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火星计划相关
- 格式:pdf
- 大小:244.32 KB
- 文档页数:6
人类如何发现并探索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第四颗行星,在地球之外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星球。
自20世纪初,人类开始研究火星。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了解更多关于火星的信息,并尝试探索这个神秘星球。
本文将介绍人类如何发现并探索火星。
一,首批探测火星的机器人自1960年代往后,有许多机器人探测器被发射至火星。
这些探测器被设计用于探索火星的大气、地表、内部和周边环境,以了解火星的特征和结构。
首批成功登陆火星的探测器是美国宇航局的“维京1号和2号”和苏联的“火星2号和3号”。
这些探测器携带了各种科学仪器,包括地形相机、X射线光谱仪、磁仪和气象传感器等。
通过这些仪器的使用,人类了解了火星的大气成分、温度变化、地表地形和内部结构等信息。
1. 探测器的发射计划和设计:火星探测器的发射不仅要按照好的计划调度发射时间,还需要严格遵循精心设计的科学测量仪器和安全措施。
2. 探测器的数据传输和接收:探测器搭载的数据都是通过卫星传回地球,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需要用各种高科技设备和专业技术接收和转换探测器发回的数据,以便进一步研究和处理。
二,人类首次登陆火星2004年,NASA(美国宇航局)的“机遇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成为继“维京号”之后首个登陆火星的机器人。
不久之后,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也成功降落于火星。
这些探测器的任务是在火星上漫步,以研究地形、岩石、土壤、风和天气等现象。
它们携带了各种仪器,包括高分辨率相机、光谱仪、挖掘工具和气象站等,可以探测和分析不同地质和矿物组成,探究环境的变化和火星是否有生命。
1. 探测器的着陆考验:与登陆月球的历史不同,火星上的着陆对技术要求更高,需要解决着陆难度、避免陨石伤害以及燃料供应等许多问题。
2. 探测器的控制和移动:为了探测火星的整个地域环境,一些探测器还被设计动起来,可以移动一定距离并且在漫长的探测任务中避开各种障碍。
控制它们需要极高标准的精确计算和远距离指令传输。
三,未来人类将如何登陆火星自目前的技术水平无法支持船只从地球直接飞到火星,则需要新的探索方式和技术支持这次重大任务。
按照先后顺序写一段话探索火星:从人类的好奇心到科学的突破人类对火星的好奇心自古以来就存在,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有能力真正探索这颗神秘的红色星球。
本文将按照先后顺序,介绍人类探索火星的历程以及相关的科学突破。
一、火星的发现与初步观测火星是太阳系中的第四颗行星,它离地球约2.2亿公里,因其表面呈现红色而得名。
最早对火星的观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斯,他通过肉眼观察到了这颗红色星球。
随后,随着望远镜的发明和改进,科学家们对火星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观测和记录。
他们发现火星表面有明显的黑色斑纹,这被认为是水体的存在,从而引起了更深入的研究兴趣。
二、火星勘测与无人探测器的登陆20世纪初,科学家开始使用无人探测器对火星进行勘测。
1964年,美国的“火星1号”探测器成功飞越火星,并传回了第一张火星表面的照片。
此后,苏联、美国和欧洲等国家也相继发射了一系列火星探测器,以获取更多的火星信息。
这些无人探测器不仅能够对火星表面进行拍摄,还能通过仪器分析火星的大气成分、温度、地质构造等。
通过这些探测器,科学家们初步了解到了火星表面的地貌特征,如撞击坑、山脉、峡谷等,以及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氩气等成分。
三、人类登陆火星的梦想随着无人探测器的数据传回,人类对火星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太空机构开始思考人类是否能够登陆火星,并在那里建立永久性的基地。
人类登陆火星的梦想激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讨论和研究。
人类登陆火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长时间的太空旅行、火星表面的极端环境、食物和水的供应等问题。
然而,科学家们相信,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这些问题最终能够得到解决。
