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宣讲稿-一面镜子寄托的家国情怀【经典干货】
- 格式:docx
- 大小:13.31 KB
- 文档页数:2
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演讲稿范文六篇第一篇: 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演讲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喜欢读红色色故事和革命诗。
从这里,我了解了近代中国经历了艰难的风雨沧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成长的曲折历史,了解了中国人民前往勇敢对抗的热血豪情。
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夏明翰,熟悉的名字让我们难忘,长征、抗战、解放、改革,每一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的故事。
从红色经典中,我读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卓越,读了林海雪原的孤独野心,感受到了一些风流人物,看到了现在的热情豪迈,也感受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势。
长征路上的严峻阻碍,八年的抗战困难,白色恐怖的千次百转,南征北战的动荡回肠,动人的故事,雄伟的诗篇,是刻有中华民族自强的不朽丰碑,是目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感慨万千,展望祖国的明天,我们充满信心。
红旗飘飘,党旗狩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满怀喜悦,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
高山仰首,海洋扬起,大地充满了新世纪的朝晖。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感谢历史的选择……20__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传着巨人的呐喊,春雷唤醒了长期睡着的东方狮子,拔出了数百年来笼罩在千万仁人志士心中的雾,展现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的星星革命之火。
从那以后,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依赖,有了值得委托的导航者中国共产党。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洒血,用鲜血和生命交换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解放后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共产党又带领我们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几代中华儿童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挥舞银镰斩棘,奋发进取,铺上强国之路,用实践巨笔描绘新画卷,充满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东方。
90年的辉煌历史,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亚洲睡狮已经雄起,东方巨龙腾飞,回忆往事岁月,展示未来任重道远。
还是少先队员的我们是党的接班人,幼稚的双手要勇敢地承担历史的重要性,我们是跨世纪的下一代,是21世纪的真正主人。
红色故事宣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红色故事”。
“红色”是我们一直以来追寻的方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鲜艳底色。
而“故事”则是我们传承红色精神的载体,是我们传播红色文化的工具。
红色故事,让我们追寻过去,更要激励未来。
今天,我愿意通过几个关于红色故事的介绍,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历史,感受红色精神的力量。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栾泽湖战斗的。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精神上和技术上被敌人所压倒,面对着敌人的强大火力和攻势,志愿军的战士们没有半点畏惧,用坚实的信仰和铁一般的意志,抵住了强敌的凶猛攻势。
最终,志愿军战士们虽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以自己的勇气和牺牲,守住了阵地,展现了红色精神的伟大力量。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黄埔军校的。
这所军校所培养出来的一批批革命军人,构成了当时抗日战争的主力军,为保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真正的英雄和战士,他们虽然年少轻狂,但却有着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的执著信仰。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毛泽东同志的。
在这个伟大领袖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战胜了内外的各种敌人,走向了胜利。
在他的思想指引下,中国实现了独立、富强和现代化,为世界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这些故事,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程和独特的红色精神,是我们应该铭记的历史,也是我们传承红色文化的必要途径。
我相信,通过这些故事的介绍和深入理解,我们能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更好地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评委和观众们的耐心聆听,谢谢!题目: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文化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文化”。
红色,是中华民族的鲜明底色,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和文化符号。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能够激发人类正义感和民族自豪心的文化形态,被人们广泛传承并发扬光大。
在新中国成立的七十多年中,我们人民经历了无数个红色的点滴,在几代革命先驱的带领下,树立了一批批伟大的红色楷模,他们以自己的血汗和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追寻红色故事演讲稿怎么写在革命传统教育中筑牢信仰之基,在红色基因传承中补足精神之钙,那么传承红色基因演讲稿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准备的一些传承红色基因的演讲稿,仅供参考。
传承红色基因追寻红色故事演讲稿怎么写【篇1】老师们,同学们:你好!红色基因忠诚,爱党爱国,志向不变红色基因忘记我,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可能不需要每天挂在嘴上,但我们需要记住。
