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置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置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置流程

一、现场处理:职业暴露一旦发生,应做好暴露部位紧急处理。

1.完整的或有破损的皮肤被病人的血液或血性体液溅到,应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充分清洗。

2.粘膜暴露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冲洗干净。

3.被割伤或扎伤,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尽可能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4.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二、报告:对暴露部位紧急处理后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填写“职业暴露个人登记表”,科室负责人签字后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处和保健科,医院感染管理处详细了解暴露过程,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等上报医务科或护理部备案。班外时间由科室负责人报医疗总值班,由总值班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处及保健科。

三、预防性治疗(Post-Exsposure Prophylaxis,PEP):由专家评估决定是否实行。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越好,最好在1-2小时内开始,尽量不超过24小时。感染危险性很高的暴露者,即使时间已达1-2周,也应考虑预防性用药。

四、血清学监测:暴露源应完成传染病三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阳性加查RPR;暴露者发生暴露后应完成传染病三项+丙肝抗体+乙

肝两对半检查,由所在科室科主任、护士长出面,尽快与检验科联系,血样送检验科尽早行相关检查并追踪结果,以便得到及时合理处理。如发生集体暴露事件(≥3人)或怀疑HIV暴露,应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出面协助处理相关事项。

五、临床医护人员预防性治疗及血清学监测费用由医院负责。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及流程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及流程 ①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临时紧急处理,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皮肤,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②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预防保健科和中心主任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④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当进行预防性用药。 a.如疑为乙肝、丙肝暴露,应在24小时内查乙肝、丙肝抗体。 b.如疑为艾滋病病毒暴露,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反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c.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d.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能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e.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能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f.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乙肝、丙肝等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⑤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及上报医院防保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处或护理部) ⑥当事人被暴露后,由本科室开出相应项目检验单,抽取血样标本,经医院感控处主任签字后,送检验科检测,并将检验结果送回院感科存档,以备跟踪评估。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1、现场处理。遵循“一挤二洗三消毒”原则,在伤口处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皂液和流动水彻底冲洗,禁止局部挤压和吮吸,时间不少于15分钟。再用0.5%碘伏或7 5%酒精消毒创面。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尽早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 2、告知主任护士长,从内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卡,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风险评估:由感染管理部门对暴露程度、暴露源和暴露者进行评估,确定感染的危险性、暴露级别和是否需要实施暴露后预防给药。 4、到感染免疫科开具相关检验检查。确定暴露后预防方案的选择: ①、患者HBsAg(+): 1)医务人员抗-HBs<10mU/m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400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第一针乙型肝炎疫苗(20µg),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乙型肝炎疫苗(各20µg)。 2)医务人员抗-HBs≥10mU/m1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3)暴露后3个月、6个月应检查HBsAg、抗-HBs、ALT。

②、患者抗-HCV(+):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抗-HCV(-),暴露后3个月、6个月应检查抗-HCV、ALT,并根据复查结果进行相应抗病毒治疗。 ③、患者抗-HIV(+):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评估与防护指导,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决定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暴露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应检查抗HIV。 ④、患者TPHA(+): 1)推荐方案:苄星青霉素,240万U,单次肌注,每周一次,共2周。 2)青霉素过敏:多西环素(强力霉素)100mg,2次/d,连用14天;或四环素500mg,4次/d,口服,连用14天;头孢曲松最佳剂量和疗程尚未确定,推荐1g/d,肌注,连用8~10天;或阿奇霉素2g,单次口服。 5、随访和咨询。 ①、感染管理部负责督促职业暴露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化验,并负责追踪确认化验结果和服用药物,配合医生进行定期监测随访。 ②、在处理过程中,感染管理部负责为职业暴露当事人提供咨询,必要时请心理医生帮助减轻其紧张恐慌心理,稳定情绪。 ③、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应为职业暴露当事人严格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职业暴露当事人的情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置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置流程 一、现场处理:职业暴露一旦发生,应做好暴露部位紧急处理。 1.完整的或有破损的皮肤被病人的血液或血性体液溅到,应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充分清洗。 2.粘膜暴露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冲洗干净。 3.被割伤或扎伤,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尽可能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4.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二、报告:对暴露部位紧急处理后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填写“职业暴露个人登记表”,科室负责人签字后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处和保健科,医院感染管理处详细了解暴露过程,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等上报医务科或护理部备案。班外时间由科室负责人报医疗总值班,由总值班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处及保健科。 三、预防性治疗(Post-Exsposure Prophylaxis,PEP):由专家评估决定是否实行。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越好,最好在1-2小时内开始,尽量不超过24小时。感染危险性很高的暴露者,即使时间已达1-2周,也应考虑预防性用药。 四、血清学监测:暴露源应完成传染病三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阳性加查RPR;暴露者发生暴露后应完成传染病三项+丙肝抗体+乙

