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虹膜识别方法的课程大作业
- 格式:docx
- 大小:239.69 KB
- 文档页数:19
基于深度学习的虹膜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工智能的普及,生物识别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身份验证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虹膜识别作为一种独特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因其高安全性和准确性而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介绍基于深度学习的虹膜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引言虹膜识别技术利用眼球中的虹膜作为独特的认证特征,可以通过对虹膜图像的采集和分析来完成身份验证。
与传统的生物识别技术相比,虹膜识别具有不可伪造性、高精确性和高鲁棒性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金融、安防、边境管理等领域。
2. 虹膜图像采集虹膜图像采集是虹膜识别系统的关键步骤之一,其目的是获取高质量的虹膜图像以供后续处理和特征提取。
采集设备通常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眼球拍摄设备,通过红外光或可见光照射眼睛,从而获取高清晰度和高对比度的虹膜图像。
采集过程需要确保环境光源充足、图像清晰,并通过眼球追踪技术实时控制视野和焦距,提高采集成功率。
3. 虹膜图像预处理虹膜图像预处理是为了增强图像质量、减小光照和噪声的影响,提高后续特征提取和匹配的准确性。
常见的预处理技术包括图像增强、灰度均衡化、噪声抑制和边缘检测等。
预处理后的虹膜图像应具有高对比度、清晰的纹理和丰富的细节信息。
4. 虹膜特征提取虹膜特征提取是虹膜识别系统的核心步骤,旨在从预处理后的虹膜图像中提取出独特的特征向量,用于后续的识别和匹配。
深度学习技术在虹膜特征提取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常用的深度学习模型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和自编码器等。
这些模型能够自动学习虹膜图像中的抽象特征,提高分类和匹配的准确性。
5. 虹膜识别与匹配虹膜识别与匹配是虹膜识别系统的最终目标,旨在将从虹膜图像中提取出的特征向量与已知的虹膜数据库进行比对,实现身份验证或识别。
常用的虹膜匹配算法包括传统的相似性度量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对比方法。
前者基于特征向量之间的相似度进行匹配,常用的相似性度量方法包括欧氏距离、余弦相似度和相对匹配窗口等;后者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学习到的特征向量进行匹配,可以提高匹配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如何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虹膜识别和生物特征验证虹膜识别是一种现代生物特征验证技术,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和验证个体的虹膜模式来进行身份认证。
虹膜是人眼的一部分,其特征独特且稳定,可以作为一种高效而安全的身份验证方法。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虹膜识别和生物特征验证。
首先,虹膜识别需要使用特殊的硬件设备,如虹膜摄像机或虹膜扫描仪。
这些设备能够捕捉到个体的虹膜图像,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形式,以便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虹膜识别过程中,需要进行两个主要步骤:提取和匹配。
第一步是虹膜特征的提取。
一旦获得了虹膜图像,计算机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以提取出独特的虹膜特征。
这一步骤通常涉及到图像处理和图像分析算法。
常见的虹膜特征包括纹理、纹线、颜色等。
计算机会将这些特征转换为数学模型或向量,以便进行后续的比较和匹配。
第二步是虹膜特征的匹配。
在这一步骤中,计算机将提取到的虹膜特征与事先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虹膜特征进行比对。
数据库中存储了已知个体的虹膜特征模型,可以用来进行身份验证。
常见的匹配方法包括相似度计算、模式匹配、机器学习等。
计算机会通过比对虹膜特征的相似度或模式匹配的结果,来判断被验证者的身份信息是否匹配。
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虹膜识别和生物特征验证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虹膜识别具有高度准确性和可靠性。
每个人的虹膜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比指纹和面部特征更加独特,几乎不存在重复的情况。
因此,虹膜识别可以提供非常高的辨识度和安全性。
其次,虹膜识别对被验证者友好且非侵入性。
与其他生物特征验证技术(如指纹和面部识别)相比,虹膜识别无需接触感应器或摄像头,只需简单地注视摄像头,因此非常便捷。
同时,虹膜识别不会对被验证者的健康和隐私造成任何影响。
此外,虹膜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广泛。
虹膜识别不仅可以用于个人身份验证,还可以应用于门禁系统、银行交易、边境安全、医疗识别等领域。
虹膜识别的快速、精确和安全的特点使其成为一个理想的生物特征验证方法。
虹膜识别方案虹膜识别方案:现代安全与便利的完美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虹膜识别作为一种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使用。
虹膜作为人体独特的生物识别特征,具有高度精确性和非可逆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安全系统、金融交易、移动支付等。