四、前往火星的计划与任务为了实现人类登陆火星的目标,许多国家和私人企业都提出了相应的计划和任务。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探索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多个阶段的任务,最终将人类送上火星。
“火星探索计划”的重要一环是“火星2020”任务。
火星移民计划作文500字左右火星上有明显的四季变化,这是它与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处。
但除此之外,火星与地球相差就很大了。
火星表面是一个荒凉的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占了95%。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火星移民计划作文500字左右,供大家参考。
火星移民计划作文1在2020年,人类登上了火星,在火星的两极上发现了固体水。
紧接着,人类在2040年登上了火星,并在火星上建造了移民村。
2033年,人类进行了由中国所领导的“火星移民村”,这一计划,是由6个国家所研究。
其中有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日本,新西兰的飞行人员共计40人。
这一计划顺利实施,并在2035年造出了第一个在火星上的建筑,此建筑是以强硬的超氧化玻璃钢为外壳,像鸡蛋包住了里面的建筑,里面主要�咳嗽斐粞醪憷捶烙贤庀撸褂邢冉目掌鹘谙低常锩婢幼〉娜嗣呛憔帽3肿�23度至28度的气温。
在这种条件下,火星上正发生着一个故事……马小龙和马小凤是一对双胞胎,在2041年移民到了火星,他们对火星上的一切并不熟悉。
从登上火星的那一天开始,他们就像一对小鸟,在火星上飞来飞去。
有一天,他们正在火星上玩,突然,他们看到了一艘外来的飞船,有点像战舰,接着,火星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火星上的保护膜正在一点一点地被外来飞船破坏,而居住在里面的人们惊恐万分,虽然在火星上有宇宙战舰,但数量太少了,要从地球上搬来援兵,但联络系统被破坏,只有派人冲过封锁线。
而这一任务,就交给了马小龙和马小风两兄妹。
他们带上由火星村的管理人写的信,登上飞船,赶往地球了……他们首先观察了敌人的方位,决定从防守较弱的地方冲出去,他们开足了马力,冲到敌人防御圈的边缘时,被敌人发现,遭到了猛烈的炮轰,飞船也发射炮弹,打下了几艘敌人的战舰,眼看就要冲出去的时候,敌人的更大的一艘母舰出现在眼前,他们两想:只要打下母舰,不是就化解了危机了吗?于是,他们向母舰发射了两发炮弹,但距离太远,无法击到。
这时,他们不顾生命危险,径直向母舰飞去。
太空探索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计划一、简介太空探索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途径之一,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太空探索在科技、医学、环保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太空探索的历程1. 从苏联的“斯普特尼克”卫星开始在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这标志着太空探索的起点。
不久后,美国也发射了自己的卫星,并在1961年成功将航天员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
2. 三个月登月计划1969年,美国成功地将人类第一次送上月球,实现了人类梦想的一大步。
随后,美国对月球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着手计划三个月登月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停留3个月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并将所得数据传回地球。
3. 太空站计划1986年,苏联发生了宇航员的灾难性事故,美国也因此推迟了太空站的计划。
但是,在1998年,国际空间站正式启动,美国与俄罗斯、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的航空局共同参与,成为国际航空合作的里程碑。
4. 火星探测车2004年,美国发射了环形兽火星探测车,对火星进行了探索。
在此之后,美国的另一艘火星探测车--好奇号,在2012年成功着陆火星,进行了为期2年的探测。
三、太空探索的未来计划1. 商业化运作与此同时,太空探索也呈现出商业化运作的趋势,科技企业开始涉足太空领域,进一步推进太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2. 星际旅行人类也开始着手开启星际旅行的计划,通过设计、制造可以抵达近邻星系的飞船,打开探索宇宙更大的阔野。
