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藏简介

西藏简介

西藏简介

西藏简介

西藏自治区,古称“蕃”,简称“藏”,首府拉萨。位于中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北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连四川省,东北紧靠青海省,东南连接云南省,南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家毗邻,西与克什米尔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南北最宽900多公里,东西最长达2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无出海口。

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2012年末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308万人,1个地级市、6个地区,1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72个县。

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权始终对西藏行使着有效管辖。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西藏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西藏”至今。

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它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西藏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暂行办法

西藏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暂行办法 【法规类别】宗教事务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西藏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1991.12.20 【实施日期】1991.12.20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西藏自治区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办法(试行)》(发布日期:2006年9月19日实施日期:2007年1月1日)废止 西藏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暂行办法 (1991年12月9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1991年12月20日西藏自治区 人民政府颁布) 为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依据宪法、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结合我区实际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一条政府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各种宗教、各教派、各宗教团体、各宗教活动场所一律平等;信教和不信教、信仰不同宗教和各教派的群众都要彼此尊重,相

互团结,共同致力于我区的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 第二条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一切活动必须在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进行。政府保护宗教职业人员履行正常的宗教和教务活动。 第三条政府保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任何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及个人都要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宗教不得干涉国家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不得恢复已被废除的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及寺庙之间的隶属关系。 第四条全区维修开放的各宗教、各教派的宗教活动场所,在整体上已基本满足了信教群众正常宗教活动的需要,今后未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不得维修开放新的宗教活动场所。 自治区境内已维修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要按照国宗发[1991]110号通知办法进行登记,建立各类档案。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宗教活动场所由所在地政府管理,所在地政府对自己负责管理的宗教活动场所,必须认真制定具体行政管理措施,切实管好。 第六条各宗教活动场所除一般宗教活动外,凡举行重大宗教活动和大型宗教节日,须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维持好活动期间的秩序。 第七条对宗教活动场所的僧尼实行定编定员。各地(市)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2020年西藏大学考研招生简章

2020年西藏大学考研招生简章 2020年考研大军的行进,首要任务就是确定考研院校,准备报考西藏大学的同学,要详细了解院校的招生简章。那么2020年西藏大学有哪些招考条件呢?跟着博仁考研老师,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西藏特产

西藏特产介绍 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这里既有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的南国风采,而与这种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也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独特的魅力。而西藏特产可谓是数不胜数,较有名气的要数雪莲花,冬虫夏草,藏刀等了。 1、雪莲花,为菊科凤毛菊雪莲亚属草木药用植物,生长于海拔4800-6000米永久性积雪区岩缝间。有除寒、壮阳、暖宫等功能,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背酸腰痛、肾虚阳痿、妇女崩带、月经不调、子宫寒冷及外伤出血等症。为雪域高原名贵药材之一。 2、麝香是雄性麝鹿脐部与阴部之间的腺囊分泌物,有特殊香味,系世界名贵药材之一。麝鹿又香獐子,分布于藏区海拔5000米以上气候寒冷和天然草种繁多的地区,以西藏那曲东部、昌都地区北部的怒江、澜沧江上游为最多。麝香性温洛,有强心、醒脑、通窍、开经络之功效,主治热病、中毒、精神不振、不省人事及各种争症,也是制造香精的原料。 3、冬虫夏草简称虫草,是一种动植物兼名的名贵药物。它是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上的子座与虫体,冬天为虫,夏天为草,下部是虫,上部是草。多产于青海、西藏、云南及四川的甘孜、阿坝。虫草味甘酸,性平,气香,是良好的强壮补药。含有粗蛋白、脂肪、虫草酸、维生素B12等成分,有滋肺、补肾等作用,对治疗肺结核、咳嗽、咯血、虚喘、盗汗、阳萎、遗精、腰膝酸痛、痛后虚弱等均有良

