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6级以上的地震
- 格式:pdf
- 大小:83.82 KB
- 文档页数:2
云南历史上有哪些影响力巨大的地震灾难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7.6-7.2级地震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中国云南省澜沧、耿马发生震级为7.6级(澜沧)、7.2级(耿马)的两次大地震。
相距120公里的两次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被夷为平地,伤4105人,死亡743人,经济损失25.11亿元。
1918年8月14日巧家地震窪乌等村,房墙震裂甚多,宽寸许至五六寸不等,间有墙倒和屋塌。
莲塘村土地庙震倒,火神庙屋角塌;窪乌村房倒压死1人,岩崩压死3人,震倒碉楼1座。
金沙江水浪簸数尺,沿江蒙姑、新塘、岔河沟、巧家营、渔坝河、石膏地、虐姑、窪乌等地山岩崩落,高安坪子地裂宽3尺余。
会泽、东川、寻甸等地有感。
县城及县属红路、库脚、莲塘、可富、瓦房和四川省宁南县属有震感。
1919年12月9日弥勒地震县城房屋墙壁倒塌较多,昭通寺、东岳庙、赖子哨等处石牌坊震倒;县属猴街有数十户房屋山墙倒塌,三教寺墙壁俱坏,倒土房1间,死1人。
华宁、开远、路南、陆良、宜良等地有感。
余震一日数次,延续10余日。
1923年7月1日普洱6.1级地震发震时刻15时54分55秒,震中位置22.0°N、100.5°E。
损城垣20余丈,震倒公私房屋420余间,死1人,伤数十人。
西山岩石遍处崩裂乱滚。
莲花塘、马肉街、信成乡等处亦成灾。
新平等地有感。
主震后,连震五六次,余震延续半月。
1925年10月15日丽江6级地震发震时刻20时36分24秒,震中位置26.9°N、100.1°E。
与同日阿喜里53/4级地震时间相隔约19.5个小时,两次震共倒民房500余所,死12人,伤数十人。
其中,两家、上元、中和三个村分别死4、6、2人。
余震延续至11月6日以后。
1926年11月21日凤仪地震凤仪房倒墙塌,死伤甚多;震前两天,发生有感小震。
大理墙倾倒数处。
弥渡有感。
1927年3月15日寻甸羊街、牛街6级地震发震时刻01时37分39秒,震中位置26.0°N、103.0°E。
地震、雪灾、水灾、旱灾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7月份淮河流域发生1954年以来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2)7月17日重庆遭受115年来最强雷暴雨袭击(3)7月18日济南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暴雨袭击(4)8月中旬超强台风“圣帕”肆虐南方七省(5)6月3日云南普洱发生6.4级地震(6)3月初历史罕见暴风雪和风暴潮袭击东北和华北地区(7)7月末晋、陕、豫三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8)6月上旬持续强降雨过程袭击南方七省(9)7月上旬四川连续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10)6至8月东北地区遭受严重夏伏旱民政部日前发布2007年中国自然灾害与救灾工作情况指出,2007年以来,中国气候异常,降雨严重不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多灾并发,点多面广,部分地区重复、连年受灾,局部地区雨情、汛情、旱情、灾情超历史记录,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363亿元。
另据统计,2007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亿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2325人,紧急转移安置1499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7.3亿亩,其中绝收面积8620万亩;倒塌房屋146万间。
据介绍,2007年中国自然灾害主要呈现出5个特点:一是多灾并发,水旱灾害损失重;二是点多面广,重复受灾区域大;三是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多;四是登陆台风偏晚偏多,人员伤亡和损失少;五是城市受灾,经济社会影响程度深。
业内人士分析,2007年造成人口死亡的主要灾种是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约占全国总量的63%,其次是风雹灾害。
因灾致死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被洪水冲走(溺水)、雷击、山体坍塌和泥石流掩埋、建筑物倒塌,其中雷击致死的比重从2006年的14%上升为25%,雷击致死人数明显高于往年。
1月10日,雪灾殃及中国19个省份2月17日, 中四川特大沙尘暴3月20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黄河杭锦旗奎素段发生决堤3月21日, 新疆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5月12日,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5月30日, 青岛市暴发浒苔水污染事件6月11日,南方洪灾(贵州、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浙江、福建、上海等12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发生洪涝灾害)7月18日, 今年最严重的台风“海鸥”重创台中市7月23日,新疆遭遇自1974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7月28日, 台风“凤凰”袭击台北8月30日,四川攀枝花6.1级地震10月6日,西藏当雄县6.6级地震11月2日,云南省楚雄县受到泥石流和洪水侵袭3月份,新疆、四川、河南、河北、湖北、甘肃等省(自治区)先后发生6次地震,四级以上地震4次,震级偏强. 贵州、云南、广西、新疆等地先后遭受风雹灾害,甘肃省酒泉市遭遇沙尘暴袭击. 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甘肃、青海等地局部地区先后发生9起崩塌、滑坡灾害.还有很多损失轻微的自然灾害,但是能找到些资料的就只有以上这些了!2009年天灾地震雪灾台风水灾2009.08.08台湾台风2010.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
西安地震台极远震震相记录特征Feng Hongwu;Wang Jianchang;Yan Wenhua【摘要】以西安地震台记录的2001—2018年13次6级以上极远震为研究对象,依据AK135走时表进行震相分析,总结归纳典型极远震震相记录特征,以期提高震相分析水平和测震分析工作质量,为其他地震台站极远震分析工作提供借鉴.【期刊名称】《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年(卷),期】2018(039)006【总页数】10页(P120-129)【关键词】极远震;地震震相;震相分析;记录特征【作者】Feng Hongwu;Wang Jianchang;Yan Wenhua【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地震波从震源发出直至被地震台站观测仪器记录下来,携带大量的地球内部信息及震源信息,并反映在地震记录图上。
