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作文训练 游览与游记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15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六单元优秀作文:神农架游记为了拓展我的知识面,爸爸答应我暑假去神农架一趟。
8月中旬的一天,我们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踏上了神农架之旅。
我们先乘火车到宜昌,再在宜昌乘大约五六个小时的车,便来到神农架的入口——鸭子口。
这里的海拔已经是一千八百多米了,与宜昌市区的炎热相反,我感觉到了一丝丝的寒意,汽车玻璃也冰凉冰凉的。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又行驶四十多分钟,就是神农架的最高峰——神农顶。
从山上往山脚下望去,植被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山脚是阔叶林,山腰是针叶林,再往高处,草树交错。
越往上,树就越来越少,到海拔两千六百多米的地方,就基本上没树了,只剩下了各种各样的草和大熊猫爱吃的箭竹,可惜箭竹都枯死了。
到山顶便只有草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山草甸。
神农架最有名的一个景点就是风景垭。
这里云雾缭绕,再加上青翠的山峦,似乎仙境一般。
听说如果到了秋天,天气好而且没有云雾的话,景色会更加美丽。
从这里可以俯视到山腰上红、黄、绿的树叶,他们相互交错,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还能远眺各种奇峰怪石,它们在丛林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幽静、苍莽。
离开风景垭,沿着盘山公路继续往前走,便来到了板壁岩。
在这里,我看到了蔷薇、冷杉、黄杨木、红桦等过去我听都没有听说的植物,其中有不少还是珍稀植物。
有长了一千年还只有一个成人高的小叶黄杨,过去用来做直升飞机螺旋桨的红桦,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珙桐……跟随着导游走了一会儿,我们看到一个洞穴。
据说这里可能曾有野人出没过。
洞穴旁古木参天,树上附着厚厚的一层苔藓。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新鲜呀!游完板壁岩后,接着我们又游了金猴溪、野人梦苑、了望塔等景点。
这次去神农架,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丰富了我的知识,增长了我的见闻。
【单元作文】初二下册第六单元作文游记游记
寒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一次旅行,这是我最开心的一次旅行。
我们去了中国
的西南边陲——云南。
我们先坐飞机到了昆明,昆明是云南的省会,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我们在昆明住了
一晚,第二天一早,我们乘坐了旅游大巴前往大理。
大理被誉为“人间仙境”,它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我们游览了大
理古城,古城里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和石头街道,还有清澈见底的洱海。
在古城里,我们还
品尝了大理的特色美食,比如烤肉和米线,味道都非常好吃。
之后,我们又前往了丽江。
丽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旅游城市,这里的自然风光非常美丽,因此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这里观光。
我们在丽江游览了丽江古城,这是一座有着800多
年历史的古城,有着很多古老的建筑和风俗习惯。
在丽江古城,我们还乘坐了世界上最高
的旅游缆车,俯瞰了整个丽江的美景。
我们去了泸沽湖。
泸沽湖是中印边界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湖水清澈见底,周围是连绵起伏的山脉,景色非常壮观。
我们在泸沽湖游览了一整天,还坐了一辆木船在
湖上划了一圈,真是非常惬意。
这次旅行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
我看到了云南的美丽风景,也学到了不少关于
云南的知识。
我还体验了云南独特的风俗和美食。
我觉得云南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
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来这里旅行。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华山游记范文4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华山游记范文一今年暑假,爸爸带我去了古城西安,当然,这华山不用说肯定得去啦!那天我们早早的坐上了旅游车,准备向华山进军,我的心里可激动啦,巴不得现在就到华山顶端呢。
“自古华山一条路”,说得就是华山的险。
大客车把我们载到山脚下,我们就得换坐小型中巴车上山。
随着山路蜿蜒曲折,我们安全的到达了索道站。
我们排了一会队便坐上了缆车,几分钟后缆车把我们带到了华山山腰,我壮着胆子往下看,下面是万丈深渊,我又仰望上空,华山上仿佛覆盖着积雪,这是因为华山上最多的不是树木,而是白色裸露的陡峭山崖。
缆车把我们送到了华山山腰,登山就开始了,我们爬的是西峰,西峰最高最美,传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就发生在西峰。
我们整装待发,开始了这一次的华山探险,我们脚踩石梯,手攀铁链,爬过了连绵起伏的五云峰,爬过了险象环生的龟背石,来到了屈岭。
西峰南崖有山脊与南峰相连,脊长300余米,石色苍黛,形态好像一条屈缩的巨龙,人称为屈岭,也称小苍龙岭,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
屈岭就像龙的脊背,一条极其陡峭的石梯向上延伸,石梯的两旁则是云雾缭绕的悬崖,我攀着铁链,,眼望着高高的西峰,一步一步踩实石阶,一步一步前进,也不知爬了多少时间,也不知流了多少汗水,终于闯过了鬼门关--屈岭。
