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籽脱毒的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8
油料作物概述油脂是一种高分子天然有机化合物,它的化学成分为脂肪酸和甘油酯。
植物油脂就广义来说包括一般食用油脂、工业用油脂和芳香油(或称挥发油)。
而狭义的植物油脂通常只指食用油脂和工业用油脂。
油脂按其通常存在的状态,可分为油和脂两类,在常温下是液体的脂肪称为油,常温下固体的脂肪称为脂,如可可脂。
第一节油料作物的用途人类对油料的最基本需求是食用。
食用植物油是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之一,同时也是食品工业、烹饪行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
一. 食用和食品工业应用大多数植物油经过精练加工后,可直接用于烹调。
但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追求,油脂工业高品质食用油发展十分迅速。
如精炼油再经过脱色、氢化、冬化等过程加工为色拉油(salad oil)。
经分离加氢硬化制成起酥油(shortening)、人造奶油(margerine)、煎炸油等,或将不同的植物油按比例混合制成理想的调和油。
这些高质量食用油不仅直接进入家庭,而且也大量应用于食品工业和餐饮业,如冰淇淋、巧克力、糖果加工,面包、糕点、肉类食品的制作,或作为乳化剂用于饮料。
此外,利用精炼副产品油脚所制取的浓缩磷脂、粉末磷脂等,作为食品工业基础原料应用十分广泛,如加入油炸、面点、烘烤食品以及巧克力、人造奶油、饮料、奶粉、肉制品、冰淇淋、酱油等中,可以抗氧化、防老化及焦糊炭化、提高稳定性;保存维生素E,促进发酵,增强乳化作用和起酥性,改进分散性,改善风味和色泽的作用等等。
对大豆、花生植物蛋白产品利用,棉籽、菜籽饼粕的脱毒及蛋白质饲用和食用开发已经有了良好的进展。
特别是大豆,由于资源丰富、蛋白质功能价值优势强,因而发展很快。
目前以饼粕为原料加工的功能性蛋白产品主要有低温粕、浓缩蛋白、分离蛋白和膨化蛋白等。
二. 快速发展的工业用途现代社会中植物油已逐渐成为用途广泛、不可取代的工业原料。
如桐油大约是800多种工业的原料,菜油则有1000多种用途。
火麻仁籽与亚麻籽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张晓薇;周路红
【期刊名称】《粮食与油脂》
【年(卷),期】2022(35)3
【摘要】以体积分数60%乙醇为提取剂,利用超声辅助法分别提取火麻仁籽、脱脂火麻仁籽、亚麻籽中的活性成分,通过测定总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
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
结果
表明:总还原力为火麻仁籽>亚麻籽>脱脂火麻仁籽;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亚麻籽>火麻仁籽>脱脂火麻仁籽;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为亚麻籽>火麻仁籽>脱脂火麻仁籽;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为火麻仁籽>亚麻籽>脱脂火麻仁籽。
说明火麻仁作为植物抗氧化剂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总页数】4页(P45-48)
【作者】张晓薇;周路红
【作者单位】山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1.2
【相关文献】
1.沙棘籽原花色素与葡萄籽原花青素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2.青海亚麻籽总酚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3.青海亚麻籽中木脂素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4.亚麻荠
籽多糖提取工艺的响应面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5.亚麻籽粕提取物抗氧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常见油料作物的介绍油料作物是指种子中含有大量脂肪,是用来提取油脂供食用或作工业、医药原料等的一类作物。
从分类来看,油料作物种类主要有三种,第一类是种子油料作物,主要包括大豆、花生、油菜、芝麻、蓖麻、向日葵、紫苏籽、油莎豆等。
第二类是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包括椰子、油茶、油棕、核桃等。
第三类则是纤维作物,如棉花、亚麻、大麻等,其种子棉花籽、亚麻籽、大麻耔中也含有大量油分,是油脂工业的重要原料。
一、种子类油料作物的简介1、大豆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
大豆在世界各地均有种植,其产量约占世界油料总产量的50%。
我国大豆种植以东北各省及黄淮平原各省较为集中,其中东北三省的大豆种植面积约占大豆种植总面积的40%,黄淮流域约占38%,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占17%,其余占5%。
我国大豆国家标准按照大豆皮色将大豆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大豆和混合大豆五类。
大豆含有40%的蛋白质、20%的脂肪,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主要用于提取油脂和植物蛋白。
此外,大豆中含有膳食纤维、磷脂、异黄酮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延缓衰老等功能。
2、花生主要种植于巴西、中国、埃及等国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全球油脂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
花生中含油量高达40-50%,花生榨油后剩下的油麸还可作为肥料和动物饲料。
另外,花生的茎、叶可加工成糠料饲喂动物,还可直接还田作为绿肥。
除食用外,花生还是制皂和部分化妆品的原料,它的茎还能用来造纸。
