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新版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

浙教新版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

浙教新版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

浙教新版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

浙教新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浙教新版七年级(下)中考题同步试卷:3.1 同底数幂的乘法(02) 一、选择题(共29小题) 1.计算:(ab2)3=() A.3ab2B.ab6C.a3b6 D.a3b2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B.3x2y﹣x2y=3 C.=a+b D.(a2b)3=a6b3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 B.x2?x3=x6C.+=D.(x2)3=x6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5m+2m=7m2 B.﹣2m2?m3=2m5 C.(﹣a2b)3=﹣a6b3D.(b+2a)(2a﹣b)=b2﹣4a2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B.3﹣1=﹣3 C.(a4)2=a8D.a6÷a2=a3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a+a=3a2B.4﹣2=﹣C.=±3 D.(a3)2=a6 7.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3a+4b=12a B.(ab3)2=ab6 C.(5a2﹣ab)﹣(4a2+2ab)=a2﹣3ab D.x12÷x6=x2 8.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a4?a2=a8 B.(a5)2=a7C.(a﹣b)2=a2﹣b2 D.(ab)2=a2b2 9.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x3?x4=x12B.(x3)3=x6C.(3x)2=9x2D.2x2÷x=x 10.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2)3=a5B.2a﹣a=2 C.(2a)2=4a D.a?a3=a4 11.计算(a2)3的结果为() A.a4B.a5C.a6D.a9

12.计算(a2)3的正确结果是() A.3a2B.a6C.a5D.6a 1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B.b2?b3=b6 C.4a﹣9a=﹣5 D.(ab2)2=a2b4 1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3a2﹣2a2=1 B.(a2)3=a5C.a2?a4=a6 D.(3a)2=6a2 15.计算(a2)3的结果是() A.3a2B.a5C.a6D.a3 1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a3=a3B.2(a﹣b)=2a﹣b C.(a3)2=a5D.a2﹣2a2=﹣a2 17.计算(﹣3x)2的结果是() A.6x2B.﹣6x2C.9x2D.﹣9x2 18.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1=﹣B.6×107=6000000 C.(2a)2=2a2D.a3?a2=a5 19.计算(﹣a3)2的结果是() A.a5B.﹣a5 C.a6D.﹣a6 20.计算(a2b)3的结果是() A.a6b3 B.a2b3 C.a5b3 D.a6b 21.计算(﹣xy3)2的结果是() A.x2y6B.﹣x2y6C.x2y9D.﹣x2y9 2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x3+x=x4B.(x2)3=x6C.3x﹣2x=1 D.(a﹣b)2=a2﹣b2 23.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5a+3a=8a2B.(a﹣b)2=a2﹣b2 C.a3?a7=a10D.(a3)2=a7 2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a3=a3B.a4+a3=a2 C.(a2)5=a7D.(﹣ab)2=a2b2 2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x3?x2=x5B.(x3)2=x5C.(x+1)2=x2+1 D.(2x)2=2x2

2019秋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第三章 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学生用书B78] 1.2018年11月20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发出警讯称,2018年全美已经有32起病例,病因是食用受微生物感染的生菜,并呼吁民众避免食用生菜。这种病原微生物为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你认为这种生物最有可能属于(C) A.昆虫B.真菌 C.细菌D.以上都不对 2.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引起人感染破伤风的原因是(B) A.直接侵入人体的细胞 B.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 C.通过其他细胞损害人体的细胞 D.破伤风杆菌和破伤风没有关系 3.下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中,致病菌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的是(A) A.肺结核B.破伤风 C.细菌性痢疾D.霍乱 4.在学习了《来自微生物的威胁》这一节后,班上的4位同学对细菌进行了如下的描述。甲同学:细菌是一类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乙同学:细菌既能使人致病,又能被人类利用。丙同学:人类所有的疾病都是由细菌引起的。丁同学:所有的细菌都能侵入人体的细胞内,并产生毒素。其中不正确的说法是(C) A.甲、乙B.乙、丙 C.丙、丁D.甲、丁 5.在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有一区域没有细菌生长,该区域可能生活着(D) A.酵母菌B.甲烷菌 C.大肠杆菌D.青霉菌 6.由于没有经常消毒,一些街边小吃摊的餐具上有各种致病细菌,小红同学因经常吃街边小吃而染上了严重的肺结核,小红妈妈送她到医院治疗,根据以上

