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
- 格式:pdf
- 大小:78.32 KB
- 文档页数:1
芍药汤的功效与作用关于《芍药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很多喜爱健康养生的人员都了解芍药汤,可是大家了解如何恰当的运用芍药汤吗?芍药汤的作用有什么呢,不太清晰得话就然后往下看吧!湿疹药方火锅白芍药干地黄杜蛎各15克桂心9克湿疹制作方法火锅上四味,哎咀。
湿疹功效与作用火锅治产后虚火头痛,或肚子里拘急痛。
湿疹使用方法使用量火锅以水600ml,煮取400ml,去滓,分三次服。
湿疹摘抄火锅《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湿疹药方火锅芍药防风(去叉)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烤干用)各22.5克茯苓(锉)30克柴胡(去无良)防己桂(去厚皮)各15克炮姜(炮裂)30克白术茯苓山参独活(去芦头)芎藭竹沥(旋紧)升麻牛膝(去苗,锉,微炒)熟石膏(碎)陈橘子皮(烫去白,焙)羚羊角(镑屑)五加皮(炙)各15克湿疹制作方法火锅上十九味,除竹沥外,余十八味制为粗末。
湿疹功效与作用火锅治中风中风偏瘫。
湿疹使用方法使用量火锅每用12克,以水400ml,煎取200ml,去滓,入竹沥60ml,微煎,空肚时温服,一日三次。
湿疹摘抄火锅《圣济总录》卷九湿疹药方火锅赤芍药犀角(镑)木通(锉)熟石膏(碎)升麻各60克甘草(生,锉)朴消沙参麦门冬(去心,焙)各30克湿疹制作方法火锅上九味,捣为粗末。
湿疹功效与作用火锅治胃腕储热,结聚大痈。
湿疹使用方法使用量火锅每服6克,自来水220ml,煎至180ml,去滓温服,不计入情况下。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湿疹药方火锅芍药30克川芎15克黄芩15克槟郎6克甘松6克甘草6克(炒)黄连9克柴胡15克官桂7.5克湿疹制作方法火锅上为粗末。
湿疹功效与作用火锅和血调气,清热解毒利湿。
治寒湿痢疾,腹痛下痢浓血,赤白相兼,肛门下坠,肛门口炙热,尿短色赤,舌苔黄厚,脉滑数。
现用以细菌性痢疾、过敏结肠炎、急性肠炎归属于寒湿者。
湿疹使用方法使用量火锅每服15克,自来水300ml,煎至150ml,吃完温服。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者:刘怀明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21年第5期刘怀明岳池县顾县中心卫生院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肠道疾病,属于非特异性结肠黏膜及黏膜下炎症性疾病。
该病在临床上治疗难度比较大,同时发病率较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针对该病的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往往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患者难以坚持长期用药,总体疗效并不理想。
而中医对于此类疾病有着不同的研究,因此可以尝试在传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方法,采取中西医结合的原则,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一、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中医学上并没有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因而根据其症状表现等,通常归于脏毒、肠风、便血、痢疾、泄泻等范畴。
该病是以大小肠、脾胃等为主要病变位置,同时和肝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该病主要发病因素在于脾虚湿盛,其中湿邪与外因联系紧密,脾虚与内因联系紧密。
总的来说,感受外邪、饮食不节、肝郁脾虚、脾胃虚弱、命门火衰等,都是造成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因。
另外,如果过量饮水,导致胃肠无法充分吸收,水分留于大肠,也会造成泄泻。
寒热湿滞蕴结在胃肠,病久入络,到最后瘀阻络伤,从而引起泄泻、便下黏液或脓血。
在中医病机方面,通常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有关。
由于素体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忧思恼怒、导致中土脾胃损伤、清浊混淆、湿热内生、蕴结肠腑、气机逆乱、脏腑失和。
因此该病容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该病虽然以大肠、脾胃为主要病位,但是和肝肾之间也有密切关系。
最初发病时,湿热内蕴、肠腑内结、瘀滞内停,发病日久,则损伤肾脏、脾肾阳虚、寒热错杂、虚实并存。
二、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关于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可以从传统中医治疗泄泻、痢疾等疾病中获得参考。