我国花生三大主产区分别是山东、河北、广东,其中山东大约占全国生产面积的1/4,生产的鲁花花生油热销全国。
花生油是一种非常易于消化吸收的植物油,花生油热量较高其中每100克有899千卡,花生油(100克)中脂肪含量占有99.9%,其中存在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约占 80%。
此外还包括棕榈酸,山嵛酸和豆蔻酸等饱和脂肪酸20%。
亚麻籽油中药软胶囊的急性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研究邓乾春;黄凤洪;黄庆德;樊柏林;杨金娥
【期刊名称】《中国食物与营养》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通过亚麻耔油与中药天然产物复配得到了一种具有缓解视疲劳作用的软胶囊,并对该样品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中,最大灌胃剂量高达1 7.3g/kg BW;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因此,亚麻籽油中药软胶囊属无毒级,无致突变作用.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邓乾春;黄凤洪;黄庆德;樊柏林;杨金娥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430062;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430062;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430062;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430079;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430062【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杞茸酒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试验研究 [J], 柏伟荣;徐振秋;刘世娟;李曼曼;毕宇安
2.祛斑保健品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研究 [J], 徐振秋;张海弢;柏伟荣;李雪峰;李曼曼;毕宇安
3.亚麻籽油中药软胶囊的30天大鼠喂养试验研究 [J], 邓乾春;黄凤洪;黄庆德;樊柏林;杨金娥
4.紫荷植物固体饮料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研究 [J], 罗雪婷;蔡绮君;赵博;陈伟民;陈晓;张晓文
5.金诃牌雪益康胶囊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研究 [J], 刘有菊;马文俊;袁发荣;孙跃宁;陈海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5版新高考新教材版选考总复习生物专题16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16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五年高考考点1植物生长素1.(2023全国甲,2,6分)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D)A.在植物幼嫩的芽中色氨酸可以转变成生长素B.生长素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其他部位发挥作用C.生长素和乙烯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D.植物体内生长素可以作为催化剂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2.(2023山东,10,2分)拟南芥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以其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向光性实验,处理方式及处理后4组幼苗的生长、向光弯曲情况如图、表所示。
由该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是(D)分组处理生长情况弯曲情况甲不切断正常弯曲乙在①处切断慢弯曲丙在②处切断不生长不弯曲丁在③处切断不生长不弯曲A.结构Ⅰ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B.①②之间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C.甲组的①②之间有生长素分布不均的部位D.②③之间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3.(2023重庆,15,3分)某小组以拟南芥原生质体为材料,研究了生长素(IAA)、组蛋白乙酰化及R基因对原生质体形成愈伤组织的影响。
野生型(WT)和R基因突变型(rr)的原生质体分别经表中不同条件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培养材料中R基因表达量,并统计愈伤组织形成率,结果如图所示。
据此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编号原生质体培养条件①WT培养基②WT培养基+合适浓度的IAA③rr培养基④rr培养基+合适浓度的IAA⑤WT培养基+组蛋白乙酰化抑制剂A.组蛋白乙酰化有利于WT原生质体形成愈伤组织B.R基因通过促进IAA的合成提高愈伤组织形成率C.组蛋白乙酰化通过改变DNA碱基序列影响R基因表达量D.若用IAA合成抑制剂处理WT原生质体,愈伤组织形成率将升高考点2其他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考向1其他植物激素4.(2024全国甲,3,6分)植物生长发育受植物激素的调控。
火麻油和亚麻油的区别
火麻油,亚麻油两者单看名字就是不一样的,只不过不了解的朋友不知道两者的区别是什么,不知道两者的各自功效是怎样的,那么帮助大家更好的区别食用油,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火麻油和亚麻油,下面的文章内容就专门给大家说说火麻油和亚麻油的区别,希望对大家有利!
