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成氨(大型)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合成氨(大型)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合成氨(大型)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合成氨(大型)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ICS27.010 F 10

DB33

合成氨(大型)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The quota & calculation method of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product for large

factories producing NH 3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第5章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浙江省节能协会、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永平、金慧平、王国维、周奎儿、胡惠芳、孙志欣。

合成氨(大型)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重油(沥青、石油焦)为原料的大型工艺技术生产合成氨产品的能源消耗限额核算范围、基本要求、计算方法及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能力大于30万吨/年以上,以重油(沥青、石油焦)为原料的大型工艺技术生产合成氨单位产品的综合能耗指标考核,也是合成氨(大型)企业进行合成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的计算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合成氨生产界区

从原料(沥青)和能源经计量进入工序开始的全部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三部分组成。

3.2

生产系统

从原料(沥青)和能源经计量进入工序开始至预处理、空气分离、原料气化、气体净化、气体压缩、氨合成、氨冷冻及贮存的全部生产过程。

3.3

辅助生产系统

为生产系统配置的工艺过程、设施和设备,包括动力、供电、机修、供水、供气、采暖、制冷、仪表、厂内原料场地和各种载能工质(如一次水、循环水、化学软水、除氧水、氧气、氮气、压缩空气等)的生产装置。

3.4

附属生产系统

为生产系统配置的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生产界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其中包括办公室、操作室、休息室、更衣室、澡堂、中控分析、成品检验、三废处理(硫磺回收、油回收、污水处理等);机、电、仪修和金加工等工序以及车间照明、通风、降温等设施。

3.5

合成氨产品综合能耗

报告期内合成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能源(折标准煤)总量。包括生产系统以及分摊到合成氨的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各种能源消耗量(不包括基建、技改等项目建设消耗的),并扣除生产界区内向外输出的能源量。

3.6

合成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用合成氨单位产量表示的每吨合成氨综合能耗。

3.7

合成氨单位产品原料用重油(沥青)耗(千克标准煤/吨)

用合成氨单位产量表示的每吨合成氨重油(沥青)消耗量。

3.8

合成氨单位产品燃料煤耗(千克标准煤/吨)

用合成氨单位产量表示的每吨合成氨燃料煤消耗量。

3.9

合成氨单位产品电耗(千瓦时/吨)

用合成氨单位产量表示的每吨合成氨电力消耗量。

4 合成氨产品能耗范围

4.1合成氨综合能耗统计范围指:报告期内合成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能源量与合成氨生产过程输出的全部能源的差值。

4.2合成氨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或称为生产所必需的能源消耗,包括原料预处理及加工、贮存和输送、空气分离、原料气化、气体净化、气体压缩、氨合成、氨冷冻及贮存等各工序生产和开停车过程等整个生产系统的能源消耗以及辅助和附属生产系统的能源消耗。

4.3生产过程中回收的物料和能源都不能直接从能耗中扣除,用于本系统时不再计算消耗;向外系统输出时,应计入输出能源从综合能耗中扣除。如:

合成氨生产过程中输出的能源(如各种尾气等),因已不同于投入系统时的状态,不能折标准煤从原料煤耗中扣除,向外输出并得到利用的应计入综合能耗的输出能源项中。

4.4合成氨生产中必须的安全、环保措施所消耗的能源,应计入各项单耗。如:硫磺回收、污水处理等的消耗。

4.5多用户共享的原料气、公用工程(蒸汽、耗能工质等)应合理分摊各项消耗。

4.6合成氨原材料消耗量以实物量统计。

5 合成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

合成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应符合表1要求。

注:合成氨(大型)生产工艺技术耗电量很少,不作附加考核指标。

6 计算方法

6.1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系指报告期内合成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能源总量扣除报告期合成氨生产过程中输出的全部能源量与报告期合成氨产量之比,用千克标准煤/吨表示。

计算公式:

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合成氨消耗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吨)-合成氨输出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吨)]×1000 =———————————————————————————————————————

合成氨产量(吨)

注1:能源消耗、合成氨产量核算见附录A

注2:电折标准煤系数= 0.1229(千克标准煤/千瓦时)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合成氨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办法

A.1 合成氨产量

合成氨产量以液态氨为最终计量状态,按实物量计算,不折100%的纯品。合成氨产量包括:厂内各用氨单位的使用量、销售的商品液氨量。

合成氨产量不包括:冰机自用氨量(损失)。

合成氨(大型)生产量统计,一律采用仪表计量。为保证液氨流量表准确计量,液氨必须经过中间槽减压解析液氨中溶解的气体,并要进行温度压力补偿。当企业既有氨产量总氨表,又有各用户的使用量分表时,总表必须与分表平衡,不得超过液氨流量表允许误差值。

分表计量合成氨产量时,应考虑各氨贮罐库存变化量:

合成氨产量(吨)=氨表的表记值+(氨罐期末库存-氨罐期初库存)。 A.2 单位合成氨能耗

A.2.1 单位合成氨原料重油(沥青)折标准煤耗(千克标准煤/吨) A.2.1.1 计算公式

单位合成氨耗原料重油(沥青)折标准煤(千克标准煤/吨)=

合成氨产量(吨)

料煤总量(吨)

重油(沥青)折标准原各批合成氨耗入炉实物×1000

A.2.1.2 “合成氨耗实物重油(沥青)折标准煤”的统计范围与折算标准

以重油(沥青)为原料制氨的“合成氨耗原料实物重油总量”是指投入气化炉的全部制气用的重油(沥青)。

重油(沥青)折算标准煤的方法按实测“收到基低位发热值” 折算,其收到基低位发热值以氧弹仪实测为准。标准煤的低位发热值为 29271千焦/千克

合成氨耗实物重油(沥青)折标准煤总量 (吨)