信息,请回答: (1)肺结核是由__结核杆菌__引起的疾病,这种微生物属于__原核__生物。 (2)医生会给小红注射__抗生素__进行治疗。 7.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图3-2-1 (1)如图所示的三种细胞结构,最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病原体的细胞结构的是__C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细菌有细胞壁,但无成形的细胞核__。 (2)细菌性痢疾属于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__粪—口__传播。细菌经口进入消化道后,大部分被人体的自身生理功能杀灭,消化道具有这项功能的主要器官是__胃__,其原因是__胃液具有强酸性__。 8.人体体内本身有大量菌落,但一旦菌落总数超标,就可能会引起腹泻,严重的会导致胃炎、肠炎。某市对辖区鲜奶吧进行摸底检查,抽样检测结果发现17个鲜奶和酸奶样品中,3个批次的酸奶存在大肠菌群超标的问题。下列有关大肠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D) A.饮用大肠菌群超标的鲜奶会引起消化道疾病 B.大肠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结构 C.低温保存酸奶可以抑制大肠杆菌在酸奶中的繁殖 D.大肠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 9.将细菌放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想检验a、b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最合适的是(B)

药物微生物

药物微生物 一.药源微生物 药物的来源无外乎化学合成、生物合成,以及化学半合成。 微生物作为天然药物的资源已经完全显露出它的优势: 首先,微生物种类繁多,并且生活环境条件复杂多样,从而使得微生物在生理代谢上和遗传上存在着其他生物类群无法比拟的多多样性,其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也因此多种多样,为我们寻找药物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其次,微生物生长快速,并且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第三,微生物的遗传背景简单,易于利用各种遗传突变手段,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方式,使得各种微量的药用成分能够大量合成,开发价廉物美的药物 第四,药物的疗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疗疾病的效果,二是药物的毒性大小。 1.微生物的多样性 细菌真菌藻类植物动物 2.药源微生物 (1)放射菌(链霉菌庆大霉素) (2)细菌 (3)真菌 二.药用微生物 药用微生物通常是指传统中药(汉方药)中的大型药用真菌,如灵芝、虫草等。 三.基因工程菌 基因工程微生物的应用主要要求是:一个适宜外源基因操作的载体系统和一个适宜外源基因活性产物表达的宿主系统。 第二节微生物药物 在医药用微生物中,最重要的是药源微生物。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的药物来自微生物的天然产物,另一方面,即使是药用微生物,其有效部位也是各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一.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

从表中可以得出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特点:1.次级代谢产物多在细胞生长停止以后合成;2.初级代谢产物可直接或修饰后成为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前体;3.合成反应常包括聚合作用和修饰;4.次级代谢产物分泌胞外;5.合成反应受初级代谢影响,但控制较为间接、松弛,主要受次级代谢自身系统控制。 次级代谢产物可能的合成理由是:1.食物储备;2.拮抗作用;3.次级代谢过程的重要性;4.诱导产生菌的细胞分化;5.诱导其他生物的细胞分化。 将次级代谢系统按如下方式进行分类(1)I 级反应 在这一步反应中,初级代谢物被转化为次级代谢合成的中间体。 这类反应根据其相关的初级代谢途径可以进一步划分,如氨基酸的合成和代谢、核苷酸的代谢、糖的转化或辅酶的合成。(2)II 级反应 这是一类缩合反应,相近的小分子单元被聚合成大分子(1)乙酸-丙二酸单元的缩合(2)氨基酸的缩合 二.次要组分 通常是主要产物的同系物,但是在有些列子中它们会呈现不同的结构类型。 三.微生物药物的定义 微生物药物通常来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但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都可以作为药物。 抗生素是指能够以低浓度仰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低分子量的微生物代谢物。 低分子量的微生物代谢物:指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抗生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几千以内,而酶以及其他复杂蛋白质分子尽管可能具有抗微生物活性,却不认为是抗生素。 人们所说的抗生素还包括由天然产物经化学修饰后的产物,即半合成抗生素 一个狭义的微生物药物的定义为: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能以及低浓度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机能的低分子量的代谢物。 微生物药物的广义定义为:能以低浓度有选择的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机能的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代谢。 四.微生物药物的几个相关基本概念 (1)最小抑制浓度 (MIC )这是药物活性测定常用的参数。 (2)抑制谱 药物能够选择性抑制/影响(即MIC 值较低)的生物或生物分子的范围。抗菌药物的抑制谱是指选择性抑制微生物的范围,抗肿瘤药物的抑制谱是指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的范围等, (3)药物活性 是指药物对病原体作用的强弱 (4)毒性 药物对宿主生物细胞的抑制或杀死作用,通常半致死剂量(50LD )表示。 (5)化疗指数 判断一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综合指标。 ((= (C CI T 明显疗效的最低给药剂量) 化疗指数)治疗对象对药物不呈明显毒性反应的最大耐受剂量) (6)抑制曲线 药物对作用对象的抑制活性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抑菌曲线。 (7)药物敏感性 药物对其所作用的对象的抑制活性的高低。 (8)药物的相互作用 不同药物同时存在时,将会对各自的活性产生相互的影响。 五.微生物药物的命名 一般有以下几种命名药物的方法: (1) 根据产生药物的微生物分类命名 如青霉素 链霉素等。 (2) 根据结构类型的特征命名 常常是一族药物,如四环素类药物、氯霉素药物等。 (3) 根据地名或纪念意义而命名 如井冈霉素、土霉素、制霉菌素等。

