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分解钾长石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研究近年来,随着能源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人们开始着眼于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资源,如何从新能源中开发更多的矿物,成为当前热点话题。
钾长石作为一种丰富的矿物资源,可以用于制备钾盐,也是用于炼铝的关键原料。
因此,研究钾长石分解的机制有助于提高钾长石的经济价值,同时有助于促进环境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钾长石的分解受相变热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它在多晶温度以下的结构变化而导致的。
当温度升高时,钾长石中金属酸盐组分会发生水解,同时金属氧酸盐组分也会分解,从而释放出有效的钾离子和水。
然而,低温下钾长石分解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为此温度下获得细节信息更难,要知道钾长石在低温下的热力学特性相当复杂。
针对此,本研究以低温分解的钾长石为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XR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热重法(TGA)等多种测试方法,研究了钾长石在室温至600℃温度范围内结构变化以及反应热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钾长石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氧酸盐组分的分解越来越明显,同时金属酸盐及金属氧酸盐组分分解情况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剧。
同时,低温氧化过程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其反应热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低温下钾长石的分解主要是由于结构性变化所致,结构性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大,从而导致钾长石在低温下分解的反应热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利用TGA和DSC微观测试方法,对钾长石的光吸收和氧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室温至600℃温度范围内,钾长石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率,而它在低温下氧化反应的热量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以推断钾长石在低温下分解的机制与其结构性变化有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多种测试方法,以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研究为目的,揭示了钾长石在低温条件下的结构变化,获得了室温至600℃温度范围内的反应热变化规律。
208 收稿日期:2022-05-31;录用日期:2022-08-06基金项目:NSFC-广东联合基金(U1701236);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9B020218009)。
作者简介:乔凯(1996-),硕士,研究方向为解钾芽孢杆菌筛选应用及解钾活化因子研究。
E-mail:158********@。
通讯作者:蔡燕飞,E-mail:yanfeicai@。
doi:10.11838/sfsc.1673-6257.22343活化钾长石中解钾菌的抗光亏缺效果研究初报乔 凯,沈彦汐,廖宗文,吴瑶瑶,蔡燕飞*(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摘 要:为了研究解钾菌肥是否具有抗光亏缺的作用,模拟自然条件,在培养箱的弱光照(66%)条件下,用解钾菌参与活化的钾长石肥料与其他肥料在相同养分水平下进行玉米盆栽试验。
结果表明,在弱光条件下,两种解钾菌处理都能够促进玉米生长。
其中,以T1(菌Q22)的效果最明显,且差异显著。
显示了微生物肥料具有抗光亏缺的独特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这不仅可为高产栽培提供新的技术支撑,还可为微生物肥料开拓广阔的应用场景。
关键词:解钾菌;光亏缺;玉米;培养箱微生物肥料有明显的增产作用[1-2]。
已有研究显示,解钾菌参与活化的钾长石可以替代50%氯化钾而作物产量不减反增,优于单一化学活化钾长石的效果[3-4]。
除促进钾养分释放外,解钾菌分泌的有机碳营养也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有机碳不仅有营养作用,还可对冲低温寡照的不利影响[5]。
那么,解钾菌的增产效果是否也与此有关?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拓宽对微生物肥效机理的认识,还将拓宽对微生物肥应用场景的思考空间。
为此,本文模拟自然条件,通过培养箱弱光照(66%)盆栽,以玉米生物量为指标对几种解钾菌肥与其他肥料进行比较试验,以探讨其抗光亏缺 功能。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解钾矿物材料钾长石(0.15 mm 筛,K 2O 9.2%,河南义翔新材料公司);活化剂CM 为碱性。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其中钾元素对植物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我国土壤中可溶性钾含量极其贫乏,仅占世界钾总储量的0.4%。