好疗效。高原灵芝草多生长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的米林县境内,这里雨量适宜、气候温暧。自古以为,灵芝就作为珍贵药材而闻名,具有滋补、强壮、益气宁神、健脾活胃、养肝解毒等作用,对神经衰弱、失眠慢性气管炎、冠心病、慢性肝炎、肾炎等多种慢性病均有一定的疗效。 3、青稞属于禾本科大麦属作物。由于它的籽实没有外壳,所以又称为裸大麦、米大麦。青稞是藏族人民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占西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6%-60%,有的地区多达80%以上。青稞籽实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达15%左右。将它炒熟磨成糌粑是藏族人民最喜爱的主要食品,携带方便。用它酿制的青稞酒又是藏族人民的最好饮料。其秆质地柔软,是牲畜的良饲料。 西藏是青稞的发源地,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如按种子颜色分,有白、蓝、紫、黑、褐等多种;按芒分有长芒、短芒、钩芒、无芒;按生育期类型分有早熟、中熟、晚熟等。 4、醉梨出产在西藏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左贡县及怒江两岸上林卡与下林卡区。醉梨醇香,食之不觉酒味,,食后不久宛然如醉。醉梨果实卵圆形,果皮黄色,上有麻点密布。果肉黄白色,肉质松脆、稍粗,汁多味甜,果心稍大、食之有渣,重400—500克。传说天神为了欢迎文成公主入藏一行,以醉梨代酒为其洗尘。 5、藏红花属鸢尾科番红花属,多年生球茎草本植物,又名西红花、番红花。藏红花是名贵药材、名贵食品香料、是美容化妆品和染料的宝贵原料,藏红花还是名贵观赏花卉。

布达拉宫简介

布达拉宫简介: 布达拉宫在西藏拉萨西北得玛布日山上,就是著名得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得精华。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就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得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得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得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就是藏族古建筑艺术得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

大昭寺 位于拉萨市中心,始建于唐贞观21年。寺内主供得释 迦牟尼像就是文成公主入蕃带进得,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得名称,并演化成今天得“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今天得规模。 大昭寺殿高4层,整个建筑金顶、斗拱为典型得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就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得103个木雕伏兽与人面狮身,又呈现尼泊尔与印度得风格特点。寺内有长近千米得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与《大昭寺修建图》,还有两幅明代刺绣得护法神唐卡,这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供奉得密宗之佛中得两尊,为难得得艺术珍品。

纳木措得形状像静卧得金刚度母,湖得南面有乌龟梁、孔雀梁等18道梁,湖得北面有黄鸭岛、鹏鸟岛等18个岛,湖得四面建有4座寺庙,即东有扎西多波切寺,南有古尔琼白玛寺,西有多加寺,北有恰妥寺,象征着佛教上所说得愠、怒、权、势。这些寺庙得墙壁上有许多自然形成得佛像,据传纳木措就是帝释之女,念青唐拉之母,被善男信女视为必去得神圣之地,从古到今香客不断。

西藏十大特色美食小吃

西藏十大特色美食小吃 藏餐是中国餐饮系列中的流派之一,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其中藏餐中的特色小吃口味讲究清淡、平和,除了盐巴和葱蒜,一般不放辛辣的调料。在众多的特色小吃之中,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十种其中最具特色的西藏的小吃: 1.藏族酥酪糕: 将提取过奶油的淀粉凉干,用磨磨成粉末,拌入黄油、白糖、人参果、桃仁、葡萄干等,做成圆形或方形,表面有红丝绿丝的表现吉祥、长寿图案的醍面胚,放入笼屉内蒸熟,奶味甜点,有滋补强身功效,为藏胞待客糕点。 2.藏族血肠: 藏族地区的每宰一只羊,羊血通常不单独食用,而是灌入小肠内煮熟吃,从羊腔中舀在盆里的羊血,一般正好灌满它自己的肠肚。把羊肉剁碎加入调味料均匀搅拌后灌入肠内,用线系成小段(制作方法与制作香肠一样),然后将灌好的血肠放开汤中煮,煮到血肠浮起来,肠成白色,大约八成熟时起锅,装入盘内便可以吃了。吃时不碎不渣不脱皮,口感清香软嫩。 3.藏式面条: 使用比较浓的碱水和面,让和出来的面发黄,然后压成面条,煮熟之后加入适量的骨汤、熟菜油和牛肉或羊肉丁,拌匀之后就可以食用了。口感清淡、味道清香、制作方式简单,适合各年龄层的人食用。 4.白肠:

把大米煮熟之后与羊血、羊油、羊肉丝(牛肉丝)加调味料后均匀搅拌,然后装进洗净的羊(牛)肠内,用棉线扎紧两端,放进锅里煮,煮熟之后切成片,煎后就可以食用了。 5.风干牛(羊)肉: 藏族喜欢吃风干的牛(羊)肉,风干肉一般在冬天,一般在十一月低做。这时候的气温都比较低,在零度以下,把牛、羊肉割下来,挂在阴凉的地方,让其风干,去出水份。藏民把牛、羊肉割成小块串上,或用竹笼挂在帐房、屋檐下的阴凉处,第二年的三月之后,将早已风干的肉取来烤食或者直接生食,咀嚼时无渣塞牙。在西藏高寒地区,食品不易霉烂变质,去水又保鲜,故时至今日,吃风干牛肉之风仍极盛行。肉质松脆,口味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empirenews.page--]6.香寨: 先将煮成八层熟的土豆去皮之后切成小块。将葱段去皮洗净,放入油锅内稍煎后,取出放入石槽中捣烂,放入小碟内。用水把咖喱粉拌成糊,倒入油锅内做成油咖喱。把羊肉剁成块状,放点酥油烹炒,在加水焖煮,加入之前准备好的土豆、油咖喱,在加入盐、生姜、茴香、胡椒、丁香,藏蔻等调料,拌匀煮熟之后就可以食用了。吃的时候可以撒上葱泥。香寨是藏族食用米饭时最佳菜肴,味美色深,调料芳香可口。 7.糌粑: 把青稞或豌豆炒熟之后磨成面粉,食用的时候和酥油茶拌和,用手捏成团就可以吃了,也可以用盐茶、酸奶或青稞酒拌着吃。吃法简

佛教如何传入西藏

佛教如何传入西藏 阿育王时代,佛教鼎盛,皇亲贵富之族纷纷奉养寺庙,此时寺庙开始偏重学术研究。以那烂陀佛学院最为著名,鼎盛时藏书900万册,僧人学者近2万人。寺庙各门都有大学者安守,想进去需通过严格的考试,比考牛津、哈佛难多了。但只要能进入佛学院,那里不仅教授宗教和哲学科目,还有艺术学院、医学院、建筑系、农业系等学科,但是因为太重学术研究,法师们日常都在辩经与讨论,所以慢慢与社会及百姓脱节。 公元11世纪,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入侵北印度,大肆烧杀抢掠,摧毁佛教寺院和印度教庙宇,强迫“异教徒”接受“先知的宗教”。此时的佛教既无下层根基又无上层支援,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突厥人攻入比哈尔和孟加拉,印度最后残存的佛教大寺:那烂陀寺、飞行寺和超岩寺等被洗劫一空,僧侣要么被杀,要么远走国外,使一些古印度珍贵的佛教经典得以保存。此时传承1700余年的佛教在印度本土正逐渐消亡,到如今印度的佛教徒已不到千分之九。 突厥人入侵后,很多印度高僧大德翻过喜马拉雅山到达西藏。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两千多年,传入藏区才1300多年。松赞干布迎娶来自大唐的文成公主和来自尼泊尔的赤尊公主,这两位公主都是非常虔诚的佛教徒,随着她们入藏,佛教开始传入西藏。为改变吐蕃人没有文字、靠刻木结绳记事的落后局面,松赞干布派出以大臣吞米桑布扎为首的16名贵族到印度求学,终于创制出藏文——世界上唯一因信仰而创的文字。松赞干布颁布了“十善法律”,反映出统治者以佛教戒律为准绳,在国家社会安定、人民生产生活等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第37任赞普赤松德赞,13岁就登基了,他与母亲,来自大唐的金城公主,都是虔诚的佛教徒。赤松德赞将印度著名的静命大师和莲花生大师迎请到藏区。静命大师剃度了七个贵族子弟,史称七觉士,藏人出家始自于此。后来,又剃度官民子弟三百余人,出家受戒;选拔优秀的僧人出国学习梵文,翻译经典,不仅学佛法,还学医学、天文学、心算学,建筑学等学科。 在《大藏经》的各个经典中,第一句一定是梵文,为表此经非自创,还要介绍这本经典属于经律论三藏哪部分,祈祷的方式也不同。最后一页里,会记录由印度和西藏的哪些大师翻译与校对。就这样,佛教的学修制度,源源不断从印度输入西藏。特别是十一世纪突厥入侵印度时,西藏成为印度高僧大德继续弘法利生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现在藏区大大小小的佛学院,都保留了那烂陀寺佛法教育的精华。藏区所有的佛教学院都以教授大小五明为主,其中的“明”是指学修的科系。大五明为: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等学科;小五明为:历算明、诗明、韵明、词明、戏曲明等学科。大小五明统合为“十明”。 莲花生大师入藏之时,深知佛教要广弘兴盛,必须要与当地百姓紧密结合,于是带到藏区两种学修制度,一是出家人在寺庙修行的制度;一是在家修行的居士制度。现在内地很多人搞不清,为什么有的喇嘛可以结婚?误解的原因在衣服上,其实在藏区有一批没有出家的修行人,被称为咒士他们也能穿喇嘛裙,这是沿袭古印度佛教徒的穿着。努力修行的在家咒士,在寺庙有法会时也可以参加,参加完修行,回到家如大众一般生活,结婚生子都很自然,因为他们是居士,但是他们无法披上僧袍。