肝两对半检查,由所在科室科主任、护士长出面,尽快与检验科联系,血样送检验科尽早行相关检查并追踪结果,以便得到及时合理处理。如发生集体暴露事件(≥3人)或怀疑HIV暴露,应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出面协助处理相关事项。 五、临床医护人员预防性治疗及血清学监测费用由医院负责。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报告及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报告及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是指为了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职业暴露所带来的健康风险,制定的一系列防护措施和管理流程。以下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的报告及处理流程。 1. 报告流程: - 当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应立即向所在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如感染控制科、人事科)报告。 - 医务人员应提供详细的职业暴露事件信息,包括暴露的时间、地点、暴露物质的性质、受 暴露的部位等。 - 医疗机构应指定专门的接收部门或责任人负责接收并记录职业暴露报告。 2. 处理流程: - 医疗机构应立即对医务人员进行急救处理(如冲洗、消毒等)。如果需要,医务人员应尽 快就医。 - 医疗机构应尽快组织职业暴露事件的调查和评估,确定职业暴露的危害程度和相关风险。 - 根据职业暴露事件的危害程度和风险,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建议,包括药物 预防、检测、隔离、治疗等。 - 医疗机构应记录职业暴露事件的详细信息,并定期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改进防护措施和 管理制度。 3. 相关措施: -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包括明确的工作流程、岗位责 任和防护措施。 -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意识和防护能力。 - 医疗机构应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施,并确保医务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 -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及时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 和解决问题。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的报告及处理流程,旨在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减少职业暴露所带来的风险和危害。医疗机构应加强管理,提供必要支持和资源,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得到足够的保护和关怀。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在医疗机构工作过程中,可能因疾病感染、药 物暴露、职业伤害等原因而受到伤害的情况。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和 健康,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和流程。以下是一个包括 预防、应对和善后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流程。 一、预防措施 1.加强职业暴露知识的教育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意识。 2.规范操作程序,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3.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戴口罩、手套、防护衣等,保护医务人员免 受职业暴露的伤害。 4.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暴露风险。 二、应急处理流程 1.发现职业暴露事件后,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避免继续接触可 能危害健康的物质。 2.将暴露区域进行隔离,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传播。 3.伤者应尽快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就医,同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4.在医院内进行初步处理,如伤口处理、洗手消毒等。 5.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了解伤者的具体情况。 6.评估伤者的职业暴露风险,包括病原体的种类和感染性等级。

7.进行相应的检测和检查,如生物学检测、血液检查等,确定是否感染。 8.根据感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隔离和观察等。 9.监测和追踪伤者的治疗过程,确保其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三、善后处理流程 1.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调查和评估,找出问题所在,以便今后改进。 2.对伤者的治疗和康复进行跟踪和监测,确保其能够顺利康复。 3.向相关部门报告和追踪,确保职业暴露事件的处理和后续工作得到 及时跟进。 4.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他们在事件中的心理压力。 5.宣传医务人员的英勇行为,表彰他们的职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以上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流程的一个简要介绍。建立完善 的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和流程,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医疗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处理流程什么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在医疗、诊疗等职业活动中,接触致病微 生物、致病体液、致病毒素等有可能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的物质。职业 暴露是医务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健康风险,它可能导致医务人员感 染各种疾病,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的重要性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属于工伤事故,必须要及时上报和处理,才 能为医务人员的健康提供有效的保障。及时的报告可以让医院及时为 医务人员提供卫生保健服务,通过针对性的检查和诊疗,降低医务人 员感染疾病的风险。 同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也有助于对职业暴露风险的评估和 防控,有效减少职业暴露带来的危险。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的流程 在医院中,医务人员遭受职业暴露后,应该主动向上级医疗机构 报告,及时进行检查和处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的流程一般如下: 1.立即向工作所在医疗机构报告,必要时寻求专业协助。 2.医疗机构进行个案分析,并对医务人员进行身体检查。