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钾肥消耗量大,每年钾肥钾长石矿物的微生物法解钾过程薛永萍1,2,肖春桥3,张琰图4,池汝安1(1援武汉工程大学兴发矿业学院,武汉430073;2.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30073;3.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武汉430073;4.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延安716000)Process of K-feldspar dissolved by microbiologyXUE Yong-ping 1,2,XIAO Chun-qiao 3,ZHANG Yan-tu 4,CHI Ru-an 1(1.School of Xingfa Mining Engineering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3,China ;2.College of Post andTelecommunication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3,China ;3.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3,China ;4.College of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Yan忆an University ,Yan忆an 716000,Shaanx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xtremely poor soluble potassium resources in China忆s soils袁potassium feldsparmineral was decomposed by non -polluting袁low -cost microbiological method.Four fungi with potassium -dissolving ability were screened and isolated from soils collected from a K -feldspar mining area in Suizhou袁Hubei Province袁China.And it was identified by 18ITS rRNA gene sequencing.Based on it袁the influences of temperature袁incubation time and shaking speed袁pH value of the culture medium袁K-feldspar concentration andgranularity袁inoculation volume fraction袁and the ammonium sulfate dose on the potassium releasing ability of fungu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e of four fungi袁which named JX-14strain was a kind of new fungus袁and the JX-14strain had a certain dissolution and decomposition effect on K-feldspar.The optimumconditions for the JX-14strain to remove potassium from K-feldspar were as the follows院cultured at 40益for16d袁pH of the culture medium of 7.0-8.0袁170r/min shaking speed on a rotary shaker袁the K -feldspar concentration of 2g/L and granularity of 0.03-0.04mm袁inoculation volume fraction of 30%袁ammonium sulfate dose of 0.4g/L.Under the above conditions袁the highest content of soluble potassium in solution and the leaching rate reached 26.12mg/L and 9.36%袁respectively.Key words :potassium feldspar ;potassium-dissolving fungi ;potassium-dissolving process ;leaching rate ;microbiology摘要:为解决我国土壤中可溶性钾资源极其贫乏的问题,采用无污染、低成本的微生物法分解钾长石矿物。
硅酸盐细菌解钾作用研究进展任丽丽;李玉玺;陈阳【摘要】中国的土壤存在既富含钾又缺钾的现象,钾肥大量依赖于进口.硅酸盐细菌能分解土壤中的云母、长石等硅酸盐矿物,释放出钾、磷等元素,将难溶性钾转化为可被植物直接利用的可溶性钾,促进植物吸收和生长,此外,还能促进植物根部有益微生物繁殖,增强作物抗病能力.文中从硅酸盐细菌解钾效果及最适条件研究、解钾作用机理研究和问题与展望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方向.【期刊名称】《实验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5(013)002【总页数】3页(P209-211)【关键词】硅酸盐细菌;解钾机理;最适条件;前景展望【作者】任丽丽;李玉玺;陈阳【作者单位】滨州学院生命科学系,山东滨州256603;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滨州256603;滨州学院生命科学系,山东滨州256603;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滨州256603;滨州学院生命科学系,山东滨州2566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341·科海泛舟·钾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
钾能激活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活性,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维持细胞膨压,增强植物抗逆性。
在我国的土壤中,钾含量在1.5~2.5 之间,含量较高,但是95 以上的钾是以长石、云母等铝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它们是稳定性很强的矿物,即使很强的化学试剂也难将其分解,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利用[1]。
硅酸盐细菌也称钾细菌,能分解土壤中的云母、长石等硅酸盐矿物,释放出钾、磷、硅等元素,将难溶性钾转化为可被植物直接利用的可溶性钾,是土壤中的一类功能菌,是生物肥料中的模式菌[2]。
硅酸盐细菌肥料通常被称为生物钾肥。
目前,中国的钾肥消耗量占世界的14.7,而产量仅占世界的0.34,主要依赖进口。
