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路设计手册7.5_最新版

线路设计手册7.5_最新版

线路设计手册7.5_最新版
线路设计手册7.5_最新版

线路工程设计手册

二OO五年六月

传输设计部

线路设计手册要求

一、通信管道工程设计

1.图纸信息

1.1平面图

a:平面图在线间标出管道程式“塑3X2”表示塑料管道3列2行;“钢2X1”表示钢管2根并行排列。

b:在程式标注上方标注段长距离;如“86”。

c:在表示管道的黑线下引出标注路面程式;如“柏油23m”、“方砖15m”、“水泥6m”,数字代表延长米。

d:人孔标注编号,无剖面图在人孔下方标出程式。

1.2断面图

a:断面图标出各程式断面尺寸,塑料管道埋深不小于0.8米,有包封的不小于0.6米。

b:管群排列外皮间隔1cm,每3米采用1cm厚隔离垫片或专用塑料管插固定。

c:塑料管道底层直接摆放在基础上(基础厚度为8cm,伸出管群边缘5cm),基础可采用混凝土基础或钢筋混凝土基础,一般土质采用混凝土基础,下列地区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①基础在地下水位以下,冰冻层以内;

②土质很松软的回填土;

③淤泥流砂。

d:塑料管道全程可采用混凝土包封;不采用全程包封的在塑料管接头处采取包封处理(包封长度为0.5m)。如建设单位要求可不做全程包封和接头包封。钢管可不做包封和基础。

1.3剖面图

如要求绘制管道剖面图,需按市政规划图提供高程或测量相对高程。

2.计算方法

2.1土方量

管道沟开挖土方按管道测量长度和管道断面面积计算,其中再核减开挖路面占的体积和人孔长度所占的体积,管道沟回填土方按管道沟断面体积与管群断面体积之差计算。

2.2管道沟放坡系数按下表规定计取

H:D

土质

H<2m 2m

砂质,砂砾土1:0.25 1:0.5

炉渣,回填土1:0.75 1:1 石质1:0 1:0

注:H为开挖深度、D为放坡系数

2.3常用管材断面积

程式单位Φ80mm Φ100mm Φ110mm Φ125mm 断面积平方米0.005024 0.00785 0.00949 0.01226

传输设计部

4

2.4人孔土方量

(a)老式人孔挖、填土方及防水砂浆抹面

型号

手孔

(900x1200)

小直 小拐 小分歧 扇形30° 小号长方形

挖土(立方米) 10.4 19.4 24.5 27.8 30.2 24.7 回土(立方米) 6.7 13.3 15.2 16.6 21.5 14.3 运土(立方米) 3.7 6.1 9.3 11.2 8.7 10.4 防水面(平方米) 9 27 38 42 32 25 破路面(平方米) 6.89

9.95

12.34

12.31

15.02

(b)新式人孔挖、填土方及防水砂浆抹面

小号直通 小号三通 小号四通 扇形

30°

扇形45° 扇形60° 扇形75° 中号直通 中号三通 中号四通 大号直通 大号三通 大号四通 挖土(立方

米) 51.4 64.9 67.4 57.6

61.4 62.2 61.2 57.3 80.5 83.4 74.6 92.6 95.9 回土(立方

米) 33.5 37.69 40.83 32.04

34.79 37 37.41 35.82 33.41 44.79 49.24 61.12 63.09 运土(立方

米) 7.5 16.31 17.17 10.96

11.21 12 12.59 13.18 11.59 22.21 25.36 31.48 32.81 防水面(平

方米) 28 42 46 28

27 31 35 35 33 48 55 57 68 破路面(平

方米)

18.5 26.5 32 17.7

17.8

18.6

20

20

11

24

1.3其它要求

(1)管道沟是否计取挡土板需视土质状态及沟槽深度而定。设计中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建设单位相关规定酌情处理;人(手)孔坑因开挖沟槽较深原则上应计取挡土板,但设计中也应参考建设单位相关意见而定;石质人(手)孔坑不计取挡土板。

(2)管道沟、人(手)孔坑抽水按现场勘测情况定,非高差悬殊及特殊要求的人孔坑内抽水均做。

(3)如土质坚实及建设单位要求时塑料管道可不做包封和基础。

(4)管道工程(不论管孔多少)每百米用水5立方米;人孔(不论人孔型式)每个用水3立方米;手孔每个用水1立方米。

(5)砂子按1.4t/m3,碎石按1.7t/ m3。

(6)塑料管道最大段长市区内不宜超过100米,市郊及城乡结合部不宜超过150米。

(7)为防止局前人孔和进局管道中的积水和有害气体进入电缆进线室,进局管道口的所有空闲管孔和已穿放光、电缆的管孔必须采取有效的堵塞措施。具体方法如采用美国杰门管孔堵塞如下表:

适用管内径范围单价

型号

Φ100/110mm 135 空管膨胀塞40D402U

Φ130/140mm 183 空管膨胀塞55D590U

三孔子管管孔膨胀塞

Φ100/110mm 222

40B142A

三孔子管管孔膨胀塞

Φ130/140mm 465

60B142S

光缆单孔护缆塞11S070SB Φ28/32mm 43 空闲子管塞10D104U Φ28/32mm 22

如不采用杰门堵塞,可使用管孔堵塞剂对管孔进行封堵。(管孔堵塞剂单价及规格根据市场情况定)

(8)管群如采用梅花管与波纹管组合排列时,无特殊要求均应采取梅花管在上方波纹管在下方的排列方式。

(9)其它未尽事宜,请参照<<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YD5007-2003)

二、线路工程设计

1.图纸信息

1.1新建杆路

新建杆路标注杆距杆高,特种电杆应加标注,杆路的图纸在转角处应有定标标注,跨越杆采用辅助吊线的应画出辅吊立面图,标明吊线夹板的间距。杆路平面图标注出拉线的安装地点程式数量,杆路图绘制杆面型式图,杆面型式原有杆路应标明原有缆线占用位置,新增吊线占用位置及吊线上的光电缆程式。标注出杆路与其他地上设施交越的地点交越设施的名称,交越方式。

图纸对线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应作简单绘制,通信线路附近对人身和设备构成威胁的设施应详细绘制并标明防护措施。

1.2直埋线路

直埋线路一般用于干线光缆建设,应包含以下图纸。

1)光缆线路路由图:反映出光缆沿途所经过村镇、城市及中继段名称和距离和光缆的程式。可在1:50000图及其他合适比例的地图上绘出,要求能够反映出沿途的大致地形地貌及村镇城市的分布情况。

