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代审判机构、审判程序及审判制度探究

宋代审判机构、审判程序及审判制度探究

宋代审判机构、审判程序及审判制度探究

统治者利用司法审判作为工具对民众进行镇压,是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工具,故历代封建王朝非常重视审判制度的建设。宋代司法制度是在已达到成熟地步唐代审判制度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不断进行改革和补充使之日臻成熟,从而达到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顶峰。有学者把宋代审判制度中的鞫谳分司称为宋代最有特色的制度之一。所谓“鞫谳分司”,是把审即推勘事实和判即检法断刑划分开来,交付两个不同的机构或者官员分别办理,使之既分离又互相牵制,不易作弊。宋初将五代时期的“五步院”改为“司理院”,由司理参军掌狱讼勘鞫,不兼他职,将司法参军由原来“鞫狱断刑”之职能变为“检法断刑”。鞫司( 亦称推司、狱司) 由司理参军掌管,谳司( 亦称法司) 由司法参军掌管。宋代始终坚持分司原则,并把该原则作为“累圣相授”的传统。

一、宋代审判机构之多元化

宋代中央审判机构分为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宋高宗时期的周林在《推司不得与法司议事札子》上奏: “狱司推鞫,法司检断,各有司存,所以防奸也。”①“号为天狱”的大理寺源于西周时秋官,作为中央最高审判官署以审核刑狱案件的机构。宋初,“大理寺谳天下奏案而不治狱”,②只负责审理地方上奏的疑案。元丰改制后,把大理寺少卿分左断刑、右治狱

两个系统,左断刑分为断司( 鞫司) 和议司( 谳司) ,负责审理文武官员以及各地上报的刑事疑难案件。右治狱分为左、右推负责审理鞫狱“掌检断左、右推狱案,并供检应用法条”。

③在大理寺断后只由刑部详复的案件,置审刑院后,还要经过审刑院。元丰三年( 1080 年) 八月,“以知院官判刑部,掌详议、详复司事,其刑部主判官为同判刑部,掌详断司事,详议官为刑部议官”。

④御史台设“检法官,掌检详法律; 主簿,掌钩考簿书”。

⑤御史台和刑部各部门职能划分也大体上体现了鞫谳分司的要求。

宋代地方司法机关分为路、州、县三级。提点刑狱司是路级司法机关,其主要职能是地方复审机构。在州级司法机构设有司法参军和司理参军,导致州一级审判机构分化出鞫司和谳司两个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案件中的审和判的分离。由于县级行政编制简单,所以在县级审判机构中鞫谳分司表现不如州审判机构明显,总体上看宋代从中央到地方司法审判机构设置均体现出了鞫谳分司要求,避免法官一人独断。

二、宋代审判程序之运作

鞫谳分司程序十分完备,大致可以分为审讯和判决两大块。

( 一) 审讯阶段

1.据状勘鞫。《宋刑统》规定“诸鞫狱者,皆须依所

告状鞫之。若于本状之外别求他罪者,以故入人罪者。⑥”要求鞫狱官必须在诉状罪名范围之内进行审理,防止官员滥用职权和冤案的发生。

2.刑讯。中国司法审判活动重视口供,宋代承认刑讯的合法性,导致刑讯逼供是诉讼的必然形式。宋代统治者认识到如果审讯不加以限制,定会造成刑狱冤滥。

3.结案。案件依法审问结束后,将口供及证据进行整理,作为判决的根据,这一环节“结案”。结案直接影响判决,所以统治者强调必须委派官吏检验,不经检验不得结案。

( 二) 判决阶段

为保证判决的准确无误,通常需经历以下重要程序。

1.录问。宋代司法要求徒刑以上的案子,在结款后必须由未参加审讯的官员再次进行提审,核实供词,此阶段为“录问”。若罪犯认罪,然后进入下一道手续。若在录问时犯人翻供,则须交由另一个官司重申。

2.法司检断。如果犯人在录问中对自己所供述案情无异议,案件便进入一下环节,即检法书拟程序。由法司法司根据犯罪情节检法议刑,检索以此出相对应的法条。法司在检法时若发现有误时,有权进行驳正,这正是鞫谳分司的具体表现。

3.长官定刑。在法司检出适用法律条文后,还要经过拟判⑦之后才能正式作出判决。在案件批判之后,经过本机关各位官员集体审核签署画押,最后方能行遣。

4.宣判结绝。长官定刑后,必须要向犯人宣读判词,问犯人是否服判,这是犯人最后申诉的机会。若犯人无异议,整个案件才算终结,称之为结绝。

以上是宋代鞫谳分司在审判制度中的具体表现,用严密的程序进行层层把关,将案件的审理和判决程序分为不同的部分,分别由各不相干的官员独立进行审判,这样周密的判决制度在中国古代封建审判中首屈一指。

三、宋代审判制度存在之缺陷

宋代审判制度的实践表明,鞫谳分司对审判权制约机制的构建和对维护皇权统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

