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城市装饰雕塑与环境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186.52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城市雕塑与公共环境的关系作者:陈璐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8期摘要:城市雕塑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现代城市公共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逐渐的与城市环境相结合,力求真正地融入到城市总体建设中。
而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也需要雕塑作品来塑造城市形象、提升文化内涵,城市雕塑建设显得越发的迫切与必要了。
城市环境与城市雕塑相互联系,成为密不可分的两个实体。
关键词:城市雕塑;城市环境;公共艺术;融合中图分类号:J3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186-01城市雕塑属于环境艺术,是现代城市的“公共艺术”,与一般的雕塑作品只追求作品本身的艺术性和完整性不同,它必须以城市环境为背景,从时间、空间、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上与其所处的空间环境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是一种将艺术创作概念与城市生活空间融为一体的艺术活动。
全面认识城市雕塑与公共环境的关系是现代城市雕塑设计的基本前提。
一、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城市雕塑,一般是指在城市道路、广场、车站、码头、机场、绿地、公园等公共空间内塑造的独立形象的雕塑作品。
城市雕塑与室内雕塑和架上雕塑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存在于公共环境中,具备高度的公共性与开放性,城市雕塑是以满足城市功能需求为前提,为公共环境所服务,迎合公众的审美习惯和情感取向。
城市雕塑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具有很强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它们的欣赏角度也是多维性的。
城市雕塑的设计应注意联系所处的空间环境,放置于公共空间的雕塑应与周围环境密切联系,构成一个新的延伸空间。
因此,在创作时必须深入分析研究它所要处于的空间环境的位置、属性、规模、形态,以此来选择适合的雕塑题材、艺术形式、材料语言和尺度大小等,使之与空间环境高度契合,以促进城市环境的和谐。
例如济南市泉城广场中央,大型钢制异形曲杆主体雕塑《泉》拔地而起,高38米,重170吨,取篆书“泉”字之神韵,三股形似清泉的造型辗转上升,矗立在开阔的广场上显得厚重沉稳,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雕塑与环境的融合雕塑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物质材料和雕刻语言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而环境则是一个更为广阔的概念,它包括了自然、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雕塑与环境的融合,不仅仅是将雕塑放置在环境中那么简单,它需要艺术家通过深思熟虑,将雕塑与环境进行完美的结合,使雕塑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同时也能让环境成为雕塑的背景和延伸。
雕塑与环境的融合,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
首先,雕塑的形式和材料应该与环境相协调。
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雕塑形式和材料来与之匹配。
例如,在自然环境中,可以选择一些简洁、自然的雕塑形式,如石头、木雕等;而在城市环境中,则可以选择一些现代、抽象的雕塑形式。
其次,雕塑的主题和意义也需要与环境相协调。
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主题和意义来与之呼应。
例如,在历史遗址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主题;而在现代城市中,则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现代感和时尚感的主题。
除了形式和材料之外,雕塑与环境的融合还需要考虑到空间和光线等因素。
空间的大小、形状和布局都会影响雕塑的摆放位置和方式。
同时,光线也会影响雕塑的视觉效果和质感。
因此,艺术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选择合适的摆放位置和方式,以及合适的照明方式,使雕塑与环境融为一体。
此外,雕塑与环境的融合还需要考虑到人们的感受和行为。
人们对于雕塑的感受和反应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时候,人们会对雕塑产生误解或者不理解。
因此,艺术家需要考虑到人们的感受和行为,选择合适的语言和表现方式,使雕塑能够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同时,艺术家也需要考虑到人们的行为对雕塑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材质和结构,避免人们对其造成破坏或者损害。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和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雕塑与环境的融合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探索。