2)光缆线路传输系统配置图:反映出沿途光缆的中继站、分路站和光跳站分布情况和光缆的分段程式。

3)光缆施工图

施工图纸是对线路沿途情况的详细描述,应按比例(一般为1:2000)绘制出光缆线路图,图纸距离以公里桩点形式表示,线路拐点及直线段整公里点均有公里桩标注,线路的拐点应有三点(或两点)定标标注,线路的方向标注,沿途经过的各种障碍均有详细标注,各种保护应标注出保护区段或地点,保护形式数量。非标准保护方式应画出相应的断面图和剖面图。过河应标注出河岸两侧上岸点预留点及特殊加固的方式敷设区域,并根据施工测量时的标记进行标注,河道内的缆线需做迎水弧的要求标注弦高,水陆接头点应做标注,斜坡堵塞应标明间距,S型敷设地段应标明S型的弦高。水线和桥上敷设应有剖面或断面图。与其它地下设施交越的标明交越地点保护方式并画出断面图。

1.3市话电缆

1)主干电缆:主干电缆应有成端图,标明出局电缆编号,电缆所占列号、线序,由MDF经电缆进线室至局前人孔的路由示意图。进入交接箱的端子板占位图。

2)配线电缆:应标注电缆的分线盒的所在位置,容量(编号),直接配线标注所占列线序(或电缆线序),交接配线标注所占用交线线序。配线电缆用虚线画出百配线区的分界,直接配线区、交接配线区的标注方式见附图3)墙壁电缆画出墙壁吊线图和墙壁电缆图,墙壁吊线图反映出新架设吊线的区段,钉固的区段,分线设备的位置。

1.4管道、架空光(电)缆

架空光电缆的绘制是在架空杆路的基础上绘制出光电缆的敷设图纸,其中应包括光电缆线路的程式、长度、引上点、分歧点,进出交接箱的方式数量,分歧点的光缆的纤芯分配、电缆的线序分配。

管道光电缆施工图应标明各井段光电缆长度、子管及光电缆占孔位置。光电缆线路的程式、长度、引上点、分歧点,进出交接箱的方式数量,分歧点的光缆的纤芯分配、电缆的线序分配。

2.1技术要求

1)主干电缆考虑满足年限5年,管道主干电缆尽量采用大对数电缆,以提高管孔含线率。

2)用户电缆的配线方式以交接配线方式为主,不宜采用复接配线方式,在局周围0.5km范围内的用户可采用直接配线或自由配线方式,同路由的不宜采用多条小对数电缆,也不宜在不合理的基础上再加设小对数电缆。

3)电缆线径应向统一环路设计发展,基本线径采用0.4mm,特殊情况采用0.6mm线径。

距离(km) 线径

(mm)

衰耗(dB) 环阻(不含话机) 采取措施

≤4 0.4 ≤7.08 ≤1.84 话机交换机0-4 0.4 / /

4-8 0.6 ≤11.8 ≤1710 高效β

≤4 dB

增压装置

≤8

0-8 0.4 ≤14.16 ≤2368

高效β

≥7 dB

增压装置

注:用户线路环阻不大于1800Ω(包括话机)特殊情况下允许到3000Ω,馈电流应不小于18mA

4)杆距及吊线的选用(中负荷区)

杆距L(m) 电缆重量W(kg/m) 对应电缆对数吊线程式

L≤40

40

W≤1.224

0.4mm≤400对、0.5mm≤300

对、0.6mm≤200对

0.4mm≤300对、0.5mm≤200

对、0.6mm≤100对

7/2.2

L≤40

40

1.22≤W≤1.82

0.4mm≤800对、0.5mm≤400

对、0.6mm≤300对

0.4mm≤400对、0.5mm≤300

对、0.6mm≤200对

7/2.6

L≤40

40

1.82

2.98

0.4mm≤1200对、0.5mm≤800

对、0.6mm≤400对

0.4mm≤800对、0.5mm≤400

对、0.6mm≤300对

7/3.0

5)拉线选择

偏转角小于30°时,拉线程式与吊线程式相同;(即角深小于13米时);

偏转角在30°~60°之间时(含终端),拉线程式比吊线程式大一级,7/3.0吊线时采用双股7/2.6拉线。(即角深大于13米时);

偏转角大于60°时,应加设顶头拉线,拉线程式比吊线程式大一级。

6)城市道路上装设拉线应加设保护塑管或防强电装置。

7)凡装30对以上分线箱或交接箱的电杆,应设工作站台。

8)架空电缆不宜与电力线路合杆架设,不可避免允许和10KV以下电杆合架,电缆在电力线下方,隔距不小于2.5m,每隔200m左右电缆及吊线接地一次,接地电阻<10Ω,每隔1000m电缆屏蔽层及吊线做一次绝缘。电缆接头处金属屏蔽层断开,接头套管不能自然的将两侧电缆屏蔽层连通。局端采用带保安器的配线架,用户端采用保安器分线盒或加装话机保安器。

N—交接区最佳容量即最佳收容用户数(户);

a—用户密度(户/公顷)。

10)落地交接箱采用混凝土底座,底座与人(手)孔间采用管道连通,但不得建成通道,箱体与管道应有密封防潮措施。

11)墙壁电缆应尽量避免与电力线、避雷线、暖气管、锅炉及油机的排气管设计交叉接近。

12)成端电缆宜采用阻燃型电缆,每直列电缆不宜超过2条。

13)用户线路传输损耗2dB≤a≤7dB,小于2dB时应选用灵敏度自动调节的电话机或灵敏度较低话机,对于边远地区的用户线路传输损耗可放宽到不大于

9dB,在一个用户电缆线路网中,此类用户数不能超过总数的20%。

2.2计算方法

2.2.1电缆算法

1)管道电缆材料:

敷设长度=施工测量长度X(1+1%)+人孔内弯曲+预留(直通井1m,拐弯井2m);(注:1%为自然弯曲)

材料长度=敷设长度X(1+1.5%);(注:1.5%为自然损耗)

2)引上电缆:井内接续及大回+3m+引接管道长度+杆上缆长接续10m(直接进交接箱的加10m);

3)局内成端电缆:局内成端电缆接续位置水平及垂直配线架底面另加5m上架缆,进局电缆人孔空隙封堵。

4)架空电缆:

敷设长度=施工测量长度X(1+0.5%)+0.2m/杆+设计预留;(注:0.5%为自然弯曲)

材料长度=敷设长度X(1+0.7%);(注:0.7%为自然损耗)

墙壁电缆考虑跨街巷走龙门及上下楼层垂直距离(在图上引出标注)。

2.2.2一般要求

1)电缆接续:大接小时(含分线设备尾缆接续)按实际接续工作量计算,200对及以上电缆宜采用接续模块,100对及以下宜采用接线子。常用通信电缆盘长表如下:

2)电缆充气:局端,未端必须设气闭气门,距离短(<1km)的可设一处气门。

3)电缆挂钩选用程式:电缆外径为Φ

当Φ≤12mm的采用25mm规格;

12mm≤Φ≤18mm的用35mm规格;

18mm≤Φ≤24mm的用45mm规格、45mm及以下挂钩配合7/2.2吊线;

24mm≤Φ≤32mm的用55mm规格、55mm挂钩配合7/2.6吊线;

