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化工企业技术管理

浅谈化工企业技术管理

浅谈化工企业技术管理
浅谈化工企业技术管理

浅谈化工企业技术管理

化工企业的技术管理,不同于单纯的技术工作,而是对企业生产中一切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地组织企业的一切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生产技术活动秩序,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努力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采用新技术,发展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一)工艺管理篇

工艺技术作为化工企业技术管理的牵头,对工艺工程技术人员有着比其它技术更高的要求,要了解设备、电气、仪表、土建等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工艺参数和操作规程是化工企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两个技术标准。

1、工艺员要对本单位的工艺参数和操作规程精确掌握,是两个技术标准的“执法者”,对于不遵守操作规程和不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的操作人员除了要在思想上进行教育,技术上进行帮助外,还必须采用必要的经济手段进行惩罚,来不得半点马虎,或许是你这一次的放一马变成了伤害他人的隐患。

本着技术创新的理念,在完成新工艺的投用后,工艺员要在新工艺运行前制订出新工艺参数和操作规程,并且运行过程中提出不符合因素及更改意见,及时申报更改,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

员经常去现场与操作人员沟通,不要低估现场操作人员的能力,可能没有你的理论知识丰富,但他们毕竟天天去操作这套装置,实践经验丰富,多在他们跟前吸取营养,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管理有很大的帮助。

2、开展工艺研究,积极探索新工艺,是攻克技术难关,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技术改进的必要途径。

工艺研究是工艺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它在工艺设计的基础上,针对生产关键和质量薄弱环节,组织技术人员,探索工艺规律,改进工艺条件,进行技术攻关,对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技术改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加强工艺检查,促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艺检查是工艺管理方面的必要补充,是衡量设计水平高低和车间执行情况的手段。通过工艺检查,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解决,促进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4、维修及改造过程中清晰的安全理念。尽管有人淡化工程技术人员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其实不知不觉中,工程技术人员已经为安全生产做了大量的工作,也为安全生产负起重大责任。如图纸自审、会审、主要原材料的检验、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特别是其中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和实施、各种安全技术交底、工程质量验收等等,任何一项工作都和安全管理工作有着千丝万屡的关系。

其实,从本质上讲,技术工作和安全工作是紧密相连的。工

程技术工作的全过程中都含有安全工作。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质量。

5、工艺参数的统计分析。作为化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进行指导,并结合现场实际,及时对合格率低的工艺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参数变化的规律,更有效地指导操作人员的工作。技术分析中工艺技术员需要将原材料、能源消耗,水、电、汽消耗等作为基础资料统计分析,分析质量、能量平衡,进一步促进清洁生产。

(二)设备管理篇

好的设备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安全生产是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前提,没有安全生产,一切工作都可能是无用之功。所以从政府到企业,无不强调安全生产,紧抓常抓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强制性的,是必须无条件服从的,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之上。特别是一些压力容器、机械设备、电器设备等管理不好则更是事故的隐患。要确保安全生产,必须有运转良好的设备,而良好的设备管理,也就消除了大多数事故隐患,杜绝了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

1、设备维护保养要实行分级管理。

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以分厂技术人员、专工、班组三级设备管理,明确职责、理顺关系。技术人员依据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制定各岗位设备维护保养计划,以操作人员为主,

维修人员为辅,下发至各岗位,计划中明确保养内容、保养日期,依据保养周期分替班验收、专工验收、技术人员验收三个层次。保养周期在一周之内的由替班验收,一周以上一月以内的由专工验收,一月以上由技术人员验收,电器、仪表设备的维护则由专业人员保养和验收。除技术人员抽查保养情况,管理人员也要不定期抽查维护保养情况,确保维护保养落到实处。

2、严格执行设备检修计划和检修规程

如果设备到了检修周期而运转正常,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不进行检修,这是一直以来各管理人员所犯的通病,这也成了一些设备事故发生的根源。除了严格执行检修计划,还要严格执行检修规程,检修规程中规定要更换的配件可能在我们检修时外表无明显磨损,但可能其强度已发生变化,所以不要因为要节约成本省着些小钱。其次就是把好备品备件质量关,关键设备的备品备件还是应尽量使用厂家原装配件。最后就是抓好检修质量和完工验收关。对设备检修实行定人、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纳入目标考核,确保检修质量。

