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作用和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脊髓手术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的评估分析及其影响因素沈强; 朱玲; 白雪; 于绍斌; 刘凤欣【期刊名称】《《武警医学》》【年(卷),期】2019(030)009【总页数】4页(P756-759)【关键词】脊髓手术; 肌电图;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作者】沈强; 朱玲; 白雪; 于绍斌; 刘凤欣【作者单位】050081 石家庄武警河北总队医院; 050000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肌电图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4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环境污染,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脊髓病变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而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更多高难度的脊髓疾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1]。
因此,增加手术的安全性,避免术中及术后神经损伤的发生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肌电图[2](electromyography,EMG)是神经功能检测的重要手段,主要检查相应神经根支配的肌肉,体感诱发电位[3](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主要监测脊髓侧后索上行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常用于监测脊髓前索下行传导通路的功能[4]。
本研究使用EMG、SEP与MEP多模式电生理检测方法对脊柱脊髓手术前后神经系统的多种指标评估,探讨患者神经功能状态。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待行脊髓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
术前进行双下肢肌电图与体感、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根据结果分为5组,每组20例。
正常组:EMG正常,SEP、MEP正常。
SEP异常组:EMG 正常,SEP异常,MEP正常。
MEP异常组:EMG、SEP正常,MEP异常。
SEP、MEP异常组:EMG正常,SEP、MEP异常。
异常组:EMG、SEP、MEP均异常。
1.2 监测方法术中监测患者双下肢的EMG、SEP与MEP情况。
脊柱手术中电生理监测的技术改进与效果评价脊柱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脊柱相关的疾病和损伤。
在脊柱手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评估神经功能和保护神经系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改进,电生理监测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这些疾病包括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侧弯等。
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手术是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缓解其疼痛的有效方法。
然而,脊柱手术涉及到对神经系统进行操作,存在一定风险。
在手术过程中,如果误伤了神经结构或者损伤了神经功能,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并且不可逆转的后果。
因此,在进行脊柱手术时保护神经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二、电生理监测的原理和意义电生理监测是一种通过记录和分析神经系统的电活动来评估神经功能的方法。
在脊柱手术中,通过在手术过程中监测脊髓和神经根的电活动,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神经功能损伤。
这对于保护患者的神经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脊柱手术中常用的电生理监测方法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和脊髓诱发电位(SEP)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外部刺激,记录相应的神经反应,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技术改进随着科技进步,脊柱手术中的电生理监测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改进。
这些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号质量提高:改进了信号采集设备和信号处理算法,提高了信号质量。
这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监测方法多样化:引入了新型监测方法,如多通道监测、多模式刺激等。
这些方法可以同时监测多个神经通路,提高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分析和解释:改进了数据分析和解释的方法,提高了判断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引入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和分析,减少人为误差。
四、技术改进对效果的评价通过对大量研究数据的综合分析和总结,可以评价技术改进对脊柱手术效果的影响。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引言:神经疾病是一类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疾病,涉及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为了准确诊断和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医生们依靠各种方法进行评估和监测。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一项非侵入性的技术,通过记录和分析患者大脑和肌肉活动的电信号,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本文将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神经电生理检查?1.1 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定义神经电生理检查(Neurophysiological Testing)是一种通过记录和分析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活动的非侵入性测试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或变化,并提供诊断和治疗决策所需的数据。
1.2 神经电生理检查的类型常见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NCV)。
