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学学科07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生物学学科07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生物学学科07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生物学学科07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生物学学科( 07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

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

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

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

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生物学学科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

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心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科方向

本培养方案按生物学一级学科设置。生物学一级学科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数学、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10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体研究方向如下:

1.植物学植物学(Plant Sciences)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

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等。植物学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规律,从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为人类服务。植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规律,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分布的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的利用等。具体研究方向如下:( 1)植物生物技术;( 2)逆境调控与信号传导;(3)植物代谢生理与资源利用;(4)外来植物入侵机理。

2.动物学动物学( Zoology )是揭示动物生存和发展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动物的种类

组成、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发育与遗传、分类、分布移动等生命活动的特征和规律。具体研究方

向如下: (1) 动物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3.发育生物学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 biology)是生物科学重要的基础分支学科之一,是应

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发育生物学研究内容与生物学其他分支学科研究内容相互渗

(1) 植透、错综联系,特别是和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关系最为紧密。具体研究方向如下:

物系统发育与生物多样性;(2)植物发育功能基因组学;(3) 发育分子生物学。

4.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各种生命规律的一门科学。

现代细胞生物学从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具体研

究方向如下:(1) 细胞分子生物学;(2) 细胞发育与细胞工程;(3) 细胞代谢与生物制药。

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既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又是生命科学的前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

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具体研究方向如下:(1) 微生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 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 酶学与酶工程。

6.生物物理学生物物理学(Biological Physics)是物理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

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和领域之一。生物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生物各层次结构与功能

的关系、生命活动的物理、物理化学过程和物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表现的物理特性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具

体研究方向如下: (1) 同位素技术应用; (2) 生物活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7.生物数学生物数学(Biomathematics)是生物学与数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以数学方法研究和

解决生物学问题,并对与生物学有关的数学方法进行理论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如下:(1) 生物统计。

8 .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是研究生物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播、分析和

解释等各方面的学科,是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形成的一门新学科。它通过综合利用生物学、计算

机科学和信息技术而揭示大量而复杂的生物数据所赋有的生物学奥秘。具体研究方向如下:(1) 基因组与分子进化; (2) 蛋白质空间结构模拟和分子设计。

9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

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原生动物以及

单细胞藻类等)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

律,并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工业发酵、环境保护、基因工程、资源利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科学。具体

研究方向如下: (1) 微生物资源; (2) 环境微生物; (3) 微生物生理与分子遗传。

10.遗传学遗传学(Genetics)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主要是在分子、细胞、个体和群体水平

上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规律。具体研究方向如下:(1) 数量遗传; (2) 细胞遗传; (3) 分子遗传。

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 3 年,按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且成绩优异者可提前

1 年毕业(按学校提前毕业的规定执行);因故不能在规定学制内毕业的可延长至 5 年。总学分37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3

2 学分(学位课不低于24 学分,选修课不低于8 学分);培养环节 5 学分。课程学习一般为 1 年(以课程学习、实践为主,兼顾论文的前期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 1.5 年。

四、培养方式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本

学术研究方向讲师以上职称教师组成,研究生导师任组长。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基础理论学习和科

学研究并重,重点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学风和科研创新能力。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学风教育和实践教育,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所在学术方向的学术交流活动。

1. 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教育、

学风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的指导等。入学 3 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并提

交到研究生院。

2.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必须认真学习各门课程,打好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研究

方法。学习方式采取听课、讨论和自学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

综合分析的能力。

3.学术活动三年内,每位学生须按学科方向或学术方向做 4 次学术报告,即:一年级下学期做综

述报告,二年级上、下学期均做读书报告,三年级上学期做研究成果报告。读书报告作为研究生班讨论课

列入成绩考核。( 2 学分)

4.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

生产实践。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本科教学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

计和毕业论文。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同时应参加公益劳动。在完成实践教育环节后,填写《沈阳

农业大学研究生实践教学表》。实践环节总工作量不少于10标准学时。( 1 学分)

5.文体活动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艺术素养。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 3 年基准学制安排。

跨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科课程 2 门 ( 相应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生主干专业基

础课和专业课) ,考试及格,但不计算学分。

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学公共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2