3.申报职业性疾病认定,年度内有条件的进行职业暴露情况年报。 4.报告结果应及时通知当事人。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范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可以通过以下防范措施减少: 1.做好个人防护,常戴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 2.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意识,掌握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 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4.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管理和督导机制,规范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 结论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面临的健康风险。及时的报告和处理对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同时,也需要医务人员自身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加强职业防护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以减少职业暴露所带来的危险。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1. 职业暴露的定义和分类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到病原体、有害物质或其他危险因素,从而可能导致健康风险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暴露源和危害性质,可以将职业暴露分为生物学性、化学性和物理性三类。 •生物学性职业暴露:包括接触传染病患者、感染性材料或环境中的病原体等。•化学性职业暴露:包括接触有毒化学品、放射性物质或药物等。 •物理性职业暴露:包括接触辐射、噪声、温度等环境因素。 2.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步骤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步骤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1.立即切断与危险源的接触,避免进一步的暴露。 2.如有需要,将受暴露的部位进行冲洗、清洁或消毒,以减少病原体或有害物 质的残留。 3.如有需要,立即寻求紧急医疗救助。 步骤二:评估职业暴露风险 1.医务人员应向相关部门(如职业卫生科、感染控制科)报告职业暴露事件, 并提供详细的情况描述。 2.相关部门将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包括评估暴露源的危害性、受暴 人员的易感性以及采取紧急措施后的风险程度等。 步骤三: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根据职业暴露事件的具体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医务人员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之一: 1.监测和观察:对于低风险暴露,可以通过监测和观察来确定是否发生感染或 其他健康问题。医务人员需按照相关要求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并向相关部门 报告监测结果。 2.预防接种:对于某些病原体暴露的情况,可以通过接种相应的疫苗来预防感 染。医务人员需按照相关要求接种相应的疫苗,并定期进行免疫监测。 3.抗感染治疗:对于高风险暴露或已经发生感染的情况,医务人员应及时进行 抗感染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治疗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由 专业医生制定。 4.心理支持:职业暴露事件可能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 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由于接触病人和病原体,存在一定的职业暴露风险。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下面将介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1. 发生职业暴露后,首先要及时将受伤部位进行清洗。用肥皂和温水将受伤部位进行充分清洗,以尽量减少病原体的侵入。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过热或过冷的水,以免对伤口造成刺激。 2. 在清洗完伤口后,需要进行伤口消毒。可以用含有酒精的消毒剂或碘酒进行消毒,以杀灭可能进入伤口的病原体。消毒时要注意用棉球或纱布蘸取适量的消毒剂,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加重伤口疼痛。 3. 处理完伤口后,需要及时寻求医疗救治。医务人员可以向医院的职业暴露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流程进行处理。医院会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包括病毒筛查、免疫接种等。 4. 在等待医疗救治期间,医务人员可以按照需要进行自我观察。观察自身是否出现症状,如发热、乏力、头痛等,以及伤口是否有感染迹象,如红肿、渗液等。如有症状或伤口感染迹象加重,应及时

