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美术史教学课件

中国美术史教学课件

中国美术史教学课件

导语: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与美术风格总是在变化的欧洲不同,中国美术几个世纪以来保持了令人惊奇的延续性。下面小编分享中国美术史教学课件,欢迎参考!

第一节概述

夏、商、西周是我国的奴隶制社会。伴随社会分工的扩大,青铜冶铸、制陶、玉石骨牙雕刻、漆器及纺织等手工业的技巧日益精湛。这一时期以青铜器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故有青铜时代之称。

第二节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品种、用途和青铜礼器

我国青铜器到商代晚期已经形成了教完备的青铜器种类,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分为: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其中,炊煮器有鼎、鬲等品种。食器有簋、盂、豆等品种。酒器有觚、觯、爵壶等品种。水器有盘、鉴等品种。乐器有铃、鼓、钟等。车马器和杂器有辖、马衔、炉等。

青铜器的纹饰

一、几何纹类:

云雷纹:云雷纹是青铜器上最常见的一种纹饰,以二方或四方连续的回旋形线条组成。云雷纹由云纹和雷纹构成。云纹由圆形回旋线条纹样组成;雷纹由方形回旋线条纹样组成,以回旋为特点,因此又称回纹。云雷纹一般是青铜器上的底纹,衬托青铜器上的主要纹饰。

绳纹:绳纹是由波浪形状的线条结成绳索形状的纹饰。一般作为青铜器上的主要纹样的附属装饰带,盛行于西周的后期。

环带纹:环带纹是由起伏较大的波浪纹呈二方连续方式构成的。其凹处用类似于眉口形的纹饰填充。该纹饰盛行于西周的中后期。

二、动物纹类:

饕餮纹:饕餮是原始人幻想的一种凶猛贪食的动物。饕餮纹装饰在青铜器腹部的中心地带,以鼻子为中心向两边对称,有双眼、双角和双我耳。左右两侧陪有龙形纹样。饕餮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

夔纹:夔也是原始人幻想的一种类似于龙的动物。多以侧面表现。

象纹:大象纹样一般不作为青铜器的主要部位的装饰,也有个别例外,还有将器物作成象形的,如象

尊。象纹盛行于商代与西周初期,着重刻画象的粗壮形体。

此外还有龙纹、凤纹、鹿纹、蚕纹等等。

三、人物活动纹类:

人物活动纹饰比较晚,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开始流行。

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演变

一、夏代青铜器

此时是青铜器的“滥觞“时期。这个时期青铜器的造型还很幼稚古朴、率简凝重,还没有脱离原始意味。甚至有的青铜器没有任何装饰,通体素面。一般以单层凸起的饕餮纹和弦纹为装饰纹样,没有底纹。此时,青铜器上饕餮纹形象的处理比较松散,不象后来商代那样神秘、威严与恐怖。1972年在河南二里头出土的青铜爵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容器,属夏代。

二、商代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的发展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商代前期,这是从新石器时代脱离出来形成自己风格的时期;商代后期,这是整个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基本上体现了“礼器”的性质,蕴藏着深刻的宗教与政治意义。综观商代的青铜器,造型以庄威、典雅、厚重、古朴为主要特征。青铜器

以礼器为重,故常见的种类主要是食器和酒器,如鼎、鬲、簋、爵、尊等种类,常用的纹饰有饕餮纹、夔纹、龙纹等动物纹样以及几何纹样。商代早期的纹饰铸造比较浅,无底纹图案,后期就逐渐趋向繁缛华丽,主要纹饰基本上是浅浮雕,并有繁华的底纹。

鼎是商代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物之一,象征着某种权威。鼎的形制随着不同时期纹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鼎分为方鼎和圆鼎,商代时期方鼎较多。1974年河南郑州杜岭出土的商代前期的大鼎;1939年河南安阳出土的司母戊方鼎等皆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除了鼎外,商代青铜器的其他种类工艺水平也非常高。

三、西周青铜器

西周后期青铜器不重装饰而重记事,故铭文逐渐增多。西周的方鼎较少而圆鼎较多,具有狰狞恐怖的饕餮纹减少,神秘的龙夔纹也逐渐变为自由、朴素单纯的环带纹,窃曲纹、垂鳞纹、蛟龙纹等,加上长篇的铭,形成了西周后期青铜器典雅、朴素、简练的面貌。

大盂鼎大克鼎和毛公鼎是这一时期出土的青铜器的代表。

三星堆的新发现

1986年在成都附近广汉的三星堆村发现的古代遗址,出土了大批玉器、金器、等珍贵文物距今大约5000年至3000年以前。

在三星堆出土的大量实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大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头像。这些青铜人面具或头像具有异乎寻常的性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物占非常重要的位置,青铜人物头像的形制有格式化倾向。人物的造型大致相同,眉毛宽大粗长浓厚,眼睛略呈现为倒三角,鼻子是一个挺拔的三角形。双耳较大,有装饰图案化的感觉。耳垂有一到多个小孔。青铜人物面具与青铜人物头像的造型极为接近。三星堆的人物面具基本上是“U”形构造。其另一个特征是巨大的突出的双眼造型,这种类似螃蟹眼睛纵向突出在外的双眼造型十分独特。

三星堆青铜器的发现,对中国青铜器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使得我们重新思考和认识中国的“两河”古代社会文明,究竟是相互影响还是各自平行发展。

第三节书法艺术

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契刻或书写在龟甲、牛胛骨上的文字,绝大多数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所属时代

为商代后半期,其内容大多是求神问卜所涉及的祭祀、征伐、田猎、收成、天气等等。

甲骨文基本上是以刀刻成,因而其线条往往是瘦劲、犀利,以直线形的较多。字的结构一般为长方形,以横竖、斜角线为主。文字竖行排列,由上向下,从左向右。不同时期的甲骨文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

金文

金文即青铜铭文,又称钟鼎文、大篆或籀书。金文代表了西周书法的最高成就,金文最辉煌灿烂的时代也在西周。

西周金文的书法风格大致上可分为三期。前期笔画有波磔和粗细变化,风格圆浑凝重。代表作有《大盂鼎》;中期笔画趋向于匀整,风格平实端丽、柔和含蓄,如《大克鼎》铭文等;晚期金文形成多种风格,如《散盘氏》的气势飞动,又如《毛公鼎》的混沦雄圆,笔端精丽。