我稍作休息,就一鼓作气爬上了西峰。
华山的西峰太美了!登西峰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起伏,云霞四披,周野屏开,黄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乡神府,万种俗念,一扫而空。
宋名隐士陈抟在他的《西峰》诗中就有“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的名句。
西峰上景观比比皆是,有翠云宫、莲花洞、巨灵足、斧劈石、舍身崖等,并伴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尤为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流传最广。
峰上崖壁题刻遍布,工草隶篆,琳琅满目。
峰北绝顶叫西石楼峰,峰上杨公塔为杨虎城将军所建,塔上有杨虎城将军亲笔题辞。
塔下岩石上有“枕破鸿蒙“题刻,是书法家王铎手迹。
特别是莲花洞,也叫莲花石,太乙莲台,此石头如莲花瓣覆盖石上,顶上的松树在气象站没有剁去一半前,就象莲花的莲蓬一样,很有意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文训练游览与游记【训练目标】1.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只有把握住景物各自不同的特点,笔下的景才会有个性,才会活起来,文章才能写得深写得透,才会感染人。
2.记叙清楚,重点突出。
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或者按移步换景顺序,或者时空两才融合在一起,以游踪为线索,走一程,写一物,脉络清楚。
再者,在所记的景物中,要分清主次详略,抓住重点,写具体,写生动。
3.要寓情于景,融理于景。
游记中的写景,一般是为了抒情言志。
写作中须把情、理渗透到景物的描绘刻画之中,做到景与情、景与理的统一和融合。
要有点艺术色彩。
可以把游地的历史、名胜、人情、习俗、文物、特产以及民间传说、文人诗句等,加以融会贯通,穿插引用,多层次、多侧面地描绘景物,烘托景物,使画面显得充实饱满,富有情趣和艺术魅力。
【训练重点】能够将自己旅游的经历完整的表述出来。
【训练难点】能够把游览的过程有条理的介绍出来,语言通顺,相应使用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
【训练过程方法】通过旅游活动、课堂交流讨论、例文赏析、模仿展示、借鉴、修改等方法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导入新课】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理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魅力,无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成游记,那是很有意义的事。
游记是描写游览中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记叙文。
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浏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能作为游记的材料。
但怎样才能把游记写好呢?【知识导引】一、游记的特点游记是一种以记述参观访问、旅途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一般以描写为主要手段,又常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来表达作者独特的感受。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仅描绘了巴陵胜状的岳阳楼大观,写了满目萧然的霪雨之日和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艳阳情景,还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海南游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海南游记篇1去年暑假,我和老妈去了海南。
第一天,我们乘车驶出海口市,往郊外的万泉河开去。
视野渐渐开阔,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去寻找一份难得的宁静……悠然地行驶在公路上,两边是一片片椰林,碧绿的田野,戴斗笠的阿婆……浓浓的南国风光围绕着我们。
泥土混着小草的芳香,弥漫在我们周围。
大片大片盛开的扶桑花与蓝天白云相接。
我们坐上竹排,从宽阔、舒缓的万泉河漂流而下,两岸秀丽的风光让我应接不暇。
椰树婀娜,郁郁葱葱挺立在丛林中;绿树掩映的村舍隐约可见,炊烟袅袅;不经意间,无名小鸟擦身而过……啊!这南国的梦里水乡!以后的几天里,我们先后去了兴隆热带植物园、黎苗风情村和西岛。
最令我难忘的是西岛的“潜水”与“海上拖伞”。
穿上潜水服,我潜入爽感冰凉的“海底世界”,虽然吞了几口又咸又涩的海水,但与色彩斑斓的珊瑚、热带鱼零距离接触,此乐何极?而“海上拖伞“玩儿的是不一样的刺激,不一样的心跳!我穿着救生衣,系着安全带,被绑在降落伞上。
降落伞又被拖在快艇的后面。
随着快艇的启动,我在大海上空“飞翔”。
偶尔还随着清凉的海风“蜻蜓点水”——从高空突然落下,双脚刚浸入凉爽的海水又被快速提起。
居高临下,鸟瞰大海!“啊——,我能飞!”我张开双臂向远方的青山,向身后的大海呼喊!每次看到言情剧中男女主角海誓山盟:“即使天涯海角我们也永不分离”时,心中不禁会想:真的有“天涯海角”吗?到底在哪儿呢?“天涯海角”真像传说中那样美丽吗?游览了海南的“天涯海角”后,困惑我多年的迷题解开了。
天涯海角仿佛一位冰肌玉骨、姿态万千的仙子,又像是人间难觅的世外桃源,令所有的风景都黯然失色。
那湛蓝的海水与天空把我整个心都染成了蓝色,绵如糖的细沙像母亲的吻一般轻柔。
烟波浩荡,帆影点点,奇石林立。
让相机把自己定格在“天涯”“海角”。
赤脚在海边奔跑,大喊大叫,释放我的感动与欢乐……夕阳西下,独坐在一块大焦石上,静静的领略海天一色,云卷云舒,潮起潮落。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游记《游故宫》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去故宫的有趣经历。
