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腺瘤的分期及病理分型

胸腺瘤的分期及病理分型

胸腺瘤的分期及病理分型

上文提到了关于胸腺瘤的分期,目前国际上胸腺瘤的分期使用了Masaoka-Koga分期,详细如下:

分期定义

I期胸腺肿物在大体病理及显微镜下可见囊性组织包裹,组织未生长局限在胸腺内,因此也叫非侵袭性胸腺瘤。

II期胸腺瘤侵犯浸润了包膜(胸腺外包膜)而且侵犯了临近的脂肪组织或者侵犯了胸膜:按不同范围分为以下两种亚分期:IIa期显微镜高倍视野下可见胸腺瘤组织侵犯超过外包膜

IIb期大体标本或显微镜低倍视野可见胸腺瘤组织侵犯了外包膜

III期大体标本或地被视野可见胸腺瘤组织侵犯了临近组织器官。胸腺瘤组织外侵性生长进入了临近组织或下颈部区域器官或上胸部区域,

其中包括了心包、肺以及心脏的大血管。

IVa期胸腺瘤浸润了胸膜或心包,胸腺瘤组织细胞广泛扩散到达了胸膜或心包。

IVb期胸腺瘤血源性或淋巴源性播散转移,已经侵及远处器官组织。

除了分期外,胸腺瘤还有相应的病理分型:

病理分型定义

A型约占全部胸腺瘤4% to 7%。约有17%的患者会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组织学上,该型肿瘤由新生胸腺表皮细胞组成,细胞呈纺锤或卵圆

形且没有核异常分裂,偶然可见少量的非新生淋巴细胞。

AB型约占全部胸腺瘤28% to 34%。约有16%的患者会有重症肌无力症状。组织学上, AB型胸腺瘤的病灶包含了A型和B型的胸腺瘤特

征,其中有丰富的非新生淋巴细胞同时也可见大量胸腺上皮细胞。

两种不同成分之间的界限可能很分明也可能界限不明显。两种成分

的比例不一致。

B1型约占全部胸腺瘤9% to 20%。约有57%的患者会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组织学上,该型胸腺瘤和普通的胸腺组织相近,含有大量与胸腺皮

质相似的胸腺瘤细胞,其中还包含了类胸腺髓质的组织。因此该型

和普通胸腺比较难区分。

B2型约占全部胸腺瘤20% to 36%。约有71%的患者会有重症肌无力症状。组织学上,该型胸腺瘤含有大量非新生淋巴细胞,其中包含了

新生胸腺上皮肿瘤细胞,这些肿瘤细胞为分散肿胀细胞,其细胞核

为小泡、空泡型,含有明显的核仁。腺瘤组织中常见血管周围间

隙,肿瘤组织可沿血管周围间隙排列呈栅栏样。该型胸腺瘤的淋巴

样组织与B1型类似,但其病灶内的髓样分化则较B1型少见或缺少

髓样分化。

B3型约占全部胸腺瘤10% to 14%。约有46%的患者会有重症肌无力症状。该型胸腺瘤也称为上皮胸腺瘤、非典型胸腺瘤、鳞片样胸腺瘤

或者分化好的胸腺癌。组织学上,该胸腺瘤主要由上皮细胞组成,

上皮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表现,其中不含或含少量异常增生。新生

上皮细胞与少量的非新生淋巴细胞混合在一起形成网格样生长。

C型该型胸腺瘤即胸腺癌,由异常增殖的上皮细胞组成,肿瘤组织已经无正常胸腺组织结构而与其他组织肿瘤相似。与A型和B型胸腺瘤

相比,胸腺癌组织内缺少了未成熟淋巴细胞。

鳞状细胞癌(表皮样细胞癌)

胸腺癌亚

淋巴上皮瘤样癌

肉瘤样癌

透明细胞癌

粘液上皮样癌

乳头状癌

未分化癌

胸腺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胸腺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A型胸腺瘤 1.定义:是一种由形态温和的梭形或卵圆形上皮性肿瘤细胞构成,缺乏或伴有少量未成熟T淋巴细胞的胸腺上皮性肿瘤。是胸腺瘤中相对少见的类型。以手术治疗为主,绝大数不要放化疗。 2.大体:一般有包膜,境界清楚;切面灰白,质硬,实性,分叶状结构不明显,可伴有囊性变。 3.镜下:组织结构多样:肿瘤细胞可排列成实性片状、束状、席纹状、车辐状或血管外皮瘤样,局部可有微囊结构。少数可见腺样分化、肾小球样结构、菊形团及脑膜瘤样结构。血管周间隙少见,缺乏胸腺小体和髓样分化灶。肿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形态温和,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少见;淋巴细胞稀疏,未成熟T淋巴细胞缺乏或可计数。 脑膜瘤样结构局部腺样分化 4.免疫组化:肿瘤细胞弥漫表达p63、ck5/6、 CK、CK19等上皮标记,CD20可阳性,不表达CD5、cD117;TdT显示少量的未成熟T淋巴细胞。 5.鉴别诊断: a.B3型胸腺瘤(梭形细胞亚型):如果存在大量的血管周间隙,强烈支持梭形细胞B3型胸腺瘤。如果肿瘤细胞核形状大小一致,存在大量毛细血管,见有菊形团结构、微囊区和肿瘤细胞CD20阳性,则支持A型胸腺瘤。 b.AB型胸腺瘤:AB型胸腺瘤镜下由两种成分构成,一种是A型胸腺瘤成分;另一种是淋巴细胞丰富(B样)的成分伴有明显的不成熟T细胞。当TDT阳性的淋巴细胞成分>10%时需要诊断为AB型胸腺瘤。 c.胸腺类癌/不典型类癌:少数A型胸腺瘤可见菊形团样、腺样结构需与胸腺发生的类癌/不典型类癌鉴别,主要依靠免疫组化,类癌/不典型类癌细胞神经内分泌标记syn、CgA、NSE、CD56至少表达两

