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间骨折、转子下骨折复位技巧和注意事项
- 格式:ppt
- 大小:5.09 MB
- 文档页数:45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如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多发于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该病越来越常见,如何有效治疗,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关键。
一、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表现。
大部分患者外伤史明确,以低能量创伤为主,多为跌伤所致,多有髋关节疼痛,部分有膝关节疼痛表现。
若为移位性骨折,则所表现出的疼痛较为严重,受伤侧肢体无法活动,且伴有患肢短缩及外旋畸形,诊断比较简单。
而未发生移位的骨折,疼痛可能相对较轻,个别患者还能勉强下地行走,需细致检查,避免出现漏诊事件。
二、临床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所需遵循的原则。
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而言,不管是应用非手术方案或手术方案治疗,均有一定风险性。
因应用非手术方案,有较高致残率、死亡率,故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多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案。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依据个体情况,对内科合并症要引起充分重视,若有严重基础疾病,需由医生对两种治疗方案的获益和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并与患者和家属深入沟通,最终对治疗方案进行确定。
三、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常用骨牵引(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骨牵引)或皮牵引治疗,经临床实践表明,采用卧床牵引的方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治疗,对生理功能未构成明显干扰,可避免应用手术方案造成的损伤,且利于骨折断端血液供应恢复。
但应用保守方案,也有较多不足之处存在,如在采用牵引开展治疗期间,需长时间(10-12周)保持在卧床的状态,故有较高的并发症率,在进行严格制动处理时,易增加骨质疏松、膝关节僵直、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风险。
据相关研究示,相较应用手术方案治疗的患者,应用非手术方案治疗者,有更高致残率、死亡率,故非手术治疗仅在机体基础状况极差,有极大的手术风险,或预期生存期限较短的病例中适用。
四、手术治疗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而言,需尽早实施手术,提倡手术尽量在患者入院后48h内进行。
分析原因,因在此时间范围内完成手术,效果更为理想,可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由手术延迟引发的病死率。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康复内容转子间骨折属于囊外骨折,很少影响股骨头供血,骨折部位为松质骨,血运丰富。
发生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概率低。
该骨折占成年人总骨折的3.13%,占成年人股骨骨折的24.56%,占股骨近端骨折的50%。
老年人多发,平均年龄66—76岁,男女比例为1:8—1:2,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后综合治疗逐渐受到骨科医生的重视,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股骨颈与股骨干交界处,其外侧有一向上的隆起,叫做大转子,其内下方较小的隆起叫做小转子。
大转子的内侧面有一凹陷称为转子窝。
大、小转子间,前有转子间线,后有转子间嵴相连。
转子间区是许多肌肉的起止点,骨折后常伴骨折移位▲▲▲▲▲肌肉附着及骨折块的移位机制臀中肌、臀小肌附着于大转子,大转子骨折后受其牵拉向上、向外移位髂腰肌附着于小转子上,小转子骨折后受其牵拉向上、向内移位内收肌使远端骨折向内、向上移位患肢出现短缩、外旋畸形股骨转子间:股骨大、小转子之间的部分以松质骨结构为主血供丰富,由旋股外侧动脉和旋股内侧动脉的分支供应骨折愈合率高股骨距:位于股骨颈与股骨干连接部的内后侧,由多层的纵行骨板构成。
它是股骨近端负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真性股骨颈”的基石。
股骨距加强了股骨近端力学承载能力,与压力和张力小梁共同形成一完整的负重系统。
LT:小转子C:股骨距GT:大转子受伤机制骨折多为间接外力引起。
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强力内收或外展,或受直接外力撞击均可发生。
因局部骨质疏松脆弱,骨折多为粉碎性。
转子间是骨囊性病变的好发部位之一,因此也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临床评估转子间骨折病人多为老年人,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下肢短缩及外旋畸形明显,无移位的嵌插骨折或移位较少的稳定骨折,上述症状比较轻微。
检查时可见患侧大粗隆升高,局部可见肿胀及淤斑,局部压痛明显。
叩击足跟部常引起患处剧烈疼痛。
一般说在粗隆间骨折局部疼痛和肿胀的程度比股骨颈骨折明显,而前者压痛点多在大粗隆部,后者的压痛点多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下方。
股骨转子下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体位及术前准备:•股骨转子下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有两种体位可以选择,各有利弊,可以根据医院的条件和医师的习惯选择,但应当熟悉这两种体位复位理念上的差异。