艺术家需要不断地尝试新的表现方式和语言,不断地尝试新的材料和技术,以创造出更加独特、更加具有个性和生命力的作品。
同时,艺术家也需要不断地关注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变化,以创造出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作品。
城市雕塑与公共空间的营造
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和艺术景观,在公共空间的营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城市的标志物,更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载体,能够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市民的文化艺术修养,增加城市的文化氛围,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城市雕塑与公共空间的营造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雕塑是城市的艺术品,是一种能够被市民直接感知和欣赏的艺术形式,置身于公共空间,与城市环境紧密相连,不仅装点着城市的面貌,更为公共空间增添了一份艺术的气息。
城市雕塑可以与公共空间进行互动,形成一种有机的联系,为市民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和休闲方式。
城市雕塑与公共空间的互动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城市雕塑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为公共空间增添了一份文化的氛围和艺术的气息,引导市民共享城市的文化遗产,增强市民的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促进了城市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
而公共空间则为城市雕塑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和交流的平台,使得城市雕塑能够充分展现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引领市民感受城市的艺术魅力,加强市民对城市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城市雕塑与公共空间的艺术营造有利于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城市雕塑在公共空间中的摆放,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和艺术品位,更可以丰富城市的景观,改善城市的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适当设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雕塑,能够丰富城市的文化底蕴,激发市民对文化艺术的热爱,为市民提供一个美好的休闲娱乐场所,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城市雕塑与公共环境的融合摘要:雕塑与环境的结合是雕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城市雕塑、景观雕塑等一系列放置于室外的雕塑艺术品,与环境的结合则显得尤为重要。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拥有其独特的艺术规律,雕塑与不例外,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雕塑作品必须与周围环境求得相应的和谐。
本文首先对雕塑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界定,从几个方面提出怎样使雕塑与环境的和谐共融。
雕塑,是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是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人类历史上的许多宝贵文化遗产,经过时间长河的冲刷,被湮没了,但青铜铸造、石头雕刻以及采用多种硬质材料制作的雕塑,却长久地留存下来。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一书中指出:“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
”这一点集中体现了雕塑设计应当紧密结合环境的设计理念。
放置于户外的雕塑作品因其摆放地点具有相对永久性,因此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雕塑的艺术形式多样,结构纷繁复杂,其形式结构同样与环境息息相关。
好的雕塑作品应该是在形式设计上与环境有一定的呼应和对照,也就是说,雕塑自身通过形式结构与周围空间进行交流,依空间而成立,而周围空间也依靠雕塑来聚焦,雕塑起着凝缩、维系空间的作用,因此,雕塑的形式结构设计更应结合环境来统一考虑。
1.公共雕塑的意义城市环境雕塑的最理想效应当然是使人们步入立体性的艺术空间。
而将建筑化为雕塑的设想已有一世纪之遥,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劳动纪念碑》模型的开放性结构形式及可穿越的流向空间设计中的“建筑意识”是十分明确的;而西班牙的安东尼·高迪所设计的巴赛罗那《圣家族教堂》的造型及外观效果却完全等同于雕塑。
人们可以完全以造型的观念来审视这座奇异的建筑,它的艺术魅力是欧洲任何教堂所不可能具有——因为渗透了雕塑的灵魂。
城市环境雕塑在保持原有的审美属性和文化积累作用的同时,扩充了与城市建设发展相关的内涵,并在其功能作用中有效价值被扩展衍化,使之导入社会性的大众化艺术的特征。
城市雕塑在环境中的作用作为空间艺术的城市雕塑,虽然是隶属于环境的存在而存在的,但是却积极主动地给环境以充实,增强人们对于环境的主观意识;并调整、弥补其不足,而适应于人们心灵的需要。