千克)

(千焦千克)

千焦收到基低位发热值沥青)量(吨)=各批入炉实物重油(/29271/(

A.2.2 单位合成氨耗标准燃料煤(千克标准煤/吨) A.2.2.1 计算公式

单位合成氨耗实物燃料煤折标准煤(千克标准煤/吨)

合成氨产量(吨)

煤折标准煤总量(吨)

各批合成氨耗实物燃料=

×1000

A.2.2.2“合成氨耗标准燃料煤”的统计范围与折算标准

“合成氨耗燃料煤总量” 是指用来生产蒸汽所消耗的燃料煤总量,包括实际投入锅炉的燃料煤、渣油、石油焦等,以满足合成氨生产系统和辅助、附属生产系统用蒸汽。

合成氨蒸汽消耗包括范围:原料贮存和输送、空气分离、原料气化、气体净化、气体压缩、氨合成、

氨冷冻及贮存等各工序生产和开停车过程用汽,除氧水的制备用汽,管道伴热用汽和分析化验、办公室采暖用汽等。计划大、中、小修和事故检修的置换、吹扫用汽,安全生产、三废处理、环保过程的用汽。其标准煤折算方法按实测“收到基低位发热值”折算。各批次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值按GB/T 213进行测定。对作为燃料用来生产蒸汽的渣油、石油焦的收到基低位发热值也以氧弹仪实测为准。

合成氨耗实物燃料煤总量(折标准煤) (吨标准煤)

1000

/29271 /(× 千克)(千焦千克)

千焦收到基低位发热值量(千克)

各批燃料煤(油)实物=

A.2.2.3有关燃料煤(油)消耗扣减规定

A.2.2.3.1 合成氨生产过程副产的蒸汽,用于合成氨生产时不计算消耗量,放空或输出的蒸汽也不从消耗中扣除。输出蒸汽热量应计入输出能源。

A.2.2.3.1 蒸汽为多产品使用时,应按各用户的蒸汽热量(蒸汽量×平均焓值)分摊消耗量。 A.2.2.4如合成氨装置不配套蒸汽锅炉,其所用蒸汽来自其他热动装置,则根据所使用蒸汽的压力等级,按附录B 的折能系数折算为标准煤。

A.2.3 单位合成氨耗电(千瓦·时/吨)

A.2.3.1 计算公式

单位合成氨耗电(千瓦·时/吨)= 合成氨产量(吨)

万千瓦时合成氨耗电总量)

(×10000

式中:“合成氨耗电总量”是指合成氨生产系统和辅助、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电量及界区内损失的电量。以电表计量为准,计量单位为万千瓦·时。 A.2.3.2 合成氨耗电总量应包括:

a) 合成氨生产系统耗电是指从原料开始至液氨进氨罐止所消耗的全部电量,包括:原料贮存和输送、空气分离、原料气化、气体净化、气体压缩、氨合成、氨冷冻及贮存工序;上述各工序的照明、安全通风、采暖、空调、排风降温、办公室、分析化验等用电;计划中修、小修和事故停修的作业用电 (如起重、电焊) 以及因检修 (含大修) 引起的开停车过程点火、烘炉、升温、热备用、置换等消耗的电量。大修作业用电按年产量平均分摊;

b) 合成氨辅助、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电量包括:合成氨消耗的各种载能工质(如一次水、循环水、化学软水、除氧水、压缩空气等)的制备、输送所消耗的实际电量;合成氨生产过程中三废处理的耗电量(硫磺回收、油回收、污水处理等);照明、通风、降温、办公室等耗电,按其实际承担合成氨生产的比例合理分摊用电量。 A.2.3.3 合成氨耗电总量不包括:

a) 扩建和技措工程作业用电;

b) 合成氨以外产品的消耗,应合理分摊其用电量。

对于集中(数月或全年)扣除的(或计入)的用电量(如大修等),不能在当月集中扣除(或计入),应该按月均摊,并在当月累计数中调整,并以文字说明。

A.2.3.4合成氨装置(包括辅助、附属生产系统)因自备发电机组不需要外购电时,则电耗为“0”,如自用外还有部分向外输出,输出部分作为输出能源考虑。

A.3 其他规定

A.3.1输出能源折标准煤(千克标准煤/吨)

输出能源是指合成氨系统向界外输出的,供其它产品或装置使用的能源。

A.3.2 合成氨系统外供氢气,其输出标准煤折算方法:

由于工艺流程不同,氢气产品耗能量不同,因此,氢气作为产品输出时,原则上不能仅以氢气的低位燃烧热值来折算为输出能源,必须根据实际耗能折算,折算方法:

单位氢气能耗(千克标煤/吨氢)=生产氢气所消耗的原料、燃料、电及其他耗能工质总能量-生产过程余热回收量。

其中,生产氢气所消耗的原料、燃料、电及其他耗能工质总能量需要生产氢气与生产合成氨部分合理分摊;生产过程余热回收量余热回收量需要生产氢气与生产合成氨部分合理分摊。

A.3.3合成氨系统外送冷凝液(热水)供其它产品或用户使用的(包括用于生活目的),其因高于环境温度所具有的热能,作为输出能源(向外输送冷凝液或热水所耗用的电力也应扣除)。

计算公式:Q = W×C × (T出-T环)÷29271;

式中:W—为合成氨系统外送冷凝液(或热水)量(千克);

C—为冷凝液(热水)的比热(千焦/千克·度);

T出—外送冷凝液(热水)温度℃;

T环—为报告期平均环境温度℃;