第42课胸腺瘤(thymoma)的简单论述

第42课胸腺瘤(thymoma)的简单论述 胸腺瘤(thymoma)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胸腺瘤(thymoma)是一组来源于不同胸腺上皮细胞。病理分上皮细胞性、淋巴细胞性、混合性三种类型。有良、恶性之分,恶变倾向较高。 20%~40%胸腺瘤(thymoma)在发现时没有症状,仅在查体时偶然发现。 1/3的患者有瘤体侵犯或压迫邻近纵隔结构所引起的局部症状,包括咳嗽、胸痛、气短、吞咽困难、声嘶或呼吸道感染,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多见于恶性胸腺瘤。 30%一50%的胸腺瘤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但重症肌无力患者仅有15%-20%有胸腺的病变。重症肌无力在女性患者更常见,表现为复视、上睑下垂、肌肉无力和容易疲劳等症状。胸腺切除术后2/3患者重症肌无力症状能够减轻,但常需要数月时间。少数患者可发生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皮质醇增多症以及一些免疫异常如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等。 x线表现:胸部X线胸腺瘤(thymoma)多位于前纵隔中部、心脏底部与升主动脉交接部及肺动脉段区,向纵隔一侧突出,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实质性的良性胸腺瘤常有分叶状轮廓。恶性胸腺瘤边缘常不规则,表面许多结节状突起,有时也可伴有分叶状形态。胸腺囊肿阴影呈囊肿形态,有时因液体重力作用使上部较扁下部较宽。胸腺脂肪瘤含有大量脂肪组织影。肿瘤于短期内明显增大时应考虑恶变可能,心腰部肿瘤合并双侧上纵隔阴影明显增宽、心包积液或合并胸膜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或血性胸腔积液等均为侵袭性胸腺瘤的重要征象。

胸部CT检查清楚显示胸腺瘤性质、囊变、钙化及与周围组织间隙,有助于判断胸腺瘤是侵袭性还是非侵袭性。增强胸部CT常见前纵隔内包膜完整、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影,其内常有出血、坏死、囊性变。 针刺活检:可在超声、CT或透视指引下进行活检,检诊断本病的敏感性可以达到95%。做细胞学及病理检查,有助于对胸腺瘤与纵隔淋巴瘤和其他恶性病变进行鉴别。 Masaoka分期标准以胸腺肿瘤(thymoma)浸润范围不同依次分为下述四期:①Ⅰ期:肿瘤包膜完整,无浸润。②Ⅱ期:肿瘤浸润包膜、纵隔或胸膜。③Ⅲ期:肿瘤浸润大血管、肺脏。④Ⅳ期:肿瘤转移至心包或胸膜。 (如想了解更多,请查阅相关资料) 谢谢全国各地朋友的支持 我们不是专业的,但是我们是努力的

胸腺瘤的分型及分期

胸腺瘤是最常见的前纵隔原发肿瘤之一。绝大多数胸腺瘤位于前上纵隔的胸腺部位,极少数可异位发生在后纵隔、下颈部、肺门周边、胸膜或肺实质内。胸腺瘤一般生长缓慢,以局部浸润为主要生长方式,转移灶常常局限在胸膜、膈肌、心包、或者横膈内,胸腔以外的转移少见。即使完全切除的胸腺瘤仍有后期复发的可能性。 较小的胸腺瘤可没有任何症状。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会产生周围组织压迫、刺激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膈神经麻痹等。胸腺瘤可能合并重症肌无力(MG)、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低球蛋白血症、肾炎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红斑狼疮、巨食管症等,其中以重症肌无力最为多见。 分型 胸腺瘤主要病理特征为混杂的细胞成分,包括胸腺上皮细胞和非肿瘤性淋巴细胞,各种细胞比例变化是组织病理学分类基础。 传统分型以占80%以上的细胞成分命名,分为菱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性和混合型。这种分型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没有意义。 另有将胸腺瘤分为皮质型、髓质型和混合型,皮质型又分为皮质为主型和“单纯”皮质型2个亚型。这种分型方式和预后高度相关。 1999年WHO对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 A型胸腺瘤:即髓质型或梭型细胞胸腺瘤。 AB型胸腺瘤:即混合型胸腺瘤。 B型胸腺瘤:按照逐渐增加的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及核异型上皮细胞比例又分为3个亚型; B1型胸腺瘤:即富含淋巴细胞的胸腺瘤、淋巴细胞型胸腺瘤、皮质为主型胸腺瘤或类器官胸腺瘤; B2型胸腺瘤:即皮质型胸腺瘤; B3型胸腺瘤:即上皮型、非典型、类鳞状上皮胸腺瘤或分化好的胸腺癌。 C型胸腺瘤:即胸腺癌,组织学上此型较其他类型的胸腺瘤更具有恶性特征。 2004年WHO分型 取消了C型胸腺瘤作为胸腺癌的同义词,将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列入胸腺癌。 胸腺瘤分期(masaoka) I期:局限于包膜内; IIa期:肉眼浸润周围脂肪组织、纵膈内脂肪组织或两者都有。 IIb期:镜下浸润包膜 III期:肉眼侵犯邻近器官(如:胸膜、大血管或肺); IVA期:胸膜或心包播散; IVB期:淋巴造血系统转移。

胸腺癌简介

胸腺癌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疾病代码 •4疾病分类 •5疾病概述 •6疾病描述 •7症状体征 •8疾病病因 •9病理生理 •10诊断检查 •11鉴别诊断 •12治疗方案 •13预后及预防 •附: o1治疗胸腺癌的中成药 o2胸腺癌相关药物 1拼音 xiōng xiàn ái 2英文参考 [医] thymic carcinoma 3疾病代码 ICD:C37 4疾病分类 胸外科 5疾病概述 原发性胸腺癌是指具有恶性细胞结构特征的胸腺上皮肿瘤,在概念和实践中,容易和恶性胸腺瘤和胸腺转移癌相混淆。最常见的组织

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绝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症状。 胸腺癌多见于成年男性,平均年龄50 岁(19~74 岁),其中类淋巴上皮癌也可见于儿童,基底细胞样癌多见中老年男性,黏液表皮样癌与腺鳞癌也可见于中老年女性。临床表现和胸腺瘤相似。 6疾病描述 原发性胸腺癌是指具有恶性细胞结构特征的胸腺上皮肿瘤,在概念和实践中,容易和恶性胸腺瘤和胸腺转移癌相混淆。最常见的组织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绝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症状。治疗上以手术切除和放疗为主,但疗效和预后较差。 7症状体征 胸腺癌多见于成年男性,平均年龄50 岁(19~74 岁),其中类淋巴上皮癌也可见于儿童,基底细胞样癌多见中老年男性,黏液表皮样癌与腺鳞癌也可见于中老年女性。临床表现和胸腺瘤相似,但发展较快且容易导致纵隔结构的移位。多数患者就诊时有不同症状。大多数病人表现为胸痛或胸部不适,部分病人可有消瘦、盗汗、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若肿瘤较大,可出现上腔静脉阻塞表现。个别病人可同时伴有重症肌无力。大多数胸腺癌病人在首次发现时已有外侵或转移表现。一般多侵犯周围器官或向前纵隔淋巴结、无名静脉、胸膜、肺、心包扩散转移。个别病人也可表现出胸腺瘤的一些从属综合症状,如伴有全身红斑狼疮等。极少胸腺癌病人也可仅在体检时偶尔被发现,而无任何临床症状。胸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胸腺瘤很相似,除有纵隔结构转移症状较频繁,且进展较快的特点外,胸腔外转移或临床转移的证据也更有可能在诊断中出现。重症肌无力、后天性红细胞再生不良,或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与胸腺癌的联系尚未见报道。 8疾病病因 胸腺癌是指的来源于细胞学恶性的胸腺上皮的肿瘤。与侵袭性(同样具生物学恶性)的异常新生物但细胞学良性的胸腺瘤在临床行为上显著不同。 9病理生理 病理分型:Marchevsky 的组织学分型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方法,

