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禽痛风
- 格式:ppt
- 大小:8.99 MB
- 文档页数:26
2019年第3期(总第208期) @中稼条各一家禽痛风病的诊治及预防中图分类号:S856.5陈录燕(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局城关工作站,74430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8655 (2019) 03-0039-01家禽痛风是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致使血 液、组织和器官中尿酸盐蓄积,以运动迟缓,腿、翅 关节肿胀,厌食、衰弱和腹泻为特征的病程呈慢 性经过的一种物质代谢障碍的疾病,其实质是一 种高尿酸血症。
主要发生于肉用仔鸡和小火鸡,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内脏型痛风、关节型痛风。
1病因有饲养方式、饲养环境、饲喂饲料种类以及 家禽个体机体素质不同和真菌、病毒的感染危害 等因素。
1.1饲养管理不当一是饲养环境恶劣。
家禽长期在潮湿、阴暗 的环境饲养,加之利用笼养方式,运动不足。
二是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
由于在饲养过 程中,为了提高家禽生产,大量饲动物内脏、核蛋 白和鱼粉等含量大的蛋白质饲料。
三是微量元素含量过高。
有的养殖专业户给 家禽饲料中加入石灰石粉补充矿物质引起饲料 含镁、含钙、含磷量过高,引发疾病。
四是维生素长期缺乏。
在生产管理中,管 理不精细,不注意补充维生素,导致维生素长期 缺乏,尤其是V A。
五是肾功能不全。
在饲养过程中大量使用药 物治疗,导致家禽肾功损坏引起尿酸排泄障碍,发生痛风。
1.2真菌、病毒的感染和危害一是霉败饲料真菌毒素的作用。
二是传染病引起并发症。
2 临床症状家禽痛风,在临床上表现为慢性经过,以病 鸡不思食欲,日渐消痩、贫血、拉白色黏液样稀 粪,粪便中含有多量尿酸盐,产蛋减少或停止,有 些病鸡关节肿大、变形、行走困难等为特征的物 质代谢障碍。
痛风可分为内脏痛风与关节痛风两 种病型。
2.1内脏型痛风比较多见,但临诊症状不明显,不易诊断,只有通过剖检心包、肝脏、肾脏、输尿 管、胸膜、腹膜、肠黏膜等处出现不同程度的的白 色尿酸盐沉积。
2.2关节型痛风多侵家禽关节,以关节肿大、发热、皮肤灰白、行走困难为特征。
中国动物保健2020.12作者简介:李春凤(1967.9—),女,吉林榆树人,高级兽医师。
从事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研究方向: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监督及动物疫病防控。
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严格来说属于一种蛋白质代谢障碍病,一般都是因为鸡体内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而引起,发病后的症状以腿部肌肉脱水、变干及精神萎靡等为主,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本文重点对鸡痛风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作一分析探讨,期望可以为饲养场科学养鸡与安全养鸡提供建设性意见。
风病;病因;防治鸡痛风病的常见病因及防治办法李春凤(吉林省榆树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长春130400)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鸡一旦发生痛风病便会从采食和粪便上出现异常。
如果属于内脏型痛风病则病鸡采食量会明显下降,鸡冠泛白,排出白色石灰样水粪,并且泄殖腔周围的羽毛会被较大程度的污染。
如果是关节型痛风病则病鸡的爪垫和关节肿胀,呈现蹲坐、独肢站立姿势,发病之初肿胀部位软而痛,界限不明显,随着病情严重会发展为豌豆或蚕豆大小的结节状隆起,后期结节软化或破裂。
鉴于此病无论是肉鸡、蛋鸡,亦或是种鸡均会发生,且危害巨大,因而明确和掌握鸡痛风病的常见病因及防治办法尤为重要。
1鸡痛风病的常见病因1.1饲料方面的原因与哺乳动物不同,禽类的蛋白质代谢物无法自然形成尿素,而是会形成易结晶、溶解度小的尿酸。
如果日常喂养饲料中的鱼粉含量超过8%或粗蛋白含量超过28%,此时尿酸便会以尿酸钠或者尿酸钙的形式存在于关节和内脏。
另外,如果喂养饲料中含有高钙或者低磷,会使尿液pH 值升高,最终导致尿酸钙沉积,对鸡的肾小管形成堵塞,阻碍尿酸的正常排泄。
研究发现,如果喂养饲料中富含核蛋白和嘌呤碱也会增加鸡患痛风病的概率,比如鱼粉、肉粉、动物内脏、菌体蛋白及甘蓝等。
另外,如果喂养饲料中缺少VD 、VA 时,也会增肌鸡患痛风病的概率。
1.2疾病方面的原因研究发现,鸡肾型传支、鸡包涵体肝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等传染病均会直接对鸡的肾脏产生损伤,引起肾细胞发生崩解,最终导致尿酸盐排泄能力受阻。