3、设备要安全运行

一是要坚持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班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把设备隐患移交下一班,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人为的操作和设备事故的发生,特殊情况要经过分厂领

导同意才能移交。二是要持证上岗。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使操作工熟悉和掌握所有设备的性能、结构以及维护保养技术,达到用好、管好、保养好设备,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对于精密、复杂和关键设备要指定专人掌握、实行持证上岗。三是要做好设备标识标牌,不管是仪电设备还是机械设备,做好标识标牌,才能减少操作人员误操作,减少对检修人员的伤害。四是要抓好安全、工艺、劳动纪律与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紧密相联。做到设备无跑冒滴漏,现场地面无酸碱、无杂物、设备见本色,并持之以恒形成制度、形成习惯,使设备现场管理工作更加扎实。

4、做好设备档案和设备台账

可能有些厂存在维修人员更换频繁的情况,一个合格的设备管理人员应懂得将本次设备检修的详细过程作为下次检修的经验和依据,检修规程只是教我们如何装配,我们在检修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才值得记录。认真做好设备台账,我们才会对每一台设备如数家珍,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为设备的大修和更新提供有力的依据。

5、特种设备的管理

特种设备的基本特征一是涉及生命安全,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人身伤亡,二是危险性较大,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产生重大经济影响和较大社会影响,潜在的危险性较大。过去我们对特种设备的关注只局限于设备上,对

压力管道几乎不做年检,只是例行壁厚检测,往往问题就出现在压力管道上。我们准备着应急用的钢卡、钢带拉紧器,不如在维护保养上多下功夫,提前将隐患治理在萌芽状态。

6、设备检修

在化工企业中,设备老化、磨损、腐蚀、故障等经常发生,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修。因此设备检修是消除隐患、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必要手段。诚然,巡回检查包括操作人员的巡回检查、专工的巡回检查、工程技术人员的巡回检查,形成各级定期巡回检查固然重要,但是要解决巡检过程中发现的故障和生产中的突发性故障,对于整个系统来说更为重要。

其实,我们制定的检修计划目前对设备的检修和维护来说是最先进的管理方式。我们有更新技措计划、大修计划、A、B、C 各类设备的预防性检修计划、维护保养计划等等。这种对设备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想可以说完全能够保证生产系统稳定高效运行,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维修工还是抢险队,为了“快速反应”,就必须准备好各种零配件以供替换;配备更多的维修工来应对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还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这里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那里又出现了更严重的故障,维修工被迫疲于奔命。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我们对检修的每一个细节把关不严。

技术人员下达检修指令后,又继续去忙自己的案头工作,或者由于缺乏责任心而不去检修现场指导和监督,我们在现场监督指导的同时也在学习,维修工习惯修好某一台设备,不会去系统

的考虑该设备的运行状况,设备检修完成后,虽然都会去试车,但是具体有没有达到最佳的状态,我们的技术人员没有系统的进行分析和记录,技术月报中关于设备存在问题的分析、预防性措施也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这样的检修既增加维修工的工作量,又不利于成本的控制。

(1)要详尽的编写检修及维护保养计划。我们目前在各类文件中明确规定了编制计划的时间,有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可是在实际执行文件时,编制计划的时间就在评审、上报的前两三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编制的计划,其质量可想而知,所以编制计划要依据设备说明书和设备运行状况严格进行。

(2)对于设及工艺、机械、电气、仪表等各专业的设备单独编制各专业交叉检修计划,利用设备停车时间,依据各专业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彻底检修,使其达到最佳运行状态。

(3)严格执行前期制定的预防性检修及维修保养计划,或许在检修和维护设备时,会出现某个配件看上去还完好、油还能用的情况,不要为了省钱和怕麻烦留下这个隐患,或许就是因为存在这种侥幸的心里而造成设备事故。

总之,加强工艺管理,抓好工艺设计,开展工艺研究,积极探索新工艺,加强工艺检查和提高设备维修质量,才能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许多在设备管理中取得优秀成效的单位来看,领导重视是搞好设备管理工作的前提与保证,对重点设备进行优先维护、检修、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