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回文诗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5
有趣的回文诗中国古典诗词,是世界文学园林中的一枝奇葩,有着独特的音韵美。
有些汉语诗,不但可以顺读,也可倒读被称之为回文诗。
这种修辞方式,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为世界上其他语言文字所不能。
回文诗,虽有些文字游戏的味道,但从欣赏汉语的文字美上看,则具有审美价值。
茶余饭后,偶尔读几首回文诗,会令人情趣盎然。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说,回文为道原所创,后又失传。
今所传最早的回文诗为南朝时苏伯玉的妻子所作的《盘中诗》。
《盘中诗》虽能屈曲成文,但是不能倒读,还不是真正的回文。
到了宋朝,有些诗人作的回文诗,不但可以使诗词字句回旋往返,成义可诵,而且具有诗的意境。
大文豪苏东坡留下了几首回文诗,很有趣味。
他在一首题为《记梦》的诗中写道:空花落尽酒倾漾,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辗斗晴窗。
这首诗如回读,则成为:窗晴斗辗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漾倾酒尽落花空。
无论是顺读还是回读,都是一首很有意境的七言诗,写出了梦中火炉上温酒畅饮的情趣。
回文诗中最有名的是宋代李禺写的《夫妻互忆回文诗》,顺读为“夫忆妻”: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迷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过来读为“妻忆夫”: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1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这首写情的回文诗把孤灯之下夫忆妻和妻忆夫的深厚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至今读来仍让人鼻酸。
律诗较难的是中间的两联需要对仗,而这首夫妻互忆回文诗无论顺读还是倒读,中间两联的对仗都非常工稳。
写景的回文诗,以清代女诗人吴绛雪的《四季回文诗》为代表作,这首诗妙在把十个字用辘轳体和回文体结合起来,每首上两句用辘轳体,下两句用回文。
《春》: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史上最著名回文诗回文诗,这东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深?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正着读和反着读都一样,像个魔术似的。
你想想,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神奇的东西?不过,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历史上最著名的回文诗,嘿,别小看这些小句子,它们可是大有来头呢!你想啊,古代诗人们可真是脑洞大开,才华横溢。
比如,有一首经典的回文诗,听着就让人心里暖暖的,诗人们玩得不亦乐乎,字字句句都像在跳舞,流畅得不得了。
想象一下,白白的纸上,黑黑的字,竟然可以正反读,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这样的文字,简直就像美食一样,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吃下去。
说到回文诗,不得不提那句广为流传的“我爱北京天安门”,这句话一反而正,真是让人觉得有趣。
这种反转的感觉,像是看了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连旁边的小朋友都忍不住咯咯笑。
那种快乐,真是简单又纯粹。
你看,日常生活中,能有什么比这种小确幸更让人开心的呢?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谁能想到一句简单的话,就能让大家笑得那么开心?还有一首更有趣的回文诗,反复吟诵时,总让人忍不住想起古人的智慧。
那些字字句句,仿佛都在说:“看,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回文诗的魅力就像一个隐藏的宝藏,只有真正用心去探索,才能体会到那份独特的乐趣。
就像玩拼图,拼到看到完整的画面,心里那种满足感,谁能不喜欢呢?大家都知道,诗词和音乐是相通的,读起回文诗来,那韵律感、节奏感,简直就像在听一首动听的歌曲。
想象一下,微风轻轻吹过,竹林沙沙作响,你在读着这些诗句,感觉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只剩下你和那些字的舞动。
那一刻,真是像置身仙境,连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去。
