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地理

贵州地理

贵州地理
贵州地理

一、简答题

1、简述贵州区域地质的特征

(1)沉积地层发育齐全,自中元古界至第四纪均有出露,海相地层层序连续。(2)层状浅变质岩系是构成贵州东部中晚元古代地层的主体,属区域动力变质作用产物,主要为绿片岩相。

(3)贵州的火成岩虽出露面积不大且分布零星,但岩类较多,从超基性一基性一中性一酸性者均可见及,尤以基性火成岩最为发育。

(4)贵州的海相碳酸盐岩类齐全,分布广泛,约占全省面积的61%。在贵州扬子地层区从晚震旦世至中三叠世的地层组分以碳酸盐岩为主。

(5)在长达10多忆年的地质历史的时期中,构造运动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和燕山-喜马拉雅等5个阶段,构造运动既有激烈的褶皱运动,又有缓和的升降运动。

(6)矿产资源较丰富,矿种较多,但以沉积矿产和低温热液矿产为主。

2、简述贵州地貌的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地面崎岖破碎

(2)碳酸盐类岩石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3)地貌类型复杂,山地遍及全境

(4)地貌区域存在差异

(5)地貌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3、简述贵州气候的特点

贵州气候呈现出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热量教丰富,生长季节较长,气温年变化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2)降水丰富,雨热同期,降水量年变化小,季节分配不均,大部分地区为1000-1300毫米,空间分布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渐减少。

(3)多云寡照,雨天多,湿度大。

(4)灾害性天气频繁,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4、简述贵州河流水文的特征

(1)河流径流量比较大(年径流深度589mm);(2)年内分配不均;(3)年际变化大;(4)含沙量比较大;(5)河流污染较突出。

5、贵州屯堡文化的特点

(1)语言。屯堡人的语言多带卷舌音,发音快,透着军人的阳刚之气,它是明代的官话(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专家把它称为“安顺屯堡方言”。

(2)服饰。屯堡人的服饰,主要表现在妇女身上,她们的装束通常是宽衣大袖,大衣袍长及膝下。

(3)石头工艺。屯堡民居最大的特点是石头的广泛应用。石头砌成的围墙和屋壁,石板盖的屋顶以及那高耸的石头碉堡,正是屯堡人的杰作——石头建筑。

(4)饮食文化。旧时民谚曾有“贵阳的穿着、安顺的吃喝”一说,即是指安顺地区独具特色的屯堡饮食文化。屯堡地区的饮食有品种丰富多样、耐贮藏且携带方便、风味别致而爽口等特点。

(5)地戏。屯堡民间的表演艺术是极其丰富的,有地戏、花灯、山歌、佛歌、孝歌、唱书以及诙谐的民间口头艺术“吹嗑子”(一种近乎单口或多口的方言相声形式)等,最具代表性的是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地戏。

(6)宗教文化。宗教方面屯堡人多信佛教、道教。旧时各地都建有寺庙供奉神佛,有的还置有庙产。

二、论述题

结合所学知识,试谈一谈你对贵州生态农业发展建议

1、加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普及宣传教育

贵州省农业环境被严重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们极度缺乏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的认识。因此,加强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普及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自觉性,已成为保护和建设农业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

2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建设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

当前贵州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较低,使得生产要素向其他产业流动,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的脆弱,导致农业生态条件的恶化。改善生态条件,首先应当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其次应当加强对耕地的保护,严格处理非法占用耕地。最后应当加强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以使其达到严格的执行标准,保护好生态农业环境。

3、提高用水率。

一是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在全社会呼吁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达到良性循环用水。二是加强水资源利用的规划和管理, 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三是多在石漠化地区积水。四加快发展节水灌溉。要增强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积极鼓励农民兴修小型水利设施,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五是做好水污染治理。