浙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由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延长线和另一条相邻的边组成的角,叫做该三角形的外角。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能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有一个角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SAS的推论) 有两个角和这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AAS的推论) 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定理:SSS、SAS、ASA、AAS是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推导的。 第2章图形和变换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起来,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对称轴垂直平分线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 由一个图形变为另一个图形,并使这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轴对称变换,也叫反射变换,简称反射。经变换所得的新图形叫做原图形的像。 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个方向运动,且运动相等的距离,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第1节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及其途径(精)备课讲稿

第 1节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及其途径 一方面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 不同的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类型和数量不尽相同,另一方面食品从原料、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到烹调等各个环节,常常与环境发生各种方式的接触, 进而导致微生物的污染。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可分为土壤、空气、水、操作人员、动植物、加工设备、包装材料等方面。 1.1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 1.1.1 土壤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碳源和氮源,还含有大量的硫、磷、钾、钙、镁等无机元素及硼、钼、锌、锰等微量元素,加之土壤具有一定的保水性、通气性及适宜的酸碱度 (pH3.5~10.5 , 土壤温度变化范围通常在 10~30℃之间, 而且表面土壤的覆盖有保护微生物免遭太阳紫外线的危害。可见, 土壤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因此,土壤素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和“微生物大本营”之称。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可达 107~109个 /g。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十分庞杂,其中细菌占有比例最大,可达 70%~80%,放线菌占 5%~30%,其次是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不同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差异,在地面下 3~25cm 是微生物最活跃的场所,肥沃的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较多, 果园土壤中酵母的数量较多。土壤中的微生物除了自身发展外, 分布在空气、水和人及动植物体的微生物也会不断进入土壤中。许多病原微生物就是随着动植物残体以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进入土壤的。因此,土壤中的微生物既有非病原的,也有病原的。通常无芽孢菌在土壤中生存的时间较短, 而有芽孢菌在土壤中生存时间较长。例如沙门氏菌只能生存数天至数周, 炭疽芽孢杆菌却能生存数年或更长时间。同时土壤中还存在着能够长期生活的土源性病原菌。霉菌及放线菌的孢子在土壤中也能生存较长时间。 1.1.2 空气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复习