回文诗还有个好处,就是它可以让我们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语言。
你看看那些字,反着读的时候,意义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像是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正所谓“别有洞天”,不妨试试看,或许你也能写出几句有趣的回文诗来,给身边的朋友带来欢乐。
再说了,回文诗的幽默感可不是随随便便的。
诗人们在字里行间藏了许多小心思,有些甚至用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回文诗最短的十首什么是回文诗回文诗指的是无论从前往后读还是从后往前读,诗歌的内容都是相同的。
它是一种十分有趣和有创造性的文学形式,对诗人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回文诗的特点1.对称结构:回文诗的最重要特点是它的对称结构。
在回文诗中,每一行的前一半和后一半都是相同的。
2.语义转换:回文诗的内容需要能够在正反两面都有意义,这就需要诗人巧妙运用语言和词汇来实现语义的转换。
编写回文诗的技巧编写回文诗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以下是一些能够帮助你编写回文诗的技巧:1. 选择合适的主题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对于编写回文诗非常重要。
主题应该能够容纳和适应回文结构,使诗歌内容在正反两面都能够自然流畅地表达出来。
2. 制定回文结构在编写回文诗之前,最好先制定一个回文结构的框架。
这个框架可以是每一行的前一半和后一半的字数相等,也可以是每个词或每个句子都以相同的方式反向排列。
3. 运用语言的变换和转换编写回文诗需要巧妙地运用语言的变换和转换,使诗歌内容在正反两面都有意义。
可以使用同音字、反义词和单词的不同词性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回文诗的示例下面是十首回文诗的示例,它们都是最短回文诗的代表作品:1.“Wow”2.“Evil is a name of a foeman, as I live.”3.“Sir, I demand, I am a maid named Iris.”4.“No lemon, no melon.”5.“Madam, in Eden I’m Adam.”6.“Dog’s doo good’s God’s god sad doo dog.”7.“Red roses run no risk, sir, on Nurse’s order.”8.“Evil is a name of a tale, as I live.”9.“Eva, can I see bees in a cave?”10.“Mr.Owl ate my metal worm.”这些回文诗均符合回文结构的要求,能够在正反两面都表达出相同的内容。
体现文字趣味古诗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解析。
这诗可太有趣啦!你看啊,这是一首回文诗。
啥叫回文诗呢?就是顺着读和倒着读都能成诗的那种。
先顺着读,“赏花归去马如飞”,就像在说一个人赏完花了,骑着马飞奔回去呢,画面感一下子就有了。
“去马如飞酒力微”,骑着马跑的时候酒劲上来了,人有点晕乎乎的啦。
“酒力微醒时已暮”,酒劲稍微过了点,发现天都快黑了。
“醒时已暮赏花归”,这时候清醒了,又想起赏花的事儿了,就像一个小循环一样。
再倒着读试试,“醒时已暮赏花归”,天快黑的时候清醒了要去赏花。
“酒力微醒时已暮”,有点小酒意的时候天就黑了。
“去马如飞酒力微”,骑马跑得飞快的时候酒劲上来了。
“赏花归去马如飞”,又回到了赏完花骑马飞奔的情景。
就这么一首诗,正着读倒着读都有不同的趣味,感觉像是在玩文字游戏,但是又把那种赏花、骑马、喝酒、日暮的情景描绘得很生动呢。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赏析。
这首诗从前往后读是一种感觉。
你看啊,一开始“潮随暗浪雪山倾”,潮水跟着暗浪就像雪山要倾倒一样,这画面多壮阔啊。
“远浦渔舟钓月明”,远处水边的渔舟在明月下钓鱼,很有意境呢。
后面几句也是把金山寺周围的景色,像桥、寺门、松径、泉眼这些东西描写得很细致。
但是呢,这首诗倒着读更绝!“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倒着读的时候,感觉就像是从远到近在看景色,最后又回到潮水这儿,就像一个镜头慢慢拉远又拉近,超级有趣。
这种诗就像是诗人在故意给我们展示文字的魔法,让我们知道同样的字,不同的顺序就能有不同的韵味。
回文诗三百首回文诗是一种特殊的诗体,它具有独特的结构和韵律。
回文诗不仅要求整体构成呈镜像对称,还需要每一句的顺序与反向顺序的字母都相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三百首精选的回文诗,展示回文诗的魅力和美妙。