向医疗机构报告。 5. 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后,还需要进行相关的病原体筛查。根据暴露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血液检测、尿液检测、唾液检测等,以确定是否感染了病原体。这一过程需要在医院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准确性和安全性。 6. 医务人员在处理完职业暴露事件后,还需要进行心理辅导。职业暴露事件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通过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医务人员缓解压力,恢复心理健康。 7. 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后,应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同时,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职业暴露风险。 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后,需要及时清洗和消毒受伤部位,寻求医疗救治,并进行自我观察和病原体筛查。同时,还应接受心理辅导,加强个人防护意识。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职业暴露带来的健康风险,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及上报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及上报流程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面临职业暴露的风险,包括被病原体感染、化学品接触、尖锐器械伤害等。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医疗机 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暴露处理及上报流程,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影响。 一、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1.发现暴露事件:医务人员应及时向责任人员报告暴露事件,包括被 病原体感染、化学品接触、尖锐器械伤害等。同时,要在暴露事件发生地 点进行标记,以便后续调查和评估。 2.紧急处理:对于一些特定的暴露事件,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以减少暴露的影响。例如,如果被针头刺伤,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 并在24小时内寻求医疗帮助。 3.评估风险:医务人员或指定的责任人员需要对暴露事件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可能的健康风险。评估可以包括暴露类型、暴露程度、病原体 或化学品的性质等。 4.采取相应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医务人员或指定的责任人员 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健康风险。例如,如果被病原体感染,可能 需要进行预防性药物接触控制;如果接触到化学物质,可能需要进行皮肤 清洗或服药。 5.记录和报告:所有的职业暴露事件都应当被记录下来,包括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暴露的性质和程度、采取的处理措施等。这些记录将作为 后续评估和监测的依据。同时,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上报有关部门,以便进行统计和研究。

二、职业暴露上报流程: 1.内部上报: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上报机制,确保暴露事件能够及时上报。上报可以通过口头、书面或电子方式进行,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上报部门可能包括卫生保健委员会、医院感染控制科等。 2.外部上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医疗机构需要将暴露事件上报给有关部门。这些部门可能包括卫生主管部门、职业健康监督部门等。上报应包括暴露事件的基本信息、处理措施和评估结果等。

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日期:2017—11—12 时间:9:00 地点:护士办公室 题目: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参加人员: 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应急预案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0%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报告及处理流程 (一)正常上班时间 1、职业暴露发生后,当事人应尽快报告部门负责人和医院感染管理科; 2、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人员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按照《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医护人员锐器伤登记表》进行登记。 3、首先确定暴露源是否具有传染性(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如未进行检测须立即抽取患者血液3管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进行丙肝抗体(普通管3ml)、艾滋病抗体(普通管3ml)、梅毒抗体检查(普通管3ml),乙肝两对半在我院进行检测。 4、医院开具单位介绍信,并派车护送职业暴露当事人到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进行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检验和咨询预防用药情况。 5、医院感染管理科向院领导报告,并对职业暴露当事人进行定期随访。 (二)非正常上班时间 1、职业暴露发生后,当事人应尽快报告值班护长;值班护长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和核实。

2、值班护长将调查情况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当天行政总值。 3、医院开具单位介绍信,当天行政总值派车送职业暴露当事人到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进行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预防用药情况. 4、同时将采患者血液3管送到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进行丙肝抗体(普通管3ml)、艾滋病抗体(普通管3ml)、梅毒抗体检查(普通管3ml),乙肝两对半在我院进行检测. 5、上班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登记表和向院领导报告,并对职业暴露当事人进行定期随访。

医务人员发生经血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后的报告制度及处理操作程序

医务人员发生经血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后的报告制度及处理操作程序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HIV、HCV、HBV感染者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HIV、HCV、HBV和不明肺炎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这些病毒感染的情况。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而被感染的情况,特制定相应的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 一报告制度 1、临床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请科室负责人签字后上交医院感染管理科。 2、院感人员接报后立即对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指导处理。锐器伤后应在4小时内完成评估和处置。 3通过“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上报 二、处理操作程序 1、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报告制度,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2、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同时指导发生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进行暴露部位的处理; 3、暴露部位的处理原则: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 酒精或者0.5% 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酌情预防性用药; 4、处理完毕,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应做好调查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暴露者的姓名、姓名、年龄、发生时间、地点、暴露部位、暴露方式、经过,联系电话,暴露类别,严重程度和处理情况等,并形成文字材料,同时向院领导及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5、追踪 根据接触疾病的性质安排追踪时间,如艾滋病即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用药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一、引言 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接触患者及处置污染物品等原因,可能会发生职业暴露。为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是非常必要的。 二、预案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医疗卫生机构感染管理办法》 3.《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技术指南》 4.《职业暴露急救指南》 三、预案内容 1.预案目标 确保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事件中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救治和保护,降低职业暴露后的风险。 2.预案组成 -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具体的预案实施和处置工作。 -医务人员:参与应急预案的人员。 -其他相关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邀请相关部门参与预案制定和实施。 3.预案流程

