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氮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综合练习(含答案)

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氮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综合练习(含答案)

(8)含氮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创新

1.中国传统文化、技术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关于古代文献对3KNO 的说明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目的 古代文献

说明

A

使用

“凡研硝(3KNO )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则祸

不可测”——《天工开物》

3KNO 能自燃

B

性质

“(火药)乃焰硝(3KNO )、硫黄、杉木炭所合,以

为烽燧铳机诸药者”——《本草纲目》

利用3KNO 的氧化性

C

鉴别

区分硝石(3KNO )和朴硝(24Na SO ):“强烧之,紫

青烟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朴硝,云是真硝石也”——

《本草经集注》

利用焰色试验

D

提纯

“(3KNO )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

汁,后乃煎炼而成”——《本草纲目》

溶解、结晶 A.①和②均属于氮的固定

B.氢、氧元素也参与了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C.④中每生成1 mol 3NO -

,消耗2mol 2O

D.③和⑤过程中氮元素分别被还原和氧化

3.废水中的氨氮(34NH NH +、)采用微生物脱氮法、化学沉淀法均可除去,具体原理如下:

①微生物脱氮法:a 432b

NH NO N +-−−−−→−−−−→硝化细胞反硝化细胞

步骤步骤 ②化学沉淀法:向废水中加入含234MgCl Na PO 、的溶液,生成442MgNH PO 6H O ⋅沉淀从而去除氨氮。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氨氮的废水直接大量排放,对水体的影响不大

B.微生物脱氮时可在高温下进行,以加快脱氮的速率

C.步骤a 发生反应:4232NH O NO H O H +-

++++ D.化学沉淀法脱氮时,溶液的碱性过强,氨氮

的去除率将下降

4.某同学研究浓硝酸与KSCN 溶液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SCN -能被氧化为黄色的2(SCN),2(SCN)可

聚合为红色的(SCN)x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②中溶液变红,是由于生成了2(SCN)

B.取少量③中的溶液加入2BaCl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最终有24SO -

生成

C.分析①②知,硝酸氧化SCN -的速率小于2(SCN)聚合为(SCN)x 的速率

D.向溶有2NO 的浓硝酸中加几滴KSCN 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迅速褪色并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证明2NO 催化浓硝酸氧化(SCN)x 的反应

5.利用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可以设计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路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固氮的常用方法是由2N 和2H 合成

3NH

B.可利用Cu 与硝酸的反应,将N 元素转化为NO 或2NO

C.出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反应中,必须提供氧化剂

D.实验室可利用氢氧化钙固体与4NH Cl 固体混合加热制备3NH

6.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SO 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 2表示还原性

B 浓HNO 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浓HNO 3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C 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 溶液加热,放出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试纸变蓝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4

NH

D

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

说明铝与冷的浓硫酸不发生化学反应

3HNO

A. 浓硝酸呈黄色,主要是因为3HNO 分解产生的2NO 会溶解在其中

B. 将3HNO 分解产生2NO 与2O ,比值为4:1,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混合气体内,木条复燃,说明2NO 也支持燃烧

C. 常温下,Fe 和Al 遇到浓硝酸会发生“钝化”,因此可以用Fe 制容器来储存浓硝酸

D. 浓盐酸和浓硝酸体积按1:3混合,可以得到“王水” 8.下列“类比”合理的是( )

A.C 和浓硝酸加热反应生成2CO 和2NO ,则S 和浓硝酸加热反应生成2SO 和2NO

B.3AlF 能与NaF 形成配合物36Na AlF ,则2BeF 与NaF 形成配合物24Na BeF

C.工业上电解熔融23Al O 制Al ,则工业上电解熔融MgO 制Mg

D.Fe 和浓硫酸在常温下钝化,则锌和浓硫酸在常温下钝化

9.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某浓度浓硝酸与铁的反应。装置①中Fe 表面产生红棕色气泡,过一会儿停止;装置②插入铜连接导线一段时间后,Fe 表面产生红棕色气泡,而后停止;随即又产生红棕色气泡,而后停止,……,如此往复多次;Cu 表面始终有红棕色气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现象说明该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 钝化为

23Fe O

B.②中连接导线后,体系形成了原电池,Cu 始终为负极

C.②中Fe 表面产生红棕色气泡时,Fe 为负极

D.Cu 表面发生的反应只有:()

()33223222Cu 4HNO Cu NO 2NO 2H O NO 2H e NO H O -

+-

++↑+++↑+浓、

10.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木炭与浓硝酸反应后的气态生成物,设计如下实验。 (1)甲同学设计实验如图甲。

红热木炭未进入试管前,浓硝酸上方并无明显变化。当如图甲连接实验

后,浓硝酸液面上方有明显的红棕色气体产生,且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出现浑浊,后浑浊消失。①液面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说明浓硝酸具有________(填字母)。 a.酸性

b.挥发性

c.不稳定性

②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出现浑浊,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是因为________。 (2)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乙。

如图乙连接实验后,浓硝酸液面上方有明显的红棕色气体产生,且蘸

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

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木炭与浓硝酸未反应,是因为______。

(3)丙同学克服了甲、乙同学设计上的缺点,设计实验如图丙。已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将

