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设施农业发展状况
- 格式:ppt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18
美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一、世界一流的现代农业1、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美国有50个州,3045个县,人口2006年突破3亿,其中农业就业人口200万,全国国土面积937万km2,耕地面积1.87亿h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人均占有耕地63hm2。
美国农用地大部分位于北纬25°~49°之间的北温带和亚热带,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高,劳动生产效率最高,农产品出口量最大,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2、各具特色的优势布局经过多年的区域发展,美国农业已形成各种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产业链。
自19世纪开始农业商品化进程至今,全美已形成牧草乳酪带,玉米带,棉花带,烟草和综合农业带、小麦带、山区放牧带、太平洋沿岸综合农业带、亚热带作物区等8个专业化农业生产带。
处于每一生产带的农场一般只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甚至只从事某种产品的某一生产环节的工作。
3、高度发达的机械作业美国海拔500m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农业的发展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大,又主要依靠机械化作业。
在美国农民就是一个机械手和卡车司机,驾驶卡车在田地巡视,操作农机在地里耕作,整地,深施肥,收获等各种农业作业项目全部实行机械化,有的项目还实行复合作业。
家庭农场实行公司核算,科学种植,机械标准化作业,生产效率高。
4、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美国高度重视农业资源保护。
一是进行盐碱地治理,改善土壤物理性能,科学选择适合土壤种植的作物品种。
二是发展旱作农业。
三是开展保护性耕作,注重培养地力,实行免耕耕作制度,全国免耕面积占总耕作面积1/3;对农作物秸秆实行机械还田。
美国规定了土壤保护标准,农户的耕地经过检测后达到了规定标准,就可以得到补贴,否则就得不到补贴,从政策上激励农户保护土壤。
第3讲美国产业结构1. 农业产业:美国农业产业高度发达,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主要农产品包括玉米、大豆、小麦、棉花等。
美国还在生物技术、有机农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2. 工业产业:美国工业产业涵盖了制造业、能源、化工、钢铁、汽车、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其中,美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特别是在高科技、生物制药、精密仪器等方面。
美国还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
3. 服务业:美国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技术、教育、医疗、零售等多个领域。
其中,金融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之一。
5. 文化产业:美国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好莱坞电影、音乐、图书、时尚等产业吸引了大量国际关注。
美国的文化产业不仅为国内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还通过输出文化产品,提升了国家软实力。
美国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各产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
第3讲美国产业结构1. 农业产业:美国农业产业高度发达,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主要农产品包括玉米、大豆、小麦、棉花等。
美国还在生物技术、有机农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2. 工业产业:美国工业产业涵盖了制造业、能源、化工、钢铁、汽车、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其中,美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特别是在高科技、生物制药、精密仪器等方面。
美国还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
3. 服务业:美国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技术、教育、医疗、零售等多个领域。
其中,金融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之一。
生态农业发展中美农业的差距生态农业发展中中美农业的差距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生态农业逐渐兴起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然而,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中美两国的农业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本文将从资源利用、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等方面探讨中美农业差距的原因,并提出弥补差距的方法和建议。
一、资源利用的差距在资源利用方面,中美农业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首先,土地利用效率方面,美国的农田科学管理水平较高,合理配置了农业用地,使得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相比之下,中国的土地利用率较低,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农田面积有限,且管理水平较低,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其次,水资源的利用也存在差距。
美国在灌溉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上投入巨大,实施了精确灌溉技术,有效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而中国在农业灌溉上普遍采用传统的泛灌溉方式,水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设施建设的力度。
二、科技创新的差距科技创新是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
美国在农业科技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断进行科研创新和技术推广。
例如,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虫害作物,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抗灾能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而中国在农业科技创新上还存在不足,研发投入较低,缺乏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美国在农业信息技术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
通过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手段,实时监测土壤水分、施肥效果等关键指标,帮助农民科学决策。
而中国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还较为滞后,需要加大投入,提高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融合水平。
三、政策支持的差距政策支持是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美国政府长期以来注重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例如,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管理方式。
而中国的农业政策相对滞后,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需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
弥补差距的方法和建议为了弥补中美农业发展中的差距,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并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美国农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美国农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美国农村地区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国家提供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并为城市居民提供就业和服务。
然而,随着种种社会经济变革的发生,美国农村地区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美国农村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美国农村地区的当前状况。
目前,美国农村地区人口相对较少,但面积广阔,地理上分布不均。
这些地区的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农业、畜牧业和林业等领域。