JTO:ITMIG关于胸腺瘤和胸腺癌的WHO病理学分类共识

JTO:ITMIG关于胸腺瘤和胸腺癌的WHO病理学分类共识 2004 版的WHO 分类将胸腺上皮肿瘤分为A、AB、B1、B2 和B3(及少量其他类型)型胸腺瘤和胸腺癌。由于一些胸腺瘤和胸腺癌在形态学上存在重叠,导致很多病例在分类上存在不足。 ITMIG 组织了 18 名病理学家对 72 例“混合性”胸腺瘤和胸腺癌标本进行了 HE 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并达成共识。文章发表在 2014 年5 月的 JTO 杂志上。 目前对胸腺瘤和胸腺癌应用最广泛的分类方法是WHO 分类。WHO 根据基本形态分为 A、AB、B1、B2 和 B3(及少量其他类型)型胸腺瘤和胸腺癌。然而,WHO 分类缺乏明确的区分标准,造成不同医师和研究间结论的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TMIG 于2011 年三月纽约会议上一致通过应该坚持WHO 分类,但应制定更精细的组织学标准来解决以下问题: 1、存在不同亚型之间特征的胸腺瘤(边缘病例) 2、存在异质性、高分裂活性和坏死的肿瘤 3、存在多种组织学形态的肿瘤 为了更精确的明确诊断标准,18 名病理医师,2 名外科医师和1 名肿瘤医师共同评价了难于区分的胸腺上皮肿瘤(TET)标本。该研讨会由 ITMIG 组织并得到欧洲病理学会的支持。 全体与会者共同评价和讨论修订了2004 版WHO 胸腺肿瘤分类的描述。根据标准达成了两个更好的策略。首先,除了在诊断上兼容的表现,使用列出主要(不可或缺的)和次要(典型的)表现的表格以取代“描述风格”的WHO 分类。其次,补充“图例库”来描述难于分类的“边缘”病例肿瘤。 总计纳入 72 例病例,由于时间有限最终对 58 例进行了详细的评价。除了 HE 染色,使用了以下免疫组化抗体: 1)“传统”抗体:AE1/3,CD5,CD117,TdT,desmin。 2)上皮细胞皮质抗体:Beta5t,prss16 和 cathepsin V。 3)胸腺上皮细胞髓质标志物:CD40,claudin 4 和 AIRE。

外科学笔记:纵隔疾病

②纵隔肿物 纵隔肿瘤和囊肿 <1>临床表现 1.肿瘤压迫症状:包括胸闷,憋气,胸痛,气短,呼吸困难,吞咽不畅,颜面肿胀,神经系统症状 2.特殊症状:重症肌无力(胸腺瘤),甲亢(胸骨后甲状腺肿),咳出毛发/油脂样物质(畸胎瘤) <2>处理原则:手术! 胸骨后甲状腺肿 组织来源: ①颈部肿大的甲状腺坠入胸内 ②甲状腺胚基离开原基在纵隔发育:迷走性胸内甲状腺(血供来自胸内,与颈部无明显关系) 临床表现: ①肿瘤压迫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喘鸣(压迫气管);吞咽困难(压迫食管);上腔静脉综合症 ②颈部检查:无法触及甲状腺下极,颈部甲状腺区空虚感 诊断: ①X线胸片:上纵隔增宽,有类圆形阴影,以锁骨为中心向上下增长,可随吞咽活动,肿物下缘界 限清晰.可伴有气管受压移位 ②CT:肿块与颈部甲状腺相连,边界清晰,密度不均,可有钙化,并有明显强化. 治疗:手术切除!因为多数患者有压迫症状,并可继发甲亢,有一定恶变风险.

是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但是绝大多数胸腺瘤都是由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组成的. 分型: ①淋巴细胞型:占22%,以淋巴细胞/胸腺细胞为主 ②上皮细胞型:占27%,以形成Hassal小体的网状上皮细胞为主 ③混合型:占50%,兼有以上两种细胞 ④梭形细胞型:占1%,为上皮细胞的一个亚型 ①胸腺瘤多发于50-60岁,儿童少见. ②50%的患者并无临床症状 ③常见症状:胸部钝痛,气短,咳嗽 ④若出现剧烈胸痛,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膈肌麻痹,声音嘶哑:提示肿瘤已有广泛外侵 ⑤40%的胸腺瘤伴发自身免疫病:如重症肌无力,纯红再障,低γ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 ①胸部平片:位于心脏大血管交界处,呈浅分叶状的类圆形团块影,多偏向一侧;侧位片示多位 于前纵隔,密度较淡,轮廓不清 ②CT:可以用来确定胸腺瘤的范围,并发现小的胸腺瘤.但对判断肿瘤良恶性无帮助 ③若穿刺失败,则需采用纵隔镜或前纵隔切开 ④重症肌无力对于诊断胸腺瘤有决定性意义!!! ⑤在年轻男性患者上,注意测定AFP和HCG,以排除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治疗: ①手术切除:完整切除胸腺瘤,并彻底切除胸腺组织(包括纵隔内脂肪) ②放疗:适用于II/III期胸腺瘤.对于体积较大或明显外侵的胸腺瘤,可先放疗后手术. ③化疗:适用于不能切除的III期和有远处转移的IV期肿瘤