本文将探讨虹膜识别方案所带来的好处、现有技术的应用及其潜在的未来发展。
一、提升安全性虹膜识别方案在安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较于传统的密码、指纹等识别方式,虹膜识别具备更高的安全性。
每个人的虹膜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存在重复,使得虹膜识别几乎无法被伪造或冒用。
这对于保护个人隐私和提升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虹膜识别方案广泛应用于私人住宅、办公场所、银行等需要高度安全性的场所,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防止非法入侵和信息泄漏。
二、提升便利性虹膜识别技术不仅在安全方面有所突破,还在提升生活便利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虹膜识别的非接触性使得用户无需拿出卡片、输入密码等步骤,只需凝视一下设备即可进行认证。
这大大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例如,在支付领域,传统的支付方式需要使用信用卡、密码等,而虹膜识别支付仅需用户注视一下设备即可完成交易,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增加了支付的安全性。
三、应用现状虹膜识别方案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金融行业是其中之一。
在国内外的一些银行,虹膜识别已成为客户身份认证的重要手段。
用户只需通过虹膜扫描仪进行验证,便可完成登录、转账、查询等操作,提高了金融交易的安全性。
此外,虹膜识别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用于身份识别、犯罪排查等方面,提高社会治安水平。
四、未来展望虹膜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给未来带来更多的应用空间。
随着科技的进步,虹膜识别设备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小型化,其应用将进一步扩展到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出行等领域。
例如,通过虹膜识别技术,用户可以在智能手机上实现无密码解锁,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
此外,虹膜识别方案还有望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度结合。
如何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虹膜识别虹膜识别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生物识别方法,通过对人眼虹膜进行图像分析和匹配,可以实现个体的身份认证。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虹膜识别,包括虹膜图像采集、特征提取和匹配算法等方面。
首先,虹膜图像的采集是进行虹膜识别的第一步。
在现实应用中,通常使用的是虹膜图像仪,它能够拍摄到人眼虹膜的高清图像。
为了提高采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通常需要保持采集环境光线柔和且均衡,避免出现阴影和反光。
同时,为了使得虹膜图像质量更好,需要确保被采集者在拍摄时眼睛保持稳定并对焦准确。
其次,虹膜识别的核心在于特征提取。
在虹膜图像中,虹膜的纹理和结构是具有个体独特性的重要特征。
为了提取虹膜的特征,通常采用特定的算法。
其中最常见的是基于二维小波变换的算法和基于Gabor滤波器的算法。
这些算法可以将原始图像中的虹膜纹理转化为一系列特征向量,以便后续的匹配和识别。
在特征提取之后,需要进行虹膜图像的匹配。
匹配算法是虹膜识别的决定因素,决定了识别的准确度和速度。
常用的匹配算法有相似性度量算法、相关性匹配算法和统计分类算法等。
相似性度量算法通常使用欧几里得距离、汉明距离或曼哈顿距离等度量两个虹膜特征向量的相似程度。
相关性匹配算法则通过计算两个虹膜特征向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进行匹配。
而统计分类算法则通过训练一组虹膜特征样本,结合统计学方法进行识别。
除了虹膜识别的关键步骤之外,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虹膜图像的质量对于识别效果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采集虹膜图像时,应尽量减少噪音和失真,并确保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其次,虹膜识别系统的安全性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应采用多因素认证,如密钥、密码和生物特征等,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最后,对于大规模的虹膜识别系统,需要高效的数据存储和索引方法,以提高查询速度和准确性。
虹膜识别作为一种高安全性的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浅谈虹膜识别的原理与应用虹膜识别是一种生物识别技术,通过分析虹膜的特征来进行个体的身份识别。
虹膜是人眼中的一部分,位于瞳孔和巩膜之间,具有独一无二的纹理和颜色。
虹膜识别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和模式识别算法,对虹膜图像进行处理和比对,确定一个人的身份。
虹膜识别的原理基于虹膜的两个基本特征:纹路和颜色。
虹膜的纹路是由一系列的纵向和横向的纹线组成的,个体间的纹路差异非常明显。
虹膜的颜色则由血管和色素质的分布决定,不同的人虹膜颜色不同。
虹膜识别的过程一般包括图像采集、特征提取和匹配三个步骤。
首先,使用虹膜摄像机采集被识别者的虹膜图像。
在采集过程中,要求被识别者与摄像机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角度,以确保图像质量。