每种检查方法在评估特定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异常方面都有其独特优势。
二、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病学中的应用2.1 脑电图(EEG)脑电图是一种记录和分析大脑电活动的方法,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来检测大脑的电信号。
它可以用于诊断癫痫、睡眠障碍、脑损伤以及其他与大脑活动相关的异常。
例如,在癫痫发作期间,脑电图可以显示异常的放电模式,这对于确诊患者的癫痫类型和选择适当的抗癫痫药物至关重要。
2.2 肌电图(EMG)肌电图是一种记录和分析肌肉活动的方法,通过将细针或表面电极插入到特定肌肉中来测量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
它可用来评估神经-肌肉接触异常、周围神经损伤以及某些运动障碍性疾病。
例如,在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中,肌电图可以检测到异常的神经冲动传导,帮助医生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2.3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NCV)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是一种评估周围神经功能和损伤程度的方法。
它通过记录患者皮肤上的电信号来测量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中传播的速度。
神经监测技术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神经监测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和分析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和指导治疗的技术。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王剑火;陈勇忠;温建锋;龚衍丁;王娟美【摘要】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s of 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in anterior surgery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was performed on 35 patients with spondylotic myelopathy who received 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Results The waveforms of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 and 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 were monitored in all 35 cases.The SEP and MEP alert occurred in 4 cases and 7 cases respectively.The amplitude of SEP increased in 29 cases, unchanged in 5 cases, and decreased in 1 case after decompression.The amplitude of MEP increased in 31 cases, unchanged in 2 cases, and decreased in 2 cases after decompression.The score of JOA w as 7.94±1.54 and 12.23±1.51 before and 1 month after operation respectively, which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Conclusions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SEP and MEP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 can timely monitor the functional integrity of cervical spinal cord,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anterior cervical surgery.%目的总结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手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术中均能监测到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波形,术中出现SEP和MEP预警者分别为4例和7例.椎管减压后SEP波幅升高29例,无明显变化5例,轻度下降1例.椎管减压后MEP波幅升高31例,无明显变化2例,轻度下降2例.JOA评分术前为7.94分±1.54分,术后1个月为12.23分±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SEP和MEP可以实时监测术中脊髓的功能状态,提高手术安全性.【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7(020)002【总页数】3页(P154-156)【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椎手术;电生理监测;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作者】王剑火;陈勇忠;温建锋;龚衍丁;王娟美【作者单位】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476临床部骨科中心,福建福州 350002;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476临床部骨科中心,福建福州 350002;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476临床部骨科中心,福建福州 350002;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476临床部骨科中心,福建福州 350002;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476临床部骨科中心,福建福州 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R687.3脊髓型颈椎病由于颈髓受压致损出现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减退、无力、僵硬等症状,保守治疗效果差,手术越早效果越好。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现状为了总结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现状,笔者广泛阅读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脊柱术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对各种监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并总结分析影响监测结果的因素。
本文认为仅行单一监护方法监测,容易导致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采用多模式联合的电生理监测模式,可以全面地监测脊髓功能,加强监测效果,提高手术安全性。
