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超大型地下室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9.45 KB
- 文档页数:6
谈建筑工程地下室设计摘要:建筑工程地下室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有些设计人员在人防设计、抗浮设计等技术措施上背离了相关的设计标准,使地下室建设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进一步优化超大面积地下室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对地下室建设施工的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详细阐释了超大面积地下室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为超大面积地下室建设施工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超大面积;地下室;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目前,地下室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因此,对地下室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提出了要求。
以往地下室的面积都在100 多米左右,当长度增大到300M左右的时候,给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带来一定程度的难度,就必须不断优化设计方法。
接下来就介绍一下超大面积地下室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超大面积地下室的抗浮设计1、确定抗浮水位抗浮水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抗浮水位高低的设计与地下水的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说,在进行抗浮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确定出标准的抗浮水位。
首先,超大面积地下室基层如果位于含水层内,那么抗浮水位应该按照历史最高时期的水位进行计算。
如果潜水与承压水或者上层滞水有水力联系时候,应该依照两者的混合追高水位进行确定;其次,如果超大面积地下室的建筑物处于地址低洼地带,场地有可能存在积水的情况,那么应该按照积水标高进行计算;再次,如果地下室四周的填土高度不一致时, 抗浮设计应考虑地下水渗流在地下室底板产生的非均布荷载对地下室底板的影响。
2、优化安全系数的取值《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2001)第9.0.4 条明确规定:抗浮力安全系数应该大于1.05- 1.1,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抗浮力措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 2001)第3.2.5 条明确规定:在基本组合时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在对结构不利的情况下应取值:1.2;在效应对结构有力的情况下,取值1.0.从前边的几个规范我们可以看出:从水位稳定的地下水压力可按永久荷载的角度来看,抗浮稳定系数的规定应该遵循以下的设计规范:施工阶段应该大于1.05- 1.1,试用阶段应该大于等于1.0- 1.2.二、超大面积地下室的人防设计1、超大面积地下室底板的设计首先,分缝原则。
浅谈特大型住宅地下车库的设计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汽车已经成了大多数家庭的必备设备。
对于一些大型的住宅区而言,它们占地面积比较广,而且用户较多,配备设施水平也较高,所以,也决定了其内部汽车数量的庞大,如此,就需要较大的车库空间才能够满足其需求。
但目前,小区地域存在限制性,如果不能够合理地运用空间,就不能够满足目前居民对于车库的需求。
基于此,本文以特大型住宅区地下车库设计为题展开分析,以为其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大型;住宅;地下车库随着人们水平的提高,家用汽车数量的急剧攀升是一个主要的原因,面对不断膨胀的汽车数量,停车位愈发的紧张,目前已经成为了特大型住宅区居民每天烦恼的事情。
而车位紧张的原因是由于特大型住宅区的车库设计不合理,所以无法满足住宅区居民对于车位的切实需求。
因此,必须设计合理地地下车库,促进空间的高效利用,进而为住宅区居民提供更多地便利。
1特大型住宅地下车库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1.1车位不足特大型住宅区的车库设计最大的问题就是车位的数量不足,以及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如此就必须要求更多的停车位来满足急剧增加的汽车数量。
正是由于车位的紧缺,导致了停车位的相关问题愈发的凸显,各种争抢车位的事件不断涌现,究其原因是由于建设方在建设过程当中,设计不合理,导致地下室的面积并未有效地利用。
除此之外,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当中考虑到建设的成本,所以并未仔细地考虑车位问题。
其三,设计者按照条件布置车位,觉得满足规划配套即可,没有前瞻性的去考虑,所以,就会导致停车位数量和汽车数量的差距愈来愈大,进而不断的引发各种住宅区矛盾,给小区带来了不和谐性。
1.2空间利用率有限一般地下车库的建设是在特大型的住宅地下,所以导致有部分车存在进出不方便,由此许多居民不愿意将车子停在那里,如此就会导致这些车库的利用率得不到百分百的利用。
其次,地下车库的安全设施不到位,有部分居民担心车停在里面或者是停在某些地域会出现地下室渗水、漏水的现象,所以不愿意将车停在部分车位。
郝蕾:大型地下室设计要点解析----以华侨城88号地块项目地下室为例大型地下室设计要点解析——以华侨城88号地块项目地下室为例郝蕾(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10)摘要:地下室是现代高层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用地效率,也为城市机动车停车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
