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安全试题及答案

信息安全试题及答案

信息安全试题及答案
信息安全试题及答案

信息安全试题(1/共3)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是

A.保密性 C.可用性、可控性、可靠性

2. 假设使用一种加密算法,它的加密方法很简单:将每一个字母加 成f 。这种算法的密钥就是5,那么它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 。 A.对称加密技术 C.公钥加密技术

3. 密码学的目的是— A. 研究数据加密 C.研究数据保密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字签名要预先使用单向Hash 函数进行处理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多一道加密工序使密文更难破译

B. 提高密文的计算速度

C. 缩小签名密文的长度,加快数字签名和验证签名的运算速度

D. 保证密文能正确还原成明文 6.

身份鉴别是安全服务中的重要一环, 以下关于身

份鉴别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身份鉴别是授权控制的基础

B. 身份鉴别一般不用提供双向的认证

C. 目前一般采用基于对称密钥加密或公开密钥加密的方法

D. 数字签名机制是实现身份鉴别的重要机制 7.防火墙用于将In ternet 和内部网络隔离 ________

A. 是防止In ternet 火灾的硬件设施

B. 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C. 是保护线路不受破坏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D. 是起抗电磁干扰作用的硬件设施

B.完整性

D. A ,B ,C 都是

5,即a 加密 B.分组密码技术 D.单向函数密码技术 B.研究数据解密 D.研究信息安全

4. A 方有一对密钥( B 方发送数字签名 到密文的解密方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K B 公开(K A 秘密(M ))

C. K A 公开(K B 秘密(M ))

K A 公开, K A 秘密),B 方有一对密钥(K B 公开,K B 秘密 ),A 方向

M ,对信息M 加密为:M =K B 公开(K A 秘密(M ))。B 方收

B. K A 公开(K A 公开(M )) D. K B 秘密(K A 秘密(M ))

8 PKI支持的服务不包括__________ 。

A.非对称密钥技术及证书管理C.对称密钥的产生和分发

B.目录服务D.访问控制服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ISO 7498-2确定了五大类安全服务,即鉴别、

完整性和不可否认。同时,ISO 7498-2也确定了八

类安全机制,即加密机制、 数据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 认证交换、

业务填充机制、 路由控制机制和公证机制。

2. 古典密码包括 代替密码和置换密码两种,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都 属于现代密码

体制。传统的密码系统主要存在两个缺点:一是密钥管理与分 配问题;二是认证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对称密码算法与非对称密码算法 总是结合起来的,对称密码算法用于加密,而非对称算法用于保护对称算法 的密钥。

3 .根据使用密码体制的不同可将数字签名分为

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数字签名

和 基于公钥密码体制的数字签名 ,根据其实现目的的不同,一般又可将其 分为直接数字

签名和可仲裁数字签名。

4. DES 算法密钥是64位,其中密钥有效位是56位。RSA 算法的安全是基于分 解两个大素数

的积的困难。

密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密钥的生成、分配、使用、存储、备份、恢复和销 毁。密钥生成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由 中心集中生成,另一种是由个人分散生 成。

认证技术包括 站点认证、报文认证和身份认证,而身份认证的方法主要有口 令、磁卡和智

能卡、 生理特征识别、零知识证明。

NAT 的实现方式有三种,分别是 静态转换、动态转换、端口多路复用。 数字签名是笔迹签

名的模拟,是一种包括防止源点或终点否认的认证技术。

3 4 、

〕对明文 Now we are having a test 力卩密, 0 2

并给出其解密矩阵及求出可能的解密矩阵总数。

解:设明文长度L=5,最后一段不足5则加字母X ,经过置换后,得到的密文

9.设哈希函数H 有128个可能的输出(即输出长度为128位),如果H 的k 个随 机输入中至

少有两个产生相同输出的概率大于 0.5,则k 约等于 ______ 。

B . 264

A. 2128

C. 232

.2256

10 . Bell-LaPadula 模型的出发点是维护系统的 _________ ,而 Biba 模型与 Bell-La Padula 模型完全对立,它修正了 Bell-La Padula 模型所忽略的信

息的 ______ 问题。它们存在共同的缺点:直接绑定主体与客体, 授权工作 困难。

A .保密性可用性 C .保密性完整性

.可用性 .完整性

保密性 保密性

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性、数据

5.

6. 计算题(每小题8分, 共 24 分)

1. 0 1 2 用置换矩阵&=〔0

' 2 1 4 3

为 Wn ewo haaer gva ni ttxse 其解密矩阵为

L=5时可能的解密矩阵总数为 5 ! = 120

2. DES 的密码组件之一是S 盒。根据S 盒表计算&(101101)的值,并说明S 函数在DES 算

法中的作用。

解:令101101的第1位和最后1位表示的二进制数为i ,则i=(11) 2=(3) 10

令101101的中间4位表示的二进制数为j ,则j=(0110) 2=(6) 10 查S3盒的第3行第6列的交叉处即为8,从而输出为1000

S 函数的作用是将6位的输入变为4位的输出

3 .求963和657的最大公约数(963, 657),并表示成963,657的线性组合。 解:运用广义

欧几里得除法,有

963=1*657+306

657=2*306+45 306=6*45+36 45=1*36+9 36=4*9+0

(根据给出的最后一个定理)则(963, 657)=9 从广义欧几里得除法逐次消去r(n-1),r( n-2), …,r(3),r(2),即

9=45-1*36 =45- =7*45-306 =7* (657-2*306 ) -306 =7*657-15*306 =7*657-15* =22*657-15*963

所以此线性组合为9=22*657-15*963 四、问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 S 拥有所有用户的公开密钥,用户A 使用协议

A — S : A II

B II R a

S — A: S || S s (S || A || R a || K b ) 其中S s ()表示S 利用私有密钥签

向S 申请B 的公开密钥K^。上述协议存在问题吗?若存在,请说明此问题; 若不存在,请给出理由。 答:存在。

由于S 没有把公钥和公钥持有人捆绑在一起,A 就无法确定它所收到的公 钥是不是B 的,即B 的公钥有可能被伪造。如果攻击者截获A 发给S 的信 息,并将协议改成

(306-6*45) (963-657)

A — S : A II C || R a

S 收到消息后,则又会按协议

S — A: S II S s (S II A II R a II K c )