脊柱手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脊柱、脊髓相关疾病,因手术部位邻近神经血管,手术中很容易对血管神经造成医源性损伤,同时,随着手术技术及相关硬件设施的不断进步,手术亦向高难度领域迈进。
神经血管并发症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1]。
尽早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医源性损伤病及时采取应对方案,可有效地降低此类并发症发生率[2]。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的出现,就是为了降低脊柱手术中医源性血管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3]。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欧美国家已广泛使用,甚至在社区医院都已开展该项技术,但我国术中神经监护仍处于初级阶段,只有部分知名度较高医院开展。
2009年,美国脊柱侧凸学会(SRS)在2009年发出声明:IONM是脊柱矫形手术中必备方案,而不是可有可无,其已被证实能有效监测脊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手术中向手术操作者、麻醉医生及电生理监测技术员及时反馈脊髓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从而能迅速采取有效应对方案,避免不可逆的损害,降低手術的风险。
笔者就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如下总结。
1 脊髓神经功能监测方法1.1 踝阵挛试验踝阵挛试验是最早应用于脊柱手术中进行脊髓神经功能监测的一项技术[4]。
其操作流程简单,但需要完整的脊髓伸展反射传导系统以及中枢抑制的丢失才能引出。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早期,最初开始恢复的是下运动神经元,而此时中枢抑制系统仍处于麻痹状态,这一时间段为踝阵挛试验最佳时期,当麻醉深度进一步下降时,中枢抑制系统开始恢复,踝阵挛因受中枢抑制系统影响无法引出。
脊髓及神经根监测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1)【摘要】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行颈、胸椎手术脊髓监护及应用自发肌电图行腰椎手术神经根监护,对2种电生理检查的方法学、准确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颈、胸椎手术采用SEP监测,根据不同阶段SEP的变化与术后功能相结合,判断SEP的准确性。
腰椎手术采用自发肌电图监测神经根功能,以判断神经根在术中是否受到牵拉、激惹及刺激。
并观察手术中SEP及自发肌电图的影响因素,减少监测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发生。
[结果]颈、胸椎手术128例病人中,监护未达到预警标准116例,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表现。
术中SEP变化达到预警标准8例,及时提醒手术医生,暂停手术操作,7例患者SEP波幅渐恢复,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
1例患者因SEP波幅降低时间超过10 min未恢复,术后神经症状加重。
非手术原因如麻醉、低血压及局部低温对SEP的影响均未达到预警标准。
假阴性3例,假阳性1例。
腰椎手术40例,12例术中出现肌电反应,及时提醒手术医生,避免过多的刺激及牵拉,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症状。
[结论]颈、胸椎手术,采用SEP监测,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体感诱发电位可较准确地反应脊髓的生理或病理状况。
腰椎手术采用自发性肌电图,在严格控制肌松剂使用下,可准确及时地反应神经根的功能,避免神经根的损伤。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脊髓监护自发肌电图腰神经根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influenceing factors of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in spinal cord monitoring during cervical and thoracic spinal surgery and intraoperative nerve root monitoring in lumbar surgery. [Method]The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 were used during arvical and thoracic spinal surgery and evaluated the accuracy of SEP according to the record ofdifferent stages and spinal cord function after surgery. The EMG were used to monitor the nerve root function in lumber operation to estimate whether nerve root being stimulated or tensioned. In addition, affected fators of SEP and EMG during operation were observed.[Result]Of 128 cases of cervical and thoracic surgery,116 cases did not reach the warning standards(amplitude decreasing 50% or diappearing) and showed no postoperative enhancement of symptom of nerve roots injury . 12 cases reached the warning standards intraoperatively and the surgeon were warned to take some steps to finish the operations, only in one case incompletely transient paralysis occurred due to the time of amplitude decreasingof intraoperative SEP more than 10 minutes. Effect ofother factors such as anaesthesia and low blood pressure did not reach the warning standards. There were 3 artifical negative cases. Only 1 was artifical positive case. of 40 cases of lumbarsurgery,12 cases were found myoelectic responses,which warning the surgeon at any time to avoid nerve roots injury,no nerve roots injury were found after operation.[Conclusion]During cervical and thoracic spinal operation,the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can reflect the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of spinal cord after ruling out the interfering factors.Intraoperative spontaneous electromyography can reflect the nerve roots function promptly and accurately and assure the safety of lumbar surgery. Key words: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 spinal cordmonitoring; triggered EMG; lumbar nerve root 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高风险的手术日益增多。
