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中国云计算开源发展调查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6.80 MB
- 文档页数:28
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出品方共同所有,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
违反上述声明者,出品方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言云计算作为“新基建”中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关键性得到肯定,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产业互联网落地的必要途径。
同时,云计算的广泛普及和重要价值也对其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更加全面、有效的保障云上业务安全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云原生安全作为一种新兴的安全理念,并不是只解决云原生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而是强调以原生的思维构建云安全,推动安全与云计算深度融合。
本白皮书聚焦云原生安全,通过分析云原生安全定义与内涵,探究其在云安全领域的作用及意义。
首先,白皮书从云平台安全原生化和云安全产品原生化两个方面对云原生安全体系进行定义,分析云原生安全体系如何促进云上安全的普及与实惠、助力所有云上用户实现全面的安全防护;继而,围绕计算环境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和安全管理多个方面,探究云原生安全的应用场景和功能效用,为用户构建云上安全体系提供参考;最后,白皮书对云原生安全体系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白皮书的核心观点与重要发现:➢普惠安全以降低企业安全投入成本、提升安全成效为宗旨,缓解传统安全防护中设备昂贵、部署困难、数据流通差、联动性差等痛点,降低中小企业安全建设门槛,助力所有云上用户实现全面安全防护,提升云计算整体安全性。
➢云原生安全体系包括云平台安全原生化和云安全产品原生化两部分。
安全原生化的云平台,一方面通过云计算特性帮助用户规避部分安全风险,另一方面能够将安全融入从设计到运营的整个过程中,向用户交付更安全的云服务;原生化的云安全产品能够内嵌融合于云平台,解决用户云计算环境和传统安全架构割裂的痛点。
➢原生安全的云平台能够向用户交付更安全的云服务,一是云计算具备分布式存储、资源统一管理、网络虚拟化等特性,能够有效规避部分安全风险,实现数据高可靠性、安全管理统一化、流量隔离与管控精细化等能力;二是提倡云服务商从研发阶段关注安全问题,前置安全管理。
国产信息基础软硬件行业深度报告:开源、迁移、上云、生态一. 围绕信创生态建设的核心,开源、迁移、上云我们认为,关系到国产基础软硬件发展的四个关键词:生态、迁移、上云、开源。
1)生态:国产基础软硬件体系基本可用,形成整体推进的局面。
国产软件/硬件体系在2015 年开始进入“可用”阶段,2020 年在信创战略推动下有望向整体“好用”升级,最终有望达到市场良性循环的状态。
2)开源:是获取技术、开发者群体、用户群体以及扩大技术影响力的最佳选择。
信创并不等于彻底的技术封闭。
开源已经成为龙芯、鲲鹏、统信、麒麟等国产行业“支柱”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3)迁移成本:信创推进过程中,迁移成本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过去,国内IT 产业对IOE 体系较为依赖。
如何低成本地实现已有设备中的应用、数据、文档向国产设备顺利的迁移,是影响信创顺利推进的重要问题。
有足够的技术实力解决迁移问题的厂商,将有望获得更突出的市场地位。
4)上云:实现上层应用和底层硬件的解耦,减缓了仓促兼容适配对用户体验的影响,也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趋势。
过去数十年间,国产软硬件各种技术路线和设计架构并存,底层硬件也未能在性能上全方位赶超海外厂商。
上云可以有效地提升异构环境下的用户体验。
另外,政务和企业上云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结果,信创推进也将符合这一趋势。
总结来看,较完善的生态基础、面向应用迁移和上云的技术布局、适当利用开源资源,将成为影响信创相关厂商扩大市场影响力的重要维度。
1. 生态建设:信创推进的根本保障,厂商技术布局的核心芯片、基础软件、整机、应用软件、打印机等,彼此之间互相兼容,是信创推进的根本保障。
从技术角度,完备的计算机,需要芯片、主板、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打印机外设、网卡等协调一致工作,才能实现正常的功能。
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都无法孤立于其他元件的技术标准之外。
因此,信创产业的推进不是零散的、各条线独立的,而是作为生态整体去推进。
可信行业云评估结果出炉云计算标准体系建设更进一步7月27日-28日,2021可信云大会在京举行。
本届大会以“数字裂变可信发展”为主题。
会上发布了《云计算白皮书(2021年)》、《云原生发展白皮书》等多个重磅行业白皮书。
与会业界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新形势下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相关话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
在28日的主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公布了可信行业云最新评估结果、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IOMM 和数字化可信服务评估结果、数字政府建设与发展白皮书、数字政府十佳案例、2021可信云技术/服务/用户最佳实践结果等多项成果。
分论坛嘉宾围绕数字政府、云管理与云优化、金融和通信运营商数字化转型、云网与SASE、软件安全等细分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主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信息服务业处二级调研员李琰处长为大会发表了致辞。
李琰表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进入了创新活跃、应用普及、生态繁荣的新阶段。
一方面,云计算已经形成了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生态。
另一方面,云计算作为数字化基础平台,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部分。