将K :发送给A, A 收到信息后会认为他收到的是 K3,而实际上收到的是 K=,但是A 会把它当作K3,因为他无法确认。

2.请你利用认证技术设计两套系统,一套用于实现商品的真伪查询,另一套用 于防止电脑彩票

伪造问题。

答:(1)系统产生一随机数并存储此数,然后对其加密,再将密文贴在商品 上。当客户购买到此件商品并拨打电话查询时, 系统将客户输入的编码(即 密文)解密,并将所得的明文与存储在系统中的明文比较,若匹配则提示 客户商品是真货,并从系统中删了此明文;若不匹配则提示客户商品是假 货。

(2) 首先,系统给彩票编好码,习惯称之为条形码;然后,将条形码通过

MD5运算,得到相应的消息摘要;接着,对消息摘要进行加密,得到相应 密文;最后,

系统将条形码与密文绑定在一起并存储,若需要查询时只要 查看条形码与密文是否相关联即可。这样,即可实现电脑彩票防伪,因为 伪造者是无法伪造密文的。

3. 防火墙的实现技术有哪两类?防火墙存在的局限性又有哪些?

答:防火墙的实现从层次上可以分为两类:数据包过滤和应用层网关,前者 工作在网络

层,而后者工作在应用层。

防火墙存在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

⑵ (3)

⑷ ⑹ (7)防火墙

不能防止数据驱动式攻击。有些表面无害的数据通过电子邮件 或其他方式发送到主机上,一旦被执行就形成攻击(附件)。

五、分析题(15分)

1.下图表示的是P2DR2动态安全模型,请从信息安全安全角度分析此模型?

网络上有些攻击可以绕过防火墙(如拨号)。 防火墙不能防范来自内部网络的攻击。

防火墙不能对被病毒感染的程序和文件的传输提供保护。 防火墙不能防范全新的网络威胁。

当使用端到端的加密时,防火墙的作用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防火墙对用户不完全透明,可能带来传输延迟、瓶颈以及单点失效等 问题。

答:(主要理解一下黑体字部分,然后按照这个思路自由发挥 )

P 2DR2动态安全模型研究的是基于企业网对象、依时间及策略特征的

(Policy , Protection ,Detection ,Response, Restore )动态安全模型结 构,

由策略、防护、检测、响应和恢复等要素构成,是一种基于闭环控制、主 动防御的动态安全模型。通过区域网络的路由及安全策略分析与制定,在网络 内部及边界建立实时检测、监测和审计机制,采取实时、快速动态响应安全手 段,应用多样性系统灾难备份恢复、关键系统冗余设计等方法,构造多层次、 全方位和立体的区域网络安全环境。

一个良好的网络安全模型应在充分了解网络系统安全需求的基础上,通过 安全模型表达安全体系架构,通常具备以下性质:精确、无歧义;简单和抽象; 具有一般性;充分体现安全策略。

1. P 2

DF 2模型的时间域分析

P 2

D R 模型可通过数学模型,作进一步理论分析。作为一个防御保护体系,

当网络遭遇入侵攻击时,系统每一步的安全分析与举措均需花费时间。设 Pt 为

设置各种保护后的防护时间,Dt 为从入侵开始到系统能够检测到入侵所花费的 时间,Rt 为发

现入侵后将系统调整到正常状态的响应时间,则可得到如下安全 要求:

Rt )

(1)

由此针对于需要保护的安全目标,如果满足公式(1) 测时间加上

响应时间,也就是在入侵者危害安全目标之前, 被检测到并及时处理。同样,我们假设 Et 为系统暴露给入侵者的时间,则有

备份(R 〕

策略(P )

检测(D )

Pt

>( Dt +

,即防护时间大于检 这种入侵行为就能够 J

'

时间Time

word

Et=Dt+Rt

Pt=O )

(2)

公式(2)成立的前提是假设防护时间为 0,这种假设对 Web Server 这样的 系统可以成

立。

通过上面两个公式的分析,实际上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安全定义:及时的检测 和响应就是安全,及时的检测和恢复就是安全。不仅于此,这样的定义为解决安 全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提示:提高系统的防护时间 Pt 、降低检测时间Dt 和响应时 间Rt ,是加强网络安全的有效途径。

图1为PDR 安全模型的体系结构。在P2DR2动态安全模型中,采用的加密、 访问控制等安全技术都是静态防御技术,这些技术本身也易受攻击或存在问题。 那么攻击者可能绕过了静态安全防御技术,进入系统,实施攻击。模型认可风 险的存在,绝对安全与绝对可靠的网络系统是不现实的,理想效果是期待网络 攻击者穿越防御层的机会逐层递减,穿越第 5层的概率趋于零。

系统备份、系统恢复和还原

系统响应,对抗 系统检测、漏洞扫描 系统保护、包过滤和认证

系统策略

图2 P 2

D R 安全模型体系结构

2. P DR 模型的策略域分析

网络系统是由参与信息交互的各类实体元素构成, 可以是独立计算机、局域 网络或大规模分布式网络系统。实体集合可包括网络通信实体集、通信业务类型 集和通信交互时间集。

通信实体集的内涵表示发起网络通信的主体,如:进程、任务文件等资源; 对于网络系统,表示各类通信设备、服务器以及参与通信的用户。网络的信息交 互的业务类型存在多样性,根据数据服务类型、业务类型,可以划分为数据信息、 图片业务、声音业务;根据IP 数据在安全网关的数据转换服务,业务类型可以 划分为普通的分组;根据TCP/IP 协议传输协议,业务类型可以划分为ICMP 、TCP UDP 分组。信息安全系统根据不同安全服务需求,使用不同分类法则。通信交互 时间集则包含了通信事件发生的时间区域集。

安全策略是信息安全系统的核心。大规模信息系统安全必须依赖统一的安 全策略管

理、动态维护和管理各类安全服务。安全策略根据各类实体的安全需 求,划分信任域,制定各类安全服务的策略。

在信任域内的实体元素,存在两种安全策略属性,即信任域内的实体元素所 共同具有的有限安全策略属性集合,实体自身具有的、不违反S a 的特殊安全策略 属性S pi 0由此我们不难看出,S=S+》S Pi .