首先,由于中国古代司法和行政合为一体,行政机构兼任司法职能,这在中国封建司法审判中极为常见。宋代多元化审判机构的设置,使得从中央到地方的司法审判机构之间形成了有效的制约,但行政附属司法的职能,这也是导致中国古代审判权分散行使最主要原因。其次,司法官员的法律素质普遍低下,形成官不知法而吏知的局面,造成许多冤家错案的产生。宋代地方官员在承担司法审判职能的同时还承担繁杂的行政事务,这就需要审判官员具备与其职责相适应的法律素质,但是宋代对士人习律持反对态度,导致宋代审判官员审判素质低下。在司法实务方面,官员需要依靠狱讼胥吏进行审理案件,形成官督吏审的局面。宋太宗时规定: “诸州大狱,长吏部亲决,胥吏旁缘为奸,逮捕证左,滋蔓逾年而狱未具。”

⑧再次,造成审判效率低下。宋代多元设置的审判机构出现

多次移送现象的增加,这样就延长了审判期限,降低了审判效率。审判程序方面的繁琐复杂也是造成审判效率低下原因之一,由于审判程序被分割交给不同的官员负责,各个环节之间紧密相联,只要有一环节相脱离,这个审判程序便会受阻,因此需要各个环节的官员需要高度合作,否则会影响整个案件审判的效率。

唐代审判制度是中国审判制度史上的一个巅峰,宋代审判制度则是另一个巅,这与审判中的鞫谳分司制度是有密切关系。宋代审判制度中鞫谳分司的运行不仅有助于减少冤狱,防止官吏作弊,而且为援法定罪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宋代的法律形式复杂,而且数量巨大,设官负责“检法断刑”,提高了法律适用的准确性。虽然在宋之后的朝代在司法审判中并未沿袭鞫谳分司的审判制度,但它其中所蕴含的分权制衡原则,对研究当代我国司法审判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七<慎刑>.

② <宋史>卷一六五<职官五>.

③ <宋会要辑稿>职官二四之二.

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零七,元丰三年八月已亥.

⑤ <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七之三.

⑥ <宋刑统>卷二九<不合拷讯者取众证为定>门.

⑦拟判( 书拟) 是指由推官或签书判官厅公事等幕职官协助长官作出初步判决意见.

⑧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太平兴国六年三月乙未.

[参考文献]

[1][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宋]脱脱.宋史[M].北京: 中华书局,1977.

[3][清]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 中华书局,1957.

[4][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 中华书局,1993.

[5][宋]窦仪.宋刑统[M].北京: 中华书局,1984.

古代法律宋代司法制度

古代法律宋代司法制度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宋代司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法律的科学化、规范化,为后来的明清时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一、审刑制度 1.审刑狱的组织:宋代以州、县为基本司法单位,设有州、县两级法院。其中州级法院主管州内所有审刑狱,并统管有经手死罪狱的衙门,县级法院负责地方审刑狱。法院下设侦查、公诉、判决等部门。 2.审刑程序的规定:宋代制定了《临贡司试刑科条式》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审刑的程序和要求。法庭设科,按照章程确定审刑的具体环节。审刑的程序一般包括起诉、侦察、破案、审讯、判决等环节。被告人有权利辩护,但需要事前申请。审判人员必须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并按照正当程序进行审判。 3.刑罚的种类和刑名的定案:宋代的刑罚包括死刑、笞打、杖刑、徒刑、罚金等。刑名的定案主要由律师司判定,需要遵循固定的程序。刑法书籍对各种刑罚的适用条件和执行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确保了刑罚的公正性。 二、律治制度 1.官府的行政体系:宋代的官府设有和尚书省、中书省、枢密院等各级行政机构。官府的行政体系明确了各级官员的职责和权力范围,规定了官员的考核和评价制度。官员必须按照法律进行公正执法,不得任意滥用职权。

2.府兵制度:府兵是宋代的一种军队组织形式,主要由地方行政机构 负责组织和管理。府兵主要用于维护地方治安、镇压藩镇的叛乱等任务, 也参与战争等军事行动。府兵体系严格分级,有按等级设立的府兵、卫兵,还有具体岗位上的巡检等。 3.民间纠纷的解决:宋代对于民间纠纷的解决倾向于通过曲直判、领 导解决的方式。曲直判是一种调解的方式,由有关官员或领导通过面谈等 方式对争议双方进行调解。双方可以自愿达成协议,也可以接受领导的决定。领导解决是指由有关地方领导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纠纷进行公正裁决。 三、监察制度 1.内监制度:宋代设有内监、礼监等内监机构,负责监察皇室成员和 官员的言行举止。内监的职责是监督皇宫内的秩序,管理宫女、宦官等。 礼监的职责是监督皇帝和王公贵族的仪表仪态。内监制度确保了皇室和官 员的廉洁和规范行为。 2.外监制度:宋代设立了外监机构,主要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的任职表 现和管理。外监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独立调查和处理官员的违法 行为。外监制度有效地遏制了官员的腐败和滥用职权现象。 总之,宋代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后来的明清时期司法制度的形成 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宋代的司法制度在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 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宋朝的刑法与司法制度