4、科学的使用农药和农业化肥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增施有机肥同时采取防治措施。在生产中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改进农药剂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措施。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总结——交通运输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交通运输 【时事热点】2009年11月22日,铁道部公布《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最新调整方案:计划铁路建设投资总规模12年内将突破5万亿元,新增4万多公里营业里程。规划新增部分线路:向塘—莆田(福州)、合肥—福州、乐山—贵阳—广州、昆明—南宁—广州、西安—汉中—绵阳、乌鲁木齐—哈密—兰州、喀什—和田、嘉峪关—策克、安康—张家界、上海—南通、广州—茂名—湛江、青岛—连云港—盐城以及中俄、中蒙等对外铁路通道。 【考点分析】 1.中国的铁路网(主要铁路线、铁路枢纽) 2.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对比及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3.新增铁路线的起止地区以及对沿线地区的影响。 【精选试题】 1.右图中,按①②③④顺序,铁路枢纽依次是:() A.包头.重庆.长春.株洲 B.济南.攀枝花.沈阳.昆明 C.兰州.武汉.哈尔滨.贵阳 D.郑州.南京.满洲里.怀化 2.分别从右图中的铁路枢纽出发,乘火车沿最近线路去北京,所经铁路线正确的是:() A.①~北京:京沪线 B.②~北京:京九线 C.③~北京:京哈线 D.④~北京:宝成线 比较我国主要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的关系,回答3~4题。 3.图中数字所代表的运输方式为() A.①水运、②铁路、③空运、④公路 B.①公路、②铁路、③空运、④水运 C.①铁路、②水运、③空运、④公路 D.①公路、②水运、③空运、④铁路 4.我国南北方向的运输一直非常紧张,能改善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是() A.多开辟南北向航线 B.铺设南北向的铁 路客运专线 C.开挖运河或拓宽京杭大运河 D.铺设南北向管道运输线 5.请你为广州的青青同学外出旅游出谋划策。 (1)如果想去香港旅游,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是乘。 (2)如果想去上海旅游,最节省的交通工具是乘, 但是必须有充足的时间。 (3)在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情况下,想节省时间,如果去乌鲁木齐,应选择的交通方式是。(4)如果选择乘火车去乌鲁木齐走便捷的路线,则沿途经过的铁路线是线、线、线。【考点一】 材料:2006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2.6亿人,同比增加1亿人;旅客周转量完成6622亿人公里,同比增加560亿人公里;铁路货物发送量28.7亿吨,同比增加1.9亿吨;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21707亿吨公里,同比增加1171亿吨公里。(铁路旅客周转量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铁路局或全国铁路在客运方面完成的旅客人公里数) 1.关于2006年全国铁路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06年货物发送量大于旅客发送量B.在四类同比增长中,增长率最高的是旅客周转量C.在四类同比增加中增长率最高的是货物周转量D.旅客周转量小于货物周转量 2.影响旅客发送量增加的外部因素主要有:() A.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良好 B.铁路电气化改造,列车提速C.新建了一些铁路,增加了里程D.列车服务质量提高3.影响一个国家铁路旅客周转量的因素主要有()①铁路的长度②经济发达的程度 ③人口数量④票价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我国①京沪线②京哈线③青藏线④南昆线⑤大秦线铁路线中,旅客运输压力大的是() A.①② B.①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贵州自然地理概况

贵州自然地理及其自然风光概况 本篇文章主要绍贵州的自然地理及自然风光,让人们知道贵州是 一个有着极其强大的发展空间。贵州应该是世界瞩目的省,因为贵州在以下几点是得天独厚的:一是贵州天然的地貌环境可以使贵州成为世界瞩目的喀斯特王国。二是贵州有着宜人的环境,它冬暖夏凉,气候适宜可以说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三是贵州的地貌、环境、气候造就了贵州这个原生态的王国,其生物的多样性,植被的原始性都有着无以估算的价值,其中不乏有还未发现的珍惜物种,还有就是它保持的原始性也是贵州的绝色之处。五是贵州的自然风景名胜区,为贵州旅游发展提供的很好的发展平台,让贵州更具有魅力。 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 °36 ' 109 °5 '、北纬24 °7'乞9 °3 '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 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 全省辖2个地区、3个自治州、4个地级市共88个县(市、区、特区),省会贵阳市。 1、地形地貌 贵州地貌属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境内最高处为毕节地区赫 章县珠市乡的乌蒙山韭菜坪,海拔2900.6米;最低处为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47.8米。境内山地和丘陵占92.5%。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 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2、气候 贵州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温14 C? 16 C,最冷月(1月)均温一般不低于5 C,最热月(7月)均温一般在25 C以下。年降水量一般1100?1400毫米。10 C以上活动积温约4000?5500 C。无霜期长达270天以上。因地形和纬度等因素的影响,致省

贵州省情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P1 2.(欠发达)和(欠开发)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P11 3.(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P8 4.贵州东与( 湖南)交界,北与( 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P14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P14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P15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P8 8.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P20 9.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P20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08年,森林覆盖率达(39.9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P33 11.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146.76亿吨,居全国第(4 )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P27~ P28 12. 截至2008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 )个地区和(88)个县级单位。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P41 13.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P49 14.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P66 15.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P73 16.贵州省2008年末总人口为(4036.75 )万人,人口密度为(229.1 )人/平方千米。——P74 17.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P77 18.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2008年全省共有( 3 )个自治州、(11 )个自治县和(253 )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5 %)。——P83 19.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P44 20.目前铜仁地区管辖的4个自治县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和(玉屏侗族)自治县。毕节地区管辖的1个自治县是(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P42~43 21.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表现在(种植业)比例下降,(畜牧业)比例上升,形成了以(粮食种植)为基础,以(畜牧业)为重点,农林牧渔业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P96 22.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P97 23.根据目前贵州的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贵州以(重工业)占绝对优势。——P103 24.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体系,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P102