{火麻油和亚麻油的区别}
一不同植物中萃取。
二技术要求不同,亚麻油门槛高,火麻要低。
三安全性不同,亚麻是经过脱毒处理,放冰箱没结晶是正品。
火麻油虽然研究为无毒,但其中大麻成分有待研究。
四
成分研究进度不同,火麻成分作用有许多说不清,至少目前没有发现有特色的成分,亚麻的研究已经很成熟,其中a亚麻酸是其他油远远不及的,这种营养除了新鲜海鱼,也就亚麻油了。
五功效不同,在减肥的功效两者有重叠,亚麻针对脑部营养则是独有功效。
火麻油的原料火麻仁,又叫大麻仁或麻仁,是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果实。
火麻油味甘、性平,入脾、胃,可润燥滑肠,
滋养补虚。
火麻油中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还有卵磷脂、亚麻酸、维生素及钙、铁矿物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与其他食用油显著不同的是亚麻油中最主要的脂肪酸为亚麻酸,含量约50%左右。
亚麻生长地区的温度对亚麻籽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大,寒冷地区的亚麻油一般不饱和度较高,温暖地区所产亚麻油则不饱和度较低。
亚麻籽油含有丰富的a-亚麻酸亚麻酸,是补充亚麻酸的好方法。
火麻油和亚麻油是两者完全不一样的两种食用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根据各自的功效选择合适的食用油!。
食品科技食用植物油中常见污染物的来源、控制及检测方法高 琳1,2,张 瑶1,王紫昕1,刘继辉1(1.宁夏食品检测研究院,宁夏银川 750004;2.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枸杞和葡萄酒质量安全),宁夏银川750001)摘 要:目前,食品安全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食用植物油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
在食用植物油日常检测中常见的污染指标有邻苯二甲酸酯、苯并[a]芘、黄曲霉毒素B1和重金属。
本文分析了污染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解决对策和检测方法。
关键词:食用植物油;污染物;安全性Sources, Control and Detection Methods of CommonContaminants in Edible Vegetable OilGAO Lin1,2, ZHANG Yao1, WANG Zixin1, LIU Jihui1(1.Ningxia Food Testing Institute, Yinchuan 750004, 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ket Regulation(Quality and Safety of Wolfberry and Wine), Yinchuan 750001,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and the safety of edible vegetable oil is also concerned. Common pollution indicators in the daily detection of edible vegetable oil include phthalates, benzo [a] pyrene, aflatoxin B1 and heavy meta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pollutant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solutions and detection methods.Keywords: edible vegetable oil; contaminants; security1 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酯俗称塑化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等18种化合物。
亚麻籽脱毒的研究进展2009年04月16日来源: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设置字号:大中小 ]摘要:亚麻籽是世界十大油料作物之一,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但因生氰糖苷的存在和毒性,限制了亚麻籽的使用和用量。