宋朝的刑法与司法制度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刑法与司法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将从刑法与司法制度两 个方面,探讨宋朝的相关情况。 一、刑法制度 宋朝的刑法制度主要体现在民法和刑法两个方面。在刑法方面,宋 朝实行的是正法刑,并以律为主要制度。宋代吸收了唐代、北宋初期 隋唐时期的刑法内容,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刑法体系。 1. 刑律的修订与发展 北宋初期,官方权威的《大明律》成为主要的刑法规定。这部律法 在后来的历史中多次经过修改和修订,最终形成了《宣和律》、《大 观律》等版本。《宣和律》是北宋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所修订的,对于刑法定罪量刑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大观律》是南 宋时期(1131年-1162年)所修订的,奠定了后世刑法制度的基本格局。 2. 刑罚的分类与执行 宋朝的刑罚主要分为五种,即死、杖、徒、罚、杀。其中死是最严 重的刑罚,而杀则是执行死刑之前的折磨。在执行刑罚的过程中,宋 朝注重司法程序的规范,提倡证据确凿、公正公平的原则。在审判中,采用举白、神草等方式来确认犯罪嫌疑人的罪行。同时,也注重运用 刑讯逼供和酷刑等手段来获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词。

二、司法制度 宋朝的司法制度主要体现在官员任命与审判程序两个方面。刑法是司法制度的一部分,但由于广义的司法还包括其他方面,所以本文将分别进行讨论。 1. 官员任命 宋朝的司法制度注重选人用人的公正性和能力。官员的任命是通过科举制度和官僚体制来进行的。科举制度是宋朝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通过考试成绩来评判人才。官僚体制是一种等级制度,官员按照官职的等级来进行任免。司法方面主要由刑部和各级审判机构负责。 2. 审判程序 宋朝的审判程序注重程序正义和公正审判。在犯罪案件的审判中,由刺史和知府等官员担任审判官,进行刑事审判。审判程序一般包括抓捕、拘留、传讯、立案、证据搜集、审理以及判决等环节。宋朝还注重审判记录的保存,建立了完善的案卷和记录系统。 总结: 宋朝的刑法与司法制度是在前代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完善的。刑法方面,宋朝采取了正法刑的方式,修订和发展了一系列刑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刑法制度。司法制度方面,宋朝注重选人用人的公正性和能力,通过科举制度和官僚体制来选拔和任免官员。审判程序中,注重程序正义和公正审判,对犯罪案件进行全面、公正的审理。

宋代司法制度

宋代司法制度 宋代司法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鲜明特点和丰富内涵的一种司法制度。宋代法制的关键特点是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法官权力的相对独立。下面我们将就宋代司法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宋代法律制度方面,宋代法律体系庞大而完善。北宋时期,通过修正和整顿,各种法律成文化,成为不少是与民休戚相关的法律都有了相应的法律规定。《大宋律例》是北宋时期颁布的刑法典,共有五千六百多条,分为刑律、刑杂、刑艺、刑赏、刑负、刑由等六卷。《大宋律例》保障了平民的合法权益,加强了法治的观念,提高了刑罚的规范度,对当时社会更好的承受了统治等方面意义重大。 第二,宋代司法制度的独立性强。宋代法官权力相对独立,不受朝廷的干扰。宋代设立有地方法院,由官吏担任,对本地区的司法活动负责。地方法院的判案权独立,可独立决策,不受朝廷官员的干预。这种独立的司法制度,增加了司法的公正性,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安定。 第三,宋代司法制度还包括了审案的程序和对被告的保障措施。宋代刑事审判有明确的程序,包括理案、验证、控状、审状、判状等。其中,控状和判状两个环节入的就是控辩,要求公正无私的审判,既加强了证明的原则,也增加了判状的法律效力。此外,对于被告的保障措施方面,宋代司法制度实行了谤诬罪和非法诉讼的惩罚措施,明确了不准随意贬低他人,造谣或者提出无理诉求。这些措施保障了公民的权益,减少了社会纠纷。

第四,宋代司法制度还倡导了谦抑原则。宋代法官在审案过程中要讲究温文谦抑原则,不能过分激动,不能使用刑罚来任意对待被告。同时,宋代法官要加强与官府访问的联络,通过有效的反馈信息,让上级官员了解到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增加了司法的透明度。 综上所述,宋代司法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次重要进步。宋代司法制度的完善和独立性,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宋代司法制度的特点也对现代司法制度的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从《宋史刑法志》看宋代的司法制度

从《宋史刑法志》看宋代的司法制度 《宋史刑法志》是《宋史》中的一部分,详细记载了宋代的司法制度。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宋代的司法制度包括刑罚、司法程序、法官和监察等 多个方面。下面,我将从这些方面分析宋代的司法制度。 首先是刑罚。宋代的刑罚分为五种类别:钦便、死刑、杖刑、禁闭和 缙绅反贼,其中死刑又分为多种形式,如凌迟、斩首、碎尸等。钦便是一 种私刑,由地方官员和地方豪强进行,严重侵犯人权。而杖刑则是一种主 要针对寻衅滋事、盗窃和负担未当等轻微犯罪的体罚,是宋代刑罚中较为 常见的一种形式。 其次是司法程序。宋代的司法程序主要分为两个环节:侦查和审判。 侦查包括报案、侦察、审讯等,以搜集案情和证据;而审判则由审判官根 据案情和证据进行判决。宋代的司法程序注重事实和证据的核实,依法进 行审理。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审判制度,如巡按御史审案制度,地方巡 按御史会同当地官员一起审查案件,以确保司法公正。 第三是法官。宋代的法官由两部门担任,刑官和刑部侍郎。前者主要 负责一般案件的审判,后者则负责重大案件的审判。宋代的法官要求具有 一定的学识和经验,以确保审判的准确性。此外,宋代还设立了专门的监 察官来监督和检查法官的行为,以防止法官滥用职权。 最后是监察制度。宋代的监察制度主要包括御史监察和观察使监察两 种形式。御史监察是中央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和检查地方官员的行为;而 观察使监察则是地方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和民众的行为。这些监 察机构的设立和运作,起到了监督政府和司法机关的作用,保障了司法的 公正性和廉庄性。