第一首:爱不可待待可不爱第二首:人生如戏戏如生人第三首:山水相依依相水山......这些回文诗通过对称的结构和巧妙的用字,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回文诗不仅仅是文学的形式,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在朗朗的读音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回文诗的韵律之美,体悟到回文诗的内涵之深。
回文诗的魅力在于它的双重性。
从整体上看,回文诗呈现出完美的对称结构,如同一面镜子,将人们的思维和感情反射出来;而从局部的每一句来看,回文诗又具有自成一体的意义和内涵。
它让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欣赏整体的艺术美,又能思考每一句带来的哲理和感悟。
回文诗是一种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文学形式。
在回文诗中,诗人需要通过巧妙的运用语言,将顺序与逆序的字母组合在一起,使整首诗具有语言的完美对称性。
这不仅需要诗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更需要诗人对于字词的把握和运用。
回文诗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展现了人类智慧的卓越和语言的魅力。
回文诗的主题丰富多样,涉及生活、自然、情感等方方面面。
诗人可以通过回文诗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用回文诗来描绘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回文诗能够以一种简洁、明了的方式,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回文诗的韵律也增添了它的美感和意境。
回文诗要求每一句的顺序与反向顺序的字母都相同,这不仅需要诗人选择适当的语言,还需要诗人在音韵方面下功夫。
音韵的变化和呼应,赋予了回文诗一种神秘而又悠远的韵律感,使读者在欣赏和朗读中获得心灵的愉悦和共鸣。
回文诗的流派和传承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回文诗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和传统。
不同地域的回文诗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这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回文诗的传承和发展,为我们深入了解和感受各种文化带来了新的机会和视角。
这首诗很有趣:正读反读都成诗这首诗很有趣:正读反读都成诗文/金钟今天给大家分享一首很有趣、很天才的诗,这首诗正着读倒着读都能成诗,刘坡公《学诗百法》说:“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回文诗反复成章(资料图图源网络)回环诗,又叫“回文诗”、“回纹诗”,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
它是我国文人玩的一种文字游戏,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在回文诗中,足见诗人的深厚功底,也可以看见我国汉字的绝妙。
很多城市已经正式地迈入了春日,就让我们来看看回环诗里是怎么赞赏这洋洋得意的春日的。
回环诗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资料图图源网络)回文诗石山染痕苔青青,绿水春荫柳啼莺。
池荷生叶红莲碧,溪流泛舟轻拂风。
倒着读就是这样的:风拂轻舟泛流溪,碧莲红叶生荷池。
莺啼柳荫春水绿,青青苔痕染山石。
这首诗呢,正着读倒着读,意思差不多,都显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调皮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的喜欢和宠溺。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的喜欢(资料图图源网络)翠绿色的苔藓将山和石都染绿了,不禁让我想起《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在门前的石阶上映出了淡淡的痕迹,在珠帘之间可以看到青青的河边草,这映阶碧草在阳光的照耀下忽闪忽闪的,天真又可爱。
绿水欢脱地流着,柳树已经长出了繁密的枝芽,莺鸟欢快地在柳的树荫下唱啊跳啊。
正像苏轼《蝶恋花·春景》中的“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燕子高兴地在空中、暖阳里飞,清澈的河流环绕着人家,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传递着春的气息。
荷塘里面,碧绿的莲叶与红色荷花的相互衬托下,显得更红更绿了,也让我想起了大家熟知的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碧绿的莲叶像连着天一样,无边无际,荷花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地艳丽鲜红。
