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象出版社基础训练九年级语文(全一册)第一单元答案

大象出版社基础训练九年级语文(全一册)第一单元答案

大象出版社基础训练九年级语文(全一册)第一单元答案
大象出版社基础训练九年级语文(全一册)第一单元答案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

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九年级全一册

参考答案

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第一课时

预习反馈

一、B 【解析】“汗”读hán。

二、D 【解析】“天娇”应为“天骄”。

三、D

四、1.毛泽东润之词牌名题目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第一层(第1~3句):总写北国雪景。第二层(第4~10句):具体描写北国风光。第三层(第11~13句):想象雪后北国风光。

感知探究

1.长城黄河山脉高原广阔博大宽广雄伟旷达

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内容上,勾画出一幅北方雄伟壮观的雪景概貌图;在结构上,总领起下文的描写,为下文具体分写雪景作好铺垫。

3.比喻、拟人。以“舞”字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

第二课时

感知探究

1.“惜”是可惜、叹惜、惋惜,有美中不足之意。概括了历代英雄人物的文治不足,定下对他们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措辞极有分寸。“惜”字领起从“秦皇汉武”到“只识弯弓射大雕”几句。

2.《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文学才华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他们是按历史顺序排列的

3.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表达了词人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也抒发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抱负。“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背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词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也是全词的主题。(意思对即可)

4.“略输”和“稍逊”等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杀,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拓展提升

一、②④⑤

二、1.时间:寒秋。地点:橘子洲头。事件:“我”在橘子洲头眺望湘江。

2.(1)象征着燎原的革命之火。(2)象征着波澜壮阔的革命潮流。(3)象征着饥寒交迫的奴隶挣脱枷锁,成为天下的主人。

3.【示例1】“击”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示例2】“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的水中自由轻快地游动,像在空中飞翔一样的特点。

相关链接

1.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草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

2.第3、4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情的灵性。

2 雨说

第一课时

预习反馈

一、1.pǔ 2.zhì 3.gù 4.qiǎngbǎo 5.喑 6.缕 7.蓑 8.笠

二、C【解析】应是轻快、喜悦的语气。

三、B

四、1.郑愁予 2.拟人春天爱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五、在诗中,“雨”是一个春天使者的形象,一个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的爱的天使的形象。

感知探究

1.这是全诗的打头一句,“四月”巧妙地表明题目中的“雨”指的是春雨,暗示时代背景,预示了雨的“出场”,又使人感到某种久久的期待和强烈的愿望。此句如同戏剧中的话外音,又如同戏剧中的舞台说明,为全诗的感情确定了明确的基调。

2.细节描写:田圃禁锢着种子,牧场失去牛羊的踪迹,鱼塘留滞着游鱼,小溪喑哑歌不成调子。好处:这样写突出了四月的大地对雨的到来盼望之久、盼望之迫切。

3.回环往复,一咏三叹。作用:线索清晰,结构完整,抒情性强。

4.补充正标题,点明了写作对象,概括了诗的内容,有利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表明了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第二课时

感知探究

一、1.这首诗主要采用了拟人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契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2.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雨像爱的使者一样温柔可亲。 3.只有孩子们欢笑起来,才真正意味着春天的来临,才真正看得到大地的希望。

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拓展提升

一、【示例】雨后春笋风雨交加雨过天晴呼风唤雨凄风苦雨风雨同舟风霜雨雪风雨无阻翻云覆雨风雨如晦满城风雨汗如雨下风雨飘摇血雨腥风

二、1.因为这片槐树叶来自“故国”,沾着“故国”的泥土,所以它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因为它离开了哺育它的泥土,离开了生长它的枝干,所以它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2.虚实相生,大大拓展了思念的范围——大陆的每一座城市、每一寸土地,都是值得怀念的。

3.C【解析】诗的第1节写的是视觉意象,而结尾“淡淡的槐花香”则是清香逸远的嗅觉意象,视觉、嗅觉交错,加强了诗的感染力。

4.现在过去将来伤感回忆企望

3 星星变奏曲

预习反馈

一、1.mì 2.wèi 3.juàn 4.chàn 5.朦 6.烁 7.覆 8.僵

二、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

感知探究

1.第2节和第1节用了同样的结构、相近的句式和递进式的比喻,但句子的语气已从肯定变为否定,内容由对光明的向往转为对现实的否定,意境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从而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2.二者都有数目众多、纷繁复杂、变化多端、引人注目的特点。(意思对即可)

3.不好。“涌出”一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星星出现得多、快,而“冒出”就没有这种效果。(言之有理即可)

4.(1)“燃烧”代表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所作的牺牲,“寂寞”则突出了这种寻求过程的孤独。(2)这句话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方法,表明写“苦难的诗”时所受到的束缚和不自由使人心灵颤抖,感到寒冷孤寂。

拓展提升

一、【示例1】如果我是一张白纸/我会让人们在我身上记事、算题/如果我是一根蜡烛/我会默默给人们带来光亮【示例2】谁不愿意呼吸新鲜的空气/谁不愿意沐浴温暖的阳光/谁不愿意吮吸甘甜的雨露/谁不愿意拥有美好的生活/可是,人类肆意的破坏/使这一切都变成了虚幻

二、1.“快乐”“欢乐”“乐趣”等词语体现了萤火虫乐观而又充满生活激情的性格。 2.“微小”是指萤火虫的形体很小,但它不因形体小而自惭形秽,却放出光芒,与一切光芒并存于世,冲破黑暗,足见其“不渺小”。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客观事物往往具有多面性,同一个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当你选取了不同于他人的独特视角,你的思维就有可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思维。选取独特的视角要有多元化的思维、创造性的思维,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

相关链接

1.崇尚

2.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

3.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

4 外国诗两首

预习反馈

一、1.qī 2.róng 3.rǎng 4.xuān 5.篱 6.幽 7.寂 8.晕

二、1.栖息 2.沉醉 3.沉寂

三、1.夸张 2.比喻 3.拟人 4.拟人

四、1.济慈浪漫主义 2.叶赛宁静谧美丽安适宁静

感知探究

一、1.盛夏景象:“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可喜的草丛”。冬日景象:“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逐渐升高的暖气”。诗歌将蝈蝈与蛐蛐的歌声与环境对比,从而达到以静衬动的效果。 2.这些诗句是诗人的联想,他将前后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让冬天“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蝈蝈的乐音”,从而交织成一首此起彼伏的“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二、把夜莺、秧鸡、溪水、明月、大自然等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动作、情感,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更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夜的诗情画意,使这首诗更富有感染力。

拓展提升

一、【示例】洁白的冬天,水瘦山寒,玉树琼枝,沉默的自然孕育着希望与梦想

二、1.这首诗描绘了家乡五月夜晚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自己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2.不相同。第1节的“多美的夜色”奠定了赞美家乡夏日夜景、抒发喜悦心情的感情基调;第2节的“多美的夜色”则引起下文,引出对家乡夏夜美景的具体描写。 3.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白桦树在夜色下的柔美风姿,融情于景,富于感染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