总的来说,宋代的司法制度在刑罚、司法程序、法官和监察等方面都 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制度。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权益和社会 的稳定。然而,宋代的司法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钦便和私刑的存在,以及地方豪强和地方官员的勾结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公 正和法治的实施。 综上所述,从《宋史刑法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宋代的司法制度是一 个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包括刑罚、司法程序、法官和监察等多个方面。 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为后来的司法制 度奠定了基础。然而,也要认识到这些制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 发展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新增考点八宋代的司法制度解析

新增考点八:宋代的司法制度 宋代的司法制度(2012‐综‐40) 1、中央司法机关 中央仍没大理寺,掌管中央司法审判大权,负责审理地方上报的刑事案件以及京师与中央百官犯罪案件,也参与审判皇帝直接交办的重大刑事案件。刑部是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刑狱政令,复核:大理寺详断的全国死刑案件,以及官员犯罪除免、经赦叙用、定夺昭雪等事。御史台只具有部分司法审判职能,其主要官员大都参与司法审判,主要是处理命官犯罪大案、司法官受贿案、地方官府不能决断的疑难案件以及地方重大案件等。 宋初为强化对中央司法机关的控制,另立审刑院。凡须奏报皇帝的各种案件,经大理寺断谳后,报审刑院复核,由知院事和详议官拟出定案文稿,经中书省奏报皇帝论决。审刑院权势显赫,大过大理寺和刑部,是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产物。创设于太宗淳化二年(991年),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裁撤后,职权复归大理寺与刑部。此外,宋初还增设制勘院和推勘院等临时性机构,负责审理皇帝交办的案件。 2、鞫谳分司制 宋朝从州到大理寺,都实行审、判分离的鞫谳分司制,即“审”与“判”分为两事,分别由不同的官员担当,审问案情的官员无权量刑,检法量刑之事别由其他官员负责。前者称“鞫司”(又称“推司”、“狱司”),后者称“谳司”(又称“法司”)。鞫谳分司制是宋朝审判制度的特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司法官因缘为奸,保证审判质量。 3、翻异别推制 翻异别推制是宋朝为防止冤假错案而建立的复审制度,即在发生犯人推翻原有口供,而且“所翻情节,实碍重罪”时,案件须重新审理,应将该案改交另外司法官或司法机构重新审理。按照宋朝法律规定,犯人翻异次数不得过三。如故意诬告称冤者,查证属实,罪加一等处罚。增加:改换法官审理称之为“别推”,改换司法机关审理,称为“别移”。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试论宋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试论宋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治时期,法律制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一定的 发展和完善。下面我将从立法机构、法律内容、法律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宋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首先,宋代立法机构比较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 立了专门的司法机构,如枢密院、审刑院等,负责刑法的审判和司法审查。二是立法程序规范化,即使皇帝有权自行制定法令,但也要征求官员和士 人的意见,保证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三是设立了专门的法官和判案 的规则,例如制定了严格的证据标准和审判程序,以保证法律的正确执行。 其次,宋代法律内容丰富,包含了刑律、法官事务、地方自治、民商 事纠纷等方面的规定。其中,在刑律方面,宋代对重要犯罪如盗窃、杀人、贪污等有明确的定罪量刑标准,以保持社会秩序和公正。在法官事务方面,宋代规定了法官应当尽职尽责、廉洁奉公、独立审判等要求,从而维护了 司法正义。在地方自治方面,宋代允许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依法制 定和执行一些地方性法规和制度,以满足地方实际需求。在民商事纠纷方面,宋代制定了有关婚姻、财产等方面的法律,以便维护个人权益和保护 社会秩序。 再次,宋代注重法律的实施。为了确保法律得以有效实施,宋朝实行 了广泛的民众参与制度,包括设立有司法权力的村官和军队镇守制度等。 宋代还设立了决狱司法考核机制,定期检查各地法院的工作情况,以免法 官滥用职权或违背法律。此外,宋朝实行官员门协监督制度,官员之间互 相监察,以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

总体来说,宋代法律制度的特点是体现出相对完善的立法机构、丰富的法律内容以及重视法律实施。这些特点保障了司法公正、人民权益的保护、社会稳定的维持等。同时,宋代法律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法律条文繁琐,使司法实践中出现大量的争议和漏洞。另外,法律权威也受到了皇权的限制,法律的效力容易受到一些不合理要求的干扰。 综上所述,宋代法律制度体现了一定的健全性和先进性,为当时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虽然还存在不足之处,但这不妨碍我们对这一时期法律制度的发展和进步表示肯定。