第四节其他形式的美术活动

青铜雕塑

我国商周时代具有圆雕性质的青铜雕塑,包括铜铸人像和鸟兽型铜尊卣。铜铸人像的典范为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一尊大型青铜立人像。另一方面鸟兽型铜尊卣和铜器座,亦为先秦工艺装饰的优秀典范,代表

作有湖南湘潭出土的猪尊,传为湖南暗化的猛虎食人卣等。

玉器工艺

此时的玉器主要分为礼玉、佩玉和装饰玉三大类。礼玉基本上包括琮、圭璧以及戈上的装饰物品,一般是在政治活动或祭祀活动中使用,是贵族阶级身份的象征,并有神圣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周代贵族统治阶级注重礼乐,玉器的含义进一步扩展到伦理道德方面来。由于玉器代表了不同阶级,佩带玉佩成为贵族阶层的时尚,死后以玉殉葬更体现其显赫的地位。

陶瓷工艺

商代的制陶业有明显的分工。陶瓷以灰陶为主,多为素面,也有刻印兽纹和几何纹的的陶器,以及刻有简单的绳纹、弦纹、旋涡纹等。商周时代出土的原始陶瓷在原料的处理上尚不精致,釉彩不够稳定。原始瓷器造型主要有尊、罐、瓮、豆、簋等。

小结

中国的早期文明主要体现于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的造型和早期文字之上。这些创造都是在“敬天”的思维前提之下开始的。同时以满足实际需求为目的的某些工艺技术得到了总结和新的发展。

中国美术史ppt课件_西方美术史课件 .doc

中国美术史ppt课件_西方美术史课件 西方的美术历史,大家了解哪些信息?与中国的相比,有哪些区别? 设计思想: 《美术欣赏》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是标新立异、多元化的艺术世界,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表现形式也从具象转变为意象和抽象,与传统的绘画艺术在观念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欣赏难度较大。由于受传统审美习惯以及我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特别对广大中学生来讲,这是一个陌生的艺术世界,一个急切想了解的艺术世界。随着改革开放,我们有机会更多的接肋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展览和作品,但人们常常是“许多人去看了,有些人窃窃私议,不说好,也不敢说不好,更不敢说看不伍,而事实是看不值。”我们有必要对现代中学生进行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员基础的启蒙教育。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种类繁多、流派纷呈,表现形式和艺术理论也各不相同,它的出现有其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哲学的历史渊源,对于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不仅在我国,就是在西方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纺坛,要通过一节课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接受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是不可能的,因此本课的重点以转变学生的欣赏观念为主,以不能把象

不象,看懂看不懂作为美术欣赏的标准为线索,通过一些现代主义绘画的代表面家自身从具象到意象、抽象的观念和表现形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理解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特点,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欣赏美术作品,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学生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鉴赏能力。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 通过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介绍,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和欣赏外国现代绘画作品,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操作: 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启发学生在读读、议议、看看、谈谈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外国现代摄绘画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情感: 培养学生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正确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方法 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 教学准备:

中国美术史课程

《中国美术史》课程 教学规范 第一部分教学基本要求 《中国美术史》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院校美术专业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美术的变迁和发展,探讨美术同社会历史以及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中国美术的认识,提高审美鉴赏力,懂得珍惜人类的文化艺术遗产。 一、原始社会的美术 1、原始美术概述 要求: (1)了解艺术起源的原因和学说。 (2)掌握原始社会的时期划分与主要文化体系。 (3)掌握原始美术的基本特征:艺术先于审美、混沌性与不确定性。 2、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 要求: (1)从社会生产力、宗教习俗等方面探讨古代石器、陶器美术形成的原因。 (2)了解原始社会建筑、雕塑的基本内容。 (3)了解原始社会和绘画的基本内容。 二、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要求: 1、掌握灿烂的青铜工艺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2、讲解绘画与雕塑的基本内容、形式和观念,分析其时代特点; 3、了解该时期建筑的特点; 三、战国秦汉美术 要求: 1、了解绘画(种类、艺术特征、墓室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2、讲解帛画(战国楚帛画、西汉帛画)的基本内容、形式和观念,分析其时代特点; 3、了解画像石(砖)艺术(山东、南阳和四川画像石、砖艺术)的特点; 4、了解壁画(殿廷和墓室壁画)、器物上装饰绘画(铜壁、漆器装饰画)的内容和特点; 5、了解雕塑(大型纪念性石雕、陶涌、铜雕)的内容和特点;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要求: 1、了解该时期战乱的历史背景; 2、了解人物画的新发展;

3、掌握宗教美术的发展和原因; 4、讲解美术理论的新发展和主要内容; 5、掌握山水画的起源和影响; 五、隋唐美术 1、人物画 要求: (1)结合政治、经济、文化为背景,了解该时期美术的总体特征。 (2)掌握阎立本、周枋、张萱、孙位等任务画家和作品; 2、青绿山水的发展与水墨山水的兴起 要求: (1)了解青绿山水的早期发展脉络; (2)掌握青绿山水的代表画家与作品; 3、中晚唐花鸟画的兴起 要求: (1)了解花鸟画的早期发展脉络; (2)掌握花鸟画的代表画家与作品; 4、佛教壁画与陵墓壁画、雕塑 (1)了解该时期佛教壁画与陵墓壁画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背景和主要作品;(2)掌握该时期雕塑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5、画论中的美学思想 (1)了解该时期画论的主要篇目、观点和作者背景; (2)理解画论中的美学特征; 六、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宋代的画院及院画 要求: (1)了解宋代的画院及院画的主要人物、内容; 2、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的高峰 要求: (1)了解理学对绘画的影响; (2)掌握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的代表作品和人物; 3、辽金西夏绘画、巴蜀佛教造像的兴盛 要求: (1)了解辽金西夏绘画的代表作品; (2)掌握巴蜀佛教造像的代表作品和人物; 七、元代美术 要求: 1、了解元初画坛的“复古”思潮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掌握“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的美术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3、了解水墨花鸟画的主要成就; 七、掌握永乐宫寺观壁画的成就;