展望未来,云计算将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的全新时代,与AI、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融合也将不断深入,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信发司也将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几点工作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1、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优化完善产业生态体系;2、推动云计算与新基建的融合互促,不断培育新业态、新模式;3、促进企业深度上云用云,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4、强化安全保障能力,切实保障云环境下的网络和用户数据安全。
在致辞最后,李琰表示大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希望与会者可以借此深入交流,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网络强国、制造强国的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其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副理事长代晓慧登台为大会发表致辞。
中国公有云发展调查报告根据2024年的中国公有云发展调查报告,公有云市场在中国迅速发展,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一、市场规模扩大: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年度增长率将达到30%以上,到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二、行业应用广泛:公有云在各个行业的应用都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尤以制造业、金融、电子商务和零售业为主。
各行业通过公有云技术实现了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业务创新等目标。
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国政府对公有云的支持力度日益增强,加大了对公有云企业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
政府针对公有云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规定,为公有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安全问题仍然是关注的重点:尽管公有云在安全性方面有着较高的标准和保障措施,但用户对于云平台的安全问题仍然比较关注。
公有云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防护和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提升用户的信任度。
五、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公有云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公有云市场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亟需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
六、多元化服务模式:公有云市场已经从最初的基础设施服务(IaaS)扩展到平台服务(PaaS)和软件服务(SaaS)等多个级别和领域,满足了用户在各个层面的需求。
未来,公有云将更加注重定制化服务和创新应用的功能完善。
七、竞争格局激烈:中国公有云市场竞争激烈,除了国内知名的云服务提供商外,还有一些国际巨头入侵市场,竞争压力不容小觑。
公有云企业需要持续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降低价格,以在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总之,中国公有云市场在2024年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应用广泛,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等。
然而,仍然存在安全问题和人才短缺等挑战,公有云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并加以解决,以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云计算开源发展调查报告(2017 年)
前言
随着近几年云计算市场快速增长,开源技术在云计算领域得到了新的发展契机,以 O p e n S t a c k、D o c k er等为代表的开源技术应用愈发广泛,国内开源生态圈逐步
建立。
为进一步掌握中国开源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特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开展了 2016-2017年度中国云计算开源发展状况的调查。
本次活动采用电话访谈和在线
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云计算开源技术整体概况、用户对云计算 O p e n S t a c k的
选择、用户对云计算容器技术的选择以及企业对政府 / 政策的需求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 2,873份。
本报告以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行业专家的深度访谈,力争详实客观的反映用户需求,为政府和企业了解中国云计算开源技术并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也为广大关注云计算开源技术的从业人员、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支撑。
本次报告的编写以及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金融电子化杂志》、中国 I D C圈和金
融 I T运维社区的大力支持,各地政府、云服务企业、云服务用户以及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云计算开源发展调查访问的企业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7年 4 月 19日
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