因而开发利用钾肥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也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蒋先军[3-4]等的研究表明,接种硅酸盐细菌发酵10 d后,以长石为钾源,钾量增加25,以云母为钾源,钾量增加35.7,解钾效果明显。
- 14 -第37卷第5期 非金属矿 Vol.37 No.5 2014年9月 Non-Metallic Mines September, 2014我国可溶性钾资源匮乏,不溶性钾矿石储量大且分布广。
钾肥是农业中不可或缺的三大肥料之一,以含钾矿石为原料,制备可溶钾将是我国解决钾肥依赖进口问题的途径之一[1]。
在钾长石制备可溶钾的方法中,焙烧法适合我国的国情[2]。
很多学者在利用钾长石制备可溶性钾肥方面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不溶性钾矿石制备钾肥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3-5],但也存在以下不足:均需要大量天然石灰石作为置换反应的钙源;硫酸钙仅用于提供钾长石分解产物结合的硫源,用量少,同时在焙烧过程中会有部分分解为SO 2进入尾气中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钾长石焙烧制备可溶性钾的过程中,CaO 用于与钾长石反应置换出K 2O ,K 2O 在高温下不稳定易升华,因此,用CaSO 4提供硫酸根与K 2O 结合成高温稳定的K 2SO 4,通过水淬而获得可溶性钾肥。
根据这一原理,夏举佩等[6-9]提出用硫酸钙替换石灰石,通过硫酸钙的分解产物提供钾长石置换反应的钙源,同时制备酸原料气SO 2,但对钾长石与硫酸钙及其分解产物钾长石在CaSO 4及其分解产物下的焙烧反应研究夏举佩* 彭 健 李国斌 苏 毅 阳超琴(昆明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 要 根据硫酸钙还原分解产物成分,通过钾长石自身高温特性和添加硫酸钙及分解产物焙烧反应研究,探明实际体系下焙烧反应历程。
研究结果表明:在1200 ℃下,硫酸钙能与钾长石进行反应,形成低共熔物K 2Ca 2(SO 4)3,此物质结构稳定,无水溶特性;CaS 不与钾长石反应,二者独立存在于体系中;CaO 有较好反应活性,能置换出钾长石中的氧化钾;在有硫酸钙存在时,当氧化钙量不足时生成K 2S 2O 8,当氧化钙充足时则生成K 2SO 4。
硅、铝酸的钙盐则与体系物料配比及操作条件有关。
土壤中解钾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鉴定【摘要】利用无氮培养基、解钾培养基对土壤中的细菌进行筛选,可分离出解钾细菌(又称硅酸盐细菌)并对其进行系列生理生化反应鉴定。
硅酸盐细菌可在无氮培养基上形成圆形、中间凸起、透明、光滑且有光泽的菌落,在解钾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周边产生水解圈。
对富集、分离培养后的解钾细菌进行平板活菌计数。
【关键词】解钾微生物分离生理生化活菌计数引言硅酸盐细菌又称钾细菌,是指能分解硅酸盐类矿物的细菌。
解钾菌是从土壤中分离出的一种能分化铝硅酸盐和磷灰石类矿物的细菌,能作为微生物肥料,能够分解钾长石、磷灰石等不溶性的硅铝酸盐无机矿物质,促进难溶性的钾、磷、硅、镁等养分元素转化成可溶性养分, 增加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因此开辟新的效果好、成本低、又不污染环境的解钾菌,来挖掘土壤中的钾素资源,这对发展生态、经济农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解钾菌主要有3种:环状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和土壤芽胞杆菌。
硅酸盐细菌能分解长石、云母等硅酸盐类的原生态矿物,还能分解磷灰石中的磷素,使土壤中难溶性的钾、磷、硅等元素转变为可溶性,其代谢产物如生长刺激素、多糖、有机酸和蛋白质等能抑制病原菌生长、改善土壤肥力.还具有促使土壤结晶构造破坏的作用。
从而有利于农作物的营养吸收,以达到促进作物生长、增产等效应。
硅酸盐细菌是土壤的一类重要的功能菌。
近年来,由于长期使用化肥造成了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弄个产品质量下降。
微生物菌肥的开发、推广应用受到了农产科技界的高度重视。
微生物菌肥作为一种新的农业技术措施,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中的作用正逐渐被人民所认识。
传统的微生物肥是由具有特效能的微生物经过发酵而制成的、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对作物有特定肥效的特定微生物制品。
微生物肥料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作物不能吸收利用的物质转化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营养物,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有些兼有刺激作物生长或增强抗病性的作用,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
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研究钾长石是一种钙长石类型的热源,它是必不可少的矿物组成我们的地球核心,并在火山的喷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低温分解钾长石是提高钾长石利用效率的关键,因此建立相关的热力学模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
本文的研究旨在针对低温分解钾长石这一问题,探讨钾长石在低温条件下的分解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基于热力学建立模型,提出相关热力学方案,以便更好地利用钾长石。
首先,本文针对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机理进行探讨。
钾长石的反应活化能位于400-450℃,但是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该反应也可以发生。
但是,在低温条件下,其发生的速度会受到温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根据热力学理论,在低温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可以被较低温度所替代,从而在低温条件下发生反应。