[中国美术史教学课件]中外美术史笔记

[中国美术史教学课件]中外美术史笔记第一节概述 夏、商、西周是我国的奴隶制社会。伴随社会分工的扩大,青铜冶铸制陶、玉石骨牙雕刻、漆器及纺织等手工业的技巧日益精湛。这一时期以青铜器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故有青铜时代之称。 第二节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品种、用途和青铜礼器 我国青铜器到商代晚期已经形成了教完备的青铜器种类,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分为: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其中,炊煮器有鼎、鬲等品种。食器有簋、盂、豆等品种。酒器有觚、觯、爵壶等品种。水器有盘、鉴等品种。乐器有铃、鼓、钟等。车马器和杂器有辖、马衔、炉等。 青铜器的纹饰 一、几何纹类: 云雷纹:云雷纹是青铜器上最常见的一种纹饰,以二方或四方连续的回旋形线条组成。云雷纹由云纹和雷纹构成。云纹由圆形回旋线条纹样组成;雷纹由方形回旋线条纹样组成,以回旋为特点,因此又称回纹。云雷纹一般是青铜器上的底纹,衬托青铜器上的主要纹饰。 绳纹:绳纹是由波浪形状的线条结成绳索形状的纹饰。一般作为青铜器上的主要纹样的附属装饰带,盛行于西周的后期。 环带纹:环带纹是由起伏较大的波浪纹呈二方连续方式构成的。其凹处用类似于眉口形的纹饰填充。该纹饰盛行于西周的中后期。

二、动物纹类: 饕餮纹:饕餮是原始人幻想的一种凶猛贪食的动物。饕餮纹装饰在青铜器腹部的中心地带,以鼻子为中心向两边对称,有双眼、双角和双我耳左右两侧陪有龙形纹样。饕餮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 夔纹:夔也是原始人幻想的一种类似于龙的动物。多以侧面表现。 象纹:大象纹样一般不作为青铜器的主要部位的装饰,也有个别例外还有将器物作成象形的,如象尊。象纹盛行于商代与西周初期,着重刻画象的粗壮形体。 此外还有龙纹、凤纹、鹿纹、蚕纹等等。 三、人物活动纹类: 人物活动纹饰比较晚,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开始流行。 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演变 一、夏代青铜器 此时是青铜器的“滥觞“时期。这个时期青铜器的造型还很幼稚古朴率简凝重,还没有脱离原始意味。甚至有的青铜器没有任何装饰,通体素面。一般以单层凸起的饕餮纹和弦纹为装饰纹样,没有底纹。此时,青铜器上饕餮纹形象的处理比较松散,不象后来商代那样神秘、威严与恐怖。1972年在河南二里头出土的青铜爵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容器,属夏代。 二、商代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的发展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商代前期,这是从新石器时代脱离出来形成自己风格的时期;商代后期,

中国美术史简编课件

中国美术史简编课件 中国美术史简编课件 概述 史书中被称为“帝王”的人,都同文化创造和劳动工具创造有关:燧人氏发明火;伏羲氏作八卦;神农氏造耒耜,作陶器。苍颉造文字;史皇作图画,曾画过蚩尤的像,并把“神荼”、“郁垒”画在桃木板上以御百鬼;禹铸九鼎,上面雕饰着鬼神百物之形,使民分辨“神奸”。 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在石器工具上。新石器时代陶器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发展了美的造型和装饰,所以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绝大部分都与陶器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也在陶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得到表现。 第一节、石器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是把砾石的边沿加以敲打,现出厚刃,可为敲砸之用,没有进行第二步加工。 继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之后的磨光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以磨和钻孔技术和极整齐对称形式成为石器工具发展的高级阶段。 先民已有多种多样的审美创作活动,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约三万年前的一件石墨装饰品,中央有穿孔,可系绳佩挂。钻孔是人找到深度和厚度的劳动,钻孔突破平面,发展了第三空间,是雕塑造型的基本因素。山顶洞人已采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作染色材料。

第二节、玉器 我国古代有极发达的玉石工艺,玉石器具有多种形式:圭、笏、璧、环等,在古代社会的宗教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及审美价值。儒家哲学中关于玉的学说,成为古代美善合一的美学思想的一部分。 良渚玉器造型宏大雄浑,风格严谨深刻,纹饰以神秘莫测的兽面引人入胜,阴线雕刻和浮雕完美组合。 “神似”是红山文化古玉最大的特色,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典型玉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 第三节、彩陶与黑陶 陶器的分类 陶器依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其中盆、钵、碗、杯、豆、勺属饮食器;鼎、鬲、簋、釜、灶属炊煮器;壶、罐、瓶、瓮属储藏器。 如果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如以器表装饰情况来划分,则有素陶、彩陶、印文陶和拟形陶。装饰纹样有动物、植物和人形,但就彩陶来看,绝大部分是组合方式变化多端的几何纹样。 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而得名,其年代为公元前5500年到公元前3000年。考古学界根据时间和地区的差异将陶器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文字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课件:教材编著:尚刚课件制作:尚刚韩倩 序言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其特点 一、性质与分类 ●古代工艺美术定义: 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制品。生产形态,等同手工业,文化形态,属造型艺术 ●讲授时段:自远古至1911年(原始社会~清亡) ●起源:后起词,历史不足百年;涵盖门类广,历史早(8000年前);与原始美术比较,原 始工艺美术更成熟 分类和主体: ●分类(按材质):织物(丝棉毛麻)、陶瓷、玉石、金属(金银铜)、漆木、杂(竹牙角玻璃) ●主体:日用品为主,也含欣赏品。日用和欣赏无断然界线 二、适用的原则 ●造型、装饰体现适用(功能) 造型与适用:联系密切 ●装饰与适用:联系稍弱,仍常表现明确 日用器皿装饰:立体→平面 ●造型装饰评价标准?a?a美观适用统一 一般尺度:不妨于用;更高标准:有助于用 三、材料与技术的制约 材料的制约a ●材料与造型 金属、漆木:可方可圆,大小皆宜陶瓷:圆,尺度适中——粘土特性 材料与装饰 ●主料: 青花图案发色氧化钴成分技术的制约 ●材料借助技术,技术引出差异 四、造型、装饰与其主导 造型装饰演进的差异 ●造型较稳定(变化慢):使用联系生活方式 ●装饰较活跃(变化快):欣赏联系审美观念 碗的相似造型和不同装饰 材质与造型装饰a ●材质的低贱仿高贵 金银器:总为漆木、陶瓷取法丝绸:装饰影响最大