世界宗教简介

日期:2013年4月17日 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上古已存在,他不为万物而生, 万物却因它而丰盛,“道”给万物得以孕 育,众生又从其所得,是以尊为其所教,是为 “道教” ,从虚无到宇宙、万物、诸般物种的诞生,都受“道”所得。 “道”从无始而开始,“教”亦无所终结, 故“道教” ,无始亦无终。 道教的核心——道 道德经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用通俗的理念说:存在(太极)是道,不存在(无极)是道,非存在非不存在也是道。 《道德经》中阐述了道的几个特征:先天地生、亘古不变、运转不息、包容天地万物,不可名状。 道蕴育万物,又隐与万物之中,道不是有意志的存在,而是无意志的规律。《道德经》中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并非是说,天地没有仁义,糟践万物,而是说天地没有一般人所谓的“仁”对待万物都是一样的(都如同对待刍狗一般)。由此可见《道德经》中所谓的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是无意志的存在。 道教的教义 尊道贵德——道教最高信仰 仙道贵生——道教鲜明特色 清静寡欲——道教行为标准 自然无为——道教生活态度 柔弱不争——道教自我修养 返朴归真——道教理想状态 天人合一——道教理想状态 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 ,是古印度的悉达多〃乔达摩(佛教信徒尊称释迦牟尼)在大约会前6世纪创立的一个宗教或学说,在世界上上尤其是对于东亚 和南亚地区有过广泛的影响。至2010年,全世界约有4亿左右佛教信众,人数仅次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 佛教著名偈语: 身是菩提树, 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染尘埃。 ——神秀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慧能 道 佛教 说文解字——佛 佛,从人,才弗。 佛从印度梵文翻译成中文是“觉悟”的意思,分开来讲,单立人表示人,而两竖表示阴和阳,也就是万事万物的对立面,而“弓”表示万事万物所走的弯路。 现在的佛教按教理划分可分为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两大支。佛教按历史时期划分可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三个时间段,其中部派佛教又被称为小乘佛教。佛教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二大传承,随着藏传佛教的出现,北传佛教又分为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大致上就是上座部佛教。佛教按修行和传授方式可分为显教和密教。密教大致包括了印度的金刚乘佛教和西藏的藏传佛教。按显教密教划分法,除了密教其他的就全部是显教。

