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置换讲义术后监护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31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4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术后8~12 h拔除气管内插管后6 h进流食,全部治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结论在护理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心理护理及对症护理,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提高手术疗效。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由于手术难度大、风险大,所以正确的护理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生存率具有决定性意义。
我们对2006年1~12月在我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41例患者围术期相应的护理对策,做一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1例,男21例,女20例。
年龄19~47岁,平均30.1岁,病程8个月至17年。
风湿性心脏病做二尖瓣置换术3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双瓣膜置换术4例。
均在常规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下手术。
1.2 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及心理疏导。
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及健康宣教,使患者顺利接受手术。
术后加强指导及监护期对症护理,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术后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身体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早期出现并发症10例,死亡2例,随访18例,随访时间0.5~2年,远期出现并发症2例,其中1例心律失常,经治疗得以纠正,1例反复出现心功能衰竭,最后延误治疗死亡。
本组无一例出血现象,均未发生瓣膜血栓及全身栓塞。
术后8~12 h拔除气管内插管后6 h进流食,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3.1 术前护理3.1.1 一般护理①开胸术后由于支配气管黏膜的神经损伤及咳嗽明显加剧切口疼痛,患者会忘记如何咳嗽,因此反复进行咳嗽训练,方法是首先进行5~6次深呼吸,深吸气后保持张口,然后浅咳,将痰咳至咽喉部再迅速咳出。
这样可以促进肺膨胀,减少肺部感染;②由于术后疼痛,留置尿管等易引起床上排便困难,术前1周,开始练习床上大小便,及带呼吸机时的非语言表达手势,以便护理配合;③要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抗感染药物使心功能达到最佳状态,控制感染病灶;④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戒烟忌酒,避免受凉感冒,避免情绪激动,心功能不全者应适当限制活动,避免剧烈活动[1]。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如下:1.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生命体征,以及观察意识状态的变化。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生命体征的异常情况。
2.观察伤口和引流管:定期检查手术切口伤口,并注意是否存在感染迹象(如红肿、分泌物等)。
另外,观察胸部引流管的引流量和性质,及时发现和管理出血或引流不畅的情况。
3.液体平衡与输液管理: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合理管理患者的液体平衡和输液需求。
确保患者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过度或过少的液体负荷。
4.疼痛管理: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疼痛控制。
5.抗凝治疗和抗生素使用: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合理管理抗凝治疗和抗生素的使用。
确保患者遵守抗凝药物的使用规定,并监测相关的凝血指标。
6.呼吸道护理: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操练,以预防肺部感染和肺炎。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7.康复与活动:根据患者的术后康复计划,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活动能力。
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和行走锻炼,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8.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和其家属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解答他们的疑虑和问题。
鼓励患者积极调整心态,促进康复和恢复。
9.饮食指导:提供有关健康饮食的指导,包括低盐饮食、低脂饮食等。
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避免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
10.定期复诊和随访:安排患者进行定期复诊和随访,评估术后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计划,并提供持续的护理和支持。
以上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应根据医嘱和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制定。
在护理过程中,重要的是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确保安全和恢复。
二尖瓣置换术后的护理心脏病是目前全球主要的致死疾病之一,而一些病人的心脏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许多情况下,二尖瓣置换手术是治疗二尖瓣疾病的首选方法。
二尖瓣置换术通过取出原来的瓣膜,然后将新的瓣膜植入心脏来改善瓣膜的功能。
然而,这种手术在手术后的护理和康复阶段,也需要特别关注。
因此,本文将介绍二尖瓣置换术后的护理,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管理病人的护理。
二尖瓣置换手术后的一般护理二尖瓣置换手术通常需要在重症监护室(ICU)进行,因为手术后的病人需要密切监测。
在术后的早期,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病人的呼吸功能、心率和血压。
以下是一些其他常见的术后护理:1. 感染预防对于没有并发症的病人来说,在手术后24小时内可能不需要药物预防感染。
但在这段时间过后,以及对于有感染风险的病人,使用抗生素可能是必要的。
此外,护理人员也需要做好手部卫生和穿着干净卫生的服装,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术后用药和观察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通常需要持续应用各种药物,例如降压药、抗凝血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用药情况和药物副作用,并随时检查血红蛋白水平、凝血时间和电解质水平等。
3. 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常见的,而且可以持续数日。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足够的注意和缓解病人的疼痛。
疼痛剂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等方式给予。
4. 营养支持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需要维持营养均衡和充足的水分摄入。
在病人没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下,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病人饮食,保证病人的充足营养供给。
二尖瓣置换手术后的特殊护理1. 出血和止血措施二尖瓣置换手术后,病人可能需要多次输血和输注血小板来控制出血量。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输血反应和出血情况。
如果出现严重出血,需要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例如手术止血、敷料压迫和使用止血药物等。
2. 呼吸护理术后早期,病人可能需要呼吸机的支持来维持呼吸功能。
护理人员需要检查呼吸机的正常工作和病人的呼吸参数,以确保病人的呼吸功能稳定。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ICU监护的临床护理体会目的:研究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ICU监护的临床护理。