西南地理考释 读书笔记

读《西南地理考释》 ————方国瑜驳斥伯希和 当我们回顾即将过去的20世纪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方国瑜先生无疑是20世纪云南最了不起的民族史学大师。他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实事求是的态度,刻苦认真的精神,在中国民族历史、中国西南边疆史地、云南史料目录、东巴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震古烁今的杰出成就。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 作为云南民族史的创始人,方国瑜在民族史、地方史、文献整理方面贡献较大。同时,自1936年执掌云南大学史学教授起,不仅自己著作等身,而且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硕士、博士,为民族史研究提供了众多优秀人才。因而,我们从方国瑜先生民族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谈起。民族史的研究与近代民族危亡密切相连,云南自然不能幸免。在沉重的民族危机压迫下,学者们无法安于单纯的理论研究,纷纷投身于救国图存的热潮中。1935 年,中英会勘滇缅南段未定界,方国瑜亲身实地考察,参与中英会勘滇缅边界事务,打击外来的侵略企图,在边疆地区宣传维护统一的重要性,寸土必争。这些经历都映照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西南地理考释》关于对伯希和谬论的驳斥,更是慷慨激昂,有理有据。 “法国人伯希和的《交廣印度两道考》说,當時(唐代)雲南未成一省,其东南部隸於安南都護府,其東北隸於今日四川之敍州(即唐戎州)(译本页143)。而方国瑜老先生驳斥他说,雲南之東南部,是指清代廣南,開化,臨安三府,现在文山,红河二州之地,亦即两漢设置牂牁郡益州郡南部、蜀漢时段設興古郡。北周時授爨震爲寧州刺史,领四郡,延袤贰仟餘里,興古郡为西爨地。隋初偉冲至南寧,爨震及西爨諸首领皆诣府参谒,設南寧州總管府,後改都督府统辖興古郡地。新唐书地理志所载戎州都督府羁縻府州,在興古郡故地,先後設有九州领三十二系。凡此班班事實,(已做考说)不容歪曲。而伯希和却妄説“唐代雲南之東南部隸於安南都護府”,是由於他的嬐悪用心,不可不驳斥之。” “伯希和所依据的只是贾耽路程所说“爨蛮安南境也”一句话,提出雲南東南部隸於安南都护府,把汉以来设置全部记录否定掉,说做雲南南部自来是属于安南的边境。伯希和在1904年发表这本书,是法帝国至于侵略越南沦为殖民地后二十年,正当帝国主义列强王图叫嚣瓜分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法帝国企图从越南侵略我国西南各省,雲南,贵州首当其冲,施展外交伎俩,纷至沓来。为殖民侵略服务的所谓“学者”,也大展身手,伯希和自命是东方学家,以考史为名,为侵略制造舆论而做此书。他为侵略服务的。一片谎言。蛮横无理,之因贾耽路程所说的一句话,大做文章,究竟这句话的来源和实质是怎么一回事?不去考究,妄作判定。我们要严肃认真的对待这个问题,实事求是的把历史实际揭示出来,是真相大白,揭穿其险恶用心是他的伎俩无藏身之地。” 伯希和还将“爨种之南端“的“步头”视为“《蛮书》之贾勇步, 贾耽之古涌步”, 认为该地“置于今之临安( 建水)”、对此, 方先生以更加充分的资料和史实, 考辨了步头和贾勇步为二个不同的地名, 并据《新唐书》、《地理志》、《蛮书》所记道里情况, 参之《元史·地理志》、《景泰云南图经志书》的相关记载, 考订步头为今云南元江, 贾勇步则为今之云南河口, 而“由安南城水行经峰州至贾勇步称峰州路, 自贾勇步陆行经通海至拓东城称通海城路, 又自贾勇步水行经步头,再陆行至安宁城称步头路”。进而阐释了“步头”之含义, 论述了步头在中国西南联系安南、文单国、昆仑国中的重要作用, 批驳了伯希和将贾