●反例 高档模仿低档:较少 玉器:等级最高,影响不大——材料珍稀且易损坏 五、认识功能与审美意义 认识功能?a?a ●制作宗旨:官府民间?a?a迎合主顾 ●使用对象:特定阶层——共性 ●认识功能:最能反映审美时尚 ●不及纯艺术震撼感人 ●生活中无法回避 ●造型装饰:不断提供形式语言 ●审美意义:方式——潜移默化功效——培养审美意识左右审美判断 六、生产格局与时代主流 生产格局:官府、民间 时代主流: ●官府:时代主导 工艺美术体现等级:材质、品种、图案、配色官府设计统一,风貌类同●民间:仿效官府 艺术追求趋同,违制僭越例外:民间高(始于宋,盛于明清) 生产中心: ●多数:城市及周边 作坊集中,能工巧匠荟萃商业发达:销售,竞争刺激创新 ●例外 陶瓷:就地取材、破坏环境宫廷窑场:规模小,数量极少 七、基本风貌与文明价值 基本风貌: ●宋以来,含蓄优雅常最受推重 ●装饰大抵神重于形 ●体现:文人士子物品若干宫廷器用 ●独有艺术特色 文明价值: ●发明丝绸、瓷器,水平高跻世界顶峰2、独有文化、艺术特色 ●唯一有连续性传统的工艺美术 域外:历史更久、也曾辉煌,但传统中断 中国:虽经冲击,兼收并蓄,绵延相继,自成体系 八、讨论的核心与断代的利弊 讨论核心:出土物 断代利弊: ●缺憾:艺术变化与朝代更迭总不同步 ●坚持断代缘由:

中国美术史——明代美术(适用教资教招)

中国美术史——明代美术(适用教资教招) 一绘画艺术 明代绘画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明前期,画坛以南宋院体之风的宫廷绘画和浙派为主流。中期以后,苏州经济的繁荣促成了文人画派——吴门画派的崛起。明代后期,写意花鸟画兴起,明末出现了变形人物画风、肖像画派,以及力倡文人画的松江山水画派。 (一)明前期宫廷绘画 明代宫廷绘画取法南宋院画兼师北宋名家,人们称之为“院体”。明代宫廷山水、花鸟画创作繁盛,人物画次之。宫廷人物画主要服从政治的需要,发挥宣教功能,题材比较狭窄。 1、院体花鸟画 花鸟画创作代表了明代宫廷画的主要成就,既有统一风格又呈现出多种面貌,其共同之处在于,作品擅绘大幅,构图饱满完整,观察入微,描写精细,动物饶有生意,常把花鸟置于特定环境中,用工笔、写意结合的手法,使细丽的花鸟与粗放的木石互为衬映,在富丽堂皇中不失浑朴端严。代表画家有边景昭、孙隆、林良、吕纪等。 边景昭擅画禽鸟、花果、翎毛,以工笔重彩见长,他的作品工整秀丽,笔法细谨,赋色浓艳,高雅富贵。代表作品有《竹鹤图》等。

《竹鹤图》 孙隆擅画翎毛、草虫,不用墨线勾勒,纯以色彩作写意,谓之“没骨”,生动潇洒,意气横生。“没骨”法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技

法,对后世泼彩写意影响深远。代表作品有《芙蓉游鹅图》等。 林良擅画水墨写意,尤其擅长画鹰,构图气魄宏大,形象气宇轩昂,用笔刚健奔放,墨色酣畅淋漓,代表作品有《灌木集禽图》《双鹰图》《松鹤图》等。 明代的水墨写意花鸟画,由林良开派,其后沈周、陈淳、徐渭等,一步步将写意法推向臻境,并使其成为明代花鸟画最流行和最富成就的一种形式。 吕纪,擅画花鸟、人物、山水,而以花鸟著称。其花鸟画风呈两种风貌,一种是水墨写意略淡彩,另一种是工笔重彩,精工富丽,多绘凤凰、雏鸡、仙鹤、孔雀、鸳鸯之类,杂以花木草石,具有生气,并能工笔写意结合,花鸟精美富丽,树石粗健,别具一格,代表作品有《桂集山禽图》《狮头鹅图》等。 2、浙派山水画 明代前期院体著名画家是戴进和吴伟,他们均继马远、夏圭,多用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追随者众多。由于戴进是浙江钱塘江人,所以人们把这一画派称为浙派。 戴进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宋元,用笔劲挺方硬,水墨淋漓酣畅,发展了马、夏传统。人物画师法李唐、刘松年,笔迹工整劲秀,严谨有法。工笔用铁丝描和兰叶描,写意从马远变化而来,笔墨简括。花鸟画工笔、写意、没骨兼长。戴进的绘画在当时影响极大,追随者甚多,人称“浙派”,是明代前期画坛主流。代表作品有《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三顾茅庐图》、《蜀葵蛱蝶图》等。

中国美术史——元代美术(适用教资教招)

中国美术史——元代美术(适用教资教招) 展开全文 一、元代绘画艺术 元代绘画最显著的特征是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成为画坛主流,画家重视主观意趣和笔墨风格的表现,诗、书、画进一步渗透结合。水墨山水和花鸟竹石的兴盛,把文人绘画推向新的高潮。 元代画风转变主要表现在:(1)作画重视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把形似和写实放在次要位置;(2)作品追求笔墨情趣,水墨画极为盛行;(3)把书法用笔融进绘画创作,丰富了点、线的表现力;(4)画上流行题写诗文,加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一)元代前期的士大夫绘画 赵孟頫是元代前期士大夫绘画的代表人物。 赵孟頫,号松雪道人,出生宋朝宗室。他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书法上,他所创的“赵体”,平均整齐,秀媚圆润。 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工画山水、人物、花鸟、鞍马、墨竹、水墨、青绿、工笔写意诸体兼备。 他的主要艺术主张有:(1)提倡“古意”,“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重视神韵,使画风从工艳琐细转向质朴自然;(2)提倡师法自然,“到处云山是我师”,一反北宋以来文人画的“墨戏”态度,并在绘画各科中进行实践,从而确立了文人画在画坛上成为正规画的地位;(3)提倡“书画本来同”,将书法用笔引入绘画之中,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他的地位和艺术造诣使他成为元代画坛上的中心人物,他的绘画实践和艺术主张集中体现了元代文人画在继承宋金基础上的新发展,对当时和后世绘画都有极大的影响。 赵孟頫的传世作品有《鹊华秋色图》《双松平远图》《秋郊饮马图》《疏林秀石图》等。