第一章 平行线 一、三线八角 同位角:∠1与∠5,∠2与∠6,∠3与∠7,∠4与∠8 内错角:∠3与∠5,∠4与∠6 同旁内角:∠4与∠5,∠3与∠6 判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方法:描线法 注意: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成对的,且每一对角都有一条公共边,在 三线八角的截线上。 二、平行线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者相交(包括垂直) 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这两条平行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画平行线的方法:一贴、二靠、三推、四画 三、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推论一: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推论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四、图形的平移 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 平移的距离:对应点连线的长度 画平移后的图形:定方向,画方向,定距离,描点连线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两边都是整式 两边都是整式 两边都是整式 只有一个未知数 有两个未知数 一共有两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一次 两个一次方程 解:只有一个 解:一般有无数个解 解:一般只有一个解(可能无解或无数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代入法(未知数系数是1或-1) 加减法(相同减,相反加) 注意:有括号或分数,先整理(未知数左边,常数右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类型:求两个及两个以上未知数(有几个未知数就需要几层关系) 常见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配套问题,利润问题,利率问题,几何问题,集合问题 {{ { { {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分线的位置关系 2、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3.2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一、选择题 1、最早提出烟草花叶病原是一种“传染性的活性液”或“病毒”的学者是谁?(D) 最早提纯并结晶出烟草花叶病毒的学者是谁?(A) A、Stanley B、Mayer C、Ivanovsky D、Beijerinck 2、(1)类病毒最早由谁发现的(C) (2)拟病毒是由谁发现的(A) (3)朊病毒是由谁发现的(B) A、Gibbs B、Prusiner C、Diener D、Luria 3、第一个发现有实用价值抗生素的微生物学家是(C) A、Ehrlich B、Domagk C、Fleming D、Waksman 4、疯牛病的病源微生物是(A) A、朊病毒 B、拟病毒 C、立克次氏体 D、衣原体 5、估计现在在中国大陆HIV病毒的感染者已达(D) A、几百万 B、1000万 C、几万 D、几十万 6、在下列4组生物中,都属于原核生物的是(C) A、痢疾杆菌、酵母菌、衣藻 B、痢疾内变形虫、疟原虫、小瓜虫 C、蓝藻、念珠藻、颤藻 D、根霉、青霉、黄曲霉 7、下列生物与引起破伤风的破伤风杆菌的代谢类型相同的是(B) A、蘑菇和根瘤菌 B、蛔虫和乳酸菌 C、大肠杆菌和硝化细菌 D、酵母菌和蓝藻 8、某酒厂把糖化后的淀粉加入发酵罐,接种酵母菌后,酒精产量明显减少,检查结果为发酵罐密封不严,试分析反应的结果是(D) A、糖化淀粉消耗少 B、酵母菌量减少 C 、CO2的释放量减少 D、酵母菌量、CO2的释放量和糖化淀粉的消耗量都增加

9、红螺菌生活在湖泊、池塘的淤泥中,它的体内具有光合色素,能利用光能在缺氧的条件下,以有机酸、醇等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使自身迅速繁殖。红螺菌同化作用的类型属于(B) A、光能自养型 B、光能异养型 C、化能自养型 D、化能异养型 10、下列有关硝化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有利于植物矿质营养的吸收 B、硝化细菌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硝化细菌是一类有细胞壁但没有成形细胞核和复杂细胞器的生物 D、硝化细菌与小麦同属于自养生物,但所利用的能量来源不同 11、某生物细胞内能发生以下化学反应,这种生物最可能是(C ) A、硫细菌 B、肉毒杆菌 C、硝化细菌 D、蓝藻 12、人在受伤时,若伤口较深则易得破伤风,若伤口较浅则一般不会有感染破伤风的危险,你认为在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右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坐标图,不正确的是(B) A B C D 13、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是(D) A、螺旋体 B、细菌 C、衣原体 D、支原体 14、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是(C )