天地的广阔,莲花的迷人,如此地绚烂生动。
在缓缓的溪流上泛舟,感受到微风的轻轻拂动,轻松惬意,如人间仙境,脉脉不得语,真真可以“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驾一叶扁舟,游于春水间,听任小船漂流而去,在船上享受风声、水声、鸟声,就这样,一直走下去。
就句回文诗实例回文诗,那可真是中国古典诗歌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啊!就句回文诗呢,更是其中特别有趣的一种形式。
我记得有这么一个例子,“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你看,这诗从前往后读,那是一个场景,一个人赏花之后骑马飞奔回家,马跑得飞快呢,这骑马飞奔的原因啊,是酒力有点微微上头了。
等到酒意稍稍退去,发现已经到了日暮时分,然后呢,又回到了开头的赏花归去这个情节。
这就像是一个循环的画卷,你顺着展开是一幅美妙的画面,你倒着卷回去,又是另一番奇妙的景致。
这难道不神奇吗?我有个朋友啊,他一开始对回文诗是不屑一顾的。
他说:“这有啥呀,不就是文字游戏嘛。
”我就不服气了,我跟他说:“你可别小瞧了这回文诗。
就拿这个就句回文诗来说,它就像一个精巧的迷宫,你从这个入口进去,能顺畅地走到出口,再从出口倒着走回来,一路上的风景可都不一样。
”我给他详细地讲了刚刚那首诗的妙处。
他听着听着,眼睛就亮了起来,说:“哎呀,还真是有点意思呢。
”再来说说另外一首就句回文诗吧。
“碧芜平野旷,黄菊晚村深。
客倦留甘饮,身闲累苦吟。
”正常读下来,我们能看到一片平旷的原野上长满了碧绿的杂草,傍晚的村落深处盛开着黄色的菊花。
有客人疲倦了就留下来畅快饮酒,诗人自己清闲却被苦吟所累。
你要是倒过来读呢,“吟苦累闲身,饮甘留倦客。
深村晚菊黄,旷野平芜碧。
”这一倒过来,那种氛围和感觉就有了微妙的变化,就像是从白天走进了夜晚,又从夜晚回到了白天,景象虽然相似,可给人的触动却不同了。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诗词爱好者的聚会。
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喜欢的诗词。
我就把这就句回文诗拿出来分享了。
有个姑娘特别兴奋,她说:“这就像一个魔法,文字的魔法。
就像有一种镜子,正面看是一个世界,反面看又是另一个世界。
”她这么一说啊,大家都纷纷点头。
还有个大爷,他慢悠悠地说:“这古人的智慧啊,真不是咱们能轻易揣测的。
这就句回文诗,就像那榫卯结构,严丝合缝,怎么摆弄都有它的道理。
有趣的回文诗
作者:
来源:《作文评点报·小学版》2014年第01期
回文诗是一种奇特的诗,它顺读,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富有趣味;逆读,顺口流畅,别具一格。
在清朝,浙江才女吴绛雪曾作过《四时山水诗》,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寒冬。
这首诗中每句写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
如果每句按顺序读,就成了四首脍炙人口的回文诗。
这四首回文诗分别是:
《春景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景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景诗》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景诗》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寒冬。
冬寒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向我们描述出四幅旖旎的画面:春天时,岸柳青青,莺歌燕舞,呈现出一派迷人的春光图。
夏天到了,池塘里的荷花开了,在凉风吹拂下,荷花像一个姑娘似的,翩翩起舞,散发着阵阵香味。
秋天,一群大雁飞来了,露宿在沙洲的浅滩上,它们准备向南方飞去。
隆冬季节,北风呼啸,天地严寒,人们在炉子旁取暖,度过漫长的寒冬。
- 1 -
趣味汉字古诗集 回文诗
日出东方光辉耀,
飞鸟欢舞古树梢。
古诗回文体花鸟,
鸟花体文回诗古。
山高水远翠峰秀,
照水峰翠远水高。
人生苦短酒长恶,
恶长酒短苦生人。
凉风瑟瑟秋意浓,
浓意秋瑟瑟风凉。
注:回文诗即可正读可反读的诗句,如“山水相连,连相水山”。
回文诗典故
《有趣的回文诗典故》
嘿,你们知道吗?我最近可碰到了一件和回文诗有关的超有趣的事儿呢!
那天,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公园玩。
我们在湖边溜达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个老爷爷正摇头晃脑地念着什么。
我们好奇地凑过去,就听到老爷爷念道:“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我们都一脸懵,这啥呀?老爷爷看我们迷惑的样子,笑着说:“这是回文诗呀,你们顺着读倒着读都有意思呢。
”接着他又念了倒着的:“微力酒飞如马去,飞如马去花赏。
”哇,我们顿时觉得好神奇呀!