宋朝的司法制度是怎样的

宋朝的司法制度是怎样的 刑事制度: 1.审讯制度:在宋朝,审讯是刑事制度的核心。宋朝实行了审讯区分 原则,即根据案情的大小和严重程度,将审讯区分为中级和地方审讯。中 级审讯由中央政府的相关法官负责。地方审讯则由地方政府的官员负责。 2.审讯程序:宋朝实行了严格的审讯程序。在开始审讯之前,必须先 进行预审,以确保案件的合法性和可靠性。审讯过程中,被告人拥有自由 辩解的权利。同时,审讯过程中也保护了被告人的权益,例如禁止拷打和 虐待等。此外,审讯的结果必须经过上级法院的核准,方可生效。 3.刑罚的适用:宋朝对不同犯罪行为采取了不同的刑罚措施。刑罚包 括极刑(死刑)、徒刑(流放)、笞刑(鞭打)、杖刑(体刑)、缓刑 (暂缓执行刑罚)等多种形式。挑剔的论断逐渐形成,在宋代的早期只有 大案会定义,慢慢以适应其他小比大庭验证。随着审判程序的发展,监察 制度也有所改进,从而保护了冤狱诉讼的权益。 法律制度: 1.《大宋律疏》:此书是宋朝法律制度的重要法典,是基于唐代的 《大唐律疏》修订而成。《大宋律疏》规定了宋朝的各种罪行和相关刑罚,为宋朝的司法制度提供了明确的规范。 2.司法机构:宋朝设立了专门的司法机构,例如刑部和刑狱两司,负 责管理刑事案件的审判和执行。刑部的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地方刑狱官 员则由地方政府任命。

3.审判团队:为了保证司法公正,宋朝在审判过程中设立了多人审判制度。对于重大案件,通常由多位律师和专业官员组成的审判团队共同参与审判。这种制度有助于减少个人的主观偏见,保证了司法结果的客观公正。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宋朝的司法制度在它的历史时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对后来的司法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虽然审讯程序进行了一些改进,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合法的审判和不公正的判决。此外,受到政治、财富和势力的影响,穷人和底层人民在司法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总的来说,宋朝的司法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次重要的创新,对中国现代司法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刑事制度以审讯为核心,尊重被告人的权益,保护审判程序的公正性;法律制度以《大宋律疏》为依据,规范了犯罪行为和刑罚的适用。然而,它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判决的公正性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总体来说,宋朝的司法制度为后世的司法制度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宋代的裁判制度

宋代的裁判制度 宋代裁判制度是在唐、五代裁判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古代裁判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将从审判机构与审判官、审判原则、审判程序、刑罚制度、证据制度、上诉制度和陪审制度等方面,介绍宋代的裁判制度。 一、审判机构与审判官 宋代的中央审判机构是大理寺,长官为大理寺卿,统领大理寺全体官员。大理寺卿掌天下刑名,审决重囚,而覆以参议。地方州县也设立了相应的审判机构。 宋代的审判官一般由具有一定资历和学历的人担任,包括官员、士人和胥吏等。审判官的选拔和任用都受到严格的考核和监督。 二、审判原则 宋代的审判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依律判决:宋代法官必须严格依照律例判决,不得擅自出入人罪。 2. 回避制度: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回避与自己有利害关系或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情况。 3. 鞫谳分司:鞫是指审理犯罪事实,谳是指根据事实定罪量刑。鞫谳分司就是将审理与判决分开,使二者相互制约,以确保审判公正。 4. 注重证据:宋代法官非常注重证据,强调口供的重要性,但也重视现场勘验和物证等其他证据。 5. 宽严相济:宋代审判注重宽大与惩罚相结合,根据犯罪情节和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裁决。

三、审判程序 宋代的审判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和判决等环节。起诉称为告状,受理称为受状。审理分为初审和复审两个阶段,初审由州县长官或县令主持,复审由大理寺或提点刑狱司主持。判决后,判决书需经长官签署才能生效。 四、刑罚制度 宋代的刑罚制度沿袭了唐、五代的传统,分为死、流、徒、杖、鞭五刑。除了以上五种主刑之外,还有枷禁、罚金、赎铜等附加刑。对于一些特殊犯罪,如贪污受贿、杀人等,还有更为严厉的刑罚措施。五、证据制度 宋代的证据制度比较完善,主要包括口供、物证和现场勘验等。口供是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但物证和现场勘验也非常重要。对于口供的取得,宋代法官非常注重合法性和真实性,严禁使用暴力、诱骗等非法手段获取口供。同时,对于物证和现场勘验也有严格的要求,必须进行仔细的查验和记录。 六、上诉制度 宋代的上诉制度比较完善,当事人对判决不服的,可以提出上诉。上诉分为逐级上诉和越诉两种形式。逐级上诉是指当事人先向州县长官或县令提出上诉,不满意的可以再向上一级审判机构提出上诉。越诉是指当事人越过本级审判机构直接向上级审判机构提出上诉。但越诉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程序要求。 七、陪审制度

宋代刑事诉讼制度考(doc21)