故宫可大啦!一走进那大大的门,我就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
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到处都好看得不得了。
我先去了太和殿,那里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我站在殿前,想象着以前的皇帝就在这里接受大臣们的朝拜,那场面一定非常壮观。
殿里的椅子和桌子都金光闪闪的,漂亮极了。
然后我又去了御花园。
花园里有好多五颜六色的花,还有奇形怪状的石头。
我在一个小亭子里坐了一会儿,微风吹过来,可凉快啦。
走着走着,我还看到了好多穿着古装的人,他们有的在拍照,有的在表演,就好像真的古人在宫里生活一样,有趣极了。
故宫里的故事说也说不完,小朋友们,如果有机会,你们也一定要去看看哦!
《游长城》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长城吗?我跟你们说,长城可好玩啦!
那天,我起了个大早,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爬长城。
一到长城脚下,我就被它的雄伟震撼到了。
那长长的城墙,像一条巨龙趴在山上。
我迫不及待地开始往上爬。
一开始,我还跑得挺快,可是没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
但是我没有放弃,我一边爬,一边给自己加油打气。
我看到有的地方的台阶特别高,得用很大的力气才能爬上去。
还有的地方特别陡,我紧紧地抓着旁边的扶手,生怕自己掉下去。
终于,我爬到了一个烽火台。
从那里望出去,风景美极了!连绵起伏的山,还有绿色的树,都在我的脚下。
我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因为我战胜了困难,爬到了这么高的地方。
小朋友们,长城真的很值得去爬一爬,等你们去了,就知道有多棒啦!。
游览与游记【训练目标】1.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只有把握住景物各自不同的特点,笔下的景才会有个性,才会活起来,文章才能写得深写得透,才会感染人。
2.记叙清楚,重点突出。
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或者按移步换景顺序,或者时空两才融合在一起,以游踪为线索,走一程,写一物,脉络清楚。
再者,在所记的景物中,要分清主次详略,抓住重点,写具体,写生动。
3.要寓情于景,融理于景。
游记中的写景,一般是为了抒情言志。
写作中须把情、理渗透到景物的描绘刻画之中,做到景与情、景与理的统一和融合。
要有点艺术色彩。
可以把游地的历史、名胜、人情、习俗、文物、特产以及民间传说、文人诗句等,加以融会贯通,穿插引用,多层次、多侧面地描绘景物,烘托景物,使画面显得充实饱满,富有情趣和艺术魅力。
【训练重点】能够将自己旅游的经历完整的表述出来。
【训练难点】能够把游览的过程有条理的介绍出来,语言通顺,相应使用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
【训练过程方法】通过旅游活动、课堂交流讨论、例文赏析、模仿展示、借鉴、修改等方法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导入新课】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理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魅力,无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成游记,那是很有意义的事。
游记是描写游览中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记叙文。
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浏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能作为游记的材料。
但怎样才能把游记写好呢?【知识导引】一、游记的特点游记是一种以记述参观访问、旅途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一般以描写为主要手段,又常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来表达作者独特的感受。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仅描绘了巴陵胜状的岳阳楼大观,写了满目萧然的霪雨之日和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艳阳情景,还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二、游记的写作方法1.细心观察,手写心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六单元作文圆明园游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六单元作文圆明园游记篇1天气晴朗,碧空万顷,凉风袭人。
我与家人第二次来到北京,但我却是头一回来到圆明园遗址开辟的福海公园。
圆明园,这座昔日压倒群芳震惊世界的园林建筑奇珍,今日已成了绿树丛中断壁颓垣,伤痕累累的废墟。
只要到那里去看看,就会点燃你对帝国主义仇恨的火焰,激发你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还记得来到圆明园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那对威严的狮子。
它们身上伤痕累累但雄姿犹存似乎随时准备与敢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把他们吞下去似的。
继续往里走,只见废墟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草,路两旁松墙内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充满了无限生机。
