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应力钢筋理论身长量计算汇总

预应力钢筋理论身长量计算汇总

预应力钢筋理论身长量计算汇总
预应力钢筋理论身长量计算汇总

预应力钢筋理论伸长量计算小结

通过指挥部检查为介体,J1标段组织力量对预应力钢筋理论身长量计算过程及容易出现漏洞和偏差的几点加以总结。请有关人员认真加以研究,并恳请加以指正。

一,张拉控制应力现以实际施工中超张拉103%P值计算。

二,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E y值要参考原材料试验报告中的实验数值。

三,在分段计算过程中,OA段平均张拉控制应力P p=P。其他三段P p值与P之间的数量关系见详细计算过程。

四,从工具夹片至工作夹片间预应力钢筋应计算其理论伸长值,并且全梁钢绞线理论张拉端起点应为工具夹片工作时的位置。不应为工作夹片工作位置。

五,θ值的取值问题:在CD直线段应为前段曲线孔道切线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

一、计算依据

1、施工设计图纸

K4+605.5 桥《公路桥涵通用图》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申嘉湖专用)图纸编号JT/GSYQS039(5-1/1)-2000 10米 0o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预应力砼技术与设备》有关章节。

二、有关数据

钢绞线为低松驰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应符合ASTM A416-97的规定。

单根钢绞线直径:Φj15.24mm

单根钢绞线面积:A

y

=140mm2

钢绞线标准强度:R

y

b=1860MPa

钢绞线弹性模量:E

y

=1.95×105MPa

预应力锚具采用:YM15-3型锚具。

管道孔采用圆波纹管。

预拱度建议箱梁跨中向下设1.00cm预拱度。预拱度可采用圆曲线或抛物线布设。

每束张拉控制应力P=585.9KN×1.03=603.5KN

(1)计算公式:

△L=(Pp·x)/(A

y ·E

y

在规范的附录G-8中,明确地指出平均张拉力

Pp=P×(1-e-(kx+μθ))/(kx+μθ)

式中:式中:P—预应力钢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单位:N。

l—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单位: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

单位rad弧度。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磨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的磨擦系数。e-(kl+μθ)

A

y

—预应力钢筋的横截面积。单位:mm2

E

y

—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单位:MPa=N/mm2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单位:cm。

lg为钢绞线分段长度。

2、其中:对k和μ也有表可查。表

三、理论伸长值的计算:

今以K4+605.5 桥《公路桥涵通用图》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申嘉湖专用)图纸编号JT/GSYQS039(5-1/1)-2000 10米 0o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中梁为例进行计算。

1、张拉力的计算:

预应力两端张拉时,计算锚下应力为:

σk=585.9KN×1.03=603.5KN

其中每股钢绞线的设计张拉力为:

b=0.75×1860KN =195.3KN

P`= 0.75R

y

以上计算出的梁端张拉力,是没有考虑弯道摩阻力的影响,因设计上不是直线,均为曲线,它对张拉力都有影响,故对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即平均张拉力)列表、分段进行计算。将预应力筋分为四段(半跨)0A、AB、BC、CD计算之。(k=0.0015,μ=0.23)

o

A

B

C D

2、理论伸长值的计算:根据公式

·x)/(Ay·Ey) Ey=1.95×105MPa计算伸长

△L=(P

p

值:

N1束

N2束

3、现场伸长值的计算:

规范规定后张法预应力在张拉时要进行现场控制,一个是拉力(即应力)控制,一个是现场伸长值的丈量,两者都应符合规范要求。

现场伸长值△L的计算:

△L

0.1σk

—初应力时所量得的长度。这个伸长量里包含了卡片的回弹、

限位板的缝隙等引起的伸长值。

△L

0.2σk —应力达到σ

k

·20%时丈量的长度值。

△L

σk —应力达到控制应力,即σk·100%时伸长量。规范中规定

△ L=△L

1+△L

2

=(△L

σk-△L0.1σk)+(△L0.2σk-△L0.1σk).

钢绞线张拉伸长量的计算

周广军

(昆明建设咨询监理公司国道昆明东连接线工程项目监理部)

预应力筋在桥梁施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预应力筋主要包括钢丝、钢绞线、精轧螺纹钢筋等,而钢绞线是桥梁结构上应用最多的一种预应力筋,例如先张法空心板、后张法T梁、后张法现浇箱梁等。桥梁结构常用钢绞线的规格一般是ASTM A416、270级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为15.24mm,标准强度为1860MPa,弹性模量为195000MPa,桥梁施工中张拉控制应力(本文中用Ycon表示)一般为标准强度的75%即1395MPa。

本文重点介绍曲线布置的钢绞线伸长量计算,并给出CASIO fx-4800P计算器的计算程序,另外简要介绍千斤顶标定的一些注意问题。参照技术规范为《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以下简称《桥规》)。

一、直线布置的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直线布置的钢绞线伸长量计算有两种计算方式:

1、按照《桥规》第129页公式12.8.3-1计算,其中Pp平均张拉力在直线布置时即为张拉控制力,其余参数按照实际使用的钢绞线相应参数代入即可。

2、简化公式

公式中Pp(单位:N)/Ap(单位:mm2)即平均张拉力/截面面积就是平均张拉应力(单位为MPa),本文中用Y表示,则公式可以简化为⊿L=Y*L/Ep。

桥梁施工中直线布置钢绞线时一般Y=Ycon=1395MPa,Ep=195000Mpa,代入公式中计算得简式⊿L=0.0071538L,⊿L与L的单位相同。如果实测钢绞线各项力学参数与本文中给出的各项参数差值较大,则不能直接代用本简式。

二、曲线布置的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实际上曲线布置的钢绞线伸长量就是把每一计算段(包括直线段和曲线段)的伸长量分别计算出来,最后和值就是总伸长量。关键在于对于曲线布置的钢绞线每一计算段的张拉端应力和平均张拉应力都不相同,手工计算起来比较繁琐,并且《桥规》中只给出了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公式,而未说明具体的计算过程,另

外借助程序计算比较方便。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见《桥规》第339页附录G-8: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

对于此公式本文中把张拉端的张拉力改为张拉端的张拉应力(用Y表示),则计算结果就是平均张拉应力(用Yp表示),这样计算会更方便一些。

下面举例说明曲线布置的钢绞线伸长量计算过程:

例:某盖梁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1、本例钢绞线布置为非对称布置,施工要求钢绞线两端同时张拉,找出线形受力的中点大致为Z点(实际上应该在DE上),需分别计算左侧和右侧伸长量,两侧伸长量之和为总伸长量。如果钢绞线为对称布置并且两端同时张拉,则只需计算半边伸长量再乘以2就是总伸长量。本例中张拉控制应力为Ycon=1395MPa,钢绞线弹性模量为Ep=195000Mpa,附录公式中K值取0.0015,U值取0.2。

2、计算过程

①计算AB直线段

A点为张拉端,Y A=Ycon=1395MPa,则⊿L AB=Y A*L AB/Ep=0.004614m。

其中Y A为A点的张拉应力,L AB为AB段的长度,⊿L AB为AB段的伸长量,以下类同。

②计算BC圆曲线段

B点为张拉端,Y B=Y A=1395MPa(因为AB为直线段),切线夹角和为0.34907rad,代入附录公式得Y BC=1346.0256MPa,则⊿L BC=Y BC*L BC/Ep=0.009636m。

其中Y BC为BC段的平均张拉应力,以下类同。

③计算CD直线段

C点为张拉端,Yc=2Y BC-Y B=1297.0512MPa(因为BC段为圆曲线段,Yc

④计算DE圆曲线段

Y D=Yc=1297.0512Mpa,Y DE=1251.5156MPa(按照《桥规》中附录公式计算),则⊿L DE=Y DE*L DE/Ep=0.00896m。

⑤计算EZ直线段

Y E=2Y DE-Y D=1205.9799MPa,⊿L EZ=Y E*L EZ/Ep=0.000272m。

⑥左侧总伸长量为0.03063m。

⑦右侧伸长量计算按照HIJKLZ的顺序同上述方法计算得伸长量为

0.05455m。

⑧总伸长量为0.08518m。

三、CASIO fx-4800P计算器的钢绞线伸长量计算程序

1、源程序

KUCE:S=0:Q=C↙

LBL2:{XJ}:X=0=>GoTo 3⊿XJ:J=Jπ÷180:J=0=>P=Q:≠>P=Q(1-e(-KX-UJ))÷(KX+UJ) ⊿Q=2P-Q:S=S+PX÷E:GoTo 2↙

LBL3:”END”:S”S=”

2、程序说明

①K、U为系数,对应于《桥规》附录G-8中的k、μ系数。C为张拉控制应力,单位为MPa;E为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单位为MPa。程序开始时需要输入这4个参数。

②X为当前计算段的钢绞线长度,单位为m;J为当前计算曲线段的切线夹角和,《桥规》中单位为rad,本程序中直接输入角度即可,直线时输入0。计算过程中需要循环输入X和J的值。

③S为累计伸长量,单位为m;P为当前计算段的平均张拉应力,单位为MPa;Q为计算段张拉端的张拉应力,单位为MPa。

④如果是两端张拉,必须由两端向中间计算。

⑤X输入0时表示计算结束,随后显示总伸长量S(即累计伸长量)。

⑥如果要显示中间计算结果P、Q和本计算段钢绞线的伸长量,可适当修改源程序。

四、千斤顶标定及计算中注意的问题

1、千斤顶和测力计校验周期应符合《桥规》第128页规定,即千斤顶使用超过6个月或200次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或检修以后应重新校验;弹簧测力计的校验期限不宜超过2个月。

2、千斤顶标定后怎样根据试验报告中给出回归方程来计算油表读数

在先张法空心板施工过程中,由于梁板型号多样,每种梁板中的钢绞线根数可能不一样,在后张法梁板施工过程中由于每束钢绞线的根数不尽相同,因此计算张拉各阶段的油表读数时,应该对应每种型号的梁板或每种钢绞线束分别进行计算。

例如给出某个千斤顶的回归方程为Y=0.0219X-0.3134,其中Y为油表读数,X为荷载级别。设计中给出的各项参数为:张拉控制应力Ycon=1395MPa,钢绞线的弹性模量为Ep=195000Mpa,钢绞线截面积为A=140mm2。则计算得张拉控制力为195.3KN。

假设某种型号的先张法梁板有8根钢绞线,并且为整体张拉,则整体张拉控制力195.3×8=1562.4KN,由于是由2个千斤顶张拉,因此每个千斤顶的张拉控制力为781.2KN。对应10%、20%、50%、100%张拉阶段的张拉力分别为78.12KN、156.24KN、390.6KN、781.2KN,把这4个值分别代入回归方程得本千斤顶各张拉阶段得油表读数。

后张法计算原理同上。

支架现浇箱梁预应力钢绞线的理论伸长值计算

一、使用的公式:

[]

MPa

E mm A m L k rad

N

P N P m l e P P ②kL e E A PL l ①y y s kL s kL y y 预应力筋弹性模量,预应力筋截面积,管道长度,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檫的影响系数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之和,线管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檫系数预应力筋与管道壁的摩拉力,预应力筋的张拉端的张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后张法预应力筋伸长值式中:

::---------?-=?

?

?

???+-=?+-+-21)(1)(,,,11θμμθμθμθ

二、各种计算参数的确定:

0015.025.0139575.01097.15.2101151.14024.15152.1681121.14024.151252

22

2====?==?=Φ=?=Φk ④MPa

R ③MPa

E ②mm mm A mm mm A ①b y con y y j y j ,桥涵设计手册:预埋波纹管道根据公路锚下控制应力:量根据试验结果取: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积: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面积: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面μσ

三、理论伸长值计算:(以箱梁N8束为例)

将半个曲线预应力钢绞线分为AB 、BC 、CD 三段,根据图纸知:

N8

()》

预应力束伸长量计算表结果见《支架现浇箱梁其他束计算同上,计算束总的伸长量:

计算:千斤顶内钢绞线伸长量段终点力:段伸长量:

段终点力:段伸长量:

段伸长量:

,,;,,工作工作

)()()()()()(cm

l l l l l ⑤N cm E A PL l ④cm kL e E A L P l KN Pe P P P BC e e e KL ③CD cm kL e E A L P l KN Pe P P P AB e e e KL ②BC cm kL e E A PL l e e e KL ①AB m L m L m L CD BC AB y y kL y y C CD kL S B C KL KL kL y y B BC kL S B KL KL kL y y AB KL KL CD BC AB CD BC AB 711.3521467.010

95.11680635

.01003.16.2343666.1303252.003200.01095.1168068.2110838.20981838.209889841.010180.233603200

.096800.01196800.003252

.0025.068.210015.0212.210713.010159.01095.11680271.310180.23361180.233699683.0106.234310159