一位剧作家说:我总是模糊不清,我脚下埋藏着过去生动的生命,我踩在他们的身体上,我们的幸福和生命来自他们勇敢的牺牲。
所以,伴随着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的血与火,与你和我联系的红色基因,是我们感情的依赖,精神的归宿,前进的动力。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寸热土一缕灵魂。
我们伟大的共产党人用寸血交换了我们的山河,交换了我们踩在脚下的寸热土,用他们的生命实现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敬爱的领袖同志带领共产党人走过震古烁今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吃尽了世界上最大的苦,流下了一个人可能会流一辈子的汗水。
这就是大红基因。
雄关漫道真如铁,现在从头越走,从头越走,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长征过程中最感动的是马宝玉、曹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5人,他们作战时带来的.子弹发光,用山石打击敌人,为了不被敌人俘虏,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们破坏了枪的义务曹振林和宋学义在坠落时被树枝挡住保存了生命,其他三人从此睡在狼牙山上。
这件事在他们身上展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贞操不屈的民族气节。
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也是伟大的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凝聚力量,引领未来,隐藏历史,跨越时空,成为世代和世代中国人心中永远的憧憬和神圣的殿堂。
红色基因的产生凝聚了无数共产党人的心血,他们依靠铁石相击,一定有火花,水气相荡,是成长虹的坚定信念,不想着空想,不想着虚声,为我们留下了热血沸腾的红色基因。
每个人都有父母给我们的不同基因,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给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基因,永不消失,永不变异。
这个时代的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面临着无数的机会和挑战,我们应该珍惜共产党留给我们的非常丰富的精神财富,用红色的热情拥抱时代,拥抱事业,拥抱人生,继承红色的基因。
红色故事宣讲演讲稿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讲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红色故事。
我记得小时候,爷爷总是给我讲他参军时候的故事。
爷爷有一个破旧的小盒子,那可是他的宝贝。
每次他打开那个盒子,就像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宝藏。
盒子里有一枚已经有些褪色的军功章,还有几张泛黄的老照片。
有一次,爷爷拿着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群战士站在一面红旗前,虽然照片有些模糊,但依然能看到他们坚定的眼神。
爷爷指着照片里的一个年轻人说:“这就是我当年的战友,小李子。
” 爷爷说,小李子比他小几岁,参军的时候还是个半大小子,但特别勇敢。
那时候,他们部队接到一个任务,要去占领一个被敌人控制的山头。
山路崎岖难行,战士们背着沉重的装备,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
爷爷说,当时天气特别热,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他们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紧紧地贴在背上。
但是没有一个人喊累,大家都咬着牙坚持着。
小李子在爬山的时候不小心崴了脚,脚脖子肿得像个馒头。
爷爷想让他在后面休息,可小李子坚决不同意。
他一瘸一拐地跟着队伍前进,还笑着对爷爷说:“这点小伤算啥,我可不能掉队。
”等到了山脚下,敌人的火力很猛,子弹像雨点一样飞过来。
战士们开始冲锋,爷爷看到小李子跑得飞快,完全不像一个受伤的人。
他们一边躲避子弹,一边向山上冲。
有一颗子弹擦着爷爷的耳边飞过,吓得爷爷出了一身冷汗。
终于冲到了半山腰的一个掩体后面,大家开始商量怎么突破敌人的防线。
小李子自告奋勇要去前面探路,他悄悄地沿着一条小路爬过去。
过了一会儿,他回来告诉大家,发现了敌人的一个薄弱点。
于是,战士们按照计划开始行动。
在激烈的战斗中,小李子为了保护一位受伤的战友,自己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
爷爷说到这里的时候,眼里闪着泪花。
他说小李子倒下去的时候,还紧紧握着手中的枪,嘴里喊着:“冲啊,胜利就在前方!”后来,爷爷他们成功占领了山头,完成了任务。
爷爷一直把小李子的英勇事迹记在心里,也常常讲给我们听。
如今,每当我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就会想起爷爷讲的这个故事。
红色故事演讲稿演讲稿可以帮助发言者更好的表达。
现如今,演讲稿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那要怎么写好演讲稿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红色故事演讲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红色故事演讲稿1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借此机会,请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无数革命先烈默哀!向我们的祖先默哀!最近一段时间,每个家庭,都是在长辈的带领下,举家祭扫祖先的灵墓,目的是在传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风和美德;而学校,也都以不同的形式,在德育基地、在国旗下,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缅怀着创造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革命先辈。
今天在这庄严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凝视着烈士鲜血所染的国旗,不觉思绪又回到那艰苦峥嵘的岁月:旧中国饱受战争的创伤和帝国主义的欺凌,人民受尽磨难和屈辱。
祖国危难之时,无数爱国志士挺身而出,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和人民的解放,甘洒一腔热血。
无数英雄烈士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
我们的祖先,为了养育后代,历经了千辛万苦,挥洒了无数的汗水。
正是因为他们,才有生命的延续!正是因为他们,才有生命的安宁!如何不让先烈的热血白淌?如何不让祖先的汗水白流?实现先烈遗愿、祖先的夙愿,我们唯有卧薪尝胆,自强不息。
作为当今学生,更应积极地、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
这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只有靠今天的努力学习,日积月累。
才能早日成为国家的社会的有用人才。
同学们,缅怀先辈的同时,我们又怎么能疏远上辈?每个孩子从十月怀胎到长大成人,父母亲付出了多少代价实在无法计量。