安全策略不仅制定了实体元素的安全等级, 机制。每个信任域或实体元素根据安全策略分别实现身

份验证、访问控制、安 全通信、安全分析、安全恢复和响应的机制选择。

Laver Laver Laver Laver Laver 5 4 3 2 1

而且规定了各类安全服务互动的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模拟试卷有答案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模拟试题(三) 一、判断(10×1=10) 1、三级信息系统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时自动退出等措施。(√) 2、口令认证机制的安全性弱点,可以使得攻击者破解合法用户帐户信息,进而非法获得系统和资源访问权限。(√) 3、只要投资充足,技术措施完备,就能够保证百分之百的信息安全。(×) 4、特权用户设置口令时,应当使用enablepassword命令设定具有管理员权限的口令。(×) 5、Windows2000/xp系统提供了口令安全策略,以对帐户口令安全进行保护。(√) 6、脆弱性分析技术,也被通俗地称为漏洞扫描技术。该技术是检测远程或本地系统安全脆弱性的一种安全技术。(√) 7、结构安全是网络安全检查的重点,网络结构的安全关系到整体的安全。(√) 8、一旦发现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信息系统所有者应当在2天内迅速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机关的取证和调查。(×) 9、不同vlan内的用户可以直接进行通信。(×) 10、三级系统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连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并准确定位.(×)

二、单项选择题(15×2=30) 1、我国在1999年发布的国家标准()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奠定了基础。 A.GB17799B.GB15408 C.GB17859 D.GB14430 2、安全保障阶段中将信息安全体系归结为四个主要环节,下列______是正确的。 A.策略、保护、响应、恢复 B.加密、认证、保护、检测 C.策略、网络攻防、备份D保护、检测、响应、恢复 3、为了数据传输时不发生数据截获和信息泄密,采取了加密机制。这种做法体现了信息安全的______属性。 A.保密性 B.完整性 C.可靠性 D.可用性信 4、在使用复杂度不高的口令时,容易产生弱口令的安全脆弱性,被攻 击者利用,从而破解用户帐户,下列()具有最好的口令复杂度。 A.Morrison B.Wm.$*F2m5@ C. D.wangjing1977 5、息安全领域内最关键和最薄弱的环节是______。 A.技术 B.策略 C.管理制度 D.人 6、对于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来说,以下所列的安全管理最有效的是______。 A.安全检查B教育和培训C.责任追究D.制度约束 7、公安部网络违法案件举报网站的网址是______。 A.B.

浅谈安全三要素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的作用

59 > 信息安全Inform at ion Sec urit y 摘 要:网络信息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还影响 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个领域。网络信息安全离不开安全三要素:人、技术和管理。本文着重对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安全三要素在安全保障中的作用及安全防范策略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安全三要素;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策略;保障作用 浅谈安全三要素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的作用 孙文甲 (长春电视台,吉林长春130061)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黑客技术和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隨之变化, 其隐蔽性、跨域性、快速变化性和爆发性使网络信息安全受到了全所未有的威胁。在这种攻与防的信息对抗中人、技术和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在哪里? (一)技术层面的问题 1.网络通信线路和设备的缺陷(1 )电磁泄露:攻击者利用电磁泄露,捕获无线网络传输信号,破译后能较轻易地获取传输内容。 (2)设备监听:不法分子通过对通信设备的监听,非法监听或捕获传输信息。 (3)终端接入:攻击者在合法终端上并接非法终端,利用合法用户身份操纵该计算机通信接口,使信息传到非法终端。 (4)网络攻击。2.软件存在漏洞和后门(1)网络软件的漏洞被利用。(2)软件病毒入侵。 (3)软件端口未进行安全限制。(二)人员层面的问题 1.系统使用人员保密观念不强,关键信息没进行加密处理,密码保护强度低;文档的共享没有经过必要的权限控制。 2.技术人员因为业务不熟练或缺少责任心,有意或无意中破坏网络系统和设备的保密措施。 3.专业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用非法手段访问系统,非法获取信息。 4.不法人员利用系统的端口或者传输的介质,采用监听、捕获、破译等手段窃取保密信息。 (三)管理层面的问题 1.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对网络信息安全重视不够。 2.监督机制不完善。技术人员有章不循,对安全麻痹大意,缺乏有效地监督。 3.教育培训不到位。对使用者缺乏安全知识教育,对技术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培训。 二.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策略 (一)技术层面的防范策略1.网络的基础设施安全防范策略(1)减少电磁辐射。传输线路做露天保护或埋于地下,无线传输应使用高可靠性的加密手段,并隐藏链接名。 (2)使用防火墙技术,控制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出入口,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 (3)使用可信路由、专用网或采用路由隐藏技术。 (4)网络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核心策略之一。包括入网、权限、 目录级以及属性等多种控制手段。2.软件类信息安全防范策略 (1 )安装可信软件和操作系统补丁,定时升级,及时堵漏。 (2)应用数据加密技术。将明文转换成密文,防止非法用户理解原始数据。 (3)提高网络反病毒技术能力。使用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病毒库。对移动存储设备事前扫描和查杀。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扫描和监测,加强访问权限的设置。在网络中,限制只能由服务器才允许执行的文件。 (4)使用入侵检测系统防止黑客入侵。一般分为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两种方式。还可以使用分布式、应用层、智能的入侵检测等手段。 (5)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二)人员层面的防范策略 1.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对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教育、防止计算机犯罪。 2.提高网络终端用户的安全意识。提醒用户不使用来历不明的U 盘和程序,不随意下载网络可疑信息。 3.对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包括计算机安全法、计算机犯罪法、保密法、数据保护法等。 4.加强技术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三)管理层面的防范策略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对重要部门和信息,严格做好开机查毒,及时备份数据。 2.建立网络信息综合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人员管理、运维管理、控制管理、资料管理、机房管理、专机专用和严格分工等管理制度。 3.建立安全培训制度。使安全培训制度化、经常化,不断强化技术人员和使用者的安全意识。 三、安全三要素的保障作用更重要 在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过程中,技术是核心、人员是关键、管理是保障,我们必须做到管理和技术并重,技术和措施结合,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在法律和安全标准的约束下,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 (一)技术的核心作用 不管是加密技术、 反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安全扫描技术,还是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技术、 硬件设施的防护技术等,都是我们做好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核心要素,技术支撑为我们建立一套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二)人员的关键作用 人也是安全的一部分。人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不管是使用者,还是程序开发人员、技术维护人员,还是网络黑客,都是我们构建网络安全环境的关键因素,成也在人,败也在人。 (三)管理的保障作用 管理是不可缺失的,不论是技术上的管理,还是对人的管理,不论是技术规则,还是管理制度,都是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很多安全漏洞都来源于管理的疏忽或者安全培训的缺失。 四.多说两句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人员、技术、设备、管理、制度和使用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将安全三要素的保障策略都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高效安全的网络信息系统。世上没有绝对安全,只要实时检测、实时响应、实时恢复、防治结合,做到人、技术和管理的和谐统一,目标一致,网络信息就能安全。参考文献 [1]龙冬阳.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韩东海,王超,李群.入侵检测系统及实例剖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最新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培训试题---附答案