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及预防与控制

化妆品成份复杂,含有的许多营养物质是污染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在化妆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从原料进厂,经过多道工序制成产品,各种各样的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微生物的污染。分析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来源,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一)原料 化妆品是由各种原料经过合理调配加工而成的复配混合物,原料种类繁多,性能各异,有油质原料、粉质原料、胶质原料、表面活性剂、溶剂原料、香精香料、染料、颜料等,在这些原材料中,天然的动植物成份及其提取物如明胶和骨胶原多肽水解物、胎盘提取液、水貂油、羊毛脂、人参、当归、芦荟及其提取液等,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其次被微生物污染可能性大的原料还有增稠剂、粉体、表面活性剂稀溶液等,相对而言,油脂、高级脂肪酸、醇类、香料、酸、碱等原料被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较小。 生产流程中有加热工序的产品,如加热至85~90℃,保持20~30min,可杀灭绝大部分细菌(芽孢菌属除外),对于在加工过程不能加热的原料,如已确知其含菌量较大,可采用适当的方法(如气体灭菌、辐照灭菌或过滤除菌)事先处理。已检验合格的原料在贮存时应遵循以下要求:所有原料离地存放;原料仓库经常清洁和消毒;仓库尽可能保持恒定的温度与湿度;液体原料的贮罐要有盖;各批原料按日期顺序使用,减少贮存时间;当原料贮存期较长时,应先检验微生物指标后再使用。 (二)水 水在整个化妆品生产过程中所占的地位极其重要,一般化妆品配方中水的比例大约为30%~70%,工艺生产中水的用量更大。普通的生活饮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Ca2+、Mg2+、Fe3+、Mn2+、Na+等离子以及有机物和微生物,不宜用于制造化妆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各种水质纯化技术推陈出新,微滤(MF)、超滤(UF)、纳滤(NF)、离子交换、反渗透(RO)、电渗析(ED)等技术的单独或组合应用,可以得到符合化妆品配制及生产用水要求的纯水或超纯水。 必须指出,经过离子交换或反渗透等方法处理的纯水或超纯水中,仍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存在,必须对其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紫外线消毒、臭氧杀菌、煮沸灭菌、化学消毒剂消毒等。 (三)管道与设备 化妆品生产设备包括乳化罐、贮罐、管道、阀门、接头、流量计、过滤器、泵和灌装机等,大多数化妆品生产企业产品种类繁多,设备为多种产品共用,如果采用通用的化工生产设备,在设计时没有从清洁卫生方面考虑,拆卸较麻烦,难以完全清洗消毒,设备和管道上滋生了微生物,产品流经时会不断被污染。 要杀灭生产设备及管道中的微生物,首先必须将设备和管道清洗干净,彻底去除粘附的污垢,以免污垢成为微生物的保护伞,影响消毒灭菌的效果。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可分别采用浸泡、喷雾、局部清洗、高压冲洗和内部循环清洗等一种或几种清洗方法,对于设备和管线上较难清除的沉积物和粘附污物,则需要浸泡、溶解、加热并结合机械作用才能去除,特别是处于死角的残渣,需要拆卸后才可清除干净,而这些残渣正是滋生微生物的重要来源,容易积存残渣的地方包括阀门、出口和入口、过滤器、灌装机的活塞和泵等。 设备和管道清洗后必须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蒸汽消毒和化学消毒。采用蒸汽消毒时,被消毒的设备必须是耐热的,消毒的效果与接触时间有关,敞口容器消毒一般需要30min,如果是耐压容器,使用高压消毒,接触时间可适当缩短至5~15min。蒸汽消毒的优点是效果好,消毒后不需冲洗,缺点是能源消耗较大,要有锅炉。同一类型的消毒方法还有热水消毒,用90℃的热水进行循环,对管路消毒较合适。化学消毒是利用各种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是一种冷消毒,不需加热。常用于化妆品管道与设备的化学消毒剂有乙醇、二氧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第1章平行线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思考:定义中为什么要有“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 3.平行线的基本事实:经过直线外 ...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思考:为什么要经过“直线外”一点? 4.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一贴,二靠,三推,四画.(注意:作图题要写结论)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判断过程:①画出给定的两个角的边(共三条边),公共边就是截线,剩下两条边就是被截线; ②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判断. 同位角: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线的同一侧. 内错角:在截线的异侧,被截线之间. 同旁内角: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线之间. 练习:如图,∠1和∠2是一对___________;∠2和∠3是一对___________; ∠1和∠5是一对___________;∠1和∠3是一对___________; ∠1和∠4是一对___________;∠4和∠5是一对___________; 6.★★★★★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 (5)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不必在同一平面内) (6)在同一平面内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练习:如图,要得到AB∥CD,那么可添加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全部)7.★★★★★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练习:如图,已知∠1=58°,∠3=42°,∠4=138°,则∠2=________°.