我们缠着老爷爷再给我们讲讲,老爷爷就兴致勃勃地说了起来:“回文诗可是很有历史的呢,古代就有很多文人墨客喜欢写。
”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在那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
我就说:“这也太有意思了吧,那他们怎么想出来的呀?”朋友 A 说:“肯定是绞尽脑汁呗!”朋友 B 接话道:“哈哈,说不定写的时候头发都掉了一大把呢!”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老爷爷接着又给我们说了几首回文诗,我们越听越入迷。
然后我们也试着自己编了几句,虽然很幼稚,但大家都玩得特别开心。
从那以后,我就对回文诗特别感兴趣啦,时不时就会想起那天在公园和朋友们还有老爷爷一起探讨回文诗的有趣场景。
真的是一次难忘的经
历呀!回文诗,可真是个神奇又好玩的东西呢!。
描写青海湖的回文诗 朋友们!今天我可得跟你们好好讲讲我在青海湖的那趟超有趣的经历,还跟回文诗来了一场奇妙的邂逅呢!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们,一路欢笑着、打闹着,朝着心心念念的青海湖奔去。一路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青海湖充满了各种美好的想象。
“听说青海湖那湖水蓝得不像话,就像掉进了蓝色的颜料桶里似的!”小李兴奋地挥舞着手臂,眼睛亮晶晶的。
“那肯定啊,说不定还能在湖边碰到啥神奇的事儿呢!”小王也跟着附和,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我们来到了青海湖。哇塞!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湖水,真的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蓝得那么纯粹,那么让人陶醉。湖岸边的草地绿油油的,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色地毯。远处的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仿佛在向我们招手。
我们迫不及待地奔向湖边,湖水凉凉的,轻轻拍打着岸边的石头,发出清脆的声响,就像是在演奏一首美妙的音乐。我忍不住伸手捧起一捧湖水,那水清澈透明,从指缝间滑落,带走了一丝凉意。
“大家快来呀!看我发现了什么!”小张突然大喊一声。我们纷纷跑过去,只见他在一块石头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字迹。仔细一看,原来是一首回文诗!这可把我们都给惊到了。
“这谁写的呀?还挺有创意的。”小赵好奇地歪着头问。 “管他呢,咱们来看看写的啥。”小王说着,便凑上前去读了起来。 这首回文诗写得还挺有意思的,正着读是对青海湖美景的赞美,倒着读又像是在诉说着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我们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这诗和眼前的美景配合得恰到好处。 “咱们也来试试写回文诗吧!”我突发奇想。 “好啊好啊!”大家纷纷响应。 于是,我们便开始绞尽脑汁地创作起来。有的盯着湖水发呆,有的在草地上踱步思考,有的则在和身边的人讨论着。
“我想到一句啦!‘湖清天蓝映心悠’。”小李得意地喊了出来。 “不错不错,那倒过来呢?”我笑着问。 “‘悠心映蓝天湖清’,嘿怎么样?”小李有点小骄傲。 “还真挺有那么回事儿的。”大家纷纷点头称赞。 接着,大家也都陆续想出了自己的句子。我们互相交流、修改,笑声在湖边回荡。那一刻,我们仿佛忘记了一切烦恼,沉浸在这创作的快乐之中。
古代回文诗9首正着读倒着读都可以中国古诗词鉴赏国学经典古代“回文诗”,中国汉字真是太神奇了!什么是回文诗?回文诗,顾名思义,也叫回环诗,就是指能够回还往复,正着读,倒着读都可以的诗篇。
它是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葩。
回文诗有很多种形式,比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等。
只要按照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
今天,为大家精选了九首回文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1《菩萨蛮·夏闺怨》【宋】苏轼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这首词每一句都可倒读成为下一句,其中意味却一点儿也不减,夏日闺怨诗被描写得清凉舒适,淡淡的闺怨,轻松活泼。
2《春闺》【清】李旸yáng垂帘画阁画帘垂,谁系怀思怀系谁?影弄花枝花弄影,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灯夜,期归梦还梦归期。
这首回文诗每一句只有四个字,却写成一首七言诗,每一句正着读倒着读都一样,也是一首优秀的回文诗。
3《菩萨蛮》【清】纳兰性德/纳兰容若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
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jiǎn风。
全词采用回文手法,一句化为两句,两两成义有韵。
清新流畅,运笔自如。
4《记梦》【宋】苏轼空花落尽酒倾漾,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辗斗晴窗。
瓯ōu 1.小盆。
2.杯子。
3.浙江温州的别称。
苏轼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做了一首回文诗,这首诗正着读,写的是雪景,意思是:花落尽了,酒缸也空了,太阳渐渐从东方升起,山上的雪慢慢融化了,汇聚成了涓涓细流流入江中,江水陡然便涨起不少。
慢慢地,苏轼看到火烤着炉子,上面是煮茶的浅浅小盆,自己正在晴天的窗户前,用雪水烹煮小团茶。
我们来看看倒着读,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意境:窗晴斗辗niǎn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bèi红。
最有名的回文诗
四季回文诗(作者不详):
春风送暖花自开,
秋雨带寒叶落去。
冬梅傲雪迎霜笑,
夏荷披风映日开。
虞美人·听雨(作者: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绮罗香·金谷园中荒映月(作者:杜牧):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天。
夕阳鸟外非人世,远水楼前皆醉眠。
香散花洲空满袖,楼移燕子半凭栏。