本文详细介绍了亚麻籽生氰糖苷的组成、含量、致毒机理和脱毒方法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关键词:亚麻籽;生氰糖苷;脱毒;研究进展亚麻(Linum ustitatissimum L.)又称胡麻,属亚麻科、亚麻属[1],是世界十大油料作物之一,主要产于加拿大、阿根廷、印度、美国、中国等国家。
目前,全世界亚麻籽总产量在300万t以上,我国主要产于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的黑龙江、甘肃、内蒙古、新疆、山西、河北、宁夏等地。
据统计,2005年我国亚麻籽产量大约50万t,居我国油料总产量的第4位。
亚麻品种较多,但大致可分为油用型、纤维用型和兼用型3类。
亚麻籽由壳和仁组成,其主要成分为油和蛋白,还含有一定量的黏胶、植酸、二糖苷、抗VB6因子等抗营养因子或毒性物质,特别是其中生氰糖苷的毒性,大大地限制了亚麻籽的使用[2]。
为此,国内外有关研究人员对亚麻籽生氰糖苷的脱毒方法及途径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本文从亚麻籽生氰糖苷的致毒机理、脱毒方法等方面对亚麻籽生氰糖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生氰糖苷的毒性生氰糖苷(Cyanogenetic glycosides)亦称氰苷、氰醇苷,是由氰醇衍生物的羟基和D-葡萄糖缩合形成的糖苷,广泛存在于豆科、蔷薇科、稻科的10000余种植物中;含有生氰糖苷的食源性植物有木薯、杏仁、枇杷和豆类等,主要成分是苦杏仁苷(Amygdalin)和亚麻仁苷(Linamarin)[3]。
生氰糖苷主要存在于亚麻籽的壳和仁中,亚麻籽中的生氰糖苷主要有二糖苷(Bioside)和单糖苷(Monoglycoside),二糖苷为β-龙胆二糖丙酮氰醇(Linustatin,LN)和β-龙胆二糖甲乙酮氰醇(Neolinustatin,NN),单糖苷是亚麻苦苷(Linamarin)和百脉根苷(Lotaustralin),其中二糖苷含量较多,分别为0.17%和0.19%,单糖苷含量较少[3]。
生氰糖苷本身不呈现毒性。
但含有生氰糖苷的植物被动物采食、咀嚼后,植物组织的结构遭到破坏,在适宜的条件下(有水存在,pH=5左右,温度40~50℃),生氰糖苷经过与其共存的水解酶的作用,水解产生氢氰酸(HCN)而引起动物中毒。
但在正常情况下,生氰糖苷和酶存在于不同的部位,并不能接触,因此不会引起氢氰酸的释放[4]。
生氰糖苷产生氢氰酸的反应由两种酶共同作用。
生氰糖苷首先在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氰醇和糖,氰醇很不稳定,自然分解为相应的酮、醛化合物和氢氰酸。
羟腈分解酶可加速这一降解反应。
生氰糖苷和β-葡萄糖苷酶处于植物不的同位置,当咀嚼或破碎含生氰糖苷的植物食品时,其细胞结构被破坏,使得β-葡萄糖苷酶释放出来,和生氰糖苷作用产生氢氰酸,这便是食用新鲜植物引起氢氰酸中毒的原因[3]。
生氰糖苷的毒性主要是氢氰酸和醛类化合物的毒性。
氢氰酸的主要毒作用在于氢氰酸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进入组织细胞,并透过细胞膜进入线粒体,氰离子(CN-)能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Fe3+)结合,生成非常稳定的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使其不能转变为具有二价铁(Fe2+)的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致使细胞色素氧化酶失去传递电子、激活分子氧的功能,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形成"细胞内窒息",导致细胞中毒性缺氧症[5,6]。
生氰糖苷的急性中毒症状包括心律紊乱、肌肉麻痹和呼吸窘迫。
氢氰酸的最小致死口服剂量为0.5~3.5mg/kg体重。
处理急性氰化物类物质中毒时,首先应立刻让病人口服亚硝酸盐或亚硝酸酯(如亚硝酸异戊酯),使病人体中的血红蛋白(Fe2+)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Fe3+),高铁血红蛋白的加速循环可将氰化物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脱离出来,使细胞继续呼吸。
其后应让病人口服硫代硫酸盐等解毒剂,使氰化物容易形成硫氰化物而随尿排出[5,6]。
2 生氰糖苷的主要脱除方法生氰糖苷的毒性是由于β-糖苷酶的作用而使氢化氰(HCN)释放的结果,而HCN是一种呼吸抑制剂。
人们做了许多的尝试去除亚麻籽粉中的生氰化合物。