药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与其防治措施

无菌药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从无菌药品生产的哥哥环节分析药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和途径以及其防治措施,从而防止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微生物污染。 关键词:无菌药品;微生物污染;来源;防止措施。 目录 一、微生物概述 1.微生物的特点 2.细菌的特殊结构 二、无菌药品的微生物污染 1.无菌药品污染的概念 2.污染无菌药品的微生物来源 三、微生物污染无菌药品的途径和防止措施 1.人员 2 .厂房与设施 3.设备 4.物料 5.工艺 6.其他 7.企业文化 一、微生物概述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肉眼看不到,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这些微小生物总称为微生物。微生物主要分为七大类。按照大小和高低等级依次是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放线菌,螺旋体,真菌(酵母菌、霉菌)。其中,立克次体,支原体,放线菌,螺旋体这四类微生物引起的人类疾病一般比较少见,主要是细菌,真菌,病毒这三类引起的人类疾病比较多,所以无菌药品的生产中对这三类微生物药格外注意。 1.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

; 4.易变异,适应强; 5.分布广,种类多。也正是微生物的这些特点使得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微生物污染防治工作显得格外困难和复杂。 2.细菌的特殊结构:大多数细菌除了具有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细胞核,内含物等外,还有一些细菌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荚膜,芽孢,鞭毛,菌毛等。 有些细菌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想细胞壁表面分泌一种粘液状物质,形成一层较厚的膜(约0.2um)称为荚膜。荚膜中更含有大量的水分,对细菌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保护细菌抵抗干燥。细菌的荚膜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具有荚膜的细菌不易被白细胞所吞噬,故能在机体内产生繁殖,引起感染。 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的时期或当外界条件改变对细菌生长不利时,细菌体内的细胞浆发生脱水浓缩,之间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位于菌体中央或末端,称为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一个繁殖体只能形成一个芽孢。芽孢外面有数层厚而致密的膜,可以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对于高温、干燥、光线、化学药品等有抵抗力比繁殖体强没有形成芽孢的细菌,在70摄氏度以上就会逐渐死亡,而芽孢能抵抗100摄氏度或者更高的温度。因此,杀死腰包要比杀死细菌的繁殖体困难得多,有些芽孢可以存活多年而不丧失其活力,当遇到合适条件时又可生长繁殖,因此灭菌的效果应以杀死芽孢为标准。 二、无菌药品的微生物污染 无菌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概念:无菌药品污染分为物理性污染(如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化学性污染(如重金属盐类的污染)和微生物污染。无菌药品生产中的污染主要是微生物污染,所以我们这里只研究微生物引起的污染。即指的是无菌药品生产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无菌药品中微生物或者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含量超标而引起的污染。 污染无菌药品的微生物来源 已经知道微生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大的一类生物。由于其个体微小、繁殖速度快、营养类型多、适应能力强,所以土壤、水中、空气、动植物体表及体内均广泛存在,甚至在高山、海洋等都有它们的存在。当然,不同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 相交线:补角、余角、对顶角 二、 要点诠释 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 相交的两条直线交平行线。 2. 几种特殊关系的角 ( 1)余角和补角: ①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 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 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②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 2)对顶角:①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得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②性质:对顶角相等。 (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构成八个角。 ① 在两条直线同一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旁边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② 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③ 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三、主要内容 (1)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2.1 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 二元一次方程 。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2.2 二元一次方程组 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 二元一次方程组 。 同时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解,叫做这个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 2.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消元就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消元的方法是代入,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 入消元法 ,简称 代入法 。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是: 1. 将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变形,使得一个未知数能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 2.用这个代数式代替另一个方程中相应的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 值; 3. 把这个未知数的值代入代数式,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4.写出方程组的解。 ② 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当两个方程组的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是互为相反数时,可以通过把 两个 第一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一、 知识结构 平行线与相交线 平行线 直线平行的判 定 直线平行的性质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 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 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尺规作图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 段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 角

九年级科学下册32_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教案新版[浙教版]1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二、来自病毒的威胁 思考:1、你得过流感吗?2你能说说感冒的症状吗? 来自病毒的威胁――病毒:个体微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没有细胞结构。 SARS 冠状病毒 什么时候流感(或当地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发病率最高?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 3、编制调查表 4、实施调查 5、统计原数据进行分析 阅读见P71调查数据分析: 结论:去年春华中学流感患病率为30%,其中男性患病比率略高于女性;在患病的时间上,春季和冬季较高。 不同季节患流感的人数 流感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目前发现的流感病毒大约有一万种,禽类是常见的病毒携带者,某些禽流感能传播给人。 备注 去年患流感时间 去年是性别 学号 班级 病 毒的大小