3. 新一代探测器NASA正在准备下一代探测器的计划,在未来15年里计划对火星、木星和土星发射10艘探测器,以继续深入探测这些行星的表面与内部结构。
4. 太空旅游太空旅游也将开启新的领域。
SpaceX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计划在2020年基建一个用来驻留月球周围轨道上的“月球先驱基地”,让人们可以在太空中实现生活、办公和旅游。
四、结论太空探索是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重要途径之一。
马斯克火星计划靠谱吗
解答:
我认为马斯克火星计划不靠谱。
资料显示,火星是太阳系内除地外为数不多的有坚实岩土层的类地行星,而且有大气层和固态冰,具备诞生生命的一定物质条件,更难得的是火星表面最大温差只有160℃,相比于其他行星对生命来说已经是相当友好。
因此,火星具备人类登陆和建造永久基地的所有条件。
但是,尽管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最近距离也有5500万公里,处于远日点时更是可达4亿公里,最近距离每15年出现一次。
即使达到最近距离,5500万公里对于当前的航天技术来说仍然是天方夜谭。
对比登月计划,地月平均距离仅38万公里,人类在科学规划的情况下也只能将航天器送上月球,而无法进行载人登月。
从1959年人类发射第一颗探月卫星“月球1号”以来,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几乎是原地踏步,探索月球尚且如此,就不用说火星移民。
而距离只是阻碍火星移民的第一个难题,此外要解决地球与火星之间的物资运输、火星表面温度等,人类完成探月到建立月球基地需要100年,那么实现探索火星到移民火星就需要更长的时间,100年内根本毫无可能。
太空技术探索公司Space-X总裁马斯克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在100年内实现火星移民计划,将100万人送上火星。
该计划被质疑是骗局,因为在2019年,曾筹划了火星移民计划的荷兰“火星
一号”宣布破产,被证实火星移民是骗局。
该公司在全球招募了8万多名志愿者,原计划在2018年发射火星探测器,2020年送上第一批物资,2023年在火星建立第一个基地,项目预算高达60亿美元,但随着公司破产而不了了之。
火星探测与殖民计划在近年来,人类对于太空探索和殖民计划的兴趣不断上升,火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机构开始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火星探测和殖民计划。
本文将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火星探测与殖民计划的意义、挑战和前景。
一、火星探测的意义和价值人类对火星的兴趣早在1960年代就已经开始。
苏联和美国等国家在这个时候开始探测火星,但由于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直到1996年才开始有所成果。
火星探测的意义和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探索: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它能够为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提供非常重要的线索。
同时,火星上也有很多有助于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物质和条件,例如冰水、矿物质、气候变化等,这些都是进行科学探索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2. 资源开采:火星上有很多资源,比如矿物、水等,这些资源可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支撑。
如果能够成功地实现资源开采,将会大大促进地球上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3. 太空殖民:火星殖民计划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计划,但也是很有前景的。
如果人类能够在火星上建立永久居住地,那么就可以实现太空殖民和人口扩张的目标。
二、火星探测面临的挑战火星探测虽然意义重大,但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
其中一些挑战包括:1. 高昂的成本:火星探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而且需要进行长期性的研究和探索。