然后,对采集到的虹膜图像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预处理包括图像增强、边缘检测等操作,以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和干扰。
特征提取则是将虹膜的纹路和颜色信息转换成数字特征。
最后,将提取到的特征与注册在数据库中的特征进行比对,确定一个人的身份。
虹膜识别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使其在多个行业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虹膜识别凭借其高精度和安全性,可以用于身份认证和门禁控制。
例如,可以应用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需要高安全性的场所。
其次,虹膜识别不受个体年龄、表情、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稳定性。
这使得它可以应用于金融、医疗等领域的用户身份验证,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此外,虹膜识别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公共交通、边境入境等领域,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然而,虹膜识别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虹膜识别需要较高的设备成本和复杂的设备安装。
其次,虹膜图像的采集需要被识别者与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角度,不便于大规模采集和使用。
此外,虹膜识别技术也面临着误识别和攻击的风险,例如伪造虹膜图像、存储和传输中的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虹膜识别作为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虹膜识别技术有望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为社会生活和信息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
虹膜识别系统(文献综述)摘要虹膜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人眼虹膜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
本文综述了虹膜识别系统的发展历程、原理和应用领域,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引言虹膜是人体眼睛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
虹膜识别系统基于对虹膜的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匹配,通过比对算法来判断身份真伪。
因为其高度可靠性和不可伪造性,虹膜识别技术已经在安全访问控制、边境安检、金融领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发展历程虹膜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最早的虹膜识别技术主要依赖于手动操作,后来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虹膜识别系统逐渐成熟。
现在的虹膜识别系统已经可以实现实时、准确的身份识别。
原理虹膜识别系统的原理主要包括图像采集、特征提取和匹配三个步骤。
首先,通过摄像头采集虹膜图像;然后,利用图像处理算法提取虹膜的特征信息;最后,通过匹配算法将提取的特征与数据库中的特征进行比对,从而判断身份是否匹配。
应用领域虹膜识别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安全访问控制方面,通过虹膜识别技术可以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性,防止非法进入。
在边境安检方面,虹膜识别技术可用于快速识别旅客身份,提高边境安全水平。
在金融领域,虹膜识别系统可以用于身份验证,防止欺诈行为发生。
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虹膜识别技术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其次,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未来,虹膜识别系统有望进一步发展,减少成本,提高性能,拓展更多的应用领域。
结论虹膜识别技术作为一种高度可靠的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在安全访问控制、边境安检、金融领域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虹膜识别系统仍然面临成本、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等问题。
未来的发展将集中在降低成本、提高性能,进一步扩大应用领域。
基于深度学习的虹膜识别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虹膜识别技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虹膜是人体最复杂的生物特征之一,每个人的虹膜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身份识别和安全管理。
而基于深度学习的虹膜识别技术,则是近年来虹膜识别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人类大脑的一些特性,来提高机器学习和识别能力。
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领域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虹膜识别技术的改进和优化。
虹膜识别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其识别精度和安全性远远超过传统的密码识别和身份证件识别。