2NO NO 、氧化成3NO -,4MnO -被还原为2Mn

+。 ①如图连接装置后,需进行的实验操作为

_________;加热木炭与浓硝酸前需先通一段时间2N ,目的为_________。 ②装置A 中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③能证明木炭被氧化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 ④装置D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11.中国经济网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一文中有如下一组数据:

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 2SO

烟尘 NO x

粉尘 污染物产生量(万吨/年) 4345.42 48927.22 1223.97 14731.4 污染物排放量(万吨/年) 2119.75

982.01

1188.44

764.68

A.2SO 、NO x 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发生

B.煤与石油的大量燃烧是造成2SO 、NO x 大量排放的主要因素

C.烟尘、粉尘属于固体污染物

D.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态污染物能全部进入大气中

12.下图为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箭头表示物质之间可转化,有关推断合理的是( )

A.图中所标转化关系中有4个反应是通过氧化

还原反应实现的

B.雷雨天可实现B →C →D →E →F 转化

C.A →C 的反应是实现人工固氮的重要过程

D.H 制A 的反应通常要加碱并加热来实现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32N O O H O N N →→,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验完成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32Cu NO 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C.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D.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

2Cu+8H 2NO 332N C +4u H O O -

+↑+=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A

解析:由于(SCN)x 是红色,2(SCN)是黄色,所以②中溶液变红,是由于生成了(SCN)x ,A 项错误;取少量③中的溶液加入2BaCl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③中的溶液呈酸性,所以证明白色沉淀是硫酸钡,B 项正确;由于②中溶液立即变红,所以2(SCN)聚合为(SCN)x 的速率很快,远大于硝酸氧化SCN -的速率,C 项正确;向溶有2NO 的浓硝酸中加几滴KSCN 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迅速褪色与未溶有二氧化氮的浓硝酸“静置一段时间后突然反应剧烈”相比,反应仍然是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证明2NO 催化浓硝酸氧化(SCN)x ,D 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A.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工业固氮的常用方法是由2N 和2H 合成3NH ,故A 正确;B.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2NO ,故B 正确;C.氮气生成氨气的过程中需要还原剂,故C 错误:D.实验室可利用氢氧化钙固体与4NH Cl 固体混合加热

制备3NH ,故D 正确;故选C 。 6.答案:D

解析:A.2SO 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2SO 表现还原性,故A 正确; B.浓3HNO 在光照条件分解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溶解在溶液中变黄,故B 正确; C.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为氨气,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4NH +,故C 正确; D.铝片放入浓硫酸中,发生钝化,为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故D 错误;故选:D 。 7.答案:D

解析:A.浓硝酸不稳定,分解产生二氧化氮溶解水中,使浓硝酸呈黄色,故A 正确;

B.浓硝酸不稳定,分解产生二氧化氮、氧气和水,2NO 与2O 比值为4: 1,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混合气体内,木条复燃,说明2NO 也支持燃烧,故B 正确;

C.常温下,Fe 和Al 遇到浓硝酸会在金属表面生成-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金属进一步反应, 发生“钝化”,因此可以用Fe 制容器来储存浓硝酸,故C 正确;

D.浓盐酸和浓硝酸体积按3 : 1混合,可以得到王水,故D 错误;故选: D 。 8.答案:B

解析: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浓硝酸和C 加热反应生成2CO 和2NO ,2SO 具有还原性,会进一步被硝酸氧化,所以S 和浓硝酸加热反应生成24H SO 和2NO ,A 错误;3AlF 能与NaF 形成配合物36Na AlF ,Al 、Be 处于对角线位置,性质相似,所以2BeF 与NaF 形成配合物24Na BeF ,B 正确;

由于3AlCl 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不能导电,因此工业上电解熔融23Al O 制Al ,而2MgCl 、MgO 都是离子化合物,由于2MgCl 的熔点比MgO 低,因此在工业上一般电解熔融2MgCl 制Mg ,C 错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室温下Fe 、Al 会被氧化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金属进一步被氧化,即在常温下钝化,但Zn 比Fe 活泼,会被浓硫酸氧化为4ZnSO ,不能产生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因此不会发生钝化现象,D 错误。

9.答案:C10.答案:(1)①b ;②不能;红热的木炭与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不能;挥发出的硝酸和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2NO 都能与2Ca(OH)溶液反应 (3)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②3222C 4HNO ()

CO 4NO 2H O +↑+↑+浓△

;③

装置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24325NO 3MnO 4H 5NO 3Mn 2H O -+-

+++++

解析:(1)①木炭未伸入浓硝酸中,液面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2NO ),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和不稳定性。②红热的木炭与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出现浑浊,不能证明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2)挥发出的硝酸和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2NO 都能与2Ca(OH)溶液反应,所以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不能证明木炭与浓硝酸未反应。

(3)①涉及气体制备的实验要检查装置气密性,所以连接装置后,需进行的实验操作为检查装置气密性;为防止空气对实验的干扰,加热木炭与浓硝酸前需先通一段时间2N ,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②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2C 4HNO ()

CO 4NO 2H O +↑+↑+浓△

。③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装置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④装置D 中NO 被氧化为3NO -,4MnO -被还原为2Mn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4325NO 3MnO 4H 5NO 3Mn 2H O -+-