.089841.01189841.010713

.04089.025.0271.30015.0510.100317.000317.01095.11680114.2106.2343100317

.099683.01199683.000317

.0025.0114.20015.00

1309.0068.21271.3114.25

353)(3)(103252.053)(3)(110713.053)(00317.0=??+?+?+?=?=?????==?=??????????=??????+-=?=??==-==-=-===?+?=+=??????????=??????+-=?=??==-==-=-===?+?=+=??????????=??????+-=?=-=-===?+?=+======+-+-+--+-+-+-+--+-+-+--+-μθμθμθμθμθμθθθθμθμθμθμθμθμθμθμθμθμθμθ

预应力钢绞线伸长值计算与测量

摘要: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的计算是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的重要步骤,是校核钢绞线应力控制张拉时理论伸长值和实际伸长值差值的基础数据,文中通过通道县临溪公路k17+545运溪口中桥3×30m预应力T梁钢绞线理论伸长值的计算实例和实测值的测量方法,指出了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的详细步骤和测量实际伸长值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测量

工程概况:运溪口中桥位于通道县临溪公路k17+545处,桥长100m,桥面宽8m,上部结构为3×30m预应力T梁,下部构造采用U型桥台和柱式墩。T梁高1.8m,设计安置3孔预应力筋,编号为N1,N2,N3。预应力筋采用1×7-15.24普通松弛钢绞线,钢绞线标准强度为1860Mpa。中梁N1钢绞线为7束,其余均为9束,预应力筋孔道采用预埋波纹管成型。

施加预应力采用后张法,张拉程序为:0→初应力(0.1σcon)→1.03σcon(锚固)

一、计算准备:

1、计算公式及说明: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参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ΔL=(PpL)/(ApEp)………………①

①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公式②;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Pp=P(1-e-(kx+μθ))/(kx+μθ)……②

②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对公式的两点说明:

(1)、因为预应力筋大多呈曲线布置,因此Pp的计算通常采用公式②进行,对于曲线筋还应根据不同的曲率半径进行分段,分别计算相应的Pp和ΔL。

(2)、对于②式中的θ,由它的符号解释可知,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应等于曲线所对应的圆心角,根据几何关系得出:θ=L/R(rad),式中L是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的长度(m),R是该段曲线孔道的曲率半径(m)。

2、基础数据选定

由工程概况介绍及技术规范和钢绞线的规格选定下列数据:

系数k及μ值表

孔道成型方式 k μ(钢绞线)

预埋金属螺旋管道 0.0015 0.20~0.25

采用值 0.0015 0.20

钢绞线强度:

钢绞线截面积:Ap=140mm2

钢绞线弹性模量:Ep=195000Mpa

二、理论伸长值计算

本例通过对中梁N1钢绞线的计算进行说明,钢绞线的设计见下图,由图可知,钢绞线成直线和曲线交错对称布置,因此选定半幅钢绞线分成AB,BC,CD三段分别计算伸长值,另外半幅伸长值与此相等。

对于中梁N1钢绞线:

钢绞线股数:n=7股

1、张拉控制力计算

钢绞线总的截面积:Ap=7*140=980mm2

钢绞线弹性模量:Ep=195000Mpa

钢绞线强度:

单束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1860=1395Mpa

单束钢绞线张拉控制力:P1=1395*140=195300N

超张拉张拉力:1.03P1×7=1.03*195300*7=1408113N

2、分段起、终点力及平均张拉力计算,列表如下

注:(rad)=3.543/29=0.122

3、伸长量计算,将已知数据代人公式①,计算出

△LAB=1397477.51*10124/(980*195000)=74.03mm

△LBC=1366490.10*3543/(980*195000)=25.33mm

△LCD=1345199.27*1074/(980*195000)=7.56mm

△L/2=74.03+25.33+7.56=106.92mm

总伸长量:△L=2*106.92=214mm

同理可知,初应力推算伸长值:△L2=(214/1.03)*0.1=21mm

N1实际伸长值的控制范围(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控制在6%以内):(201~227)mm

三、伸长值的测量

1、测量的理论依据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值0.1σcon,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钢绞线的实际伸长值除量测的伸长值外,必须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实际伸长值(mm),可按式③计算:

=l+2………………③

式中:l——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

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

2的计算可以采用初应力以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方法同上述,在实际施工时常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也就是说从0~0.1σcon应力作用下的伸长值可以采用0.1σcon~0.2σcon应力作用下的伸长值,这样做的原因是0~0.1σcon应力作用下的伸长值很小,很难测出,而用相邻级的伸长值对测量精度几乎没有影响。

2、测量方法

钢绞线实际伸长量的测量方法有多种,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直接测量张拉端千斤顶活塞伸出量的方法,笔者认为这样的测量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是因为工具锚端夹片张拉前经张拉操作人员用钢管敲紧后,在张拉到0.1σcon时因钢绞线受力,夹片会向内滑动,张拉到0.2σcon时,夹片又会继续向内滑动,这样通过测量千斤顶的伸长量而得到的0.1~0.2σcon的伸长量比钢绞线的实际伸长值长1~2mm,若以0.1~0.2σcon的伸长量作为0~0.1

σcon的伸长量,那么在0~0.2σcon的张拉控制段内,钢绞线的伸长量就有2~3mm的误差。

从0.2σcon张拉到σcon时,钢绞线的夹片又有2~3mm的滑动,按最小值滑动量计算单端钢绞线的伸长量就有3~4mm的误差,两侧同时张拉时共计有约6~8mm的误差(误差值的大小取决于工具锚夹片打紧程度)。因此用测量千斤活塞的方法一般测出来的值都是偏大的。

因此,对于钢束实际伸长值的测量,建议采用量测钢绞线绝对伸长值的方法,而不使用量测千斤顶活塞伸出量的方法,后者测得的伸长值须考虑工具锚处钢束回缩及夹片滑移等影响,尤其是在钢绞线较长,必须进行分级张拉时,更为繁琐,若直接通过测量千顶活塞的伸出量,则误差累计更大。推荐的测量方法是使用一个标尺固定在钢绞线上,不论经过几个行程,均以此来量测分级钢绞线的长度,累计的结果就是初应力与终应力之间的实测伸长值。

结论: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的计算在于深刻领会规范的计算公式和对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合理的分段处理。为精确测量钢绞线的实际伸长值,通过千斤顶活塞伸出量的测量方法因存在测量误差不可取,而是应直接测量钢绞线的伸长值。掌握钢绞线的伸长值计算和测量是预应力构件施工的必要条件,对指导预应力施工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预应力钢绞线参数及计算公式汇总