震相就是具有不同振动性质和不同传播路径的地震波在地震图上的特定标志(刘瑞丰等,2014)。
震相识别与分析是地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地球内部构造、地震定位、震源机制等一系列研究的基础(赵荣国,1999)。
极远震一般震中距达105°—180°,振动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1 h30 min以上,最大面波与初至震相到时差大于45 min。
极远震震相识别与分析,对认识并研究地球核幔结构和重要间断面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测震台以往主要依据J—B走时表对极远震进行震相分析,存在以下问题:①极远震初至震相一律用PKP标注,实际上PKP可能代表了Pdif、PKPdf、PKPbc、PKPpre等震相;②J—B走时表涉及的极远震后续震相相对较少,无法依据理论走时信息对实际波形中出现的明显震相进行识别,只能当做未知震相处理;③常不能准确识别地球核幔界面衍射波Pdif。
针对Pdif震相识别困难的问题,部分研究人员总结了该震相在部分地震台站的记录特征(唐燕娟,1997;许健生等,2012;许玉红等,2014)。
地震常识1.什么是地震?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渐积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层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断裂、错动,于是就发生了地震。
2.名词解释:震源:地球内部直接发生破裂的地方;震中: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地方;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震中距: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的距离;极震区:震后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
3.什么是震级?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
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
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4.什么是地震烈度?它和震级有什么不同?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
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震级和地震烈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震级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是表示地震大小的度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的破坏程度,则各地不同,但震中烈度只有一个。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越高。
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震中地区受破坏的程度最高,其烈度值称为震中烈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
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土性质等因素有关。
5.地震分哪几类?哪类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大?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房摇地动。
中国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地震是唐山大地震吗?一、公元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洞赵城发生8级强烈地震。
我国史载的第一个8级地震。
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即公元1303年9月17日,山西省洪洞赵城发生强烈地震。
史料记载“民居官舍荡然无存”,建筑物破坏惨重,“山摧阜移,其土之奋怒奔突数里,跨涧鄄谷”“郇堡徙十余里”,山川地貌为之改观;“死亡20万有余”,人口伤亡巨大。
震撼之烈、破坏之重、伤亡之大、波及之广当属其震。
根据烈度震级关系测算,强度为8级。
洪洞至今尚存有这次地震的遗迹,遍散于山西各处的碑刻题记,对当时震害的描述历历在目。
二、公元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8.25级地震。
陕西华县地震发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即公元1556年1月23日。
地震波及陕西、山西、河南、甘肃、河北、山东、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等11省130余县,有的县整个陷落下去。
此次地震,死亡人数有姓名记载的就超过83万,不知名的死者及未经奏报的死者更是不计其数,这是中国历史地震中死人最多的一次地震,为世界地震死亡人口之最。
“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明史·五行志》)。
地震前,该地区长期没有中小地震活动。
但震前8小时左右,在震中区有“地旋运,因而头晕”)《隆庆·华州志》)的记载。
这次地震首次记载到地震时“地中出火”(地光)的现象。
震后,灾民曾考虑用木板作房墙,以便抗震。
此震极震区长轴与渭河地堑方向一致。
估计震级约有8级或更大。
三、公元1695年5月18日,山西临汾发生8.0级大地震。
1695年5月18日12时左右(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戌时),临汾盆地内发生8级大地震,史称“平阳地震”或称“平阳、潞安大地震”。
据嘉庆二十年(1815年)刑部侍郎那彦宝在勘验平陆地震的奏报中称:“检查平阳地震原卷,当时受灾共二十八州县,内受灾较重十四州县,统计压毙民人五万二千六百余名”。
四、公元1879年7月1日,甘肃文县发生8.0级大地震。
历年中国地震灾害次数统计分析
地震是人类无法预知的自然灾难,它来得总是那么突然、悄无声息,却又能在瞬间使得山崩地裂,让人不寒而栗。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地震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领导下,经过一代又一代地震人的努力,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并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体系。
我国地震活动表现为震源浅、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2018年中国发生地震次数为11次,最近十年中,2014年发生的地震次数最多达到20次。