Q—输出能源(千克标准煤)。

A.3.4 具有自备发电机组并向外输电时,输出电按0.1229千克标煤/千瓦时来折算标准煤作为输出能源。

A.3.5 生产过程向外输出的载能物料,包括蒸汽、酸性气、工艺废气、压缩空气、循环水、蒸汽冷凝液、碳黑等,并被其他用户利用时,作为输出能源,按“附录B”部分工质能量换算系数列表”所规定的系数折算为标准煤。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能量(耗能工质)换算系数列表能量(耗能工质)换算系数列表见表 B.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指标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指标计算方法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6) 【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1000×原煤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吨标准煤)÷原煤产量(吨) 分子项:原煤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企业原煤生产所消费的各种能源,主要包括矿井(露天)原煤生产过程中的回采、掘进(剥离)、运输(不包括为矿区服务的大铁路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压风、坑木加工、瓦斯抽放、消火灌浆、井口选矸、矿井采暖、水砂填充、矿灯充电、矿机修、工业照明、工业供水等用能量、以及与上述有关的线路和变压器的电损失。 不包括非原煤生产用能量、非生产部门的用能量、基本建设工程用能量和生活用能量。 非原煤生产用能量指煤矿企业附属的其他工业产品生产用能量。如选煤厂、机修厂、运输队、建材厂、火药厂、化工厂、支架厂、钢铁厂、综合利用厂等用能量和由各种专用基金支付的工程(如大修理、更新改造工程等)用能量,以及与上述有关的线路和变压器的电损失。 非生产部门的用能量:指煤矿企业的非生产部门用能量。如学校、托儿所、幼儿园、机关职工食堂、住宅区浴室、消防队等用能量,以及与上述有关的线路和变压器的电损失。 基础建设工程用能量:指企业内基础建设工程用能量,以及与上述有关的线路和变压器的电损失。 分母项:原煤产量为矿井产量、露天产量、其他产量。矿井产量指回采产量、掘进产量和矿井其它产量。露天矿产量指采煤阶段产量、剥离阶段产量和露天其它产量。其他产量指基建工程煤、更改工程煤和不计能力小井(小露天矿)煤产量。 回采产量指生产矿井中全部回采工作面所采出的煤量。但对下列情况应作如下处理:(1)矿井未正式移交之前,对准备出的回采工作面,进行实际采煤,其采煤量应计入基建工程煤内; (2)列入科研计划的新采煤方法试验面和使用新机试采面得出煤量,应计入矿井其它产量内; (3)掘进已完成,在回采过程中掘凿的巷道(一般称“采后掘进”)出煤,应计入回采产量内; (4)对已报废的矿井进行复采,由原煤生产费负担的,计入矿井其它产量。 掘进产量指在生产矿井中由生产费用负担的生产掘进巷道所出的煤量。不包括由更改资金进行的掘进工作出煤和井巷维修工作出煤。对采掘产量混在一起分不清的,用下式计算:

能耗计算方法模型说明

能耗计算方法模型说明 1.COP直接计量法 冷量直接计量值与制冷机电耗直接计量值之比。 COP=冷量/制冷机电耗 2.单位空调面积空调末端电耗直接计量法 空调末端(含新风机、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等)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空调末端电耗=空调末端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3.单位空调面积空调系统电耗直接计量法 空调系统(含制冷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空调末端等)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空调系统电耗=空调系统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4.单位空调面积冷冻泵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冻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冻泵电耗=冷冻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5.单位空调面积冷却泵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却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却泵电耗=冷却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6.单位空调面积冷却塔风机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却塔风机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却塔风机电耗=冷却塔风机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7.单位空调面积冷源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源(含制冷机、冷却塔等)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源电耗=冷源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8.单位空调面积制冷机电耗直接计量法 制冷机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源电耗=冷源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9.单位面积办公设备电耗间接计量法 办公设备电耗值(根据综合用电的直接计量值按照办公比例等方法计算得

出)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办公设备电耗=办公设备电耗值/总建筑面积 10.单位面积办公设备电耗直接计量法 办公设备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办公设备电耗=办公设备电耗值/总建筑面积 11.单位面积常规电耗直接计量法 常规电耗(除特殊电耗外的总能耗值)的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常规电耗=常规电耗/总建筑面积 12.单位面积厨房电耗直接计量法 厨房电耗的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厨房电耗=厨房电耗/总建筑面积 13.单位面积电梯电耗直接计量法 电梯电耗的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电梯电耗=电梯电耗/总建筑面积 14.单位面积空调末端电耗直接计量法 空调末端(含新风机、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等)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空调末端电耗=空调末端电耗直接计量值/总建筑面积 15.单位面积空调系统电耗直接计量法 空调系统(含制冷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空调末端等)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空调系统电耗=空调系统电耗直接计量值/总建筑面积 16.单位面积冷冻泵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冻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冻泵电耗=冷冻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总建筑面积 17.单位面积冷量直接计量法 冷量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冷量=冷量直接计量值/总建筑面积 18.单位面积冷却泵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却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目录 展开 前言 【标准名称】General principles for calcul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发布时间】2008-2-3 【实施时间】2008-6-1 【国家标准】GB/T 2589-2008 代替GB/T 2589-1990 封面 本标准代替GB/T 2589-1990《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本标准与GB/T 2589-1990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修改了格式; ——更新了引用标准; ——增加了术语; ——进一步细化了能源种类;