这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走到旧址旁,我看见有一匹石马屹立在那里,怒视着远方,它好像在咒骂那些夺我中华之宝,杀我中华儿女,毁我中华园林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侵略者虽然烧毁了我们美丽的圆明园,但是毁不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畏困难的精神。
这边虽还是伤痕累累的劫后遗址,但在那边却已建起了漂亮的福海公园,使它成为第二个圆明园。
继续往前走,我眼前一亮。
啊,福海真美呀!湖水环绕着一个小岛,碧水又在群山之中。
小岛的中央还有不少的亭台楼阁,显得典雅秀丽。
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静极了,像一面光亮的明镜;湖水清绿,又好似一块无暇的翡翠。
湖水映着蓝天,好像一条艳丽的蓝纱巾,映在水中的山、阁、桥、树就像纱巾上的点点花纹。
群山就像个大托盘,托着湖水这块美丽的翡翠。
那小岛好像翡翠中间镶嵌着的一颗光彩照人的珍珠,群山上的青松好像是卫护托盘、翡翠、珍珠的钢铁战士。
那一座座小桥就像一条条翡翠上的彩带,与群山相连。
微风吹过,湖水泛起鱼鳞似的花纹,一闪一闪的。
阳光照在上面,万点金光,灿烂夺目。
湖水映照着怪石丛林,鸟语花香、苍松挺立的群山环绕着景色宜人,赛过珍珠的湖光水岛。
这里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
啊!圆明园,你的景色如此多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六单元作文:三峡日记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去了三峡游玩,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心情愉悦极了。
一路上,我们经过了湖面上的船,还有湖边的渔船,湖水清澈可见底,鱼儿们游来游去,真是太漂亮了。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三峡大坝,看到了它巍峨的身影,令人叹为观止。
晚上,我们又看到了美丽的夜景,湖水波光粼粼,船上的灯光闪烁着,更显得热闹非凡。
这次旅行,让我们收获了无尽的美景,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满足,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自然的美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六单元作文:游丽江
这个夏天,我和父母一起去了丽江旅游。
一到丽江,我们就去古城走走,古城的街道都是用石头砌成的,古色古香,非常有特色,还有许多古老的庙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接着,我们又去了玉龙雪山,登上雪山,看着白雪皑皑的山峰,满目翠绿的群山,高耸入云,令人叹为观止。
最后,我们又去了拉市海,湖水清澈,碧波荡漾,蓝天白云,景色宜人,让人流连忘返。
在丽江的短暂停留,让我留下了无尽的回忆,也让我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体会,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一切,珍爱大自然。
游览与游记【训练目标】1.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只有把握住景物各自不同的特点,笔下的景才会有个性,才会活起来,文章才能写得深写得透,才会感染人。
2.记叙清楚,重点突出。
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或者按移步换景顺序,或者时空两才融合在一起,以游踪为线索,走一程,写一物,脉络清楚。
再者,在所记的景物中,要分清主次详略,抓住重点,写具体,写生动。
3.要寓情于景,融理于景。
游记中的写景,一般是为了抒情言志。
写作中须把情、理渗透到景物的描绘刻画之中,做到景与情、景与理的统一和融合。
要有点艺术色彩。
可以把游地的历史、名胜、人情、习俗、文物、特产以及民间传说、文人诗句等,加以融会贯通,穿插引用,多层次、多侧面地描绘景物,烘托景物,使画面显得充实饱满,富有情趣和艺术魅力。
【训练重点】能够将自己旅游的经历完整的表述出来。
【训练难点】能够把游览的过程有条理的介绍出来,语言通顺,相应使用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
【训练过程方法】通过旅游活动、课堂交流讨论、例文赏析、模仿展示、借鉴、修改等方法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导入新课】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理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魅力,无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成游记,那是很有意义的事。
游记是描写游览中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记叙文。
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浏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能作为游记的材料。
但怎样才能把游记写好呢?【知识导引】一、游记的特点游记是一种以记述参观访问、旅途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一般以描写为主要手段,又常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来表达作者独特的感受。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仅描绘了巴陵胜状的岳阳楼大观,写了满目萧然的霪雨之日和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艳阳情景,还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二、游记的写作方法1.细心观察,手写心记。
游记的写作犹如蜜蜂采花酿蜜,素材主要来源于游览见闻。