2018年,中国地震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02716万元,过去十年中,属2008年汶川地震强度最高,破坏性最大,伤亡人数最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85949594万元。
由于我国社会灾害教育的培育和普及严重不足,导致每当出现重大的自然灾害,人民都会遭遇重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
地震服务作为科技、经济与文化的特定领域结合点。
正在成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和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增长点。
过去的几十年地震服务领域呈现的是一种周期性特点:地震服务需求旺盛的时候,地震服务公司能够增加利润并投资于新技术;地震服务需求低迷的时候,地震服务公司则是采集投资少的、非独家的探区、收缩采集队伍以争取生存,并等待下一次的旺盛时期。
1)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8.6级地震雅鲁藏布江急转弯的南伽巴瓦山区是喜马拉雅山与横断山的交汇地带,地震频繁和强烈,是错那—墨脱地震带、青藏川滇地震带和缅甸地震带的交汇部位,藏历第十六绕回阳铁虎年七月二日(1950年8月15日)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大的地震就发生在这里。
1950年8月15日北京时间22时09分34秒,顷刻间,庙宇、官署、村庄毁灭,大地开裂、沉陷变形,地面喷水涌沙,田禾淹没,雪峰震裂,冰川跃动,巨型的山石滚滚而下,使江河壅阻,森林毁灭,温泉消失,瀑布荡然无存。
墨脱至四境的数百千米山间道路崩塞,连日飞尘蔽日,烟雾弥漫,经旬不散。
南伽巴瓦山、工拉噶波山、工准德木圣山等雪崩不绝。
破坏范围西南到西藏洛扎、印度西隆,东北抵西藏井盐、丁青一带,长约800千米,宽约500千米,面积达4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地震死亡4300多人,其中中国境内僧俗、喇嘛、差民死亡2846人,伤260余人,印度境内死亡约1500多人。
西藏损失大小牲畜17700多头,损失粮食数10万公斤,损失佛塔188座,损坏佛像6280尊。
印度阿萨姆邦由于地震及洪水造成的损失可达2000万英镑。
1970 云南通海,1970年1月5日,在云南省通海、峨山间发生了7.7级的强烈地震,使通海、建水、峨山、华宁、玉溪一带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了严重损失。
死亡15621人,受伤26783人。
1973年2月6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的炉霍县发生了7.9极地震,甘孜、道孚、色达、新龙、壤塘等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1974年5月11日,在云南省昭通地区发生了7.1级的强烈地震。
云南省永善、大关、盐津、绥江等县和四川省的雷波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2)1966年3月8日和3月22日河北邢台6.8级、7.2级地震1966年3月1日邢台隆尧县和石家庄宁晋县一带发生4级和4.5级地震,3月6日地震次数突然增多,并发生了5.2级的地震,地震工作者于当天赶到现场,在宁晋县耿庄桥设置地震仪进行观测研究,当时没有意识到强烈地震迫在眉睫的危险。
∙地震灾害会对人类生态环境造成持续的影响。
(√)∙地震活动频度相对较高的时段称为地震活跃期。
(×)∙地震造成的没有明显错动的地面裂缝称为地震断层。
(×)∙对于一次地震而言,只能有一个震级。
(√)∙震级相差一级,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2 倍。
(√)∙地震基本参数是指发震时刻、震源位置和震级。
(√)∙震中的地理位置用经纬度表示。
(√)∙发生大的浅源地震后,离震中越近,受到的破坏或影响越轻。
(×)∙同一地震,震源越深,所造成的影响或破坏越重。
(×)∙一般来说,地震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地震横波引起地面水平晃动。
(√)∙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程度叫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大小仅与震级大小有关。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都是用来描述地震破坏程度的量。
(×)∙根据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烈度区。
(√)∙我国采用13度的地震烈度表。
(×)∙地震烈度与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因素无关。
(×)∙一般而言,地震横波先于地震纵波到达地表。
(×)∙纵波是指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震级较大的地震发生后,位于震中附近的人们一般先感觉到上下震动,然后才感到左右摇晃。
(√)∙通常,地震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递。
(√)∙地震纵波能够在地球的各个圈层内传播。
(√)∙地震序列是指某一个时间段内,连续发生在同一震源体内的一组按时间次序排列的地震。
(√)∙震源深度大于100千米的地震称为深源地震。
(×)∙河北唐山大地震属于城市直下型地震。
(√)∙主震前的地震称为余震。
(×)∙在主震—余震型序列中,主震是地震序列中最大的地震。
(√)∙从地震成因看,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都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
(√)∙地震通常发生在距地面100千米以下的地方。
(×)∙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最主要原因。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地震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等信息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归口管理,统一、准确、及时发布。
A、国务院B、当地政府C、地震部门正确答案:A2、〔〕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级B、5级C、6级D、7级正确答案:B3、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A、三个月B、1-2年C、10年D、5年正确答案:C4、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A、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B、1556年陕西华县地震C、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D、1330年山西洪洞地震正确答案:B5、地球上一年大约发生〔〕万次地震?A、300B、400C、500D、,正确答案:C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