传统的虹膜识别技术主要基于图像处理和模式匹配算法,但是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有限,特别是在光线不足、虹膜损伤和人员数量变化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错误识别。
基于深度学习的虹膜识别技术,能够自主学习和识别虹膜的特征,并且可以自适应地调整和纠正识别结果,因而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深度学习的特点是可以从大量的训练数据中学习到更多的规律和特征,因而能够识别更多种类的虹膜,并且对于光照和角度的变化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深度学习的虹膜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虹膜图像表示学习,二是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虹膜特征提取和匹配。
在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虹膜图像表示学习方面,主要是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自动地学习虹膜图像特征,从而提高识别精度和鲁棒性。
通过大量虹膜图像的训练,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能够提取出虹膜的关键特征,并且将其表示成一个高维向量。
通过将虹膜图像转化为一个数量较少的高维向量表示,可以大大减小虹膜识别中的维度灾难,提高识别效率。
在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虹膜特征提取和匹配方面,主要是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来自动地学习虹膜图像的特征表示和匹配算法。
深度置信网络能够将虹膜图像表示为一个低维的特征向量,然后通过计算特征向量之间的距离和相似性来进行虹膜匹配。
由于深度置信网络可以自适应地调整和优化虹膜图像表示和匹配算法,因而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和鲁棒性。
基于虹膜识别的认证系统设计与实现虹膜识别技术作为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高度准确性和安全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认证系统中。
本文将讨论基于虹膜识别的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身份验证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
密码、指纹等方式容易受到伪造和黑客攻击,而虹膜作为人体内部唯一且稳定的生物特征,成为一种理想的身份认证方式。
通过虹膜识别技术,可以实现高度准确的个体认证,保护信息安全。
二、虹膜识别的原理与特点基于虹膜识别的认证系统主要通过图像采集、特征提取和匹配来实现个体认证。
虹膜识别的特点如下:1. 唯一性:每个人的虹膜纹理是唯一的,可以作为独特的身份特征。
2. 稳定性:虹膜纹理在人的一生中基本保持不变,不受年龄、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3. 不可伪造性:虹膜纹理无法被伪造,保证认证系统的安全性。
三、基于虹膜识别的认证系统设计基于虹膜识别的认证系统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 虹膜图像采集:通过摄像设备,采集用户的虹膜图像,并进行预处理,包括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和增强处理。
2. 虹膜特征提取:从采集到的虹膜图像中提取出唯一的特征向量,通常采用基于幅度谱和相位谱的虹膜编码算法。
3. 虹膜匹配与验证:将提取的虹膜特征与数据库中已注册用户的特征进行匹配,通过相似度度量进行验证,确定用户身份的真实性。
4. 用户管理与系统安全:对用户的注册、添加、删除等操作进行管理,并加强系统的安全性,防止非法操作和攻击。
四、基于虹膜识别的认证系统实现基于虹膜识别的认证系统的实现需要同时考虑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因素。
1. 硬件设备:选择高质量的摄像头设备用于虹膜图像采集,要求具备高分辨率和快速的图像采集能力。
2. 软件算法:选择高效的虹膜特征提取和匹配算法,确保系统具备良好的识别准确性和实时性。
3. 数据库管理:建立完善的用户数据库,存储用户的虹膜特征向量和相关的个人信息,并实现高效的数据检索和管理功能。
基于深度学习的虹膜识别系统设计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安全认证系统也悄然出现在我们身边。
比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机场、车站、银行、商场等各种公共场所,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便捷、更安全的保障。
而近年来,虹膜识别技术也日渐成熟,被视为下一代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虹膜识别系统采用对人眼虹膜图像的采集和处理,识别人眼的独特特征,来实现对人体身份的识别。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基于深度学习的虹膜识别系统设计。
一、虹膜识别技术原理及优势1.虹膜识别技术原理虹膜是人眼内的一种神经组织,也是其中最复杂的部分之一。
虹膜图像采集是虹膜识别技术的关键步骤。
通常情况下,采用摄像头或CCD相机等设备拍摄眼睛前部的虹膜图像,然后通过数字化和处理,提取出其中的虹膜特征点,建立对应的虹膜特征码。
最后通过虹膜数据库的对比匹配,实现对人体身份的精确识别。
2.虹膜识别技术优势虹膜识别技术与传统身份识别方式(比如使用卡片、密码等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高精准度:虹膜图像的采集和处理精度非常高,可以准确识别人体身份,有效避免了传统身份验证方式所存在的漏洞和弊端。
(2)高安全性:虹膜图像是人体最为独特的生物特征之一,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可以有效防止身份伪造和欺诈。