这对于很多国家和机构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2. 技术限制:火星探测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但这些技术和装备成本高昂,并且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
而且,火星表面的环境条件和地形也非常复杂,这也需要更加精密的技术和装备。
3. 风险和安全:火星探测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风险和安全问题。
例如,火星上的环境条件和辐射等都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需要充分准备和谨慎应对。
三、火星殖民计划的前景火星殖民计划是一个非常高科技和宏大的计划,但它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如果人类能够成功地在火星上建立永久居住地,那么将会有以下一些可能的前景:1. 科学研究:如果在火星上建立永久居住地,那么将会在很多领域带来新的突破。
火星移民计划文字火星移民计划是一个引人瞩目的科学项目,旨在将人类送往火星,实现人类在其他行星定居的梦想。
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探索外太空的兴趣日益高涨,火星移民计划已逐渐成为一种令人激动的可能性。
以下内容是关于火星移民计划的一些相关参考信息。
首先,火星移民计划具有许多挑战。
首当其冲的是技术难题。
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较远,飞船的运行需时数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同时,火星表面的气候恶劣,表面温度极低,还拥有高强度的辐射环境。
因此,设计出能够抵御这些极端条件的太空器和医疗设备至关重要。
其次,火星移民计划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从目前已经实施的太空探索计划来看,其中包括月球登陆计划和国际空间站的运行,这些项目就需要巨额的预算支持。
将人类送往火星所需的预算可能会更加庞大,需进行全球合作,各国共同分摊这一巨大开支。
此外,火星移民计划还存在一系列伦理和法律问题。
首先是关于地球资源的利用问题,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火星移民计划中是否合理,是否应该将这些资源用于地球上的改善,这是一个需要讨论和权衡的问题。
另外,火星定居者将面临着无法适应的环境,可能会面临孤立和心理问题,如何保障航天员的身心健康也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在火星移民计划中,航天器和生命支持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航天器需要具备足够的推进力和飞行速度,以确保火星之行的顺利进行。
同时,航天器的可靠性也是关键,以防止在航天过程中出现故障。
生命支持系统需要能够为宇航员提供氧气、食物、水和生命维持所需的其他物质。
在极端的条件下,如何保证这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宇航员的生命安全,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开发的领域。
最后,火星移民计划对于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意义重大。
通过火星探索,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行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同时,火星移民计划将推动太空科技的发展,包括新一代的火箭发动机、太阳能和核能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总结起来,火星移民计划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庞大科学项目。
空间探索“金星快车”探测器的科学仪器及系统□□2005年10月26日,欧洲将使用俄罗斯火箭发射“金星快车”探测器,本文将对该探测器的科学仪器及一些分系统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1 仪器111 空间等离子和高能原子分析仪-4 (ASPERA-4)ASPERA-4是一种高能中性原子成像仪,用于研究高能中性原子、离子和电子。
其任务包括:①研究太阳风和金星大气的相互作用;②定量描述等离子体对大气的撞击情况;③确定等离子和中性气体的全球分布;④确定大气中各种成分所占的比例,并定量描述大气的流量;⑤研究金星环境周围的等离子区域;⑥提供没有受到干扰的太阳风的参数。