此外,反应的速度也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如催化剂作用和表面积等。
其次,本文基于热力学,建立低温分解钾长石的模型,提出相关的热力学方案。
在此模型中,由反应的不同阶段来计算温度和反应的速度,其中首先减少获得钾长石的活化能,降低反应的激活温度,以便在低温条件下促进反应的进行;其次,另外通过增加催化剂,以及改变反应介质的表面积来增加反应的速度。
最后,根据上述模型,本文建议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钾长石的利用效率,即主要控制反应介质的温度,并在低温条件下加入催化剂,增加反应介质的表面积,以便更好地利用钾长石。
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模型,结合实验数据,提出了控制反应介质的温度,在低温条件下加入催化剂,增加反应介质表面积以提高钾长石利用效率的相关提议。
本文的研究可为低温分解钾长石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以促进钾长石的有效利用。
总而言之,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研究,是提高钾长石利用效率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的研究建立了一个热力学模型,结合实验,提出了提高钾长石利用效率的技术方案,可为钾长石的后续研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研究钾长石是一种重要的岩石,具有丰富的矿物质组成,含有大量的元素,如钾、镁、氢和钙。
这些元素可以反映该沉积物的构成和构造。
在近十年来,研究者们对钾长石的研究得到了不断的深入,但关于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研究却并没有得到太多关注。
因此,研究该沉积物在低温条件下的热力学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特性,并针对该沉积物在低温条件下的热力学变化提出建议。
以SiO2-K2O-Cao-H2O-F-Cl-CO2 为原料,采用电阻炉热分析仪对钾长石进行低温分解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低温分解的热力学参数有所不同,如:1.热定型温度(Tg)、2.热定型速率常数(K)、3.乳状流动温度(Tf)、4.乳状流动速率常数(S)。
此外,具有不同热定型温度的钾长石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低温组、中温组和高温组,它们在低温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热力学特性。
经过深入分析,本文给出了钾长石在低温环境下的热力学特性,从而为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首先,在低温环境下,活化能的增加会导致乳状流动速率常数S的降低。
而在较高温度范围内,则会增加乳状流动温度Tf,从而更新钾长石的热力学特性。
其次,改变热定型温度Tg和热定型速率常数K,有助于改变钾长石的热力学特性。
最后,不同热定型温度的钾长石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低温组、中温组和高温组。
每一组都具有不同的热力学性质,因此当钾长石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它的热力学性质也会有所变化。
本文通过对钾长石的低温分解热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热力学数据分析可以发现,钾长石在低温条件下的热力学参数是具有一定差异的,如:热定型温度(Tg)、热定型速率常数(K)、乳状流动温度(Tf)和乳状流动速率常数(S)等。
由于钾长石热力学参数的不同,因此它在低温环境下的热力学特性也会发生变化,由此可以改善钾长石的热力学特性,以满足其他相关领域的要求。
综上所述,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研究对钾长石的热力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钾长石在低温环境下的热力学特性,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改善钾长石的热力学性能,以满足其他领域的需求。
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研究低温分解钾长石是一项重要的热力学研究,它可以为我们深入了解钾长石的微观结构、发现新的热力学物理机制以及提出有效的节能高效的分解方法提供宝贵的资料。
近年来,随着热力学理论的发展和实验技术的不断改进,研究者们进一步开展了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由于钾长石具有复杂的元素组成和晶体结构,它的低温分解受到了复杂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出良好的热力学解释和分析。
为了更好地探索钾长石的低温分解,研究人员应用理论计算技术,建立了基于热力学的低温分解程序模型,探讨了钾长石的低温分解过程及其相关机制。
同时,为了验证所建立的模型,研究人员对钾长石进行了实验,首先测定了钾长石低温分解的基本性质,然后探究了低温分解过程中各物相转变的变化特性。
研究发现,钾长石低温分解特性会随温度的升高而改变,物相转变破坏能力变弱。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分解过程中物相转变受到钾长石的结构和材料的初始态影响,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
此外,研究人员还利用热力学理论和实验数据,探究了钾长石低温分解过程中材料内能量转换的机制。
结果显示,在钾长石低温分解的过程中,材料的凝固-液化行为和晶体结构的改变是尤其重要的热力学物理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钾长石低温分解过程。
另外,研究人员还基于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分解方法,以实现高效快速的钾长石低温分解。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在低温条件下,钾长石可以通过物相转变进行分解,可以以更低的温度和能量消耗实现有效的分解,从而节省能耗,减少能源的消耗。