(3)高可靠性:虹膜识别技术不受环境光线、指纹干扰、变形等因素影响,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虹膜识别系统设计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将其应用到生物特征识别领域。
基于深度学习的虹膜识别系统将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到虹膜特征码的提取和识别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系统框架设计(1)数据采集和预处理系统首先需要采集一定数量的虹膜图像数据,建立虹膜数据库。
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能够将虹膜图像进行预处理,使得系统对不同亮度、角度、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2)特征提取和编码将虹膜图像送入深度学习模型中进行学习和训练,通过卷积神经网络等模型对虹膜特征进行提取和编码,得到对应的虹膜特征码。
智能家居虹膜识别系统:科技最精确的身份验证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家居已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
而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份验证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
近年来,一种名为“虹膜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逐渐崭露头角,被誉为科技最精确的身份验证方式。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虹膜识别技术。
简单来说,虹膜识别就是通过扫描人眼的虹膜图案来进行身份验证的一种技术。
每个人的虹膜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指纹一样具有高度的唯一性和稳定性。
因此,虹膜识别技术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被认为是目前最可靠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
那么,为什么说虹膜识别技术是科技最精确的身份验证方式呢?这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先进的算法设计。
首先,虹膜识别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捕捉到用户的眼部图像,然后利用复杂的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出虹膜的特征信息。
接下来,系统会将这些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模板进行比对,从而判断用户的身份是否匹配。
整个过程不仅快速高效,而且几乎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即使在光线较暗或面部表情变化的情况下也能保持高精度的识别效果。
此外,虹膜识别技术还具有许多其他优势。
例如,它无需接触设备,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由于虹膜位于眼球内部,不易被伪造或篡改,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此外,虹膜识别系统的使用也非常简单方便,用户只需将眼睛对准设备即可完成验证过程,无需记忆密码或携带额外的物理钥匙。
然而,尽管虹膜识别技术在理论上具有诸多优点,但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虹膜识别设备的成本相对较高,可能不适合大规模普及和应用。
其次,由于虹膜识别需要高清摄像头和复杂的图像处理技术,因此对于设备的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要求较高。
此外,虽然虹膜识别技术本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但如果数据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存在漏洞或被黑客攻击,仍然可能导致用户信息的泄露和滥用。
综上所述,智能家居虹膜识别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身份验证技术,无疑为智能家居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虹膜识别算法的研究及实现潘力立摘要生物识别技术是进几年来兴起的身份识别技术,由于它利用了人体某些终生不变性和非侵犯性的特征,因此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且操作方便快捷。
人体有各种外部特征,如指纹、人脸、眼睛、虹膜等等。
虹膜由于其特殊结构,使得利用它进行的身份鉴别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目前虹膜识别技术被广泛认为是最具有推广价值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有:1. 在分析已有虹膜图像质量评估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点锐度的虹膜图像质量评估算法和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虹膜图像质量评估算法,这两种算法对虹膜的清晰度、眼睑睫毛的遮挡等系列问题进行了考虑,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2. 针对已有虹膜定位算法耗时较长和准确率不高等特点,本文提出了新的基于灰度信息的虹膜定位算法,该算法通过搜索灰度曲线上灰度梯度值最大的点来获得虹膜边界点,并通过曲线拟合定位虹膜边界的位置,这样避免了以往算法在搜索边界时的反复迭代,大大提高了定位速度。
