易怒,嗳气少食,舌边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调理气机

方药:痛泻要方加味。炒白术、生白芍各12克,陈皮、炒枳壳、制香附、煨木香克各10克,防风、柴胡各9克,生甘草6克

加减:

腹痛甚者--加元胡、川楝子

嗳气频繁者--加代赭石、沉香

泄泻者--加党参、乌梅、木瓜

腹满胀痛,大便秘结或欲便不能者--加大黄、枳实、槟榔

2.寒热夹杂证

证候:腹中作痛或肠鸣腹泻,便下粘腻不畅,或夹泡沫,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烦闷不欲食,脘腹喜暖,口干,舌红苔腻,脉滑

治法:平调寒热,理肠和胃

方药:乌梅丸加减。党参15克,炒白术、乌梅、黄柏、茯苓、炮姜、煨木香、当归各10克,黄连、甘草、炒川椒各6克,制附子5克,细辛3克,炒白芍2克

加减:

少腹疼痛,胀满恶寒者--去黄连,加荔枝核、小茴香

胃脘灼热,口苦者--去川椒、炮姜、附子,加栀子、吴茱萸

温邪内阻,腹满后重者--去党参、甘草,加川朴、山楂、槟榔、藿香

3.脾胃虚弱证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与刺激性食物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上腹部隐隐作痛,面色萎黄,精神疲,舌淡苔白,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炒薏苡仁40克,炒扁豆30克,党参、茯苓、白芍、山药、莲子各12克,炒白术10克,炒陈皮、木香、甘草各6克,砂仁4克(后下)

加减:

久泻不止,脾虚下陷者--加升麻、柴胡、生黄芪

肾阳已衰,寒气内盛者--可加肉桂

黎明泄泻,伴腰膝酸冷者--加补骨脂、肉豆蔻

腹痛喜按,怯寒便溏者--加干姜、肉桂

4.肠道津亏证

证候:便秘数日一行,便结难下,大便如卵状、羊屎状。部分患者可于左下腹触及包块,少腹疼痛,伴失眠、头痛、烦闷、手足汗出,舌红少苔或燥苔,脉弦

治法:滋水清肝,润肠通便

方药:一贯煎和增液汤加减。生地24克,北沙参15克,麦冬、当归、白芍各12克,玄参、川楝子各10克,玫瑰花6克(后下)

加减:兼气虚者,加太子参、生黄芪、生甘草

便秘甚者,加火麻仁、生首乌

腹痛者,加元胡,重用白芍

5.肠道瘀滞证

证候:打败内或稀溏或便秘,左少腹疼痛固定,并可扪及条索状包块,腹胀,嗳气,纳差,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玄涩

治法:理气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当归、赤芍各15克,元胡10克,桂枝、蒲黄各9克,川芎、五灵脂、没药各6克

6.食滞肠道证

证候;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山楂18克,半夏、茯苓各9克,神曲、莱菔子、陈皮、连翘各6克

食滞较重化热--用枳实导滞丸

心理治疗

服药效果不佳最好还需要看看心理科医生。很多人认为自己并没有心理障碍,但下列症状可提示有抑郁状态或焦虑症状:抱怨有病却查不出毛病;无法集中注意力或作决定;记忆力减退;对平常喜欢的事提不起兴趣;经常失眠或睡太多;容易疲倦或不想动;静不下来或活力减退;有死亡或自杀的念头;心情沮丧或脾气暴躁;体重或食欲改变;有罪恶感;觉得自己没有用;担心,感到有坏事情要发生;紧张不安,易哭、颤抖;心中充满烦恼,坐立不安;害怕,突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