农村地区的总产出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当一部分,这使得适当的发展和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变得至关重要。
然而,美国农村地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年轻人的离乡背井已成为一种趋势。
许多年轻人选择迁往城市寻求更多的机会和发展,这导致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
其次,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缺乏高速互联网连接、医疗资源和教育机会,这也限制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然而,未来的发展给农村地区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
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农村地区可以更好地利用先进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多元化。
例如,农业机械化和精确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并减少人工成本。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可以将农村地区与城市联系起来,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
其次,农村地区还可以发展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等新兴行业。
美国的农村地区自然环境优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农村地区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发展农村旅游业,提供乡村度假和农家体验等服务。
此外,生态农业的发展也可以推动可持续农业和环境保护,为农村地区带来更多的经济和环境益处。
然而,要实现这些潜在机遇,政府和相关利益相关者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制定政策和计划,鼓励年轻人回到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
其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提高互联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覆盖率。
此外,政府还应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应对市场的变化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本刊特稿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兼论促进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对策朱龙1陈杰-"吴筱栋1朱悦1吴军辉-刘俊-(1.上海市宝山区农机站,上海201900; 2.同济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上海200092)摘要:本文从设施类型、设施作物、栽培技术总结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概况,剖析了世界不同国家设施农业的特色,结合我国的实际,从市场培育、人才培养、政策扶持以及技术突破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够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特点;对策建议设施农业(protected agriculture)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条件,创造出适宜于植物或者动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使之能够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制约全天候、周年化生产的农业生产系统。
设施农业是农业生产中交叉型、综合型以及应用型的生产系统,它的主体就是环境安全型温室、圈舍以及菇房。
设施农业的关键是利用各种建筑和设施,为植物或动物提供一种相对理想的生长环境,能够使得植物或动物在不适宜其生长的季节和气候条件下,也能正常的生长。
它根据不同的种养品种需要设计成不同设施类型,同时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3*。
设施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具备高科技、反季节和多样性的特色,在投入产出上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不同的国家,设施农业,也可以称为工厂化农业、可控环境农业、保护地农业以及设施农业,这些名称只是在文字表达上有所不同,但其实质内涵是一致的⑷。
伴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进步,设施农业也正朝着智能化、无人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1设施农业发展概况据2017年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460万hm2,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其中,东亚的中国、韩国和日本,欧洲的荷兰、美洲的美国都是设施农业面积较大的国家,特别是东亚三国,由于传统的饮食习惯,蔬菜的人均需求量较大,所以依托于蔬菜生产发展起来的设施农业发展也极为迅速,仅中国、日本和韩国3个国家的设施农业面积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科技创新项目——设施绿叶蔬菜智能化生产装备技术研究及示范[沪农科创字(2019)第2-2号)通讯作者:陈杰%之和就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2.90%)10-15*。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国美国的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两大经济强国,其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将就中国和美国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农村发展等方面的差异与相似之处。
一、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和美国都注重农业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促进农业生产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中国方面,近年来致力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村电网等方面的投入。
中国的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农村公路里程大幅增加,为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更便捷的条件。
农田水利方面,中国加大了对农田灌溉系统和水资源管理的投入,提高了农业的抗旱能力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农村电网的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农村电力供应得到有效保障。
美国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成熟和完善。
农村道路、桥梁和水渠网络覆盖广泛,农田灌溉系统高度发达,农村地区普遍实行电气化,农村居民享受到了稳定和可靠的电力供应。
二、政策支持中国和美国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存在政策支持的差异。
中国方面,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财政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推出了一系列补贴和扶持政策,以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农村公路建设获得了一定的政策倾斜,各级政府鼓励和支持村级和乡级公路的修建,以解决农民运输成本高和交通不便的问题。
美国方面,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给予了积极支持。
美国农业部设立了专门的基础设施补助项目,鼓励农村地区修建和改善道路、水渠、电力等基础设施,并提供资金和技术指导。
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税收减免等方式,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相应的经济激励。
三、农村发展中国和美国的农村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方面,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也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
比较中国美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比较中国与美国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农业大国,其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有着显著的差异,本文将就此展开比较。