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局势谈谈我对中国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

我对中国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 2011级国贸夏君 摘要: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热点问题都与民族宗教有关,民族和宗教有区别但又有密不可分关系。我国民族宗教政策已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明显具有中国化特色。通过学习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加深对我国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同时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民族中国化民族宗教政策政策认识启示 民族宗教问题是当前我国乃至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一个极其重要敏感的问题。从世界范围看,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热点问题都与民族宗教有关,在很多问题上,宗教往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国内情况来看,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敏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与宗教的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民族、宗教无小事”。 民族和宗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特点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反映”。但二者又有密切联系,分不开的。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对意识形态的宗教有决定作用,作为上层建筑的宗教,宗教又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影响。宗教社会学开创者杜尔凯姆早就指出:一种宗教就是一个统一的体系,它把与神圣事物相关的信念与实践统一起来了。宗教社会学家英格尔强调:宗教可以定义为一种信念与实践的体系,是某个群体用来与人类生活中的那些终极问题相拼搏的。 大于致来说,世界上有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尚未发现哪个民族和国家是没有宗教现象的。宗教因素是弥漫于并影响着所有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特别是在那么多数人口信教的民族、国家,其宗教氛围十分浓厚。宗教因素的社会影响或文化功能尤为不可忽视,如“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 在世界上人们比较关注的巴以冲突久经不息的主要症结在于领土问题,特别是耶路撒冷归属问题。但更为复杂的是,这是一场在宗教背景下发生并持续的领土之战,绝大数巴勒斯坦是穆斯林,以色列几乎全是犹太教徒,而耶路撒冷双方心中都不可丧失的圣地。如亨廷顿所言:冲突一旦聚焦于宗教问题,就往往造成一方之所得必为另一方之所失;耶路撒冷的圣殿山要么由犹太人控制,要么由穆斯林控制。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他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由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构成的,其中伊斯兰文明和东正教文明就是根据宗教来命名的,可见宗教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族宗教问题的处理是民族、宗教工作的一部分,为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进程所制约。其间既有工作的辉煌,也经历

西藏林芝土特产市场调研分析

西藏林芝土特产市场调研分析 1、市场供方数量: 八一镇约30家专卖店,波密地区约10家,其他六县镇按每县按10家/县算,林芝地区约有100家专卖店。大多数个体户老板拥有两家以上的专卖店,店主是彼此熟悉的家属、亲戚或朋友,有着密切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往来。 在淘宝网搜索“西藏土特产”,可知有116家专卖网店(5月6日),西藏地区的有98家,其中林芝地区有16家。 在淘宝网搜索“西藏特产”,可知有503家专卖网店(5月6日),西藏地区的有238家,其中林芝地区有42家。其中最近一个月的有销售记录的只占网店总数的26%,可见网店的销售并不乐观。 2、特产价格 特产市场的价格主要通过实地走访询问、电话询问、特产网站的明码标价、淘宝网站的成交记录等五种方式调查获得。走访询问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往往把我们当作消费者,每家的报价相差很大,而且产品的品质、等级、真假等都难以辨别。因此很难摸清市场价格的真实情况,只能获得一个大致的价格范围,在此范围内最终的成交价格就看商家与顾客的讨价还价了。 3、特产市场分析 特产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难以形成居于垄断地位的企业,供方众多,参差不齐,实力不等,产品真假难辨,信息缺乏,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缩减了市场规模。 目前土特产销售分为网上销售和店面销售。网上销售主要是通过在互联网上开通网上在线销售系统,通过现代的物流渠道将产品送达消费者;店面销售为传统的守株待兔模式,很多是靠走社会关系向政府企事业单位兜售的。 走访了数家特产店面,发现土特产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以及无生产厂家三无产品。尽管工商部门要求写明产品信息,但店家提供的信息极其敷衍了事:名称写错,字迹难辨,产地不清或不实,根

藏族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影响

学号:编号: 天津体育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2018届) 藏族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Tibetan religious culture on Tibetan Dance 所属系部:体育艺术学院 专业:舞蹈学舞蹈教育 专项: 年级: 作者: 指导教师: 2018年 3月18日