几番市骏千金骨,争似垂杨十二年。
菩萨蛮·湿云不渡溪桥冷(作者:陈与义):
湿云不渡溪桥冷。
娥寒初破东风影。
溪总钓寒山。
人言此水宽。
钓车和钓饵。
必得金龟美。
分得酒满杯。
残阳归去时。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作者:欧阳修):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半字诗、复字诗、顶针诗、回文诗——九首趣味诗,领略古人智慧!① 【半字诗】半水半山半竹林,半俗半雅半红尘。
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半倾心。
半醒半迷半率直,半痴半醉半天真。
半虹半露半晴雨,半皎半弯半月轮。
全诗总共有二十四个“半”字,半水、半山,无一圆满。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世上却无十全十美的事。
但是,也正是因为每一样都不圆满,才会使得每一样,都有一种留白的独特韵味。
②【复字诗】月缺月圆月高悬,月暗月明月似盘。
月亏月盈月有信,月清月淡月中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一首复字诗,道出人世沧桑,道尽了世事变幻。
③【顶针诗】探君归来步缓慢,来步缓慢醉梦微。
醉梦微醒鸡报晓,醒鸡报晓探君归。
顶真诗是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读来却也有趣。
这首顶真诗,每一句的最后4个字,又作第二句的开头4个字或3个字。
顶针诗最有趣的就是可以循环念,每句皆成一趣。
④【宝塔诗】花,花。
细蕊,奇葩。
香满室,缀天涯。
如粉如黛,似帛似纱。
玉环头上戴,西子鬓边插。
疏影赋诗寄酒,丽容迎客添茶。
庆功曾到帝王阁,贺喜常来百姓家。
宝塔诗,顾名思义,诗的排列像是一座宝塔,起始的字既是诗题,也是诗韵。
宝塔诗是杂体诗的一种,是一种摹状而吟、风格独特的诗体,又称“一至七字诗”。
宝塔诗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叠成两句为一韵,很有规律。
⑤【数字诗】万岭千山百里云,十花九树八成荫。
七家六五四双燕,三李二桃一片春。
数字入诗,将枯燥乏味的数字,转变为一首动人的诗。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嵌入诗歌,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渐深。
⑥【一字诗】一瓣心香一瓣荷,一泓秋水一泓波。
一池碧叶一池影,一路风光一路歌。
“一字诗”,有时候,简单也是一种美。
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一”字笔画最少,可是经过诗人的巧妙安排,却能化平淡为神奇。
⑦【嵌字诗】【三】语【三】言【三】字经,【月】圆【月】缺【月】长明。
【桃】红【桃】绿【桃】含笑,【花】谢【花】开【花】舞风。
有趣的回文诗
有趣的回文诗
回文诗是一种可顺着读和倒着读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
小异,颇具欣赏价值。广东茂名市有一座观山寺,石壁上刻有一首回文
诗,不论是顺读倒读都是一首渔舟唱晚七律诗,浑成自然,无限妙趣。
诗曰: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壁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
碧映台。鸥飞满浦渔舟冷,鹤伴闲亭仙客来。游径踏花堙上走,流溪远
棹一篷开。
宋代诗人李禺更有一首别致的回文诗,叫《夫妻互忆》诗,顺读是一首
情诗,抒发了丈夫对妻儿的痴情眷念,想起昔日对酒当歌,眼下孤灯长
寂,不由热泪满襟;倒读是一首思念诗,表达了年轻女子对远方丈夫的
思念。诗曰: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
下难成和韵诗。途路隔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
夫忆妻兮父忆儿。(《银川晚报》阿里·阿三文)
前七后三——连理回文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晓月明。
上面十个字,是明代蒋一葵的咏《春》诗。它前面七个字,后面三个字,却能联成一首
很好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完整读法应该是: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晓月明。
明月晓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这是一副莺啭岸柳,晴春明月的醉人风光图。
这种诗的形式奇特,字句凝炼,情趣横生,别具一格。古代文人把它称为诗中的袖珍品,
还把这种前七后三七绝诗起了个雅名——连理回文诗。
令人叫绝的回文诗
在清代,北京有个酒楼叫天然居,一次,乾隆皇帝触景生情,以酒楼为题写对联,上联
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常见茶杯盖上的四个字是清心明目,像诗经中的四言诗,可它是十分巧妙的回文,随便
从哪个字读皆可成句,例如:心明目清、明目清心、目清心明,其意不变。
还有七言回文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从任何一字起读,皆能成句,与前面的两句有异曲同
工之妙。可一日无此君不?一日无此君不可,日无此君不可一,此君不可一日无。正所谓杯
随字贵、字随杯传,给人美的感受,增强了品茶的意境美和情趣美。
某地有一茶馆有副茶的回文联: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回过来读,联语焕然一新:
意适能言趣,心清可品茶。这联语意均出自唐代一首茶诗:独啜提神,二人有趣。
北京老舍茶馆的两副对联也是回文对联,顺读倒读妙手天成。一副是前门大碗茶,茶碗
大门前。此联把茶馆的坐落位置、泡茶方式都体现出来,妙语偶成,令人叹服。另一副更绝:
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既点出了茶馆的特色,又巧妙糅进了人们对老舍先生艺术的赞赏
和热爱。
宋代诗人苏东坡有两首回文七绝,其一是:
空花落尽酒倾缸,
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
龙团小碾斗晴窗。
其二是:
酡颜玉碗捧纤纤,
乱点余光唾碧衫;
歌咽水凝云静院,
梦惊松雪落空岩。
若倒读,也能读出两首韵味独具的茶诗来。
在中文回文诗或句里,最著名的当属苏惠的璇玑图,不过这个设计太复杂,感叹一个女
子为怎样的情,才能调动所有的脑细胞做出如此费神费力的情书。
据后人已解出的诗的读法,已经有7958种,而真正能读完全部组合的,只有苏惠和她