位课程课

一级学科必

修课程

学科方向

限修课程

公共与基础

选修课程选修

专业选修课课程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11

181

必选其一

自然辩证法概论1

第一外国语9641、2

硕士外语口语3221、2

现代生物学研究技术6442

生命科学研究进展6441

高级生物化学4832

高级植物生理学4831

644

植物学

高级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2

实验动物学4831

483

动物学

基因操作原理2

发育生物学3221

322

发育生物学

植物系统发育研究技术2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3222

322

细胞生物学

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2

生物大分子研究原理与技术3221

64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2

生物物理学3221

生物物理学研究技术322

生物物理学

2

数值计算3221

483

生物数学

数据分析方法2

生物信息学3221

322

生物信息学

微生物与酶工程2

微生物学研究进展3221

322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研究法2

分子遗传学4831

483

遗传学

作物基因功能研究法2

外语类提高课程3222

生物学硕士专业外语1612

植物逆境生理3221

光合作用与同化产物运输3222

入侵生物学4832

糖生物学3222

植物切片技术3221

植物学拉丁文3221

现代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3221

细胞分子生物学3221

细胞发育与细胞工程3221

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3222

植物蛋白质组学(含实验)4832

生物物理学专题3221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4832

网络资源与文献管理3221

分子克隆基础(实验)3222

必修实践环节

补本课程昆虫分子生物学与遗传3222

高级微生物学专题3221

现代分子生物学4831

微生物生理与遗传3221

微生物资源与分类学3222

环境微生物研究技术及应用3222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3221

数据挖掘3222

应用随机过程4831

群体遗传学4832

细胞遗传学4831

作物分子生物学前沿问题4831

开题报告13

中期考核13

研究生班讨论课25

实践学分16

动物学

分子生物学

基础生物化学

免疫学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细胞生物学

植物学

微生物学

常微分方程

数学建模

概率论与与数理统计

作物育种学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植物学、细胞生物学、动

物学、微生物学、生物物

理学、生物信息学、生物

化学与分子生物

学、发育生物学等补本

课任选 2门

生物数学(补本课 3 门)

遗传学(补本课 2 门)

说明: 1. 外语类提高课程包括英语二外、日语二外、俄语二外、法语二外、实用高阶英语、雅思听力、高级英语口语、

翻译与写作、英语公共演讲、雅思英语阅读、中西文化对比等。

2.生物学科一级学科下各二级学科选修课,以修满学分为原则,门数不限。

六、考核指标

1.成绩考核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考试可采用不同的形式,但一般以笔试为主,专业课可采用笔试和

课程论文或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

实问题的能力。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 分为及格。

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该实时跟踪本学科或学科方向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

查阅不少于60 篇相关学术论文(外文占30%以上),撰写出不少于1篇的文献综述报告,并要在第三学期

初前完成开题报告工作。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

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具体

的修改建议或意见。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1 学分)3.中期考核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工作。中期考核由二级学科组织。中

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选题和身体状况等,具体办法按《沈阳农

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1 学分)

4.外语水平考核通过学校研究生外语水平考试或通过国家外语六级考试。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生物学硕士生要求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作为其论文研究内容,学位论文要观点鲜明,理论正确,思路清晰,具有创新性和先进

性。

1.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实施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

和收集资料。在第二学期内确定论文选题。学位论文要有创新性和先进性,选题力求与导师主持或参加的科

学研究项目、科技开发项目相结合,也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选题工作。在研究过程中要求定

期向导师提交阶段性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必须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

验性原则,论文内容必须以硕士生本人完成的第一手实验、观测或调查的材料为主。论文还必须反映作者

所查阅的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掌握本领域研究动态,以及对本课题范围内的重要文献的全面评述。

2.学位论文研究的实施时间硕士研究生开学开始查阅资料,准备课题,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进

入实验室,硕士研究生用于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2年(即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

于2年)。

3.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硕士学位论文必须严格按研究学术论文要求撰写,否则不接受答辩。撰写

格式一般为:中文封面、英文封面、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前言、材料和方法或调查过程、结果与

分析 ( 中、英文对照表格和图的说明) 、讨论和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参见《沈阳农业大学研究

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英文摘要需要导师检查,论文全文如果检查出有20 处以上(包括20 处)错误,论文需重新撰写直至合格,否则不允许答辩。

4.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应能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解决生物学科某一领域相关方面

的理论探索、技术开发和实际应用问题。论文研究应对该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或者具

有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潜力;

(2)要求论文结构和条理清晰、规范,文字流畅,表达准确,数据可靠,图表标注符合规定;

(3)论文中应对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有详细的分析和比较,进而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详细

介绍在实验研究、技术开发中采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要求论文内容充实,有一定的工作量和现实意义。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和理论研究方法先进;

(4)社会评价较好,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应对生物领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 5)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业前,须在中文核心及以上级别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1 篇;尚未发表学术论文,但提交的学位论文质量较高,经导师同意、学科和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审查通过,提交《沈阳农业