+++++。

11.答案:D 12.答案:BD

解析:A.在图中所标转化关系中,32233NH N NO NO HNO NH NO →→→→→、共5个反应中, N 元素都发生价态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A 错误;B.雷雨天,氮气与氧气放电条件下生成NO , NO 会被氧化成二氧化氮,然后与水反应转化为硝酸,最后变为硝酸盐,故雷雨天可实现B →C →D →E →F 转化,B 正确;C.人工固氮是利用人工的方法,将2N 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如332NH Mg N 、等), 所以()3A NH C(NO)→的反应物不是游离态氮,则该反应不是人工固氮的反

应,C 错误;D.由H(铵盐)制()3A NH ,常需与强碱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复分解反应来制取,D 正确;故选: BD 。

13.答案:BD

2023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练习题——物质结构与性质

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专题练习题——物质结构与性质 1.(2022·天津和平·二模)铁被誉为“第一金属”,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基态Fe3+的电子排布式为___。 -的立体构型是(2)FeCl3的熔点为306℃,沸点为315℃。FeCl3的晶体类型是__。FeSO4常作补铁剂,SO2 4 __。 (3)羰基铁[Fe(CO)5]可作催化剂、汽油抗暴剂等。1mol其分子中含__molσ键。 (4)氧化亚铁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已知:氧化亚铁晶体的密度为ρg·cm-3,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在该晶胞中,与Fe2+紧邻且等距离的Fe2+数目为__;Fe2+与O2-的最短核间距为__pm。 (5)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含铁无机矿物盐X(仅含四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如图实验: 另取10.80gX在惰性气流中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6.40g固体1。 ℃X的化学式是___,在惰性气流中加热X至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 ℃白色沉淀2在空气中变成红褐色沉淀的原因是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2.(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氮、磷、砷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砷原子价电子排布图不能写为,是因为该排布方式违背了___________这一原理。 (2)元素第一电离能N___________P(填“>”或“<”或“=”,下同),电负性P___________As。

(3)腓(24N H )可用作火箭燃料等,它的沸点远高于乙烯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尿素()和2NaNO 在酸性环境下生成2N 、2CO 和2H O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NO 离子的立体构型(即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5)GaAs 的熔点为1238℃可作半导体材料;而3GaCl 的熔点为77.9℃。 ℃预测3GaCl 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 ℃GaAs 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边长为a pm 。则晶胞中每个Ga 原子周围有____个紧邻等距的As 原子;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3g /cm (列出计算式)。 (6)亚砷酸(33H AsO )可以用于治疗白血病。其在溶液中存在多种微粒形态,将KOH 溶液滴入亚砷酸溶液,各种微粒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的pH 关系如图所示。 ℃人体血液的pH 在7.35-7.45之间,患者用药后人体中含As 元素的主要微粒是___________。 ℃33H AsO 的第一电离常数al K =___________。 3.(2022·陕西宝鸡·一模)磷酸氯喹在细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感染。磷酸氯喹的结构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18氮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氮及其化合物 一、单选题(共15题) 1.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2和SO2均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酸雨的主要成因 B.汽车尾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O、SO2和PM2.5 C.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NO2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 D.工业废气中的SO2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 2.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稀硝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HNO3被Cu还原为NO2 B.实验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C.实验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 D.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Cu在常温下既可以和稀硝酸反应,又可以和稀硫酸反应 3.下列对有关实验操作及现象的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 ②实验室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 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 ④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5.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 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 C.B和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6.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l/L 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

浙江省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三 第四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教案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考点考试内容考试要求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 物(1)氮氧化物的产生、转化及其性质 a (2)氮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c (3)氨的性质与用途 b (4)工业合成氨 b (5)铵盐的性质与用途 b (6)硝酸的性质与用途 b (7)工业制取硝酸的设备和流程 b (8)氮肥的性质与科学使用 a 考点一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属于氮的固定,是化学变化( ) (2)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主要是由游离态氮转化而来( ) (3)氮元素有负化合价、正化合价和零价,因此常温下,N2既能与氧气反应,又能与H2反应( ) (4)在实验室中,NO和NO2均用排水法收集( ) (5)可用NO2与水反应制取硝酸,故NO2是酸性氧化物( ) (6)通过灼热的镁粉,可除去N2中的少量氧气( ) (7)NO2溶于水时,NO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 (8)溴蒸气和NO2都是红棕色气体,不能用湿润淀粉-KI试纸和NaOH溶液鉴别,可用AgNO3溶液、蒸馏水或CCl4鉴别( ) 1.答案(1)√(2)√(3)✕(4)✕(5)✕(6)✕(7)✕(8)√ 2.实验室欲制取适量NO气体。

(1)下图中最适合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填序号)。 (2)根据所选的装置完成下表(不需要的可不填): 应加入的物质所起的作用 A B C D 2.答案(1)Ⅰ (2) 应加入的物质所起的作用 A 铜屑和稀硝酸制取NO气体 B 水排水法收集NO气体 C 接收B中排出的水 D 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氮的固定 2.氮气 (1)分子式:①N2,电子式:②∶N⋮⋮N∶,结构式:③。 (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④难溶于水,熔、沸点很低。 (3)化学性质 a.与氧气反应:⑤N2+O2 2NO (导致汽车尾气中产生氮的氧化物和雷电固氮); b.与氢气反应:⑥N2+3H2 2NH3(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c.与Mg反应:⑦3Mg+N2 Mg3N2。 3.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