——简化了计算公式; ——增加了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工业标准一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节能监察信息网。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秀莲、李爱仙、陈海红、辛定国、张管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2589-1981;GB 2589-199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综合能耗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指标的核算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耗能工质 energy-consumed medium 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不作为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在生产或制取时需要直接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 能量的当量值 energy calorific value 按照物理学电热当量、热功当量、电功当量换算的各种能源所含的实际能量。按国际单位制,折算系数为1。 能源的等价值 energy equivalent value 生产单位数量的二次能源或耗能工质所消耗的各种能源折算成一次能源的能量。 用能单位 energy consumption unit 具有确定边界的耗能单位。 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用能单位在统计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后的总和。 对企业,综合能耗是指统计报告期内,主要、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综合能耗总和。企业中主要生产系统的能耗量应以实测为准。 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unit output value 统计报告期内,综合能耗与期内用能单位总产值或工业增加值的比值。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unit output of product 统计报告期内,用能单位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综合能耗与同期该合格产品产量(工作量、服务量)的比值。

能耗计算管理办法

能耗计算管理办法 1、目的 对公司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使用的能源进行管理和控制,及时的分析能耗状况,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内所有的部门和车间。 3、管理职责 3.1综合管理科能源组每天根据各部门上报的能源数据进行汇总,填写能源消耗报表,为各生产线和车间提供准确的能源消耗数据; 3.2各部门要指定相应人员每天在上午7点30分至8点30分定期抄报前一天本部门电、燃料、气、蒸汽、水等能源的耗用数据,数据必须做到真实、准确。 4、实施程序 4.1能耗数据采集方式 4.1.1计量数据的采集采取属地管理的方式,确保能源数据的准确可靠。 4.1.2电能的一级计量数据由综合管理科能源组采集,二级、三级电能计量数据由各生产线和车间当班电工采集。每天采集人员将采集的电量形成台帐报送到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综合管理科办公室以此编制《能源消耗报表》,并将《能源消耗报表》报送生产管理科,用于每日电量的消耗计算。 4.1.3燃料计量数据由合成氨分厂、热电制盐分厂负责采集,每天报送生产的

燃料消耗量至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综合管理科办公室以此编制《能源消耗报表》,并将《能源消耗报表》报送生产管理科,用于每日燃料的消耗计算。 4.1.4氢气一级计量数据由盐油化工的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经营科物流组和生产管理科负责采集,二级计量数据由各分厂负责采集。每天采集人员将采集的用量形成台帐报送到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综合管理科办公室以此编制《能源消耗报表》,并将《能源消耗报表》报送生产管理科,用于每日能源消耗计算。4.1.5压缩空气一级计量数据由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经营科物流组和生产管理科负责采集,二级、三级计量数据由合成氨分厂负责采集。每天采集人员将采集的用量形成台帐报送到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综合管理科办公室以此编制《能源消耗报表》,并将《能源消耗报表》报送生产管理科,用于每日能源消耗计算。 4.1.6蒸汽、循环水一级计量数据由综合管理科办公室负责采集;二级计量数据由使用部门进行采集,每天采集人员将采集的用量形成台帐报送到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综合管理科办公室以此编制《能源消耗日报表》,并将《能源消耗报表》报送生产管理科,用于每日能源消耗计算。 4.1.7自来水一级计量数据由综合管理科办公室负责采集,二级、三级计量数据由使用部门负责采集。每天采集人员将采集的用量形成台帐报送到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综合管理科办公室以此编制《能源消耗报表》,并将《能源消耗报表》报送生产管理科,用于能源的消耗计算,每月月底对外结算由综合管理科质监组进行抄表。 4.1.8水、电、汽每月月底对外结算由综合管理科质监组、综合管理科行政组、经营科物流组和生产管理科组织抄表。 4.1.9项目工程用电由项目实施部门同综合管理科质监组每月抄表或在项目工

工序单位能耗的计算方法及企业吨钢可比能耗计算方法

. 一、各工序单位能耗计算方法: 二、其它能耗计算方法的资料 中国8个钢铁企业产量达千万吨 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生产规模明显扩大,年产钢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已有8家,年产钢500万吨以上的共有1 7家,年产钢300万吨以上的有30多家。

2005年产钢1000万吨以上企业由2000年的1家(宝钢)上升到8家(宝钢、鞍钢、唐钢、武钢、首钢、沙钢、济钢、莱钢),合计产钢11191.9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31.76%。产钢大于500万吨小于1000万吨企业由2000年的3家(鞍钢、首钢、武钢)上升到2005年的9家 (马钢、华菱钢铁、包钢、邯钢、攀钢、安阳钢铁、太钢、酒钢、建龙钢铁),合计产钢6051.21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17. 17%。产钢300万吨以上企业共30家,合计产钢22079.65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62.65%。据介绍,中国钢产量已由2000年的1.28亿吨上升到2005 年的3.52亿吨,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15.2%上升至2005年的31.1%。 ;. . 标准煤系数就是把某一能源品种的实物量折合成标准量时所采用的系数,换句话说,就是单位能源的实际发热值与7000千卡的比率:即: 单位能源的实际发热值 =该能源品种折标准煤系数 千卡 7000例如:1公斤焦炭的平均低位发热量为6800千卡,其折标准煤系数为:6800千卡÷7000千卡=0.9714。也就是说,1公斤焦炭相当于0.9714公斤标准煤,1000吨焦炭相当于971.4吨标准煤。 在企业内部同一能源品种,由于到货时间、供货单位的不同,其实际发热值也不一样。在此情况下,确定企业标准煤系数,一般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反映次数结构影响的算术平均数,它的计算方法是总体各标志值(变量值)乘以相应的次数(权数)之和与总次数(总权数)的比。 例如:某企业2002年5月份先后从枣庄、肥城、山西、兖州等地购入原煤的实际数量分别为150吨、175吨、250吨、250吨,每次到货后实测发热值分别为4910千卡/公斤、4509千卡/公斤、5101千卡/公斤、5250千卡/公斤,这些原煤在本月全部消耗,那么该企业5月份消耗煤炭折标准煤587.62吨,折标准煤系数为0.7123。 150×4910+175×4509+250×5101+250×5250 =587.62即:折标准煤(吨)= 7000587.62 =0.7123 折标 准煤系数= 825计算折标准煤系数时可将上两步合为一步求得:即 150×4910+175×4509+250×5101+250×5250587.62 数标折准煤系=÷825= 825 7000=0.7123 由此可以得出计算任一能源品种在某一时期内折标准煤系数的一般计算公式为:该品种能源平某一批能源〕∑〔×均低位发热量某一时期任一能源品种品种购入量÷该能源某一时 = 折标准煤 系数千卡 7000 期内购入量之和;. . 能源品种折标准煤系数的确定 (一)煤炭折标准煤系数的确定 可按下列顺序依次确定:l、由实测计算确定。2、如不具备实测条件,可用煤矿发货单上的发热量计算出。3、按照当年能源统计制度规定的参考系数。