一、交通基础设施比较交通基础设施对于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流通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长期以来,政府大力发展农村公路,农村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农村公路的建设,使得农民的农产品进出更加顺畅,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农村电子商务也迅速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
相比之下,美国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美国拥有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网络,农村地区通行便利。
这为美国的农产品销售和农村旅游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美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航空运输系统,农产品的国际流通更加便捷。
可以说,美国的农村基础设施是中国所追求的目标。
二、灌溉基础设施比较灌溉基础设施对于农业的水资源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但由于地理环境和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其灌溉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
虽然在南方地区,如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大规模的灌溉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北方地区依然存在缺水的问题,尚需进一步提升灌溉设备和技术。
与此相比,美国的灌溉基础设施更加发达。
美国农业借助于先进的灌溉技术,确保了大规模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益。
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农业灌溉、加利福尼亚州的农业灌溉和中西部的农业灌溉系统均为美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
这些灌溉系统为美国农民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并使得农业得以持续发展。
三、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比较电力供应对于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民居民的日常生活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电网建设,通过农村电网建设,中国农村地区电力供应得到明显改善。
如今,农村地区绝大多数家庭都能够享受到稳定的电力供应,这为农产品的加工和农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农 机 化国内外设施蔬菜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设施农业是指,依靠一定人工设施,借助人工影响下的环境气象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适宜条件的农业生产模式。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步伐加快,设施蔬菜生产代表着现代精细农业的发展方向,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是,依靠温室、大棚等现代农业设施,能够进行常规或反季节规模化生产,并且在设施创造的最佳环境下实现增产增收增效。
本文在总结徐州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谈谈设施蔬菜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1.国外发展现状早在1949年,加利福尼亚帕萨迪纳研究中心利用温室监控技术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气候室”,此后提出了现代精细农业概念,并引导现代农业向着设施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世界上设施农业比较先进的国家以美国、荷兰、以色列、日本为代表。
其中,美国农业温室种植突出规模化和智能化,处于遥遥领先地位;荷兰拥有全世界25%的玻璃温室,己成为荷兰支柱产业;以色列凭借世界领先水平的节水灌概技术和温室技术相结合,在沙漠地区创造了农业种植奇迹;日本在工厂化育苗和设施环境调控方面技术领先,优势明显。
在现阶段的世界发达国家,温室均向大型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设施生产设备先进适用,式并存的格局。
区域多数县区设施设备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设施类型向大型化发展,成为徐州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
但是,与全国其他地区问题相似,徐州设施蔬菜的设施有效利用水平低、生产技术落后,缺少宜机化生产装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设施栽培作业装备和相关配套技术尚不完善,生产仍以人力为主,作业效率低;标准化管理跟不上,导致设施条件种植的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始终无法达到国际水平。
二、设施蔬菜机械化存在问题1.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目前,由于各地气候、地理环境等差异,徐州设施蔬菜生产地区间农机化水平差距较大,普遍缺乏高效装备。
其中,经济发达地区机械化水平较高。
的维修质量。
从事农业机械维修不得有下列行为:①使用不符合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的零配件;②拼装、改装农业机械整机;③承揽维修已经达到报废条件的农业机械;④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禁止性行为。
对于违反上述规定的农机经营者,《条例》第46条规定,生产、销售利用残次零配件或者报废农业机械的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车架等部件拼装的农业机械的,由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销售的农业机械,并处违法产品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认证认可管理、安全技术标准管理以及产品质量管理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处罚。
《条例》第47条规定,农业机械销售者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建立、保存销售记录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并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条例》第49条规定,农业机械维修者使用不符合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的配件维修农业机械,或者拼装、改装农业机械整机,或者承揽维修已经达到报废条件的农业机械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处违法经营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维修技术合格证。
《条例》对违法农机经营者的上述处罚规定,是为了约束经营者的行为,从法律法规层面上维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机用户的合法权益。
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以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拥有各种型号的拖拉机500万台左右,大多在73.5kW以上,最高达276kW;各种联合收割机150万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深松机械、整地机械、播种机械、植保机械、联合作业机械配套齐全;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饲料粉碎机、挤奶机、牛奶保鲜加工成套设备已广泛应用;节水农业中的沟灌、喷灌、滴灌已成为农业生产中所必须;现代化的激光、计算机、声控等高新技术已在农业机械化上大量采用。
比较中国美国农业农村发展模式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农业强国,其农村发展模式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比较中国和美国的农业农村发展模式。
一、农业发展模式比较中国农业发展模式的特点是以农村为重心,依靠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中国农业发展还注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例如发展农村旅游、农民合作社等。
相比之下,美国农业发展模式更加市场化和产业化。
美国的农业企业较多,农业科技发达,农产品生产高度专业化。
美国农业注重研发和应用农业生物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此外,美国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和农业生态旅游等新型农业形态。
二、农村发展模式比较中国农村发展追求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共同发展,注重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中国农村发展主要采取农田水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等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美国农村发展模式则更加注重农民的自主发展和市场化经营。