2023年老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15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课时规范练15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的铵盐都能与烧碱共热生成NH3 B.浓硝酸不论与铜反应还是与木炭反应,均体现其酸性和强氧化性 C.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还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 D.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NO2和O2混合气体(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NO2支持燃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产生[2021·辽宁卷,4-C] B.向浓硝酸中插入红热的炭,产生红棕色气体,证明炭可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2021·山东卷,5-C] C.浓硝酸和稀硝酸与Cu反应的还原产物分别为NO2和NO,故稀硝酸氧化性更强[2021·河北卷,10-D] D.常温下,铝遇浓硝酸或浓硫酸时会发生钝化[2021·浙江6月选考,9-D] 3.(2021四川成都摸底)下列有关氨气的制备、干燥、收集和尾气处理错误的是() A.图甲:实验室制氨气 B.图乙:干燥氨气 C.图丙:收集氨气 D.图丁:尾气处理 4.(2021辽宁东北育才学校三模)汽车发动机在稀燃和富燃条件下交替进行,将尾气中的NO x在催化 剂上反应脱除。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稀燃过程中,Pt为催化剂,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 B.稀燃过程中,NO2与BaO反应可能生成NO和Ba(NO3)2 C.富燃过程中,Pt催化下NO2被CO还原的反应为2NO2+4CO N2+4CO2 D.富燃过程中,还原产物为N2和CO2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习题含解析

课后跟踪训练(十三) [基础巩固练] 1.(2019·上海杨浦区一模)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NO x)与大气中的NH3发生如下作用,形成一种雾霾。 NO x――→ [O] 反应①N2O5――→ H2O 反应② HNO3――→ NH3 反应③ 烟(一种雾霾) 有关该雾霾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雾霾中含硝酸铵固体 B.反应②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C.NH3是形成该雾霾的催化剂 D.NH3可能来自过度施用氮肥 [解析]本题考查氮氧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HNO3与NH3反应生成硝酸铵固体,故A正确;反应②是N2O5与水反应生成HNO3,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硝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固体,氨气是反应物,不是催化剂,故C错误;氮肥中含有铵盐,过度施用氮肥,铵盐会释放出氨气,故D正确。 [答案] C 2.(2019·潍坊期中)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的铵盐都能与烧碱共热生成氨气 B.浓硝酸不论与铜反应还是与碳反应,均体现其酸性和强氧化性 C.一氧化氮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一氧化碳还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D.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NO2和O2混合气体(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NO2支持燃烧 [解析]铵盐与烧碱共热时均能生成氨气,A项正确;浓硝酸与碳的反应中,浓硝酸只体现强氧化性,B项错误;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C项正确;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能复燃,但伸入NO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复燃,说明NO2支持燃烧,D项正确。 [答案] B 3.(2019·福建福州质检)大气与生态圈的氮循环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 第十四专题 氮及其化合物 测试题

2023高考一轮复习 第十四专题 氮及其化合物 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1. (2022·石家庄市高三模拟)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和②均属于氮的固定 B .氢、氧元素也参与了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C .④中每生成1 mol NO - 3,消耗2 mol O 2 D .③和⑤过程中氮元素分别被还原和氧化 2. (2022·江苏镇江市调研)空气中的氮气可通过人工固氮获得氨气,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氨氧化法可制得硝酸,反应过程如图: N 2―――――――――――→H 2、高温、高压、催化剂转化①NH 3――――――→O 2、催化剂、△转化②NO ――――→O 2转化③NO 2―――――→H 2O 、O 2转化④ HNO 3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制硝酸工业产生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应处理后才能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 B .BaSO 3固体能溶于稀硝酸,生成Ba(NO 3)2,放出SO 2气体 C .工业上,当转化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需不断地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NH 3,将未反应的原料气送回合成塔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 .转化④中,当V (NO 2)∶V (O 2)=4∶1时,理论上NO 2全部转化为HNO 3 3. (2022· 三亚一中模拟)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NH 4Cl 和NH 4HCO 3受热都能分解,说明可以用加热NH 4Cl 和NH 4HCO 3固体的方法制氨 B .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 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2-4 C .Fe 与稀硝酸、稀硫酸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 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 .NH 3遇到浓盐酸产生白烟,说明二者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4. (2022·四川石室中学高三开学考试)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研究表明,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下,基于LDH(一种固体催化剂)合成NH 3的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氮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综合练习(含答案)

(8)含氮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创新 1.中国传统文化、技术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关于古代文献对3KNO 的说明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目的 古代文献 说明 A 使用 “凡研硝(3KNO )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则祸 不可测”——《天工开物》 3KNO 能自燃 B 性质 “(火药)乃焰硝(3KNO )、硫黄、杉木炭所合,以 为烽燧铳机诸药者”——《本草纲目》 利用3KNO 的氧化性 C 鉴别 区分硝石(3KNO )和朴硝(24Na SO ):“强烧之,紫 青烟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朴硝,云是真硝石也”—— 《本草经集注》 利用焰色试验 D 提纯 “(3KNO )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 汁,后乃煎炼而成”——《本草纲目》 溶解、结晶 A.①和②均属于氮的固定 B.氢、氧元素也参与了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C.④中每生成1 mol 3NO - ,消耗2mol 2O D.③和⑤过程中氮元素分别被还原和氧化 3.废水中的氨氮(34NH NH +、)采用微生物脱氮法、化学沉淀法均可除去,具体原理如下: ①微生物脱氮法:a 432b NH NO N +-−−−−→−−−−→硝化细胞反硝化细胞 步骤步骤 ②化学沉淀法:向废水中加入含234MgCl Na PO 、的溶液,生成442MgNH PO 6H O ⋅沉淀从而去除氨氮。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氨氮的废水直接大量排放,对水体的影响不大 B.微生物脱氮时可在高温下进行,以加快脱氮的速率 C.步骤a 发生反应:4232NH O NO H O H +- ++++ D.化学沉淀法脱氮时,溶液的碱性过强,氨氮 的去除率将下降