常用的亚麻籽脱毒方法有水煮法、温热处理法、酸处理-湿热处理法和干热处理法,以及近年来发展的新方法,如挤压法、微波法、压热法、微生物法和溶剂法[7-15]。
2.1 水煮法水煮法脱毒是亚麻籽在足量的水中使其中的糖苷酶充分地发挥效力,最终使生氰糖苷转化成HCN并得以释放,此法对亚麻籽粕的脱毒的效果最好。
李次力等[9]报道脱除率可达到96.8l%,杨宏志等[10]研究了加水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生氰糖苷去除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水煮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80℃、加水量10倍和时间120min。
但此方法容易造成部分营养成分的损失和功能性质的变化。
Madhusudha等[11]报道水煮脱毒使亚麻籽粕中的蛋白质分子发生解离,可利用赖氨酸含量下降30%,但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提高38%;相比未处理的亚麻籽粕,水煮处理的亚麻籽粕氮溶解度、吸油能力、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和乳化性均下降,但吸水能力升高。
2.2 溶剂法该法主要是利用极性溶剂对生氰糖苷的浸提作用,去除粕中的二糖苷。
其脱毒机理是氰化物易溶于甲醇和水,氨水的作用是使复杂形式的氰化物水解成简单形式,最后以HCN的形式释放出来。
李次力等[9]采用甲醇-氨-水/正己烷系统对亚麻籽处理3次,脱除率达到84.42%;杨宏志等[10,13]研究了溶剂系统、加水量、浸提温度和浸提次数对脱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乙醇(85%)+氨水(5%)+水(10%)(v/v/v)组成的溶剂系统在40℃提取72h,脱除率可达到89%。
但是由于溶剂处理可能会产生有害溶剂残留,造成环境污染和引起食品加工的质量安全问题。
2.3 烘烤法烘烤法脱除生氰糖苷的效果最差,因为该方法是在干燥情况下进行的,没有(或很少)水分,抑制了酶的活性,从而不能有效地使生氰糖苷转化成HCN并使之释放;同时由于没有高压条件存在,故不能使生氰糖苷及其他抗营养因子的结构受到破坏[9]。
2.4 高压蒸煮法高压蒸煮法是一种在高压高温情况下进行的加工操作。
在一定的温度下酶活性增加,便于生氰糖苷转化成HCN,并使之释放,另外由于水蒸气的存在可以促进酶反应或提高其传送HCN的能力,同时高压作用也能使得生氰糖苷以及其他抗营养因子的化学结构受到破坏甚至失去毒性,从而起到脱毒的作用[13,15]。
温度和时间对生氰糖苷的脱除影响较大,但随着时间的增加,脱毒速率逐渐下降,这是因为亚麻籽中的糖苷酶在高温高压下逐渐被钝化而失去活力,从而不能有效地使生氰糖苷转化成HCN并使之释放,因此增加蒸煮时间不能显著增加脱毒效果。
杨宏志等[13]报道在高温条件下(121℃)蒸煮15min,HCN的质量分数只降低了27%,这是因为在高温时亚麻籽中的糖苷酶被钝化而失去活力,从而不能有效地使生氰糖苷转化成HCN 并使之释放。
2.5 微生物法微生物法是霉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少量糖苷酶,并降解亚麻籽中的生氰糖苷达到脱毒的目的,但是微生物产生酶的活力低,所以脱毒效果较差[9]。
2.6 微波法微波加热由于其选择性吸收特点,加热时水的耗损因子比其他介质大,故升温较快,这样不会导致其他物质升温过快,即所谓的"调平"作用。
正是由于微波加热的调平作用,使得亚麻籽中的水迅速升温,从而激活了糖苷酶的活性(糖苷酶的升温速度较水的慢),使生氰糖苷迅速转化成氰醇,继而裂解成HCN。
形成的HCN与水一道被蒸发释放出来。
另外,由于微波加热具有使被加热物质里外同时加热的特点,这使得亚麻籽物料的外表面不会首先形成焦糊坚硬的外壳,从而使水和生成的HCN能比较容易地释放出来。
李次力等[9]采用输出功率为750W、频率为2450MHz的家用微波炉,将200g亚麻籽粕搁放在20×20cm2的塑料托盘上,在最大输出功率加热4min 后,生氰糖苷的脱除率为89.64%;杨宏志等[13]报道了在同样条件下脱除率为82%。
微波法是现代食品工业工程高新技术,能显著降低亚麻籽粕中生氰糖苷含量,应用于加工亚麻食品具有优越性,故可选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脱毒处理。
2.7 挤压法挤压法具有高温、高压、短时强烈挤压、剪切处理和热处理的功能,使生氰糖苷以及其他抗营养因子的化学结构受到破坏甚至失去毒性,从而起到脱毒的作用。