大学硕士研究生免发学术论文申请表》,提交的学位论文须经 2 名校外同行专家盲审,评审结果均为良好

以上的方可申请答辩。具体要求详见沈阳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评审的

规定》。

八、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学位论文提交时间申请夏季答辩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当年 4 月 1 日前向导师提交毕业论文初稿,在 4 月中下旬前向学科秘书提交《沈阳农业大学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审批表》和学位论文(电子版和纸

质版),由学科秘书统一提交给学院学位分委会。申请冬季答辩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当年10 月 15 日前向导师提交毕业论文初稿,在11 月上旬前向学科秘书提交“沈阳农业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审批表”

和学位论文(电子版和纸质版),由学科秘书统一提交给学院学位分委会。

2.学位论文提交程序向学院学位分委会秘书提交的论文必须有导师亲笔签名“同意提交”,学院学

位分委会组织各学科带头人(负责人)等对论文质量进行初审,并由学科带头人签名同意方可进入质量审

查程序。

3.学位论文质量审查提交的正式论文必须通过质量审查方可参加答辩。首先是查重审查,查重合

格标准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其次是校内外专家评审,评审中只要有一名专家结论为不同意答辩,则取消

该论文本次答辩资格。

4.学位论文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沈阳农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和要

求,硕士研究生按规定修满学分,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学位外语水平考试合格,学位论文质量审查通过,可

向院学位评定分委会提出答辩申请,学位评定分委会上报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组织答辩委员会进行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必须有 1 名以上外单位专家。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论文答辩过程面向师生开放。学生论文宣读时间不少于20 分钟,回答问题时间不少于10分钟。

5.毕业与授予学位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达到硕士学位授予要求的,填写《沈阳

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申请表》经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讨论通过,报校学位委员会讨论决定,授予硕

士学位。

九、必读文献

研一同学在组会中每个月至少做一次读书报告。具体的书目见附件。

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著作或期刊的名称作者或出版单位

1《微生物学》(影印版)普雷斯科特( Lansing M.Prescott),等著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Biochemistry: An introduction(Second

Trudy Mcke ,科学出版社Edition) , ( 影印版 )

3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J. 萨姆布鲁克, D.W 拉塞尔著 , 黄培堂 , 等译4分子生物学精要(影印版)马拉辛斯基等著

5基因工程 .张惠展 .

6基因工程 .楼士林,韩学哲,霍春雁 .

7普通生物学(第二版)陈阅增主编 .

8生物化学(第三版) .王镜岩主编 .

9基因和蛋白质分析的使用指南李衍达,孙之熔等译 .

10微生物学,(第三版)沈萍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1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朱玉贤 . 科学出版社

12现代生物技术导论吕虎 . 科学出版社

13植物学(上、下)陆时万,徐祥生,沈敏健,等 .

14果树学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15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

16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17生物工程学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18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北京大学

19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20生物技术黑龙江省科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所

21微生物学杂志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所

22遗传学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23园艺学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24植物生理学通讯中科院上海植物研究所

25植物学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26中国科学 C 辑中国科学院

27作物学报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8Annals of Botany OXFORK UNIV PRESS

29Biochemistry

30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Plants

31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

32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33Gene

34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35Life Sciences

36Molecular Biology

37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38Nature

39New Phytologist

40Physiologia Plantarum

41Plant Biology

42Plant Cell Reports

43Plant Physiology

44PNAS U.S.A

45Science

46Taxon

47The Plant Cell

48Transgenic Research

49Cell

50Science

51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52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SSN:0027-8424 )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 ISSN:53

0099-2240 )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54

ISSN: 0175-7598 (Print) 1432-0614 (Online) 55微生物学报

56微生物学通报

57菌物学报

58生物工程学报

59食品科学

60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61微生物基因组

62微生物生理学

63微生物学

64微生物学研究技术

65生物信息学Springer

Blackwell

Humana press INC

Blackwell

Elsevier science

WILEY-VCH VERLAG GMBH 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Springer

OXFORD UNIV PRESS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Blackwell

Blackwell

Blackwell

Springer

AMER SOC PLANT BIOLOGSTS NATL ACAD SCIENCES

AMER ASSOC ADVANCEMENT

INT ASSOC PLANT TAXONOMY AMER SOC PLANT BIOLOGIST Springer

Cell Press出版集团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

Annual Reviews全文综述期刊数据库美国科学院院报

美国微生物学会(ASM)电子期刊

施普林格 (Springer)出版集团

科学出版社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所

Benjamin Cummings

许朝辉喻子牛等译科学出版社

李颖关国华科学出版社

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声明张立钦科学出版社

周艳红王石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执笔人:冯玉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