第12讲 氮及其化合物(讲)-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第12讲 氮及其化合物 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结合实例认识氮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核心素养分析】 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分析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下氮及其化合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发现或提出对氮及其化合物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关注氮及其化合物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 知识点一 氮气及其氧化物 1.氮的固定 (1)自然固氮(2)人工固氮:合成氨工业 2.氮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3Mg +N 2=====点燃 Mg 3N 2; ②N 2+3H 2高温、高压 催化剂2NH 3; ③N 2+O 2===========放电或高温 2NO 。 3.氮的氧化物 (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氮元素从+1~+5价都有对应的氧化物,如N 2O 、NO 、N 2O 3、NO 2(或N 2O 4)、N 2O 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 2O 3、N 2O 5。

(2)NO和NO2的比较 性质NO NO2 色、态、味无色、无味气体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溶解性难溶于水 毒性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与水反应不反应3NO2+H2O===2HNO3+NO 与氧气反应NO+O2===2NO2不反应 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NO、NO2导致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及破坏臭氧层 【归纳总结】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1)常见的污染类型 ①光化学烟雾:NO 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有毒的烟雾。 ②酸雨:NO 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 ③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④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2)常见的NO x尾气处理方法 ①碱液吸收法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 x 的处理。 ②催化转化法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 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知识点二硝酸 1.物理性质 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2023年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专题:物质结构与性质1.(2022·湖南衡阳·高三期末)有机一无机杂化铅卤钙钛矿(CH3NH3PbI3 )作为染料敏化剂应用在太阳能电池中,为开发太阳能提供了方向。 (1)Pb位于第六周期IV A族,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2)CH3NH3PbI3中涉及的短周期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填元素符号)。沸点:CH4_______ (填“ 高于”或“低于”)NH3,原因是_______。 (3)有机阳离子CH3NH+ 可通过CH3NH2制备,CH3NH2中C和N的杂化类型分别是 3 _______、_______;+ NH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 4 (4)CH3NH3PbI3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中1个Pb2+周围距离最近的I—数目为 _______ ,已知晶胞边长为a pm,则CH3NH+ 与I—之间最短的距离为_______pm, 3 CH3NH3PbI3的摩尔质量为Mg·mol-1,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CH3NH3PbI3晶胞的密度为_______(用含a、M、N A的代数式表示)g·cm-3。 2.(2022·山东淄博·高三期末)第VIII族元 素(Fe、Co、Ni等)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第四周期基态原子与基态Ni3+未成对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有_______种。 (2)邻二氮菲(phen,结构如图)能通过N原子与Fe2+形成稳定的配合物[Fe(phen)3]2+,该配合物的特征颜色可用于测定Fe2+的浓度。[Fe(phen)3]2+中Fe2+的配位数为_______;实验表 明,邻二氮菲检验Fe2+的适宜pH范围是2~9,其原因是_______。 (3)草酸亚铁是生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原料,可由草酸与硫酸亚铁铵反应制得。草酸与甲酸酸性相对强弱:草酸_______甲酸(填“>”“<”或“=”),其原因是_______。 (4)Fe3O4晶胞具有反尖晶石结构,氧离子和不同价态铁离子构成A、B两种结构,如图所

2021届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四 氮及其化合物(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专题四氮及其化合物(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 1.)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答案 C 解析NH3参与反应生成铵盐,是反应物,不是催化剂,C项错误;雾和霾的分散剂都是空气,A项正确;雾霾中的无机颗粒物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B项正确;过度施用氮肥会增加大气中氨的含量,D项正确。2.常用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收集氨。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②处用湿润的棉花堵住试管口控制NH3外逸 B.②处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是否集满 C.不时移开酒精灯控制①处产生NH3的量 D.向③中加入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是否含氯 答案 A 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②处不能用湿润的棉花堵住试管口控制NH3外逸,A错误;氨气是碱性气体,②处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是否集满,B正确;可以通过不时移开酒精灯控制①处产生NH3的量,C 正确;检验氯离子可以用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因此向③中加入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是否含氯,D正确。3.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NH3的尾气吸收装置的是( )