手把手教你会读片——胸腺瘤

手把手教你会读片——胸腺瘤 概述:胸腺瘤(thymoma)是起源于胸腺上皮,由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构成,是前纵隔最为常见的原发肿瘤,起病隐匿,普通体检和x光检查常未能及时发现,往往是出现肿瘤压迫症状后才引起临床医生重视。近年来的主流观点是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将肿瘤分为非侵袭性胸腺瘤和侵袭性胸腺瘤。 病理表现: 胸腺瘤为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目前认为所有的胸腺瘤均为潜在恶性。胸腺瘤大多数由上皮细胞及淋巴细胞两种成分混合而成。根据上皮细胞形态及淋巴细胞与上皮细胞的比例进行分类,将胸腺瘤分为A、B、AB三型,根据上皮细胞成比例的增加和不典型肿瘤细胞的出现,又将B型肿瘤分成三种亚型:B1、B2、B3。所有的胸腺癌均为C型。 胸腺瘤的WHO病理分类表: 影像学表现: 非侵袭性胸腺瘤倾向于肿块最大直径较小、形态规则、边缘光滑、肿瘤内部密度均匀、增强幅度>20Hu、典型表现为均匀强化,约1/3

因肿瘤坏死、出血或囊变而出现不均匀强化,不存在转移以及无局部侵犯等影像学特征; 侵袭性胸腺瘤肿块倾向于肿块最大直径较大、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肿瘤内部密度不均匀、增强幅度≤20Hu、较多转移以及局部侵犯等影像学特征。 典型病例 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非侵袭性胸腺瘤:前纵隔软组织肿块,形态规则、边缘光滑、肿瘤内部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均匀中等度强化,不存在转移以及无局部侵犯等影像学特征。

侵袭性胸腺瘤:冠状位显示前纵隔巨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肿瘤内部密度不均匀、增强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包饶大血管并向周围结构侵犯,伴心包积液。 手把手读片环节:以下临床病史及影像图像符合本病特点: case1患者女性,55岁,体检发现右上纵膈肿块一周。 CT增强表现: CT增强表现:非侵袭性胸腺瘤:前纵隔左心缘旁软组织肿块,形态尚规则、边缘光滑,周围脂肪间隙清晰,无侵犯(蓝箭头),肿瘤内部密度尚均匀、增强扫描肿块大部分均匀中等度强化,内部少许低密度囊变区(红箭头),不存在转移以及无局部侵犯等影像学特征。 case2患者男性,自觉晨起脸部及颈部肿胀加重,白天渐消肿,伴有咽部异物阻塞感,偶有咳嗽咳少量白粘痰。 CT增强表现:

WHO胸腺肿瘤分类附图(优质参考)

2015WHO 胸腺肿瘤分类 德国的 Marx 医师在 J Thorac Oncol 杂志上发文对第四版 WHO 胸腺肿瘤分类进行总结,不但对所有新的肿瘤分类和变体进行了描述,而且强调了第四版分类与第三版分类的主要区别所在,对理解 2015WHO 胸腺肿瘤分类大有裨益。 2015 年的第四版 WHO 肺、胸腺、胸膜和心脏肿瘤分类与 2004 年的第三版分类有很大不同,首次将所有胸部肿瘤都纳入了一本书中,负责编辑工作的有 William D.Travis、Elizabeth Brambilla、Hans Konrad Müller-Hermelink 和 Curtis C. Harris,而 1999 年由 Juan Rosai 编辑的第二版胸腺肿瘤 WHO 分类则单独成书。 第二版中首次引入胸腺瘤 A 型、AB 型和 B1-B3 型术语,第三版与新的第四版分类中沿用了这些术语,因为它们已得到世界公认,而且现有新数据尚不足以支持新的变化。第四版胸腺肿瘤的组织病理学部分补充加入了临床症状、肿瘤大体改变、免疫组化、遗传学特征和预后等数据。 此外第四版胸部肿瘤分类的编辑工作中加强了多学科合作,来自影像学、胸外科、和肿瘤内科的医师也加入了第四版的编辑工作,此版中还纳入了最先进的 CT、PET/CT (图 1)和细胞学(图 2)检查。国际胸腺恶性肿瘤小组(ITMIG)组织的二次国际多学科会议为新版分类的学科间合作、概念变化、更好的进行亚类的组织学标准提供了很大帮助。 图 1. PET-CT 显示的是一名 71 岁女性患有 B3 型胸腺瘤 A. 轴位图像显示左主支气管水平前纵膈有一肿物(M)和右下气管旁淋巴结肿大,浸润心包上隐窝(箭头) B. 轴位融合图像在同一水平证实原发肿瘤和转移有 FDG 浓聚

胸腺瘤诊断治疗指南

胸腺瘤诊断治疗指南 【概述】 大约95%的胸腺瘤发生在前纵隔,少数发生在纵隔以外的部位如颈部、 肺门和肺实质内。在纵隔内,胸腺瘤还可发生在前纵隔的心膈角处,甚至有报 道如息肉一样的气管内胸腺瘤。 所有胸腺瘤均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但仅有4%的胸腺瘤是由单一的胸腺 上皮细胞组成,绝大多数胸腺瘤是胸腺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组成的。胸腺 82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 瘤分以下四种类型:①淋巴细胞型:胸腺瘤组织中,淋巴细胞成分超过66%; ②上皮细胞型:胸腺瘤组织中,上皮细胞成分超过66%;③淋巴、上皮细胞 混合型:胸腺瘤组织中,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所占的比例相

同;④梭形细胞 型:为上皮细胞型的一个亚型。 胸腺瘤的各种组织类型中,淋巴细胞型约占22%,上皮细胞型约占27%。 淋巴、上皮细胞混合型约占50%,梭形细胞型所占比例最少。 1985年,Marino等根据显微镜下肿瘤胸腺上皮细胞的形态,将胸腺瘤分 为三种组织学类型:①皮质型:由中等到较大的上皮细胞组成,核呈圆形或卵 圆形,染色质细而分散,核仁位于中央。胞浆不清楚。肿瘤内有许多不成熟的 淋巴细胞。②髓质型:由小到中等的上皮细胞组成,核的形状不规则,多呈梭 形,没有核仁。肿瘤内淋巴细胞数量较少,且都是成熟的T 细胞。③混合型: 由皮质型和髓质型两种成分组成。该分类方法公布后,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

为临床所接受。 肉眼看,胸腺瘤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大小不一。肿瘤质地软,颜色为 深褐色或灰红色。肿瘤可有分叶,其间有明显的灰白色纤维组织间隔。除了 整个胸腺组织已被胸腺瘤组织所取代外,绝大多数胸腺瘤与正常胸腺组织相 接壤。 胸腺瘤中,可经常见到各种退行性变,如出血、钙化和囊性变等。 胸腺瘤的大体形态特征中,最重要的是肿瘤的包膜是否完整以及肿瘤是否 侵及邻近的正常器官。所有胸腺瘤中,良性胸腺瘤即包膜完整的非浸润型胸腺 瘤所占的比例大约是40%~70%。偶尔,这些包膜完整的非浸润型胸腺瘤, 显微镜下却发现肿瘤细胞已经浸润到包膜或包膜外,这类胸