预应力钢绞线参数及计算公式汇总 参数: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松弛率为2.5%,公称直径¢s=15.2mm,钢绞线面积A=140mm2,管道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孔且壁厚不小于0.3mm。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按下式计算: p p=(p(1-e-(kx+μ?)))/kx+μ? 式中:p p---预应力筋平均张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参见附表G-8。 μ-----预应力筋与孔道比壁的摩擦系数,参见附表G-8。 注:e=2.71828,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 p= p。 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mm)可按下式计算; △L =(p p *L)/A p*Ep 式中:p 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上式。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 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2)。 附表G-8 系数K及μ值表 注意事项: 预应力筋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σ0该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σcom的10%~15%。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力筋的实际伸长值除量测的伸长值外,必须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对后张法构件,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压缩值一般可省略。 预应力张拉实际伸长值△L(mm)=△L1+△L2 式中:△L1-从预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1、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 钢筋理论重量表 2、毎米钢筋的重量,可通过下列计算公式,适用于任何不同直径钢筋。 一、重量等于直径乘直径乘0.00617即0.00617 d2=XXX㎏/m 二、1、W=πr2×L×ɡ÷1/1000 2、W=π×d2/4×L×ɡ×1/1000=πd2/4×L×ɡ×1/1000。 式中:W——重量;(单位:公斤) d——钢筋直径;(单位:毫米) π——圆周率:3.1416; r——钢筋半径;(单位:毫米) L——长度;(单位、米) ɡ——比重7.85(克/厘米3) 【例】钢筋直径10mm,求其毎米理论重量? 解:①W=0.00617 d2=0.00617×10×10=0.617(㎏/m)。 ②W=πr2×L×ɡ÷1/1000=3.1416×52×1×7.85×0.001=0.617(㎏/m) ③W=π×D2/4×L×ɡ×1/1000=3.1416÷4×102×1×7.85×0.001 =0.7854×100×1×0.00785=0.616539(㎏/m)=0.617(㎏/m) 钢筋Φ6 ;kg/m 0.222 钢筋Φ8 ;kg/m 0.3950 钢筋Φ10 ;kg/m 0.6169 钢筋Φ12 ;kg/m 0.8880 钢筋Φ14 ;kg/m 1.21 钢筋Φ16 ;kg/m 1.5800 钢筋Φ18 ;kg/m 2 钢筋Φ20 ;kg/m 2.4700 钢筋Φ22 ;kg/m 2.98 钢筋Φ25 ;kg/m 3.8500 钢筋Φ28 ;kg/m 4.8300 钢筋Φ32 ;kg/m 6.3100 钢筋Φ36 ;kg/m 7.9900 钢筋Φ40 ;kg/m 9.8700 钢筋Φ50 ;kg/m 15.42 钢筋重量(kg)=0.00617*钢筋直径*钢筋直径*钢筋长度,钢筋直径用mm单位,长度用m 单位,算出来重量就是Kg。

预应力钢筋损失计算

4.1预应力筋的计算和布置 采用符合ASTM A416-97标准的270级钢绞线,标准强度Ryb=1860Mpa,弹性模量Ey=1.95x105 Mpa,松弛率为3.5%,钢绞线规格公称直径为Φj15.20mm。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知: 1.钢绞线规格公称直径为Φj15.20mm为一束21根配置。公称截面面积为2919mm。 2.C50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2.4 Mpa,混凝土的弯压应力限值为32.4×0.5 Mpa =16200 Kpa。 配筋计算选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弯矩值配筋,所选弯矩值如表4-1所示。 配筋弯矩值表4-1 运用程序进行受弯构件配筋估算,所得钢筋数量如表4-2所示。 预应力钢筋数量表4-2

由于本桥桥跨结构对称,且本桥为连续刚构,结合计算出来的钢筋情况,因此只计算支点处(即41截面的预应力损失) 4.1.1 控制应力及有关参数计算 控制应力:σcon =0.75×1860=1395(MPa) 其他参数:管道偏差系数:k =0.0015;摩擦系数:μ=0.25; 4.2摩擦损失1l σ 4.2.1预应力钢束的分类 将钢束分为10类,分别为a1,a2,a3,a4,a5,a6,a7,a8,a9,a10。因为桥跨对称,且本桥为连续刚构,结合计算出来的钢筋情况,因此只计算支点处(即41截面的预应力损失)下各种损失亦如此。 8.2.21l σ计算 由于预应力钢筋是采用两端张拉施工,为了简化计算,近似认为钢筋中点截面是固定不变的,控制截面离钢筋哪端近,就从哪端起算摩擦损失。 摩擦损失的计算公式(参见参考文献[2]6.2.2)如下 [])(11kx u con l e +--=θσσ (8-2) 式中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管道长度,可近似地取该管道在构件地投影长度。角θ的取值如下:通长束筋按直线布置,角θ为0;负弯矩顶板筋只算两端下弯角度为10°,负弯矩腹板筋只考虑下弯角度15°,不考虑侧弯角度;负弯矩腹板筋只考虑两端上弯角度13°,正弯矩腹板筋只考虑两端上弯角度25°。 利用上面的公式编制Excel 表格进行计算,由于计算截面较多,具体计算过程的表格庞大,在此只给出结果表见表8-2。 表8-2摩擦损失汇总表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1、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柱的截面尺寸为700×700,轴线与柱中线重合 计算条件见表1和表2 表1 混凝土强度等级 梁保 护层厚度 柱保 护层厚度 抗震 等级 连接 方式 钢筋 类型 锚固 长度 C302530 三级 抗震 对焊 普通 钢筋 按 03G101-1 图集及 表2 直径68 1 2 2 2 2 5 单根 钢筋理论 重量(kg/m) 0. 222 0. 395 0. 617 2. 47 2. 98 3 .85 钢筋单根长度值按实际计算值取定,总长值保留两位小数,总重

量值保留三位小数。 2、已知某教学楼钢筋混凝土框架梁KL1的截面尺寸与配筋见图1,共计5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求各种钢筋下料长度。 图1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KLl平法施工图

3、某6m长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见下图),试计算各型号钢筋下料长度。 4、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5、某框架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为4级,共有10根框架梁,其配筋如图5.23所示,混凝土等级为C30,钢筋锚固长度LαE为30d。柱截面尺寸为500mm x 500mm。试计算该梁钢筋下料长度并编制配料单(参见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03G10l-l构造详图)。