中考地理“中国的交通运输业”知识点

中考地理“中国的交通运输业”知识点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1、现代运输方式的种类、特点及其运输方输的选择 ⑴、现代运办方式:铁路、公路、海运、河运、空运、管道等。 ⑵、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从运量、运速、运价等方面分析。 2、公路运输 ⑴、特点:门对门的服务要求,是短途运输的主要方式。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合性强。 ⑵、识记:青藏、川藏、新藏、滇藏等干线的起止点。 ⑶、公路的编号。(国道)首都放射线第一位数是“1”、南北纵线第一位数是“ 2”、东西横线第一位数是“ 3”。 3、铁路运输:是一种适宜于长距离运送客、货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⑴、识记:主要铁路干线的起止点。 横:A京包-包兰线、B陇海-兰新线、C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纵: ①京沪线、②京九线、③京哈-京广线、④太焦一焦柳线、 ⑤宝成-成昆线。 ⑵、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等。 4、海洋运输(分为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两绝大部分) ⑴、沿海航线:①、北方航线:以上海、大连为中心。 ②、南方航线:以广州、香港为中心。

⑵、沿海主要港口: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福州、厦门、广州、香港、湛江、海口等。 5、航空运输 ⑴、特点:速度快、舒适、安全,价格昂贵。 ⑵、航空运输是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准的重要标志。 ⑶、主要航空港:北京、上海、广州等。 6、交通方式的合理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贵重或急需的货物,数量不大一一空运;②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 公路(短程)、铁路(远程);③大宗笨重货物---- 铁路、水运(依据两地的位置及交通线路);④液体、气体一一管道

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

机密★开考前2016年12月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8个小题,每题3分,共计11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示意距太阳最近的四颗行星,读图完成1--2题 1、E代表的行星是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火星 2、M星是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 A、质量过大 B、表面温度过高 C、太阳光照不足 D、体积过大 图2为贵州省云顶风力发电机组景观,读图完成3--4题 3、推动风力发电叶片转动的能量来自 A、月球引力 B、地球内部热能 C、太阳辐射能D燃烧煤炭 4、积极研发和推广风能发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体现的 人地关系思想是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人地和谐 图3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读图完成5-6题 5、通常认为岩浆来源于 A、① B、② C、③ D、④ 6、在甲圈层,随深度增加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A、横波减小,纵波增加 B、横波增加,纵波增加 C、横波增加,纵波减小 D、横波减小,纵波减小 图4示意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完成7---8题 7、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2015年底,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严重雾霾。雾霾能增强的辐射 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2015年12月1日至3日我国北方某地天气记录。完成9---10题。 日期气温(℃)气压(hpa)风向风力(级)天气状况 12月1日10 1012 偏北1---2 晴转多云 12月2日-5 1032 偏北5---7 中雪 12月3日0 1024 偏北2---3 阴转晴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10、该地可能出现 A、低温冻害 B、持续干旱 C、暴雨洪灾 D、阴雨连绵 图5示意水循环过程,读图完成11---12题。 11、“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 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 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 被的根系吸收”。这段话涉及的圈层有 ①水圈②大气圈③生物圈④地壳 ⑤地幔⑥地核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12、我国“南水北调”影响的环节主要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6示意(渝新欧)铁路。该铁路东起重庆,西至德国杜伊 斯堡,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际物流大通道。读图完成 13---14题。 13、从杜伊斯堡到乌鲁木齐,沿途植被出现了从森 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引起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 14、与远洋运输相比,铁路运输的优势有 A、速度快 B、运费低 C、运量大 D、投资 少 图7为喜马拉雅山某地不同时期景观。 15、导致图中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火山地震频繁 B、森林面积增加 C、登山活动频繁 D、全球气候变暖

贵州省情实践报告

贵州省情实践报告 (1)从整个贵州省来看旅游与扶贫关系,可以拉动经济发展,创办新型旅游城市: (2)贵州省经济状况,和自然资源优势 贵州省旅游局杨胜明局长率先在中国提出了“旅游扶贫”的理念,她强调旅游不应是一种谋求短期经济效益的产业,它应长期而持久地赐富于民。恰恰因其经济的欠发达,贵州迄今仍保持着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它是一个“活着”的民族遗产宝库,堪称“文化千岛”,其中32%的人口都属于少数民族,仍相对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以及各个民族的精神信仰是习俗、节日与典礼、传统工艺、音乐、语言与建筑。贵州以扶贫为目标,利用贵州省自身资源优势,脱贫致富,旅游活动给当地居民带来直接创收,使当地人意识到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从意识主动去传承与保护自己的风俗习惯,民族特色。贵州一定会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来。 (1)雷山县旅游资源状况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与凯里、台江、榕江、丹寨四县市相邻。县城距黔东南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42公里,距省城贵阳184公里,距雷公山主峰30公里。有很高的森林覆盖,有山有水。 (2)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雷山县全县总人口万,其中苗族万人,占总人口的83%,苗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光彩夺目,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这里,有中国苗族第一寨西江千户苗寨,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古朴的民族风情于一体。苗族历史上的五次大迁徙,其中最集中的地方就是西江,370多个苗族村寨分别分布在雷公山周围,雷山县苗族保存有八大支系,因此使得苗族的习俗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而且苗族历史上的五次大运动,三次都发生在雷山。 (3) 自然资源 雷公山,苗岭之巅,主峰海拔米,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总面积71万亩,其中雷山县辖区为7万亩,占保护区总面积的%,占雷山县总面积的%。雷公山无山不绿,有水皆清,森林覆盖率高达%以上,在已知的1780多种植物中,被列为国家濒危、珍惜植物的有20种,500多种属于药用植物,是我国中亚热带一个极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4)雷山县发展乡村旅游取得的成就 雷山县在围绕旅游,调整农业、发展工业、繁荣文化、完善交通、保护生态、建设城镇、提高素质,以雷公山、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巴拉河沿岸民族村寨,县城旅游服务中心为重点,抓住州委,州政府打造“雷公山苗族文化原生态旅游经济圈”的机遇,创新旅游体制机制,狠抓工作措施落实,使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XX年至XX年,接待