•侧卧位,可透视手术床:患肢略屈髋,术中由助手提供牵引,恢复患肢长度;进钉点的显露方便,适用于病理性肥胖患者;通过助手调整远端位置,向近端骨折块复位;需在术前测量健侧肢体长度,术中复位后测量患肢长度,避免短缩畸形;侧位透视较为困难,需要一定的经验,仔细避免旋转畸形。
•平卧位,牵引床:同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的体位。
股骨转子下骨折不依靠牵引床提供复位,仅提供透视和固定所需体位,因此不必过度牵引患肢,避免牵引造成骨折块进一步加重移位。
铺巾前调整好体位,必须确保获得满意的正侧位X线影像。
由于患肢远端固定,采取各种复位技巧操作近端骨折块向远端复位。
术中通过透视方便比较患肢和健侧肢体的长度,容易纠正患肢的成角畸形。
手术入路:同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部分。
骨折复位与内固定:•侧卧位复位技巧:在扩髓及置入髓内钉之前,必须先复位。
否则髓内钉位置错误,会造成骨折愈合不良或骨不连。
术中由助手牵引患肢并屈髋,在透视下调整远端位置靠近近端,让导针通过骨折断端进入远端髓腔完成复位。
测量患肢长度,与术前测量的健侧肢体比较,确认肢体长度的恢复。
此方法难点在于控制旋转,应透视下调整,纠正旋转畸形:首先透视膝关节,调整双髁后侧连线重叠,此后膝关节维持位置不再变动;旋转C形臂20°(或设计好的股骨颈前倾角),透视股骨近端,此时股骨颈和股骨干应在同一轴线上。
•平卧位复位技巧:患肢稍牵引,足极度内旋,以保持髌骨朝向正上方。
这样可以方便术中纠正旋转移位。
了解股骨近端骨折移位的方向和机制是转子下骨折复位的基础:当小转子骨块附着于股骨远端时,近端骨块移位相对简单,主要是外展移位;当小转子附着于股骨近端时,近端骨块移位较为复杂,同时存在外展、外旋、屈曲、移位。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如何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损伤,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正常生活与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所以要重视治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什么是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
本病可因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作用引起,即老年人走路摔伤当时髋部着地造成的一种暴力性骨折,若老年人有骨质疏松症,明显的下肢外旋就能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
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受伤区肿胀瘀斑、压痛明显、压痛点位于大转子处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下肢活动功能受限制,不能站立或者行走、瘀血以及肿胀等症状。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表现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降低其生活质量,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手段及时治疗,还会发生髋内翻畸形、骨延迟愈合以及骨不连等并发症,所以要重视临床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如何?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原则为:迅速稳定骨折,促使患者早起活动,预防系统器官并发症,治疗期间应防止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不论何种治疗方法,都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准合理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2.1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常用方法有抗外旋“钉子鞋”和牵引疗法(皮牵引和骨牵引)。
非手术治疗的优点是患者无需忍受手术的痛苦与风险,易于患者及家属接受。
对于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基层医院来讲,非手术治疗是比较常用的手段。
该方法的缺点是疼痛明显,容易发生心肺功能不全、肺炎、褥疮、血管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此外,治疗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髋内翻畸形的情况,长期下肢牵引,解除牵引后膝关节容易发生僵直和屈曲功能障碍,需要在长时间的锻炼与康复下才能恢复。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非手术治疗的应用率较低,主要是对存在绝对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应用,也是骨科临床治疗的最后选择。
图文详解: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技巧!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国外文献报道,65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保守治疗,只有50%能恢复独立生活,恢复到伤前功能水平的仅25%,而手术治疗者80%以上的患肢功能恢复满意。
因此国内外多数学者倾向于手术治疗,认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只要身体条件许可就应积极治疗并发症,尽可能采用手术治疗。
本文将介绍提升技术的一些手术技巧,与一例使用Gamma3 长钉内固定失败的病例分享,旨在与各位老师共同提升。