文章结合实际项目,通过对地下室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的整理,以期为后来的工作实践带来提示和参考。
地下室相对于地上建筑,解决的问题相对简单,一是停车,二是设备用房,没有立面造型的影响,空间品质要求也不高,可以说难度系数不大。
但是要真正把地下室做好,也是需要很多方法和策略的°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中图分类号:TU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5781(2022)03-0655-041项目概况武汉华侨城青山88号地块,规划总净用地面积为65836m2,总建筑面积约42.0万m2,其中计容约28.5万廿。
用地位置为东至建设八路,南至红钢一街,西至建设七路,北至临江大道。
用地内主要划分为5个功能区块,分别为东坊、西坊、塔楼A、塔楼B、多层商业及体育中心。
其中A座塔楼为39层18&2m的五星级酒店、办公楼及其配套用房;B塔楼为32层147.1m的超高层办公楼;西坊包含超高层住宅3栋,东坊包含超高层住宅4栋,住宅高度均在130m以上,西坊另含1栋3层9班幼儿园。
地下室共3层,总建筑面积为121100m2,停车总数2960辆。
每层层高为3.8m,主要功能为汽车库、设备用房及项目配建人防。
2地下室设计思路场地南北高差近3m,结合地上建筑整体设计,地下室根据地形采用了错层处理。
东坊、西坊住宅设3层地下室,商业部分设2层地下室,南北相差3m,地下二、三层标高一致。
众所周知,地下停车库主要用于解决停车问题。
根据《武汉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248 号)规定,本项目位于武汉市二环与三环之间,地下车位配建,住宅取1.0/100m2,办公取1.2/100m2,商业取0.5/100m2,地下车位共需配建2940个。
城市建筑┃建筑设计┃U RBANISM A ND A RCHITECTURE ┃A RCHITECTURAL D ESIGN45关于某大型地下室的设计探讨Discussion on the Design of a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 陈洁圆 ■ Chen Jieyuan[摘 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速度加快,大型地下室越来越多,但是其工程实践中也暴露出设计中许多问题,因此对于大型地下室设计的探讨显得非常必要。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大型地下室的设计所涉及的结构设计、地下室防火、防烟设计及其人防区设计等问题进行分析及其研究,总结经验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 大型地下室 设计 探讨 防火 防烟 借鉴[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speeds up, more and more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 But the engi- neering practice also exposed many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Therefore, studying the design of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 is very necessary. In the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engineering example,Researching and analysing the structure design, base- ment fire control, smoke control design, civil air defense regi- on design etc which involved design of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To sum up the experie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reference.[Keyword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 design, studying, sm- oke control, fire control, reference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大型地下室越来越多。
浅谈超长地下室施工当前随着城市的逐渐扩展,地面空间也越发显得狭小拥挤。
为了扩展空间一些地下结构逐步开始设计并使用。
宿迁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为了解决地面停车问题,新开发的项目已经把地下停车场作为必备的配套设施。
一些超长地下室开始进入我们日常生活。
超长地下室施工涉及的砼配合比、浇筑、温控、养护等施工工艺,施工难度比较大,通过宿迁宝龙城市广场5#地块1-8#楼超长地下施工总结以下经验。
一、工程概况宿迁宝龙城市广场5#地块1-8#楼由多栋住宅楼组成,1-8#楼19层、店面1-2层,均设1层地下室,室内外高差约150mm,地下室层高3.7-4.9m,总长约440m,总宽约80m。
地下室顶板和底板区域标高详见模板示意图。
±0.000相对的1#楼绝对标高(黄海标高/单位米)为27.200m。
图纸要求设置7条温度后浇带、2条顶板浅层变形缝和1条永久变形缝,按照后浇带划分为8个施工区域底板建筑面积约为31500.35平方米。
二、工程特点及施工难度该工程为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及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除必须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外,还存在超长结构裂缝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防水问题。
所以,如何控制混凝土硬化期间由于水泥水化热过程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混凝土干缩应力的共同作用,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开裂,破坏结构防水封闭性及耐久性,将成为设计、施工技术的关键。
