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物理上册《两种电荷》知识点复习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两种电荷》知识点复习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两种电荷》知识点复习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两种电荷》知识点复习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两种电荷》知识点复习新人教版

知识点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摩擦起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摩擦起电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

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

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

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

3、导体和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湿润的物体、含杂质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水、空气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既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它们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中有电荷,只是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金属导体容易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容易导电靠的是正负离子。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绝缘体不能导电但能带电。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考点一:分子动理论 1.基本内容: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2.分子运动: (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 (热------温度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扩散: (1)定义: 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现象说明: A.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注意: 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可发生扩散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4.分子间的作用力 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考点二:内能 1.定义: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互相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说明: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1)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2)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内能越大

(4)状态: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状态不同,内能可能不同 3.改变内能的方式 (1)做功 (2)热传递 区别:A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能的形式改变,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能的形式不变。 B从状态,做功者应处于运动状态,而热传递无论是传递着或被传递着,整体处于静止状态 考点三:热值 1.定义: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与燃料的质量m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 或J/m3 3.公式:q=Q/m 或q=Q/v 4.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 Q=qm 或Q=qv 说明: A物理意义:酒精的热值 3.0×107J/kg B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其状态、质量、体积、燃烧情况均无关 考点四:比热容 1.定义: 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温度升高△t,则Q/m△t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C=Q/m△t 2.单位:J/(kg. ℃) 3.物理意义: 由课本第15页比热容表引出: 如:水的比热容: 4.2×103J/(kg. ℃) 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4.应用:计算物体吸收(放出)的热量----热传递过程中 Q吸=cm(t—t0)Q放=cm(t0—t)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1、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4、机械功原理 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符号表达式:P=W/ 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 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1W= 1 J / s 6、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 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W=Gh。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 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⑶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内能与热量 ⑴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第十三章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2)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3)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4)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九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常考点复习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不同的情况表现为不同的力)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④存在状态及体积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 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 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知识点-精品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应背知识点 热和能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6.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也称比热)。(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0.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kg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11.热量的计算: (1)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 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即末温。 (2)Q放=cm(t0-t)=cm△t降 (3)Q吸=Q放(也叫热平衡方程。如果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在不计热损失时才能使用)1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13.热值(q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J/kg(固液)、J/m3(气) 14.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mq;(Q放是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m 是质量,单位是kg。) Q放=v q;(Q放是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m3;v是体积,单位是m3。) 15.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16.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17.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18.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如干电池、蓄电池等)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石墨,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或开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在串联电路中分为电源短路和用 电器短路两种,并联只有电源短路一种)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2016--2017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大纲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①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 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 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距离大于10 r 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

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大全

初三物理总复习 二 声的世界 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二、 乐音与噪声 1、 区别:动听悦耳的、有规律的声音称为乐音; 难听刺耳的、没有规律的声音称为噪声。 与情景有关,如动听音乐在扰人清梦时就是噪声。 2、 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 离声源的距离、振幅、传播的集中程度 有 关。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 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 即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 例:热水瓶充水时的音调会越来越高(声源的长度越来越短) 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能认出是哪个人说话或哪种 乐器就是因为音色。 3、 噪声的防治: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三、 超声与次声 1、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音;(人可以听见) 超声:频率在20000Hz 以上的声音;(人听不见) 次声:频率在20Hz 以下的声音;(人听不见) 2、 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 (1) 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 (2) 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 超) (3) 超声的破碎能力强: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 四、 与速度公式联合,解题时应依物理情景画出草图。 例:远处开来列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的声音比空气传来的声音早2s ,求火车离此人 多远?(此时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 解1:设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 ,则 340S —5200 S =2 解得S=727.6m 解2:设声音通过钢轨传播的时间为t,则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为t+2,则依题意有: 340(t+2)=5200t 解得t=0.14s 则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vt=5200m/s ?0.14s=727.6m 初三物理总复习 三 多彩的光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日食、月食、手影、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等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 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 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 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九年级物理复习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 一、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的运动,温度越,分子运动越。 ①扩散:的物质在相互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B分子在做。 ③课本P3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 作用的结果。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 结论:气体分子在。 ④固、液、气都可以扩散,扩散速度与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 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和。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二、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 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温度越,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 6、内能的改变: ※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改变内能的方法:和。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④解释事例:图甲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 空气,使空气内能,温度,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 由此可知: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 图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大量,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 塞,内能,温度,使水蒸气成小水珠。 由此可知: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温物体向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部分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 一、内能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热运动:(1)内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的引力;(2)分子间的斥力。 4、内能与热量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三章 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含答案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复习 第十三章内能 一、分子的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2、分子热运动:(1)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二、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剧烈。(4)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2、物体内能的改变: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做功: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转化的过程。(3)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4)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 1、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1)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吸收相同热量,升高温度不同。不用种类的物质吸热的本领用比热容表示。 2、比热容:(1)概念: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时,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2)比热容