宋代刑事诉讼制度考 内容摘要:作为唐代以后封建法制发展最为辉煌的宋代,其法制的发展除了借鉴了唐律外还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很有个性的“自立一王之法”。本文试图在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体系框架下建构一个完整的宋代刑事诉讼制度体系。 关键字:审判机构追捕起诉制勘复审死刑复奏 一宋代刑事诉讼制度概述 宋代在中国封建发展史上,处于承前启后、新旧交替的历史转折时期,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引起了热中关系的激剧变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错综复杂,带来了各来矛盾冲突的激烈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文化教育的兴盛,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使宋代的封建文明在众多方面“居于当时世界文明最前列”。宋代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使得其法制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很有自己个性的。虽然在我国法制史理论界,普遍的将唐代作为我国古代法制发展甚至是中华法系发展过程的全盛时期,而学术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宋代法律制度的考察,轻视了宋代法律制度在我国古代法律发展过程中的不可忽略的地位。事实上宋代是我国古代唐以后在法制上最为辉煌的时代,本文将详细考察宋代法律制度中有关刑事诉讼的部分,并对一些制度与唐代进行了比较。 宋代的形式诉讼制度中具有突出特点的有两个:一是皇帝直接行使审判权越来越广泛,中央行政机关干预司法的越来越多,审判中非法刑讯逼

供手段更加残酷;二是司法审判中收集证据、月用证据更加广泛。在刑事案件中,不仅只能故事对物证的收集、鉴别和运用,而且建立了较为严密的检验制度,犯罪现场勘察制度以及在死伤案件中运用法医学的知识,这些都反映了宋代的司法文明的发展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宋代的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宋刑统》中有捕亡律一章,其条文内容相当于现代法律体系中的刑事诉讼法中的有关部分和有关逮捕拘留的一些规定,在当时是作为政府机关限制人身自由的法律根据来使用的。本文只论述其中的与逮捕犯人相关的内容。 宋代的追捕犯人包括将吏追捕犯人和道路行人抓捕逃犯等。依据《捕亡令》中的规定,囚犯以及有贼、盗和杀伤而要加入寇贼的都必须追捕归案,也就是说凡是犯罪败露而逃走的都要被追捕。对符合追捕的人,负有追捕职责的人必须尽职,否则的话将受到处罚。宋代对追捕过程中可实施的措施作出了一定的限制,规定如果逃犯空手拒捕的不准加害,并对违反者规定了一定的刑事责任。但是对于执杖拒捕的可以将其杀死,对于罪犯逃走的,捕者在追逐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其杀死。此外,普通人在一定条件下负有追捕或帮助追捕的义务,如将吏奉命依法追捕犯人以及律准扭送而力不能及的,路人在被告知的情况下若其人持有杖的功能器具有能力控制罪人但是没有帮助的,要承担“杖八十”的后果。 三宋代的刑事司法机构

宋代的诉讼审判制度

宋代的诉讼审判制度 宋代的诉讼审判制度是指宋朝时期的法院及其组织、程序和规范。宋 代诉讼制度经历了前期的混乱和后期的稳定发展,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相对 规范和完备的审判体系。下面将从诉讼制度的组织结构、程序和法律文书 等方面,介绍宋代的诉讼审判制度。 首先是诉讼制度的组织结构。宋代的司法机构主要由审刑院、提刑院、府院和县衙等组成。其中,审刑院是最高审判机构,负责对重大案件进行 终审;提刑院则是中级机构,负责监督各州县法院的刑事审判;府院是地 方行政机构,兼具审刑职能;县衙是基层法院,负责审理一般刑事和民事 案件。此外,宋代还设立了专门的司法监察机构,启奏院,负责监督司法 机关及其人员的行为,并接受民众的控告。 其次是诉讼程序。宋代采用的诉讼程序相对繁琐,但较为得体。一般 而言,诉讼程序包括起诉、立案、传讯、调查、辩论、判决和执行等环节。起诉时,原告需向法院提交书面起诉状,明确诉讼请求和理由,并提供相 关证据。立案后,法院将案件分类并登记,确定诉讼双方的身份和代理人,并传讯被告,要求其回应诉讼请求。传讯环节的完成后,法院开始调查阶段,征求双方当事人和证人的证言,并进行现场勘查等工作。在调查阶段 结束后,法院组织辩论,分别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辩护,进一步明确事实和 争议焦点。最后,法院依据调查和辩论结果,作出判决。判决后,如有当 事人对判决不服,可进行上诉。一旦判决确定,执行阶段即开始,法院依 据判决书,命令被告履行判决或采取强制措施。 最后是法律文书。宋代的诉讼审判制度在法律文书方面有着一套较为 规范的程序和格式。起诉状、传票、证据材料、陈述意见、判决书、上诉 书等法律文书在形式上有着明确的规定,例如必须使用特定的纸张、格式

