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及成因新论——基于兴国人民革命史的考察
- 格式:pdf
- 大小:316.14 KB
- 文档页数:4
浅析苏区精神及其时代意义中共宁都县委宣传部温东升钟庆卫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自始至终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形成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而苏区精神则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和发展苏区精神,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苏区精神是一种继承,也有着自身丰富的内涵苏区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直接延续和发展,是井冈山精神的展开和放大,同时又是井冈山精神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从井冈山精神到苏区精神,它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
它们在基本内涵方面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种先进的思想、优秀的品质和优良的作风。
但由于它们所处的时期不同,必然会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内容,因而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区别。
苏区时期的斗争较之井冈山斗争具有更丰富、更全面的内容,苏区精神因而较之井冈山精神,在内涵上也有更丰富的发展和深化。
1、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毛泽东针对当时部队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三湾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具体解决了三大问题:一是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二是对部队进行整编;三是进思想教育,指明革命方向,鼓励士气,坚定革命信念。
最重要的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具体的来说就是创造了把“支部建在连上”和连以上仍采用党代表制度。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小到大,红军由弱到强,靠的就是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和始终不渝的坚信党的领导、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崇高信念。
到了中央苏区,党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
毛泽东为党在不可能做到大量增加工人成分的情况下,确立了一条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觉悟的建党新途径。
主要是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积极开展马克思理论主义论教育,是中央苏区从思想上建党的基础。
中央苏区初期,在革命处于低潮阶段这一严峻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正确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辉论著。
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建设风清气正政治新生态作者:黎帅帅来源:《卷宗》2018年第17期提要:苏区精神是中国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通过阐述苏区精神的丰富内涵及其重要性,从而提出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对当前风清气正政治新生态建设的重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苏区精神风清气正政治新生态“苏区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十年浴血奋斗的战争硝烟中所孕育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一整套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座伟岸的丰碑。
”[1]新时代,我们国家在政治生态上要实现风清气正的目标,就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以苏区精神为引导,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推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 苏区精神的丰富内涵1.1 苏区精神之形:率先垂范,争创一流“率先垂范,争创一流”是苏区精神的突出体现。
在过去,苏区共产党人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治国安民的伟大实践,既没有现成的模式供参考,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
但苏区军民却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斗志,模范带头,创造出了苏区的“第一等工作”。
1.2 苏区精神之本: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毛主席曾说:“一切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
”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是苏区精神之本。
当年,苏区干部走遍千家万户,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的生活问题,样样关心、细致入微,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苏区干部也得到了苏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
1.3 苏区精神之基:清正廉洁,艰苦奋斗“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闹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
”正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真实写照。
当年,苏区物资严重匮乏,生活极其艰苦,苏区干部以清正廉洁作为他们的精神基石,秉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自带干粮去办公,与民同苦,“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以昂扬的斗志和奋勇的拼搏最终获得胜利,展现了苏区精神的基色。
“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心理学探析
胡松;吴寒斌;高虹
【期刊名称】《理论学刊》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形成和发展符合一定的心理机制和心理效应.从心理机制上看,其实质是苏区干部通过准备、组织、接受三个阶段对我党代表的先进文化进行主体认同的过程.从心理效应上看,它符合高层次需要效应、真善美效应、内外动机效应、群体认同效应、榜样示范效应、简单暴露效应等多层效应.
【总页数】4页(P81-84)
【作者】胡松;吴寒斌;高虹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330031;江西中医学院思政部,江西南昌330004;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330031;江西中医学院思政部,江西南昌330004;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330031;江西中医学院思政部,江西南昌33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4;D61
【相关文献】
1.苏区干部好作风对领导干部争先创优工作作风建设的启示
2.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及对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启示
3.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4.