答案 C 解析水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浮在四氯化碳的上面,四氯化碳不能和氨气反应,也不溶解氨气,该装置既能够吸收易溶性气体,又能够防止倒吸,故A正确;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下连漏斗,漏斗的边缘紧靠液面,易吸收易溶性气体,能防止倒吸,故B正确;吸收装置中的导气管插入到液面以下,易吸收易溶性气体,但产生倒吸,故C错误;吸收装置中的导管没直接伸入到液体中,而是与干燥管连接紧密,易吸收易溶性气体,能防止倒吸,故D正确。 4.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氨气的喷泉实验 B.氨气是碱性气体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C.实验室中用加热NH4Cl分解来制取氨气 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 答案 C 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外压强差的出现,产生喷泉,所以该实验体现了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故A正确;氯化氢是酸性气体,与氨气发生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说明氨气具有碱性,故B正确;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固体NH4Cl和Ca(OH)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不能用加热NH4Cl分解来制取氨气,因为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降温后又化合生成氯化铵,故C错误;NH3·H2O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氨气,所以可用加热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故D正确。 5.下列有关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气极易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氯化铵受热易分解,故可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 C.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D.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近产生气体的导管口,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答案 C 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错误;氯化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冷却后二者又化合生成氯化铵,因此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B错误;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产生气体的导管口,如果试纸变为蓝色,说明是氨气,D错误。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B.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HNO3氧化性强于浓HNO3 C.常温下,可使用铁或铝制容器储存浓硫酸 D.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得不到氢气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氮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课时作业13 氮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2.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如图表示。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氧化 B.海洋中的氮循环中属于固氮作用的是③ C.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气的参与 D.向海洋排放含NO- 3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NH+ 4 的含量 3.依据下图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 是N 2O 5 B.可用排空气法收集NO 气体 C.工业上以NH 3、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 D.从原理上看,NH 3可与NO 2反应实现NH 3→N 2的转化 4.在一定条件下,将充满NO 2和O 2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体积为原混合气体的1 8,原混合气体中NO 2和O 2的体积比是( ) ①8∶1 ②7∶3 ③7∶1 ④4∶1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D.①④ 5.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的铵盐都能与烧碱共热生成氨气 B.浓硝酸不论与铜反应还是与碳反应,均体现其酸性和强氧化性 C.一氧化氮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一氧化碳还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 D.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NO 2和O 2混合气体(NO 2和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NO 2支持燃烧 6.某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则图③的试管中的现象是( )

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第11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练案[11] 第11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A组基础必做题 1.(2022·河北衡水高三检测)如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X是一种强碱,G为正盐,通常条件下Z是无色液体,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小16,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A的水溶液显碱性 B.D为一种红棕色气体 C.B和F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 D.F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与Y反应生成D [解析]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小16,Y可能为氧气;Z是无色液体,可能为水;X为强碱,强碱与铵盐加热反应生成氨气,F可为氨气;氨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氮气,E为氮气;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D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C 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B为硝酸。A项,硝酸与强碱X反应生成的A为硝酸盐,属于强酸强碱盐,溶液不水解显中性,错误;B项,D为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错误;C项,B为硝酸,F为氨气,硝酸和氨气直接化合生成硝酸铵,属于化合反应,错误;D项,F为氨气,Y为氧气,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正确。 2.一定温度下,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的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过程Ⅰ中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3Cu+2NO-3+8H+===3Cu2++2NO↑+4H2O B.步骤Ⅲ反应速率比Ⅰ快的原因是NO2溶于水,使c(HNO3)增大

C .由实验可知,NO 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D .当活塞不再移动时,再抽入空气,铜可以继续溶解 [解析] A 项,过程Ⅰ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 +2NO -3 +8H +===3Cu 2++2NO ↑+4H 2O ,正确;B 项,步骤Ⅲ中硝酸的浓度没有Ⅰ中大,因为部分硝酸转化成了一氧化氮,因此反应速率比Ⅰ快的原因不可能是c (HNO 3)增大,错误;C 项,由实验可知,步骤Ⅲ反应速率比Ⅰ快,说明NO 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正确;D 项,当活塞不再移动时,再抽入空气,一氧化氮、氧气与H 2O 反应生成硝酸,能够与铜继续反应,正确。 3.(2022·天津和平区模拟)(双选)利用固体表面催化工艺进行NO 分解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D ) A .该分解过程是2NO=====催化剂N 2+O 2 B .实验室制取NO 可以用铜与稀硝酸反应 C .过程②释放能量,过程③吸收能量 D .标准状况下,NO 分解生成5.6 L N 2转移电子数约为3.01×1023 [解析] A .由图可知,NO 分解生成N 2和O 2,化学方程式为2NO=====催化剂 N 2+O 2,故A 正确;B .实验室常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和较不活泼的金属 Cu 反应生成硝酸铜、NO 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Cu +8H ++2NO -3===3Cu 2++2NO ↑+4H 2O ,故B 正确;C .过程②是断裂化学键的过程,吸收能量;过程③是形成化学键的过程,释放能量,故C 错误;D .依据方程式:2NO=====催化剂 N 2+O 2,在标准状况下生成1 mol 氮气转移4 mol 电子,则生成5.6 L N 2转移电子数为 5.6 L 22.4 L·mol - 1×4×6.02×1023 mol -1=6.02×1023,故D 错误。 4.(2022·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开学考试)电化学固氮可以在常温常压下实现氮气的还原合成氨,某课题组提出一种全新的电化学固氮机理——表面氢化机理示意图如下,则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

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十四 物质结构与性质(Word含答案)