宋朝诉讼审判制度

宋朝诉讼审判制度 引言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诉讼审判制度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宋朝的诉讼审判制度相对于前代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改进,注重公正、公平和法治原则,为后世的司法制度奠定了基础。本文将详细介绍宋朝的诉讼审判制度。 一、宋朝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 宋朝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公正、公平、法治。公正意味着法官应该客观、中立地处理案件,不受政治或其他非法因素的干扰。公平意味着法官应该对当事人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法治意味着法律应该成为解决争议的基础,所有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二、诉讼的程序 宋朝的诉讼程序相对较为复杂,包括起诉、答辩、举证、辩论、判决等环节。 1. 起诉 起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的行为。在宋朝,当事人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法院提出起诉。起诉书应包括被告人的姓名、住址、罪名、证据以及请求等内容。 2. 答辩 被告收到起诉书后,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法院提出答辩。答辩可以包括对起诉书的反驳、辩解或抗辩。被告也可以提出反诉,即对原告提起相应的诉讼。 3. 举证 举证是指当事人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在宋朝的诉讼制度中,当事人可以通过书面证据、证人证言、鉴定等方式来举证。法官会根据举证的证据来判断案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4. 辩论 辩论是指当事人或代理人就案件的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进行争辩。在宋朝的诉讼制度中,辩论主要通过律师或代理人进行,他们会就案件的各个方面进行辩护或指控。

5. 判决 判决是指法官根据法律规定和证据调查结果做出的裁决。在宋朝的诉讼制度中,法官会根据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适用情况,对当事人的主张进行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判决。判决应当公正、公平,符合法律的规定。 三、审判的程序 宋朝的审判程序包括案件的受理、调查、审理和判决等环节。 1. 案件的受理 案件的受理是指法院接收当事人提起的诉讼请求,并进行登记和审查。在宋朝的诉讼制度中,法院会对起诉书进行审核,确保起诉书符合法律规定,并决定是否受理案件。 2. 案件的调查 案件的调查是指法院对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进行调查和核实。在宋朝的诉讼制度中,法官可以通过询问当事人、证人、鉴定人等来获取证据,也可以查阅相关的书证、物证等。调查的目的是确保案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 案件的审理 案件的审理是指法院对案件的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进行审查和判断。在宋朝的诉讼制度中,法官会听取当事人和律师的陈述、辩论,并根据法律规定和证据调查结果做出判决。 4. 判决 判决是指法官根据审理结果对案件做出的裁决。在宋朝的诉讼制度中,法官会根据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适用情况,对当事人的主张进行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判决。判决应当公正、公平,符合法律的规定。 四、法官的选拔与监督 宋朝的法官选拔与监督制度比较完善,注重法官的素质和能力。 1. 法官的选拔 宋朝的法官选拔主要通过考试制度进行。候选人需要参加官府组织的司法考试,考试内容包括法律知识、审判技巧等。通过考试后,候选人可以被选为法官。 2. 法官的监督 宋朝设立了专门的监察机构来监督法官的行为。监察机构由官员组成,负责对法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法官的公正、公平。

宋代审判机构、审判程序及审判制度探究

宋代审判机构、审判程序及审判制度探究 统治者利用司法审判作为工具对民众进行镇压,是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工具,故历代封建王朝非常重视审判制度的建设。宋代司法制度是在已达到成熟地步唐代审判制度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不断进行改革和补充使之日臻成熟,从而达到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顶峰。有学者把宋代审判制度中的鞫谳分司称为宋代最有特色的制度之一。所谓“鞫谳分司”,是把审即推勘事实和判即检法断刑划分开来,交付两个不同的机构或者官员分别办理,使之既分离又互相牵制,不易作弊。宋初将五代时期的“五步院”改为“司理院”,由司理参军掌狱讼勘鞫,不兼他职,将司法参军由原来“鞫狱断刑”之职能变为“检法断刑”。鞫司( 亦称推司、狱司) 由司理参军掌管,谳司( 亦称法司) 由司法参军掌管。宋代始终坚持分司原则,并把该原则作为“累圣相授”的传统。 一、宋代审判机构之多元化 宋代中央审判机构分为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宋高宗时期的周林在《推司不得与法司议事札子》上奏: “狱司推鞫,法司检断,各有司存,所以防奸也。”①“号为天狱”的大理寺源于西周时秋官,作为中央最高审判官署以审核刑狱案件的机构。宋初,“大理寺谳天下奏案而不治狱”,②只负责审理地方上奏的疑案。元丰改制后,把大理寺少卿分左断刑、右治狱

两个系统,左断刑分为断司( 鞫司) 和议司( 谳司) ,负责审理文武官员以及各地上报的刑事疑难案件。右治狱分为左、右推负责审理鞫狱“掌检断左、右推狱案,并供检应用法条”。 ③在大理寺断后只由刑部详复的案件,置审刑院后,还要经过审刑院。元丰三年( 1080 年) 八月,“以知院官判刑部,掌详议、详复司事,其刑部主判官为同判刑部,掌详断司事,详议官为刑部议官”。 ④御史台设“检法官,掌检详法律; 主簿,掌钩考簿书”。 ⑤御史台和刑部各部门职能划分也大体上体现了鞫谳分司的要求。 宋代地方司法机关分为路、州、县三级。提点刑狱司是路级司法机关,其主要职能是地方复审机构。在州级司法机构设有司法参军和司理参军,导致州一级审判机构分化出鞫司和谳司两个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案件中的审和判的分离。由于县级行政编制简单,所以在县级审判机构中鞫谳分司表现不如州审判机构明显,总体上看宋代从中央到地方司法审判机构设置均体现出了鞫谳分司要求,避免法官一人独断。 二、宋代审判程序之运作 鞫谳分司程序十分完备,大致可以分为审讯和判决两大块。 ( 一) 审讯阶段 1.据状勘鞫。《宋刑统》规定“诸鞫狱者,皆须依所