蒸压加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

蒸压加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 地 方 标 准 山西省 DB XX/ XXXXX—2019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 额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送审稿) 2019 - XX - XX发布 2019 - XX - XX实施 前言 本标准第4.1条和第4.2条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本标准依据 GB/T1.1-2019要求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建材工业协会。 本标准起草人:李守国、郭世刚、党朝旭、郑晋宜、刘永风、沈志华。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简称能耗)限额的要求、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节能管理与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企业能耗的计算、考核,以及对新建项目的能耗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11968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GB/T 12497 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 GB/T 13462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 GB 18613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9153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20192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T 24851 建材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品综合能耗 在统计期内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全部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总量(电耗、标煤耗或汽耗)。包括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各种能源消耗量,不包括生活能源消耗量。 3.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以单位产量表示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品综合能耗,本标准确定单位产品产量为立方米。 3.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位产品综合电耗 以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位产品产量表示的直接消耗的电量。 3.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位产品综合煤耗以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位产品产量表示的直接消耗的标煤量。 3.5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位产品综合汽耗 以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位产品产量表示的直接消耗的蒸汽汽量(折标煤量)。 4 技术要求 4.1 现有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限定值

公司能耗指标计算方法

能耗指标计算说明 一、机组设计供电煤耗(初设文件) 根据国核电力设计院热机初设文件(全厂热经济指标表):我公司全年平均发电热耗率为7127 kJ/kW.h,发电厂用电率8.1%。 发电煤耗按照火电厂主要经济指标计算标准(DL-T904-2015)通过反平衡计算,发电煤耗=汽机发电热耗率/(管道效率*锅炉效率*29.271) 其中管道效率为99%(设计值),锅炉效率93.5%(设计值),标煤发热量29.271MJ/kg,将全年机组平均发电热耗率代入上式得到: 发电煤耗=7127/(0.99×0.935×29.271) =263g/ kW.h 供电煤耗=发电煤耗/(1-发电厂用电率) =263/(1-8.1%) =286 g/ kW.h 二、能评后供电煤耗 2015年4月公司委托国核电力设计院完成我公司节能评估报告(终版),能评后我公司机组全年平均发电煤耗为250 g/ kW.h,发电厂用电率为7.39%。 则供电煤耗=发电煤耗/(1-发电厂用电率) =250/(1-7.39%)

=270 g/ kW.h 三、年综合能源消费量 (一)能源统计术语释义: 1、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在统计报告期内工业生产用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后进行汇总,并扣除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折标准煤的汇总量。计算公式为: 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合计-能源加工转换产出合计 2、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是指各种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二次能源产品(包括不作为能源使用的其它副产、联产品),在计算投入量和产出量时,必须按当量热值折为标准煤。 3、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是指在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损失量,即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投入的能源和产出的能源之间的差额。计算公式为: 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 4、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指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产出量与投入量的比率,即能源加工转换的产出率。计算公式为: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能源加工、投入量)×100% 5、能源加工、转换损失率是指能源在加工、转换过程中

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等级指标

主扇通风机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等级指标 本方法适用于煤矿主扇通风机工序能耗的计算及等级划分。 1.工序能耗定义 主通风机工序能耗是指在统计期内主扇通风机排出(或压入)1兆立方米风量,压力升高1帕时,所消耗的电能。 2.主扇通风机工序边界 以拖动主扇通风机的电动机开关柜输入端为起点,风机出(入)风口为能量终端。 3.统计期 主扇通风机工序能耗以测试和统计数据为基础,统计期为一年。 4.主扇通风机工序能耗统计计算公式 4.1单台主扇通风机工序能耗计算公式: ' 410f W E Q P =? 式中: 'f E =—统计期内单台主风扇通风机工序能耗,kw ·h/Mm 3 ·pa ; W ——统计期内单台主风扇通风机工序耗电量,kw ·h ; Q ——统计期内单台主风扇通风机工序抽出(压入)的风量,m 3 ; P ——统计期内单台主风扇通风机工序平均全压,pa; 为了便于实际应用,上式可以用如下形式表示,即: ' 1t m j j j m W E t Q P == ∑ 't E ——统计期内单台风机工序能耗,kw ·h/Mm 3 ·pa ; W ——统计期内单台主风扇通风机工序耗电量,kw ·h ; t ——统计期内单台风机的运行时间,s ; m ——统计期内单台风机测试次数; Q j ——统计期内第j 次测量流量,m 3 /s; P j ——统计期内第j 次测量全压,Pa ; 4.2 测点:在通风机进、出风口两侧选择测试截面和测点。 4.3 方法:通风机全压和风量测试计算方法按照煤炭工业出版社《矿山固定设备技术测定》中规定的有关风机风量、全压测算方法进行。 4.4 测试工况:只测算风机正常运行工况下的全压、风量,勿需折算到标准状态。 4.5 测试时间:在统计期内每季度至少测试一次,且每季度测试次数必须相同,测试稳定工况下的风量、全压。 4.6 耗电量的统计计算:统计期内主通风机所消耗的电能,以拖动风机的电动机实际消耗的电能为准(同步电机包括励磁电能消耗)。 4.7 多台通风机组成的通风机工序能耗按下式计算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