《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详目

《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详目 册次种 次 书名及著录 1 1 高州府志: 十卷/ (明)曹志遇等纂修影印本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1册(1-149页)据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明万历刻本影印 2 雷州府志: 二十二卷/ (明)欧阳保等纂修影印本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1册(151-416页)据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明万历42年(甲寅1614)刻本影印 2 3 粤大记:三十二卷/ (明)郭棐纂影印本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2册(545页)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间刻本影印 3 4 南宁府志: 十一卷/ (明)方瑜纂修影印本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3册(341-549页)据日本内文库藏明嘉靖43年(甲子1564)刻本影印 5 太平府志: 三卷/ (明)蔡迎恩,(明)甘东阳纂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影印本//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3册(159-340页)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5年(丁丑1577)刻本影印6 宾州志: 十四卷/ (明)郭棐纂修影印本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3册(1-157页)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15年(丁亥1587)刻本影印 4 7 严州府志: 二十五卷/ (明)杨守仁修; (明)徐楚纂影印本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4册(563页)据日本德山毛利家藏明万历6年(戊寅1578)刻本影印 5 8 新修南昌府志: 三十卷/ (明)范涞修; (明)章潢纂影印本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5册(640页)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16年(戊子1588)刻本影印 6 9 琼州府志: 十二卷/ (明)欧阳璨等修; (明)陈于宸等纂影印本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6册(639页)据日本国会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影印 7 10 福宁州志: 十七卷/ (明)殷之辂修; (明)朱梅等纂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7册(420页)据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明万历44年(丙辰1616)刻本影印 8 11 承天府志: 二十卷/ (明)孙文龙纂修影印本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8册(1-387页)据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明万历30年(壬寅1602)刻本影印 12 桃源县志: 二卷/ (明)郑天佐,(明)李徵纂修影印本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8册(389-485页)据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明万历4年(丙子1576)刻本影印

贵州省概况

贵州省情总结 第一章 一、贵州的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第二章 一、地理环境 贵州是位于云贵高原东部 四川,重庆 + 云南——贵州——湖南 + 广西 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的山区自然条件。 1.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岩溶地教多。 2.地势西高东低,又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 第一、西部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以西平均1500米以上,最高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166米。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最高峰是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 第二、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一线向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800-1500米 第三、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

边缘地区。800米以下,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最低峰在东南部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48米。 一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占61.9%广泛分布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跌水、悬挂泉、喀斯特湖。 地下溶洞、暗河、伏流、暗湖、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莲花盆、卷曲石。 二地貌类型:92.5%为高原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地仅占7.5% 1.北部大娄山,赤水和乌江分水岭1000-1500米 2.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2572米,是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区网”的成员。黔金丝猴的生存区。 3.西部有乌蒙山,山脉绵延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水城县、六枝特区,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最高峰是韭菜坪2901米 4.中部有苗岭,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雷公山,2178米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物种基因库” 大娄山 + 乌蒙山——苗岭——武陵山 三、地理差异: 1.东部山地丘陵区,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 2.北部中山峡谷区,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区。 3.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包括黔西、织金以东,黄平以西,绥阳