外科手术中的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外科手术中,术中神经监测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种技术通过监测患者神经系统的功能,帮助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更加精准地定位和保护神经结构,从而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文将深入探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一、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原理术中神经监测技术是一种通过电生理信号监测神经功能的方法。
在外科手术中,医生会通过将电极置于患者身体特定部位,监测相应神经的电活动。
通过分析这些电生理信号,医生可以了解神经功能的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对神经造成损伤的因素。
二、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范围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外科手术中,尤其是对神经系统直接相关的手术如脊柱手术、颅底手术、周围神经手术等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其他类型的手术中,如甲状腺手术、甲状旁腺手术等,术中神经监测技术也能发挥关键作用。
三、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优势相比传统的手术方式,术中神经监测技术有诸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实时监测神经功能的状态,使医生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及时作出调整,避免潜在的神经损伤。
其次,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这种技术还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神经解剖结构,提高手术的精准度。
四、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挑战与发展前景虽然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价值,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比如,在一些手术中,由于患者神经解剖结构复杂或手术部位局限,监测神经功能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提高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以满足更多手术的需求。
综上所述,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外科手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的出现不仅使手术更加安全和精准,同时也为医生提供了更多操作上的参考和支持。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外科手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创新和突破。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概述及应用一、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定义: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IONM)是用来表达应用各种神经电生理技术,监测手术中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的一门技术。
已逐渐成为临床手术中监测神经功能完整性、减少神经损伤、提高手术质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医学手术中,各种影像技术,从解剖结构上极大地促进了手术学的发展。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结果是从功能上了解神经系统是否受到损伤,客观地评估在神经外科、骨科、心脏外科及五官科等术中病人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从而提供给手术医师可靠的信息,使手术进行得更顺利、更安全。
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目的:1、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早地发现和辨明由于手术造成的神经损害,并迅速纠正损害的原因,避免永久性的神经损伤。
2、迅速发现手术中系统性的变化,如缺氧或低血压而引起的系统性变化。
常出现在系统性变化之前。
3、协助手术医师鉴别不明确的组织,特别是那些穿过或围绕在组织或肿瘤上的神经纤维。
4、协助手术医师鉴别神经受损害的部位、节段,并检查受损的神经或者神经束是否还有功能。
5、提供给手术医师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依据,使手术者明白正在进行的手术步骤会不会造成神经的损伤。
如中央沟定位。
6、脑电图和肌电图还可以帮助了解麻醉深度和使用肌松剂的情况。
7、为医务人员提供自我保护,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
8、术中神经监测在心理上给患者及其家属一种安全感,消除病人的疑虑和恐惧心理,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三、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适应症:任何与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有关连的手术都可以受益于神经监测。
在各科各类手术中,凡是可能影响到脑、脊髓、神经根和外周神经功能的手术,都可以在手术中通过不同方式的神经监测技术直接了解神经功能的完整性,减少神经损伤的机会,提高手术质量。
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作用和意义目的:探讨在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显微手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作用以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购买神经电生理监测仪前后被确诊为TCS行显微手术治疗并完成随访的连续患者132例,根据是否应用电生理监测分为试验组(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和参照组(术中未应用电生理监测),各66例。