针对该算法对光照条件较敏感的不足,本文又提出了新的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的虹膜定位算法,该算法通过对灰度曲线的细节分量进行分析,得到虹膜准确的边界点位置。
该算法不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眼睑和睫毛的遮挡,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其性能明显优于已有的算法。
3. 详细介绍了Gabor虹膜编码方法,给出了多种参数方案。
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特征提取和匹配方法。
4. 给出了算法在TI TMS320 C6713b上的移植和优化方法和针对项目设计硬件平台的μC/OS-II嵌入式系统剪裁移植和应用程序编写方法。
所有的算法都在CASIA标准虹膜库上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处理速度上和识别准确率上都有所提高。
系统运行稳定,处理一枚虹膜图像的时间小于0.2秒。
关键词:虹膜识别,点锐度,多分辨率分析,嵌入式IAbstractBiometric recognition technology, which identifies people through their uniqual features, becomes hot recently due to its convenience and efficiency. Human has many biometric features, such as fingerprint, face, eye and iris. Among these, iris has very special structure which makes the identification has high accuracy; therefore, Iris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used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below aspects:1. Through analyzing a few existing algorithms, we proposed two new iris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 algorithms. Both take account of the image definition and eyelash occlusion problem, and are universal in different iris acquisition system.2. In the iris localization part,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we proposed a new method based on the iris intensity value, in which we adopt edge points detecting and curve fitting. Then, we proposed another iris local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Multi-resolution Analysis. The most important merit of this algorithm is that it’s seldom affected by lash occlusion problem and illumination.3. In the feature extraction and matching part, we analyze the different matcing results when use the Gabor Transform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At last, we give a new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4. We introduce the transplanting method of the algorithmto TI TMS320 C6713b DSPs platform and design the embedded system based on μC/OS-II.All the algorithms are proved to be valid accoerding to the experiments on CASIA iris database.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algorithm, the algorithm poposed in this paper improve a lot. Meanwhile, the system is stable and the time cost to process one image is less than 0.2s.Keywords: iris recognition, point sharpness, Multi-resolution Analysis, embedded systemII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1.2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2)1.3 虹膜识别技术 (5)1.4本课题所做的主要工作 (11)第二章基于点锐度的虹膜图像质量评估 (14)2.1 虹膜图像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4)2.2 现有虹膜图像质量评估方法 (14)2.3基于点锐度的虹膜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19)2.4 试验结果 (21)第三章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虹膜图像质量评估 (24)3.1 多分辨率理论 (24)3.2 虹膜归一化图像的多分辨率分解 (28)3.3 眼睑和睫毛遮挡图像的小波分析 (29)3.4 虹膜图像清晰度 (31)3.5试验结果 (32)第四章基于灰度信息和基于多分辨分析的虹膜定位算法 (34)4.1 基于灰度信息的虹膜定位算法 (34)4.2 