脉弦应祛风、身重应除湿、腹痛宜和、后重宜下,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这些治疗原则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均可提供一定的借鉴。
在痢疾等病的治疗中,着重体现通塞的要义。
半夏泻心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6例
谢健元;陈肥;吴建火;曾亚庆
【期刊名称】《福建中医药》
【年(卷),期】2007(038)006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腹痛腹泻、粘液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结肠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的粘膜,大约90%~95%患者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表现为炎症或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甚至遍及整个结肠.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谢健元;陈肥;吴建火;曾亚庆
【作者单位】南靖县医院,福建,南靖,363600;泉州市洛江区医疗保健中心,福建,泉州,362003;南靖县医院,福建,南靖,363600;南靖县医院,福建,南靖,363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746.2
【相关文献】
1.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 [J], 董晋莉;朱颖
2.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临床观察 [J], 伍先华
3.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 [J], 陈小刚;曲晓璐
4.当归芍药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40例临床观察 [J], 许琰杰
5.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溃疡性结肠炎50例 [J], 张则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方剂】白头翁汤,芍药汤,葛根黄芩黄连汤,清胃散白头翁汤《伤寒论》[组成] 1、白头翁二两(15g) 2、黄柏三两(12g) 3、黄连三两(6g) 4、秦皮三两(12g)[用法] 上四味药,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 热毒痢疾。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 白头翁汤证是因热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
热毒熏灼肠胃气血,化为脓血,而见下痢脓血、赤多白少;热毒阻滞气机则腹痛里急后重;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俾热毒解,则痢止而后重自除。
君药白头翁苦寒而入血分,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臣药黄连、黄柏,黄连苦寒,泻火解毒,燥湿厚肠,为治痢要药;黄柏清下焦湿热,两药共助君药清热解毒,尤能燥湿治痢。
佐使药秦皮苦涩而寒,清热解毒而兼收涩止痢。
四药合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白头翁汤与芍药汤之异同:相同点:治痢相异点:白头翁汤主治热毒血痢,乃热毒深陷血分,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使热毒解,痢止而后重自除;芍药汤治下痢赤白,属湿热痢,而兼气血失调证,故治以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进,且取“通因通用”之法,使“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主要区别:白头翁汤是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芍药汤是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用。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热毒血痢之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治要点。
2.加减变化外有表邪,恶寒发热,加葛根、连翘、银花透表解热;里急后重较甚,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脓血多,加赤芍、丹皮、地榆以凉血和血;夹有食滞,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用于阿米巴痢疾,配合吞服鸦胆子(桂圆肉包裹),疗效更佳。
3.现代运用白头翁汤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