附件4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6) 吨煤综合能耗: 吨煤综合能耗(吨标准煤/吨)=总能耗(吨标准煤)/原煤产量(吨)子项: 总能耗=(原煤生产能耗+非原煤生产能耗)-(煤矸石、油页岩、煤泥、瓦斯资源利用量)。 计算时,应折算成标准煤后计算。煤矸石、油页岩、煤泥、瓦斯资源利用量按实测发热量数据计算标准煤量。 原煤生产能耗: 指矿井(露天)原煤生产过程中的回采、掘进(剥离)、运输(不包括为矿区服务的大铁路运输)、提升、通风、排水、风压、坑木加工、瓦斯抽放、消火灌浆、井口选矸、矿井采暖、水砂充填、矿灯充电、矿机修、工业照明、工业供水等能源消耗,以及与上述有关的各项线路和变压器的能源损失。 非原煤生产能耗: 指煤矿企业附属的其他工业产品生产的能源消耗。如选煤厂、机修厂、运输队、建材厂、火药厂、化工厂、支架厂、钢铁厂、综合利用厂等能源消耗和由各种专用基金支付的工程(如大修理、更新改造工程等)的能源消耗,以及与上述有关的各项线路和变压器的能源损失。 母项:

原煤产量为矿井产量、露天产量、其他产量。矿井产量指回采产量、掘进产量和矿井其它产量。露天矿产量指采煤阶段产量、剥离阶段产量和露天其它产量。其他产量指基建工程煤、更改工程煤和不计能力小井(小露天)产量。 回采产量指生产矿井中全部回采工作面所采出的煤量。但对下列情况应作如下处理: 1.矿井未正式移交之前,对准备出的回采工作面,进行实际采煤,其采煤量应计入基建工程煤内; 2.列入科研计划的新采煤方法试验面和使用新机试采面的出煤量,应计入矿井其它产量内。 3.掘进已完成,在回采过程中掘凿的巷道(一般称“采后掘进”)出煤,应计入回采产量内; 对已报废的矿井进行复采,由原煤生产费负担的,计入矿井其它产量。 掘进产量指在生产矿井中由生产费用负担的生产掘进巷道所出的煤量。不包括由更改资金进行的掘进工作出煤和井巷维修工作出煤。对采掘产量混在一起分不清的,用下式计算: 掘进产量(吨)=煤巷及半煤巷的煤断面(平方米)×进尺(米)×煤的容重(吨/立方米) 矿井其它产量指生产矿井回采和掘进产量以外的其它产量,主要包括井巷维修出煤,已报废矿井复采后所出的煤,不合质量经处理后合格的回收煤,科研试采出煤,出井无牌煤,水砂充填或水采矿井扫沉淀的煤泥,盘点发生的涨(亏)吨煤,以及由生产费用开支不计能力的矿井产量。 露天矿其它产量指露天采煤阶段和剥离阶段以外的其它产量。主要包括由生产费用开支的不计能力的露天产量,由排土场回收的拣煤量,露天坑内的残煤回收量。 其它产量指不由原煤生产费用开支所出的煤量,主要包括基建工程煤、更改工程煤、不计能力小井、小露天产量。

试谈广东省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doc 79页)

试谈广东省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doc 79页)

关于印发广东省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试行)的通知 粤经贸环资〔2008〕274号 各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贸委、贸工局)、发展改革局、质监局,省节能监察中心,有关行业协会,有关企业: 为配合我省节能监督检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以及节能评估审查工作,更好地促进全省节能工作,根据《节约能源法》和《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规定,省经贸委会省发改委、省质监局编制了《广东省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限额执行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向省经贸委(环资处)反映。 附件:1. 广东省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试行) 2. 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P207表)指标的计算方法

二○○八年四月九日 附件1: 广东省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和《广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粤府〔2007〕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节能工作的意见》(粤府〔2006〕120号)精神,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实现“十一五”期间我省节能约束性目标,依据《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的要求,结合我省重点耗能行业实际情况,特制订《广东省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试行)》。 一、有关规定 (一)能耗限额公布实施以后,凡在我省生产的相关产品,其能耗指标必须低于本限额,否则要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的规定,采取必要的惩罚性措施,并作为落后产能予以淘汰。具体实施方案,我委另行制定细则;新建项目的能耗指标不得高于本限额中的准入指标,否则不予审批、核准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企业使用能源折算系数 企业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包括:一次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电力、热力、石油制品、焦炭、煤气等)和生产使用的耗能工质(水、氧气、压缩空气等)所消耗的能源。 企业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是指用于生产活动的各种能源。其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用能,不包括生活用能和批准的基建项目用能。在企业实际消耗的能源中,用作原料的能源也必须包括在内。 能源折标煤系数及单位 品种单位系数单位原煤吨0.7143 吨标准煤 洗精煤吨0.900 吨标准煤 洗中煤吨0.2857 吨标准煤 煤泥吨0.2857-0.4286 吨标准煤 焦炭吨0.9714 吨标准煤 原油吨 1.4286 吨标准煤 汽油吨 1.4714 吨标准煤 煤油吨 1.4714 吨标准煤 柴油吨 1.4571 吨标准煤 燃料油吨 1.4286 吨标准煤 液化石油气油吨 1.7143 吨标准煤 炼厂干气千立方米 1.5714 吨标准煤 油田天然气千立方米 1.3300 吨标准煤 气田天然气千立方米 1.2143 吨标准煤 煤田天然气(即煤矿瓦斯气) 千立方米 0.5000-0.5174 吨标准煤 焦炉煤气千立方米0.5714-0.6143 吨标准煤其他煤气 (1)发生炉煤气千立方米0.1786 吨标准煤 (2)重油催化裂解煤气千立方米0.6571 吨标准煤 (3)重油热裂煤气千立方米 1.2143 吨标准煤 (4)焦炭制气千立方米0.5571 吨标准煤 (5)压力气化煤气千立方米0.5143 吨标准煤 (6)水煤气千立方米0.3571 吨标准煤 电力(等价) 万千瓦小时 3.2469 吨标准煤 (用于计算最终消 费)