细心观察,就是要抓住有特色的景观和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事物。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事物的特色都是在比较中显示出来的。
游览过程中我们就是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捕捉眼前的景物与其他地方的景物有什么不同之处。
有些同学只顾热闹或贪玩,常常忽视景点中的人文资料,如神话传说、乡风民俗、名人轶事、诗词典故、碑文楹联等等,结果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写起来自然内容贫乏,索然无味。
所以,必要时还必须心记手写,也可以回来后查看有关资料,以保证内容的丰富充实。
2.依据中心,决定取舍。
旅途见闻的内容丰富多彩,但是不可能什么都写进文章里。
下笔前首先要理一理自己的思绪,想一想本次游览的主要感受是什么,确立一个中心,然后决定: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哪些内容不写。
题材的取舍,当然首先要选新颖有趣的内容,更要选有个性、有地方特色的材料,特别是上文提到的那些人文资料,不仅能使你的文章主题鲜明,中心突出,而且读起来更有文化内涵,从而使你的文章更有社会价值。
3.紧扣游踪,疏密有致。
游记的内容往往多而杂,写出来怎样才能做到清晰而不繁乱呢?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移步换景。
即以游踪的变化为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完整有序地写出重要的游览过程。
当然也要避免写成一本流水账或一幅游览路线图。
所以,写作中要用浓墨重彩突出重要的点,跳出一般性的过程交代,使整篇文章成为几个主要景点活动的有机组合体。
为了使这个组合体结构匀称,我们还要运用一些穿插的技巧,将与景点有关的资料、数据等内容,通过游览者的交谈或引用等方式适时介绍,这样,就可以调整文章的结构,消除看上去有些部分“臃肿肥胖”、有些部分又显得“面黄肌瘦”的毛病。
4.写好景物,注入感情。
古人云: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
描写名山秀水是游记的重头戏,写好的关键是注入自己的真感情。
我国古代众多游记名篇,“案头的山水”绝不仅仅是自然山水的反映。
作者游踪所至,美景在目,心有所感,形诸笔墨,往往物中有我,景中见情,不仅写出了山水的蓬勃生机和无穷妙趣,还能含蓄蕴藉。
意味隽永地把作者的身世和人生理想表现出来,达到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的效果。
当然这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正好说明了好笔头要靠长期反复磨练的道理。
三、游记的写作要领游记类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般的画卷,让我们在阅读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
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这类文章呢?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写好一篇游记,要具备以下三个“一”:即一条线索;一个主体;一片美景。
1.一条线索有人说,写文章如同串珠,没有一根线索将其中各个要素联结起来,这篇文章就会支离破碎,或者杂乱无章。
写游记更是这样,一定要有一条合理的线索贯穿其中。
这条线索也可以说是写作的顺序。
游记中,最常用的写作顺序可能就是行踪了。
即按照游览的先后次序来写。
此外,还有以景物的组织关系、方位关系等作为记游的线索的。
建议大家初写游记时,一定要用一定的线索来组织文章,以求在一开始就养成条理清晰的写作习惯。
如何安排写作顺序呢?(1)按地点的变换顺序写,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一种就是定点观察。
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
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
二就是移动观察,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
(2)按时间的推移顺序来写。
即将所看到的景物由先而后记下来。
例如:陆定一的《老山界》:①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
②天色晚了,肚子饿了。
③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④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
⑤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
作者将这一天多所看的景和经过的事,以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有条不紊地串起来,连成一篇文章。
由于这类写景文章是以时间为序的,因此时间推移、景点转换时,一定要将时间交代清楚,以明示文章的条理性和连贯性。
(3)也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的变化,还可以是多者合一。
在《小石潭记》中,由作者闻水声心乐之——与鱼嬉戏——悄怆幽邃——最后离开。
另一条顺序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中鱼——潭西南而望——坐潭上——乃记之而去2.一个主体主体指的是做这件事的人或集体。
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体。
在游记的写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与说明文或写景散文差不多了。