藏族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Tibetan religious culture on Tibetan Dance 所属系部:体育艺术学院 专业:舞蹈学舞蹈教育 专项: 年级: 作者: 指导教师:

关于天津体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内容。对本论文所设计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本人声明:该学位论文是本人指导学生完成的研究成果,已经审阅过论文的全部内容,并能够保证题目、关键词、摘要部分中英文内容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摘要 西藏的宗教文化和意识形态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藏传佛教作为藏区最古老的宗教文化,对西藏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藏传佛教的影响下,西藏人不断积累和创新,培育出独特而鲜明的西藏舞蹈风格。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对藏族的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的艺术特征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这基础上,重点研究藏族宗教文化是如何对藏族舞蹈产生影响的。 关键词:藏族宗教;藏族舞蹈;影响

“西藏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

“西藏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 发表时间:2019-11-05T16:41:54.643Z 来源:《教育学》2019年12月总第198期作者:林启我罗晨洁李玉贤[导读] 本课题研究深入研究藏区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及其影响机制,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少数民族青少年宗教信仰方面的学术理论成果。——以拉萨城关区为例 西藏大学教育学院西藏拉萨850000 摘要:本文以“西藏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为背景,对西藏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及影响机制的研究(以拉萨城关区为例)。21世纪后,中国青少年宗教信仰成悄然上升趋势,特别在西部地区。关注西部青少年宗教信仰现象,了解西藏青少年宗教信仰的现状,分析青少年宗教信仰的原因,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西藏青少年宗教信仰影响机制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在青少年宗教信仰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果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都是以汉族地区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的较少,而以藏区青少年为对象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课题研究深入研究藏区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及其影响机制,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少数民族青少年宗教信仰方面的学术理论成果。 2.实践意义。本课题聚焦藏区青少年宗教信仰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民族问题,助力国家、政府、学校更加客观地看待藏区青少年的宗教信仰问题,从而进行理性引导,为解决好民族问题打下基础。同时,还有利于揭示出藏区发展落后问题的深层原因,加快藏区的发展,早日完成和谐社会的构建。另外,有利于揭示出藏区青少年宗教信仰的根本原因,分析宗教信仰对青少年的影响,从而早日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对青少年宗教信仰展开正确引导,使藏区青少年客观地认识、对待宗教,更加健康地成长。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在实证调查和客观分析的前提下,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处理青少年宗教信仰问题不可强行禁止,只可说服教育、疏通引导。而且学者也普遍提到要通过加强“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国家宗教政策、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以及加强“宗教事务、校园环境、校园网路”等方面的管理与建设,增强青少年学生对宗教的理性认知,降低宗教对青少年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对信仰教育的强调是对策研究的亮点和重点,国内学者在信仰教育方法的研究上进行了深刻地探讨。此外,国内学者也分别从政策导向层面、法律层面、制度层面等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2.国外研究现状。由于宗教在西方国家的发展由来己久,国外学者对宗教、宗教信仰和宗教教育进行了诸多深入、具体的研究。国外研究成果为我国宗教信仰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以及经验材料,对解决我国青少年宗教信仰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国外学者从不同维度对宗教信仰展开研究,也值得国内学者深思和借鉴。此外,关于青少年,尤其大学校宗教信仰方面,国外学界也做了许多深入地探讨和研究。目前,国外学者关于宗教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家宗教教育史的梳理、对宗教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剖析、对影响宗教教育因素的探究、对宗教教育作用的研究等方面。 3.国内外研究述评及趋势分析。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宗教、宗教信仰及青少年宗教信仰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是国内学者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当然,客观地分析国内学者的研究也存在着的一定的不足。譬如,研究方法的规范性有待加强;研究内容模式化严重;全国范围样本的总体状况研究几乎为零,青少年的宗教信仰现状研究大多以大学生为样本对象,研究的对象缺乏全面性;另外,关于藏区青少年的宗教信仰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几乎没有。由此可见,亟需加强藏区青少年的宗教信仰的研究。这也是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势,也是本课题研究拟突破的空间。 三、创新点与特色 近年来藏族宗教信仰问题一直都是一个研究热点,但以往的研究基本上很少深入涉及到原因及其影响因素,青少年的有关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选择西藏青少年宗教信仰及其影响因素作为研究课题,因此,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特色。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一是西藏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的调查;二是西藏地区青少年信仰宗教的原因;三是信仰宗教的影响机制是什么。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文献法,二是调查法。 (1)关于调查样本反应的情况。在青少年宗教信仰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汉族青少年大多对宗教没有什么特别的概念,藏族学生却对宗教信仰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42%的同学选择了佛教,有5%的同学选择了其他宗教,2.5%选择了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剩余同学均不信仰任何宗教,说明同学们的宗教信仰信息是很庞大的。 (2)关于调查的基本数据。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性别、生源地、民族等)。 (3)调查结果。通过上述的基本调查,我们基本可以发现,关于信仰问题,各个民族、性别以及政治面貌等还是存在较大差异,藏区内的人们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传统因素的影响等,还是存在较大的宗教信仰状况。因此,对大部分藏区同学和部分的汉族同学,我们要加大教育影响力度,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宗教观出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降低宗教观念和信仰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培养科学精神,以期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西藏大学