初中地理-交通运输试题 最新

2.有一沙漠探险队经过京沪线,陇海线和兰新线来到了南疆,这支探险队最有可能来自() A.上海B.北京C.武汉D.广州 3.陇海铁路与京广、京沪铁路交会的城市依次是() A.郑州徐州B.郑州南昌C.株洲徐州D.株洲南昌 4.下列运输方式中,有“从门口到门口”优势的是() A.管道B.水路C.铁路D.公路 5.“川气东输”使黄州许多居民用上了产自四川的天然气。天然气从四川运到黄州最好的运输方式是() A.水路B.铁路C.公路D.管道 6.下列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哪些属于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①牛马拉车②风帆行船③公路运输④铁路运输⑤航空运输⑥管道运输⑦手提肩扛 A.①②③④⑤⑦B.③④⑤⑥⑦C.②③④⑤⑥⑦D.③④⑤⑥ 7.“要致富,先修路”,在建设新农村中提出的这一口号表明()A.建设新农村就是修好乡村公路 B.我国交通运输业非常落后

C.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D.“修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务工赚钱机会,使农村致富 8.目前,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B.公路C.航空D.水运 9.2018年7月建成通车的海拔最高的一条铁路是() A.成昆铁路B.南疆铁路C.青藏铁路D.贵昆铁路10.下列四组铁路,属于东西干线的是() A.京哈线、京包线、京沪线B.京九线、包兰线、兰新线C.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D.京九线、京广线、陇海线11.乘火车沿京广线自北向南经过的铁路枢纽是() A.北京、天津、徐州B.北京、武汉、衡阳 C.北京、郑州、南昌D.北京、合肥、南昌 我国高速公路虽然起步很晚,但是发展很快。据此回答12、13题。 12.我国高速公路主要分布的地区是() A.东部沿海地区B.东北地区C.华中地区D.西北内陆地区 13.影响高速公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人口密度C.地形条件D.气候条件 14.我国一艘海轮从上海航行至伦敦,应走的最短航线是()A.上海一马六甲海峡一印度洋一苏伊士运河一直布罗陀海峡一伦敦B.上海一太平洋一麦哲伦海峡一大西洋一伦敦

贵州地理题目

贵州地理题目 一、简述贵州地貌的地域差异。(19-20页) 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和形态组合的总称。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贵州地势可分为三级阶梯: 西部大方、织金、普安等地以西,是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东部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是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800米以下;中间广大地区为第二级阶梯。贵州最高地区是西部威宁,平均海拔2166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玉屏,平均海拔541米;最高处是赫章韭菜坪,海拔2901米;最低处是黎平水河口出省处,海拔148米。 地貌区域差异:1、东部山地丘陵区。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势东高西低。沟岩发育、水网密集,地表分割破碎,山地和丘陵地貌显著。适宜发展农业,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2、北部中山峡谷区。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势南高北低。以中山峡谷地貌为主,丘陵、盆地、岩溶洼地有零星分布。适宜发展林业,但河水和地下水较难利用。 3、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包括黔西、织金以东,黄平以西,绥阳以南,镇宁、惠水以北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又从中部向南、北倾斜。以山原丘陵洼地和山原丘陵盆地为主。是贵州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区。 4、南部山地河谷区。包括苗岭中段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地貌以中、低山河谷为主。适宜发展亚热带作物和林木。 5、西南部山原丘陵地区。包括普安以南,望漠以西,南盘江以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貌以丘陵盆地和峰丛横谷为主,有部分中低山河谷和峰丛山地,岩溶湖分布较多。适宜农、林、牧业发展,南部河谷区适宜发展亚热带作物和经济作物。 6、西北部山原山地区。包括盘县、晴隆以北,黔西、织金以西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是全省最高地,大部分地区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是典型的山原山地地貌。这里林牧业发展潜力较大,但水土流失严重。 二、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状与特点是什么?(127-130页)一、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二、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三、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明显变化。 四、科教兴农成效卓著。五、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六、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4、阐述贵州林业近年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良好态势。(149-150页)①林业生态建设成绩斐然,造林绿化步伐加快。按照国家林业"六大工程"部署,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等林业工程,1998~2002年完成营造林面积255万公顷,其中工程人工造林71.6万公顷,实现了以社会造林向工程造林为主的转变。②林业产业建设取得新进展。积极发展多种林业生产,把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推行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大力发展名优经济林、竹林和速生丰产林。1998~2002年,营造经济林27.1公顷,营造用材林38.5公顷。人造板生产也初具规模,生产能力达10万立方米。2002年林业总产值达到36.02亿元。③林业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不断加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能力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防治率达75%;森林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显著,全省保护面积达80万公顷;林木种苗基地建设得到加强,已建县级以上林木种苗站23个;林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逐步完善,科技贡献率达27%;林业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也不断加强。 ④国家林业局对贵州贵州林业的指导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林业局将贵州作为全国唯一

贵州省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贵州省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地貌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蜓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高程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公里,占