总的来说,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为更好地探究深入理解钾长石低温分解特性,推广应用钾长石低温分解技术,提出有效的节能高效的分解方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未来,研究者们将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不断完善和发展钾长石低温分解技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研究钾长石KAlSi3O8(K-feldspar)是一种宝石矿物,常被用作陶瓷和医药等工业材料,也是大气地球化学循环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天然物质。
尽管K-feldspar在温度在500℃以下时都非常稳定,它仍有可能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
将K-feldspar放入室温分解装置中,当温度达到400℃~450℃时,将开始发生熔解反应,生成废渣物质,污染环境。
因此,如何研究K-feldspar在低温熔解反应的热力学行为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首先,在低温分解的热力学研究中,为了检测K-feldspar的熔解温度,需要采用一种叫做拉伸-断裂实验仪的设备。
拉伸-断裂实验仪是一种用于测定材料在热力学条件下的裂缝扩展率及耐受温度的仪器,通过将K-feldspar夹于两个贴满微粒的碳片之间,并以一定的速度及力量拉伸,从而测量熔融温度。
其次,此外,研究者还可以采用热量分析/热量分析研究方法(用于确定物质的结构特性),以确定K-feldspar的熔点。
热量分析是一种对热效应和物质行为的定量分析方法,它可以检测出物质的物理变化。
该方法可以测定物质在熔点时的质量变化,从而确定K-feldspar 的熔点。
再次,为了研究K-feldspar在低温分解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能,研究者还可以使用测温仪(如电子二极管温度计)测量K-feldspar的溶解温度。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测量K-feldspar在温度变化时的溶解行为,从而确定K-feldspar的熔融温度,以及分解反应的能量。
最后,另外,研究者还可以采用材料热力学测试仪测定K-feldspar的熔融温度。
材料热力学测试仪可以在定容量、定温度以及定压力条件下加热或冷却物体,从而测定物体的热力学性能。
无论是低温分解还是高温分解,都可以使用材料热力学测试仪来测定K-feldspar的熔融温度。
综上所述,K-feldspar在低温熔解反应的热力学行为,可以通过拉伸-断裂实验仪、热量分析/热量分析仪、测温仪以及材料热力学测试仪等方法来进行研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研究动力学研究是热力学的一个分支,它利用元素或化合物在改变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分子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变化。
本文将重点研究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性质,分析其动力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一、钾长石的定义钾长石是一种具有硅酸盐结构、包含钾、硅和氧元素的矿物质。
它由K2O和SiO2组成,其物理性质接近于长石,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能承受温度高达1100°C的高温,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冶炼、陶瓷等工业生产中。
二、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性质改变温度、压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钾长石可以分解为K2O和SiO2,形成K2SiO3和K2O两种产物。
在常压、常温条件下,K2O反应物和K2SiO3产物之间均具有明显的热力学性质,一般在温度低于600°C时,钾长石反应物的分解程度大于20%,不稳定性较大;而在温度高于1100°C时,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热力学能量差则变小,稳定性较高。
三、低温分解钾长石的动力学行为及影响因素钾长石的低温分解过程可以用反应物的分解度或反应的速率来表示。
在低温分解过程中,反应物的分解度与反应的速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反应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等,其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温度低于600°C时,反应加速,而温度高于1100°C则反应减慢。
此外,钾长石的分解过程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如催化剂、反应物比例、反应物的温度和压力等。
四、结论钾长石的低温分解过程经严格量化,可利用反应物的分解度来描述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变化。
改变温度、压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钾长石可以分解为K2O和SiO2,形成K2SiO3和K2O两种产物,而反应加速、反应减慢的规律由反应温度决定,反应物分解度温度低于600°C时大于20%,反应的速率比温度高于1100°C时快得多。
除此之外,钾长石的分解还受到催化剂、反应物比例、反应物的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261 我国天然钾长石的现状我国天然钾长石储量非常丰富,集中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以及山西地区,大多是不溶于水的钾,可溶于水的钾很少,我国目前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对钾肥的提炼。
虽然某些种类的钾肥提取技术有限而靠进口,但我国仍然是钾肥生产大国。
我国从1990到如今(2017年),钾肥提取、生产从毫无根基的生产、提取空白国逐渐成为了生产、提取的大国,从我国对于钾肥生产、提取近30年的历程来看,我国以每年20%~25%的速度在增加,尤其是2007—2012年间各类钾肥的提取增长速度,增势迅猛,所以,就我国而言,应加大对钾肥类提取的新兴技术的采用,不局限于单一的生产技术,增加生产和提取的技术。