宋朝的司法制度是怎样的

司法是国家特定机关依照法定职权与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 件的活动,其目的是解决纠纷,惩治邪恶,保护民权和维持正义,其活动中心是法院或具备法院性质的机构。下面给大家介绍宋朝的司法制度:司法机关体系 一中央司法体制 宋朝沿袭唐制,中央仍以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为三大司法 机关,各机构职责相沿未改。太宗淳化二年991年,为加强对司 法审判权的控制,朝廷于宫禁中增设审刑院,置知院事一人、详 议官六人。全国上奏案件,须先经审刑院备案,再发交大理寺审 理和刑部复核,然后由审刑院详议,并奏请皇帝裁决。这实际是 在刑部之上又增加了一级复审机构,剥夺了大理寺和刑部的部分 权力,使审判和复核程序复杂化。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改革官制,裁撤审刑院,将其职权归还刑部。此后,凡奉皇帝诏命所立案件,由朝官临时组成制勘院审断;由中书省下令所立案件,由诸路监司 及州军等派官临时组成推勘院审断,从而保证了皇帝对重大案件 的直接控制。

此外,枢密院有权参与军政案件的审判监督,三司及户部有权参与财政赋税案件的司法审判。 二地方司法体制 宋朝地方实行州府、县两级制,仍由行政长官兼理司法。各县有权审判杖刑以下案件,徒刑以上案件须将审理意见报送州府判决。各州有权审判徒刑以上案件,但死刑案件须上报提刑司复核,重大疑难案件要上报刑部,由大理寺审议,或经皇帝裁决。在京畿地区,由开封府和临安府负责司法审判活动。 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在州县之上增设路一级提点刑狱司,作为中央派出机构,主要监督本路司法审判活动,复核州县重大案件,监察劾奏州官违法行为,以加强中央对地方司法审判权的控制。 宋朝的司法制度:诉讼审判制度 一诉讼时效与审判时限 宋朝对民事和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已有明确区分,并分别规定了具体的诉讼时限。 1.民事诉讼时限与时效

宋代提点刑狱司探析

宋代提点刑狱司探析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文化繁盛、制度完善的时期。其中,提点刑狱司是司法部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在宋代,提点刑狱司的任务是负责审判特别重要的刑事案件,并进行刑罚的执行。那么,宋代提点刑狱司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呢?下面,本文将就此进行一番探析。 首先,宋代提点刑狱司的权力非常大。他们不仅仅可以负责审判重要的刑事案件,还有着其他司法部门没有的权力。例如,提点刑狱司可以派遣特工去查找犯罪嫌疑人的下落,他们也有着秘密侦查的能力。当然,这种权力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少争议。很多人认为,提点刑狱司的权力过大,容易导致滥用。 其次,宋代提点刑狱司的审判过程也有其独特之处。他们非常注重证据的收集和审理的公正性。在宋代,提点刑狱司会利用各种手段来收集证据。例如,他们会派遣特工去潜伏在犯罪嫌疑人身边,收集证据。此外,他们还会通过酷刑等手段来逼供。但是,这种做法也容易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因此,宋代提点刑狱司也会采用一些其他的审判手段,例如交叉审问等,以确保审判的公正性。 最后,本文列举几个具体的案例,以说明宋代提点刑狱司的审判方式和特点。 1. 吕祖谦案 吕祖谦是宋理宗时代的一个大臣,曾经担任过提刑侍郎的职务。

他在出任翰林学士时,严厉批评了当时的宰相吕公著。但是,不久之后,吕祖谦就被提点刑狱司以叛乱罪名逮捕。在审判过程中,提点刑狱司施以酷刑逼他认罪,并最终判处死刑。但是,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吕祖谦并没有实施叛乱行为。因此,这个案件被认为是冤案。 2. 赵九章案 赵九章是宋哲宗时代的一个大臣,同样曾担任过提刑侍郎的职务。他因为不满宰相钱俶的执政方式而被钱俶陷害。提点刑狱司在审判过程中,也施以酷刑逼他认罪,并最终判处死刑。但是,后来经过调查,发现赵九章并没有实施叛乱行为。因此,这个案件也被认为是冤案。 3. 陆游案 陆游是宋徽宗时代的一个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政见上与徽宗产生了分歧。提点刑狱司在一次清查中,发现了陆游曾经在某一场辩论会上发表了反对徽宗的言论。于是,提点刑狱司便拘押了陆游,并审判他的“谤讪罪”,最终处以罚金的刑罚。这件案件引起了不少争议,因为陆游并没有实施什么犯罪行为,仅仅是发表了一些言论。这些案例反映了宋代提点刑狱司在审判中滥用权力和酷刑逼供的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案件都是冤案。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治安比较混乱,犯罪行为随时可能发生。为了维护社会治安和公正,提点刑狱司必须承担起他们的责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