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气候 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凝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土地资源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15247公顷。其中,农用地152519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58%;建设用地5518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3%;未利用土地18114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28%。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7年全省各类土地面积与2006年相比:农用地面积减少16896公顷,减少0.1%;建设用地面积增加5126公顷,增加0.9%;

遵义近3年地方志

遵义市方志办2010年总结2011年工作计划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省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下,市地方志办公室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深入开展“四型”机关和“践行宗旨教育”活动为引领,坚持依法、科学、民主修志,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整体推进,全面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2010年遵义市地方志办公室荣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同时荣获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县、区(市)志编纂工作推进情况 1. 落实工作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召开全市地方志主任会议,通报、总结2009年地方志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县、区(市)志编纂工作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安排部署2010年全市地方志工作任务;制定《县、区(市)地方志工作考核办法》,开展2010年县、区(市)地方志工作总结、考核、评比工作。 2. 深入基层调研,搞好工作衔接。为加强县志编纂指导工作,安排本办业务人员每人联系2个县、区(市),跟踪、检查、指导志稿编纂情况以及评审、验收、修改情况。2010年,地方志机构在县、区(市)政府机构改革中,形成档案局、方志办、党史办三合一或档案局、方志办二合一的机构状况,为使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工作不停,市方志办及时安排相关人员与14个县、区(市)新班子成员进行工作衔接,提出工作要求,确保地方志工作不受机改影响。 3. 加强业务指导,严把志书质量关。加强对县、区(市)志分纂、

总纂、评审、验收工作的指导,分别于5月、9月、11月、12月成功召开《正安县志》、《湄潭县志》、《绥阳县志》、《汇川区志》市级评稿会;参与终审验收工作,使《正安县志》、《凤冈县志》、《道真县志》顺利通过省地方志办公室终审验收,并进入印刷出版程序。严把县、区(市)乡镇志和部门志质量关,协助完成《仁怀市教育志》、《遵义县沙湾镇志》、《遵义县审判志》、《遵义县检察志》、《遵义县广播电视志》、《遵义县粮食志》、《汇川区高坪镇志》、《汇川区泗渡镇志》、《汇川区高桥镇志》、《红花岗区粮食志》、《习水县教育志》《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志》等12部志稿的评审验收工作;协助完成《遵义县交通志》、《红花岗区南关镇志》、《务川自治县纪检监察志》、《正安州志点校合集》等5部志稿的印刷出版工作。 4. 加强督查指导,确保工作整体推进。在座谈调研、分析原因、找准问题的基础上,市编委会向工作相对滞后的习水县、桐梓县下发督查通知,指出存在问题,提出工作要求,推动两县工作步入正轨。针对仁怀市地方志工作出现滞后的情况,与仁怀市志办及编辑部人员进行座谈,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工作要求,确保地方志工作整体推进。 二、《遵义市志》编纂工作推进情况 1. 认真做好部门志及资料长编验收工作。按照联系人指导初审、单位交叉复审、主编副主编终审验收的程序和要求,共审查验收24个单位的部门志稿和资料长编;对进度缓慢的部门,采取联系人上门指导、两办下发通知督查的办法,使大部分单位于12月底基本完成资料长编编纂任务。 2. 加强方志业务培训和理论研究。5月,组织县、区(市)志办主任、县志主编参加“全国市县地方志编纂业务主任、主编岗位培训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1.主要铁路干线 现在我国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铁路.南北干线主要有:京哈京广、京沪线、焦枝一枝柳线、宝成一成昆线,和1996年9月1日通车的京九线.东西干线有京秦京包京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正在建设中的南疆铁路将使陇海兰新线延长到我国最西部边疆城市喀什市,是我国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 2.主要海洋航线和港口 我国已有100多个万吨级的深水码头泊位.北方沿海线以大连、上海为中心包括通往秦皇岛、天津、青岛、烟台、连云港的许多航线. 香港是世界著名海港,台湾省的基隆和高雄都是我国的重要港口. 3.主要内河航线 长江航线、珠江航线、京杭运河航线、松花江航线等.