无缝钢管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无缝钢管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无缝钢管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以下简称能耗)限额的技术要求、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节能管理与措施。 本方法适用于河北省辖区范围内无缝钢管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的计算和考核。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方法的引用而成为本方法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方法,然而,鼓励根据本方法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不适用于本方法。 GB 17167 -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方法。 3.1无缝钢管综合能耗 在报告期内从钢坯进入工序到生产出合格无缝钢管所耗的各种能源,扣除回收能量后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折合标准煤总量。 4无缝钢管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无缝钢管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等于能耗限额基础值与调整系数的乘积。 4.1无缝钢管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基础值 当电力折标准煤系数采用当量值0.1229 kgce/kwh时,无缝钢管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基础值值见表1。 表1无缝钢管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基础值 4.2 限额调整系数

4.2.1 钢种调整系数 钢种调整系数见表2。 表2钢种调整系数 4.2.2 热处理、管加工限额调整系数 热处理、管加工限额调整系数见表3。 表3 热处理、管加工调整系数 4.2.3 挤压钢管限额调整系数 挤压钢管限额调整系数见表4。 表4 挤压钢管限额调整系数 5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 5.1能耗统计范围及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取值原则 5.2统计范围 综合能耗是指从钢坯进入工序到生产出合格的无缝钢管打包入库为止所消耗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总量;其产量与其相对应。 5.1.2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取值原则 各种能源的折标准煤系数按该能源的低位热值除以标准煤的热值所得的商(小数点后保留四位小数)为准;各种能源的热值以企业在报告期内实测的低位热值为准。没有实测条件

能耗相关计算公式

相关计算公式 1、混合液密度ρ=1?f w?ρo+f w?p w fw——含水率; ρo——油的密度,t/m3; ρw——水的密度,t/m3。 2、有效扬程H=H d+P o?P t?1000 ρ?g +H x?H d?(ρ?ρo) ρ H d——油井动液面深度,m; P0——油管压力,MPa; P t——套管压力,MPa; H x——油管吸入口深度(斜井应是垂直深度),m;ρ——混合液密度,t/m3。 ρ0——原油密度,t/m3。 3、有效功率P2=Q?H?ρ?g 86400 P2——有效功率,kW; Q ——油井产液量,m3/d; H ——有效扬程,m; ρ——混合液密度,t/m3; g ——重力加速度,g =9.8m/s2。 4、吨液百米提升有功耗电量W=P1?24?100 ρ?Q?H d W——吨液百米提升高度有功耗电量,kW·h/(102m·t);P1——输入功率,kW; Q——油井产液量,m3/d;

ρ——混合液密度,t/m3; H d——油井动液面深度,m。 5、油井百米吨液综合节电率ξ J =W1?W2+K q(Q1?Q2) W1+K q Q1 ?100 ξ J ——综合节电率,%; W1——补偿前吨液百米提升高度有功耗电量,kW·h/(102m·t);W2——补偿后吨液百米提升高度有功耗电量,kW·h/(102m·t);Q1——补偿前吨液百米提升高度无功功耗电量,kvar·h /(102m·t);Q2——补偿后后吨液百米提升高度无功耗电量,kvar·h /(102m·t);Kq——无功经济当量,kW/kvar。取值按GB/T12497的规定执行。即当电动机直连发电机母线或直连已进行无功补偿的母线时取0.02~0.04;二次变压取0.05~0.07;三次变压取0.08~0.1。当电网采取无功补偿时,应从补偿端计算电动机的电源变压次数。

常用高耗能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常用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摘录)1、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6-2007)(1)当电力折标系数为:0.1229 kgce/(kW·h) (2)当电力折标系数为:0.404 kgce/(kW·h) (3)粗钢生产工序主要能源回收量先进值

2、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8-2007) (1)机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先进值基础值 (2)新建机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 3、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16780-2007) (1)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

(2)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 (3)新建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

4、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7-2007) (1)烧碱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先进值 (2)新建烧碱装置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

5、焦炭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2-2008) 焦炭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定值、先进值、准入值(kgce/t) 6、合成氨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4-2008) 合成氨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定值、先进值、准入值(kgce/t)

7、平板玻璃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0-2008) 13、电石生产装置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3-2008) 电石生产装置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定值、先进值、准入值(kgce/t) 14、铝合金建筑型材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51-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先进值、准入值(kgce/t)