ASPERA-4使用了“火星快车”上ASPERA-3的设计,能够适应可能遇到的热和辐射环境。
ASPERA-4主要包括4台传感器(分别为中性粒子成像仪、中性粒子探测器、离子质量分析仪和电子分光计)、机械扫描仪及数字处理单元。
(1)中性粒子成像仪是一种简单的高能中性原子方向分析仪,用于研究高能中性原子的流量。
其角分辨率高,能够产生高能中性原子的图像。
(2)中性粒子探测器用于测量高能中性原子的速率和质量。
它包括2台相同的针孔相机,每台的视场是90°。
(3)离子质量分析仪是质量分解光谱仪,能够测量主要的离子成分(H、H2、He和O)。
它用于确定特定能量范围内的进入离子的质量频谱,其频谱的质量范围和分辨率是可选择的。
(4)电子分光计用于测量电子能量。
它能够确定进入电子的能量频谱。
4台传感器的性能指标见表1。
表1 ASPERA-4的4台传感器的性能指标特 性中性粒子成像仪中性粒子探测器离子质量分析仪电子分光计测量的粒子高能中性原子离子电子能量范围/keV011~60011~100101~400101~20能量分辨率(ΔE/E)—0180110107质量分辨率—区别H和O M/ΔM=5—内视场9°×344°9°×180°90°×360°10°×360°角分辨率(半最大值全波)416°×115°5°×30°5°×2215°5°×2215° (5)机械扫描仪当探测器达到3轴稳定时,机械扫描仪扫描安装在其上的3台传感器(范围是180°)。
扫描仪的有效载荷能够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从而完成连续不断的扫描,其转速为115(°)/s、310(°)/s和610(°)/s。
该系统的角定位精度为012°。
(6)数字处理单元它的主要任务是控制传感器和机械扫描仪。
它能处理、压缩和存储传感器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和状况数据一起传给卫星遥测系统。
它也要接收和执行发送给ASPERA-4的指令。
112 磁力计(MA G)MA G用于测量探测器周围的磁区,测量磁区强度和方向。
它可以连续不断地收集磁区以及金星、等离子区的信息。
这些信息能确定不同等离子区的边界,研究金星太阳风和大气层的相互作用,为其他仪器的测量提供数据,提供粒子和电波研究(如闪电和行星的离子截获处理),绘制具有较高时间分辨率的磁性能图。
MA G能在DC~32Hz的频率范围内对金星周围的磁区进行三维测量。
它包括2台3轴感应式磁传感器和1个电控单元。
外侧传感器MA GOS安装在探测器外表面;舱内传感器MA GIS安装在1m长的可展开桁架末端。
使用2台传感器能够减少探测器内在磁区对测量的影响。
MA G的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控制2台传感器和探测器的试验接口,并进行内部数据的处理,包括取样、预处理、压缩和产生帧。
表2为MA G的性能参数。
表2 MAG的性能参数项 目最小范围缺省范围最大范围磁区测量范围(每个轴)/n T±3218±262±833816磁区分辨率/p T18128静态磁区补偿/μT±10±10±10113 行星傅里叶分光计(PFS)PFS属于红外分光计,运行在019~45μm波长范围,主要进行金星大气垂直方向的可见光探测。
其任务是:对低层大气的三维温度区进行全球、长期监控(从云高到100km高度);对已经了解到的较少量的大气成分进行浓度和分布测量;搜寻未知的大气成分;通过大气浮质的可见光特性确定其大小、分布和化学成分;考察大气的辐射平衡和浮质对大气能量学的影响;研究大气的全球循环、中尺度动力学和电波现象;研究金星表面与大气的交换过程。
表3为PFS 的性能参数。
表3 PFS的性能参数项 目短波长信道长波长信道光谱范围/μm019~313510~45光谱分辨率/(cm-1)22光谱分辨能力(λ/Δλ)5500~15001000~100视场/mrad3570114 金星大气特性研究分光计(SPICAV) SPICAV主要测量大气的臭氧成分。
此外,该分光计通过利用恒星的掩星技术,提供二氧化碳、臭氧和尘埃的垂直剖面图。
SPICAV包括1台红外分光计,依靠吸收太阳的红外辐射探测大气的化学成分(如水、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以及微量气体(如甲烷和乙烷)。
所有的这些测量数据是研究金星大气气象学和动力学的基本信息。
SPICAV源自“火星快车”的紫外和红外大气光谱仪(SPICAM,包括紫外和红外2个信道)。
SPICAV保留了这2个信道,并且增加了1个信道———红外太阳掩星信道,用于在更长的红外波长范围内(118~4μm)观测太阳穿越金星大气的情况。
表4为SPICAV的性能参数。
表4 SPICAV的性能参数项 目紫外线信道红外线信道红外太阳掩星信道光谱范围/μm0111~0131017~117118~4光谱分辨率018nm015~1nm012~015cm-1光谱分辨能力(λ/Δλ)约300约1300约15000视场(55×817)rad012弧度/像素013~3rad115 金星无线电探测仪(VeRa)VeRa是无线电科学仪器,它利用“金星快车”无线电子系统对隐藏的中性和电离的大气进行测量,确定金星表面绝缘体的性能,观测金星重力的异常。