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虹膜定位算法 (40)4.3 试验结果 (44)第五章虹膜归一化和光照估计 (47)5.1 归一化 (47)5.2 光照估计 (49)5.3 图像增强 (50)第六章基于GABOR变换和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的匹配算法 (52)6.1 基于G ABOR变换的匹配算法 (52)III6.2 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匹配算法 (57)6.3 算法评测标准 (58)6.4试验结果及分析 (60)第七章虹膜识别算法在TMS320 C6713上的移植优化和嵌入式系统设计 (64)7.1 TI TMS320 C6713B (64)7.2 针对C6713的代码优化 (65)7.3 针对C6713的C ACHE优化 (68)7.4 优化前后的比较 (70)7.5嵌入式虹膜识别系统硬件平台 (70)7.6 ΜC/OS-II嵌入式操作系统 (73)7.7 ΜC/OS-II在TI TMS320 C6713上的移植 (73)7.8嵌入式虹膜识别系统中任务设计和调度 (74)第八章结论及展望 (78)致谢 (79)参考文献 (80)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4)IV第一章绪论近十年来,人们对身份的自动鉴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希望找到一种可靠、快速和无侵犯性的身份鉴别方法。
对虹膜识别技术的认识虹膜识别技术,你知道吗?这可是个超级酷的东西呢。
咱们先来说说啥是虹膜吧。
虹膜啊,就像是我们眼睛里的一个独特的小世界。
你看,每个人的眼睛都那么特别,虹膜就是眼睛里的那一圈彩色的部分,有棕色的、蓝色的、绿色的等等。
它就像一把超级独特的钥匙,世界上几乎没有两个人的虹膜是一模一样的。
这可比我们的指纹还特别呢。
指纹嘛,大家都知道,每个人的指纹纹路不同,可虹膜那复杂的纹理和独特的颜色分布,简直就是大自然给我们每个人量身定制的身份标识啊。
那这个虹膜识别技术是怎么利用这个独特的虹膜的呢?这就像是一场眼睛和机器之间的特殊对话。
机器就像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小侦探,它用特殊的光线去照亮我们的眼睛,然后捕捉虹膜的图像。
这个图像可不是随便拍拍就行的,它得非常清晰,就像我们拍照要对焦对得特别准一样。
捕捉到图像之后呢,机器就开始分析这个虹膜的纹理和颜色特征,把这些特征变成一串神秘的代码。
这串代码啊,就代表着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身份啦。
你可能会想,这有啥用呢?用处可大了去了。
比如说,在一些高级的写字楼或者保密机构里,以前进门得刷卡或者按指纹。
现在呢,只要看一眼那个虹膜识别的设备,门就开了。
这多方便啊,感觉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走进了现实生活。
再比如说,我们的手机。
现在手机里存了好多我们的私人信息,要是别人随便就能打开可就麻烦了。
有了虹膜识别技术,只有手机主人看一眼,手机才能解锁。
这就像是给我们的手机上了一道只有自己能打开的魔法锁,小偷啥的想打开,门儿都没有。
还有啊,在一些大的机场或者边境检查的地方。
人来人往的,要确认每个人的身份可不容易。
这时候虹膜识别技术就派上大用场了。
就像一个超级精准的过滤器,一下子就能把那些企图冒用别人身份的人给揪出来。
这比人工检查可快多了,也准确多了。
就好比人工检查像是用手在沙子里找一颗特别的小石子,又慢又容易出错,而虹膜识别技术就像是用一块大磁铁去吸铁屑,一下子就把目标给找出来了。
不过呢,这虹膜识别技术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用户较少配合情况下的虹膜识别方法研究 用户较少配合情况下的虹膜识别技术具有易于市场推广、方便快捷等优点,已成为虹膜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由于眼睑遮挡、运动模糊、高亮点等多种干扰和噪声影响,非理想条件下采集的虹膜图像中虹膜通常不是完整的,模糊或发生形变。这种情况下的虹膜识别具有很高的挑战性。本文首先阐述了在CASIA—IrisV4虹膜数据库中的虹膜定位方法。该方法二值化虹膜图像保留瞳孔高亮点信息,并通过横纵向投影初步确定瞳孔位置。然后在限定范围内采用Canny边缘检测和圆Hough变换拟合虹膜内外轮廓。
用户较少配合情况下虹膜识别技术研究背景 虹膜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皱纹、凹陷、条纹、斑点以及隐窝等细节特征,包含丰富的纹理信息。正常情况下,虹膜纹理一旦形成,终生不变。人眼立体机构中,虹膜位于角膜之后;水晶体之前。虹膜有天然的保护膜。虹膜纹理极少因意外伤害被破坏,亦不会磨损。人为改变虹膜纹理几乎不可行,还有失明的危险。此外,因光照不同瞳孔的大小发生变化是检测虹膜活体组织的显著特征。这些生理特点为虹膜成为身份认证生物特征提供了生理学理论依据。 但是,现有的虹膜识别系统要求用户高度配合,即在特定光照条件下,虹膜采集仪与人眼的距离在固定范围内,并且用户视线直视虹膜采集设备等条件下进行虹膜采集。有的虹膜识别系统甚至在虹膜识别之前,需要教授用户如何才能让虹膜采集仪获取适合的虹膜图像,使得虹膜识虹膜图像别系统正常工作。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而且枯燥,反复采集虹膜图像使用户感到厌烦,因此,用户较少配合情况下的虹膜识别技术的呼声越来越高。
虹膜图像预处理 较少配合情况下,在降质虹膜图像中提取的虹膜特征的分类表征能力不理想。虹膜识别中的预处理算法的性能准确性尤为关键,直接影响虹膜匹配的准确性。
虹膜识别流程 虹膜识别主要分三个阶段:虹膜图像采集、虹膜图像预处理和虹膜特征提取与匹配。每个阶段对最终的识别效果的影响都至关重要。首先,虹膜采集得到虹膜图像。然后是预处理阶段,包括在虹膜图像中定位虹膜位置与内外边缘,检测虹膜区域中被眼睑、睫毛与高亮点遮挡的部分,归一化虹膜图像以及虹膜图像增强。最后是虹膜图像特征提取与匹配,在预处理后的虹膜图像上,提取能够唯一表征该类虹膜的特征,与虹膜数据库模板匹配,得到最终匹配结果。 虹膜识别第一个阶段是图像获取。通过虹膜采集仪采集用户的人眼或人脸图像。虹膜图像质量直接关系到虹膜身份认证的准确性。虹膜采集仪主要由光源、光学摄像头、图像传感器和图像传输模块四个主要部分组成。虹膜采集仪的性能直接影响虹膜图像的质量。虹膜图像预处理包括人眼定位、虹膜内外边缘定位、眼睑和睫毛检测、虹膜图像归一化以及虹膜图像增强。在虹膜定位之前,首先使用人眼检测器大概确定人眼位置。然后在人眼子图像内,进行虹膜内外边缘定位。虹膜内外边缘近似为圆形。因此,虹膜定位一般采用圆拟合虹膜的边缘。