应用中兽医方法治疗鸡痛风武红娟(望都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072450)摘要:鸡痛风是鸡极为高发的一种疫病,主要由于蛋白质代谢失调引发,属于痹症的范畴,鸡一旦患有该病,不仅会影响正常生长,而且极易造成死亡。
基于此,下文笔者主要就鸡痛风的病因、主症以及中兽医治疗方法展开探讨,以期为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兽药;鸡痛风;治疗方法随着鸡蛋、鸡肉需求的不断增加,鸡养殖规模也日益扩大。
但是在肉鸡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配比不合理,蛋白质含量过高,导致鸡极易患有痛风疾病。
而鸡一旦患有痛风疾病,要立即对其进行治疗,如果不然,极易造成较为严重的养殖损失。
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对鸡痛风的发病机理、主症及中兽医治疗方法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病因病机鸡痛风主要因为饲料中钙和蛋白质含量超标,而维生素A 含量不足,导致鸡摄入的钙、蛋白质过多,严重超出生产与维持的量,进而导致肾脏超负荷运转,出现肾脏虚损的症状。
除此之外,如果鸡之前患有其他疾病,如肾炎、减蛋综合征等,导致肾脏功能失调,无法对蛋白质有效代谢,也极易引发通风疾病。
2病症发病初期,病鸡会呈肾脏阳虚状态,导致体型消瘦。
肾脏阳虚久了会转变为肾脏阴虚,导致病鸡髓不实,出现食欲下降、不愿活动、精神不振等症状。
而肾脏阴虚,会导致病鸡胃部失养,出现形体瘫痪,无法站立、无法收翅现象。
除此之外,由于肾脏主水,肾脏失调,会导致水分无法回收,尿酸排出过量,致使病鸡排出的粪便不成形状,白而粘稠。
产蛋鸡如果患有该病,产蛋量会明显降低,出现产薄皮蛋、产软皮蛋、不产蛋的现象[1]。
3防治方法3.1预防鸡痛风主要是因为高尿酸侵入鸡体内,对肾脏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而引发,属于痹症的范畴。
根据鸡痛风的病因病机,在对鸡痛风预防时,首先要减少饲料中钙和蛋白质的含量,适当增加维生素A的含量,其次必须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及时清理鸡群粪便,定期开窗通风等。
3.2治疗在对鸡痛风治疗时,要秉持“健脾养肾、除湿通络、排石通淋、清热导滞”的基本原则,打造病鸡脉络,在消除病鸡体内湿气,去除病鸡体内尿酸结石的同时,对病鸡的肾脏加以温补,帮助病鸡尽快恢复肾脏功能。
痛风称为尿酸盐沉积症,是因蛋白质代谢障碍和肾脏受损害,致使大量尿酸盐或尿酸积蓄体内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病。
本病以行动迟缓、关节肿大、跛行、厌食、腹泻为特征。
病理变化以肾脏肿大苍白,体内各器官广泛沉着白色尿酸盐为特征。
本病多发生于青绿饲料缺乏的冬春季节,不同品种的鸭鹅均可发生,但多见于雏鸭鹅发病[1-4]。
1病因分析本病的病因有多方面。
第一,营养性因素。
核蛋白和嘌呤碱基饲料摄入过多;可溶性钙盐含量过高;鸭鹅饮水量不足。
第二,中毒性因素。
很多药物对肾脏有损害作用,如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
此外,一些传染性因素导致肾脏代谢机能障碍后也可诱发此病。
2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分为内脏型痛风和关节型痛风。
内脏型痛风:内脏型痛风比较多见,发病率时高时低,突然死亡。
病鸭鹅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不振,冠苍白、贫血、萎缩,腹泻,排出白色半黏液状稀粪,含多量尿酸盐,行走无力,喜卧。
产蛋量下降甚至停产,种蛋的孵化率降低。
关节型痛风:关节型痛风临床较少见。
病鸭鹅趾、腿、翅等关节肿大、疼痛,可见豌豆至蚕豆大的黄色坚硬结节,溃破后流出白色稠膏状的尿酸盐。
病鸭鹅跛行,腿软无力,行动迟缓,站立困难,常卧伏,影响采食,逐渐虚弱,最终消瘦而死。
3病理变化内脏型痛风:病死鸭鹅严重脱水,皮肤发绀。
病死鸭鹅肾肿大,色淡,表面有尿酸盐沉积形成的白色斑点。
输尿管扩大变粗,充塞石灰样沉淀物。
病死鸭鹅肝包膜和心包膜可见尿酸盐沉积。
病死鸭鹅肠系膜及腹膜等处表面被大量白色尿酸盐薄膜覆盖。
病死鸭鹅肌肉(如腿肌、胸肌等)及输卵管内外可见尿酸盐沉积。
病死鸭鹅脾脏、气囊,甚至腺胃内均可见到尿酸盐沉积。
关节型痛风:病死鸭鹅关节表面和关节周围组织有白色尿酸盐沉积。
切开肿胀的关节,可见白色石灰乳样尿酸盐沉积,有的关节面发生糜烂,有的呈结石样的沉积垢,又称为痛风石或痛风瘤。
4预防措施饲料搭配合理,尽量少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饲料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含量合理,钙、磷比例要合适。
第三章糖、脂肪及蛋白质营养紊乱性疾病第三节家禽痛风(Poultry Gout)家禽痛风是指禽一血液中尿酸盐大最蓄积,不能被迅速排出体外,形成高尿酸一血症(hyperuricaemia ),进万尿骏盐ri积在关节囊、关节软骨、软骨周围及胸腹腔、各种脏器表面和其他间质纠.织上的一种代谢病。