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8.6月~2019.6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患,选取例数为70例,根据护理的方法将病患平均分为常规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和研究组(进行ICU监护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
结果:在护理效果的对比上,研究组的护理效果相对较好;在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上,研究组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在对治疗满意度的对比上,研究组的满意度相对较高(P值范围在0.05以内)。
结论:对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病患,采用ICU监护护理能够更好的提高护理的效果,降低病患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标签:心脏瓣膜置换术;ICU监护;临床护理心脏瓣膜病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概率比较高,会对病患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1]。
心脏瓣膜病主要的发病部位为二尖瓣三尖瓣以及主动脉瓣等,受到风湿热、退行性改变以及黏液变形的影响,导致病患出现心脏功能异常的现象[2]。
随着病患病情的进展会出现心力衰竭淡瓣膜以及多瓣膜病变的现象,病患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呼吸困难以及肺部湿罗音等[3]。
目前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对病患进行治疗,由于患病部位在心脏对病患的身体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病患进行护理干预。
本文研究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ICU监护的临床护理,具體内容如下。
1资料方法1.1资料:研究时间段为2018.6月~2019.6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患,选取例数为70例,根据护理的方法将病患平均分为常规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和研究组(进行ICU监护护理)。
常规组中男性病患所占比例为21,女性病患所占比例为14,年龄最小为32岁,年龄最大为72岁,年龄段平均数值为(52±2.3)岁;研究组中男性病患所占比例为22,女性病患所占比例为13,年龄最小为32岁,年龄最大为73岁,年龄段平均数值为(52.5±2.6)岁,两组病患一般资料对比P值范围大于0.05,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的出院宣教
1.术后照顾:在离开医院之前,您将接受一些特殊的照顾,以确保手
术的成功。
这可能包括佩戴心脏监测设备、定期服用药物和进行康复治疗。
请确保遵守医生的所有指导,并及时报告任何不适或异常情况。
3.药物治疗:您将根据医生的指导服用一些特定的药物,例如抗凝血
剂和抗生素。
请按照医生的处方准确服用药物,并定期复查血液检查以监
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4.饮食须知:术后,您的医生可能会建议您遵循一种特殊的饮食,以
帮助您的康复。
一般来说,您需要注意控制盐分的摄入,避免高胆固醇和
高脂肪的食物,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
此外,适量的运动和保持健
康的体重也是重要的。
5.活动限制:在术后的一段时间内,您的活动可能会受到限制。
请遵
循医生的建议,避免剧烈运动、举重或长时间保持站立。
逐渐增加体力活
动的时间和强度,以避免不适或损伤。
6.康复治疗:理疗师可能会推荐您进行一些康复治疗,如物理疗法或
职业疗法,以帮助您恢复力量、灵活性和日常生活功能。
请按照治疗师的
建议进行训练,并定期回访以监测康复进程。
8.定期复查:定期复查是术后康复的关键。
请根据医生的安排定期复查,以确保手术的效果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
这些复查可能包括心电图、
心脏彩超、血液检查等等。
最后,请您在出院前与医生沟通并记录下任何提问。
术后的康复需要
时间和耐心,但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及时寻求帮助,您将更容易恢复并重新
享受健康的生活。
心脏瓣膜置换术护理常规简介这份文档旨在介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常规。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一种手术,旨在修复或替换受损的心脏瓣膜。
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确保患者术后能够恢复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常规以下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常规:1. 监测生命体征:护士应该经常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2. 疼痛管理:术后的患者可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
护士应该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缓解疼痛,如合理使用镇痛药物。
3. 创口护理:护士应该定期检查术后创口,以确保它们干净、干燥和没有感染的迹象。
必要时,应该及时更换敷料,注意创口周围的异常症状。
4. 血液凝结管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可能需要服用抗凝血药来预防血栓形成。
护士应该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并根据医嘱进行药物管理。
5. 液体和营养管理:护士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液体和营养摄入情况。
在术后恢复期间,适当的液体和营养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6. 活动和康复:护士应该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康复训练,以促进术后恢复。
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并确保患者遵循医嘱。
7. 定期随访: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监测恢复情况和评估手术效果。
护士应该与医生合作,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常规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管理、创口护理、血液凝结管理、液体和营养管理、活动和康复,以及定期随访。
这些护理常规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康复程度和生活质量。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重症监护室护理措施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重症监护室护理的措施分析。
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50例,均行瓣膜置换术,按数字随机法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重症监护室护理措施。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采取重症监护室护理的效果理想,不仅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重症监护室;护理;措施前言:心脏瓣膜就是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心房瓣膜能够有效阻止心房与心室之间出现血液回流的情况,心脏瓣膜病症主要是患者的心脏瓣膜在其他原因的影响下出现损害,而重症心脏瓣膜疾病就是指患者的心脏瓣膜病症严重到一定程度后继发产生的一种继发性心脏腔室病变。
患者在进入重症监护室后,需要长期卧床治疗。
所以这类患者出现褥疮、静脉血栓、昏迷休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1]。
在对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护理时,将重症监护室护理干预应用于其中,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帮助医务人员开展后续的治疗工作[2]。
本文主要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重症监护室护理的效果,现研究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50例,均行瓣膜置换术,按数字随机法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介于20岁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12±2.47)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介于20岁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18±3.18)岁;对比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性不明显(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