李次力等[12]利用Brabender DSE-25双螺杆挤压机对亚麻籽粕进行了挤压脱除生氰糖苷的试验,考察加工条件(水分含量、加工温度、螺杆转速、喂料速度)对系统参数(扭矩、4区压力、5区压力)和脱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双螺杆挤压处理能达到使生氰糖苷降解脱毒的目的,合理的脱毒工艺参数:水分含量30%,加工温度80-120-130-140-150℃,螺杆转速120r/min,喂料速度18r/min,总氰化物脱除率为96.59%,生氰糖苷含量由257.85mg/g降低至8.79mg/g。
宋春芳[14]采用SL G67218.5双螺杆挤压机优化亚麻籽脱毒工艺,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了温度、含水率、螺杆转速、喂料速度对亚麻籽中氰化氢(HCN)去除率的影响。
单因素分析表明,亚麻籽中HCN去除率随温度升高、含水率增加、螺杆转速提高而升高;随喂料速度增加呈抛物线,中等喂料速度脱毒效果更好;利用频数分析法进行优化,得到亚麻籽中HCN去除率有95%的可能,其参数范围为膨化温度为147~153℃、亚麻籽含水率为13.8%~17.6%、螺杆转速为186~211r/min、喂料速度为61.7~74.0r/min,为亚麻籽脱毒和开发利用及现有挤压膨化机的操作和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3 存在的问题从以上研究进展看,各种脱毒方法虽都可显著降低亚麻籽中生氰糖苷含量,但都存在一定的缺点。
它们或者脱毒率不够高,或设备尚未完善,或者成本高,大部分加工工艺会影响亚麻籽中的营养成分,降低营养价值。
因此,有必要继续寻找低成本、高效率、工艺设备简单的脱毒方法,同时注重强化亚麻籽的营养价值,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
参考文献[1]B.D.Oomah,G. Mazza.Flaxseed proteins:a review.Food Chemistry,1993,48:109-114.[2]陈海华.亚麻籽的营养成分及开发利用.中国油脂,2004,29(6):72-75. [3]杨晓泉,卡华伟.食品毒理学教材.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62-63. [4]周小洁,车向,荣于霏.亚麻籽及其饼粕的营养学和毒理学研究进展.饲料工业,2005,26(19):46-50.[5]王俊东,董希德.畜禽营养代谢与中毒病.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235-239. [6]王建华,张树方.动物中毒病及毒理学.台中:台湾中草药杂志社,2002:54-57. [7]Wanasundara J P D,Amarowicz R,Kare M T,et al .Removal of cyanogenic glycoside of flaxseed meas.FoodChemistry,1993,15:263-266.[8]Janitha P D Wanasundara,Fereidoon Shahdi.Alkanol-ammonia-water/hexaneextraction of flaxseed.FoodChemistry,1993,49(3):39-44.[9]李次力,缪铭.亚麻籽粕不同脱毒方法的比较研究.食品科学,2006,27(12):280-282.[10]杨宏志.用溶剂法对亚麻籽脱毒的工艺研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17(4):61-65.[11]K T Madhusudhan,Narendra Singh.Effect ofheat treatment on the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Linseed meal.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1985,33:1222-1226.[12]李次力,缪铭.双螺杆挤压亚麻籽粕脱除生氰糖苷的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11):63-67.[13]杨宏志,毛志怀.不同处理方法降低亚麻籽中氰化氢含量的效果.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9(6):65-67.[14]宋春芳,李栋,王曙光,等.亚麻籽挤压膨化脱毒的工艺优化.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0):130-133.[15]杨宏志.亚麻籽脱毒和木脂素提取工艺研究.中国农业大学,2005.『山里粗粮』亚麻籽的功效有哪些?亚麻籽是什么?作者:我是bye提交日期:2011-04-02 18:03:46 访问:3409 回复:1 楼主天然亚麻籽富含Omega-3脂肪酸、木脂素等对人体极有益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