新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 一、知识点 1 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扩散可在液 体中进行,也可在气体和固体中进行,V 气>V 液 >V 固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 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相互作用力,它们同时存在,不能抵消。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远时,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但并不是说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3 (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2)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3)固体很难被分开,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4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主要与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状态等有关。两种正确的说法:①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一定越大。②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一定越大。 5 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两种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用功和能量可以量度物体内能的变化量。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低温物体的温度升高,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6 (1)热传递条件:物体的温度不同;(2)热传递最终结果:物体的末温相同。(3)热传递实质:热传递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热量从高温传到低温(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都能发生热传递)。练习:下面每句中的热指什么,用热量、温度、内能填空:(1)摩擦生热:内能(2)今天的天气很热:温度(3)热传递:热量(4)放出热,温度降低:热量。 7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吸热或放热的多少等无关。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oC),表示1 kg的水温度升高1oC吸热4.2×103J。应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实例:①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炎热,冬季比沿海寒冷;②用热水取暧;③用循环流动的水冷却机器或机器用水作冷却剂;④傍晚向秧田灌水,白天放水;⑤用水来缓解“热岛效应”。 8 燃料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热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即“1循环4冲程1次功转2圈”)。其中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汽油机的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的顶部是喷油嘴。 9 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质量、体积、燃烧情况等无关。木炭的热值是3.4×107J/kg,表示完全燃烧1 kg木炭放热3.4×107J。 10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1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例:①梳头发时头发随梳子飘起来;②化纤布衣裤容易打脏;③夜间脱毛衣时看见火花。摩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学习不是苦差事,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学习,是一块馍,你能嚼出它的香味来. 查字典物理网分享了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供大家阅读参考! 记住的常量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 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 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 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 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或s):米(m) 时间(t):秒(s)面积(S):米2(m2)体积(V):米3(m3)速度(v):米/秒(m/s)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 质量(m):千克(Kg)密度(ρ):千克/米3(Kg/m3)。力(F):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 功率(电功率)(P):瓦特(w)压强(p):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热量(电热)(Q):焦耳(J) 比热容(c):焦耳/千克摄氏度(J/Kg℃)热值(q):J/kg或J/m3 电流(I):安培(A)电压(U):伏特(V) 电阻(R):欧姆(Ω)。 单位换算 1nm=10-9m,1mm=10-3m,1cm=10-2m;1dm=0.1m,1Km=103m, 1h=3600s,1min=60s, 1Kwh=3.6×106J.1Km/h=5/18m/s=1/3.6m/s,1g/cm3=103Kg/m3, 1cm2=10-4m2, 1cm3=1mL=10-6m3,1dm3=1L=10-3m3, 词冠:m毫(10-3),μ微(10-6),K千(103),M兆(106) 公式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压强P=F/s=ρgh; 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 =G-F’ ;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6.功w=Fs=Gh(克服重力做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与习题