比较两组膀胱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膀胱功能改善率为63.6%,高于参照组的3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760,P=0.003);试验组术后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率为72.7%,高于参照组的65.2%,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884,P=0.347)。
结论:在TCS显微手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有效提高患者膀胱改善率,有助于防止术中对神经的副损伤,有助于对终丝判定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松解,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指脊髓的末端由于各类原因受限于椎管内的异常结构从而导致无法正常上升[1],导致脊髓末端、马尾神经以及终丝长期受到牵拉损伤,最终引发一系列相关的神经功能性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2]。
这些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大小便失禁、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双脚生长畸形等[3]。
TCS致残率高,诊断治疗越早,疗效越好,一经确诊需要进行手术治疗[4]。
张林等[5]研究报道,患有TCS的患者,进行终丝切断手术后有明显的改善。
在手术治疗TCS过程中解除栓系因素是关键所在,如何提高辨别正常神经和栓系因素的准确率,以及如何确认繁多的马尾神经中的终丝成为医学界的关注焦点[6]。
相关资料显示,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具有保护神经组织、准确地断定终丝的功能[7]。
因此,本研究在脊髓栓系综合征显微镜手术中运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以探讨其作用以及臨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购买神经电生理监测仪前后被确诊为脊髓栓系综合征并行显微手术治疗并完成随访的TCS患者连续132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质检查、化验室化验结果制定纳入标准:年龄0.5~13岁;MRI检查结果示终丝紧张型脊髓栓系;术前至少出现腰酸痛、下肢运动无感觉、下肢肌肉运动障碍、膀胱功能障碍的症状之一。
排除标准:脊柱已严重畸形;下肢瘫痪;有严重的心脏病以及与肺部相关疾病;未按要求进行随访者。
根据是否应用电生理监测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66例。
试验组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参照组术中未应用电生理监测。
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本研究已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1.2.1 影像学检查术前患者均进行腰骶部MRI检查。
MRI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脊髓圆锥均位于L3水平以下,其中椎管内占位84例,脊髓圆锥低位38例。
MRI检测中显示椎管内占位主要包括:脂肪瘤、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等[8]。
84例椎管内占位的主要部分为:L3~435例、L4~527例、L5~S118例、S1以下4例。
患者手术前后均行超声测量膀胱残余尿量。
1.2.2 麻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以及非去极化肌松剂进行麻醉诱导;静脉注入丙泊酚130~180 μg/(kg·min)进行麻醉维持,持续静脉泵入舒芬太尼,维持期间不使用肌松剂。
测量患者的收缩压平均维持在95 mm Hg左右,室内温度平均在23.5 ℃左右。
1.2.3 生理监测试验组在手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参照组则不使用。
患者麻醉成功后,取俯卧位,采用美国制造的CADWELL TCS1000型号32导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仪,记录电极安放在双侧股四头肌、腓肠肌、胫前肌以及双侧肛门括约肌,依据手术范围对电极数量进行增减操作[9]。
肌电图增益设为50~500 mV,低通滤波为20~30 Hz,高通滤波为10 kHz,时间窗为10~200 ms/div。
采用双极刺激器进行神经电刺激,刺激的间期为200 μms,频率为4.7 Hz,恒流刺激强度为0.1~10.0 mA,恒压刺激强度为0.1~7.0 V,时间窗为10 ms/div。
监测的过程保持基线水平处于稳定状态。
1.2.4 手术治疗患者均采用俯卧位,手术切口的大小参考手术前MRI检查,切口包括腰骶部发育异常或椎管占位的节段。
脊柱裂的患者需细心将裂口附近的脂肪及瘢痕组织分离开,咬除部分正常椎板,暴露头端正常硬膜腔,通过双极电凝止血以及棉片保护创伤面。
脂肪瘤的患者从脂肪瘤周边分离逐渐深入,将各椎板以及棘突全部暴露出来,进行全椎板切除手术。
通过电生理检测仪器,筛选出非神经功能的组织予以松解,谨慎地将周边的神经组织保护好,逐步分离切除肿瘤。
使用电刺激法判断终丝和马尾,然后切断终丝,使脊髓圆锥以及马尾达到彻底松解状态,通过双极电凝止血,生理盐水反复清洗创口,直至无活动性出血。
术后如硬脊膜无明显缺损,则使用3-0丝线连续紧密缝合关闭硬膜囊;如果硬脊膜缺损严重或脊髓末端粗大,则需要用腰背筋膜或人工硬脊膜进行缝合或扩大修补。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术后患者均进行门诊或者电话随访,本研究主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评价标准如下:(1)使用超声测量患者膀胱的残余尿量以评价患者膀胱功能,手术后6个月的残余尿量与手术前的残余尿量之商≤50%属于膀胱功能改善,否则属于无改善。
(2)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评分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总分34分,分数越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越好,其中术后增加分数为5~10分为改善明显,增加分数3分以上为改善,3分以下为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试验组男34例,女32例;平均年龄(5.38±2.16)岁;平均病程(2.16±1.21)个月。
参照组男31例,女35例;平均年龄(5.46±1.89)岁,平均病程(3.45±0.84)个月。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试验组膀胱功能改善率为63.6%,高于参照组的3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760,P=0.003),见表1。
2.3 两组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比较试验组术后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率为72.7%,高于参照组的65.2%,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884,P=0.347),见表2。
3 讨论TCS患者的临床症状大多数表现为腰酸痛、大小便障碍、下肢运动障碍以及下肢肌肉瘫痪等[10],在CT三维重建中可以发现脊柱裂,脊柱侧弯等畸形表现。
TCS一般被认为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脊髓不能上升至正常位置,牵拉脊髓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系列疾病[11]。