6、试编制下图所示5根梁的钢筋配料单。 各种钢筋的线重量如下:10(0.617kg/m);12(0.888kg/m);25(3.853kg/m)。

7、某建筑物第一层楼共有5根L1梁,梁的钢筋如图所示,要求按图计算各钢筋下料长度并编制钢筋配料单。

钢筋比重及各种钢材比重计算表

螺纹钢及圆钢筋的重量表 螺纹钢 ①9-0.499kg/m ① 100.617kg/m ① 120.888kg/m ① 141.21kg/m ① 161.58kg/m ① 182.00kg/m ① 20-2.47kg/m ① 22-2.98kg/m ① 253.85kg/m ① 284.83kg/m ① 32-6.31kg/m ① 40-9.87kg/m 同圆钢具体算法可以采用直径除以10然后平再乘以0.617kg/m 也就是10mm直径钢筋的每米重量这样就可以算出任直径的钢筋重量直径相同的螺纹钢圆钢带肋钢每米重量都相等所以只需要考虑直径就行了比如6mm钢每米重量就是 0.6*0.6*0.617=0.222

这就是6mm钢筋每米的重量了

直径乘以直径乘 0.006165(标准) 商家默认标准:直径乘以直径乘 0.00617 其他: 钢W=0.00785 乘边长的平 扁钢: W = 0 . 00785 X 宽X 厚 钢板W = 7 . 85 X 宽X 厚 钢管:W =(外径-壁厚)X 壁厚X 02466 渡锌 W =原理论重量X 06 . 钢筋规格重量表 重量(kg/m ) 0. 0.098 0.154 0. 0.193 0.222 0.245 0.260 圆钢规格重量表 规格 截面面积 ①35 9.62 ①4 12.57 ①5 19.63 ①5.5 23.76 ①5.6 24.63 ①6 28.27 ①6.3 31.17 ①6.5 33.18 ①7 38.48

0.302

①7.5 44.18 0.347 ①850.27 0.395 ①963.63 0.499 ①10 78.54 0.617 ①11 95.03 0.746 ①12 113.10 0.888 ①13 132.70 1.04 ①14 .90 1.21 ①15 176.70 1.39 ①16 201.10 1.58 ①17 227.00 1.78 ①18 254.50 2.00 ①19 283.50 2.23 ①20 314.20 2.47 ①21 346.40 2.72 ①22 380.10 2.98 ①24 452.40 3.55 ①25 490.90 3.85 ①26 530.90 4.17 ①28 615.80 4.83 ①30 706.90 5.55 ①32 804.20 6.31

工程实例教你手算钢筋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比较全面的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抽样常用公式 钢筋算量基础方式小结 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断定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wo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结构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wo们可以发明,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wo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依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主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弥补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长了2d,箍筋计算时增添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长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式模板

钢筋理论重量表、计算公式 用钢筋直径(mm)的平方乘以0.00617 0.617 是圆 10 钢筋每米重量。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 其实记住建设工程常用的钢筋重量也很简单φ6=0.222 Kgφ6.5=0.26kgφ8=0.395kg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Φ16=1.58kgΦ18=2.0kgΦ24=2.47k gΦ22=2.98kgΦ25=3.85kgΦ28=4.837kg............ Φ12(含 12)以下和Φ28(含 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Φ14 至Φ25 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二位数 Φ6=0.222KgΦ8=0.395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 Φ16=1.58KgΦ18=2Kg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 我有经验计算公式,你自己计算一个表格就可以了。也可以去买一本有表格的书,用起来也很方便的。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 材料名称理论重量W(kg/m) 扁钢、钢板、钢带W=0.00785×宽×厚 方钢W=0.00785×边长 2 圆钢、线材、钢丝W=0.00617×直径 2 钢管W=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2边宽--边厚) 不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 工字钢W=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 槽钢W=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 备注 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2、f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34,带 b 的为 2.65,带 c 的为 2.26。 3、e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26,带 b 的为 2.44,带 c 的为 2.24。 4、各长度单位均为毫米 1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螺纹钢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一、每米钢筋的重量(圆钢)=直径的平方×0.00617× 1m 。 0.00617 是φ 10的钢筋理论重量,直径12 及以下的保留三位小数; 直径12 以上的保留两位小数;保留时候6舍7入! 二、 6 毫米的每米重0.222千克 8 毫米的每米重0.395 千克 10 毫米的每米重0.616 千克 12 毫米的每米重0.888 千克 每米计算公式L 乘以 0.222 除以 36 乘以 D 的平方等于N 千克 例:直径28 的钢筋,长500 米,求多少吨? 500*0.222/36*28*28 = 2417.33kg 序号钢筋名称规格型号理论重量(千克/米) 备注 1 盘条(线材)Ф 60.222 2 盘条(线材)Ф 6.50.263盘条(线材)Ф80.3954盘条(线材)Ф100.6175 螺纹或圆钢Ф120.8886 螺纹或圆钢Ф 141.217 螺纹或圆钢Ф 161.588 螺纹或圆钢Ф182.009 螺纹或圆钢Ф 202.4710 螺纹或圆钢Ф 222.9811 螺纹或圆钢Ф 253.8512 螺纹或圆钢Ф284.831 3 螺纹或圆钢Ф 305.5514 螺纹或圆钢 Ф32 6.31 钢筋理论重量表 注:理论重量(千克/米) =0.006165 ×直径的平方,小于等于Ф12的保留三位小数,例如:Ф20 的理论重量(千克 /米) =0.006165 × 202=2.47,Ф 10 的理论重量(千克 /米) =0.006165×102=0.617 钢筋的重量(吨)=长度×根数×理论重量÷1000,钢筋重量(吨数)保留三位小数

钢筋理论重量表

钢筋理论重量表 圆钢 规格公斤/米 8 MM 0.395 10 MM 0.617 12 MM 0.888 14MM 1.21 16MM 1.58 18MM 2 20MM 2.47 22MM 2.98 24MM 3.55 25MM 3.85 28MM 4.83 30MM 5.55 32 MM 6.31 35 MM 7.55 38 MM 8.9 40 MM 9.87 42 MM 10.87 45 MM 12.43 50 MM 15.42 55 MM 18.6 60 MM 22.2 65 MM 26 70 MM 30.2 75 MM 34.7 80 MM 39.5 85 MM 44.58 90 MM 49.9 焊管热镀锌管 规格公斤/米公斤/米 DN15 1/2″ 1.26 1.33 DN20 3/4″ 1.63 1.73 DN25 1″ 2.42 2.57 DN32 11/4″ 3.12 3.32 DN40 11/2″ 3.84 4.07 DN50 2″ 4.88 5.17

