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江苏省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江苏省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江苏省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江苏省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共24题;共48分)

1. (2分) (2020高三上·北京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

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兼相爱,交相利”

④“克己复礼”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①④

2. (2分) (2019高三上·徐州月考) 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一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A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 .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C . “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 .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3. (2分) (2019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小名。”据统计,从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明清两代就有5935人,占总数的57%左右。这反映了()

A . 官僚机构日益膨胀

B . 选官标准不断放宽

C .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 . 社会风气渐趋开放

4. (2分) (2015高二上·平山期中)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谴告之;不知自省……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 . 正确揭示了君与天的关系

B . 目的是神化君权巩固统治

C . 带有封建迷信思想

D . 宣扬君权的正统地位

5. (2分) (2020高一下·正定月考) 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中国古代牛耕技术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 春秋时期秦国出现牛耕

B . 战国时期关中地区普及牛耕

C . 西汉时期政府推广牛耕

D . 东汉时期牛耕存在地域差异

6. (2分)汉献帝时修一条农用水渠,计算土方可采用下列哪本书中提及的计算方法

A . 《九章算术》

B . 《周髀算经》

C . 《太平经》

D . 《墨经》

7. (2分) (2020高二下·铜仁月考) 明朝理学家王艮认为“百姓日用即道”。“愚夫愚妇”都“能知能行”,“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这表明王艮的思想()

A . 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B . 得到当时一些开明人士支持

C . 否定了“存天理,去人欲”

D .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8. (2分) (2018高二上·惠东期中) 宋明时期,儒家学者普遍对自然知识以及科技感兴趣,或对科技有所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宋代儒家所形成的济世精神、博学精神、求理精神和怀疑精神,对于宋明科技达到高峰起到积极作用。这说明()

A . 古代科技存在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

B . 科学家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C . 古代科学研究以儒家经典作为指导

D . 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9. (2分) (2018高二下·定远开学考)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 .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 . 教育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渐

C . “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 .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10. (2分)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 .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 .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 .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 .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11. (2分)“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的这句话观点不一致的是

A .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B .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 .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 . “禁商办、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12. (2分)王夫之在《四书训义》中说:“来百工则通功易事,农末相资,故财用足。”这种观点()

A . 肯定了工商业者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B . 指出大贾富民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

C . 论证了商人在合理限度内谋利的合法性

D . 强调手工业者进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13. (2分) (2017高二上·揭阳期中)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都()

A . 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 . 标志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C . 以推翻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为己任

D . 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14. (2分) (2017高二下·曲靖期中) 史学家汤因比说:“雅典合法地处死苏格拉底所带来的道德失败,激起一位同时代的雅典天才对雅典及其所有事业的全盘否定。”这位“天才”曾提出()

A .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 美德即知识

C . 理念先于物质存在

D . 三段论的演绎逻辑

15. (2分) (2018高三上·广东月考) 普罗塔戈拉指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普罗塔戈拉旨在()

A . 阐释制定法律的基本原则

B . 肯定法律和道德对城邦的作用

C . 强调人在城邦中的重要地位

D . 说明城邦是人与法律的结合体

16. (2分) (2019高二下·南宁期末) 15—16世纪,佛罗伦萨常常举办庆典活动,先前囿于个人或小圈子的艺术家,开始常常参与庆典的装饰工作,帮助打扮角色,设计服装,准备化妆品和其他装饰用品。很多教会人士和世俗统治者也乐于赞助他们。这表明文艺复兴()

A . 崇尚人文的社会氛围

B . 社会等级观念的消失

C . 公民参政的热情高涨

D . 艺术家政治地位提高

17. (2分) (2015高二上·武汉期中) 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这表明()

A . 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

B . 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天主教危机

C . 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

D . 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

18. (2分)(2019·河北模拟) 拉伯雷在《巨人传》中融入了天文、地理、气象、航海、生物、人体生理、医药、法律、哲学、语言等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除了具有荒诞的特征,也是一个学识非常丰厚的人。这反映了当时()