-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和报告:当发生职业暴露事件时,医务人员应 立即向应急处置小组报告,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暴露的性质和程度等信息。 -首次处理:根据暴露事件的性质和程度,应急处置小组将医务人员 迅速转移到安全区域,并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清洗或冲洗暴露部位,尽量 减少毒性物质吸收。 -确认暴露种类和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小组根据暴露种类和程度,进 行相关检查和测试,确认暴露的种类,并评估职业暴露后的风险等级。 -健康监测和跟踪:健康监测是职业暴露事件处理的重要一环,通过 监测医务人员的生理指标,及时发现暴露事件后可能引发的健康问题,并 采取相应措施。 -医学处理和紧急救治:根据暴露的种类和风险评估结果,医务人员 将进行相应的医学处理,包括注射抗毒素、药物治疗等,以及相应的紧急 救治。 -后续管理和卫生监测:职业暴露事件处理后,医务人员还需要进行 后续管理和卫生监测,尽量减少职业暴露后的后果。 四、预案实施 1.常态化培训: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的培训,提高 应急处置能力。 2.协同合作:预案实施过程中,应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及时 获取专业支持和协助。 3.信息共享:职业暴露事件发生后,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向医务 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应急预案及流程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的预防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血源性感染病原体(HBV、HCV、HIV等)职业暴露的发生,及时控制和消除病原体职业暴露事件的危害,确保职业暴露后能得到恰当的处置,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 二、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及《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程序规定的通知》等相关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处理应急预案。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卫生、医护人员,包括从事艾滋病病毒检测的实验室人员,负责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医疗护理的医务人员。 四、工作方针及原则 工作原则为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xxx (院长) 副组长:xxx (业务副院长) xxx (业务副院长) 成员:xxx (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 xxx (医院感染管理科副科长) xxx (医务科科长) xxx (护理部副主任) xxx (检验科主任) 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 (二)职责 1. 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1)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

(2)相关部门组织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3)为科室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4)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5)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做详细记录。 (6)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2. 临床科室: (1)负责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临时紧急处理。 (2)获取暴露源(病人)的病情资料,如暴露源情况不明,设法动员病人给予配合,做相应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或病情资料报送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以备对照评估。 (3)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认真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建立职业暴露登记档案,并跟踪监测。 (4)当事人被暴露后,由科室开出相应项目检验单,抽取血样标本,经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签字后,送检验科检测,并将检验结果送回医院感染管理科存档,以备跟踪评估。 3.医院感染管理科: (1)发生职业接触后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防护方案。 (2)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进行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检测确认工作。 (3)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做出初步的危险性评估,指导被暴露者进行伤口消毒处理。 (4)收集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基本资料和标本结果,做好登记,便于调查分析,随访复查。 (5)做好被暴露者的跟踪随访,及时安排定期复查,情况严重者,送上级相关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6)加强对所有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和教育。 (7)督导临床科室按照《医院感染隔离技术》规范操作,做好职业安全防护,避免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 4.检验科: 主要承接相关检测工作,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立即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如医务人员在夜间值班时发生职业暴露,则送检的血样标本由所在科室的二线值班医生签字后即可接收。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