计算机信息安全试题 姓名:部门:日期:分数: 一、选择题(可多选)(8*5分) 1.计算机信息安全基本属性不包括( D )。 A:机密性 B:可用性 C:完整性 D:可抵赖性 2.公司重要信息泄漏可能会造成的危害有( ABC )。 A:降低竞争力 B:信誉受损 C:公司倒闭 D:没有损失 3.下列哪种情况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有利(D )。 A:开着电脑就离开座位 B:随意连接不明网络 C:不安装杀毒防护软件 D:对标有“SPAM”的邮件谨慎打开4.下列哪些情况会对公司的信息安全带来危害( ABCD )。 A:在公司内部使用黑客软件 B:在公司网络中安放路由器等网络设备C:对自己的系统帐号密码保管不善 D:私自建立文件共享服务器5.计算机病毒是一种( A )。 A:程序或者一段指令代码 B:电子元件 C:微生物“病毒体” D:机器部件 6.计算机感染病毒之后,症状可能有( ABCD )。 A:计算机运行变慢 B:OA打不开 C:窃取账户信息 D:勒索 7.计算机发现病毒之后,应该采取的措施( AD )。 A:立即停止工作并报告信息技术部 B:发个邮件先 C:不管 D:用杀毒软件查杀 8.平时使用计算机,需要养成好的习惯,我们应该(ABDE )。 A:离开关机/锁屏 B:定期备份重要资料 C:随意点击不明文件

D:定时杀毒 E:系统使用完毕及时退出 二、判断题(10*3分) 1.我国关于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的条例是在《刑法》中而不是《民法》。(√) 2.长离开工作岗位应该关闭计算机。(√) 3.为保护信息安全,电脑密码需经常更换且不要告诉他人。(√) 4.公司内严禁使用盗版软件和破解工具,如有工作需要,应通过公司采购正版软件或使用免费软件。(√) 5.随意接U盘、移动硬盘以及手机等移动设备。(×) 6.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公司信息(包括网络拓扑、IP地址、帐号、口令等)告知不相关的人员。(√) 7.计算机只要安装了杀毒软件,就不用担心会中病毒。(×) 8.收到不明邮件,特别是邮件主题有“SPAM”标记的邮件,不要随意打开。(√) 9.若计算机感染病毒,只要删除带病毒文件,就能消除所有病毒。(×) 10.当发现计算机病毒时,它们往往已经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即使清除了病毒,受到破坏的内容有时也难以恢复。因此,对计算机病毒应该以预防为主。(√)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作业习题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作业习题 习题1 1.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构成威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从技术角度分析引起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什么是TEMPEST技术? 5.什么是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 6.安全体系结构ISO7498-2标准包括哪些内容? 7.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策略内容有哪些? 8.在计算机安全系统中人、制度和技术的关系如何? 9.什么是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计算机可靠性包含哪些内容? 10.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采取哪两项措施? 11.容错系统工作过程包括哪些部分?每个部分是如何工作的? 12.容错设计技术有哪些? 13.故障恢复策略有哪两种? 14.什么是恢复块方法、N-版本程序设计和防卫式程序设计? 习题 2 1.请说明研究密码学的意义以及密码学研究的内容。 2.古典代替密码体制和换位密码体制有什么特点? 3. 请比较代替密码中移位密码、单表替代密码和多表替代密码哪种方法安全 性好,为什么? 4.凯撒密码是一种单表代替密码,它的加密方法就是把明文中所有字母都用 它右面的第k个字母代替,并认为z后面又是a。加密函数可以表示为: f ( a ) = ( a + k ) Mod n 其中f( a )表示密文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a表示明文字母在字母表中 的位置,k是密钥,n为字母表中的字符个数。 设有明文security,密钥k=3,密钥字母表如表所示,其中字母表示明文或 密文字符集,数字表示字母在密钥字母表中的位置。 z 2

(2)请写出该凯撒密码的解密函数。 (3)请用高级语言编写通用凯撒密码的加密/解密程序。 5.已知仿射密码的加密函数可以表示为: f(a) = ( aK1+ K0) mod 26 并知道明文字母e、h对应密文字母是f,w,请计算密钥K1和K0来破译此密码(答案K1=23,K0=17,还有其它解)。 6.设英文字母a,b,c,…,分别编号为0,1,2,…,25,仿射密码加密变换为 c = (3m + 5) mo d 26 其中m表示明文编号,c表示密文编号。 (1)试对明文security进行加密。 (2)写出该仿射密码的解密函数。 (3)试对密文进行解密。 7.Vigenere密码是法国密码学家Blaise de Vigenere发明的。设密钥 K=k 1k 2 k 3 …k n ,明文P=p 1 p 2 p 3 …p m ,当密钥长度n比明文长度m短时,密钥可以周期 性地重复使用。那么加密函数可以表示为: f (p i ) = ( p i + k i ) mod n 其中f (p i )表示密文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p i 表示明文字母在字母表中 的位置,k i 表示密钥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 i = 1,2,…,n。 设有明文P=security,密钥K=dog。 (1)请写出加密后的密文。 (2)请写出该Vigenere密码的解密函数。 (3)请用高级语言编写通用Vigenere密码的加密/解密程序。 8.写出DES算法步骤。 9.在DES算法中,S 2盒的输入为101101,求S 2 盒的输出。 10.仔细观察DES的初始置换表,找出规律,并用数学表达式表示。 11.设有初始密钥的十六进制形式为:de 2c 3e 54 a0 9b 02,请写出经过DES的密钥置换后的密钥。 12.DES加密过程与解密过程有什么区别? 13.AES与DES相比较有哪些特点? 14.计算:(1)0111 0011⊕1010 1011 (2)0111 0011·1010 1011 15.已知: a(x) = {03}x3+{01}x2+{01}x+{02} b(x) = {0b}x3+{0d}x2+{09}x+{0e}, 计算:d(x) = a(x) b(x) 16.解释AES算法中的数据块长Nb、密钥长Nk、变换轮数Nr、状态state、圈密钥和扩展密钥的含义。 17.分别画出AES加密和解密过程的流程图。