临床上以运力迟缓1乡节肿大、跋行、厌食、衰弱及腹泻为特征。
禽痛风可分为内脏型和关节型。
内脏型痛风(visceral gout)是旨尿骏盐石积在内脏器官表面;关节型痛风(articular gout)是指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腔及其周围。
本病多发于鸡,火鸡一、水禽(鸭鹅)、鸽子等也可发生。
一、病因引起家禽痛风的病因比较复杂,能使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障碍的因素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目前认为J以下因I有关:1.饲料中蛋自质尤其核蛋白和U,吟碱含量过多:如用动物的内脏(胸腺、肝、’肾、脑、胰)、肉屑、查粉及熟鱼或大豆粉、豌豆等作为蛋白质来源,且所占比例过高,如鱼粉用量超过8%,或尿素含最达13%以上的饲半饲吧动物,’饲料中粗蛋自含量超过28%时,由于核酸和嚓吟的代谢终产物尿酸生成太多,而引起尿酸症。
2.肾脏损伤:凡具嗜肾性、能引起肾机能损伤的病原微生物,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A毒、败1b性霉形体、雏自痢、艾关尔球虫、传染性盲肠一肝炎病毒等均可引起肾脏损伤而造成尿酸盐排泄受阻,并Y}痛)x*发生‘磺胺类药物中毒,可引起结晶尿和肾损伤。
饲料中某些重金属如铬、锚铭、汞、铅等蓄积在肾脏可引起于脏结构泪功能的损伤;草酸盐含量过多的饲料如菠菜、葛芭、开花甘蓝、蘑菇和覃类等饲料中草酸盐可堵塞肾小管戈损()肾/.j管:霉菌毒素如储色曲霉毒素(ochratoxin)、镰刀菌毒素(fusarium toxin)和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卵泡霉勇(oos porein等,可直接损伤肾脏,引起肾机能障碍并一导致痛风。
维生素A缺乏时,血_液尿酸可增加8-9倍,’肾脏、输A.管41自色灰自色尿酸盐沉积,严重时也沉积在心脏、肝脏及脾脏等器官表面,认为主要与维生素A 缺乏所致的肾小.k渝尿k1T上皮细胞修复失败有关,引起尿酸排泄受阻。
鹅痛风的防治 鹅痛风是由于鹅体内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所导致的一种营养代谢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尿酸盐和尿酸结晶沉积于内脏、输尿管、肾脏和关节腔等器官中,这种尿酸盐由核蛋白产生,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蛋白质或机体本身代谢。
此外,该病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该病多发生于缺乏青绿饲料的寒冬和早春季节,且在雏鹅、青年鹅和成年鹅中均可发生。
1 发病原因鹅痛风病是由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所造成的,其不仅与饲料营养配制有关,还与药物中毒、传染性疾病、饲养环境、肾脏机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其中主要以原发性的尿酸生成为主。
1.1 饲料营养因素1.1.1 饲料中的嘌呤碱代谢终产物和蛋白质含量过高 鱼粉、豆饼、骨肉粉和动物内脏中含有大量的嘌呤碱,而核蛋白是动物细胞核的主要成分,是由蛋白质和核酸所组成的一个结合蛋白。
核蛋白水解时产生核酸和蛋白质,而核酸会进一步分解成单核苷酸、腺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和黄嘌呤,最后以尿酸的形式排出体外。
家禽体内缺乏精氨酸酶,代谢产生的氨不能被合成尿素,而是先合成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再形成尿素或尿囊素,最终经肾脏排泄。
健康的禽类通过肾脏能将多余的尿酸排出,使血液中维持一定的尿酸水平(1.5~3.0mg/dL),当机体内尿酸产生量较大,若同时伴有肾功能不全,势必会造成高尿酸血症,使血尿酸水平大大增加,有时可达10.0~16.0mg/dL。
由于尿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当血尿酸量超过6.4mg/dL,尿酸即以尿酸钠或尿酸钙的形式在关节、软骨、胸膜、心包膜、腹膜、肠系膜甚至肾脏、肝脏、脾脏、肠道等脏器表面沉积,引起痛风。
1.1.2 饲料中缺乏充足的维生素A 维生素A具有维持上皮细胞完整性的功能,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进而引起肾小管的重吸收排泄功能受损,致使尿酸盐滞留体内,引起痛风。
1.1.3 饲料中矿物质含量配合不当,可溶性钙盐含量过高 饲料中的贝壳粉和石粉含量过高,超出机体的吸收和排泄能力,大量的可溶性钙就会从血液中析出,沉积于内脏或关节中,引起钙盐性痛风。