的丈夫。不仅感叹真正的人物该是苏惠的丈夫,设出的密码能被解出,才是高人。也亏得这
丈夫懂点风情,若是个粗人,拿到一块巾子,颠来倒去看不懂,顺手当了汗巾,苏惠只怕要
吐血了。由此感觉这女人蛮难缠的,花花心思太多,做她的丈夫也是怪劳神的。
写景的回文诗,以清代女诗人吴绛雪的《四季回文诗》为代表作,这首诗妙在把十个字
用辘
轳体和回文体结合起来,每首上两句用辘轳体,下两句用回文。
《春》: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福建厦门的鼓浪屿鱼脯浦也有一副有名的回文对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这个也是比较有意思的一副,因为出处不甚显赫,感觉出自民间才子之手。这首回文的
对联我没找到横批,某日却见一网友将下联改成水连天尾天连水,变成:
雾锁山头山锁雾,水连天尾天连水。
然后自拟横批道:两头雾水。
赏花归去马如飞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此首是回文诗。
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它是我国文人墨客
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并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但也不失为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花。
回文诗有很多种形式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
通体回文是指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
就句回文是指一句内完成回复的过程,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
双句回文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
本篇回文是指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
环复回文是指先连续至尾,再从尾连续至开头。
关于回文诗的介绍,网络书籍都有大量的介绍,在此也不多做总结了.
收集几首回文诗,作为欣赏,娱乐吧。
《赏花》由来——苏小妹遥寄回环诗
六月的一天下午,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
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
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
时闻漏静思伊。
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到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
景,便仿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如
下一首: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氏兄妹也派人将他们的诗作送与秦少游。
同上面的《赏花》有统一格式的又两篇,感觉也很不错
其一、《赞园丁》
园丁栽植树成材筑玉台高优质木
园丁栽植树成材,
植树成材筑玉台。
筑玉台高优质木,
高优质木园丁栽。
其二、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四时山水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春 景 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景 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景 诗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景 诗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除了上面的格式,另付几首其它格式的回文诗,也别有韵味.
一、广东高州县观山寺壁上刻有一回文诗:
悠悠绿水傍林偎,
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
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
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
流溪远棹一篷开。
倒读诗如下:
开篷一棹远溪流,
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
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
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
偎林傍水绿悠悠。
二、宋代李禺有回文诗《两相思》:
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
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
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
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
夫忆妻兮父忆儿。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
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
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
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
水隔山遥望眼枯。
三、湖北咸丰县有一首《万柳堤即景》回文诗:
春城一色柳垂新,
色柳垂新自爱人。
人爱自新垂柳色,
新垂柳色一城春。
四、津人曹鸿年也有一首回文诗:
寒风晓日映沙滩,
日映沙滩竹报安。
安报竹滩沙映日,
滩沙映日晓风寒。
五、清代诗人李*《春闺》诗:
垂帘画阁画帘垂,
谁系怀思怀系谁?
影弄花枝花弄影,
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
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灯夜,
期归梦还梦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