4.主要航空线 全国各大城市都有航班在来,民航可通往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许多国家的重要城市. 5.主要公路线 全国县一级地区已全部通了汽车.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其中高速公路已建成的有:北京天津唐沽线、广州一深圳线、沈阳一大连线、厦门一福州线、上海一南京线、成都一重庆线、济南一青岛线等. 6.主要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主要用来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已建成和正建设中主要管道运输线有:大庆大连、大连秦皇岛北京、任丘北京、胜利油田青岛等,全长400多千米.从陕北向北京和从新疆到上海输气的管道也正在加紧建设中. 7.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 自然风光: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名

山秀水、山水风光最为重要.如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和景色奇绝的黄山、庐山、石林等;桂林山水、长江三峡等;杭州西湖美景、无锡太湖风光、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云南的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和台湾日月潭湖光山色等,都是闻名的旅游胜地. 2.人文旅游景观 (l)古代文化艺术宝藏:有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北京)、几十个历史文化名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北京的故宫和皇家陵园,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南京明考陵、中山陵,苏州的园林建筑,承德的避暑山庄,洛阳的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的壁画等,都举世闻名. (2)革命纪念地:著名革命纪念地有延安、遵义、井冈山等. (3)民族风情和地方风俗: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形成了风采各异、各有特色的风情习俗和民间节日.如汉族的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 此外,我国著名的现代工程建筑,丰富多彩的地方土特产、

贵州省毕节市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位置面积] 毕节市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东靠贵阳市、遵义市,南连安顺市、六盘水市,西邻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北接四川省泸州市。全市总面积近2.69万平方公里,占贵州省总面积的15.25%。其中七星关区位于地区中北部,川滇黔三省交界处,面积3412平方公里,占全地区面积的12.7%;大方县位于地区中部,乌江支流六冲河北岸,面积3502平方公里,占全地区面积的13.5%;黔西县位于地区东部,地处鸭池河之西,面积2554平方公里,占全地区面积的9.5%;金沙县位于地区东北部,隔赤水河与四川省古蔺县相望,面积2524平方公里,占全地区面积的9.39%;织金县位于地区东南部,乌江上游三岔河与乌江支流六冲河之间,面积2868平方公里,占全地区面积的10.68%;纳雍县位于地区中南部,地处滇东高原与黔中山原的过渡地带,面积2448平方公里,占全地区面积的9.12%;威宁县位于地区西部,地处滇东高原东延部分,面积6296平方公里,占全地区面积的23.5%;赫章县位于地区西部,滇东高原向黔中丘原的过渡斜坡地带,面积3245平方公里,占全地区面积的12.09%。 [地质地貌] 地层出露较齐全,从元古界震旦系至新生界的第四系地层均有分布。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交错发育。岩溶地貌形态多样,在市内分布次序为:东部峰林、谷地、峰丛、缓丘、洼地蛔>中部峰丛、槽谷、丘陵洼地+西部高原、岩溶、缓丘、盆地。境内出露的岩石以沉积岩为主,面积2.49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2.81%;岩浆岩较少,约0.19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19%。沉积岩中以碳酸盐岩类居多,占总面积的62.2%,煤系砂页岩占15.6%,紫色砂页岩和紫红色砂泥岩占12.9%,泥质岩类占2.1%。区内地势西高东低,山峦重叠,河流纵横,高原、山地、盆地、谷地、平坝、峰丛、槽谷、洼地、岩溶湖等交错其间。境内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处位于赫章县珠市彝族乡与威宁县交界的小韭菜坪,海拔2900.6米;最低处位于金沙县与仁怀县、四川省古蔺

贵州省情作业

贵州省情作业 一、填空题: 1、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 3、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4、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5、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176167 )平方千米。在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 6、贵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 7、为了扭转"大跃进"造成的被动局面,从1961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8、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2003年12月31日共设了(4 )个地级市、(3 )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7)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二、单项选择题 1、从面上看,全省最高处是(A )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2、贵州从面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B )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3、贵州从点上看,全省最低处是:(D ) A、赫章韭菜坪 B、玉屏 C、威宁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4、贵州最大的河流是:( B ) A、綦江 B、乌江 C、南盘江 D、清水江 5、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气候是(A )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D ) A赫章 B 玉屏 C 威宁 D 铜仁 7、(B )是贵州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 A、自然生态比较脆弱 B、喀斯特地貌发育 C、高原山地 D、盆地 8、贵州水资源丰富,居全国第( D )位 A、7 B、8 C、9 D、6 9、在贵州省总面积中耕地面积占(C )。 A、43、55% B、9.38% C、26.68% D、3.6% 10、贵州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在:(C)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1、( C )文化能证明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侯度 C、贵州黔西观音洞 D、旧石器文化 12、"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建设主要以(D )为重点。 A、工业 B、商业 C、服务业 D、农业 三、多项选择题 1、认识贵州省情的目的意义是(ABC ) A、是实行科学决策的需要 B、是培养各级干部和教育各簇人民的需要 C、是实行对内对外开放的需要 D、是行政区划的需要 2、贵州除了(ACD )以外,均为石灰岩等酸质岩石发育的喀斯特地貌。 A、赤水 B、黄平 C、雷山 D、榕江 3、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ABCD )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