32mm≤Φ的用65mm规格;65mm挂钩配合7/3.0吊线;

Φ为电缆外径

2.3其它要求

2.3.1墙壁电缆的敷设要求

墙壁电缆一般为配线电缆,电缆线径及容量都不宜过大,线径选用为0.4mm,对数不大于200对。

墙壁电缆施工方式一般分为壁挂式、钉固式两种,壁挂式与钉固式施工方式对比表如下:

敷设的场合特点

钉固式1.房屋墙壁比较平直

2.房屋建筑的排列比较整齐的街区

3.电缆的容量能满足较长时间的需

1.使用的器材少

2线路美观隐蔽安全

3.施工较费时,因此电缆路由不

宜太长

4.今后扩充调整时拆移困难

壁挂式1.房屋建筑外墙凹凸不平或有障碍

物的情况

2.跨越楼房

3.电缆路由有临时性质

1.施工简单

2.今后扩充调整方便

3.线路不够隐蔽美观,因此不宜

用于墙壁内部

4.使用器材较多

2.3.2墙壁电缆的分线设备

墙壁电缆主要用于用户密度较大的街区或厂区,用户引入线均采用绝缘线且距离较短。所以分线设备一般采用分线盒。

分线盒的容量应尽量采用5对、10对和20对,不宜采用20对以上的分线盒,分线盒应配背板及线序牌(结合当地局习惯)。

玻璃钢C型套管规格表

程式适用电缆参考对数

Φ55x400 50对以下

Φ65x500 100对直接头,200对掏线接头

Φ85x500 200对直、分接头

Φ95x600 100对-200对引上堵塞接头

传输设计部

11

常用充气型强力纤维热缩接续套管规格表

型号规格 适应电缆参考对数 直接头 分歧接头 接头最大外径(mm) 电缆最小外径(mm) 电缆开口长度(mm) 套管标称长度

(mm) 0.4线径 0.5线径

RSBA62/15-350 RSBAF62/15-350 62 15 350 700 50-200 25-200 RSBA92/30-350 RSBAF92/30-350 92 30 350 750 200-300 200-300 RSBA92/30-500 RSBAF92/30-350 92 30 500 900 400-800 300-600 RSBA122/38-500 RSBAF122/38-350 122 38 500 1000 800-1400 600-1200 RSBA160/55-500 RSBAF160/55-350 160 55 500 1000 1600-2400 1400-2000 RSBA200/65-500 RSBAF200/65-350 200 65 500 1000 2400-3000 2400-2700

XAGA-1000型热缩套管规格参考表(美国瑞侃)

型号规格

XAGA-100

接头最大外径(mm) 电缆最小外径(mm) 电缆开口长度(mm)

XAGA-1000-62/15-350 62 15 350 XAGA-1000-62/15-350 62 15 500 XAGA-1000-62/15-350 62 15 650 XAGA-1000-62/15-350 92 30 350 XAGA-1000-62/15-350 92 30 500 XAGA-1000-62/15-350 92 30 650 XAGA-1000-62/15-350 122 38 500 XAGA-1000-62/15-350 122 38 650 XAGA-1000-62/15-350 160 55 500 XAGA-1000-62/15-350 160 55 650 XAGA-1000-62/15-350 200 65 500 XAGA-1000-62/15-350 200 65 650

分歧卡、屏蔽连接线选用表

序号

名称与规格单位用途

1

分歧卡个电缆分歧,一进两出

1-1

大号个750对以上电缆分歧

1-2

中号个150-750对电缆分歧

1-3

小号个150对以下电缆分歧

2

屏蔽连接线条电缆屏蔽

2-1

一字型L-400 条

2-2

一字型L-500 条

2-3

一字型L-600 条

2-4

直接头用

一字型L-700 条

2-5

一字型L-800 条

2-6

一字型L-1000 条

2-7

一字型L-1200 条

2-8

Y型L-260+140x2 条

2-9

Y型L-330+170x2 条

2-10

Y型L-400+200x2 条

2-11

分歧接头用Y型L-470+230x2 条

2-12

Y型L-530+270x2 条

2-13

Y型L-670+330x2 条

2-14

Y型L-800+400x2 条

2.3.3墙壁电缆的主要建筑器材

墙壁电缆的主要建筑器材有电缆卡子、U型拉攀、有眼拉攀、方头穿钉、有眼螺栓等,现施工中常用的为L型角钢及U型卡子。

1)电缆卡子:用于钉固式墙壁电缆时加固电缆有电缆接头用。

2)U型拉攀:又称垂直拉攀,在壁挂式墙壁电缆吊线作终结时使用,当电缆由一幢房屋跨越到另一幢房屋,而其墙面是互相垂直,且电缆吊线的跨越距离不长,电缆外径较细时采用,因为垂直拉攀所承受的垂直拉力不宜太大。

3)有眼拉攀:也是吊挂墙壁电缆的吊线终结时使用,从一幢房屋至另一幢房屋的电缆跨越段落的两端,或吊挂式墙壁电缆路由上的障碍物的两端,只要电缆的走向是与墙壁平面平行时,电缆吊线的终结均宜采用有眼拉攀。

4)方头穿钉:方头穿钉与有眼螺栓的用途与U型拉攀相同,但用于电缆吊线对墙壁平面垂直的拉力较大的地方。一般在跨越距离较长或电缆外径较粗时使用。

三、杆路建筑工程设计

3.1技术要求

1)木电杆埋深表:

电杆程式8m 9m 10m 12m 14m

普通土/埋深 1.5m 1.7m 1.7m 1.8m 1.8m 砂砾土/埋深 1.3m 1.5m 1.5m 1.6m 1.6m 软石/埋深 1.2m 1.4m 1.4m 1.5m 1.5m 坚石/埋深 1.0m 1.1m 1.1m 1.2m 1.2m 注:埋在松软土质或斜度大于45度立杆时杆洞应加深0.15m-0.2m。

2)撑杆的埋深,在松土及普通土时为1米,硬土和石质土时为0.6米。

3)高拉桩杆的埋深

如高拉桩杆装有付拉线时,一般为1.2米,在石质土为0.8米。

如高拉桩杆不装有付拉线时,高拉桩杆的埋深与被拉电杆的埋深相同。

4)拉线衬环:

7/2.2钢绞线采用3股拉线衬环;

7/2.6钢绞线采用5股拉线衬环;

7/3.0钢绞线采用7股拉线衬环;

5)拉线地锚尺寸

主要尺寸(mm)

地锚铁柄地锚名称用途

环眼L d f

钢地锚浇铸在岩石中拉线

终端用

50±2

50±2

400±10

400±10

20

25

/

/

螺栓拉线地锚配合拉线盘埋入地

中作拉互终端用

33±2

33±2

33±2

33±2

1800±10

2100±10

2400±10

2700±10

12

12

19

19

60±12

60±12

60±12

60±12

6)拉线地锚与拉线盘配合规格

拉线程式拉线盘程式地锚铁柄程式拉线盘埋深(m) 7/2.2 500x300x150 Φ16x2100 1.2

7/2.6 600x400x150 Φ19x2400 1.3

7/3.0 600x400x150 Φ19x2400 1.4 注:1、表中埋深是对普通土的数值,如松土时,应加深0.1-0.3米;如为坚硬的石质土时,可适当减少0.2-0.3米。