2021版:中国胸腺上皮肿瘤临床诊疗指南(全文)

2021版:中国胸腺上皮肿瘤临床诊疗指南(全文) 【摘要】胸腺肿瘤是胸部肿瘤相对罕见的一种肿瘤类型,世界卫生组织病理学分类将其划分为胸腺上皮肿瘤,包括胸腺瘤和胸腺癌。中国胸腺肿瘤的发病率约为4.09/100万,略高于欧美国家。对于可手术切除的胸腺上皮肿瘤优先推荐手术完全切除,术后或辅助以放化疗。而晚期不可切除的胸腺上皮肿瘤,治疗方式以放化疗为主,但是缺乏标准的一、二线治疗方案。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胸腺上皮肿瘤中展现出了一定的治疗前景。目前,中国胸腺上皮肿瘤的诊疗尚无指南发布,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根据国内外胸腺上皮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对胸腺上皮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制定中国胸腺上皮肿瘤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胸腺肿瘤是相对罕见的一类肿瘤,通常位于前纵隔,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病理学分类将其划分为胸腺上皮肿瘤,其发病率为1.3~3.2/100万。2019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上报2016年肿瘤数据登记处为682个,质量控制后共纳入487个肿瘤登记处,覆盖人口3.8亿,年报显示,筛选胸腺恶性肿瘤(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为C37)的新发病例为1 562例,发病率约为4.09/100万,标化发病率(Segi′s世界标准人口)为2.73/100万,高于欧美国家。基于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北美的胸腺肿瘤发病率为2.14/100万,胸腺肿瘤在亚裔人中的发病率(3.74/100万)高于高加

索族裔(1.89/100万)。2016年中国胸腺上皮肿瘤死亡710例,死亡率1.86/100万,标化发病率(Segi′s世界标准人口)为1.20/100万,2000年始至今发病率呈波动性增高趋势。根据现有文献报道,很多既往为良性的早期胸腺肿瘤,术后亦有复发转移可能,因此,恶性或良性胸腺瘤的相关术语已不再适宜,目前所有胸腺肿瘤均已被视作恶性肿瘤。2015年3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了WHO胸腺上皮肿瘤分类,分类的制定基于国际胸腺肿瘤协作组(International Thymic Malignancy Interest Group,ITMIG)于2011年12月组织的多学科研讨会上对胸腺肿瘤达成的共识。胸腺肿瘤属于惰性肿瘤,即使疾病进展后,部分胸腺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仍较长,5年生存率接近90%。因此,建议针对胸腺肿瘤开展较长时间的随访(如10年),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和复发状况。而胸腺癌常伴有远处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55%。 一、诊断 (一)诊断的基本原则 1. 临床表现:胸腺肿瘤起病隐匿,当肿瘤体积较小时,患者常无体感症状;随着肿瘤增大,患者首发表现为纵隔局部压迫症状,如胸闷、气短、头面部肿胀感等。1/3的胸腺瘤患者伴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的伴发疾病为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在AB型、B1型和B2型胸腺瘤中最为常见,多与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有关。其他常见伴发疾病包括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5%)和低γ球蛋白血症(5%)。

胸腺瘤的分期及病理分型

胸腺瘤的分期及病理分型 上文提到了关于胸腺瘤的分期,目前国际上胸腺瘤的分期使用了Masaoka-Koga分期,详细如下: 分期定义 I期胸腺肿物在大体病理及显微镜下可见囊性组织包裹,组织未生长局限在胸腺内,因此也叫非侵袭性胸腺瘤。 II期胸腺瘤侵犯浸润了包膜(胸腺外包膜)而且侵犯了临近的脂肪组织或者侵犯了胸膜:按不同范围分为以下两种亚分期:IIa期显微镜高倍视野下可见胸腺瘤组织侵犯超过外包膜 IIb期大体标本或显微镜低倍视野可见胸腺瘤组织侵犯了外包膜 III期大体标本或地被视野可见胸腺瘤组织侵犯了临近组织器官。胸腺瘤组织外侵性生长进入了临近组织或下颈部区域器官或上胸部区域, 其中包括了心包、肺以及心脏的大血管。 IVa期胸腺瘤浸润了胸膜或心包,胸腺瘤组织细胞广泛扩散到达了胸膜或心包。 IVb期胸腺瘤血源性或淋巴源性播散转移,已经侵及远处器官组织。 除了分期外,胸腺瘤还有相应的病理分型: 病理分型定义 A型约占全部胸腺瘤4% to 7%。约有17%的患者会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组织学上,该型肿瘤由新生胸腺表皮细胞组成,细胞呈纺锤或卵圆 形且没有核异常分裂,偶然可见少量的非新生淋巴细胞。 AB型约占全部胸腺瘤28% to 34%。约有16%的患者会有重症肌无力症状。组织学上, AB型胸腺瘤的病灶包含了A型和B型的胸腺瘤特 征,其中有丰富的非新生淋巴细胞同时也可见大量胸腺上皮细胞。 两种不同成分之间的界限可能很分明也可能界限不明显。两种成分 的比例不一致。 B1型约占全部胸腺瘤9% to 20%。约有57%的患者会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组织学上,该型胸腺瘤和普通的胸腺组织相近,含有大量与胸腺皮 质相似的胸腺瘤细胞,其中还包含了类胸腺髓质的组织。因此该型 和普通胸腺比较难区分。 B2型约占全部胸腺瘤20% to 36%。约有71%的患者会有重症肌无力症状。组织学上,该型胸腺瘤含有大量非新生淋巴细胞,其中包含了 新生胸腺上皮肿瘤细胞,这些肿瘤细胞为分散肿胀细胞,其细胞核 为小泡、空泡型,含有明显的核仁。腺瘤组织中常见血管周围间 隙,肿瘤组织可沿血管周围间隙排列呈栅栏样。该型胸腺瘤的淋巴 样组织与B1型类似,但其病灶内的髓样分化则较B1型少见或缺少 髓样分化。 B3型约占全部胸腺瘤10% to 14%。约有46%的患者会有重症肌无力症状。该型胸腺瘤也称为上皮胸腺瘤、非典型胸腺瘤、鳞片样胸腺瘤 或者分化好的胸腺癌。组织学上,该胸腺瘤主要由上皮细胞组成,