单元检测十四 物质结构与性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 .N 、P 、As 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 B .价电子排布为4s 24p 3的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 族,是p 区元素 C .2p 和3p 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能量也相等 D .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图: 2.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 ) A .3p 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 22s 22p 63s 23p 2的原子 B .M 层全充满而N 层为4s 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64s 2的原子 C .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1 5的原子和价电子排布为4s 24p 5的原子 D .2p 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价电子排布为2s 22p 5的原子 3.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活泼性强于钠 B .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 C .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 2n p 6(若只有K 层时为1s 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 D .对于同一元素而言,原子的电离能I 1<I 2<I 3<… 4.对于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各分子,下表所述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分子式 CH 4 NH 3 CO 2 SCl 2 VSEPR 模型名称 正四面体形 四面体形 直线形 四面体形 分子的空间结构名称 正四面体形 平面三角形 直线形 V 形 5.已知各种硝基苯酚的性质如下表: 名称 结构式 25 ℃,水中溶解度/g 熔点/℃ 沸点/℃

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备考专题练习题:物质结构与性质(word版含答案)

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备考专题练习题:物质结构与性质 一、结构与性质 1.(2022·山东滨州·高三期末)前四周期元素A 、B 、C 、D 、E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只有一种运动状态;基态B 原子s 能级的电子总数比p 能级的多1;基态C 原子和基态E 原子中成对电子数均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D 形成简单离子的半径在同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最小。回答下列问题: (1)E 的元素名称为_______,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区。 (2)元素A 、B 、C 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元素B 、C 、D 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3)与同族其他元素X 形成的3XA 相比,3BA 易液化的原因是_______。 (4)3BC - 中B 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3A C +离子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 (5)化合物DB 是人工合成的半导体材料,它的晶胞结构与金刚石(晶胞结构如图所示)相似。若DB 的晶胞参数为a pm ,则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3g cm -⋅(用A 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2.(2022·天津·二模)元素的性质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焰色实验是检测金属元素常用的方法,下列元素不能用焰色实验检测的是____。 A .Fe B .Cu C .Ba D .Ca (2)如表是Fe 和Cu 的部分数据,I 2(Cu)____I 2(Fe)(填“>”或“<”)。 (3)磷酸亚铁锂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工业上用FeCl 3、NH 4H 2PO 4、LiCl 及苯胺为原料制磷酸亚铁锂电池材料。NH 4+ 的空间构型为____;PO 34-中P

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专题训练(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专题训练(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1.(2022·石家庄模拟)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①和②均属于氮的固定 B.氢、氧元素也参与了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C.④中每生成1 mol NO-3,消耗2 mol O2 D.③和⑤过程中氮元素分别被还原和氧化 答案D 解析氮的固定指将N2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反应①将N2转化为NO,属于氮的固定,反应②属于植物固氮,A正确;由图示知,氮循环过程中涉及氢、氧元素,B正确;反应④是O2将NH3氧化为NO-3,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5价,失去8个电子,即1 mol NH3生成NO-3失去电子8 mol,根据转移电子关系O2~4e-知,得8 mol电子需要2 mol O2,C正确;反应③中NO被氧化为NO-3,氮元素被氧化,反应⑤中NO-3被还原为N2,氮元素被还原,D 错误。 2.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 B.硝酸能与FeO反应,只表现氧化性 C.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气体 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的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 答案D 解析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并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浓硝酸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A错误;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可氧化许多还原性物质,因此硝酸与Na2S反应不能生成H2S,与FeO反应时表现氧化性和酸性,故B、C错误。 3.(2022·南通月考)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B.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 C.在反应3Mg+N2===Mg3N2中N2作氧化剂 D.放电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答案D 解析 A.氮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如空气中的N2,也有化合态,如蛋白质中的氮,正确; B.氮气分子内存在氮氮三键,键能很高,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正确; C.在反应3Mg+N2===Mg3N2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N2作氧化剂,正确; D.放电条件下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错误,选D。 4.如图所示是NH3的两个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一证明了NH3极易溶于水,氨气是碱性气体 B.实验二证明了浓氨水和浓盐酸均易挥发 C.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碱性气体 D.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还原性气体 答案D 解析喷泉实验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一水合氨弱碱溶液,使酚酞的溶液变红色,证明氨气是碱性气体,A正确;实验二中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和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结合生成的白烟是氯化铵固体小颗粒,证明浓氨水和浓盐酸都易挥发,B正确;氨气遇到氯化氢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证明氨气是碱性气体,C正确。 5.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NO2和SO2的反应,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等体积的NO2和SO2的原子总数相同 B.图2中反应的现象是两气体混合后,颜色逐渐变浅最后消失 C.两气体混合后颜色消失的原因是SO2具有漂白性

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测试卷:物质结构与性质A卷 Word版含解析

第十一单元物质结构与性质 A卷新题基础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离子和原子之间都可能存在化学键 B.只有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才存在相互作用 C.离子键是指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D.分子和分子之间不存在化学键 2.(2021·辽宁·大连八中)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Cu+价层电子的轨道表达式为 B.空间填充模型可以表示甲烷分子,也可以表示四氯化碳分子 C.用电子式表示水的形成过程:→ D.2 Fe+的结构示意图: 3.(2021·辽宁实验中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轨道与电子云都是用来形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 B.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从能层、能级、轨道3个方面进行描述 C.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 D.1个乙烯分子中含有4个σ键,1个π键 4.(2021·辽宁沈阳·)以下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有关的是 ①节日焰火②棱镜分光③激光④LED灯光⑤凹透镜聚光⑥钢铁生锈 A.③⑥B.①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⑥5.(2021·全国·)如图是物质的微观结构示意图,请认真观察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会自动形成有规则几何外形的晶体 B.I形成的固体物理性质有各向异性 C.II形成的固体一定有固定的熔点 D.二者的X­射线衍射图谱是相同的 6.(2021·全国·)下列有关电子排布式或排布图的结论错误的是 N的电子排布图: 7.(2021·辽宁·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已知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其元素性质成原子结构如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有3个未成对电子 B.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A>B>C