《鹊华秋色图》 《秋郊饮马图》 《鹊华秋色图》描绘济南郊区的鹊山及其周围景物,采用平远法构图。整幅作品笔法潇洒,设色明丽,山石、坡岸等用披麻皴或荷叶皴,山头则用青绿皴染,树木、屋舍等则描画精细,以青、赭、红、绿等多色渲染,富于节奏感,风格古雅俊秀,代表了其师法古人与造化,将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创造性的结合在一起的风貌。

第八章___中国近代美术史

第十章民国与新中国初期的美术 概述 20 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以及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都在这短短的五六十年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1919 年爆发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它对西方近现代文艺思潮的开放性、对中国古代思想道德的激烈批判性,给中国的文化艺术以巨大影响。 从 20 年代至 30 年代前期,西方哲学、政治学、美学、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美术、音乐被广泛引人,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冲突,也成为美术发展的强大动力。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民族危亡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意识,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民族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引入有所冷却,那些学习西方写实手法,适宜抗战宣传的写实美术和大众喜闻乐见的美术形式受到空前重视。 1949 年以后,由于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以及意识形态的原因,中国对西方文化采取了抵制和批判的态度。在当时形势下,我国从外国引进的主要是俄苏的写实主义美术。在 50 一 60 年代,为中国革命服务、向大众普及的美术得到了充分发展。在 20 世纪美术的发展中,观念与思潮的变迁起着重要的作用。 民初,维新派思想家康有为的美术主张颇具号召力和影响力。他抨击元以来的写意画传统,推崇以宋代院画为代表的工笔画传统,提出了“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的主张。维新派的另一个思想家,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提出“真美合一”的美术主张,认为“美术的关键”是“观察自然”。同康、梁美术思想相近的是陈独秀、鲁迅、吕徵等。陈独秀说:“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西洋画写实的精神。”并猛烈抨击清代以王石谷为代表的摹古风气,号召进行“美术革命”。鲁迅亲自倡导和扶植了新木刻运动,晚年为介绍外国美术和培育中国新美术,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20 年代末到 30 年代初,一批到外国学习艺术的留学生陆续回国。他们办学校、搞创作、著文立说,参与美术运动,他们的艺术实践造成很大影响。其中的校校者如林风眠、徐悲鸿、丰子恺等。在现代美术史上,新型美术教育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新式美术教育最早出现在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该校 1906 年首次开设图画手工科,请外籍教师讲授素描、水彩、油画、透视、图案和纸、绳、粘土、石膏、竹、木、漆、金等材料的工艺劳作。 辛亥革命以后,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许多公立或私立的美术院校。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高师图画手工科、上海美专、武昌艺专、苏州美专、南京美专、上海艺术大学、京华美专、新华艺专、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等。国立美术院校有创立于 1918 年的北平美专和创立于 1928 年的国立艺术院 ( 后改为国立杭州艺专 )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还有在延安创办的鲁迅文学艺术院美术系等。 民国期间,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的美术院校,聘请了许多从日本和欧洲归来的留学生或兼学中西的美术家执教。他们对新美术教育的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民国期间,蔡元培的美育理论曾产生了重大影响。蔡元培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并在主持北大和大学院期间成立了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音乐研究会”、“书法研究会”,创办了国立艺术院。他的主张和奋斗,奠定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基础。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美术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先后筹建了面向全国的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许多省市也相继建立了美术院校或美术专业科系。学生数量空前增加,教学条件也大大改善。其主导思想和教学内容主要来自解放区美术教学经验和苏联的教学模式,重视写实方法,强调美术的普及教育,以及对统一意识形态的遵循。

中国美术史说课教案

中国美术史说课教案 教案:中国美术史说课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历史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 1. 中国美术史概述 •中国美术史的时间跨度; •中国美术史的三大时期:古代、近现代、当代;•中国美术史的主要风格和流派。 2. 古代美术 •先秦绘画; •魏晋南北朝绘画; •唐宋绘画; •元明绘画。 3. 近现代美术 •清末民国绘画; •文艺复兴运动; •中西合璧的现代绘画。 4. 当代美术 •文化大革命时期绘画; •改革开放后的绘画发展; •当代中国绘画的现状。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观摩法:配合课堂展示和现场观摩,让学生感性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绘画作品; •分组探究法:让学生分成小组,探究某一时期或某一风格的美术作品,进行讨论和汇报,提高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 •开展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布置主题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的内容,撰写一篇简要的中国美术史发展概述; •采用听课笔记和实验报告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准备 •电子展示屏幕; •PPT课件; •美术馆学习教材; •知名美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图片; •视听设施。 六、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中国美术史概述 1.引入题目,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内容; 2.分享中国美术史的时间跨度、史时期和主要风格; 3.分享中外著名美术大师和他们在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地位; 4.小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回顾和总结。 第二课时:古代美术 1.引入题目,回顾上节课中国美术史的概述; 2.分享先秦、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3.展示相应的名家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与批评; 4.小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回顾和总结。