改善疗效的手术技巧1、提高复位质量,避免髋内翻:•转子间骨折复位不良,特别是内翻畸形,会增加内固定失效的几率。
术中评估内、外翻的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判断大转子顶点与股骨头中心的关系,正常情况下这两点应该同处一个平面上。
•如果股骨头中心低于大转子顶点,则髋关节处于内翻状态。
•如果股骨头中心高于大转子顶点,则髋关节处于外翻状态。
•健髋术前X线平片可作为患髋颈干角的参考。
•不管是髓外固定还是髓内固定,髋内翻可造成拉力螺钉的位置偏高,增加内固定切割的几率。
2、应用标准的影像监视:•术中观察股骨头内拉力螺钉或螺旋刀片的精确位置,依赖于透视机的影像监测。
•透视机的图像采集器只有放置在标准位置上,才能获得准确的影像(图1)。
•标准的前后位影像要求图像采集器与患者躯体的水平面相垂直。
•侧位影像要求图像采集器应与股骨颈的纵轴同处一个平面,并与股骨颈纵轴垂直,即影像采集器与地面成10°~30°的倾斜角,同时与下肢轴线成40°角。
图1 股骨转子间骨折体位与C形臂机透视位置图正位(1)和侧位(2)。
3、准确安置螺钉,控制尖顶距:•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TAD)是指在矫正放大率后,正、侧位X线片上所测得的拉力钉尖端到股骨头顶点的距离的总和(图2)。
图2 TAD示意图Xap:正位片上测得的顶尖距;Xlat:侧位片上测得的顶尖距;Dtrue:螺钉真实的直径;Dap:正位片上测得的螺钉直径;Dlat:侧位片上测得的螺钉直径。
股骨转子骨折不用牵引台的复位技巧股骨经转子骨折的受伤机制大致分为两类:1)低能量创伤,主要发生于合并有骨质疏松或骨质病理性改变的老年患者;2)高能量创伤,如青少年发生的车祸或高空坠落等损伤,常合并有其他系统的严重损伤。
上述骨折可通过牵引台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但是合并有全身多系统损伤或体型较大的患者则不能使用该牵引台。
而且,有研究指出使用牵引台可引起阴部神经麻痹,甚至引起骨筋膜室综合症。
而可透视平板床(flat-top radiolucent table)则适用于治疗这类合并其他系统损伤的骨折,因为它操作简单、可在透视下复位,而且,还可使手术医生更容易处理患侧肢体。
但是,可选择的骨折复位方法相对更少(见表1)。
表1:可透视平板床的优缺点Todd D.jaeblon教授等总结了术前准备的必要性、可透视平板床的使用和股骨经转子骨折的复位技巧。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1)了解骨折的特点和类型对术中骨折复位和内固定物的植入非常重要;2)牵引下X线可协助判断复位难易程度及确认骨折的类型;3)列一份术中可能用到的器械的清单;4)根据骨折固定选择的方法,彻底暴露视野(见图1A);5)准备好双侧肢体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并对比双侧肢体的运动功能(见图1B);6)可先使用简单的辅助复位工具试行复位。
图1:A,前后位X线透视体位,无扩髓和使用仪器障碍;B,侧位X线透视体位需要根据患者体型调整术中间接复位技巧:患者需在局麻或全麻下行骨折复位,尤其是高能量创伤的患者。
如果简单的术前复位不能获得满意的复位,则需在确定骨折固定方法后立即打入股骨或胫骨牵引针。
在扩髓和打入牵引针过程中,需要X线透视全程监视(见图2)。
一旦发生轻微变形,用T型手柄(T-handle chuck)把导丝取出,以防发生断裂。
图2:远端牵引可使远端骨折块容易复位,但是需要在X线透视下扩髓和打入牵引针。
然后,由助手把固定在患肢上的无菌绳绑到可透视平板床,通过重力保持一定的牵引力,使手术医生可以自由调整患肢的位置(见图3)。
反转子间骨折复位技巧哎呀,说起骨折复位,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头疼。
你想想,骨头断了,那得多疼啊,而且处理起来也麻烦得很。
不过,今天咱们聊的不是那种让人心惊胆战的骨折,而是“反转子间骨折复位技巧”。
这名字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就是一种挺巧妙的手法,能让骨折的骨头重新回到它该待的地方。
记得有一次,我在医院实习的时候,亲眼见证了一位老医生用这种技巧给一个小伙子复位。
那小伙子打篮球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手腕骨骨折了。
当时他疼得直冒冷汗,脸色都白了。
医生看了一眼X 光片,眉头一皱,说:“这得用反转子间骨折复位技巧。
”我那时候还是个新手,心想这名字听起来挺玄乎的,不知道是啥玩意儿。
只见医生让小伙子坐下,然后轻轻地握住他的手腕,开始慢慢地转动。
小伙子疼得直叫,我在旁边看着都替他捏把汗。
但是医生的动作非常稳,就像在玩魔方一样,一点一点地调整着骨头的位置。
“哎哟,轻点轻点!”小伙子忍不住叫道。
医生笑了笑,说:“小伙子,别紧张,马上就好。
”然后他突然用力一拧,我听到了轻微的“咔嚓”声,那声音让我心里一紧。
“好了,感觉怎么样?”医生问。
小伙子愣了一下,然后试着动了动手腕,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咦,好像真的不疼了!”“这就对了,骨头已经复位了。
”医生说。
我当时就惊呆了,这手法也太神奇了吧!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技巧其实是一种非常精细的操作,需要医生有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
通过反向旋转和精确的力度控制,可以让骨折的骨头重新对齐,减少病人的痛苦。
从那以后,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敬意。
他们不仅仅是在治疗疾病,更是在用他们的智慧和技巧,让病人的痛苦得到缓解。
而这种“反转子间骨折复位技巧”,就是他们智慧的体现。
所以,你看,虽然我们今天聊的是骨折复位,但其实我想说的是,无论是医生还是其他职业,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那些看似简单却深藏不露的技巧。
而当我们真正掌握了这些技巧,就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就像那位老医生一样,他用他的经验和技巧,让一个小伙子的痛苦瞬间减轻。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