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分数加减法3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13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第1课时折纸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的起始课,主要围绕“折纸”这一教学活动展开。
通过折纸活动,学生将直观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并学会通过折纸操作进行分数加减的计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掌握基本的分数加减运算规则。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折纸活动,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分数加减法的概念理解:学生需要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本质,特别是对于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
2. 折纸与分数加减的关联:将折纸活动与分数加减法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从直观操作中抽象出数学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折纸步骤图、分数加减法示例卡、多媒体教学设备。
- 学具:彩色折纸、剪刀、胶水、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折纸作品,引起学生对折纸的兴趣,进而引出分数加减法的学习。
2. 基本概念讲解:讲解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结合折纸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加减。
3.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折纸活动,通过折纸来模拟分数加减的过程。
4. 讨论与分享:各小组分享折纸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加减的规则。
5. 巩固练习:使用教具中的示例卡,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加减的练习题。
6.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分数加减法的概念、规则和折纸操作步骤进行设计。
使用彩色粉笔突出关键步骤和概念,以增强视觉效果和记忆点。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2. 选做题:尝试在家中进行折纸活动,并记录下分数加减的过程,第二天课堂上分享。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课时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对分数加减法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在折纸活动中展现的动手能力。
北师五数下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二、探索新知师:咱们先来做一些练习题吧。
1.试一试(1)算一算710-16,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后交流A师:你是怎样通分的?生:我用10×6做分母,通分后进行计算。
生:10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30,用30做分母,通分后进行计算。
师:以上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一样,两种方法都可以。
而且最后三、巩固练习师:接下来咱们来做书上的练一练。
1.练一练2. 森林医生师:①×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减,正确结果应为1170。
②×正确结果应为1712。
③×通分后,分母不变分子相减,正确结果应为914。
3.解方程4. 根据学校气象小组的记录,当地9月雨天天数占全月总天数的13,晴天天数占全月总天数的310。
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其它天气占全月总天数的多少?15126()+x =712105()x -=373816()x +=516253662613解:x x x x =-=-==17510271010910解:x x x =+=+=73168761616116解:x x x =-=-=1-13-310=1130(同学们,此题答案不唯一)5.估一估,连一连,下列算式结果分别与哪个数最接近?算一算。
师:首先,咱们仔细观察各算式中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接近还是相差比较大?是加法运算还是减法运算?接着,进一步思考结果接近1、接近0、和接近12的算式分别是什么?答案是19-110接近0,58- 1 9接近12,34+15接近1。
6.你知道吗?用古埃及人的方法表示724,会有多种方法,如14+124,此题答案不唯一,同学们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示。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方法1: 方法2:生:噢,我知道了,把全班女生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4份,户外活动的占9份,去少年宫的占4份,剩下的11份就是留在家中的女生人数,留在家中的女生人数占女生总数的1124。
分数加减法折纸教学目标:1、理解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你是怎样计算的。
34+241220-620424+624生总结算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用分数表示下面的阴影部分,并观察两个分数表示的部分是否相同。
生:上图中的阴影部分分别用12和24表示,12和24表示的部分相同,但是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
师:是的,我们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称为“异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过渡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着力点放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既有利于学生迁移学习,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既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究目标与方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2页情境图。
师:从情境图上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预设生1: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14)生2: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14)……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获取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本片段致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创造了问题条件。
2.探究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先以12+14为例进行研究。
(1)学生独立探究。
师:先来估计一下它们的和是多少,再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学生汇报)师:计算12+14。
教师提示: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也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想一想、算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