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中,被针扎或接触到疑似感染者血液,是一件非常恐慌的事,接下来,我们具体讨论工作中乙肝、丙肝、梅毒、HIV职业暴露后的应付方式。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 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一、乙肝职业暴露 (一)挤压与消毒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二)抽血检查 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 个月和6 个月内复查。 (三)特殊处理 1、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2、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3、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 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二、丙肝职业暴露 (一)挤压与消毒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二)抽血检查及处理 1、如明确暴露源(患者)为HCV感染者(抗-HCV阳性、HCV-RNA阳性),建议暴露后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抗-HCV检测,留取抗-HCV本底资料。 2、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标准抗病毒治疗。 3、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阴性,者于暴露后12周再次检测抗-HCV,抗-HCV 阳性者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HCV RNA 阴性者于暴露后24周监测抗-HCV和ALT,并进行跟踪管理。 三、梅毒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报告及处理制度[全文5篇]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报告及处理制度[全文5篇] 第一篇: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报告及处理制度 骨科医院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报告及处理制度 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发生不明原因肺炎、HIV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再上报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应给予随访和咨询。 2.局部处理措施:(1)锐器伤: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清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2)黏膜暴露: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黏膜,直至冲洗干净。 3.对暴露者的处理: (1)不明原因肺炎,HIV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2)对所有暴露者均应由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下一步预防或治疗方案。 (3)HIV暴露者如需药物预防应于24小时内开始开始服药并坚持完成整个过程,原则上用药越早越好。暴露者应于暴露后0周、6周、12周、6月、12月进行血液检查。 (4)HBV暴露者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记物检查,阴性者按0月、1月、6月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 梅毒暴露者应在24小时内注射长效青霉素(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左右臀深部肌肉注射,每周一次,连续3~4次。若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500mg,4次/日,一天总量2g,连续15 骨科医院 天。 第二篇: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报告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报告制度及应急预案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工作,降低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等

病毒的危险,保障我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和《云南省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我院职业暴露领导小组和专家组,要求医务人员加强学习,增强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 二、职业暴露的概念 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三、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临时紧急处理,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皮肤,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按压。伤口予以75%酒精或0.5%碘消毒并包扎。 四、获取暴露源(病人)的病情资料,如暴露源情况不明,设法动员病人给与配合,做相应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或病情资料报送医院控感办,以备对照评估。 五、检验科对临床送检标本HIV(+)时,要及时报告医院控感办和送检科室并及时送标本到上级单位进行确诊实验,以便做好预防控制和网络直报工作。 六、贯彻标准预防原则,加强自我保护。严格遵守医疗操作消毒规程。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直接接触血液或体液,防止针刺、刀片割伤和其它锐器的损伤。针头在使用后切勿重新上盖,若必需重新上盖时,应使用单手持针筒挑盖套上技巧。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在进行有血液和体液溢溅的操作时,应穿工作袍、戴手套、口罩和眼罩。一切有可能损伤的皮肤,应用防水敷料包扎好。使用后的针头及锐器应放入刺不破的容器内。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置程序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置程序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通过针朝、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黏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导致有被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一、处置程序 1. 皮肤暴露:用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眼口等黏膜用生理盐水冲洗。 2. 如有伤口,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伤口局部挤压。 3. 受伤部位伤口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液进行消毒, 包扎伤口;黏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然后到相应专科诊治。 二、登记与报告 1. 职业暴露发生后,当事人尽快报告科室负责人及感控科。 2. 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登记本》中详细登记,并在科室内网电脑里"医院感染预警软件"的“职业暴露上报''栏中填写《医务人员锐器伤登记表》或《职业暴露登记表》上报。诊断和治疗的费用发票由科室负责人签字后交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和报销。 3. 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事件后,当事人及科室负责人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进行评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三、评估及处理 评估暴露源是否具有传染性(乙肝、丙肝、HIV、梅毒等)及职业暴露当事人免疫情况,由相关专家决定处置方案。 医院有关知情人应为职业暴露当事人严格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当事人情况。 四、随访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促职业暴露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化验,并负责追踪确认化验结果和服用药物,进行定期监测随访,化验结果交医院感染管理科保管。 随访时间: 1. 乙肝接触者应即刻、3个月、6个月及1年时分别进行肝功能、 乙肝五项等血清学检测。 2. 丙肝接触者应即刻、4周、6周、4个月、6个月时分别进行肝功能、丙肝抗体血清学检测。 3. 艾滋接触者应即刻、4周、8周、12周、6个月时分别进行艾滋抗体血清学检测。 4. 梅毒接触者应即刻、45天、3个月时分别进行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 五、预防要点 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患者的血液、 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 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用预防措施。同时特别关注以下事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