思考:你知道禽流感吗?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的毒型决定的。 读图:流感病毒的传播过程 P72

思考:1、什么叫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流感的流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流感的流行的三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1.空气传播:(流感等) 2.水传播:(甲肝等) 3.土壤传播:(蛔虫病等) 4.饮食传播:(肠道传染病等) 5.虫媒传播:(乙型脑炎等) 6.接触传播:(狂犬病等) 易感人群:传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人群。 练习: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流感患者是传染源,传播途径空气和飞沫,健康人是易感人群。 从1580年至今,全球范围内的流感流行、大流行已超过30次。流感是2世纪暴发的最严重的疫情。1918~1920年发生的“西班牙流感”使全球1/5以上的人得病,至少有2000万人丧生。1957年,流感从亚洲开始,接着又在澳洲、美洲和欧洲登陆,在全世界肆虐,全球共有15亿人患病,数以万计的老人和儿童死于这场灾难。1968年,流感从香港开始,再次席卷全世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世界有6亿人患流感。但我国死于流感的人却很少。 思考:如果你得了流行性感冒,你会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传染给别人?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知识点 知识点 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如:AB平行于CD,写作AB∥CD 2、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a∥c,c∥b ∴a∥b. 课后练习 1.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 2.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 3.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_______. 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_______________.

4.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邻补角 2.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3.垂直有且只有垂线段最短 4.点到直线的距离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精选】春浙教版科学九下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word教学设计2-生物知识点总结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2课时) 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节 教学目标 1.了解病毒的结构。 2.了解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及预防。 3.了解常见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教学重点 病毒的结构,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和预防,常见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教学难点 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和预防,常见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由网络创编歌曲----我不想说我是鸡引入 思考:你知道禽流感吗?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的毒型决定的。 二、新授课 来自病毒的威胁 病毒:个体微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没有细胞结构。如: 思考:你得过流感吗?2你能说说感冒的症状吗?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什么时候流感(或当地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发病率最高?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 3.编制调查表 4.实施调查

5.统计原数据进行分析 阅读见P71调查数据分析: 6.得出结论:去年春华中学流感患病率为30%,其中男性患病比率略高于女性;在患病的时间上,春季和冬季较高。 读图:流感病毒的传播过程P72 思考: 1.什么叫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流感的流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具体有: 1.空气传播:(流感等) 2.水传播:(甲肝等) 3.土壤传播:(蛔虫病等) 4.饮食传播:(肠道传染病等) 5.虫媒传播:(乙型脑炎等) 6.接触传播:(狂犬病等) 流感的流行的三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人群 练习: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流感患者是传染源,传播途径空气和飞沫,健康人是易感人群。 流感流行的示意图: 从1580年至今,全球范围内的流感流行、大流行已超过30次。流感是2世纪暴发的最严重的疫情。1918~1920年发生的“西班牙流感”使全球1/5以上的人得病,至少有2000万人丧生。1957年,流感从亚洲开始,接着又在澳洲、美洲和欧洲登陆,在全世界肆虐,全球共有15亿人患病,数以万计的老人和儿童死于这场灾难。1968年,流感从香港开始,再次席卷全世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世界有6亿人患流感。但我国死于流感的人却很少。 思考:如果你得了流行性感冒,你会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传染给别人?