它使我们的生存空间,朝着更加理想化的方向发展。
在许多时候,城市雕塑在环境中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对整个环境趋向的持续协调与统一起着关键性作用。
城市雕塑不是盲目武断地对环境的干涉,而是带有指导性的主持者。
城市雕塑,人们通常称之为空间艺术。
但它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因为它占有了空间,而是他在这一空间中所起的作用。
雕塑的体积意识在于它的造型、比例、结构以及一切内容与形式。
但要强调城市雕塑在空间中所起的作用,就不完全指的是其体积意识的本身,而是画外之画。
我们所生存的空间环境是个多元的、多层次的、不同文化趋向的,自然与人为环境的结合。
应该说组成这一环境的建筑、园林、交通等形式,都有着一定的内容。
各种内容的小体系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大的体系,而主导性的城市雕塑,就是这一体系的集中表现。
城市雕塑有着高度的概括性,能体现出各种环境之内涵。
然而,这种空间意识不是在雕塑之间、或者塑造之后,而是在进行城市雕塑设计之前就应该首先想到的。
它是进行城市雕塑之前的必然要求。
这样强调、就把城市雕塑与架上雕塑有所区别并拉开了距离。
许多架上雕塑是不适合放大后安置到城市的大环境中去的。
它的闯入是冒昧的,所有的环境都有其特点、特色、特殊的文化内涵,雕塑不是“大路货”,不是虎字牌“万金油”,不可以随便放大一个内容相仿的安放上去就行了。
城市雕塑除了自身的艺术语言之外,必须与周围空间,及整个城市和地区的整体意识相对话;使自己融入其中,才能成为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
一定的环境条件,和一定的空间意识,决定了一定的雕塑表现题材和形式。
也才能创造和营造出意境,并表达适合某种文化趋向,而体现出人的精神和意志。
雕塑一旦置于环境中,就成了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就要与这个整体协调一致,而且不论是静破动、动破静、曲柔破刚直,和以小限大、以大制小等顺向或逆向的破立关系,其目的都是使环境得以补充与改造。
浅议雕塑与环境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的雕塑作为整体环境有机构成的重要因素,与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分的。
不管你是身处闹市还是漫步社区、公园,当欣赏到一件艺术感强烈,同时与周遭环境都和谐融洽的雕塑艺术品时,那将会给你的身心带来无比的愉悦和享受。
由此可见雕塑与环境的关系,是雕塑创作中应遵循的重要艺术规律。
之所以雕塑能够称为公共艺术,公共环境是雕塑的核心考虑因素。
由此我们设计创作雕塑时应注意联系所处的环境,以及放置于空间的雕塑与环境发生关系,而构成一个新的能够与环境相映成趣的城市景观。
一、雕塑在空间环境中的表现第一,现代城市中雕塑的已经由传统政治宣扬及标志性建筑更多地了转化成为环境美化功能。
城市空间环境在建筑、街道、树木、装饰物中构成元素,而城市中雕塑不仅仅是雕塑自身的造型、色彩,还是环境空间中的焦点。
因此,城市雕塑的设计理念和摆放要与城市环境空间相映成趣,城市空间在设立雕塑之前,既要考虑雕塑作品与环境的融洽度,又要雕塑自身的艺术性,雕塑自身与城市空间展示其独特性。
例如华侨城的群马雕塑作品在轮廓、动态、色彩、结构上,准确中有夸张,生动中有惊艳,线条和形态体现千姿百态,十分美观,并与周围景观环境(包括建筑、绿地、道路等)有机的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既突出又和谐统一的景观环境。
第二,城市空间中的雕塑造型、体量、色彩的应用,都应该服从于现场环境氛围。
人们在特定环境中放置雕塑艺术品是出于特殊考虑的,摆设雕塑的目的除了美化环境外同时也是为了丰富环境的人文意义,表达人对精神世界的观察。
按照不同类型城市街区,雕塑应有它的功能特点,笔者认为,大型社区的街头雕塑应欢快活波、显现地域风土人情;城市公共空间雕塑要以展示主题功能性为主;城市公园园林景观雕塑应契合园林建筑特色;商业广场雕塑应以视觉冲击力取胜;生活居住区雕塑应适宜人们生活情趣、引导健康生活为主。
成功的城市空间雕塑,必将发挥城市空间独特韵味,其无形的张力,也将成为城市的视觉名片、其形态标志也将成为城市亮点。
雕塑艺术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环境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雕塑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逐渐被运用到城市环境设计中。
雕塑艺术可以为城市增添独特的艺术气息,同时也可以起到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
雕塑艺术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可以多种多样。
例如,在城市广场、公园中设置雕塑,可以为城市增添独特的景观元素,引起人们的注意,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
此外,雕塑艺术还可以用于城市标志、建筑物装饰等方面。
通过雕塑的形式将城市的特色、文化传递给人们,增强城市的品牌效应,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雕塑艺术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很重要。
首先需要考虑雕塑的尺寸、材质、风格等因素,以确保雕塑与城市环境相协调,不会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
其次,雕塑的设置位置也需要考虑周全,不能影响城市的交通、人流等方面。
最后,雕塑的维护和保护也非常重要,以保证雕塑的保存和寿命。
总之,雕塑艺术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设置和运用,可以为城市增添独特的艺术氛围,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形象,增强城市的品牌效应和吸引力。