A、财政预算B、年度计划C、长远规划正确答案:A7、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B、地壳C、地幔D、内部正确答案:D8、地震时,最先到达地球外表的波叫〔〕A、横波B、纵波C、面波正确答案:B9、我国历史上发生8级以上地震共〔〕。
A、20次B、15次C、19次D、23次正确答案:C10、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各类建〔构〕筑物的〔〕和倒塌。
A、损坏B、破坏C、损毁正确答案:A11、违反防震减灾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B、法律责任C、行政责任D、刑事责任正确答案:D12、一些较大的地震发生之前,在未来的震中及其外围地区会出现各种各样平时未曾出现过的与地震活动有关的自然现象,称之为地震异常或地震前兆。
以下现象中不属于地震前兆现象的是:〔〕A、蛇出洞、老鼠搬家、鸡鹅高飞B、小兔发疯、鱼变傻、黄鼠狼搬家C、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D、在繁殖季节,出现大量蟾蜍集体搬家正确答案:D13、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一年约有五百万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地震约有〔〕次左右。
地震预测专家耿庆国”久旱必大震“摘要: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至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
旱区面积大,则震级大。
在旱后第3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1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据此应能探索6级以上地震。
耿庆国,师承著名地震学家傅承义教授。
曾成功参与预报出辽宁海城地震,震惊中外;唐山大地震主震派代表人物之一。
其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探索6级以上大地震的中期预报问题。
耿氏旱震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地震和气象的关系,他认为在大地震的孕育过程中会有气象效应存在。
如震前一至三年半时间内,包括震中区在内的广大地区出现的大面积干旱现象,不过是孕震过程中造成的气象效应,是地震引起的气象变异。
据此应能预报地震。
耿庆国研究了近百年来中国6级以上大地震的旱震实例229起,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一至三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如果是一年内震,那是小震,但倘若是两年、三年才震,那就极有可能是大震了!1972年,华北及渤海北部大旱区面积达113万4千平方公里,广播里天天都有农村学大寨“没见过的大旱,没见过的大干”的报道。
经分析研究,他在年底召开的全国地震中期预报科研工作会议上,作了旱震关系的报告,提出了新的发现:6级以上大地震,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至3年半往往是旱期,旱区面积越大,则震级越高。
1974年5月31日耿庆国重申中期预报意见:1972年大旱后的1至3年或稍长时间内,在华北及渤海地区,特别是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四省旱区范围内,可能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
若在1975年以后发生,则震级可达级左右。
果然在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辽宁海城县发生了级地震。
由于地震工作者的努力,2月4日10时30分,辽宁省人民政府通过电话发布了临震预报,使得辽宁省南部100多万人在震前两个半小时撤离危险区。
世界震前预报奇迹降临到了海城。
1990年9月22日亚运会开幕的当天上午11点02分,北京昌平小汤山附近震了级地震。
身为国家地震分析中心和北京地震办联络员的耿庆国和同事们与北京市地震办公室群策群防系统震前做了非常好的预测,然后把意见上报给国家地震局,国家地震局上报给国务院,国务院立即通知了亚运会组委会。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与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降温幅度之大多年少有、降水之多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时间之长多年未遇、灾害损失之重远超常年。
经核定,此次灾害造成21个省(区、市、兵团)受灾,因灾死亡132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874、2千公顷,绝收面积1690、6千公顷;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
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受灾较重。
由于灾害发生时恰逢春运高峰时段,灾害的波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社会影响之大,均为历史罕见。
1月21至28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分别针对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区)的灾情,启动四级应急响应,1月29日,根据上述6省的灾情发展,将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
1月31日,针对四川省灾情,又再次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2、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级地震,此后地震灾区还发生了上万次余震,最高震级达6、4级。
此次地震属浅源地震,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灾害性最为严重的地震,其伤亡人数仅次于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经济损失与救灾难度之大为历史罕见。
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21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2021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21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沉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平安,但却淹没农田 4755万亩, 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这场灾害被列为20世纪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的第七名。