信息管理与信息安全管理程序.docx

. . 1目的 明确公司信息化及信息资源管理要求,对内外部信息及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管理,以确保各部门( 单位 ) 和岗位能及时、安全地识别、获取并有效运用、保存所需信息。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信息化管理及信息收集、整理、转换、传输、利用与发布管理。 3术语和定义 3.1信息 有意义的数据、消息。公司的信息包括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标准 化、内部控制、三基等和生产经营管理中所有信息。 3.2企业信息化 建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提升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 造、管理方式,及时为企业各级人员的决策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 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3.3信息披露 指公司以报告、报道、网络等形式,向总部、地方政府报告或向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生产经营管理相 关信息的过程。 3.4 ERP 企业资源规划 3.5 MES 制造执行系统 3.6LIMS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3.7IT 信息技术 4职责 4.1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公司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定期听取有关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汇报,协调解决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4.2 ERP支持中心负责公司ERP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每月召开ERP例会,分析总结系统运行情况, 协调处理有关问题,及时向总部支持中心上报月报、年报。 4.3信息中心是公司信息化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a) 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本程序及配套规章制度,对各部门( 单位 ) 信息化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 b)负责信息化建设管理,组织进行信息技术项目前期管理,编制信息建设专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c) 负责统一规划、组织、整合和管理公司信息资源系统,为各部门( 单位 ) 信息采集、整理、汇总和 发布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持;对Internet用户、电子邮箱进行设置管理;统一管理分公司互联网出口; d) 负责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门户和各类信息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维护及计算机基础设施、计算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测试题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测试题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测试 一、单选题(14分) 1、下列不属于网络安全测试范畴的是( C ) A. 结构安全 B. 边界完整性检查 C. 剩余信息保护 D. 网络设备防护 2、下列关于安全审计的内容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 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情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 日志记录。 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 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C. 应能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报表。 D. 为了节约存储空间,审计记录可以随意删除、修改或覆盖。 3、在思科路由器中,为实现超时10分钟后自动断开连接,实现的命令应 为下列哪一个。( A ) A. exec-timeout 10 0 B. exec-timeout 0 10 C. idle-timeout 10 0 D. idle-timeout 0 10 4、用于发现攻击目标。( A ) A. ping扫描 B. 操作系统扫描 C. 端口扫描 D. 漏洞扫描 5、防火墙提供的接入模式中包括。( ABCD ) A. 网关模式 B. 透明模式 C. 混合模式 D. 旁路接入模式 6、路由器工作在。( C ) A. 应用层 B. 链接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7、防火墙通过__控制来阻塞邮件附件中的病毒。( A ) A.数据控制B.连接控制C.ACL控制D.协议控制 二、多选题(36分) 1、不同设VLAN之间要进行通信,可以通过__。( A B ) A交换机B路由器C网闸 D入侵检测 E入侵防御系统2、能够起到访问控制功能的设备有__。( ABD ) A网闸 B三层交换机 C入侵检测系统 D防火墙 3、路由器可以通过来限制带宽。( ABCD ) A.源地址 B.目的地址 C.用户 D.协议 4、IPSec通过实现密钥交换、管理及安全协商。(CD) A. AH B. ESP C. ISAKMP/Oakley D. SKIP 5、交换机可根据____来限制应用数据流的最大流量。( ACD ) A.IP地址 B.网络连接数 C.协议 D.端口 6、强制访问控制策略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 BD ) A.局限性 B.全局性 C.时效性 D.永久性 7、防火墙管理中具有设定规则的权限。( CD ) A.用户 B.审计员 C.超级管理员 D.普通管理员 8、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用协议的方式以防被窃听。 (AC) A. SSH B. HTTP C. HTTPS D. Telnet E.FTP 9、网络安全审计系统一般包括(ABC )。 A.网络探测引擎 B.数据管理中心C审计中心 D声光报警系统

国家信息安全测评

国家信息安全测评 信息安全服务资质申请指南(安全工程类三级) ?版权2015—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2016年10月1 日

一、认定依据 (4) 二、级别划分 (4) 三、三级资质要求 (4) 3.1 基本资格要求 (5) 3.2 基本能力要求 (5) 3.3 质量管理要求 (6) 3.4安全工程过程能力要求 (6) 四、资质认定 (7) 4.1认定流程图 (7) 4.2申请阶段 (8) 4.3资格审查阶段 (8) 4.4能力测评阶段 (8) 4.4.1静态评估 (8) 4.4.2现场审核 (9) 4.4.3综合评定 (9) 4.4.4资质审定 (9) 4.5证书发放阶段 (9) 五、监督、维持和升级 (10) 六、处置 (10) 七、争议、投诉与申诉 (10) 八、获证组织档案 (11) 九、费用及周期 (11)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以下简称CNITSEC)是经中央批准成立、代表国家开展信息安全测评的职能机构,依据国家有关产品质量认证和信息安全管理的政策、法律、法规,管理和运行国家信息安全测评体系。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的主要职能是: 1.对国内外信息安全产品和信息技术进行测评; 2.对国内信息系统和工程进行安全性评估; 3.对提供信息系统安全服务的组织和单位进行评估; 4.对信息安全专业人员的资质进行评估。 “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定”是对信息安全服务的提供者的技术、资源、法律、管理等方面的资质、能力和稳定性、可靠性进行评估,依据公开的标准和程序,对其安全服务保障能力进行评定和确认。为我国信息安全服务行业的发展和政府主管部门的信息安全管理以及全社会选择信息安全服务提供一种独立、公正的评判依据。 本指南适用于所有向CNITSEC提出信息安全工程服务三级资质申请的境内外组织。