2、如在特殊情况时,拉线需采用更大的程式时(如7/2.6V形拉线或两条7/2.6钢绞线合并在一条使用时),拉线盘及拉线地锚地规格也需相应增大,此时可采用电力部门使用的较大程式的拉线盘及拉线地锚

7)拉线地锚与横木配合规格

埋深(m) 拉线程式横木长度((cm) 横木直径(cm)

7/2.2 120 18 1.3

7/2.6 150 20 1.3

7/3.0 150 20 1.4 2x7/2.6V型3x200 20 1.7

2x7/3.0V型2x120 20 1.7

注:如地锚受地形位置限制,2x7/2.6V型拉线的横木了可改用2x20x120cm的双横木。

8)吊线及拉线在杆上安装位置

备注

项目距杆顶距吊线

吊线0.5m

终端拉线0.3m 上方0.2m 特殊吊线位置以距吊线为准角杆拉线0.3m 上方0.2m 特殊吊线位置以距吊线为准防风拉线0.8m 下方0.3m

9)H型杆

当线路跨越距离在100米以上的长杆档,或线路负荷较大时均应采用H型杆,H型杆的两根电杆间距为1.4米,H型杆高于10米时,其杆身中间采用角钢的斜腰梁或Φ10cm径的圆木(即单腰梁)。当H型杆高于14米时,其杆身中间采用两根角钢或Φ10cm径的圆木组成X型的装置方法(即双腰梁)。见附图一10)架空式交接箱工作台

架空式交接箱可以安装在木杆或水泥杆上,在电杆距地面3.3米处,设交接箱工作台的目地是为放置交接箱并便于施工和维护。为了防雨和防日光照射,在距离工作台上2米处可加装置棚。为了工作的方便,在交接箱左侧电杆上安装上杆钉。

3.2杆路接地装置的类型和接地材料的选用

3.2.1接地装置的类型

(1)电缆吊线及电缆屏蔽层接地:电缆吊线接地体采用地线棒,吊线与地线棒之间采用4.0镀锌铁线连接,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方式。

(2)电杆接地:电杆接地的安装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为连续的接地装置,

另一种为带火花间隙的接地装置。与高压电力线发生障碍时采用带有火花间隙的线性接地装置,可以使线路设备不受损害。用于避雷的电杆地线,应在行人易于接近的地方,在避雷线距地面2米处断开,成为火花间隙,其间隙一般为10到30毫米。接地装置的连接线自引出地面后,应加装保护措施,保护的范围一般从地下0.3米起至地面上高2-2.5米。保护的措施一般采用木槽板、塑料管或竹板保护。

接地方法为沿电杆敷设4.0镀锌铁线,用卡钉固定,地线上部应高出杆顶10cm,下方与地线棒采用焊接方式连接。达不到接地电阻值标准的添加降阻剂。特殊地区可采用角钢接地极用1-4根(根据实际情况)50X50X5mm的

镀锌角钢,角钢之间用40X4mm的镀锌扁钢采用焊接方式相连。

(3)架空交接箱接地:接地体采用地线棒,连接导线采用4.0镀锌铁线,一端与架空交接箱内接地柱相连,一端沿电杆用卡钉固定,其间隔距离为35cm左右,与地线棒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从距地面2.5米以下起加装保护措施,可用用塑料管或竹板保护。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欧姆。

(4)落地交接箱接地:接地体采用地线棒,连接导线采用30X3mm钢带。钢带一端与落地交接箱内接地柱相连另一端利用焊接方式与地线棒相接。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欧姆。

中央空调设计手册.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手册 目录 第一章设计参考规范及标准 (5) 一、通用设计规范: (5) 二、专用设计规范: (5) 三、专用设计标准图集: (5) 第二章设计参数 (6) 一、商业和公共建筑物的空调设计参数ASHRAE (6) 二、舒适空调之室内设计参数日本 (7) 三、新风量 (8) 1、每人的新风标准ASHRAE (8) 2、最小新风量和推荐新风量UK (9) 3、各类建筑物的换气次数 UK (9) 4、各场所每小时换气次数 (9) 5、每人的新风标准UK (10) 6、考虑节能的基本新风量(1/s人)(日本) (10) 7、办公室环境卫生标准日本 (11) 8、民用建筑最小新风量 (11) 第三章空调负荷计算 (15) 一、不同窗面积下,冷负荷之分布% (15) 二、负荷指标(估算)(仅供参考) (15) 三、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W/M2空调面积)见下表 (16) 四、按建筑面积冷指标进行估算建筑面积冷指标 (17) 五、建筑物冷负荷概算指标香港 (18) 六、各类建筑物锅炉负荷估算W/M3℃ (19) 七、热损失概算W/M3℃ (19) 八、冷库冷负荷概算指标 (20) 第四章风管系统设计 (21) 一、通风管道流量阻力表 (21) 1、缩伸软管摩擦阻力表 (21) 2、镀锌板风管摩擦阻力表 (21) 二、室内送回风口尺寸表 (24) 1、风口风量冷量对应表 (24) 2、不同送风方式的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速ASHRAE (24) 三、室内风管风速选择表 (25) 1、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m/s (25) 2、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速m/s (25) 3、通风系统之流速m/s (25) 四、室内风口风速选择表 (26) 1、送风口风速 (26) 2、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m/s (26)

空调设计经验手册

一、集水器、分水器: 集、分水器与静压箱作用相同,把动压转换成静压,有利于风/水分配平衡。 1、直径D的确定: a、按断面流速0.5-1.0计算; b、按经验估算:D=1.5-3dmax d——集、分水器支管中最大直径。 2、其余做法参照《采暖通风设计选用手册》T904。 二、冷凝水管道 1、冷凝水管道沿水流方向有不小于0.5%的坡度,且不允许有积水部位。 2、当冷凝水盘位于机组内的负压段时,凝水盘的出水口处必须设置水封,水封的高度应比凝水盘处的负压 (相当于水柱高度)大50%左右。水封的出口,应与大气相通。 3、冷凝水管排入污水系统时,应有空气隔断措施。冷凝水管不得与室内密封雨水系统直接连接,可设单独的 冷凝水管道排入室外雨水管井。 4、冷凝水管道宜采用聚氯乙烯管或镀锌管,并宜采取防露保温措施。 5、冷凝水管道干管末端应设清扫口,以便定期冲洗;立管顶部宜设透气管。 6、冷凝水管的公称直径DN,可以根据空调器,风机盘管或空调机组的产冷量Q,按下表计算: 三、空调水系统附件: 1、冷水机组、水泵、热交换器、电动调节阀等设备的入口管道上,应安装过滤器或除污器,防止杂志进入。 采用Y形管道过滤器时,滤网孔径一般为18目。 2、空调水系统应在下列部位设置阀门: ①空调器(或风机盘管)供、回水管; ②垂直系统每对立管的供。回水总管; ③水平系统每一环路的供回水总管; ④分、集水器处供回水干管; ⑤水泵的吸入管和供水管,并联水泵供水管阀门前还应设止回阀; ⑥冷水机组、热交换器等设备的供回水管; ⑦自动排气阀前、压力表接管上,泄水口等处。 3、分、集水器及冷水机组、空调器和(吊装等小型机除外)的进、出水管处,应设压力表、温度计,水泵 出口、过滤器两侧及分、集水器各分路外的管道上,应设压力表。 4、温度计应装在阀门内侧管道上,以便拆换;风机盘管铜闸阀应装在电动二通、铜管(或软管)的外侧, 以便检修。 5、系统最高点或有空气聚集的部位应设自动排气阀。 6、系统的最低处,可能有水积存的部位以及检修用关断阀门前,应有泄水装置。