- 1 -。
论环境艺术中的装饰雕塑
装饰雕塑是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增强环境的美感和艺术性,丰富人们的生活场景,提升人们的审美体验。
而环境艺术中的装饰雕塑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为了服务环境、填补空间而存在的一种装饰品。
在城市中,许多广场、公园、街道等公共场所都会有装饰雕塑的存在。
这些雕塑既可以取材于人物、动物、自然景观等主题,又可以是对某一历史事件、文化传承等的表达。
在建筑物的外墙上、屋顶上、室内空间中也可以发现各种形式的装饰雕塑,它们为建筑物带来了表现力和艺术性。
装饰雕塑的形式多样,可以是石雕、铜雕、陶瓷、木雕、玻璃、钢铁等材料,也可以是流线型的线条、抽象的几何形状、象征性的图案等。
不同形式的雕塑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方式,使得环境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环境艺术中的装饰雕塑不仅为环境增添了美感,而且也起到了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作用。
它们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舒适、美好的生活空间,使人们更加愉悦和舒适地享受生活。
浅谈装饰雕塑的社会功用装饰雕塑是一种艺术形式,它的社会功用不仅仅在于美化环境,还包括增强城市形象、文化传承、教育与启迪、社交活动等方面。
本文将浅谈装饰雕塑的社会功用。
一、美化环境装饰雕塑的最初作用就是美化环境。
艺术家们在雕刻作品时,注重的是形式和美感的表现。
通过艺术形式和美感的表现,装饰雕塑为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艺术上的满足感。
从城市公园、广场到高档商业区,从建筑外观到内部装饰,装饰雕塑都成为了重要的装饰元素,为环境增添了舒适、美丽的氛围。
二、增强城市形象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竞争力,而装饰雕塑可以增强城市形象。
在城市公园、广场、沿街商铺等地方设置形态各异的雕塑,可以为城市增加一份别样的风情和地域特色。
同时,高水平的雕塑作品不仅可以成为城市形象的代表,还能成为文化的符号、城市品位的象征,既有艺术性,又具有实用性。
三、文化传承装饰雕塑是艺术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它是民族文化的代表。
许多雕塑作品是代表了历史、地域文化、人物形象等内容。
如中国的古建筑上常有融合了本土文化特征的雕塑,如龙、凤、狮子等。
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遗存价值。
通过装饰雕塑,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
四、教育与启迪装饰雕塑是一种教育和启迪的艺术形式。
通过观赏雕塑,人们能够接受美的熏陶,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思想。
同时,一些雕塑作品还具有教育意义,例如反映社会问题的雕塑,可以引发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另外,有些雕塑作品设置在公共场合,可以激发观看者的艺术兴趣,培养公民的艺术素养。
因此,装饰雕塑也是一种有益的教育和启迪方式。
五、社交活动装饰雕塑也可以成为社交活动的场所。
装饰雕塑的安放位置通常是在人流量较大的场所,如商业区、公园等地方,这些场所也成为了人们社交交往的场合。
在这些场所,人们可以围绕着雕塑感受艺术氛围,也可以和身边的人交流和互动。
在一些国家,城市规划者会根据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为不同场所的雕塑设计不同的交往活动,丰富人们的社交生活。
公共环境艺术中雕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探究公共环境艺术是指在城市等公共空间中展示的艺术作品,它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文化、艺术上的享受,同时也可以带给人们一定的思考与启示。
其中,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的一种形式,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尤为值得探究。
首先,雕塑可以与环境融合。
在一个公共空间,如果能够恰当地放置一座雕塑,不仅能够增加空间的艺术感,还可以与周围的环境相呼应,形成一种和谐的感觉。
比如,在一个公园中,可以放置一些以自然为主题的雕塑,如仿生雕塑,花卉雕塑等,这样不仅可以增添自然的气息,还可以与周围的树木、花草等元素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让人们感受到自然与艺术的交流和共融。
其次,雕塑还可以改变环境的氛围。
一些具有特殊主题的雕塑,如反映社会问题、历史事件等的雕塑,可以通过其形态、颜色、材质等形式,向人们传达某种信息或者思考。
这样的雕塑作品,不仅具有美学的价值,还能够改变人们的思考方式,引起公众对于某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比如,珠海海滨公园中的“筏子人”雕塑,它以普通渔民为蓝本,通过雕塑的形态,诠释了珠海的民间文化精神,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了解珠海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雕塑还可以与环境产生相互作用。
在一些现代化城市中,雕塑作品不仅需要具有美学价值,还需要具有互动性和功能性。
比如,在一些广场、公园中,可以放置一些互动式的雕塑,如水景雕塑、景观雕塑等,人们可以亲身参与其中,进行拍照、游玩、触摸等行为,让雕塑作品不再是静态的,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一些功能性的雕塑作品,如提供座椅、遮阳的雕塑,也能够方便人们的活动,在城市空间中起到一定的实用价值。