九年级物理第1讲:内能与热机一、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而不是指单个分子的能量。 ①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 ②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③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即不能准确地知道一个物体的内能的具体数字。 例1:下列关于物体保内能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水具有内能,冰块没有内能。 B、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 C、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 D、一杯水放在高处比放在低处具有的内能大。 习题1、关于内能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B、0℃冰不具有内能 C、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D、内能和机械能的单位都是焦耳 (2)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物体质量、温度和体积,因为质量决定了分子的数目,温度决定了分子热运动的快慢,而体积与分子势能有关。 同一物体条件下: ①同体积: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②同质量: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内能越大。 例2、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 B、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一定相等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D、晶体融化时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增加 ※温度影响物体的内能是重要考点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 ①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微观);机械能是整个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宏观)。 ②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密切相关;物体的机械能与温度无关。 ③物体的内能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温度,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内能永不为零;物体的机械能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相对位置和速度,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可能为零。 ④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 (4)内能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例3:某同学骑自行车下一长坡时,在途中由于车速过快,于是捏紧刹车,降低车速,保持安全速度匀速行至坡底,下车检查,发现刹车片发烫,有关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刚下坡时,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匀速下行时,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匀速下行时,机械能保持不变 D、刹车片发烫,是做功改变了内能

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 公式总结

( ( 。 ( 九年级物理上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1) 。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 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 1L 1=F 2L 2 或写成 F 1//F 2=L 2/L 1。这个平衡 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 1>L 2,平衡时 F 1F 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 1=L 2,平衡时 F 1=F 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 ;单位:W :焦(耳)J ;F :N ;s :m 。(1J=1N ·m).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 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η=W 有/W 总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 =W /t 。单位:P :瓦(特)W ;W →J ;t →s 。(1W=1J/s 。1kW=1000W )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初三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一种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 物质三态的性质: 1固体:分子排列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2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体: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微弱,易被压缩,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和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纳米科技:(1nm=10 m),纳米尺度:(0.1-100nm)。研究的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二、质量 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等无关。

物理量符号:m。 单位:kg、t、g、mg。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天平: 1、原理:杠杆原理。 2、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要超过天平的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 把砝码弄脏、弄湿;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线 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3)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4)读数: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注:失重时(如:宇航船)不能用天平称量质量。: (方法:两个放.调母看针.左物右砝) 三、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与质量、体积无关。 公式: 公式: =m/V.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基本知识点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复习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 换算关系为:。 2、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3、时间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常用。 运动的快慢 1、速度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公式是:。 2、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交通运输中速度单位常用,单位换算:1m/s= km/h。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声现象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声音不能在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传播速度最快,在中最慢。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 2、声音的特征: 音调: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声音的高低跟声源振动的有关,频率,音调。 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叫响度,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有关,越大,响度越大。此外,响度还跟人耳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我们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也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 3、超声波和次声波: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从到。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而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 4、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声音还可以传递。 5、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用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其符号是。 6、控制噪声的途径:(1)在处减弱; (2)在处减弱; (3)在处减弱;

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及其单位: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是,符号是。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沸水的温度定为, 3、温度计的原理:根据的规律制成的,常用的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4、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做到看清和;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或,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5、体温计:量程是,使用方法:使用前必须把水银下去,可以人体读书。 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做熔化;从变成的过程叫做凝固。(2)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常见的晶体有海波、冰、各种金属。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的吸热,温度就,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常见的非晶体有蜡、松香、玻璃、沥青。 (3)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4)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不断向外界。 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不断向外界。 2、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变为的过程叫做汽化,从变为的过程叫做液化。(2)汽化的两种方式:和。使物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和。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液体的;液体表面空气的。(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气压增大,沸点;气压减小,沸点。 (5)沸腾的必要条件:温度要达到;还需要继续。 3、升华和凝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