暖通空调设计经验总结

暖通空调设计总结 摘要:本文简述了冷热源配置、循环泵、风机配置、洁净室、洁净手术部设计等常见的一些问题,以供借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我们科学技术工作者来说,应该学与思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前进。设计也应有所创新,有所前进。但我们见到的常是套指标的多、拍脑袋的多、照抄照搬的多,就是少点科学态度,少点学与思,因而铸就的教训也多。下面笔者就有关暖通设计,再谈一些粗浅看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冷热源 关于冷源,《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第六章“制冷”中有“台数不宜过多”、“应与空气调节负荷变化情况及运行调节要求相适应”、“台数不宜少于两台”等规定。我们在考虑冷水机组配置时,应注意避免下列四种情况。 一要避免机组台数过少,台数过少存在的问题有: (1) 负荷可靠性下降,一旦负荷高峰时机组出现故障,影响的比例就大; (2) 负荷适应性差。因为综合性建筑中往往配置有娱乐场所等,其面积不大、冷负荷也不大,而娱乐场所又往往有提前和延长制冷要求,机组台数少,意味着单台制冷负荷大,一旦开启,负荷就不适应,对离心式机组,往往易发生喘振现象,所以选择离心机组,要满足2 0%~40%负荷时能适应最小冷负荷的需要。 (3) 机组台数过少,机组低负荷运行的概率高,由于机组在低负荷下运行的COP低,因而能耗会增高。 二要避免机组台数过多。机组台数过多有如下缺点:

(1) 单机容量下降,机组COP下降,能耗高; (2) 机组台数多,配置的循环水泵也多,水泵并联多,并联损失高; (3) 机组台数多,配置的循环水泵多,占用机房面积就大。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设计者有时会将高区低区的冷水机组截然分开,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高区可采用通过换热的办法,使高低区的冷水机组合为一个系统,这样就可减少机组台数。 (4) 机组台数过多,也意味着绝对故障点增多。 三要避免不恰当的使用多机头机组(包括多机头风冷热泵或模块化风冷热泵、模块化冷水机组)。如3台30HT—280有24个机头,3台LSRF829M有36个机头,8台CXAH250,总冷量仅1224kW,却有32个机头,绝对故障点太多。 四要避免一味地采用等容量机组。采用等容量机组,机房布置也许会划一整齐,备品备件会少,但工程中往往有小负荷的不同使用功能的场所,如采用等容量机组,就容易造成负荷适应性差的缺点。其实《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有“大型制冷机房,当选用制冷量大于或等于1160kW(100×104大卡/时)的一台或多台离心式制冷机时,宜同时设置一台或两台制冷量较小的离心式、活塞式或螺杆式等压缩式制冷机”大小容量搭配的规定。 关于热源,这里只谈一点对选用电热锅炉的看法,共同商榷。 在热源选择上,目前似乎有一个趋向,即某些部门偏好推广电热锅炉,笔者认为有失偏颇。首先,电是高品位能源,将它转变成低品位能源的蒸汽、95℃或60℃热水来使用,而且还有输送损失,从能量利用而言,该是划不来的。其次,对于中国来说,电不是“清洁能源”或“环保能源”,因为我国是近80%燃煤用于发电,造成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仅次于美

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学习

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 1、电线力学计算。@气象条件。结构强度和电气性能适应气象变化。a、气象资 料及用途表:最高气温,计算电线最大弧垂,保持安全距离;最低气温,计算电线可能产生的最大应力、绝缘子串上扬、电线上拔及电线防振的计算; 年平均气温,防振设计一般采用平均气温时的电线应力作为计算控制条件; 历年最低气温月的平均气温,计算电线或杆塔安装检修时的初始条件;最大风速及最大风速月的平均气温,风荷载是考虑杆塔和电线强度的基本条件; 地区最多风向及其出现频率,电线防振、防腐及绝缘防污设计;电线覆冰厚度,杆塔及电线强度设计依据、验算不均匀覆冰时电线纵向不平衡张力及垂直布置的导线接近距离、可能出现最大弧垂时决定跨越时距;雷电日数,防雷计算;雪天、雨天、雾凇天的持续小时数,计算电晕损失时的基本数据; 土壤冻结深度,杆塔的基础设计;常年洪水位置及最高航行水位气温,确定跨越杆塔的高度及验算交叉跨越距离;最高气温月的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计算导线发热温升;历年最低气温月的最低平均气温,计算断线或断串时气温条件。b、气象台的选择及气象分段。就近选取,远则调查,长悬分段,注意要点:利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或气象部门编制的《基本风压分布图》,按照规定的重现期和基准风速高度,将基本风压换算成风速,以供选择最大设计风速参照。c、设计气象条件的选定原则。资料经验并重,按气象重现期,风冰气温组合,近典型气象区则取之,“线路设计规定的气象重现区表格,典型气象区表格”。确定送电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计算最大风速统计值(统一观测、10min时距平均最大风速作样本、极值I型分布函数、重现期T,求出相应重现期下的观测最大风速;然后以最大风速的基准高度表格中所列的不同线路类别所规定的风速基准高度,求出最大风速统计值);选取沿线附近气象台的最大风速统计值,山区按平原提高10%,不同等级最低风速要求;大跨越的最大风速最大冰厚。d、最大设计风速的选择。需要将不同高度、时距、次数的历年最大风速资料换算称某一相同观测高度下连续自记10min平均历年最大风速(指的是按照连续自记10min方式记录的历年最大风速的平均值)作为统计样本进行最大设计风速的统计计算。风速观测高度影响的换算:指数公式,与气象台地面粗糙度有关的系数。风速次时换算:我国一天定时观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制作导线的应力弧垂曲线和安装曲线 课程名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LGJ-185/45,VIII区) 学生姓名刘光辉 学号1041201185 系、专业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尹伟华 2013年1月6日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年级专业10输电线路学生姓名宁文豪学号1041201185 题目名称制作某线路导线的应力弧垂曲线和安装曲线。设计时 间 18、19周 课程名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课程编号设计地 点 一、课程设计(论文)目的 结合所学的线路设计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线路设计中各项参数的查表发放,并结合工程实际,掌握具体线路的导线应力弧垂曲线和安装曲线做法,从中对线路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导线的比载计算,架空线弧垂、线长和应力的计算,架空线的状态方程式,临界档距,最大弧垂的判定,导线应力弧垂曲线和安装曲线做法有深刻的了解。最终加强学生的线路设计认识及动手能力 二、已知技术参数和条件 气象条件:全国线路设计气象条件汇集ⅤIII区 电压等级110kV 导线型号LGJ-185/45 三、任务和要求 a)学生应该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同时还包括导线应力弧垂曲线和安装曲线的绘 制图 b)为简明起见,各计算结果应尽量采用表格形式表示 c)每一计算过程应列出所用公式,并带入一组实际数据示范 d)各系数的取值应说明出处和理由 注:1.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教研室审批,指导教师、学生签字后生效; 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四、参考资料和现有基础条件(包括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等) 1、孟遂民,李光辉编著,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10 2、邵天晓,架空送电线路的电线力学计算,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 3、周振山,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机械计算,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 4、东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 五、进度安排 16周(1)查找相关资料,整理和收集数据(2)根据气象区确定气象参数计算相关比载(3)确定临界档距(4)档距的控制气象条件 17周(5)根据已知条件,利用状态方程式计算不同档距,各种气象条件下架空线的应力和弧垂值(6)按一定的比例绘制出应力弧垂曲线(7)绘制安装曲线图(8)按照有关规定,制作论文,打印成稿。 六、教研室审批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七、主管教学主任意见 主管主任(签字):年月日 八、备注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专业考试规范及设计手册