因此,公共环境艺术中雕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在雕塑选址、制作时,需要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融合、作用、服务等方面,这样才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共环境艺术空间,给人们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感官体验,让城市更加美丽与人文。
雕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雕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诠释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情感的表达。
而环境,作为雕塑存在的场所,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雕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不仅体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更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
本文将从雕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协调统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雕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密切而复杂。
一方面,雕塑作为环境的构成元素,通过其形态、材质、色彩等特征,为环境增添了艺术气息和美感。
另一方面,环境也为雕塑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和背景,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雕塑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使得两者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
二、协调统一的重要性雕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是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
这种协调统一不仅体现在视觉美感上,更体现在作品与环境之间的情感共鸣和精神内涵上。
只有当雕塑与环境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时,才能使作品的艺术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这种协调统一能够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使其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如何实现协调统一1.考虑环境特点:在创作雕塑时,应充分考虑环境的特点和氛围,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材质、形态和色彩。
例如,若环境充满活力,可以选择动态感较强的雕塑;若环境优雅宁静,则可以选择形态柔和、色彩淡雅的雕塑。
2.融入环境元素:将雕塑与环境中的其他元素相结合,如植物、水体、建筑等,能够使雕塑更加融入环境,形成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这种融合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视觉美感,还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
3.尊重历史和文化:在雕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中,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尊重并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雕塑中,能够使作品更具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同时,结合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进行创作,能够使雕塑与环境更加协调统一。
4.动态平衡:在雕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中,保持一种动态平衡至关重要。
这需要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作品,使其与环境达到最佳的融合效果。
论公共环境艺术中雕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公共环境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注重艺术创作,还关注艺术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其中,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具有独特的魅力。
首先,雕塑可以通过形态语言的设计与环境进行互动。
在设计雕塑时,艺术家可以根据环境的特征和主题,选择适宜的材料、形状、颜色等元素,让作品更好地融入环境。
比如,在城市公园中,雕塑可以采用自然主题的形态,如花、果、鸟、兽等,与周围的绿化环境相呼应,营造出和谐自然的氛围;而在城市广场等现代化场所,雕塑可以选择简约现代主义的形态,如抽象形状、线条、几何元素等,与周围城市景观相协调,创造出现代感强烈的氛围。
其次,雕塑还可以通过功能设计与环境进行互动。
现代城市中,公共环境不仅是人们感受美好生活的场所,也是具有功能需求的场所。