同学们,趁父母和父母的父母健在时,多给他们一点安慰,而不是等到失去的时候!谢谢大家!红色故事演讲稿2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从1919年5月北京城内爆发出那觉醒的呐喊到1949年10月北京城内响彻云霄的义勇军进行曲,从1921年七月嘉兴红船上传出的拯救中国的声音到20xx年党的十七大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从马列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延续,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到科学发展观的诞生。
红色故事演讲稿_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范文5篇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可以了解到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那么你知道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色故事演讲稿_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更多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相关内容推荐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1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发扬红色精神,立报国之志》。
从1919年5月北京城内爆发出那觉醒的呐喊到1949年10月北京城内响彻云霄的《义勇军进行曲,从1921年七月嘉兴红船上传出的拯救中国的声音到2017年党的十七大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从马列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延续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到指引我们在新世纪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科学发展观的诞生。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中国共产党用红色精神让红色鲜艳的幸福之花开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五月,神圣的五月,多少年前的这个时候,先烈们用他那火热的身躯解放了全中国。
青春不会再回,年轮不会再回,历史不会再回,但它永远记在中华民族的丰功碑上,闪着不朽的光辉。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为了革命的胜利英勇牺牲在红军翻阅雪山的途中,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同敌人般残酷的考验着战士们的意志,寒冷侵袭着每一个人。
一位军需处长为了确保行军正常进行,为了长征的胜利,尽量为每一位战士配备棉衣,而自己却身着破旧单薄的军装被寒冷夺取了生命,他倚靠在光秃的树干上,好像一座雕塑,这座雕塑就是红军长征中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这座丰碑就是红色精神的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铁人王进喜凭借“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的爱国热情投身建设,在大庆一座座像解放军战士一样耸立的石油钻井,就是“铁人精神”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
仰望这座伟大丰碑我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也正是这种不去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面镜子寄托的家国情怀
在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的一个展柜中,陈列着一面锈迹斑斑的
老式花镜,花镜的主人叫池煜华,他的丈夫叫李才莲。
池煜华老人,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等候自己的丈夫归来。
她虽
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女人,而她的丈夫李才莲,则是红军高
级将领,曾任中央苏区分局书记。
池煜华是穷苦人家的孩子,1928年,刚满18岁的池煜华就和比她小三岁的丈夫圆了房。
新婚三天后,李才莲被组织安排任中共赣南行委青年干事,小夫妻俩从此聚少离多。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北上,临行前,已经担任少共江西省
委书记的李才莲用身上仅有的钱买下这面镜子,送给妻子作为临别
纪念,他拉着池煜华的手说:“我离开后,你要守好家,多识字,
等我回来。
”自此一别,丈夫杳无音讯。
没了爱人的消息,池煜华
茶饭不思,她曾多方打听,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也曾化装成讨饭
婆子,到瑞金、宁都等地千里寻夫。
一次,在一个茶亭坳里,她无
意中发现了一张悬赏捉拿“匪首”李才莲的布告,她欣喜若狂:丈
夫还活着!丈夫还活着,她有就盼头。
于是,她回到家中,说不清
有多少回、多少次,倚门而望,盼望丈夫会突然出现在村前那条弯
弯的小路上。
她等啊,盼啊,一等就是半个多世纪,门槛上踏出了
一个深深的豁口,缕缕青丝熬成了满头白发,可丈夫依然没有出现。
她的内心始终铭记着丈夫临走时说的话:“守好家,多识字,等我回。
”池煜华把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寄托在了花镜之中,对镜梳妆,
仿佛爱人就站在自己背后;夜深人静之时,她把情感挥洒在日记里,与爱人在笔尖对话。
革命胜利后,她也曾给最高领导人写信,希望
能查找到李才莲的下落。
她的求助,引来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经过多年寻找,也没有什么确切消息。
一直到1983年,苦等了72年的池煜华终于等来了有关丈夫李才
莲的消息,不过,那并不是她想像中的喜讯,而是一纸烈士证明书。
直到这时,池煜华老人才得知,早在1935年5月,她的亲密爱人、
时年仅22岁的李才莲就在反围剿战斗中牺牲于瑞金了。
尽管如此,
池煜华仍然忘不了丈夫那句话,天天翘首期盼,直到生命的尽头。
2005年4月24日,等了丈夫72年的池煜华老人逝世,享年95岁。
一诺千金,成就一首革命爱情的千古绝唱。
试问,谁不想等到革命成功共唱胜利的凯歌,谁不想享受和平到
来获得亲情爱情,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能干一番大事业的时代,也
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可能丢掉性命的时代。
在面临生死的抉择时,他
们都毫不犹豫的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曾经无数次的在想,如果今天,当亲情
爱情、幸福苦难、流血牺牲摆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是带头冲锋还
是犹豫退却,我们会选择什么?又会放弃什么?中国共产党人的革
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心中就会增添许多正能量。
让我们继承革命传统,共创美好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