2016年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执业资格考试 专业考试规范及设计手册 一.规程、规范: 1.《标准电压》GB/T156; 2.《绝缘配合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GB311.1; 3.《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GB1094.1; 4.《电力变压器第2部分液浸式变压器的温升》GB1094.2; 5.《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GB1094.3;6.《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6451; 7.《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的容许值》GB6830; 8.《隐极同步电机技术要求》GB/T7064; 9.《同步电机励磁系统》GB/T7409.1~7409.3; 10.《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12325; 11.《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2326; 12.《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 1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 14.《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15543; 15.《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 16.《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GB/T17468; 17.《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3; 18.《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4; 19.《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GB/T26218.1-3; 20.《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GB/T29321。 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2.《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 2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2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25.《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26.《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 27.《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 28.《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2; 29.《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3; 3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4; 3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

空调设计工作指南

空调设计工作指南 一、设计输入 1、勘察施工项目现场: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内容。建筑楼高、层数、层高、房 间布局、楼外围场地。地下管线布局。水电设施情况。土建、消防等其他专业工程施工现状。 2、收集技术文件、技术资料:建筑图、装修图、水电、消防图、招标文件(技 术要求部分)设计院空调设计图(根据具体项目情况)。 3、设计与现场相结合,设计时应考虑梁和吊顶的高度,以便使所布置的风管和 设备能满足安装和使用要求。 二、设计过程 1、负荷计算:室内负荷,根据使用用途可参考负荷。写字楼100-120W;宾馆饭 店150-200 W;外网地源热泵土壤40-45 W。 2、设备选型: 机房设备;风冷系列机组、水冷系列机组、地源热泵系列机组。 循环水泵及配套设备、朴水配套设备。在选型时不仅要依据设计手册、设备样本、使用说明书还要充分调研实际情况。主机进出水管路要加旁通便于清洗水系统。补水箱进水管一般要≧DN40,补水泵流量、扬程要满足在4小时内整体系统注满水;主要设备要有≧800的维修空间。 末端设备:风盘系列、组空系列、柜空系列。在选型时不仅要依据设计手册、设备样本、使用说明书还要充分调研实际情况。风盘下吹风空间一般在≦4米,大于4米要考虑高静压型号。吊顶设备安装空间≧350。 水管路:要同程设计,考虑施工难度,一般甲方准许情况下,管经≦40采用渡锌管。管经﹥40采用焊接钢管。(按规范要对截门、过滤器、排气阀、电动阀、减压阀作出明确的要求) 阀件:选择阀件要充分考虑水压力、流量、开启频次、介质、介质温度、使用环境。并认真查阅产品说明书的使用要求。 阀门分类:对不同的阀门进行分类汇总,方便设计过程中选择最适合的阀门。准确掌握阀门作用:设计时应准确标注各种风阀、水阀名称,掌握各种冷门的作用,哪些阀门具有调节作用,哪些阀门只具有开、关作用,避免出现所用阀门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手册完整版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手册 目录 第一章设计参考规范及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通用设计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专用设计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专用设计标准图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设计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商业和公共建筑物的空调设计参数ASHRAE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舒适空调之室内设计参数日本..........................................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新风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每人的新风标准ASHRAE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最小新风量和推荐新风量UK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各类建筑物的换气次数UK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各场所每小时换气次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每人的新风标准UK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考虑节能的基本新风量(1/s人)(日本)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办公室环境卫生标准日本............................................ 错误!未定义书签。 8、民用建筑最小新风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空调负荷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不同窗面积下,冷负荷之分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负荷指标(估算)(仅供参考)..........................................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W/M2空调面积)见下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按建筑面积冷指标进行估算建筑面积冷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建筑物冷负荷概算指标香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各类建筑物锅炉负荷估算W/M3℃.........................................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热损失概算W/M3℃.....................................................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冷库冷负荷概算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风管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通风管道流量阻力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缩伸软管摩擦阻力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镀锌板风管摩擦阻力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室内送回风口尺寸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风口风量冷量对应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不同送风方式的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速ASHRAE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室内风管风速选择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m/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速m/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通风系统之流速m/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室内风口风速选择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送风口风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m/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m/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考试规范及设计手册

2016年度全国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 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规范及设计手册 一.规程、规范 ?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5--2008; ?11.《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1993; ?2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2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2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28.《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2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3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33.《35~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GB50059--2011; ?34.《3kV~110kV高压配电装置》GB50060--2008; ?35.《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2008; ?38.《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 ?4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4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46.《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2008; ?52.《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 ?5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55.《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50348--2004; ?58.《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GB50395--2007;

?60.《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464--2008; ?62.《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526--2010; ?6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2326--2008; ※12.《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15543--2008; ※2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3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 ※40.《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 ※43.《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4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1994; ※47.《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48.《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2013; ※49.《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2014; ※61.《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524--2010; ※64.《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635--2010; ※65.《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799--2012; ※30.《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32.《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 ※36.《电力装置的电气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3--2008; 1.《绝缘配合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GB311.1--2012; 2.《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气设施第1部分:范围和定义》GB9089.1--2008; 3.《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气设施第2部分:一般防护要求》GB9089.2--2008;4.《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