雕塑可以融入环境的功能设计中,以更好地服务人们。
例如,在城市广场或人行道中,雕塑可以选择座椅、亭子等形式,给人们提供休息、遮阳等功能,弥补城市中的功能缺失,创造出更加崭新的公共环境。
最后,雕塑还可以通过活动策划与环境进行互动。
公共环境艺术的另一种特点是它的互动性,艺术家可以与观众、公众共同完成作品。
雕塑可以融入到不同的活动场所中,提高公众参与感,增加互动性。
例如,可以在城市广场举办雕塑展览,在展览现场组织环保教育、儿童互动等活动,让公众更好地理解艺术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总之,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的一种形式,具有与环境进行互动的独特魅力。
艺术家在创作雕塑时,可以通过合理的形态设计、功能设计和活动策划,让雕塑在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挥,为公共环境增添美好氛围。
城市雕塑的趋势
城市雕塑的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融入城市环境:越来越多的城市雕塑被设计成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与建筑物、公共空间、自然景观等形成和谐的关系。
2. 艺术与功能结合:城市雕塑不仅仅追求艺术性,还注重其实用性和功能性。
例如,一些雕塑可以成为座椅、亭子、遮阳设施等,并为市民提供实际的功能。
3.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城市雕塑的设计和材料选择也越来越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使用可再生材料、节能设计和雨水收集等技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 文化和历史保护:许多城市雕塑致力于保护和展示当地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它们可以是纪念碑、雕刻、建筑装饰等,用于传达城市的独特魅力和身份。
5. 互动和参与式艺术:现代城市雕塑越来越注重观众的参与和互动。
一些雕塑可以通过触摸、声音、灯光等方式与观众进行互动,增加了人们对城市空间的感知和参与度。
总的来说,城市雕塑的趋势是将艺术与城市环境、功能和环保相结合,同时注重文化保护和观众参与,旨在为城市带来更美丽、更具活力的空间。
城市建筑I建筑论坛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l ARCHITECTURAL FORUM 城市雕塑与建筑环境的关系论述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Sculpture and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张振华■Zhang Zhenhua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追求的 同时.也在精神需求 L渴望得到满足,这样便推动了雕塑 艺术在整个城市建筑I}j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此,如何把握 城市雕塑与建筑环境, 者关系,对城市未来发展很有裨益。
【关键词】建筑环境城If『丹 绿色建筑 IAbstractl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 stry,people not only meet the pursuit of material,but also eag- er to get satisfaction on spiritual needs,which promotes the sculpture art be widely used in the whole city construction Th- erefore,how to gras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sculpture and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is very helpful to the future urb- an development.
1Keywordsl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urban sculpture,green building
雕塑艺术在城『fi建筑环境中虽然与建筑物看似 独立存在人们的视野范围内,但是实际上这两者之 间也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在整个城市环境的构 成中,建筑物与雕塑桐|j互融合、相互渗透,表现出 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境,)∈同构造了人们美好的生 活家园,从而将本来生硬的混凝土、钢筋等建材以 美的形势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一、雕塑与建筑环境的从属关系 在城市建筑环境的整体构造中,雕塑作为重要 的构成元素,它能够最直接的反映该城市人们的精 神面貌,充分体现出现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在现代 人们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人们逐渐提高了对 精神的需求。虽然都市人们的欣赏水平不尽相同, 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环境与雕塑艺术品高水平的 要求也是大多数人们共同追求的。最近几年,越来 越多的人们提高了对城市雕塑的重视程度,城市雕 塑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环境中。雕塑作为城市的环境语言,和建筑环境和 有效结合是展现人文意义的重要标准。 