2 我国钾肥制取技术现状我国目前对于钾肥的提取方法有很多种,如高温提取法、化学试剂提取法、微生物分解法等方法。
下文举例详述了几种制取钾肥的方法。
2.1 高温提取法高温提取法主要是利用熔炉分层法来进行对天然钾长石的提取。
随着时间和技术的不断推移加强,我国对于高温提取方法已攻克了许多难题,而且提取方法也日渐成熟。
此工艺通过3m 3和6m 3的高炉进行提取,此方法具有流程简单、工艺可行、能连续运转以及钾长石可生成碳酸钾、水渣可制成白水泥等特点。
且高温提取钾肥手艺还伴随着化工、冶金、建材这三个行业的某些技术,这样多种类复合型技术的运用,对于生产力的提高优化有着重要作用,“一技多用”使各类资源结合生产提取,充分利用,这样不仅提高了生产力还能节约生产成本,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使各类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2 利用化学试剂提取钾肥具体可分为DG法、CN法、NC法、NNS法、NSN法五大类。
在钾长石或钾长石粉末中加入不同的化学试剂(硫酸、氨水pH等),利用低温分解、低温分离等方法提取、炼制钾肥。
此方法不仅达到了低耗能的效果,更实现了对钾长石的综合、充分利用。
2.3 微生物分解法微生物分解法是利用培养微生物,然后通过微生物对钾长石进行钾肥的分离。
第39卷第6期土 壤 学 报Vol 39,No 6 2002年11月ACTA PED OLOGI CA SINIC A Nov.,2002硅酸盐细菌NBT菌株解钾机理初探盛下放 黄为一(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 210095)摘 要 摇瓶条件下,对硅酸盐细菌NBT菌株发酵液及其代谢产物分解钾长石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培养48h的NB T菌株发酵液能活化钾长石中的钾、硅、铝。
28振荡10天后的滤液中K,SiO2,Al2O3含量分别达184.1、39.8和12.6mg L-1,分别比灭菌发酵液中的K,SiO2,Al2O3含量增加106.1%、63.1%和133.3%。
NB T菌株发酵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氨基酸、荚膜多糖。
摇瓶试验表明,三者都有较强的分解钾长石的能力,28 振荡10天后的滤液中的K含量分别达110.8、84.9和19.7mg L-1。
另外,三者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三者的混合液可使解钾能力提高62.2%。
三者分解钾长石的能力是通过酸溶和络合作用来实现的。
关键词 硅酸盐细菌,解钾机理,钾长石,代谢产物,酸溶和络合溶解中图分类号 Q93,S14近20年来,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使农作物获得持续高产,农田钾素携出量远大于补给量,钾素亏缺日益严重,钾已成为继N、P元素之后限制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第3种大量元素[1]。
我国钾矿资源贫乏,单靠进口无法满足当前和将来农业对钾肥的巨大需求。
土壤中90%~98%的钾主要以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矿物钾形式存在。
因此,矿物钾的生物有效化是解决土壤中有效钾素亏缺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2,3],硅酸盐细菌能分解钾长石、云母等铝硅酸盐类矿物,使土壤中难溶性的钾、磷、硅等元素转变为可溶性,可供植物吸收利用。
但也有一些学者[4]认为,硅酸盐细菌分解钾长石的能力很低或无分解钾长石能力。
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系分离筛选出一株溶磷、解钾能力很强的硅酸盐细菌(NB T菌株)。
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研究钾长石是钾的离子排列的一种结构,是火山岩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极高的热分解稳定性。
然而,近年来,因受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全球气温的飙升使得钾长石在低温分解的条件下被活跃地改变。
为了深入解析这种低温分解的特性,我们建立了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模型。
首先,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我们采用了一系列理论和实验手段,以定量研究钾长石低温分解的热化学机制和过程。
我们以熔点变化作为低温分解的指标,利用熔点下降的规律来确定最低温度。
此外,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探究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性质。
我们还采用热重分析(TGA)系统来研究钾长石的分解反应,以及采用差热分析法(DSC),以及拉曼光谱(Raman)来检测低温分解反应产物的结构特征。
接下来,我们将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机制进行详细分析。
从X射线衍射结果可以看出,低温分解反应伴随着钾长石晶格的发生变化,矿物结构的重组,使得熔点得以下降,低温分解反应的进行也得以推进。
其次,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结果表明,分解反应形成了活性化合物,如碳酸钾和氢氧化钾等,而反应产物的成份也可以从拉曼光谱中发现。
最后,研究表明低温分解钾长石的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理论和实验技术,对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行为进行了探究,揭示了钾长石在低温分解过程中的热力学机制和行为规律。
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为热力学和矿物物理学相关研究领域提供科学基础。
研究领域的发展不仅需要理论基础,更要发掘实际应用价值。
钾长石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比如可用于制造水泥、电力或石油精炼装置的抗热耐火材料。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物理和热力学性质,以求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