110kv输电线路设计说明书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 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目 110KV线路电气初步设计 专业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10月15日

首先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原始资料进行计算选出导线截面。再按照电晕损耗校验、机械强度校验、热稳定校验、电压损耗校验来进行对导线截面的校验,判断是否符合要求。其次根据导线型号 LGJ和经过的第II气象区条件求出导线计算参数、导线特性、/ 240 30 计算比载、控制条件、有效临界档距和各种气象条件下不同档距的应力和弧垂值并绘出导线机械特性表及安装表。按照所算出来的参数、应力、弧垂值及导线比载选择绝缘子串型号和金具。根据AutoCAD绘出最大弧垂曲线模板,利用该模板在平断面图上描出各杆塔的定位高度,然后用定位高加110kV电压等级时线间距离、导线对地与接地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交叉跨越距离、绝缘子长度(直线杆塔)和裕度即可得到杆塔的呼称高。用求出的呼称高确定各杆塔的型号。校验所选杆塔的头部间隙、直线塔上拔、耐张绝缘子串倒挂、交叉跨越等,校验合格的杆塔即可采用,不合格者应另外选择。再根据导线型号、气象条件和不同的档距选择防振锤型号、防振锤安装个数和计算出防振锤的安装距离。

第一章导线截面选择与校验 1.1 导线的选择----------------------------------------------------------------------- ----1 1.2 导线截面选择计算--------------- -------------------------------------------------- --2 1.3 导线的校验--------- ------------------------------------------------------------- ---- -2 第二章导线的弧垂和应力 2.1 导线的应力与弧垂--------------------------------------------------------------------6 2.2 导线弧垂计算--------------------------------------------------------------------------6 2.3 导线应力比载和弧垂特性曲线-----------------------------------7 2.4 导线应力计算------------------------------------------------------------------------13 2.5 导线安装曲线------------------------------------------------------------------------16 第三章杆塔选择与定位 3.1 定位用弧垂模板的制作---------------------------------------------------------------18 3.2 定位用弧垂模板的选择---------------------------------------------------------------18 3.3 定位前的准备工作---------------------------------------------------------------------19 3.4 模板定位的操作方法------------------------------------------------------------------20 3.5 杆塔的确定---------------------------------------------------------------------------20 3.6 杆塔呼称高的确定-------------------------------------------------------- -----------22 第四章杆塔校验 4.1 塔头尺寸的确定-------------------------------------------------------------------------23 4.2 空气间隙的校验-------------------------------------------------------------------------23 4.3 杆塔和导线的间距计算及校验-------------------------------------------------------25 4.4杆塔上拔校验-----------------------------------------------------------------------------28 4.5交叉跨越校验--------------------------------------------------------------------------30

35kV集电线路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

集电线路设计 主要设计规程:《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35kV~500kV交流输电线路装备技术导则(南网企业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云南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册》;《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电力工程勘测安全技术规程》;《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电力工程水文技术规程》;《电力工程物探技术规程》;《送电工程概算编制细则》。 设计手册:《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 设计内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可行性研究文件图纸:可研报告、系统接线图、路径图。 初步设计文件图纸:设计说明书及附图(说明书、路径图、升压站出线平面图、导线特性表、地线特性表、绝缘子串及金具组装图、接地装置图、杆塔一览图、基础一览图、短路电流计算、通信影响、间隙园图)、设备材料估算表、岩土工程报告、水文气象报告、概算书;设计人员主要负责完成第一、二册;勘测人员负责完成第三、四册;技经人员负责完成第五册。 《初步设计说明书》内容提要 1、总述:设计依据;设计规模及范围;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运行单位和建设期限;主要技术特性;主要经济指标。 2、电力系统简介:线路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导线截面选择;两端变电所进出线的规划情况。 3、路径:升压站进出线说明;路径方案;方案比较及推荐方案(如有需要);推荐方案的自然情况;路径协议情况(如有需要)。 4、机电部分:设计气象条件的确定;导线和地线;绝缘配合;防雷接地;绝缘子和金具;导线换位;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要求。 5、杆塔和基础:杆塔;基础;材料及防腐。 6、对通信线路的影响及防护:设计原则和依据;防护措施;协议情况。

架空输电线路毕业设计任务书

架空输电线路毕业设计任务书 LGJ-185/30 导线参数: 型号 LGJ-185/30 截面积 210.93平方毫米 外径 18.88毫米 重量 732.60千克/千米 计算拉断力 64320牛顿 弹性系数 76000 牛顿/平方毫米 线膨胀系数 18.90e-6 1/℃ 新线系数 0.95 年平均运行应力 71.42 牛顿/平方毫米 气象条件: 冰厚风速气温低温0 0 -10 大风0 30 15 年平0 0 15 覆冰10 10 -5 高温0 0 40 校验0 0 15 外过0 10 15 内过0 15 15 一、计算比载(g1~g7) 参考《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pdf p188 参考《架空输电线路设计》.pdf p50 二、计算临界挡距

参考《架空输电线路设计》.pdf p50~p102 三、应力弧垂曲线图(可用excel做计算) 参考《架空输电线路设计》.pdf p50~p102 参考书《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p199 四、安装曲线图(弧垂曲线图)(可用excel做计算) 参考《架空输电线路设计》.pdf p50~p102 五、利用共享里的DWG格式的平断面图,采用道亨软件输入断 面,然后利用附件里的杆塔一览图,排杆,定位。 六、进行摇摆角的校验。 绝缘子串受风面积(m2)0.66 绝缘子串片数 3.00 风速m/s 30.00 绝缘子质量(kg) 37.3 计算情况下最大允许摇摆角70° 参考书《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pdf p616 代表挡距LP=555 做出摇摆角临界曲线。。 验算水平挡距lh=463.5 垂直挡距lv=268.6 是否超过摇摆角临界如超过需加多少质量重锤可用excel辅助计算 七、进行悬点应力的校验 参考书《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pdf p617 做出悬点应力临界曲线 验算挡距l=200,高差h=90时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瞒足可调整安全系数)

输电线路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制作导线应力弧垂曲线和安装曲线 课程名称架空输电线路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系、专业电气工程系 1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输电线路方向)指导教师刘家芳 2013年12月25日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年级专业11输电线路学生姓名学号1141201167 题目名称制作LGJ-120/20的应力弧垂曲线和安装曲线设计时间18、19周课程名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课程编号 121204202A 设计地点 一、课程设计(论文)目的 结合所学的线路设计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线路设计中各项参数的查表发放,并结合工程实际,掌握具体线路的导线应力弧垂曲线和安装曲线做法,从中对线路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导线的比载计算,架空线弧垂、线长和应力的计算,架空线的状态方程式,临界档距,最大弧垂的判定,导线应力弧垂曲线和安装曲线做法有深刻的了解。最终加强学生的线路设计认识及动手能力 二、已知技术参数和条件 气象条件:全国线路设计气象条件汇集ⅤI 区 电压等级35kV 导线型号 LGJ—120/20 三、任务和要求 a)学生应该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同时还包括导线应力弧垂曲线和安装曲线的绘制图 b)为简明起见,各计算结果应尽量采用表格形式表示 c)每一计算过程应列出所用公式,并带入一组实际数据示范 d)各系数的取值应说明出处和理由 注:1.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教研室审批,指导教师、学生签字后生效;