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第14讲 氮及其化合物(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第14讲 氮及其化合物 第一部分:高考真题感悟 1.(2020·全国·高考真题)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气体 溶液 A . H 2S 稀盐酸 B . HCl 稀氨水 C . NO 稀H 2SO 4 D . CO 2 饱和NaHCO 3溶液 2.(2021·江苏·高考真题)N 2是合成氨工业的重要原料,NH 3不仅可制造化肥,还能通过催化氧化生产HNO 3;HNO 3能溶解Cu 、Ag 等金属,也能与许多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N 2与O 2反应生成NO ,NO 进一步氧化生成NO 2。2NO(g)+O 2(g)=2NO 2(g) ΔH=-116.4kJ·mol -1。大气中过量的NO x 和水体中过量的NH 4+、NO 3- 均是污染物。通过催化还原的方法,可将烟气和机动车尾气中的NO 转化为 N 2,也可将水体中的NO 3- 转化为N 2。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A .NO(g)2H O −−−→HNO 3(aq) B .稀HNO 3(aq)Cu −−→NO 2(g) C .NO(g)−−−−−−−→CO 高温,催化剂 N 2(g) D .NO 3-(aq)3 O −−→N 2(g) 3.(2022·浙江·高考真题)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其外观、口感与食盐相似,人若误服会中毒。现将适量某样品(成分为亚硝酸钠或氯化钠)溶于水配成溶液,分别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实验。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先加入少量3KClO 溶液,再加3AgNO 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振荡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B 加到少量4KMnO 溶液中,再加硫酸酸化,振荡 若溶液褪色,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十二 有机化合物(Word含答案)

单元检测十二有机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肥皂水可鉴别软水和硬水 B.用灼烧的方法可鉴别棉织物和羊毛织物 C.纯碱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D.活性炭可用于去除冰箱异味和杀菌 2.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有机物,下列有机物的性质与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常用植物油与氢气反应生产人造奶油 B.淀粉和纤维素在酸催化下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 C.果糖和蔗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 D.绝大多数酶是一种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3.已知2-苯基丙烯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9H10 B.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C.可使溴水褪色 D.易溶于甲苯 4.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可以用乙醛为原料直接制备乙酸乙酯 B.以上反应过程中分别有两步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 C.上述反应中有两种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D.不断移除生成的水可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5.我国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

()的全合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淀粉的分子式为C6H12O6 B.由CO2等物质合成淀粉的过程涉及碳碳键的形成 C.玉米等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将CO2转化为淀粉 D.该成就能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人类面临的挑战提供解决手段 6.立体烷烃中有一系列对称结构的烷烃,如:(正四面体烷C4H4)、(棱晶烷C6H6)、 (立方烷C8H8)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以此类推分子式为C12H12的立体烷烃的结构应为正六棱柱 B.立方烷的二氯代物有三种 C.苯乙烯()与立方烷属于同分异构体 D.上述一系列物质互为同系物,它们的通式为C2n H2n(n≥2) 7.我国酿酒历史久远,享誉中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米可以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为酒精 B.工业酒精可以用来勾兑制造饮用酒水 C.低度白酒可以通过过滤获得高度白酒 D.酒储存不当发酸是因为被还原成乙酸 8.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的实验式:CH2O B.氨基的电子式: C.2,3-二甲基戊烷的键线式: D.丁烷的球棍模型: 9.维生素C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C中所含的官能团是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

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训练

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训练 1.()24Zn CN - ⎡⎤⎣⎦在水溶液中与HCHO 发生如下反应: ()()22222444HCHO Zn CN 4H 4H O Zn H O 4HOCH CN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CHO 的分子构型是是三角锥形 B .基态2Zn +的电子排布式为[]82Ar 3d 4s C .()224Zn H O + ⎡⎤⎣⎦中与2Zn + 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H D .1mol 2HOCH CN 中所含σ键的数目是6mol 2.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 .SO 2分子的空间构型与它的VSEPR 模型一致 B .价电子排布为5s 25p 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I A 族,是s 区元素 C .在同一电子层上运动的电子,其自旋方向可以相同 D .s -s σ键与s -p σ键的电子云形状的对称性不相同 3.3Fe +由于核外有空的d 轨道,可与一些配体形成配位数为6的配离子。某同学将淡紫色的()323Fe NO 9H O ⋅晶体溶于水后再依次加KSCN 和NaF ,发现溶液出现下列变化: 已知:()3+ 26Fe H O ⎡⎤⎣⎦为浅紫色,()36Fe SCN - ⎡⎤⎣⎦为红色,[]3- 6FeF 为无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23Fe NO 9H O ⋅晶体溶于水后溶液不是浅紫色而是黄色,是因为3Fe +水解生成()3Fe OH 所致 B .SCN -与3Fe +形成配位键时,S 原子提供孤电子对 C .溶液Ⅱ加NaF 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SCN -与3Fe +配位键强度不及F -与3Fe +配位键强度 D .焰色试验中可用无锈铁丝替代铂丝,说明铁灼烧时无焰色且不会产生发射光谱 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B .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