四、施工技术措施三、施工前准备工作(一)设计上控制措施本工程基础设计为筏板基础,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筏板厚300mm,基础梁主筋为Φ16、Φ20、Φ25三级钢,用于提高基础的整体强度和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
(二)施工过程控制措施施工单位依据设计方案,针对裂缝产生的机理原因,延续和实现设计的目的和意图,就超长抗裂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于2010年4月24日召开专家论证会,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的一些过程技术措施进行了论证,从而在技术理论上为本工程奠定了基础,并向项目技术人员进行了交底,具体的施工措施如下:1、混凝土配合比应遵循下列原则:1)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膨胀性能、抗渗性能、耐久性能等技术指标和施工工作性的要求;2)混凝土膨胀剂应根据工程要求的限制膨胀率设计值、施工技术及经济效益等事先选定其品种和掺量;3)混凝土拌合物的泵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JGJ/T10的要求。
超长地下室无缝设计探讨摘要: 介绍马鞍山某超长人防地下车库怎样实现无缝设计,主要方法有:(1)设置后浇加强带;(2)混凝土掺入补偿收缩和砼抗裂剂;(3)增加纵向钢筋。
采用有迈达斯限元程序对地下车库在总温差作用下的温度应力进行分析,探讨设置和不设置后浇带两种情况下结构的温度应力大小和分布。
关键词: 超长混凝土;温度应力;后浇加强带;混凝土抗裂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单建式地下混凝土结构,纵向长度超过318.4米,横向宽度超过35.2米,高4.6米,地下室底板埋深6.1米(见图1)。
采用平板式筏板基础,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
结构纵向长度大大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要求(现浇混凝土地下室伸缩缝最大间距30米),如不采取措施必须要设置多道伸缩缝。
但是甲方要求不能设置伸缩缝,原因是设置伸缩缝会对结构的设备安装、保温、防水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伸缩缝处一旦漏水难以修复,对地下室的使用带来极大影响。
现采取合理的设计及施工措施,实现无缝设计。
2.设置和不设置后浇带结构混凝土总应力大小和分布状态说明此类超长地下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作用分析中一般仅需考虑季节温差和混凝土自收缩当量等效温差。
(1)设置后浇带时混凝土自收缩当量等效温差引起的应力为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后浇带合拢前每一小段的收缩应力和几十天后结构合拢成为整体结构后承受的继续收缩引起的应力,这样先划分小段再合为整体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释放掉一部分收缩应力。
(2)后浇带设置与否不影响季节性温差对结构产生的温度应力,季节温差应力不论是后浇带设置与否都是存在的。
季节性温差应力加上混凝土自收缩应力即为结构的总应力。
下面通过有限元程序Midas gen来实现设置后浇带的应力对比。
3.设置和不设置后浇带结构混凝土自收缩应力对比采用Midas gen施工阶段分析模拟地下车库后浇带,后浇带以外的结构设为结构组一,所有后浇带设置为结构组二,在结构组一施工完成60天以后施工结构组二;定义混凝土收缩徐变参数creep;弹性支座参数按照参考文献[1]得到底板水平弹簧刚度 =18900kN/m,垂直弹簧刚度 =27090kN/m。
【摘要】结合沈阳千缘财富商汇地下室结构设计,介绍了超长地下室结构裂缝控制的一些有效的设计措施和施工关键注意事项。
实践证明方案合理、经济,措施得当,大大的缩短了施工工期。
【关键词】超长建筑,无缝设计,裂缝控制概述近年来,我国各种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建筑师以及建筑方对不设缝的混凝土结构的长度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对于地下室结构,由于存在防水问题,更是希望不要设缝。
1、砼结构超长产生裂缝问题通过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践表明,任何结构物产生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尤其砼出现的微小裂缝是人们能够接受的材料特性,如果对建筑物抗裂要求过严不允许出现裂缝,会付出巨大经济代价。
科学的要求应是将裂缝的有害程度控制在无害范围内。
在正常情况下砼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是:由外荷载的直接应力,即设计常规计算的主要应力引起的裂缝;由外荷载作用即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由结构变形,即温度变形应力,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等。
在此主要就地下室超长砼结构因结构变形产生的裂缝分析探讨。
地下结构产生和裂缝发展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还是由温度,材料弹性模量,线膨胀系数,砼极限拉伸,砼结构体厚高,体长,砼的徐变及约束环境等。
对于不同的结构在不同施工条件下也影响到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多年来国内外对砼结构裂缝产生及发展,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依据极限变形概念研究了伸缩缝作用,推导出最大伸缩缝间距[Lmax]。
在实验研究中,国内外通过光弹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由温差所引起的结构变形,随着结构物长度的增加,它们之间是非线性关系。
根据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可以看出,那种认为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了伸缩缝就可以避免出现裂缝,不预留伸缩缝就不会产生裂缝的观念是不全面的。