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四、参考资料和现有基础条件(包括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等) 1、孟遂民,李光辉编著,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10 2、邵天晓,架空送电线路的电线力学计算,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 3、周振山,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机械计算,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 4、东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 五、进度安排 六、教研室审批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七、主管教学主任意见 主管主任(签字):年月日 八、备注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

海上平台暖通空调系统(HVAC)设计手册

海上平台暖通空调系统(HVAC) 设计手册(99版)

中海石油生产研究中心 机电部 前言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出版一本关于海洋石油平台上采暖、通风和空调的设计手册或标准规范。因此,我们在总结以往设计经验、参考

国外和国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这本设计手册,以供我们在设计中参考。 由于我们的经验有限,文中难免有不完整或不妥之处,希望有关专家和使用者提供宝贵意见,以便我们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中国海洋石油生产研究中心 机电部 编制王雅君

校对赵虹 审核王建丰 一九九九年八月 目录 1 概述 1.1 定义 1.2 范围 2 HVAC设计采用的标准和规范 3 HVAC设计的条件 3.1 室内外环境条件的确定 3.2 其它有关资料的准备 4空调负荷计算

4.1夏季空调得热量计算4.2冬季围护结构热损失计算4.3空调送风量计算 4.4空调新风量计算 4.5排风量计算 4.6空调热负荷计算 4.7空调装置制冷量确定 5 空调系统设计 5.1 空调方式选择 5.2 空调区域范围 5.3 新风和回风系统设计5.4 排风系统设计 5.5 空调设备与材料 6 空调系统的控制和保护6.1 温湿度控制 6.2 室内外压差控制 6.3 安全保护措施 7 平台的安全通风设计7.1 平台上通风系统的作用7.2 平台上需要通风的区域

7.3 通风方式选择 7.4 通风量计算 7.5 风管截面选择 7.6 气流组织 7.7 风机的选择 7.8 安全通风的保护措施 7.9 风管设计注意事项 7.10 控制与动力供应 8 平台上典型房间的通风举例 8.1 燃气轮机罩和燃气轮机间的通风8.2 柴油发电机房的通风 8.3 蓄电池室的通风 8.4 空调机房的通风 8.5 消防泵房和泡沫站的通风 8.6变压器间的通风 8.7 配电室(开关间)的通风 8.8 锅炉舱的通风 8.9 厨房的通风 9 小型冷库设计 9.1 小型冷库的组成和主要参数9.2 冷库库容的确定

110KV输电线路设计说明书

110kV金陵线工程 初步设计说明书及材料清册 常熟市电力工程设计室 二零零四年八月 110kV金陵线工程

初步设计说明书 及材料清册 审定: 审核: 校核: 校对: 编制: 目录 1、总述 2、路径方案及协议处理情况 3、机电部分 4、杆塔与基础 5、通讯保护部分 6、材料清册 7、电缆部分 1 总述

1.1 设计依据 1、金陵热电有限公司用户委托单。 2、常熟市城乡规划局对本工程线路路径的批复意见。 1.2 设计规模及范围 1.2.1 设计规模 110kV金陵线工程,导线采用LGJ-300/25型钢芯铝绞线,避雷线采用LXXGJ-50 5%铝锌稀土合金镀层钢绞线,并全线架设避雷线,线路全长(架空部分)4.6km。 1.2.2 设计范围 1、线路工程本体设计。 2、编制工程概算书。 1.3 建设、施工单位及建设期限 建设单位:金陵热电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待定 建设期限:2005年 1.4 经济及材料耗用指标

2 路径方案、地形地质及协议处理情况

本工程线路自220kV师桥变自西南至东北方向的第五出线间隔向东南方向出线,前段与110kV钢厂线同塔双回路架设,后段单回路架设。详见图200447-A-02。 2.2 路径方案及协议处理情况 本工程线路自220kV师桥变自西南至东北方向的第五出线间隔向东南方向出线,跨过规划中的沿江一级公路,穿过220kV常谢线,跨过通港路、35kV三水线、35kV梅吴线、35kV浒钢线、35kV梅宕线后,至金陵热电厂外的电缆终端塔。线路全长4.6公里,其中双回路部分3.1公里,单回路部分1.5公里。 考虑到220kV师桥变的架空线路通道比较紧张,因此在本工程的前段与110kV钢厂线同塔双回路设计。本工程的线路架设在线路前进方向的右侧,110kV钢厂线架设在左侧。 详细路径请见图:200453-A-01。 2.3 线路交跨情况 2.4 沿线水文地质情况

空调设计手册

第一章设计参考规范及标准 (4) 一、通用设计规范: (4) 二、专用设计规范: (4) 三、专用设计标准图集: (5) 第二章设计参数 (5) 一、商业和公共建筑物的空调设计参数ASHRAE (5) 二、舒适空调之室内设计参数日本 (6) 三、新风量 (7) 1、每人的新风标准ASHRAE (7) 2、最小新风量和推荐新风量UK (8) 3、各类建筑物的换气次数UK (8) 4、各场所每小时换气次数 (9) 4、每人的新风标准UK (9) 5、考虑节能的基本新风量(1/s人)(日本) (10) 6、办公室环境卫生标准日本 (10) 7、民用建筑最小新风量 (10) 第三章空调负荷计算 (13) 一、不同窗面积下,冷负荷之分布% (13) 二、负荷指标(估算)(仅供参考) (13) 三、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W/m2空调面积)见下表 (14) 四、按建筑面积冷指标进行估算建筑面积冷指标 (16) 五、建筑物冷负荷概算指标香港 (17) 六、各类建筑物锅炉负荷估算W/m3℃ (18) 七、热损失概算W/m℃ (18) 八、冷库冷负荷概算指标 (18) 第四章风管系统设计 (19) 一、通风管道流量阻力表 (19) 1、缩伸软管摩擦阻力表 (19) 2、镀锌板风管摩擦阻力表 (19) 二、室内送回风口尺寸表 (22) 1、风口风量冷量对应表 (22) 2、不同送风方式的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速ASHRAE (23) 三、室内风管风速选择表 (23) 1、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m/s (23) 2、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速m/s (23) 3、通风系统之流速m/s (24) 四、室内风口风速选择表 (24) 1、送风口风速 (24) 2、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m/s (25) 3、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 (25) 4、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m/s (25) 5、回风口风速 (25) 6、回风格栅的推荐流速m/s (2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