在1960年,55%的耕地或多或少遭受到干旱或者其它恶劣天气,其中60%的耕地根本就没有降雨。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
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降温幅度之大多年少有、降水之多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时间之长多年未遇、灾害损失之重远超常年、经核定,此次灾害造成21个省(区、市、兵团)受灾,因灾死亡132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874、2千公顷,绝收面积1690、6千公顷;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截了当经济损失1516。
5亿元。
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受灾较重。
由于灾害发生时恰逢春运高峰时段,灾害的波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社会影响之大,均为历史罕见。
1月21至28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分别针对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区)的灾情,启动四级应急响应,1月29日,依照上述6省的灾情发展,将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
1月31日,针对四川省灾情,又再次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2、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级地震,此后地震灾区还发生了上万次余震,最高震级达6、4级。
此次地震属浅源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灾害性最为严重的地震,其伤亡人数仅次于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经济损失和救灾难度之大为历史罕见。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0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6级以上的地震
2010年04月14日09时25分许,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
东经96.6)发生6.3级地震。
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
东经96.6)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2010年3月4日8时18分50秒,台湾高雄市甲先乡(东经:120.7度,北纬:
22.98度)发生6.7级地震。
2009年12月19日21时03分,台湾花莲东南方海域发生6.8级地震。
2009年8月28日09时52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北纬37.6度,东
经95.8度)发生6.4级地震。
2009年7月9日19时19分,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官屯乡(北纬25.6
度、东经101.1度)发生6.0级地震。
2008年11月10日9时22分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北纬37.6,东经9
5.9)发生6.3级地震
2008年10月6日16时30分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发生6.6级地震
2008年10月5日23时52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
恰县发生6.8级地震
2008年9月25日9时47分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发生6.0级地震
2008年8月30日16时30分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
交界发生6.1级地震
2008年8月25日21时22分西藏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发生6.8级地震
2008年8月5日17时49分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发生6.1级余震
2008年8月1日16时32分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姚渡镇与甘肃文县交界处发生
6.1级余震
2008年6月2日0时59分24秒台湾台北市发生6.0级地震
2008年5月25日16时21分,四川青川发生6.4级余震
2008年5月18日凌晨四川省江油市文胜乡以北、马角镇以西发生6.0级余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发生8.0级大地震
2008年3月21日06时33分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
2007年6月3日云南普洱发生6.4级地震
2003年2月24日10时03分在新疆伽师县城东约40公里处发生6.8级地震。
2001年11月14日青海昆仑山地区发生8.1级大地震
1999年9月21日台湾花莲西南发生7.2级地震
1998年1月10日河北尚义发生6.2级地震
1996年5月3日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发生6.4级地震
1996年3月19日新疆伽师-阿图什地区发生6.9级地震
1996年2月3日17时14分云南省丽江市发生7.0级地震
1995年10月24日06时46分52秒,云南武定县发窝、康照一带发生6.5级
地震
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县中缅边界发生7.3级地震
1988年11月6日21点3分与21点15分在云南省澜沧与耿马县分别发生7.6
级和7.2级地震
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发生7.2级地震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7.8级地震造成24.3万人死亡
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发生7.4地震
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7.3级地震
1974年5月11日云南大关发生7.1级地震
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发生7.6级地震
1970年1月5日云南玉溪市通海县高大乡、峨山县小街镇和建水县曲江镇之间
发生7.7级地震
1969年7月18日渤海湾发生7.4级地震
1966年年3月8日至29日河北邢台发生7.2级地震
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发生8.5级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