VeRa使用“金星快车”上装载的转发器进行无线电发射和接收,但是发射信号是由它本身的超稳定振荡器产生的。
无线电波直接穿透电离层或者被金星表面反射,然后由地球上的地面站接收。
振荡器使用了“罗塞塔”上的射电科学研究(RSI)仪器的设计方案。
VeRa的任务是:・对金星的电离层进行无线电探测(掩星试验),从80km到电离层(300~600km),以得到垂直电离层电子的密度廓线,并且根据电离层随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和它对太阳风的依赖情况,分析金星全球电离层的活动情况。
・对中性的金星大气进行无线电探测(掩星试验),从云层(35~45km)到大约100km的高度进行测量;以得到垂直密度、压力和温度廓线,作为高度函数,其高度分辨率优于100m。
・利用收发分置雷达探测试验确定金星表面特殊目标区域的电介质和散射特性。
・当金星处于上合和下合阶段时,用无线电探测太阳光环,研究延伸的光环结构和太阳风紊乱。
VeRa的任务将使用“金星快车”通信系统的无线电链路———X波段和S波段的同步和相干双频下行链路,这样能够减少传统的多普勒频移以及由于信号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造成的影响。
116 可见光2红外热成像分光计(V IR TIS) V IR TIS运行在近紫外、可见光和红外,通过研究重新散射的太阳光和表面热辐射的光谱,提供中分辨率和全球覆盖的金星表面的矿物和分子合成物信息。
它能够对大气和云的所有层进行研究,测量表面温度和研究表面/大气相互作用现象。
它包括3个观测通道,其中2个用于光谱绘图(制图光学子系统),另外1个用于光谱学(高分辨率光学子系统)。
表5为V IR TIS的性能参数。
表5 VIRTIS的性能参数项 目制图光学子系统高分辨率光学子系统可见光通道红外通道红外通道光谱范围/μm0125~1101~52~5最大光谱分辨率/nm约为2约为10约为3光谱分辨能力(λ/Δλ)100~200100~2001000~2000视场/mrad01250125015~115117 金星监测相机(VMC)VMC是广角、多通道的光学相机,用于监测金星环。
它使用宽角和多倍窄带宽滤波器,在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范围内成像,以形成对金星环的全球时空覆盖。
VMC包括光学的CCD和读出电子设备、数字处理单元和功率转换器。
它的主要任务是:・支持成像(为其他仪器的数据提供全球成像背景);・进行全球、多通道成像,便于研究金星大气的动力学过程;・用于研究云层顶部未知的紫外线吸收体的分布;・作为动态绘图仪,监控紫外和可见光波长的气辉及其可变性;・对表面亮度绘图和探究突发活动。
表6为VMC的性能参数。
表6 VMC的性能参数项 目参 数光谱范围/μm 0123、0128、0136、0150、0197、1100光谱分辨率/nm约为5视场500mrad(总共),015毫弧/像素2 系统211 热控系统在整个任务阶段,热控系统保证探测器的所有仪器在允许的温度范围内。
“金星快车”的热设计采用了被动控制概念。
212 电源系统“金星快车”电源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高度自主,因为地面人员无法对探测器进行实时控制;能够应付非常易变的环境,特别是太阳电池阵上日照强度的大幅度变化。
“金星快车”装有2副对称的太阳电池阵(每副包括2个基板)。
太阳电池阵的总面积为517m2,使用3结砷化镓电池。
它通过单自由度的太阳阵驱动机构实现指向太阳,利用太阳捕获遥感器提供的数据控制其方位。
探测器还装有3台24A・h的锂2离子电池,在日蚀或者探测器的功率需求超过太阳电池阵的能力范围时提供电能。
213 推进系统“金星快车”的推进系统和“火星快车”上的二元推进系统是一样的,但是装有更多的推进剂。
前者约装有530kg,后者约装有430kg。
214 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AOCS)因为“金星快车”采用固定的、高增益通信天线和1台主发动机的推进结构,所以高效的机动性是必需的。
其姿态机动包括:・在轨道的天底定向观测阶段和地球通信阶段之间;・为了其他科学观测而达到必要的特殊姿态(如利用SPICAV进行掩星观测时);・通过选择最适合的姿态,使反作用轮卸载达到最优化。
探测器的姿态测量是通过星跟踪器和陀螺仪实现的,以确保几乎在任何姿态时数据的可用性。
其姿态测量的不足之处是,当太阳或者金星处于或接近星跟踪器的视场时,星跟踪器无法提供测量数据。
反作用轮几乎用于探测器所有的姿态机动,提供机动性和精确性,减少燃料消耗。
地面人员对轮的角动量进行控制。
21411 AOCS硬件AOCS的遥感器包括:2台星跟踪器,每台的圆视场为1614o;2个惯性测量单元,每个采用3个环激光陀螺仪和3个加速计; 2台太阳捕获遥感器,在姿态捕获或者重新捕获阶段以太阳捕获模式进行探测器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