二、雕塑艺术有利于提升建筑环境的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现代城市建筑 环境的修建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具体形象雕塑作品, 抽象作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根据相关资料 显示,抽象艺术主要是根据具象雕塑品进行概括、 提炼、变形得来,主要应膈美学设汁中点、线、面 艺术语言。这些抽象的艺术品能够充分体现出现代 人们的欣赏水平和设计理念,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 丰厚的文化底蕴。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越来 越多的雕塑作品更加m自近r人们现实生活,但又具 有非常浓厚的装饰性,有利于赋予城市建筑生机与 活力,从而有效增强了城市建筑环境的人文内涵。 目前,现代科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当代城市 雕塑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也给城市雕塑的设 计注入了更加新鲜的血液。在现代雕塑的设计制作 过程中,除了应用石料、铸铜等传统材料,还J 泛 的应用不锈钢、钢化玻璃、钛合金、塑料等复合型 材料,这极大的丰富了城市建筑环境的艺术语言。 同时也促使雕塑家们创作的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更具有吸引力。如我国首都北京亚运村的不锈钢雕 塑《风鸟》,这份雕塑作品做工精细,外型美观大气, 整个雕塑作品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日本箱根雕 塑公园的《空相》,同时运用了花岗石与不锈钢等两 种材质。通过人工雕塑与自然环境的综合作用,让 雕塑艺术品呈现出了美丽梦幻的景象。塑造雕塑的 材料不是独立存在的,内在材料和外在材料相互支 持缺一不可的,这充分表现出了现代艺术家想要表 达的文化思想。雕塑的造型与材料的运用都和所处 的时代环境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现代城市雕塑在 造型上面更加简便、清晰,更加充分展示出现代雕 塑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在现代人们的生活 中,并不会认为具体的建筑环境与抽象雕塑之问存 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线条与色彩在 城市建筑环境中形成了‘种亮丽的风景线,给人们 精神上以较高的享受。比如香港的新世纪中心广场 上,用不锈钢制成的“合营叉”雕塑,在上面部分 便竖立了非常密集的铝箔片。微风吹来随风摆动, 风铃簌簌,犹如一支支正在演唱的动人音符,给人 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 三、城市雕塑与城市建筑融合的形式性 在整个城市建筑环境中,建筑艺术与城市雕塑 之间具有一定的共性,主要体现在建筑物与城市雕 塑两者都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但是在这个大的范 围内,建筑艺术却只能通过抽象形象来吸引人们的 注意力。这些建筑物其中有的呈现出幽静的风格, 有的呈现出严肃的风格,但是这些建筑物却无法为 人们展现出一种形象具体的思想内容。然而城市雕 塑与城市建筑相比,城市雕塑则表现得更加具体, 更具有说明性。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般城市雕塑 都位于整个城市中心位置。代表着这个城市的主要 思想。但是我们在城市雕塑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适 应整个城市的环境,并且能够较好的融入到这座城 市中。在不同的城市环境中,人文环境也呈现出一 定的差异性。因此,导致城市建筑环境的构成因素 城市雕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现代很多城市 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其大型雕塑一般都包含了多种 风格。不仅有传统的,还有现代的。这样也正好应 2l5 和了公共建筑环境的特点,较为真实的反映了景观 建筑的共生特点。换句话说,现代城市建筑不仅外 型美,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不断发展过 程中,其人文精神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能够充分展 现出这座城市本身的精神面貌。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们将城市雕塑称为这座 城市的眼睛。如在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外滩中,便设 计了很多雕塑艺术品,其中 要包括“浦江之光”、 “帆”、“风”等钢铁雕塑建筑。“浦江之光”的组成 元索主要包括竖向的水波和水珠,这样的情境就像 五线谱上跳跃的音符,主要以快乐的旋律演奏出动 人的上海乐曲。其中“帆”这个元素主要体现出上 海浦江众多的船帆林立,基本以弯曲的线条进行飘 动,逐渐增强了城市建筑的动态感。“风”这个元素, 主要是以锐角和钝角、弧线和折现、褶皱和波动共 同组成,充分表现出了我国现代化经济欣欣向荣的 态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现代城市 雕塑与建筑环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 应成趣。 参考文献 [1]丁峰.城市雕塑与建筑环境的共融性[J].美术观 察,2010(05). [2]易英.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论述[M].城市 建设理论研究。2013(09). (作者单位:大连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大连 11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