[文献摘要]1.原书主治《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芍药汤组成关于《芍药汤组成》,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芍药汤构成人生道路最珍贵的是啥?——性命。
伴随着如今生活水平的提升,愈来愈多的人刚开始重视养生保健,追求完美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方法。
很多人因为生活方式,工作中的关联,处在亚健康。
因此根据养生保健来提高本身的抵抗能力,让自身的人体更为的身心健康。
很多喜爱健康养生的人员都了解芍药汤,可是大家了解如何恰当的运用芍药汤吗?芍药汤构成有什么吗?牙周构成牙龈清热解毒化湿,调气和血。
芍药一两(15~20g) 川芎一两(9g) 黄芩一两(5~9g) 槟郎甘松甘草炒,各二钱(各5g) 黄连三钱(6g) 柴胡一两(9g) 官桂二钱半(2~5g)牙周使用方法牙龈涂药呚咀,每服一两(15g),水二盏,煎至一盏,吃完温服。
牙周作用牙龈清热解毒化湿,调气和血牙周主冶牙龈寒湿痢疾。
腹痛,便浓血,赤白相兼,肛门下坠,肛门口炙热,小便赤黄,舌苔黄厚,脉沉数。
(己方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结肠炎、急性肠炎等属寒湿为病人。
)牙周方解牙龈本证为寒湿壅滞肠中引发。
下焦湿热肠子,壅滞气轮,肠中食滞不融,寒湿与气血瘀滞相搏,而成下痢浓血。
故治宜清热解毒益气活血之法。
聚瑞器重赤芍,取其苦酸生寒,柔肝理脾,调合血气,而治腹泻痢腹痛。
《本草纲目》谓其“止下痢腹痛后重”,为聚瑞君药。
黄芩、柴胡微寒,清热解毒化湿,而解肠中热毒,以治寒湿成痢之本,为臣药。
黄连微寒,泻热祛积破瘀,使食滞除、淤血去,则下痢可止,此乃“通因通用性”之法。
又以甘松、槟郎理气导滞;川芎柔肝和血,与黄连共用,又有行瘀的用处,此即《保命集》说白了“行血则便脓治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理。
使气行血活,食滞得下,则肛门下坠自解。
以上四药为佐。
肉桂粉辛热,配在苦寒药中是为反佐,可避免微寒伤中与冰伏寒湿之邪,搭配活血药又助行血之手。
甘草甘平,益胃与立,调合诸药,与赤芍般配,又能轻重缓急而止腹痛,为佐使药。
综合性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化湿,调气行血,柔肝理脾,化滞止痢之功。
1 如何熬制芍药汤 芍药汤,是以芍药入味,按照服用功效辅以黄芩、肉桂等药,夏季用于清热肺腑、解燥去湿之汤饮,在我国古代医学文献多有记载。 【出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分类】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芍药(30克) 当归(15克) 黄连(15克) 槟榔(6克) 木香(6克) 炙甘草(6克) 大黄(9克) 黄芩(15克) 肉桂(5克) 【方组趣味记忆】将军要秦香莲当兵炒肉。 解:将军(大黄被称为将军),要(芍药),秦(黄芩),香(木香),莲(黄连),当(当归),兵(槟榔),炒(甘草),肉(官桂,即肉桂)。 【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本方常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等属湿热为患者。) 【用法】水煎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 【加减】下痢如血者,渐加大黄用量;便血颜色紫黯者,加黄柏15克。 【禁忌】痢疾初起有表证者忌用。 【临床应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菌痢、阿米巴痢疾、急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等病属于上述证型者。 2
【方论】湿热痢疾,治宜清热化湿,行气活血。方中重用芍药,配当归、肉桂活血和营;木香、槟榔导滞行气;大黄、黄连、黄芩清热化湿;甘草调和诸药。配合成方,共奏和血调气,清热化湿之效。 【方解】本方证是由湿热塞滞肠中,气血失调所致。湿热下注大肠,搏结气血,酿为脓血,而为下痢赤白;肠道气机阻滞则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弦数等俱为湿热内蕴之象。故治宜清热燥湿,调和气血之法。方中黄芩黄连性味苦寒,入大肠经,功擅清热燥湿解毒,以除致病之因,为君药。重用芍药养血和营、缓急止痛,配以当归养血活血,体现了“行血则便脓自愈”之义,且可兼顾湿热邪毒熏灼肠络,伤耗阴血之虑;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除”,四药相配,调和气血,是为臣药。大黄苦寒沉降,合芩连则清热燥湿之功著,合归、芍则活血行气之力彰,其泻下通腑作用可通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体现“通因通用”之法。方以少量肉桂,其辛热温通之性,既可助归、芍行血和营,又可防呕逆拒药,属佐助兼反佐之用。炙甘草和中调药,与芍药相配,又能缓急止痛,亦为佐使。诸药合用,湿去热清,气血调和,故下痢可愈。 本方立意不在止痢,而重在治其致痢之本。其配伍特点是:气血并治,兼以通因通用;寒热共投,侧重于热者寒之。此方与一般纯用苦寒以治湿热下痢之方不同。 【化裁】原方后有“如血痢则渐加大黄;汗后脏毒加黄柏半两”,可资临床参考。本方在运用时,如苔黄而干,热甚伤津者,可去肉桂,加乌梅,避温就凉;如苔腻脉滑,兼有食积,加山楂、神曲以消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