信息安全原理与应用期末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1.密码学的目的是 C 。【】 A.研究数据加密 B.研究数据解密 C.研究数据 D.研究信息安全 2.网络安全最终是一个折衷的方案,即安全强度和安全操作代价的折衷,除增 加安全设施投资外,还应考虑 D 。【】 A. 用户的方便性 B. 管理的复杂性 C. 对现有系统的影响及对不同平台的支持 D. 上面3项都是 3破解双方通信获得明文是属于的技术。【 A 】 A. 密码分析还原 B. 协议漏洞渗透 C. 应用漏洞分析与渗透 D. DOS攻击 4窃听是一种攻击,攻击者将自己的系统插入到发送站和接收站 之间。截获是一种攻击,攻击者将自己的系统插入到 发送站和接受站之间。 【 A 】 A. 被动,无须,主动,必须 B. 主动,必须,被动,无须 C. 主动,无须,被动,必须 D. 被动,必须,主动,无须 5以下不是包过滤防火墙主要过滤的信息?【 D 】 A. 源IP地址 B. 目的IP地址 C. TCP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D. 时间 6 PKI是__ __。【 C 】 A.Private Key Infrastructure B.Public Key Institute

C.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D.Private Key Institute 7防火墙最主要被部署在___ _位置。【 C 】 . . A.网络边界 B.骨干线路 C.重要服务器 D.桌面终端 8下列__ __机制不属于应用层安全。【 C 】 A.数字签名 B.应用代理 C.主机入侵检测 D.应用审计 9 __ _最好地描述了数字证书。【 A 】 A.等同于在网络上证明个人和公司身份的 B.浏览器的一标准特性,它使 得黑客不能得知用户的身份 C.要求用户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的安全机制 D.伴随在线交易证明购买的 收据 10下列不属于防火墙核心技术的是____。【 D 】 A (静态/动态)包过滤技术 B NAT技术 C 应用代理技术 D 日志审计 1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5个级别中,____是最高级别,属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最关键信息系统的保护。【 B 】 A 强制保护级 B 专控保护级 C 监督保护级 D 指导保护级 E 自主保护级 12公钥密码基础设施PKI解决了信息系统中的____问题。【】 A 身份信任 B 权限管理

8计算机信息安全及答案

第8章计算机信息安全(单选题) (其实我所给的这些典型题目就是期末考试题或统考题,因此必做。参考答案在另 一个Word文档中) 一.计算机安全定义、计算机安全属性 1、计算机系统安全通常指的是一种机制,即___A___。(参考p.320) A.只有被授权的人才能使用其相应的资源 B.自己的计算机只能自己使用 C.只是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经授权的实体 D.以上说法均错 [解析]参考p.320 2、计算机安全属性包含5个方面,它们是:可用性、可靠性、完整性、___C__和不可抵赖性(也称不可否认性)。(请看解析) A.可靠性 B.完整性 C.保密性(或机密性) D.以上说法均错 [解析]具体给出5个属性:(1)可用性:是指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能访问资源和得到服务(2) 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3)完整性:是指信息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删除、修改、伪造、篡改等破坏的特性(4)保密性:是指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经授权的实 体(5) 不可抵赖性:是指通信双方对其收、发过的信息均不可抵赖。(这5点可记一下,5点的内容就不必记了。) 3、计算机安全属性不包括____D__。 A.保密性 B.完整性 C.可用性服务和可审性 D.语义正确性 [解析]略 4、得到授权的实体需要时就能得到资源和获得相应的服务,这一属性指的是____C__。(参考第二题的解析) A.保密性 B.完整性 C.可用性 D.可靠性 [解析]参考第二题的解析。 5、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这一属性指的是___D___。 A.保密性 B.完整性 C.可用性 D.可靠性

[解析]参考第二题的解析。 6、信息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删除、修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破坏的属性指的是___B___。 A.保密性 B.完整性 C.可用性 D.可靠性 [解析]参考第二题的解析。 7、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经授权的实体的属性指的是__A____。 A.保密性 B.完整性 C.可用性 D.可靠性 [解析]参考第二题的解析。 8、通信双方对其收、发过的信息均不可抵赖的特性指的是___D___。 A.保密性 B.不可抵赖性 C.可用性 D.可靠性 [解析]参考第二题的解析。 9、下列情况中,破坏了数据的完整性的攻击是___C____。 A.假冒他人地址发送数据 B.不承认做过信息的递交行为 ---- 破坏了数据的不可抵赖性 C.数据在传输中途被篡改 ---- 破坏了数据的完整性 D.数据在传输中途被窃听 ---- 破坏了数据的保密性 [解析]略 10、下列情况中,破坏了数据的保密性的攻击是____D___。 A.假冒他人地址发送数据 B.不承认做过信息的递交行为 C.数据在传输中途被篡改 D.数据在传输中途被窃听 [解析]略 11、使用大量垃圾信息,占用带宽(拒绝服务)的攻击破坏的是____C__。(提示:因为这 样的攻击导致了实体无法访问网络资源) A.保密性 B.完整性 C.可用性 D.可靠性 [解析]略 12、上面讲了计算机系统安全的5个属性,下面要求大家知道:从技术上讲,计算机安全主 要包括以下几种:(1)实体安全(2)系统安全(3)信息安全(请参考p.320-321)。来看一个题

系统与信息安全管理

一、资源界定 1、业务系统信息安全包括托管在联通机房的所有服务器、网络线 路、网络设备、安装在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业务系统、应用系 统、软件、网络设备上的OS、配置等软硬件设施。 2、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对业务系统所包含的软硬件进行包括访问, 探测,利用,更改等操作。 二、网络管理 1、网络结构安全管理 A、网络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定期更新,拓扑结构图上应包含 IP地址,网络设备名称,专线供应商名称及联系方式,专 线带宽等,并妥善保存,未经许可不得对网络结构进行修 改。 B、网络结构必须严格保密,禁止泄漏网络结构相关信息。 C、网络结构的改变,必须提交更改预案,并经过信息总监的 批准方可进行。 2、网络访问控制 D、络访问控制列表包括山石磊科路由和华三S5620的ACL。