对游记中主体的点明也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开始就点明,比如在一篇游记的开始,一位作者就这样写道:“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在班主任李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北京大学”,点明游记的主体是“我们班的同学和李老师”;此外,游记的主体还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出场,也可以在文章结尾指出。
3.一片美景对景物的描写也是游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是主体,景是客体。
游记中的写景,应根据写作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写,要写出景物的独特的美,而不是面面俱到。
否则,就是流水帐。
游记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对表现文章主体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点描写,其它的则应该一笔带过,或者干脆略去不写。
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主次分明,主题突出。
如何写好景物呢?(1)写出景物的特点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体地描写,并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
运用联想,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使景物形象逼真。
例:只见周围静静站立着两排高大挺拔的白玉兰灯柱,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火龙长卧。
在河面,又好像是镶嵌在袁水园脖子上的一条珍珠项链,更像是排排整齐的哨兵,守卫着袁水园的和谐与完美。
(2)运用多种写作文法描绘出一片美景。
①可以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来写景;②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景;③可以引用诗句把景装饰得更美;④可以描写人文景观,增加丰富美景的历史文化内涵;⑤可以引用神话传奇,使美景更奇丽。
(3)分清主次详略就是指文章要注意详略得当。
哪些地方需要详写,哪些地方需要略写?这是同学们较为困惑的地方。
我们在写游记时,面对繁多而又千姿百态的景点,美丽而又令人回味的山水,写什么好呢?这都必须根据文章的中心确定主次详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动、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当作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如景物怎样美、怎样奇,你和游人怎样感叹,你凝望着什么,展开怎样的想象等;次要景物可略写或不写,这样重点就突出,游记也就生动了。
(4)景与情的交融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可以丰富文章内涵,深化习作主题,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四、游记的写作技巧1.定点换景法。
作者的观察点固定不变,随着观察视线的移动,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
这种方法可以使读者明确把握作者观察景物的位置和方向,便于读者从作者的观察点出发,逐一再现景物,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观潮》一文,作者固定不变的观察点是“海塘大堤上”。
观察到的钱塘大潮这一景观是:先“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接着是远远地看到“东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不一会儿,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浪潮再近些,看到的是“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开进,浩浩荡荡”;最后,浪潮奔腾西去,“余波还漫天卷地地涌来”。
这些描写,正是作者在固定的观察点上,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钱塘大潮这一“天下奇观”。
2.定景换点法。
这种方法是说,不改换所要观察的景物,而是变换观察点,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描绘景物。
写出景物的全貌和特征。
大诗人苏东坡《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梅雨潭》一文,作者就是采用“定景换点法”,先以“山边”为观察点,描写梅雨潭瀑布发出的响声和瀑布的远景;接着又以“亭边”为观察点,简要写了瀑、潭、亭的位置及亭边的景物;然后又详细而形象地写出了在瀑布前所看到的瀑布壮观,美丽的景色。
3.移步换景法。
这种方法就是说,观察点不固定,所观察描绘的景物也不固定,是在移动观察点的同时,把所见到的不同景物的特征依次描绘。
这种方法,可以逐一描绘出景物的各个局部,从而更好地展示景物的全貌。
同时,这种写法的文章是以明显的浏览顺序为顺序,因而文章层次清晰,条理清楚。
如《颐和园》一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出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美丽景色,展现了颐和园景色的全貌及特征。
运用“移步换景法”时,要注意的是必须以浏览顺序为线索,把观察点的变交代清楚。
另外,对各种不同景物的描绘要抓住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避免写“流水帐”。
【美文清赏】梅雨潭朱自清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仙瀑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
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