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研活动记录表 (2)

  • 格式:doc
  • 大小:149.00 KB
  • 文档页数:3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大学日语系录取;竺笑位列全省第83名,去了她梦寐以求的中国人民大学。文科综合最高分252(张启迪)同学,距全省最高分仅差8分。

成绩的取得有多种因素,就学科而言我与邬培达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尽了我们很大的努力,概括起来可以用8个字来总结:想得周全,做得实在。

想得周全

我思故我在。人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想好了再做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1.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我们在进入高三之前,我们按照高三教学的要求和内容研制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认知能力来确定教学计划,研究2009年高考试题,按考试说明的要求确定教学计划与内容。

2.集体备课,形成教学共识。我们做到5个统一,即统一教学思想、统一教学进程、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批改试题、统一有争议问题。

做得实在

1.认真备课、把握考点。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要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我们认为备战课是关键,上课前我们要确定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设计好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方法,按考试说明要求对课本内容进行取舍,做到详略得当,真正做到按考高要求上课,让课本变薄,力求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效率。

2.求索课堂、提高效率。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是通过课堂体现出来。对于高三教学没必要过多的花架子,实实在在是根本。在课堂中能帮助学生理清教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解决疑难问题,足矣!

3.分层辅导、交流感情。个别辅导一直是我们学校的要求,也是教师们的绝招之一。我们的做法是: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就是说有些学生是自己找老师,有些是老师找学生。个别辅导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心的真实想法,一次轻松的谈话可能胜过多次严肃的课堂教学。

4.学科合作、共同推进。综合考试,政史地是一家,固然要合作;高考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还要与语、数、外教师合作,高三第二学期开始我们就文科班如何提高成绩召开任课教师碰头会,合理按排语数外政史地的复习时间,几经争论最后达成共识。实践证明成效显著。

当然,成绩取得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足,如个别辅导的人员还不够全面、次数还显得不足;按考试说明对考点的取舍还不够到位、考点取舍的精准度还有待提高;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点还没有真正落实,以致有个别学生的提升空间没有达到最大化。

2组织者江再科记录人俞侃

研修主题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地理复习课的效率

主持人胡锋光

有给我们复习过?……”这样的声音。还有,在平时的考试和练习中也经常暴露出学生读图能力差、概念混淆不清、基本原理和规律没有掌握、答题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上述问题的产生与我们平时所上的地理复习课有着很大的关系。地理作为文科学科,许多教师经常采用“满堂灌”的传统复习模式——“老师讲,学生记”,力求面面俱到,似乎要把所有的地理知识讲完。这不但是教师推卸责任的表现,而且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违背。这样的复习课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本得不到发挥,复习效率往往比较低,也就达不到当前“能力立意”的高考要求。这说明“重知识轻能力”的旧的复习模式已经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去尝试一种既能满足学生需求又符合新课程高考要求的新的复习模式,即“老师指导,学生参与”。

“复习课最难上!”这是我们许多一线教师的感慨。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而是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地理复习课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下尝试。

第一、明确复习计划和目标。

复习不能没有计划,正所谓“不打无准备的仗”。有了复习的目标和方向,教师就知道应该教什么,学生就知道应该学什么。对于每节复习课而言,必须让学生先明确相应高考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研读三大文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学科指导意见),并能概括、总结和解读出复习目标和要求。

例如,对于水循环和洋流这部分内容,高考要求是:

1、运用示意图,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复习课也应该予以体现。不能简单地只让学生记笔记,被动的接受着一切,而应该让他们充分地参与复习过程。就我们地理复习课而言,应该动用学生的听、想、画、讲等多个感官系统。例如,上课时让学生动手画地形剖面图,判别某一种气候类型,描述某河流的水文特征,简述某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如果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复习课中有意识地开展这样类似的活动,那么学生也就会试着自己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第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新的高考更注重在新情景、新材料中运用地理原理或规律去解决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是简单的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不是让学生关注教材上的案例本身,而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让学生学会解答类似地理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时,教材中安排的是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危害与治理,我们就可以用分析荒漠化一般步骤(概念、成因、危害、治理),来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和华北平原的土壤盐碱化问题等。

第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当前中学地理学科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重视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思维方式的空间特色,各种地理思维活动(记忆、想象、判断、概括、推理、分析综合)无一不借助各种形式的空间展开,常常是借助正确的心理地图来进行。我们把这种借助图形对地理问题进行各种空间维度思维的心理活动称之为地理空间思维。

多年各地区的高考试题都显示了新课标的这种要求,如今年浙江高考试题更是反映了这种思想,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并要注意普遍性和特殊性;五大湖雪带的分布特征;关于晨昏线与经线、纬线的静态组合和动态变化规律等等。

例:图6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

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

2

两点Q

1

、Q

2

分别位于经线L

1

的东、西两侧。完成9—10题。

9.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

1和M、Q

2

,且Q

1

、Q

2

的经度差

达到最大值,则

A.Q

1、Q

2

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

B.M、Q

1

之间连线与地轴相反

C.M、Q

1、Q

2

三点位于同一经线上

D.Q

1、Q

2

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

10.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昏线分别经过M、Q

1和M、Q

2

,是Q

1

、Q

2

与L

1这两地方时差不等,则Q

1

、Q

2

A.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B.可能都位于东半球 C.不可能在同一时区 D.不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

根据高考改卷的情况,学生对于以上反映空间思维能力的题目的得分并不高,今年浙江高考题中9-10两题,很多学生没有解题感觉,第10题做对的比较多些,不少也是猜对的。当了解了学生的答题情况后,自己感到比较迷茫,比如像地球运动中光照图中关于点、线、面等各种变式组合图,真是练了很多,但是最后的答题情况暴露了教学中的问题。像“雪带”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这道8分的题目,全省的平均分只有2.3分,这说明了学生对地理空间学习理解困难,迁移能力弱。而平时的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说明我们在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上还任重道远!

二、关于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

1、地理空间思维概念:就是对地理事物、现象、图像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在头脑中形成它们的空间形象,进行空间位置和分布的判定,对比分析异同和联系,及对它们的空间属性进行多个维度思考的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