E、妥善保管现有的网络访问控制列表,其中应包含网络设备 及型号,网络设备的管理IP,当前的ACL列表,更新列表 的时间,更新的内容等。 F、定期检查网络访问控制列表与业务需求是否一致,如不一 致,申请更新ACL。 G、未经许可不得进行ACL相关的任何修改。 H、ACL时,必须备份原有ACL,以防误操作。 I、ACL配置完成以后,必须测试。 J、禁止泄漏任何ACL配置。 3、网络络设备安全 K、妥善保管现有网络设备清单,包括供应商及联系人信息,设备型号,IP地址,系统版本,设备当前配置清单。 L、定期检查设备配置是否与业务需求相符,如有不符,申请更新配置。 M、配置网络设备时,必须备份原有配置,以防误操作。 N、配置完成之后,必须进行全面测试。 O、禁止在网络设备上进行与工作无关的任何测试。 P、未经许可不得进行任何配置修。 Q、禁止泄漏网络设备配置。

(安全生产)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

编号: 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 信息系统安全服务资质认证申请书 (一级) 申请单位(公章): 填表日期: 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

目录 填表须知 (3) 申请表 (4) 一,申请单位基本情况 (5) 二,企业组织结构 (6) 三,企业近三年资产运营情况 (7) 四,企业主要负责人情况 (9) 五,企业技术能力基本情况 (13) 六,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工程过程能力 (18) 七,企业的项目和组织过程能力 (41) 八,企业安全服务项目汇总 (58) 九,企业安全培训软硬件情况 (60) 十,企业获奖、资格授权情况 (62) 十一,企业在安全服务方面的发展规划 (63) 十二,企业其他说明情况 (64) 十三,其他附件 (65) 申请单位声明 (66)

填表须知 用户在正式填写本申请书前,须认真阅读并理解以下内容: 1.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对下列对象进行测评认证: ●信息技术产品 ●信息系统 ●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组织和单位 ●信息安全专业人员 2.申请单位应仔细阅读《信息系统安全服务资质认证指南》,并按照其要求如实、详细地填写本申请书所有项目。 3.申请单位应按照申请书原有格式进行填写。如填写内容较多,可另加附页。4.申请单位须提交《信息系统安全服务资质认证申请书》(含附件及证明材料)纸板一式叁份,要求盖章的地方,必须加盖公章,同时提交一份对应的电子文档。5.不申请安全工程服务类资质认证的单位无需填写《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工程过程能力》此项内容。 6.不申请安全培训服务类资质认证的单位无需填写《企业安全培训软硬件情况》此项内容。 7.如有疑问,请与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联系。 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7号北科大厦9层 邮编:100091 电话:86-10-68428899 传真:86-10-68462942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d06046222.html, 电子邮箱:cnitsec@https://www.doczj.com/doc/d06046222.html,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授权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授权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二〇一七年一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办发[2003]27号文件中关于“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增强全民信息安全意识”的精神,加强对授权培训机构的管理,规范授权培训机构的职能,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以下简称CNITSEC)根据相关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CNITSEC为授权委托方,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信息安全产业分会为授权运营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授权运营方),授权培训机构为CNITSEC授权的培训机构方。 第三条CNITSEC、授权运营方、授权培训机构关系如下: 1、CNITSEC及授权培训机构均为独立的法人单位,但两两之间不具有行政隶属及产权归属关系,各自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2、授权运营方作为CNITSEC与授权培训机构之间的接口机构,按照授权委托方的要求对授权培训机构进行监督、指导和管理。授权运营方统一受理对授权培训机构的投诉,根据调查结果出具处理意见。 3、CNITSEC对授权运营方及授权培训机构具有监督管理的权利; 4、授权培训机构应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开展双方协议规定的培训业务,按时向CNITSEC缴纳管理费。 第四条本办法由授权运营方具体执行。 第二章授权业务类型 授权培训机构应与CNITSEC及授权运营方签订授权协议书,明确

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依法开展培训业务。 第五条授权培训机构可以以“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授权培训机构”的名义,根据授权协议中授权内容从事以下培训业务: 1、注册信息安全员(Certified Information Security Member 简称CISM)培训; 2、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Certified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fessional,简称CISP)培训,根据工作领域和实际岗位工作的需要,CISP培训分为四类: ●注册信息安全工程师(Certified Information Security Engineer简称CISE)培训; ●注册信息安全管理员(Certified Information Security Officer简称CISO)培训; ●注册信息安全审计师(Certified Information Security Auditor简称CISP-A)培训; ●注册信息安全开发人员(Certified Information Security Developer 简称CISD)培训。 3、其他培训业务以双方协议具体规定为准。 第三章授权培训机构的管理 第六条授权培训机构必须遵守如下管理规定: 1、日常工作管理 (1)按CNITSEC统一规定的教材、教学大纲开展培训业务,并执行授权运营方制定的统一培训标准;

信息安全及其可能的危害

《自然辩证法概论》信息安全及其可能的危害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信息安全及其可能的危害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信 息网络涉及我们每一个人以及国家的政府、军事、文教等诸多领域,存储、传输 和处理的许多信息是政府宏观调控决策、商业经济信息、银行资金转账、股票证 券、能源资源数据、科研数据等重要的信息。文章对网络安全及其危害进行了综 述,总结了网络安全的定义、重要性、网络安全的威胁来源与攻击模式,总结了 目前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计算机网络方面提出了网络安全问题对个人、 社会乃至国家的危害。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危害 0引言 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计算机这一人类伟大的发明已经广泛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利用计算机存储数据、处理图像、互发邮件、充分享用计算机带来的无可比拟的功能和智慧,特别是计算机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它的应用遍及国家的政府、军事、科技、文教、金融、财税、社会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也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网络。 但是,网络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会产生各种危机和威胁,因此,信息安全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全球性和战略性的问题。 1 信息安全专业简介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内部信息不受外部威胁,因此信息通常要加密。为保障信息安全,要求有信息源认证、访问控制,不能有非法软件驻留,不能有非法操作。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其中包括如何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消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如UniNAC、DLP等,只要存在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