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中国历代美术品、画家、流派、观点等,以提高其艺术欣赏水平和分析理解能力,使所学的美术史知识应用于将来的美术教学工作或团体艺术交流活动,通过对古代作品的分析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综合分析比较能力,为以后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打好基础,并将所领悟到的表现方法与艺术形式应用于自己的绘画实践,以提高其表现能力和艺术品位。 一、课次与重难点 第一课:商周秦汉 重点:青铜器与汉画。 难点:青铜器的铸造与汉画特点。 第二课:汉画像石与画像砖 重点:汉画石与汉画砖的内容。 难点:形式与内容的分析。 第三课:三国两晋 重点:顾恺之的作品与观点。 难点:绘画典故解析。 第四课:南北朝 重点:南朝绘画典故与北朝的敦煌壁画。 难点:典故与敦煌壁画内容解析。 第五课:隋唐 重点:阎立本重点:明初院体画与明四家。 难点:作品内容与形式解析。 、吴道子、王维生平与作品。 难点:作品解析。 第六课:唐代绘画 重点:二李生平与作品、唐代壁画。 难点:青绿山水产生与发展、佛教壁画的内容解析。 第七课:五代 重点:山水画四大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徐黄异体。 难点:作品内容与形式分析。 第八课:北宋山水(一) 重点:李成、范宽、许道宁作品。 难点:作品构图与形式分析。 第九课:北宋山水(二) 重点:郭熙、韩拙的三远、米氏云烟。 难点:法则的分析与应用。 第十课:北宋人物与花鸟。 重点:张择端、李公麟、宋徽宗作品 难点:画面构图与技法分析 第十一课:南宋 重点:四大家生平与作品、梁楷的佛教绘画。 难点:山水画面形式的演变、画面内容分析。 第十二课:元代山水 重点:赵孟頫、元四家生平与作品。 难点: 赵孟頫的艺术观点与影响。 第十三课:元代人物 重点:道教绘画。 难点:作品内容解析。 第十四课:明代(一) 重点:明初院体画与明四家。 难点:作品内容与形式解析。

中国美术史课件资料

中国美术史课件资料 中国美术史课件资料 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中国美术史课件资料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原始社会 一. 彩陶艺术 二. 代表类型:仰韶文化 .主要纹样: 1)动物纹:蛙鸟蛇鱼等 2)植物纹:花叶 3)几何纹:涡漩纹垂幛纹水波纹同心圆 4)人物纹:人面鱼纹舞蹈 .仰韶文化分期 早:半坡型中:庙底沟型晚:马家窑型 .特点: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 .风格:饱满浑厚活泼 二.黑陶艺术 .特点:质地精美造型丰富 .代表类型:龙山文化 三.玉器艺术 .代表类型:红山文化 四.雕塑 .表现对象:多为妇女和小孩,还有一部分动物. 五.原始绘画 1)彩陶绘画 2)岩画 .代表:内蒙阴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 3)地画 .代表:甘肃秦安大地湾 奴隶时代 总的纵向来看,以中原为例,夏至商代中期,纹饰以几何纹、连珠纹为主。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的纹饰以饕餮纹(兽面纹)和夔龙纹、凤鸟纹为主,并在主纹饰间充满云雷纹做地纹。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多见大波曲纹和重环纹、窃曲纹,当这些纹饰开始盛行时,云雷地纹就渐渐减少了。春秋中期至战国多见蟠螭纹和雕刻的写实人物陆战纹饰。从饕餮纹到写实人物纹饰的变化,可以看出由宗教的狂热向现实主义观念的转变。当然这些纹饰的变化都是渐进的,与器物的造型变化相

对应。所以说,对青铜器的断代,最突出的就是造型和纹饰,时代特征直观显见。 一.青铜器:主要类别:礼器:主要出土地:安阳;主要纹样:饕餮 纹饰主要造型特点:三层重叠;主要风格:狞厉美 青铜器分期: 1.初期(殷商时期)代表:兽面乳钉纹方鼎 2.盛期(商后期至西周初期)代表:司母戊大方鼎 3.转折期(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期)代表:毛公壶 4.衰落期(春秋晚期至战国始)代表:立鹤方壶 二.建筑:二里头商废墟;湖北盘龙城----“前堂后室” 三.雕塑:三星堆铜人像 四.墓葬妇好墓 战国 一:建筑 主要体现于列国的都城1.东周王城洛邑2.燕下都3.秦国咸阳 主要特征: 1.有城墙,城墙厚大,城外有壕沟 2.宫城郭城齐备,郭城有市,手工业区 3.宫殿占据制高点 4.都城均依山傍水 5.普遍修有“凌阴 二.雕刻 未出现大型独立雕刻,主要是青铜器雕刻,泥木俑,漆木器雕刻等 1.青铜雕刻(1)拟形器(2)青铜附饰雕刻 2.俑 3.漆木雕刻:虎座凤鸟悬鼓、镇墓兽。 三.工艺 1.玉石工艺:平面化,制作精致 2.漆器工艺:大多以黑红为主调

