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3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通过合作化道路实现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49.10—1952.冬——互助组 1953.01—1955.上——初级社 1955.夏—1956.底——高级社
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 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形式: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1949-2009)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的分期
第一个阶段:1949年10月1日~1956年,过渡时期
第二个阶段:1956年~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 年。 第三个阶段:1966年5月~1976年10月, “文化大革命” 第四个阶段:1978年12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新时期。
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 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 现现代化。
邓小平南方谈话 (1)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 区别。 (2) 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 (3) 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等重要论断。
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四个 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第三个阶段:1966年5月~1976年10月, “文化大革命”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 》的文章,这件事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 线。
1975年,邓小平着手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形势开始有了明显 好转。1976年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写入党章。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 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第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1、没收官僚资本 2、稳定物价的斗争 3、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的工作
第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1、“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的签订。 2、抗美援朝。
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2、“五反”反动。(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 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3)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①认清国情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 键。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决不能以阶级斗争 为纲。③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 人崇拜,保证中国共产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④必须积极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⑤必须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 本质。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20分) 1、遵义会议 2、重庆谈判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简述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2、简述中国共产党对于1924至1927年大革命的重要作用 三、论述题(共40分)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强调:“中国的 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而农民的最大问题即农村土地 问题,如何解决土地问题成为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 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简述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针对农村土地问题提出的解 决对策。 •试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中国革命的意 义。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一、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二、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 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1964年中法建交。 中国同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 公认的国际准则。 1971年10月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同年9月, 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
1953年~1956年底:
中共中央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1953-1957)
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十四大明确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标;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提示: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跻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 变的新阶段。
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十五 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 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 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 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鞍山、包头、武汉三大钢铁基地;长春一汽;沈阳机床; 北京电子管;沈阳飞机;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康藏、 川藏公路。
1981年6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 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 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中共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命题。
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1984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以联产承包责任 制为中心的农村改革。这一阶段,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4年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 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 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全 面进行。
进一步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 (1) 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20年的基本经验, 制定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目标和方针。 (2) 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从 1994年起,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做出了 明确的规定。
第一个阶段: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56年这七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过渡时 期;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9年10月1日~1952年:
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1、追剿残余敌人 2、基本完成祖国大陆统一任务 3、召开各级各届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会议 4、土地制度的改革 5、镇压反革命运动
四、探索中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四个阶段:1978年12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文,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基本原理,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四马分肥” :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 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
第二个阶段: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 “文化大革命”前夕,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 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 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与教训
(1)“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 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①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②阶级斗争的严重扩大化。 ③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中共中央的支持 和推动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首次提出“四项基本原则”这一概念。这 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959年7-8月,庐山会议,纠“左”变成“反右倾”斗争。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962年 1、2月 “七千人大会” ,在三年调整时期具有关键性的 作用。
从1962年到1965年,由于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注意力一直放在 贯彻执行八字方针上,加上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的有利 措施,国民经济开始得到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世贸组织,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 问题。 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 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围绕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而创立的。它进一 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 的回答了在21世纪“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以 及一系列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 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自身建设 规律的认识。 提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 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
2.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对资本家采取“赎买”的政策。
1949.10—1953.底 1954.1—1955.上 1955.下—1956.底
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国家资本 主义
初级形式 高级形式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
(1) 中共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 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共十三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 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 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提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核心,是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 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956年9月,中共八大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 报告。
1957年4月,整风运动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
1957年6月,反右派运动及其扩大化
1958年 “大跃进”运动及“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 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高指标、瞎指 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