TCS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脊髓脊膜膨出、脂肪瘤以及脊髓纵裂等[12]。
有研究表明其神经功能丧失与脊髓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有一定关系[13]。
目前,显微手术松解是治疗TCS的首选治疗方案[14],但是其治疗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
有研究通过发病时间与手术开始的时间差进行比较后证实,越早进行手术治疗,彻底治疗的效果越佳[15]。
然而也有研究表明,部分TCS患者进行手术后,下肢酸痛虽得到一定的缓解,但膀胱功能及下肢运动感觉功能仍没有明显改善[16]。
神经电生理监测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神经损伤,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监测神经相通完整性,进而避免误伤正常神经,准确定位神经脊髓[17-18]。
由于神经电生理监测具有高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以最大限度帮助手术医生切除病变的组织,避免造成手术中对新的神经的损害或者加重神经功能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并且降低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试验组膀胱功能改善率为63.6%,高于参照组的3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760,P=0.003),这与谢宝树等[20]的研究结果类似,表明TCS患者手术过程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大大降低手术中的失误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可以最大程度对脊髓粘连进行松解。
试验组术后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率为72.7%,高于参照组的65.2%,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884,P=0.347),表明手术可以改善下肢运动感觉功能,但是对在显微镜手术治疗中是否运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对下肢运动的改善无明显区别。
综上所述,在TCS患者显微手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保护正常神经组织防手术中对神经的副损伤,可以提高术中对终丝的准确判断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松解,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1]刘健民,朱如森,张学利.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治疗[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4):477-478.[2]秦丹,乔敏霞,王萍,等.脊髓栓系综合征MRI表现[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3):286-287.[3]荊俊杰,赵清爽,王守森,等.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27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1):9553-9554.[4]段波,秦军,罗杰,等.脊髓纵裂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显微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7):388-389.[5]张林,殷玉华.脊髓栓系综合征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21(5):310-311.[6]朱司阳,魏祥品.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2,25(6):372-376.[7]徐建昌,高智琴,楼江华.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磁共振诊断[J].浙江临床医学杂志,2008,10(12):1614-1615.[8]杨永栋,徐林,俞兴.成人与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3(1):11-16.[9]赵寅涛,蒋健,金伟,等.脊髓栓系松解术治疗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5,41(22):2670-2672.[10]常志田.脊髓栓系综合征显微外科治疗15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8):498-499.[11]刘宏宇.脊髓肿瘤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72-73.[12]周庆九,刘波,阿不都如苏里,等.脊髓栓系综合征的MRI分型及临床意义[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11):868-869.[13]陈雨,李远,李红伟,等.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脊柱手术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5):2739-2741.[14]张相华,涂汉军,张力,等.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6,35(6):589-592.[15]曹杨,冯恩山,王清河,等.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手术切除成熟型脊髓畸胎瘤[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6,21(7):310-312.[16]段虹宇,孙振兴,萧凯,等.儿童与成人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疗效对比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4,27(4):224-226.[17]王曲,高方友,熊兵,等.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成年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显微手术治疗[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2):12-14.[18]杨明亮,李建军,高峰.高峰脊柱短缩手术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理论依据及手术适应证选择[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12):858-860.[19]张银青,张健宁,陈汉民,等.脊髓栓系综合征相关因素及其预后的关系[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3,2(2):174-175.[20]谢宝树,王宇,贾锋,等.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20(11):65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