中国美术史近现代史教案

第一章岭南画派 广东地处五岭之南,称为岭南。“岭南画派”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出有时代精神、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格局。 关山月,建国后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兼副院长、广东画院院长。与傅抱石合作《江山如此多娇》等名作。其作追求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立意高远,境界恢宏。 第二章北京画家 近现代在北京聚集了一批文人画家。他们或是清廷遗老,或是由外地进京。风格以传统为主,具有文人书卷气息。 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名璜,字渭清;又名纯芝,号兰亭、濒生、三百石印富翁等,别号白石山人。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浓烈、豪放的红花墨叶一派,尤把中国花鸟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齐白石80岁之后,画虾技术颇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他的绘画,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第三章黄宾虹张大千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蒋兆和潘天寿 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人称"大千居士"。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书、画、、篆刻、诗词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徐悲鸿,江苏宜兴人,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是我国伟大的爱国画家。 刘海粟(1896-1994年),字季芳,号海翁。祖籍安徽凤阳。擅长油画、国画、美术教育。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在上海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任校长。首创男女同校,采用人体模特儿和旅行写生。 1949年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致力于中、西绘画。七十余年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对中国画、油画、书法、诗词和艺术理论都有精深造诣,学贯中西、艺通古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国画创作博取传统精英而不泥古,注重写生,师造化而又欺造化,擅山水、花鸟、走兽,喜作泼墨泼彩法。画风豪放奇肆,苍莽劲拔,醇厚朴茂,多彩多姿,卓然自成一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蒋兆和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基础知识)上课讲义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基础知识辑录 1 太平天国曾设立绘制壁画、刺绣的锦绣衙、镌刻木石的镌刻衙以及管理工匠集体生产的诸匠营和百工衙等专门机构。 2 已知太平天国著名画迹有位于南京堂子街表现太平军江防实力的防江望楼图。 3 目前所知太平天国壁画绘制者中富有代表性的两位是虞蟾和陈崇光。 4 属于“海派”形成期的名家“三熊”、“二任”是指张熊、朱熊、任熊、任薰。 5任伯年的人物肖像画代表作《寒酸尉》的主人公是吴昌硕。 6 被视为“海派”巨擎的画家是任伯年和吴昌硕。 7 康有为倡言变法中国画的著名论断出自其著作《万木草堂藏画目》的序言。 8 没骨花鸟画中撞水、撞粉法的自觉及成熟最早体现在居廉和居巢的作品中。 9 岭南三杰是指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 10 创办《真相画报》、春睡画院的著名画家是高剑父。 11 岭南三杰留日学习所受影响主要源于以竹内栖凤为代表的关西京都系画家。 12 发起组织“寒之友社”的岭南巾帼英豪是何香凝。 13 属于岭南画派第二代的代表画家有黄少强、方人定、杨善深、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 14 中国画学研究会在会长金城去世后分裂为由金开藩主持的湖社和周肇祥主持的中国画学研究会,两会分别出版的刊物是《湖社月刊》和《艺林月刊》。 15 由金城等人发起创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基本宗旨是精研古法、博采新知。 16 1914年,在金城的具体倡议和落实下,成立了展示、研究古代名人书画的古物陈列所。 17 以工笔写实的手法描绘翎毛走兽而驰名天津画坛的著名画家是刘奎龄。 18 促成齐白石衰年变法的陈师曾,在其著名文章《文人画的价值》中归结构成文人画的四要素为人品、学问、才情、思想。 19 齐白石在五出五归后创作的山水画代表作是《借山图卷》和《石门二十四景》。 20 “扫除风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老把精神苦抛掷,功夫深浅心自明”,这是齐白石对自己晚年变法的记叙。 21 建国以来,由国家政府直接授予“人民艺术家”和“中国人民优秀画家”荣誉称号的著名画家是齐白石、黄宾虹。 22黄宾虹的山水画风格有所谓“白宾虹”和“黑宾虹”两种类型:后者的基本视觉特点是黑、密、厚、重,这与他灵活运用自身对笔墨技法的总结五笔七墨有关。涵盖其视觉和笔墨特点的风格术语是浑厚华滋。

《中国美术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中国美术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中国美术史》是美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中国美术史的目的,是让我们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视觉文化史和美术遗产,了解我们悠久、独特而又多彩的优秀民族文化。在掌握我们民族审美历史的基础上,体会我们民族自古以来所具有的开放胸怀、创造精神和文化自信。本课程团队充分发挥《中国美术史》所具有的思政教育潜能,从美术史的学习中反思我们的审美文化和视觉经验,从理论高度不断推动我们的认识,激发我们美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动地改造世界,并让世界人民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独特性和多元格局。 案例一多元文化的中国美术史 一、课程教学目标: 让美术学专业的大二学生对中国美术史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知道中华民族的视觉文化和美术遗产是独特而多彩的;了解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对象、掌握中国美术史的总体脉络、熟悉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方法。 二、思政育人目标: 深刻认识中国美术史在时空上具有复杂性,在文化上具有多元性,是中国美术在民族和文化上的多样性和融合性的发展。 三、思政育人方案设计及实施 1、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对象

以感性的方式切入,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心中哪些作品属于美术,通过问答引出美术史的研究对象,包括:美术作品、与美术作品相关的人物、与作品及人物相关的社会环境、阶级关系、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以及美术制度、运行机制以及意识形态等; 2、中国美术史的总体脉络 结合幻灯片讲述中国美术史的分期:史前时期的原始美术,与当时的巫术、政治和日常生活直接相关;历史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从夏朝到晚唐,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贵族美术;自宋朝到清末的文人美术;晚清到民国的平民视角成为新时代的主题。 为学生设定阅读目标、内容和方法,通过网络自主搜索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资料,形成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美术的时代性与阶级性,立足当代的美术创作应表现时代精神。 3、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方法 以个案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对图像学方法、风格分析法等美术史研究方法有初步了解。其中外部研究关注作品的社会背景,功能和传播途径等社会因素;内部研究关注图像的风格与样式。美术是社会需要的产物,有明显的政治、宗教和经济属性。 运用启发式、讲授式和参与式相结合的教学法,力求使中国美术的研究对象、总体脉络和研究方法这些基础性知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理解和探讨具体作品。在传授中国美术史专业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中外美术简史课件

中外美术简史课件 美术史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系统地介绍和研究各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发展和艺术家的创作。通过学习美术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了解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在本课件中,我们将带您回顾中外美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几位重要艺术家的作品。 一、古代美术 古代美术是人类文明发展早期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意识观念和生活方式。中国古代美术以书法和绘画为主要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特点和文化内涵。著名的中国古代画家有张大千、齐白石等。 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是古代美术的辉煌时期。古希腊雕塑以完美的人体比例和自然主义的表现方式著称。而古罗马的壁画和马赛克作品展现了壮丽的历史场景和神话故事。 二、中世纪艺术 中世纪艺术是指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欧洲艺术风格。由于宗教在这个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世纪艺术以宗教题材为主题,并遵循着基督教的信仰和规范。 在中国,隋唐时期的壁画艺术和宋代的山水画被视为中世纪艺术中的瑰宝。中国古代的壁画艺术在经历了佛教艺术的影响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山水画则注重表达自然的意境和水墨的技巧。

三、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是指15世纪至16世纪的欧洲文化和艺术复兴运动。这一 时期的艺术家致力于恢复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艺术的风格和理念,追 求自然真实的表现方式。 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被废弃,代之以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古典主 义建筑。著名的文艺复兴艺术家包括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 四、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是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的一种装饰性艺术风格。它注 重运用极富表现力和戏剧性的手法,营造宏伟、奢华、充满运动感的 艺术效果。 中国明清时期的绘画和建筑也受到了巴洛克艺术的影响,特别是清 代的宫廷建筑和园林景观。 五、现代艺术 20世纪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新的艺术形式和理念涌现出来。现代艺术以表现个人情感、思想和生活体验为主题,注重突破传统艺 术形式的边界。 中国现代艺术家如徐悲鸿和齐白石等,通过绘画艺术表达了对现实 社会的关注和批判。而西方现代艺术家如毕加索和梵高则采用了更加 抽象和表现主义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绘画的约束。 六、当代艺术