胸腺瘤

胸腺瘤【基本外科讨论版】 胸腺 流行病学及病因胸腺瘤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是常见的前纵隔肿瘤,约占纵隔肿瘤的l 5%一20%。胸腺瘤生长缓慢,临床表现复杂位置多变组织成分繁多且无统一的组织学分类,预后因素存在争议。年龄7-67岁,平均38.9岁。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胸腺瘤多见于30一50岁,平均发病年龄44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资料来源 :医学教育网。多数作者认为性别和年龄对预后无明显影响。Lee等认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预后差,我们的研究中60岁以上ll例,其5年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5%36.36%18.18%,而60岁以内58例分别为92.54%74.56%51.17%。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约95%胸腺瘤发生在前纵隔,少数病例肿瘤位于颈部肺门及肺实质内。本组病例中88.4%位于前纵隔,肿瘤生长部位对手术处理和预后无明显影响。3例合并MG 患者的肥大胸腺内有2个胸腺瘤,其中2例的胸腺瘤均为良性,1例为良性恶性各1枚,这提示胸腺瘤可以多中心起源,可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发现后纵隔胸腺瘤一例[18] 病理 实际上理想的肿瘤分类应具备能反映肿瘤的组织学形态、组织发生与临床相关性!以及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等几方面。胸腺瘤Masaoka病理分期: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临床病理分期。I期:肉眼下包膜完整,显微镜下包膜无侵犯; II期:肉眼下肿瘤侵犯周围脂肪或纵隔胸膜,或镜下包膜受侵犯; III期:肉眼下肿瘤侵犯邻近器官; IV期:胸膜心包播散,淋巴或远处转移。( a肿瘤胸腔内种植转移,b肿瘤淋巴或血源远处转移) I期为良性,II、III、IV期为恶性,I期5年生存率100%,II十III十IV期为78%。也有作者认为I期II期预后无明显差别。I期25例,II期l 2例,III期28例,IV期4例 [注:统计病例总数为69例,下同] ogawa明,在I期患者中肿瘤周围有粘连患者复发率高于无粘连者,所以我们提倡I期肿瘤较大和粘连者术后应行放疗。国内研究也表明在无明显外侵病例中,客观衡量术中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较困难,而将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组归于II期[2],将肿瘤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组外侵不明显者也归入II期按Rosai/Levine(R/L)标准:1978年Rosai/Levine提出的分类,依据细胞学特征和包膜完整性来区分良恶性,包膜完整无浸润为良性,包膜受到侵犯者为恶性。恶性胸腺瘤又分为1型和2型,1型无细胞异形性改变,2型即胸腺癌,细胞有明显异形性改变,这种分类得到广泛认可。良性胸腺瘤25例;恶性胸腺瘤l型37例,2型(胸腺癌)7例。胸腺瘤浸润转移或种植的不同分为1、包膜内:肿瘤完全局限于包膜内。2、微小浸润:肿瘤位于包膜内,但有灶性浸润性转移至纵隔脂肪;微小浸润通常是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而临床上无法判断3、广泛浸润:胸腺瘤浸润邻近组织。 4、种植:如种植于心包,胸膜。 Lattes/Bernatz(L/B)组织学分类:20世纪80年代,将胸腺瘤分为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混合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多数研究认为此分类对判断胸腺瘤良恶性及预后意义不大。淋巴细胞型24例,上皮细胞型26例,混合型l 6例,梭形细胞型3例。皮质髓质胸腺瘤分类:1985年Marino和Kirchner等根据胸腺瘤上皮细胞

胸腺瘤分型?胸腺肿瘤包括胸腺瘤和胸腺癌4

胸腺瘤分型?胸腺肿瘤包括胸腺瘤和胸腺癌4 胸腺瘤分型 胸腺肿瘤是指发生在胸腺上皮细胞上的良性或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胸腺瘤包括胸腺上皮瘤和胸腺间质瘤。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对胸腺瘤的分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 1. 胸腺上皮瘤 胸腺上皮瘤是最常见的胸腺瘤类型,占所有胸腺肿瘤的80-90%。胸腺上皮瘤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提腺瘤(Thymoma) 提腺瘤是胸腺上皮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胸腺瘤的50-60%。提腺瘤可以根据WHO的分类分为A、AB、B1、B2、B3和C六个亚型。亚型之间主要依据瘤细胞形态和增殖指数的差异进行分类。 - A型提腺瘤:细胞形态规整,增殖指数低,预后良好。 - AB型提腺瘤:细胞形态和AB亚型相似,增殖指数中等,预后尚好。 - B1型提腺瘤:细胞形态与正常胸腺相似,增殖指数较高,预后尚好。 - B2型提腺瘤:细胞形态多样,有少许异形细胞,增殖指数适中,预后较好。 - B3型提腺瘤:细胞形态多样,有明显的异形细胞,增殖指数较高,预后相对较差。

- C型提腺瘤:细胞形态异常,增殖指数极高,预后差。 (2) 胸腺癌(Thymic carcinoma) 胸腺癌是一种相对稀少但恶性程度较高的胸腺瘤,占所有胸腺瘤的10-20%。胸腺癌可以根据瘤细胞形态分为不同亚型。 - 角化癌:瘤细胞具有角化细胞特征。 - 未分化癌:瘤细胞基本无法分化,具有强烈的恶性特征。 - 腺癌:瘤细胞形成腺管结构。 - 黏液腺癌:瘤细胞形成黏液性分泌物。 2. 胸腺间质瘤 胸腺间质瘤较为罕见,占所有胸腺肿瘤的10-20%。胸腺间质 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亚型: (1) 胸腺淋巴瘤(Thymic lymphoma) 胸腺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胸腺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类型和免疫表型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弥漫大细胞型淋巴瘤、结节性硬化型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等。 (2)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Thymic neuroendocrine tumor)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指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类型和组织学特点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小细胞癌、大细胞癌和类癌等。 总结起来,胸腺瘤可以分为胸腺上皮瘤和胸腺间质瘤两大类。胸腺上皮瘤主要包括提腺瘤和胸腺癌,而胸腺间质瘤则包括胸