用伸缩缝控制结构的长度只能是减少温度应力的因素之一,并非是唯一因素。
伸缩缝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温度应力起到有效作用,当超过一定范围后,温度应力趋近于常数,之后温度应力则与长度无关。
工程应用实践也表明,留缝与否并不是决定结构变形开裂的唯一原因。
浅述高层建筑结构大底盘地下室的设计I. 引言A. 研究背景B. 研究目的和意义C. 研究内容D. 研究方法II. 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概述A. 高层建筑的定义B. 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C. 高层建筑结构的分类D. 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III. 大底盘地下室的设计要点A. 大底盘地下室的定义和作用B. 大底盘地下室的设计考虑因素C. 大底盘地下室的结构类型D. 大底盘地下室的设计流程IV. 大底盘地下室的实例分析A. 案例一:某高层住宅楼的大底盘地下室设计B. 案例二:某商业综合体的大底盘地下室设计C. 案例三:某高端写字楼的大底盘地下室设计V. 结论和展望A. 研究结论B. 研究局限性C.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第一章节:引言A.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的建设也日益增多。
高层建筑因其楼层数多、高度高、荷载大等特点,其结构设计相对复杂。
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底盘地下室的设计尤为重要,因为它承载着高层建筑的整个载荷,并且作为建筑的基础部分,底盘地下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座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B.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论文旨在对高层建筑底盘地下室设计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其设计原则、要点、流程以及实例分析,为工程师、设计师等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建议,提高工程项目的设计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增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C. 研究内容本论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概述,包括高层建筑的定义、特点、分类、设计原则等方面的介绍。
2. 大底盘地下室的设计要点,包括大底盘地下室的定义和作用、设计考虑因素、结构类型和设计流程等方面的论述。
3. 大底盘地下室的实例分析,通过对实际项目的梳理和分析,探讨其成功的设计方法和经验,提取通用的规律和原则。
D. 研究方法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理论框架和实际工程项目的案例,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归纳,分析总结高层建筑底盘地下室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提取出成功的设计方法和经验,为实际工程项目提供参考和指导。
浅谈超大型地下室设计
摘 要 本文主要对超大型地下室底板、壁板和顶板的分缝原
则、分缝构造措施及分缝原理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地下室,伸缩缝,分缝,底板
1.前言:目前很多工程出现超大型的地下室,其长度可达到2
00m甚至300m。按照《高规》第4.3.12条的规定,伸缩缝的最
大间距不宜超过55m(框架结构)和45m(剪力墙结构);同时《高规》
第4.3.13条也规定了当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
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而实际上,
目前很多设计都突破了《高规》第4.3.12条的规定,也有较多成功
的经验。
地下室不受日照的影响,季节温差的影响比上部结构小,因
此分缝间距可比上部结构更大一些,一般来说,只要采取适当的技术
措施将地下室的不分缝长度放宽至120~150m是可行的。
但目前有不少住宅小区将整个小区的地下室全部连通,地下
室的长度达到200甚至300米,给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带来一定的难
度,一般来说会将超长的地下室按一定间距分缝处理。南方地区地下
水位较高,地下室有防水要求,分缝处特别是底板分缝处的防水处理
较为困难,地下室侧壁和顶板的防水处理则较容易实现。下面介绍处
理此类超长地下室的技术措施。
2. 底板技术措施
2.1 分缝原则
底板不分缝的最大长度一般控制在100~150m,如超出此
值则建议分缝,分缝间距一般控制在100m以内。分缝间距与底板
受约束的情况有关。如底板下为坚硬土层或岩层,底板变形会受到岩
石的摩擦约束,此时应将分缝间距适当减小,必要时需采取措施(如
采取柔性防水,在底板与岩层间加一层砂层等)减少底板与岩石的摩
擦效应,如底板下为较软的土层,则其约束较小,分缝间距可适当放
松。
2.2 分缝构造措施
地下室底板分缝的构造措施。
2.3 分缝原理
此节点的原理是将底板分缝部分做成U型结构,利用U型结
构的变形能力来抵抗温差的变形。这种构造在钢结构中得到普遍的应
用,许多暴露在室外的输水管或者输气管线都会采取这种做法。但钢
结构的塑性变形能力较强,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否采用这种做法还需仔
细验算。
分缝U型结构的力学模型。
按此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
拉力100kN作用下,结构的变形△1=2.8mm,且结构变形△1与拉
力N成正比关系,与U型结构的抗弯刚度EI成反比,在拉力N=1
00kN作用下,U型结构的弹性弯矩为72.9kN-m,按此弯矩配筋达
到Φ14@100,若考虑U型结构配筋不变的情况下让U型结构板进
入塑性状态,即降低U型结构的抗弯刚度,假设进入塑性状态后U
型结构的刚度取原有刚度的1/3,则△1=3×2.8=8.4mm,这个变
形是否能满足结构变形的需要呢?