环境微生物学讲稿-第二章 微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第二章微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第一节微生物的起源与化学进化 Oparin-Haldane生命起源假说 原始的地球呈熔化状态。当逐渐冷却时则形成地核、地幔和地壳。地球冷却时,二氧化碳、甲烷、氨、氮气、氢气、硫化氢、水蒸气等气体被挤压出地壳表面,形成地球周围的大气圈。水蒸气的冷凝还形成了地壳表层的水圈。地壳表面的水圈和大气圈与生命的起源密切相关。 Oparin-Haldane生命起源假说由俄罗斯科学家Oparin于1925年和英国科学家Haldane1930年独立提出 生命起源假说的实验证据 Stanley L. Miller和Harold C.Urey 用来证明非生命合成有机物包括 氨基酸和核酸碱基的实验装置 整个装置内充满还原性气体,烧瓶加热 产生水蒸汽,并在另一端冷凝。在这个 装置里,两个电极放电作为有机物合成 的能量来源。 在Miller和Urey的实验中,首先由甲烷转化成甲醛和氰化氢,接着这些化合物结合产生尿素和甲酸,最后产生氨基酸(包括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缬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在液态下,氨基酸形成蛋白质不易进行,在粘土的表面则易进行,粘土具有吸附性能和原始催化性能。在外部化学条件或类似蛋白质的催化下,一些蛋白质可进行自我复制。随后是碱基的合成;核酸的合成;核酸的转化等。 第二节微生物细胞的进化] 将磷脂放入水中,也可自发形成团聚体,呈双分子层,类似细胞膜。这种团聚体能够吸收外面的液体而生长,并能缢断凸出物而形成新的团聚体,后者很像酵母菌的芽殖。这些团聚体具有一细胞器如酶、电子载体、叶绿体等的功能,可进行代谢、电子传递或光能作用。由这些蛋白所形成的微球具有有限的催化能力和自我复制能力,更加接近化学进化产生细胞的中间形态。在没有核酸时,能够自我复制的蛋白质微球可看成是最原始的细胞(朊病毒就只有蛋白质一种成份)。这些最原始的细胞称为始祖生物(progenote)。 核酸的获得和利用促进了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发展。细胞先利用核糖核酸(RNA),后来利用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细胞膜、酶活性和核酸组织在一起,导致了原始原核生物(eugenote)的产生。 有关微生物进化的化石证据不完整。

(完整版)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 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余角、对顶角 二、 要点诠释 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 相交的两条直线交平行线。 2. 几种特殊关系的角 ( 1)余角和补角: ①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 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 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②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2)对顶角:①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得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②性质:对顶角相等。 (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构成八个角。 ① 在两条直线同一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旁边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② 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③ 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三、主要内容 ( 1)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 2)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知识结构 平行线与相交线 平行线 直线平行的判 定 直线平行的性质 尺规作图 相交线:补 角、

微生物的营养来源

微生物的营养来源 (1)能源 自养菌:光;氢,硫胺;亚硝酸盐,亚铁盐。 异养菌: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产品,如醋酸。 (2)碳源: 碳酸气; 淀粉水解糖,糖蜜、亚硫酸盐纸浆废液等 石油、正构石蜡,天然气 醋酸、甲醇、乙醇等石油化工产品 (3)氮源 豆饼或蚕蛹水解液,味精废液,玉米浆,酒糟水等有机氮 尿素,硫酸铵,氨水,硝酸盐等无机氮 气态氮 (4)无机盐 磷酸盐,钾盐,镁盐,钙盐等其他矿盐 铁、锰、钴等微量元素 其他 (5)特殊生长因子 硫胺素、生物素、对氨基苯甲酸、肌醇等 1.斜面培养基 作用:这是供微生物细胞生长繁殖用的,包括细菌,酵母等的斜面培养基以及霉菌、放线菌生孢子培养基或麸曲培养基等。这类培养基主要作用是供给细胞生长繁殖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 特点: 1.富含有机氮源,少含或不含糖分。有机氮有利于菌体的生长繁殖,能获得更多的细胞。 2.对于放线菌或霉菌的产孢子培养基,则氮源和碳源均不宜太丰富,否则容易长菌丝而较少形成孢子。 3.斜面培养基中宜加少量无机盐类,供给必要的生长因子和微量元素。 2.发酵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是发酵生产中最主要的培养基,它不仅耗用大量的原材料,而且也是决定发酵生产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1)根据产物合成的特点来设计培养基: 对菌体生长与产物相偶联的发酵类型,充分满足细胞生长繁殖的培养基就能获得最大的产物。 对于生产氨基酸等含氮的化合物时,它的发酵培养基除供给充足的碳源物质外,还应该添加足够的铵盐或尿素等氮素化合物。 2)发酵培养基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应尽可能高些,这样在同等或相近的转化率条件下有利于提高单位容积发酵罐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3)发酵培养基需耗用大量原料,因此,原料来源、原材料的质量以及价格等必须予以重视。 (1)必须提供合成微生物细胞和发酵产物的基本成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