胸腺瘤Microsoft-Word-文档

胸腺瘤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胸腺瘤是一组来源于不同胸腺上皮细胞,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点和伴有多种副肿瘤症状的疾病。治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主。 症状体征 虽然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胸腺瘤,但绝大多数是在50~60岁,儿童胸腺瘤非常少见。胸腺瘤的发生率男女之间的差别不明显。大约50%胸腺瘤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是在胸部X线体检时被查出肿瘤。随着肿瘤增大或肿瘤的外侵,患者表现为局部压迫症状、全身反应及伴发疾病症状。胸壁受累病人可陆续出现程度不等胸背钝痛、肩胛间区或胸骨后疼痛;气管受压出现咳嗽、气促、胸闷、心悸等呼吸困难症状;喉返神经受侵可出现声音嘶哑,膈神经受压可出现膈肌麻痹;上腔静脉梗阻表现为面部青紫、颈静脉怒张。如出现乏力、盗汗、低热、消瘦、贫血、严重的胸痛以及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体征常提示为恶性病变或伴有局部转移。 胸腺伴随疾病据Rosenow和Hurley’s(1984)报道,40%胸腺瘤病人伴有胸腺从属全身性或 自身免疫性疾病(表3,4)。 其中1/3有两种或更多胸腺伴随疾病。这些伴发疾病的绝大多数是自身免疫紊乱引起,也可能有某些巧合。 1.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胸腺瘤患者最常伴随的疾病。30%~70%患者伴有重症肌无 力。而重症肌无力患者中有10%~30%合并有胸腺瘤。发病年龄一般比单纯肌无力病人大10~15岁,比单纯胸腺瘤的平均发病年龄年轻一点。重症肌无力和胸腺瘤常同时出现,偶尔重症肌无力可在发现胸腺瘤以后若干年才出现,或者胸腺瘤切除术后数天或数年才出现。 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以混合型多见,其次为淋巴细胞型和上皮细胞型,梭形细胞型最少见。胸腺瘤可能有两种作用,一种是产生自家免疫反应,另一种是作为自身抗体能抑制自家免疫反应,如果切除了第一种反应的胸腺,有助于治疗重症肌无力,而切除了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胸腺瘤后,则产生或加重重症肌无力,Kimura报道了27例切除胸腺瘤后出现了重症肌无力。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预后较单纯胸腺瘤为好。其可能原因在于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易早期发现。 2.红细胞再生不良症红细胞再生不良症是指贫血合并骨髓成红细胞减少及血中网织红细 胞缺乏,约占30%的患者同时合并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和巨核细胞生成正常。 文献报道5%~7%胸腺瘤可合并红细胞再生不良症,有红细胞再生不良症的病人却有近半数合并胸腺瘤。合并红细胞再生不良症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和免疫抑制有关,Jepson 和Vas(1974)提出证据表明:胸腺廇患者血清中发现IgG抗体,IgG抗体抑制红细胞生成素和抑制血红蛋白合成。Beard(1978)报道:这类胸腺瘤病人的病理类型约70%为非浸润型的梭形上皮细胞型。切除肿瘤后,贫血症状可明显改善,但是比单纯的胸腺廇预后差。 3.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临床表现为反复感染、腹泻、肺炎、淋巴结炎、过敏反应延迟等。 Good(1954) 首先报道胸腺瘤合并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其发现约10%患有丙种球蛋白不足的病人常合并胸腺瘤(特别是梭形上皮细胞型胸腺廇)。Wald-man(1975)报道此类病人多见于老年人,主要是因为胸腺瘤病人中存在抑制丙种球蛋白合成的抑制因子T细胞。但是大

《中国胸腺上皮肿瘤临床诊疗指南( 2021版)》主要内容

《中国胸腺上皮肿瘤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主要内容 胸腺肿瘤是相对罕见的一类肿瘤,通常位于前纵隔,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学分类将其划分为胸腺上皮肿瘤,其发病率为1.3~3.2/100万。 一、诊断 (一)诊断的基本原则 1. 临床表现:胸腺肿瘤起病隐匿,当肿瘤体积较小时,患者常无体感症状;随着肿瘤增大,患者首发表现为纵隔局部压迫症状,如胸闷、气短、头面部肿胀感等。1/3的胸腺瘤患者伴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的伴发疾病为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在AB型、B1型和B2型胸腺瘤中最为常见,多与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有关。其他常见伴发疾病包括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5%)和低γ球蛋白血症(5%)。 在最初诊断过程中,可疑诊断为胸腺瘤的患者应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检查评估。临床诊断需基于完整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后得出。当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伴有前纵隔肿块时,需考虑胸腺瘤。而胸腺癌患者常伴有非特异性局部刺激或压迫症状,当肿瘤侵及肺和支气管时,患者可出现剧烈咳嗽、呼

吸困难等症状;肿瘤压迫交感神经可引起同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额部无汗,出现Horner综合征;肿瘤压迫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当上腔静脉受压时,可引起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2. 鉴别诊断:胸腺肿瘤的诊断需与前纵隔其他类型肿瘤和非恶性胸腺病变相鉴别。胸腺上皮肿瘤是前纵隔肿物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前纵隔肿物的35%;其次为淋巴瘤(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或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25%;生殖细胞肿瘤(畸胎瘤或精原细胞瘤或非精原细胞瘤)约占20%。 (二)病理诊断 在病理上,胸腺肿瘤被归类为上皮肿瘤,以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结合为特征。 (三)影像诊断及分期系统 胸腺肿瘤影像学评估的标准检查是对胸部纵隔和胸膜进行从肺尖到肋膈隐窝的增强CT扫描,CT在前纵隔肿物诊断方面与磁共振成像(MRI)相当或更优,但囊性病变除外。从影像上看,胸腺瘤表现为前上纵隔边界清楚、有包膜、密度均匀的肿物。如果肿物有出血、坏死或囊肿形成,则胸腺瘤在影像上的表现可以是多样的。

黄勇老师倾心大作——胸腺肿瘤精准影像诊断(上)

黄勇老师倾心大作——胸腺肿瘤精准影像诊断(上) 爱针尖上跳舞的黄老师这样说:我是影像医生,很多时候我疲劳的也想放弃,但我知道,如果我把片子做的更细致一点,也许我改变的就是病人的命运。说实话,我爱自己的专业! 黄勇 20:01 其实我一直是有疑问的,对于区分A型和AB型是否有意义?我感觉影像还是要服务于临床的。 黄勇 20:02 胸腺瘤在30岁以前诊断必须慎重 黄勇 20:03 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绝大多数胸腺瘤在标本上都可见分隔,这是好多人所忽略的,只不过随着侵袭性的增强,分隔会逐渐不显著。 黄勇 20:04 这一例病理标本的箭头是纤维分隔,在MRI可见,但在CT上不可见。 黄勇 20:05 本幻灯以CT为主讨论 一新分类 黄勇 20:05 新分类和以前差不多