假设结构的分缝长度为100m,季节温差200C,假设底板
不受约束可以自由变形,则板边缘的最大变形为△=1×10-5×20×5
0×103=10mm>△1= 8.4mm。而实际上,板的变形会受到竖向
构件(剪力墙、柱)及板底土层摩擦的约束,实际变形应小于此数,粗
略地按80%估计,收缩变形△=8mm<△1,即U型结构的变形能力
能满足结构的变形要求。
2.4 外防水的构造做法
从分析结果看,U型结构为整个底板防水的薄弱环节,在温
差作用下,U型结构受拉节点将进入塑性状态,转角处的裂缝宽度可
能会增大,渗漏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在U型结构外围做一层卷材防
水层能有效地为结构提供保护,同时将U型结构做成排水沟,将可
能渗入的水排到集水井再排出。
2.5 应用范围
由于U型结构的抗弯刚度对其变形能力成反比,而抗弯刚度
与板厚的三次方成正比关系。因此,板厚对变形的影响很大,设计时
应尽量减少板厚。一般对一层地库来说,250厚的最小板厚已能满足
受力要求,对更深的地下室则需慎重计算此板厚是否能满足受力要求。
2.6 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1、计算模型简单地将U型结构的抗弯刚度折减来模拟结构进
入弹性状态,比较笼统。如建立节点的弹塑性计算模型用有限元方法
分析将更准确。
2、结构实际变形的估算按其自由变形的80%来估算也比较
笼统。如何建立合适的模型来计算结构受温差的变形值得探讨。
2.7 其它构造措施
U型结构只是解决了季节温差对结构变形的影响,而混凝土
本身的收缩需靠设置后浇带来解决,后浇带的间距一般不超过40m,
而后浇带一般只能消除混凝土收缩变形的70%,再考虑到底板受到
竖向构件及底板底土层的约束,需适当配置通长的抗收缩钢筋。
3.地下室壁板
3.1 分缝原则
壁板分缝的位置及间距原则上同底板,在底板分缝处壁板也
必须分缝,在底板分缝范围内是否再细分则需看顶板的分缝情况,在
顶板分缝处壁板也必需分缝。
3.2 分缝技术措施
壁板分缝技术处理在施工上比较容易实现,可考虑钢筋完全
断开,节点处理如图3所示。
3.3 其它构造措施
①、后浇带设置,后浇带间距一般30~40m。
②、水平钢筋配置
如按壁板的受力模型计算,水平筋是不起作用的。但由于壁
板的养护条件较差,砼收缩较容易产生裂缝,而且考虑到季节温差的
影响,水平向须配置适量的构造钢筋,水平向总配筋率一般控制在0.
4~0.5%之间,钢筋间距一般不超过150。
4. 地下室各层平面分缝处理
地下室各层分缝的位置及间距可同底板及壁板,由于不涉及
到防水问题,伸缩缝的构造相对容易处理,一般由建筑出具构造做法。
由于不涉及到抗震的问题,伸缩缝宽度取30mm即可满足要求。
5.地下室顶板
地下室顶板分缝的间距与顶板所处环境有关。如地下室顶板
上方有覆土(大于30cm)或有上盖,其受日照影响的温差变化不大,
分缝间距可以放大一些,可同地下室底板一样处理。如顶板直接受到
日晒的影响,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砼的膨胀收缩也较严重,则分缝间
距应相应减少,同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如板配通长钢筋或预应力
筋等)。
地下室顶板后浇带的分法同底板和壁板,并应上、下对齐。
对较长的地下室一般要求配通长板筋。
顶板伸缩缝宽度按规范取值,如不必考虑地震影响则可取30
mm宽,其防水做法根据覆土厚度(水压大小)来确定。
6. 结语
实际上,关于超长地下室或超长结构的分缝措施因设计人的
经验而异,有部分设计单位将250m长的地下室不分缝,但其计算
和构造措施较为复杂,一般会在板中专门配置预应力钢筋来抵抗温度
应力,其造价也会增加,施工也较为复杂。考虑到地下室的使用要求
尽可能不出现渗水,在没有可靠的计算依据和工程经验的前提下,超
长地下室的分缝处理可按照上述原则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