2020年计算机三级考试试题:信息安全技术习题及答案

2020年计算机三级考试试题:信息安全技术习题及答 案 一、判断题 1.灾难恢复和容灾具有不同的含义。× 2.数据备份按数据类型划分能够分成系统数据备份和用户数据备份。√ 3.对当前大量的数据备份来说,磁带是应用得最泞的介质。√ 4.增量备份是备份从上J知韭行完全备份后更拔的全部数据文件。× 5.容灾等级通用的国际标准SHARE78将容灾分成了六级。× 6.容灾就是数据备份。× 7.数据越重要,容灾等级越高。√ 8.容灾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周而复始的。√ 9.如果系统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现问题,就能够不用再实行容灾了。× 10.SAN针对海量、面向数据块的数据传输,而NAS则提供文件级 的数据访问功能。√ 11.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基本思想就是将多只容量较小的、 相对廉价的硬盘实行有机组合,使其性能超过一只昂贵的大硬盘。√ 二、单选题 1.代表了当灾难发生后,数据的恢复水准的指标是(A) A.RPO

B.RTO C.NRO D.SDO 2.代表了当灾难发生后,数据的恢复时间的指标是(B) A.RPO B.RTO C.NRO D.SD0 3.我国《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将灾难恢复分成了级(B) A.五 B.六 C.七 D.八 4.下图是_____存储类型的结构图。(B) A.NAS B.SAN C.以上都不是 5.容灾的目的和实质是(C) A.数据备份 B.心理安慰 C.保持信息系统的业务持续性

D.系统的有益补充 6.容灾项目实施过程的分析阶段,需要实行(D) A.灾难分析 B.业务环境分析 C.当前业务状况分析 D.以上均准确 7.当前对于大量数据存储来说,容量大、成本低、技术成熟、广泛使用的介质是___B__。 A.磁盘 B.磁带 c.光盘 D.自软盘 8.下列叙述不属于完全备份机制特点描述的是__D___。 A.每次备份的数据量较大 B.每次备份所需的时间也就校长 C.不能实行得太频繁 D.需要存储空间小 9.下面不属于容灾内容的是(A) A.灾难预测 B.灾难演习 C.风险分析

信息与安全作业

1.信息安全管理实施过程由()质量统计控制之父休哈特提出的PDS演化而来,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改进成为PDCA 模式,所以又称为“戴明环”。 (单选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加拿大 2.()是由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通信网络、工作站等设备组成使办公过程实现自动化的系统。 (单选 ) A数据处理系统 B管理信息系统 C办公自动化系统 D决策支持系统 3.()是指为了长期保持对被攻击对象的访问权,在被攻破的机器上留一些后门以便以后进入。 (单选 ) A隐藏IP B踩点扫描目标系统 C攻击目标系统 D种植后门 4.安全操作系统的(),实质上也是普通操作系统所要求的,计算机硬件安全的目标是保证其自身的可靠性和为系统提供基本安全机制。 (单选 ) A最小特权管理 B访问控制 C操作系统的安全标识和鉴别 D硬件安全机制 5.调离人员办理手续前,应交回所有的()等。 (多选 )

A证章 B通行证 C授权 D使用资料 6.Windows系统账号管理包括()。 (多选 ) A账户种类 B创建用户和计算机账户 C更改系统管理员账户 D账户密码策略 7.近期窃密泄密案件的主要特点包括()。 (多选 ) A发生在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重大泄密案件突出 B故意出卖国家秘密的案件增多 C新技术产品和通信工具泄密增多 D网络泄密案件呈上升趋势 8.机密性是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其目的是保证信息系统上的数据处于一种完整和未损的状态。 (判断 ) 正确错误 9.各种安全策略必须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保护作用,但访问控制可以说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判断 ) 正确错误 10.一旦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辞职或调离,应立即取消他出入安全区、接触保密信息的授权。 (判断 ) 正确错误 11.向局域网内的主机发送非广播方式的ARP包,如果局域网内的某个主机响应了这个ARP请求,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它很可能就是处于网络监听模式了,这是目前相对而言比较好的监测模式。 (判断 )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培训教程初级学习笔记

. 第一章网络安全测评 1.1 网络全局 1.1.1 结构安全 a)应保证主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有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b)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c)应在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路由控制建立安全的访问路径; d)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e)应根据各部分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和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f)应避免将重要网段部署在网络边界处且直接连接外部信息系统,重要网段与其他网段之间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 g)应按照对业务服务的重要次序来制定带宽分配优先级别,保证在网络发生拥堵时优先保护重要主机。 1.1.2 边界完整性检查 a)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位,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技术手段:网络接入控制,关闭网络设备未使用的端口、IP/MAC地址绑定等 管理措施:进入机房全程陪同、红外视频监控等 b)应能够对内部网络用户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位,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1.1.3 入侵防范 a)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 b)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 优质范文. . 1.1.4 恶意代码防范 a)应在网络边界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

b)应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级和检测系统的更新 1.2 路由器 1.2.1 访问控制 a)应在网络边界处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能够起访问控制功能的设备有:网闸、防火墙、路由器和三层路由交换机等 b)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c)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HTTP, FTP, TELNET, SMTP, 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 d)应在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间或会话结束后终止网络连接; e)应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络连接数; 路由器可根据IP地址、端口、协议来限制应用数据流的最大流量; 根据IP地址来限制网络连接数 路由器的带宽策略一般采用分层的带宽管理机制,管理员可以通过设置细粒度的带宽策略,对数据报文做带宽限制和优先级别设定,还可以通过源地址、目的地址、用户和协议4个方面来限制带宽 f)重要网段应采取技术手段防止地址欺骗 地址欺骗中的地址可以使MAC地址,也可以使IP地址。目前发生比较多的是ARP地址欺骗,ARP地址欺骗是MAC地址欺骗的一种。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是一个位于TCP/IP协议栈中的低层协议,负责将某个IP地址解析成对应的MAC地址。 ARP欺骗分为2种,一种是对网络设备ARP表的欺骗,另一种是对内网PC的网关欺骗。 解决方法:1在网络设备中把所有PC的IP-MAC输入到一个静态表中,这叫IP-MAC绑定; 2.在内网所有PC上设置网关的静态ARP信息,这叫PC IP-MAC绑定。 一般要求2个工作都要做,称为IP-MAC双向绑定 g)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h)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 优质范文. . 1.2.2 安全审计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a)应对网络系统中的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b)审计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