DN65 21/2″ 6.64 7.04 DN80 3″ 8.34 8.84 DN100 4″ 10.85 11.5 DN125 5″ 15.04 15.94 DN150 6″ 17.81 18.88 DN200 8″31.52 33.41 扁钢公斤/米花纹板公斤/㎡ (扁钢:每米重量=0.00785*厚度*边宽(kg)) 16*2 0.25 3MM 26.6 20*3 0.47 4MM 34.4 25*3 0.59 5MM 42.3 30*3 0.71 6MM 50.1 40*4 1.26 8MM 65.8 50*5 1.96 钢板公斤/㎡60*6 2.83 1MM 7.85 70*7 3.85 1.2 MM 9.42 80*8 5.02 1.5 MM 11.775 90*9 6.36 1.8MM 4.36 100*10 7.85 2.0MM 15.7 100*8 6.28 2.5MM 19.63 3.0MM 23.55 工字钢 规格公斤/米 10# 11.261 12# 13.987 12#B 14.223 14# 16.89 16# 20.513 18# 24.143 20# 27.929 20#B 36.524 22# 33.07 22#B 36.524 24# 37.477 24#B 41.245 25# 38.105 25#B 42.03 27# 42.825

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 (mm)的计算(学习建筑)

1、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 ? (mm)的计算: P P P E A L P L = ? 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 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附后。 L ——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2)。 关于P p 的计算: P p = P[1-e -(kx+uθ)]/(kx+uθ): P :张拉端钢绞线张拉力。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P q 。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P z =P q * e -(kx+uθ)(N )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切角之和(rad ); K :孔道每m 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U :预应力钢材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2、计算中有关数据 A P1=140×3=420mm 2;A P2=140×4=560mm 2 R by =1860Mpa σk = 0.75R by =1395Mpa E g =1.95×105Mpa K=0.0015;U=0.25 3、20m 预制箱梁中跨(0度)N1#钢绞线伸长量计算如下: (1)考虑到实际施工中采用穿心式千斤顶,所以钢绞线长度应计入千斤顶长度,YDC1500型千斤顶回程后的长度为450mm 。 (2)钢绞线 箱梁钢绞线为对称布置,为方便计算,以下计算取半块箱梁考虑。 直线段长L 1:0.72+0.45=1.17m; 曲线段长L 2:0.786m;θ = 0.0314159rad 直线段长L 3:4.315m ; 曲线段长L 4:3.05m;θ =0.087266rad 直线段长L 5:0.929m ; 4、P p 的计算 P =σcon ×420 =бk ×560 = 1395×560=781200N P p1 =P q [1-e -(kx+uθ)]/(kx+uθ) =781200×(1-0.998246539)/0.001755 =780514.9N P p2 =P q [1-e -(kx+uθ)]/(kx+uθ)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一、螺纹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直径mm×直径mm×0.00617×长度 例如:螺纹钢?20mm(直径)×12m(长度) 计算:20×20×0.00617×12=29.616kg 二、钢管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外径—壁厚)×壁厚mm×0.02466×长度m 例如:钢管114mm(外径)×4mm(壁厚)×6m(长度)计算:(114— 4)×4×0.02466×6=65.102kg 三、圆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直径mm×直径mm×0.00617×长度m 例如:圆钢?20mm(直径)×6m 计算:20×20×0.00617×6=14.808kg 四、方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边宽(mm)×长度(m)×0.00785 例如:方钢50mm(边宽)×6m 计算:50×50×6×0.00785=117.75kg 五、扁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宽mm×厚度mm×长度m×0.00785 例如:扁钢50mm(边宽)×5.0mm(厚度)×长度m 计算:50×5×6×0.00785=11.775kg 六、六角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对边直径mm×对边直径mm×长度m×0.00068 例如:六角钢50mm直径×6m 计算:50×50×6×0.00068=102kg 七、钢板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长度m×宽度m×厚度mm×7.85 例如:钢板6m(长度)×1.51m(宽度)×9.75mm(厚度)计 算:6×1.51×9.75×7.85=693.43k 八、扁通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边长mm+边宽mm)×2×厚度mm×长度m×0.00785 例如:扁通100mm×50mm×50mm(厚)×6m(长) 计算:(100+50)×2×5×6×0.00785=70.65kg 九、方通重量计算公式

预应力钢筋计算方法

预应力钢筋计算方法 一、工程量计算方法: 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加伸出孔道的工作长度计算,伸出孔道的工作长度,设计有规定时,按设计规定计算,设计无规定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考试吧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镦头插片,另一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镦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按孔道增加0.15m,两端均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混凝土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钢铰线)采用JM、XM、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1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钢铰线)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束采用锥形锚具,孔道在20m以内时,钢丝束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1m;孔道长度在20m以上时,钢丝束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束采用镦头锚具时,钢丝束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0.35m计算 二、参数计算方法: 预应力的计算公式: F=PS F-张拉力kN,P-压力MPa,S-活塞面积mm2。 根据这个公式转换就行。通俗些,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假设预制板中铺设有10条10.7的钢筋(该规格的钢筋横截面积为90mm2,标准抗拉强度为1420MPa),按照一般标准规定,取张拉系数0.7,即每条钢筋的张拉应力为1420*0.7=994MPa。张垃机的油缸活塞面积为400cm2,则张拉时,压力表值P2计算为。由于在张拉过程中,钢筋受拉力F1与张拉机的张拉力F2大小是相等的,所以有F1=F2。即,P1*S1=P2*S2,所以P2=P1*S1/S2 =1条钢筋张拉应力*1条钢筋横截面积*钢筋条数/张拉机活塞面积=994*90*10/400*100=22.365MPa。

钢筋重量表汇总

钢的密度为: 7.85g/cm3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 kg )。其基本公式为: W(重量,kg )=F(断面积 mm2)×L(长度,m)×ρ(密度,g/cm3)×1/1000 各种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如下: 名称(单位)计算公式符号意义计算举例 圆钢盘条(kg/m) W= 0.006165 ×d×d d = 直径mm 直径100 mm 的圆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165 ×1002=61.65kg 螺纹钢(kg/m) W= 0.00617 ×d×d d= 断面直径mm 断面直径为12 mm 的螺纹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0.00617 ×12 2=0.89kg 方钢(kg/m) W= 0.00785 ×a ×a a= 边宽mm 边宽20 mm 的方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785 ×202=3.14kg 扁钢(kg/m)

W= 0.00785 ×b ×d b= 边宽mm d= 厚mm 边宽40 mm ,厚5mm 的扁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785 ×40 ×5= 1.57kg 六角钢(kg/m) W= 0.006798 ×s×s s= 对边距离mm 对边距离50 mm 的六角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798 ×502=17kg 八角钢(kg/m) W= 0.0065 ×s ×s s= 对边距离mm 对边距离80 mm 的八角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5 ×802=41.62kg 等边角钢(kg/m) = 0.00785 ×[d (2b – d )+0.215 (R2 – 2r 2 )] b= 边宽 d= 边厚 R= 内弧半径 r= 端弧半径 求20 mm ×4mm 等边角钢的每m 重量。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4mm ×