黄勇 20:05 这是WHO分类的原文 黄勇 20:06 这是欧洲放射学的一篇文献上的图 黄勇 20:07 在临床上,一般将A、AB、B1作为低危胸腺瘤,B2及以上作为高危胸腺瘤。 黄勇 20:07 可以看到,胸腺瘤还是低危的常见,其中,AB型和B2型是最常见的,这个概念要有,A型和B1型最少见。 二总体影像表现 黄勇 20:09 下面讲一下胸腺瘤总体的影像表现 黄勇 20:09 对于我的66例胸腺瘤,大多数是偏侧生长的,而大小也常常为大家所忽略,一般胸腺瘤不会很大,一般在10cm以下多见,15cm以上罕见,要首先考虑为淋巴瘤。 黄勇 20:11 除外被膜的钙化,钙化几乎不见于A型 黄勇 20:12 需要强调的是,胸腺瘤一般为轻到中度强化,但少数为富血供。有的甚至可类似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对于这一点必须知道。 黄勇 20:13

胸腺瘤病理报告

胸腺瘤病理报告 是对患者胸腺瘤进行病理学分析的结果。胸腺瘤是胸腺上皮细胞或淋巴细胞增生导致的肿块,大部分是良性的。病理报告会告诉医生病人到底患了什么类型的胸腺瘤,这对于医生了解病情、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胸腺瘤主要有三种类型:上皮细胞瘤、淋巴瘤和生殖细胞瘤。不同的类型对应着不同的治疗方法。上皮细胞瘤多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大多数患者能够痊愈。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需要综合治疗。而生殖细胞瘤通常也是良性的,但是需要手术治疗。 其次是肿瘤的分级。分级主要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生长和浸润特征进行的。一般来说胸腺瘤分为I到IV级,Ⅰ级为少数高度分化,缓慢生长、良性肿瘤;Ⅱ级为多数高度分化,良性肿瘤;Ⅲ级为中度或低度分化,癌性表现快,但是也有一定恶性程度;Ⅳ级是高度恶性的胸腺癌,治疗难度大。

第三是肿瘤的浸润程度。浸润程度通常分为I到III级,Ⅰ级为局部受侵,Ⅱ级开始向淋巴结转移,Ⅲ级为远处已有肿瘤转移。 第四是肿瘤的分化程度。分化程度主要是指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相似程度。分化程度越高,表示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似程度越高,就越容易治疗。 最后是肿瘤特殊指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起到对病情的进一步辨别的作用。如:染色体异常、免疫组织芯片(IHC)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在得到病理报告后,医生应该仔细分析其中的每个细节,然后制定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自己也可以通过病理报告了解自己身体的情况,进行后续的治疗调整。 总之,对于了解病人患的胸腺瘤的类型、程度、浸润状态、分化程度等方面的聚合挖掘,对制定治疗方案和调整疗效有重要意义。因此,患者和医生一定要重视,认真分析和应用。同时,还要注意合理调节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胸腺瘤系列---A型胸腺瘤

胸腺瘤系列---A型胸腺瘤 来源:高医临床与病理 胸腺瘤是起源于胸腺上皮或显示向胸腺上皮分化的肿瘤。胸腺瘤的分类方案尚有较多争议,在此列出WHO使用的分类方案。 WHO分类方案:(1)根据肿瘤性上皮细胞形态分为A型胸腺瘤和B型胸腺。2种形态混合的肿瘤称为AB型。(2)B型胸腺瘤根据肿瘤性上皮与淋巴细胞的比例及肿瘤上皮细胞非典型程度分三个亚型:B1型(富淋巴细胞),B2型和B3型(富于上皮细胞)。(3)伴有B1样型或(罕见)B2样型特征的混合性A型胸腺瘤归为AB型胸腺瘤。(4)胸腺癌是根据其分化(鳞状细胞、粘液表皮样细胞等)来命名的。(5)混合性胸腺瘤是按照其WHO组织学形态和每种成分近似百分比进行界定的。 A型胸腺瘤 是一种胸腺上皮性肿瘤,由温和的梭形或卵圆形上皮细胞组成。 临床特点 A型胸腺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胸腺瘤类型,在所有胸腺瘤中占4%-9%,平均年龄61岁。约24%的A型胸腺瘤病人伴有重症肌无力。 影像检查 大体检查 A型胸腺瘤常常界限清楚,包膜完整;切面呈灰褐色,与其他类型胸腺瘤相比,小叶间纤维带不明显,无明显小叶结构。可见囊性变或包膜钙化。 镜下改变 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排列或呈车辐状排列,也可形成腺样结构,菊形团结构,脑膜瘤样结构等。细胞核缺乏异型性,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少见。肿瘤中很少或没有淋巴细胞,但是在梭形细胞微结节周围可见到淋巴样细胞间质。背景中可显示有血管瘤样改变,可以见到局灶性伸长的纤维母细胞,但没有明显的分叶,也没有其他类型胸腺瘤所特有的分隔纤维带。

1.实性片状 2.车辐状 3.腺样、肾小球样、有管腔的菊形团样及血管周围间隙 4.脑膜瘤痒结构 5.血管外皮瘤样 免疫表型 肿瘤细胞可显示不同程度的不同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表达,广谱CK可以呈强阳性,ck19(+),ck7(+),ck5/6(+),EMA局灶(+)CK20阴性,CD5(-),能见到局灶性CD20阳性。淋巴细胞:CD3(+),CD5(+),CD20(-),可出现少量不成熟T细胞表达CD99、CD1α和TDT。 鉴别诊断 1.B3型胸腺瘤梭形细胞亚型肿瘤细胞中血管周围间隙明显,并沿间隙栅栏状排列,有些肿瘤细胞可见核沟;大部分淋巴细胞是未成熟T 细胞,即CD99(+)、CD1α(+)和TDT(+)。 2.胸腺类癌肿瘤细胞排列呈带状、实性巢团状和菊形团样,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神经内分泌标记Syn、CgA、NSE、CD56至少表达两种。 3.纤维组织细胞瘤和血管周细胞瘤当A型胸腺瘤出现席纹状和血管外皮瘤样结构时,形态学上需要与前两者鉴别,A型胸腺瘤具有胸腺肿瘤的独特结构,如微囊的出现、血管周围间隙等、而这些间叶性肿瘤均不会出现,免疫组化CK(+)、VIM(-),而间叶性肿瘤正好相反。 预后和预测因素 即使大约20%A型胸腺瘤为II期和III期,据报道A型胸腺瘤病人5年和10年总生存率仍可达100%。通常A型胸腺瘤被认为是一种良性肿瘤,如果肿瘤能完整手术切除,就不会有复发的危险。然而,还是有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个案报道。在罕见情况下,A型胸腺瘤可以恶性转化成胸腺癌。据报道,伴有重症肌无力者预后较好或者对预后没有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