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计算方法 (按统计局的统计口径计算) 【选煤电力单耗】(千瓦时/吨) =10000×选煤生产过程耗电量(万千瓦时)/入选原煤量(吨) 分子项:选煤生产过程耗电量按电业部门结算的电量计算,不包括选煤厂向外转供电量,以及与选煤生产无直接关系的各种用电量(如居民生活用电、基建工程用电、文化福利设施用电等)。 分母项:入选原煤量指从入厂毛煤中拣出的不计原煤产量的大块(一般指50毫米以上)矸石后进入选煤过程,进行加工处理的原煤量。 无机碱制造(2612) 【单位烧碱生产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1000×液体烧碱综合能源消耗量(吨标准煤)/液体烧碱产量(折100%)(吨) 分子项:烧碱综合能源消耗量是指用于烧碱生产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后的总和。包括烧碱生产工艺系统耗能量和为烧碱生产服务的辅助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耗能量。 烧碱生产系统耗能量的统计范围,从原料投入开始,包括盐水制备、整流、电解、蒸发、蒸煮至成品烧碱包装入库为止的所有工艺用的电解用交流电、动力用电、蒸汽、油、煤等实际消耗量。 烧碱生产的辅助和附属系统耗能量的统计范围包括:电槽修理、阳极组装、石棉绒回收、炭极加工、以及车间检修、车间分析、车间办公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各种耗能量。 分母项:烧碱产量折成100%计算。氢氧化钠(烧碱)(折100%) 包括由盐水电解法或由纯碱(或天然碱)苛化法生产的液体氢氧化钠。也包括氢气干燥和本企业其他产品自用的合格烧碱。不同方法生产的各种烧碱,经检验符合国家标准(GB209-93),方可统计产量。产量中不包括在使用烧碱过程中回收的烧碱和生产烧碱过程中自用的电解碱液、浓缩碱液、回收盐液中的含碱量。企业填报烧碱产量,应将不同的生产方法(水银法、隔膜法、离子膜法、苛化法)生产的液碱折成100%计算产量。 【单位烧碱生产耗交流电】(千瓦小时/吨) =10000×交流电消耗量(万千瓦时)/液体烧碱(100%)产量(吨)分子项:交流电消耗量以电业局安装的直流耗交流电度表为准。没有安装电流表的企业,以电业局安装的总交流电度表指示的交流电量扣除动力系统安装的交流电度表的交流电量后计算直流电所消耗的交流电量。 分母项:烧碱产量折成100%计算,说明同上。 【单位电石生产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吨钢可比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

ICS 备案号: DB33 吨钢可比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 (征求意见稿)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节能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吨钢可比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 (征求意见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联合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联合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167-2006《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 GB/T 6422《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通则》; GB33/××××-××××《用能单位能源消耗量化管理要求》; 《关于颁发〈钢铁企业能源平衡及能耗指标计算办法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冶金工业部(82)冶能字第551号; 《关于统一钢铁企业能源统计报表中各类能源折算系数的通知》冶金工业部(84)冶能办字第005号; 《主要行业产品能源消耗指标培训材料》主编单位:国家统计局工交司、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2006年8月。 3 定义 吨钢可比能耗是指钢铁企业在报告期内,每生产一吨粗钢,从炼焦、烧结、炼铁、炼钢直到企业最终钢材配套生产所必须的耗能量及企业燃料加工与运输、机车运输能耗及企业能源亏损所分摊在每吨粗钢上的耗能量之和。不包括钢铁工业企业的采矿、选矿、铁合金、耐火材料制品、炭素制品、煤化工产品及其它产品生产、辅助生产及非生产的能耗。 4 吨钢可比能耗的限额 本限额适用期限为2006年~2010年。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指标限额 吨钢可比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630 5 吨钢可比能耗的计算方法 钢铁企业可参照本标准引用文件中相关文件的规定,定期编制《钢铁企业能源平衡表》,并依照以下计算方法计算吨钢可比能耗,见表1。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代替GB/T2589—1990 Generalprinciplesforcalculationoftotalproductionenergyconsumption 2008-02-03发布2008-06-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2589—1990《综合能耗计算通则》。本标准与GB/T2589—1990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修改了格式; ——更新了引用标准; ——增加了术语; ——进一步细化了能源种类; ——修改了综合能耗的分类; ——简化了计算公式; ——增加了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换进保护司、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一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技能监察信息网。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秀莲、李爱仙、陈海红、辛定国、张管生、郑彬。 本表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2589—1981;GB2589—1990。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综合能耗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指标的核算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耗能工质energy- consumed medium 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不作为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在生产或制取时需要直接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 3.2能量的当量值energy calorific value 按照物理学电热当量、热功当量、电功当量换算的各种能源所含实际能量。按国际单位制,折算系数为1。 3.3能量的等价值energy equivalent value 生产单位数量的二次能源或耗能工质所消耗的各种能源折算成一次能源的能量。 3.4用能单位energy consumption unit 具有确定边界的耗能单位。 3.5综合能耗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用能单位的统计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后的总和。 对企业,综合能耗是指统计报告期内,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综合能耗总和。企业中主要生产系统的能耗量应以实测为准。 3.6单位产值综合能耗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unit output value 统计报告期内,综合能耗与期内用能单位总产值或工业增加值的比值。 3.7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unit output value of product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点击:2781 发布:2011-5-24 11:31:02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综合能耗计算的能源种类和范围 5 综合能耗的分类与计算方法 6 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原则 附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综合能耗计算的能源种类和范围 5 综合能耗的分类与计算方法 6 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原则 附录
前言 【标准名称】 Generalprinciplesforcalculationofthecomprehensiveenergyconsumption 【发布时间】 2008-2-3 【实施时间】 2008-6-1 【国家标准】 GB/T2589-2008 代替 GB/T2589-1990

本标准代替 GB/T2589-1990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本标准与 GB/T2589-1990 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 修改了格式; —— 更新了引用标准; —— 增加了术语; —— 进一步细化了能源种类; —— 简化了计算公式; —— 增加了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 A 和附录 B 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工业标准一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中国 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节能监察信息网。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秀莲、李爱仙、陈海红、辛定国、张管生、 郑彬 。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GB2589-1981 ; GB2589-1990 。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综合能耗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指标的核算和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