预应力钢筋理论身长量计算汇总

预应力钢筋理论伸长量计算小结 通过指挥部检查为介体,J1标段组织力量对预应力钢筋理论身长量计算过程及容易出现漏洞和偏差的几点加以总结。请有关人员认真加以研究,并恳请加以指正。 一,张拉控制应力现以实际施工中超张拉103%P值计算。 二,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E y值要参考原材料试验报告中的实验数值。 三,在分段计算过程中,OA段平均张拉控制应力P p=P。其他三段P p值与P之间的数量关系见详细计算过程。 四,从工具夹片至工作夹片间预应力钢筋应计算其理论伸长值,并且全梁钢绞线理论张拉端起点应为工具夹片工作时的位置。不应为工作夹片工作位置。 五,θ值的取值问题:在CD直线段应为前段曲线孔道切线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 一、计算依据 1、施工设计图纸 K4+605.5 桥《公路桥涵通用图》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申嘉湖专用)图纸编号JT/GSYQS039(5-1/1)-2000 10米 0o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预应力砼技术与设备》有关章节。 二、有关数据 钢绞线为低松驰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应符合ASTM A416-97的规定。 单根钢绞线直径:Φj15.24mm 单根钢绞线面积:A y =140mm2 钢绞线标准强度:R y b=1860MPa 钢绞线弹性模量:E y =1.95×105MPa 预应力锚具采用:YM15-3型锚具。 管道孔采用圆波纹管。 预拱度建议箱梁跨中向下设1.00cm预拱度。预拱度可采用圆曲线或抛物线布设。 每束张拉控制应力P=585.9KN×1.03=603.5KN (1)计算公式: △L=(Pp·x)/(A y ·E y ) 在规范的附录G-8中,明确地指出平均张拉力 Pp=P×(1-e-(kx+μθ))/(kx+μθ) 式中:式中:P—预应力钢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单位:N。 l—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单位: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 单位rad弧度。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磨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的磨擦系数。e-(kl+μθ) A y —预应力钢筋的横截面积。单位:mm2 E y —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单位:MPa=N/mm2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单位:cm。

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损失及计算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损失及计算方法 简介:对比了新旧混凝土结构规范中关于预应力计算方法的不同,总结了各国学者对总预应力损失近似估算值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预应力损失的简化计算方法,为快速合理地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字:预应力损失简化计算 预应力损失的大小影响到已建立的预应力,当然也影响到结构的工作性能,因此,如何计算预应力损失值,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引起预应力损失的原因很多,而且许多因素相互制约、影响,精确计算十分困难。我国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经历四年半修订,已顺利完成。此次修订对原规范GBJ10-89进行补充和完善,增加和改动了不少内容。现就其中预应力损失计算部分谈谈自己的理解,供大家参考指正。 1.预应力损失基本计算 在预应力损失值的计算原则方面,各国规范基本一致,均采用分项计算然后叠加以求得总损失。全部损失由两部分组成,即瞬时损失和长期损失。其中,瞬时损失包括摩擦损失,锚固损失(包括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滑移)和混凝土弹性压缩损失。长期损失包括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和预应力钢材的松弛等三项,它们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我国新规范采用分项计算然后按时序逐项叠加的方法。下面将分项讨论引起预应力损失的原因,损失值的计算方法。 1.1孔道摩擦损失σl2 孔道摩擦损失是指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包括长度效应(kx)和曲率效应(μθ)引起的损失。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σl2=σcon(1-1/ekx+μθ) 当(kx+μθ)≤0.2时(原规范GBJ10-89为0.3),σl2可按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σl2=(kx+μθ)σcon

预应力计算规则

附录:江苏省2004定额钢筋计算规则 说明 1、钢筋工程以钢筋以钢筋的不同规格、不分品种按现浇构件钢筋、现场预制构件钢筋、加工厂预制构件钢筋、预应力构件钢筋、点焊网片分别编制定额项目。 2、钢筋工程内容包括:除锈、平直、制作、绑扎(点焊)、安装以及浇灌砼时维护钢筋用工。 3、钢筋搭接所耗用的电焊条、电焊机、铅丝和钢筋余头损耗已包括在定额内,设计图纸注明的钢筋接头长度以及未注明的钢筋接头按规范的搭接长度应计入设计钢筋用量中。 4、先张法预应力构件中的预应力、非预应力钢筋工程量应合并计算,按预应力钢筋相应项目执行;后张法预应力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非预应力钢筋应分别套用定额。 5、预制构件点焊钢筋网片已综合考虑了不同直径点焊在一起的因素,如点焊钢筋直径粗细比在两倍以上时,其定额工日按该构件中主筋的相应子目乘系数1.25,其他不变(主筋是指网片中最粗的钢筋)。 6、粗钢筋接头采用电渣压力焊、套管接头、锥螺纹等接头者,应分别执行钢筋接头定额。计算了钢筋接头不能再计算钢筋搭接长度。 7、非预应力钢筋不包括冷加工,设计要求冷加工时,应另行处理。预应力钢筋设计要求人工时效处理时,应另行计算。 8、后张法钢筋的锚固是按钢筋帮条焊V型垫块编制的,如采用其他方法锚固时,应另行计算。 9、基坑护壁孔内安放钢筋按现场预制构件钢筋相应项目执行;基坑护壁上钢筋网片按点焊钢筋网片相应项目执行。 10、对构筑物工程,其钢筋可按表列系数调整定额中人工和机械用量:

11、钢筋制作、绑扎需拆分者,制作按45%、绑扎按55%拆算。 12、钢筋、铁件在加工制作时,由加工厂至现场的运输费应另列项目 计算。在现场制作的不计算此项费用。 13、后张法预应力钢丝束、钢绞线束不分单跨、多跨以及单向双向布 筋,当构件长在60米以内时,均按定额执行。定额中预应力筋按直径5毫米的碳素钢丝或直径15 ~15。24毫米的钢绞线编制的,采用其他规格时另行调整。定额按一端张拉考虑。当两端张拉时,有粘结锚具基价乘以系数1.14,无粘结锚具乘系数 1.07。当钢绞束用于地面预制构件时,应扣除定额中张拉平台摊销费,单位工程后张法预应力钢丝束、钢绞线束设计用量在3吨以内时,定额人工及机械台班有粘结张拉乘系数1.63;无粘结张拉乘系数1.8。 14、本定额无粘结钢绞线束以净重计时,若以毛重(含封油包塑的重 量)计量时,按净重与毛重之比1:1.08进行换算。 工程时计算规则 编制预算时,钢筋工程量可暂按构件体积(或水平投影面积、外围面积、延长米)×钢筋含量计算,详见附录一。结算时按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按下列规则计算: 一、一般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构件、预制构件、加工厂预制构件、预应力 构件、点焊网片等以及不同规格分别按不同规格分别按设计展开长度(展开长度、保护层、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乘理论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搭接长度按规范规定计算。当梁、板(包括 整析基础)φ8以上的通筋未设计搭接位置时,预算书暂按8米一个双面电焊接头考虑,结算时应按钢筋实际定尺长度调整搭接个数,搭接方式按已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 3、先张法预应力构件中的预应力和非预应力钢筋工程量应合并并按 设计长度计算,按预应力钢筋定额(梁、大型屋面板、F板执行φ5外的定额,其余均执行φ5内的定额)执行。后张法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分别计算,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区别不同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350㎜,螺杆另行计算。

预应力张拉应力计算

一、控制张拉力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控制力表 说明: 1.例如5φj15.24指该钢绞线束由5根公称直径为15.24mm的单根钢绞线组成;若使用OVM型锚具则通常表示为OVM15-5; 2.单根钢绞线的公称截面积一般为140mm2; 3.1t相当于10KN,张拉千斤顶的吨位可由控制张拉力换算出; 4.千斤顶驱动油泵的油表读数换算:钢绞线束的控制张拉力(N)/千斤顶油缸活塞面积(mm2); 二、张拉伸长值计算

1.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 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即︱(△L实-△L理)/△L理︱<6% 2.理论伸长值的计算公式: 单端理论伸长值△L=(Pp×L)/(Ap×Ep) ①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 筋的平均张拉力计算如下: Pp= P(1-e-(κχ+μθ))/(κχ+μθ)式中:P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在没有超张 拉的情况下一般计算为:钢绞线--1395MPa×140mm2=195300N;若有超张拉则乘以其 系数;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一般为单端长度;θ——从张拉 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 影响系数,见下表;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见下表;系数k及μ值 表孔道成型方式 k μ钢丝束、钢绞线、光面钢筋带肋钢筋精轧螺纹钢筋预埋 铁皮管道 0.0030 0.35 0.40 --- 抽芯成型孔道 0.0015 0.55 0.60 --- 预埋金属螺旋 管道 0.0015 0.20~0.25 --- 0.50 ②L——预应力筋的单端长度(mm),即总长的一半; ③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钢绞线为140 mm2; ④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钢绞线为195×103N/mm2; 以上计算所得△L为单端理论伸长值,整束钢绞线的理论伸长值为:△L理=2△L 3.实测伸长值的计算: △L实=△L总-(△L初实-△L初理)-△L锚塞回缩 式中:△L总——张拉达到控制应力时测得的总伸长量; △L初实——张拉达到初应力(控制应力的10%~15%)时测得的实际伸长量;

钢筋的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圆钢重量(公斤)=0.00617×直径×直径×长度 方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长度 六角钢重量(公斤)=0.0068×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八角钢重量(公斤)=0.0065×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螺纹钢重量(公斤)=0.00617×计算直径×计算直径×长度 角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边厚)×边厚×长度 扁钢重量(公斤)=0.00785×厚度×边宽×长度 钢管重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例如:求直径为D的钢筋的理论重量=D*D*0.00617 0.617为直径为10钢筋的理论重量,只需要记住10钢筋的理论重量即可! 直径12及以下的保留三位小数;直径12以上的保留两位小数;保留时候6舍7入! 直径40以下的都很准 2、方钢每m重量=0.00786×边宽×边宽 3、六角钢每m重量=0.0068×对边直径×对边直径 4、八角钢每m重量=0.0065×直径×直径 5、螺纹钢每m重量=0.00617×直径×直径 6、角钢每m重量=0.00786×(边宽+边宽-边厚)×边厚 7、扁钢每m重量=0.00785×厚度×宽度 8、无缝钢管每m重量=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9、电焊钢每m重量=无缝钢管

10、钢板每㎡重量=7.85×厚度 11、黄铜管:每米重量=0.02670*壁厚*(外径-壁厚) 12、紫铜管:每米重量=0.02796*壁厚*(外径-壁厚) 13、铝花纹板:每平方米重量=2.96*厚度 14、有色金属比重:紫铜板8.9黄铜板8.5锌板7.2铅板11.37 15、有色金属板材的计算公式为:每平方米重量=比重*厚度 每米重量(kg)=0.00617*钢筋直径(mm)*钢筋直径(mm)*0.00617 Φ6=0.222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Kg 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 Φ28=4.83Kg Φ32=6.31Kg

预应力钢筋张拉计算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计算预应力钢绞线共4束,采用Φj15.24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Ry=1395Mpa,单根张拉控制力F=1395×140=195.3KN。 一、100%σcon理论伸长量计算 伸长量计算公式如下: ⊿L= PpL ApEp ;Pp= () (1) kx p e kx θ θ -+μ - +μ 其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张拉力(N); L—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Ep—预应力筋弹性模量(MPa),取1.95×105;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θ—从张拉端到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 μ—预应力筋与孔道的摩擦系数,取0.2~0.25;

半跨预应力钢绞线参数表 伸长量计算如下: N1钢束O1A1段 △L1 3 5 195.310700 5.01 140 1.9510 ?? == ?? A1B1段 △L2 3 5 195.3109815 70.22 140 1.9510 ?? == ?? B1C1段 △L3 3 5 182.1108378 55.88 140 1.9510 ?? == ?? C1D1段

△L4 3 5 182.1101373 9.16 140 1.9510 ?? = ?? N2钢束O2A2段 △L1 3 5 195.310700 5.01 140 1.9510 ?? == ?? A2B2段 △L2 3 5 195.3107300 52.22 140 1.9510 ?? == ?? B2C2段 △L3 3 5 182.1108378 55.88 140 1.9510 ?? == ?? C2D2段 △L4 3 5 182.1103927 26.19 140 1.9510 ?? == ?? N3钢束O3A3段 △L1 3 5 195.310700 5.01 140 1.9510 ?? == ?? A3B3段 △L2 3 5 195.3101037 7.42 140 1.9510 ?? == ?? B3C3段 △L3 3 5 191.7102234 15.69 140 1.9510 ??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