美国鼓励农民开办农业企业,促进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农业旅游等产业链,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同时,美国农村也重视农村教育、医疗和社区建设,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三、农业农村发展模式的启示中国和美国的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各有优势。
中国的发展模式注重农村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强调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而美国的农村发展模式则更加市场化和专业化,注重农民的自主权和市场竞争力。
我们可以从两种模式中汲取经验,形成适合自己国家的农业农村发展模式。
需要注重科技创新、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农民培训和合作社建设。
同时,也需要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教育保障,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和美国的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各具特色,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通过比较和学习,可以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模式的改进与创新,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在发达国家,如荷兰、德国、日本等,设施农业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国家在设施农业技术、设备、生产管理等方面拥有较高的水平,并呈现出以下特点:技术先进:发达国家在设施农业领域拥有许多先进的科技,如智能控制系统、新型材料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并优化农业生产环境。
生产效率高:发达国家通过设施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精准化和规模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例如,荷兰的温室农业生产体系,能够实现自动化种植和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环保节能:发达国家在设施农业中注重环保和节能,通过循环利用、减少能源消耗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以色列的滴灌技术,能够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浪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外设施农业将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更加精准的环境控制和生产管理。
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设施农业将更加注重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1)生产设备智能化:未来,设施农业的生产设备将更加智能化,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2)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将在设施农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通过基因编辑、细胞培养等技术,培育出更加优质、抗病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环保和可持续性:未来,设施农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
通过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可再生能源等手段,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
还将注重农作物的有机生产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农业生产方面:设施农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品质,促进全球粮食安全。
同时,设施农业的智能化生产也将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精准的环境控制和生产管理手段。
消费者需求方面: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度不断提高,设施农业能够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美国城市林业现状、成就、问题与发展趋势张志强齐亚东关键词:城市和社区林业,城市森林,效益和价值,历史,成就,问题,趋势,美国美国城市林业发展已较为成熟,在过去的20年里经历了行道树管理、逐步认识到树木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城市森林作为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与管理三个比较明显的阶段。
本文介绍了美国城市林业建设的兴起、发展和成就,美国城市森林与城市树木的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分析了美国城市和社区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美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国土面积约9 62.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大约为2.8亿(The World F actbook 2002)。
其中除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外的48个大陆州总面积约为808万平方公里,林木覆盖率为32. 8%(Dwyer et al. 2000)。
在美国,城市和社区森林是由行道树、广场绿化、片林、机关绿化、城市公园、运动场、庭院花园、高速公路绿化等组成的。
据美国农业部林务局(USDA-FS)(Dwyer et al. 2000)最新调查,48个大陆州城区(Urban area)占美国总国土面积的3.5%,占美国人口的75%,城市林木覆盖率为27. 1%,约有38亿株树木;大城市区(包括郊区县)占总面积的24.5%,总人口的80%,平均林木覆盖率33.4%,大约有744亿棵树。
城市森林与美国绝大多数的生活与生产息息相关。
1.城市林业的历史城市和社区林业是美国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872年植树节的创立标志着人们认识到植树造林和树木保护的重要性。
1962年,总统户外休闲资源评估委员会(Presidents Outdoor Recreation Resources Review Commission,ORR)下设城市林业信息处。
19 65年,由美国第一夫人积极发起全国范围的美化运动促成了“白宫国家美景会议”的建立。
与此同时,美国林务局副局长Philip Thornton倡导了城市林业项目。
美国现代农业发展及借鉴经验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是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除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以农立国”的传统和完备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是促进美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美国农业的特点(一)世界领先水平的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率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集团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使美国农业在世界上依然具有最强大的竞争力。
生产量名列世界前列的主要产品有大豆、谷物、家禽、猪牛肉、奶类等。
2007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达 770 亿美元,出口收入占所有农产品现金收入的四分之一。
(二)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1826 年制定的“宅地法”,奠定了美国家庭农场的基础。
目前全国有 204 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 193.4 公顷;农业劳动力有 200 多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 2% 左右。
小型农场的数量超过 90%,占整个农业资产的 70%。
目前“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 7 万多个,虽然数量不大,但其面积和销售额在美国农场中所占的比例却较大。
(三)农业生产高度区域化和一体化早在 1914 年,美国农业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
农业产销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
美国的农业体系被称作“农工综合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劳动力的 17%,大大高于农业本身所能吸收的劳动力。
(四)农业协会发挥着较大作用美国农业协会是一个农民自发组织,成立于 1919 年,至今已有近 100 年的历史。
现有 600 万名会员,主要是农民(全国有 80%的个体农民参加协会)和与农业有关或对农业感兴趣的小型生产商或个人。
农协的主要职责是:通过遍及全国各州的协会收集会员意见、建议,每年 1 月份召开年会,制定相应的、代表多数农户意愿的政策,如农业税收、环境保护、集团投入等,代表农户到国会游说,力争使农户的建议变为联邦集团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