CASIA-IrisV4虹膜数据库虹膜分割算法 最原始的虹膜图像数据因眼睑、睫毛或高亮点等遮挡,无法直接用于身份认证。在虹膜图像特提前与之前,必须先对虹膜图像进行预处理,定位虹膜内外边缘以及检测眼睑遮挡等噪声信息。用户较少配合情况下,虹膜图像中的包含较多的噪声等干扰信息。采用适合虹膜图像数据的预处理尤为重要。 CASIA.Iris-Thousand虹膜图像数据中虹膜内侧轮廓较为清晰。本节分割算法先确定虹膜内侧轮廓,再在估计虹膜外圆范围内确定虹膜外圆。由于虹膜采集过程中光照条件的影响,每一幅图像中瞳孔附近都有两个高亮点。根据这两个高亮点位置信息,可以粗略定位瞳孔位置,然后采用Canny边缘检测和圆Hough变换在约束范围内确定虹膜内侧轮廓。由虹膜内圆信息估计虹膜外侧轮廓圆心位置与半径的大概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再一次采用Hough变换算法计算虹膜外圆信息。 1)虹膜内侧轮廓初定位 首先根据阈值占二值化虹膜图像,保留高亮点信息。阈值根据虹膜图像的灰度直方图确定。根据虹膜图像高亮点对应直方图右侧峰值的位置,确定阈值=220。经实验验证=220可以提取绝大多数虹膜图像中的高亮点信息。计算二值图像的纵向投影,查找瞳孔附近两个高亮点位置对应的峰值。峰值中心位置横向坐标分别是
1x和2x,它们的水平距离21dxx。虹膜内圆中心的横向坐标估
计值21()/2xxx。虹膜内圆半径r为d。为消除虹膜图像中其他高亮点的干扰,在确定虹膜内圆中心和半径后,截取以x为中心,宽为2d的矩形子图像。计算二值子图像的横向投影。然后根据横向投影曲线查找峰值,峰值的中心纵向坐标y。虹膜内圆初定位的结果为圆心是(x,y-d/3),半径是d的圆。 2)虹膜轮廓圆Hough变换拟合 经初步估计,虹膜内圆中心位置为(x,y-d/3),半径为r。首先截取虹膜图像中以(x,y-d/3)为中心,边长为2r的正方形虹膜子图像。在子图像中进行Canny边缘检测,并进行边缘点连接得到边缘点二值图像。然后在圆心范围为(0.2,/30.2)xrydr,半径范围是(0.5d,1.5d)的区域中,采用圆Hough变换算法拟合虹膜内圆,得到虹膜内圆为圆心(,)innerinnerxy,半径为innerr。同理,根据虹膜内圆圆心半径信息可以粗略估计刚好包含虹膜外圆正方形子图像的位置与大小。在虹膜图像中,中心为(,)innerinnerxy,边长为6innerr,的正方形子图像中进行Canny边缘检测和Hough变换。由于虹膜内外圆圆心较为接近,虹膜外圆的约束条件为圆心范围是(2,innerx2)innery,半径范围是(1.5,2.5)innerinnerxy。
虹膜识别国际测评NICE.II(Noisy Iris Challenge Evaluation)提供的数据是UBIRIS.v2虹膜数据库中的1000幅虹膜图像。掩膜图像中黑色部分标识有效的虹膜区域。在虹膜特征提取之前,只需定位虹膜位置。UBIRIS.v2虹膜数据库中虹膜图像是在用户较少配合情况下采集的。虹膜图像中虹膜外侧边缘通常不是正圆。本文虹膜分割算法采用椭圆拟合UBIRIS.v2虹膜数据库中的虹膜外侧轮廓。 掩膜图像中有很多眼睑、高亮点等部分遮挡,这些遮挡部分的边缘不是虹膜的真实的边缘。由于这些信息的干扰,直接采用椭圆拟合虹膜边缘的算法效果不理想。本文采用的RANSAC椭圆拟合虹膜外侧轮廓算法具有较好鲁棒性。在数据集合包含许多不准确或错误的干扰信息的情况下,RANSAC算法依然能够从观察数据中估计较为准确的数学模型参数。算法每一次迭代都会得到一个椭圆,最终在椭圆集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椭圆拟合虹膜外侧轮廓。 虹膜图像增强方法 虹膜图像中,虹膜整体呈灰色或棕色,纹理不够清晰。若直接在虹膜图像中迸行纹理分析,光照变化会影响特征提取与匹配的效果。为提高虹膜识别算法的准确性,本节采用分块直方图均衡算法进行图像增强,同时利用低通高斯滤波器去除高频噪声影响。虹膜图像增强算法首先估计展开虹膜图像的光照背景:将展开虹膜图像分为大小为1616的子图像,计算每个子图像的灰度平均值。根据子图像的灰度平均值,采用双线性差值计算整幅虹膜图像的光照背景,将差值图像分为大小是3232的子图像,对每个子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图像增强运算。最后采用高斯低通滤波器对增强后的虹膜图像滤波,消除分块直方图均衡化运算在虹膜图像中的分块效应。
基于反向合成图像配准的虹膜识别 虹膜识别技术中,虹膜发生旋转或形变是影响识别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最为原始的纠正虹膜形变方法是通过旋转虹膜特征编码,将相似性最好的匹配值作为虹膜匹配对的最终匹配值。本章提出的是局部虹膜图像配准算法,即首先将虹膜图像划分为互不重叠的子图像,然后采用图像配准算法配准虹膜子图像。 图像配准方法 1)前向叠加图像配准原理 Lucas-Kanade图像配准方法是一种前向叠加图像配准算法。该算法是将目标图像,I(x)与模板图像T(x)匹配。令配准图像后的I(x)与模板图像的误差最小。算法使用图像差值的平方和衡量两幅图像
的误差。图像配准的目标函数为:2[((;))()]xIWxpTx。其中(,)Txxy为图像像素坐标向量。(;)Wxp是坐标x在变换参数p
上计算得到的坐标变换矩阵。目标图像I(x)通过变换矩阵(;)Wxp得到与模板图像配准的图像。 前向叠加图像配准算法如下: 1)计算目标图像I在(;)Wxp的配准图像((;))IWxp 2)计算误差图像()((;))TxIWxp 3)计算配准图像,((;))IWxp的梯度图像I
4)计算变换矩阵(;)Wxp对应的雅克比矩阵WP
5)计算最速下降梯度图像IWP 6)根据[][]TxWWHIIPP计算Hessian矩阵 7)计算[][()((;))]TxWITxIWxpP 8)根据1[][()((;))]TxWPHITxIWxpP计算P 9)更新变换参数,PPPP当时停止迭代。 2)反向叠加图像配准原理 1999年,Dellaert和Collins提出反向合成IC(Inverse c01nposite)图像配准算法。该算法中模板图像与目标图像的角色互换,与前向叠加图像配准算法相比,算法迭代计算步骤较少。 反向叠加图像配准算法如下: 3)计算模板图像()Tx的梯度图像T
4)在坐标矩阵(;0)x计算雅克比矩阵WP
5)计算最速下降图像TWP 6)根据[][]TxWWHIIPP计算Hessian矩阵 迭代: 1)计算目标图像I的配准图像((;))IWxp 2)计算误差图像((;))()IWx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