doi:10.19369/ki.2095—9737.2020.08074鸡痛风发生的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治措施刘颖(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动物卫生服务中心,辽宁锦州121300)摘要:鸡痛风是养鸡过程中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主要是由于体内尿酸代谢异常而导致。
通常直接导致尿酸盐水平升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生成的尿酸量增多,另一方面是排出的尿酸量减少。
主要病因包括营养因素、饲料发生霉变、缺少饮水、药物因素、疾病因素等。
只要鸡出现发病,血液中的尿酸盐水平就会升高,导致肾脏机能减弱,进一步阻碍其他代谢废物的排出,最终引发多种疾病。
现概述鸡痛风病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鸡;痛风病;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85&31文献标识码:B1发生原因1.1营养因素111过蛋白质是鸡饲料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由含有氮元素的氨基酸构成,机体摄入后会进行脱氨基作用,最终生成尿酸%如果鸡饲料中添加大量含较高蛋白质的原料,如豆粕、肉骨粉、鱼粉或者肉粉等,就会导致整体蛋白水平偏高,过多的蛋白就会通过N吟核”酸合成与分解途径形成尿酸,促使血液中尿酸盐水平升高,从而引发痛风%1.1.2维生素A添加量不足维生素A能够保护黏膜,机体缺乏时就会促使输尿管、肾小管以及集合管出现角化、鳞状上皮化生,减少分泌黏液,阻碍尿酸盐的排出,并逐渐形成物酸,!,从而引起痛风。
1.1.3钙含量过高饲料钙含量过高,会导致钙磷比例不当,使机体发生高血钙,分泌较多的甲状旁腺素,提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逐渐出现沉积钙化,造成肾脏机能减弱,最终引起钙盐性痛风。
1.2管理因素鸡群长时间处在应激状态,容易发生痛风病%鸡群饲喂不规律,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会导致单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8—0132—02次过量采食,从而出现暂时性的痛风%夏季长时间断电、断水,机体无法摄入充足的水分,从而导致血液中尿酸盐含量升高。
鸡痛风症的诊断及防治作者:严小东莫模双袁成进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09期摘要; ; 鸡痛风症多发生于肉用仔鸡和笼养鸡,本文对一例鸡痛风症病例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治疗方法等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预防措施,以期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 鸡痛风症;病因;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中图分类号; ; S858.64; ; ; ; 文献标识码; ; B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9-0221-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鸡痛风症(又称鸡尿酸盐代谢障碍病)是由于鸡只患病或饲养管理不当,尿酸在血液中大量蓄积,出现尿酸盐沉积于内脏和骨关节的现象,导致鸡发生痛风,引起鸡只消瘦、衰弱、运动障碍等症状[1]。
2018年8月,防城港市防城区江山镇山脚村一养鸡场一群55日龄的300只肉用仔鸡出现精神差、吃食少、消瘦、衰弱、跛行、排白色稀粪为主要特征的病症。
经分析发病原因、观察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等诊断为鸡痛风症。
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 发病原因分析经现场向该养鸡场业主了解,本场使用的饲料均为自己加工混合,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配合的比例不合理;饲养数量不多,为了节约运输成本,一次性购买近2个月的饲料,多种维生素等添加剂存放时间长,导致VA受到了破坏。
VA具有保护黏膜的作用,一旦VA缺乏,就会使肾上皮受到损害,从而明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使肾小管、集合管和输尿管发生角化与鳞状上皮化生,肾功能衰竭,尿酸及磷的排泄受阻。
另一方面,由于是圈养,该养鸡场担心鸡群缺乏钙,长期饲喂高钙饲料,导致钙、磷比例失调;而且养殖密度过大、运动条件差,鸡舍内的饮水器过少,鸡只饮水不足,造成机体脱水,促使尿浓缩,代谢产物不能及时从体内排出,从而致使尿酸盐沉积在输尿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