A . 资产阶级追求知识渴望理性

B . 艺术家们强烈批判教会腐败

C . 人们普遍对世界有深度了解

D . 新思想催生出未来社会蓝图

19. (2分) (2018高二下·河北开学考) 与文艺复兴不同,启蒙运动所崇尚的理性主义是由一种欲构筑富有创造性的理论的信念所驱使,创造出一种完全不同于古典的、全新的思想,崇尚科学知识是其核心,坚信人的理性

能够借助于“科学方法”去探究把握自然法则(包括人的本质的法则)。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中,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 .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分野的重要标志

B . 启蒙运动推崇通过理论创造而不是模仿传统来推广理性思想

C . 启蒙运动基于科学革命的重大突破而强调科学与理性的结合

D . 关于社会自我运行的基本法则的可认识性是启蒙运动的信条

20. (2分) (2018高二上·乌鲁木齐期末)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该观点最有可能出自()

A . 伏尔泰

B . 孟德斯鸠

C . 卢梭

D . 康德

21. (2分)(2017·红桥模拟) 欧洲启蒙运动的核心是()

A . 自由

B . 民主

C . 科学

D . 理性

22. (2分) (2018高三下·黄陵开学考) 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A . 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 . 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C . 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D . 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23. (2分)唐代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该诗人应是

A . 李白

B . 杜甫

C . 白居易

D . 孟浩然

24. (2分)(2018·湖州模拟) 汤显祖任遂昌知县期间,勤政惠盯民,春耕时节都要率衙役带着花酒和春鞭,举行“班(颁)春劝农”仪式,劝农人勤作农事。这一材料主要印证了()

A . 政府重视农业的思想

B . 农业生产耕作上的适时性

C . 经济形态上的封闭性

D . 农业经营方式上的分散性

二、非选择题(25题20分,26题16分,27题16分,共52分 (共3题;共52分)

25. (20.0分) (2020高三下·安达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民本思想,就是重视、承认民众在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进步性。回首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史,大凡民本思想独树一帜的时候,就会出现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大凡民本思想偃旗息鼓的时候,便是政治黑暗、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如火如荼的时候:民本思想不但没有撼动专制政治,反而加固了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君主要实现对全民的统治,就必须建立严密的等级制。君本民末是实实在在的,民贵君贱则是虚幻缥缈的。

——摘编自徐靖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启示》等

材料二:早期的孙中山对“民”的认识,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到辛亥革命时期,则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张“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在“民有”方面,是指四万万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民治” 方面,是指人民理应拥有四项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孙中山说:“共和国家,重在民治。民之自治,基于自觉,欲民之自觉,不可无启导诱掖之方。”在“民享”方面,是指人民享有作为国家主人的自由平等的一切权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重要主张,并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权利主体、价值目的两个方面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

26. (16分) (2017高二上·江苏期中) 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继展开,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现代科学的勃兴。……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路德的“因信称义”注重的是个人内心对上帝的认知转变,“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材料三: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代表哪一新兴阶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挑战中世纪神权精神统治的基本形式,采用这种形式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况其主张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理性”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7. (16.0分)(2018·浙江模拟)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春铺网阔,市晚鬻(yù,卖)蔬迟。子美犹如此,翻然不敢悲。传闻殊不定,銮辂几时还。俗易无常性,江清见老颜。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

——(唐)郑谷《峡中寓止二首》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叶梦得《避暑录话》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陈师道《后山诗话》云:“……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柳永词的内容和语言都趋向俗化……既符合了歌唱者低文化层次的需要,也更有利于市井百姓的接受。

——张学辉《试论柳永词的“大众传播效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草市在南北朝、唐代和宋代的发展概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并依据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归纳柳词传播广泛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宋代文化的发展特征。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共24题;共48分)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答案:21-1、考点:

解析: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

考点:

解析:

答案:24-1、

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25题20分,26题16分,27题16分,共52分 (共3题;共52分)答案:25-1、

答案:25-2、

考点:

解析:

答案:26-1、

答案:26-2、

答案:26-3、考点:

解析:

答案:27-1、答案:27-2、

答案:27-3、考点:

解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