《中国美术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由原始美术看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一、案例简介 该课程为美术学本科阶段专业理论基础课程,课程主要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因素及相关理论,熟悉美术史各时期重要的知识点、代表人物及风格流派,知晓美术史常用的基本概念及所代表的基本意义,理解美术史作为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该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思路为:在阐述中国历史的美术问题的同时,强调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强调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并结合新时期主要的文化发展趋势,阐发现阶段坚持民族文化传统是当今的文化主流,提高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民族责任感。 二、教学设计 利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这一文化线索,阐述中国美术各种艺术样式与特征与民族文化发展密不可分,中国美术史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体现。在学习美术史、感受中华艺术样式、解读中华文化、传递正能量的文化信息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

长,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立与世界民族之林的优越感与独特性,这是对学生自身的素质的提升,是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的增强,更是对学生民族自信、爱国情感的激发。 该课程首先围绕文化起源不同作为契机,引发出中华文明发展的独特性,在于母亲河流向的不同,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流向为东西流向,决定了河流沿岸适宜人类生存的上下游,其季节性都是相同的。而西方文明的母亲河都是南北流向或近似南北流向,这决定了河流上下游的季节性不同。由于人类生存离不开水源,通过对母亲河不同流向的阐发,引申出了积极性相同的中华文明最终形成了以定居和农耕为主的农耕文明,而西方由于季节性不同,形成了以狩猎和商业为主的狩猎文明。两种文明样式的不同,决定了两种文化样式的必然不同。这是中华文明独特性的来源,这是中华文化之所以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根本原因。 教师通过课堂引导,让学生思考中华文明乃至于中华文化独特性及其优秀品质,在当下大学生当中产生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振兴中华的文化建设潮流当中,阐述在现当代大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和坚持民族文化本位的重要性。课堂通过引导及课后作业的布置,以“为何我们的文化那么独特?——以某一个中华文化样式举例”作为课后感想,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整一篇

中国美术史——近现代美术(下)

中国美术史——近现代美术(下) 一、近现代油画艺术 辛亥革命前后,一些留学日、欧、美归来的画家开始在新兴美术学校教授油画课。至此,中国油画才算正式起步。 李叔同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教授素描和油画,率先使用石膏模型和人体模特。李铁夫早年起从学于约翰·萨金特,是最早熟练掌握油画技巧的中国艺术家。 此后,又有大批青年出洋学习油画,如去日本的有王悦之、关良、卫天霖、王式廓(有作品《血衣》等人,去欧美的有方君璧、林风眠、徐悲鸿、潘玉良、周碧初、颜文梁、吴作人、常书鸿、吕斯百、唐一禾、李瑞年、周方白、吴大羽、方干民等人。 他们在国外接受了不同的艺术观念和不同的基本功训练,回国后各自主持各种美术院校,组织画会、发表宣言、办展览,推动了油画的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油画这一外来画种,开始在中国这块有着深厚绘画传统的土地上生根,并获得了发展的空间,为新中国油画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1949年以后,新老油画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工农兵生活,创造新作品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用更加通俗、写实的形式表现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遂成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油画创作的基本风貌。 苏联的教学体制和绘画,对中国油画产生了深刻影响。国家曾派留学生赴苏联学习油画,又聘请苏联画家到中央美院和浙江美院执教。这些留学生和训练班学员后来都成了中国油画的中坚力量。 重要的油画作品有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罗工柳的《地道战》、吴作人的《黄河三门峡》等。 20世纪60年代前期是中国油画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央美术学院率先开办了吴作人、董希文、罗工柳三个工作室,使油画教学充满勃勃生机,培养出一批青年油画家,创作出一批优秀作品。

中国美术史(根据蒲松年版中国美术师教总结)图文

中国美术史(根据蒲松年版中国美术师教总结)图文中国美术史 中国历代画家及代表作品朝代画家具有相当的写实技巧,巧将墨点改画为蝇。以画龙水题材著称画坛。谢赫在《画品》中评价其“古画皆略,至协始精”1.出身士族家庭,擅长历史人物、肖像、道释、山水等,有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之誉。2.在塑造人物上,注重传神,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3.其线描如春蚕吐丝,称为高古游丝描;4.在绘画理论方面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悟对通神”等观点,。5.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完全摆脱了汉代的幼稚水平而进入成熟阶段。1.中国绘画史上最早以画山水知名的画家。2.澄怀观道。3.所著《画山水序》提出“畅神”之说,其经验总结已接近西方透视学之原理。1.2.3.4.擅长画道释古贤、名士肖像。他的人物画“秀骨清像”,反映了当时士族赏鉴人物的审美时尚。作画笔迹劲利,气势连贯被称为“一笔画”,画风精细润媚、新奇妙绝,和顾恺之同被列为密体。艺术风格代表作品东吴西晋曹不兴卫协《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传*仁智图》理论作品《论画》东晋顾恺之宗炳南朝(刘宋)陆探微张僧繇南朝(萧梁)谢赫1.擅长画佛像、人物,有较高的写实能力。2.他善于用简练的线描概括形像,“笔不周而意周”,“笔才一二,像已应焉”,成为有别于顾陆的“密体”的“疏体”。他所画人物具有用笔简洁、形象丰满圆润、设色艳丽的特点,有别于陆探微代表的“秀骨清像”风格。 3.其绘画特点被称为“张家样”。1.精于画肖像及丽服靓妆的时装妇女,但其主要贡献在绘画评论方面。2.《画品》是一部较为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写于梁代,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阐明了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明确提出绘画具有“明劝诫、著升沉,《画品》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的社会作用,提出品评画家优劣的“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1.擅长建筑、工艺及书画。2.主持了洛阳宫殿的设计和建造1.北齐著名画家,善画贵族人物、车马、宫苑等。2.张彦远将他与张僧繇并列,称其是“下古”画风的代表。1.被誉为“北齐最精工”的画家,中亚曹国人,以画天竺风格的佛像著称。2.绘画风格世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