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的政治生态及当代启示5."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成机制及其现实启示——基于政党软实力构建的视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苏区干部好作风推动“三送”工作赵金华当前,根据赣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以“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为主要内容的“三送”活动正在赣南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
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各界不约而同传出一个声音:赣南大地又见苏区干部好作风。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苏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以“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好学上进的优良学风”为主要内涵。
当前,进一步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激励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三送”活动可以说是正当其时。
1、深入开展“三送”活动,必须把“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作为出发点。
苏区时期,之所以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苏区建设的辉煌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了解苏区历史的都知道,苏区时期毛泽东身体力行、带头调研,相继作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一系列调查研究,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一振聋发聩的口号,为我们作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表率。
另外,苏区干部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旗帜鲜明的反对“本本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展“三送”活动,就是要发扬这种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想问题做事情,都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进行一番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不能下车伊始,就乱提口号,“纯主观瞎说一顿”(毛泽东语)。
只有结合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提出真知灼见,才能有效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实现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的新跨越,否则只能祸民殃民。
2、深入开展“三送”活动,必须把“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作为落脚点。
苏区时期,苏区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亲民为民,创造了我党历史上干群关系密切和谐的典范。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摘要:本文以毛主席提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为题,首次将红土地精神与苏区精神结合起来。
作者认为,苏区精神的形成,源于中华民族最早觉醒的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人民当家做主;源于苏维埃政权优良的政风——廉洁奉公;源于苏区人民(红土地精神)——团结奉献。
苏区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曲折的斗争历程中创造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
顾名思义,苏区精神是苏区产生、形成的精神主流,是共产党人在苏区根据地领导广大军民经过长期艰苦斗争培育和磨练出来的彻底革命精神,包括革命者的理想信仰、人民的意志毅力以及社会道德风范。
苏区精神的精髓是密切联系群众。
对苏区精神进行研究发掘,目的是激励和鞭策我们的工作。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需要动员和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招商、创业工作。
武平要在闽西新一轮大发展中超前一步,必须要依靠、引导、鼓励民间资金资本化,培养、造就一批本埠民营企业。
在鼓励民间资金创业过程,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尊重市场规律,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社会财富的浪费。
何谓优势?优势就是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就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
建设一支讲学习,懂经济,懂工业,懂项目的干部队伍,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客观要求。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苏区精神浅析与借鉴二轻工业公司童文彪值此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弘扬苏区精神加快武平发展”理论研讨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记得前好些年在市委党校进修时,老师曾提出一个新概念:“红土地精神”,那是对苏区人民勤劳、勇敢、纯朴、善良的美德赋予革命色彩的重新定义。
对苏区精神进行抽象概括,笔者认为,应将红土地精神融汇其中。
一.中央苏区与苏区精神浅析〈一〉中央苏区简述苏区是在红色根据地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中央苏区从1930年10月形成至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丧失,历时4年。
期间,1931年9月,中央苏区的版图已包括永新、兴国、宁都、乐安、南丰、广昌、瑞金、遂川等31个县,自赣县至永丰纵约400里,由万安至瑞金横约300里的范围,与闽西、湘东南根据地联成一片。
苏区干部好作风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影响【摘要】苏区干部好作风孕育了党的群众路线,促进了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它要求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的群众,为了最广大的群众,赢得最广大的群众,要求中国共产党积极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
同时,苏区干部好作风对群众路线的技术操作层面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要实行民主制度,制定并实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强调深入群众,注重调查研究;联系和发动群众组织,开展反腐倡廉斗争。
【关键词】苏区;苏区干部好作风;群众;群众路线罗丽萍(1984—),女,江西赣州人,赣南医学院党委宣传部干事。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
它形成于苏区时期,并受到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深远影响。
而苏区干部好作风根源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毛泽东、朱德等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创建和巩固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和建设。
它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带领苏区干部开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它对于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和加强党的建设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1.苏区干部好作风影响着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提出的“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的科学论断不仅是使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性质和宗旨得到了理论升华,也成为中央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核心内容。
可以说,苏区干部好作风孕育了党的群众路线,促进了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1代表最广大的群众,为了最广大的群众,赢得最广大的群众对一个政党“代表谁、为了谁”的问题回答影响着这个政党的性质和走向。
中国共产党自从建党之初以来就始终就代表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始终维护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为如此,在中央苏区时期广大农民积极拥护刚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
当时在苏区流传着一首民歌,歌名叫《当红军》——“八月桂花香,九月菊花黄,哥哥当红军,弟弟上学堂,当红军打敌人,工农群众得解放。
”由此可见,为了支持革命战争,为了保卫红色果实,当时人民群众参与革命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苏区干部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认认真真解决群众的问题。
Carrying forward the Good Work Style of Cadres in the Soviet Areas,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Work Style of Leading Cadres
作者: 吴建春
作者机构: 中共兴国县委,江西兴国342400
出版物刊名: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页码: 46-50页
主题词: 苏区干部好作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摘要: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包括:注重调查研究,坚持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保持艰苦奋斗;提倡模范带头,崇尚廉洁奉公。
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务必要求领导干部坚持调查研究,甘为小学生;务必要求领导干部坚持率先垂范,愿做带头人;务必
要求领导干部坚持克己奉公,誓当廉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