西藏大学 西藏大学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的综合性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3年5月列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3年7月成功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1年的藏文干部训练班,历经西藏军区干部学校、西藏地方干部学校、西藏行政干部学校、西藏师范学校(1965年成立)、西藏师范学院(1975年成立)等发展阶段。1985年7月,成立西藏大学。1999年以来,西藏自治区艺术学校、西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西藏民族学院医疗系、西藏自治区财经学校先后并入西藏大学。2001年9月,西藏农牧学院与西藏大学合并,校名仍为西藏大学 学校分拉萨校区和林芝校区。拉萨校区目前有老校区、新校区、医学院校区和财经学院校区,占地面积140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5亿元,图书总藏量80万册,校园网是CERNET西藏主节点,拥有西藏地区一流的图书馆和多功能体育馆。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旅游与外语学院、政法学院、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财经学院、中央电大西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和留学生部14个学院(部)。 现有教职工1051人,其中专任教师773人。专任教师中,博士38人,占专任教师的4.9%,硕士401人,占专任教师的51.9%;教授56人,占专任教师的7.2%,副教授237人,占专任教师的30.7%。有双聘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 学校拥有各类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学生9285人,硕士研究生492人,留学生20人,各类成人生1.4万余人。 学校现有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生态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字学、藏语计算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藏族美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藏族音乐)、中国少数民族经济(西藏经济)、高原生态系统与群落生态学、高原生物多样性与资源利用、高原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高原生态安全评价与自然保护区管理12个二级学科;民族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生物学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族法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行政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汉语文、学科教学·藏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地理、学科教学·音乐、学科教学·美术3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含专业学位学科),教育硕士、艺术硕士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 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14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11个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藏大学·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藏文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羊八井宇宙线开放实验室,1个国家级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中国科学院和自

西藏民风民俗001

西藏民风民俗 节日盛会 藏传佛教在中国西藏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成为藏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西藏的节日由于受其深刻影响,而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有的已演化成纯粹的宗教节日。也许是自然环境太过严酷,也许是各种劳务甚为繁重,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民族,渴望能够改变自身的命运,祈盼上苍能够垂爱于他们,神佛能够保护他们。节日,恰恰给了人们向上苍、向神佛、向大自然一种表达的机会和场合。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人们在娱神的同时得到自娱。 藏传佛教 是中国佛教的一支。公元七世纪,佛教先后从中国的中原地区和尼泊尔传入当时的吐蕃,先是在王公贵族中间流行,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 藏刀 藏语“番直”。藏刀种类繁多,男女有别,长短不异,宽窄不等,用质、装璜、式样不同;其用途也就不一样了。装饰刀要讲究用质昂贵、装璜精制、做工精

细、美观大方;做生产工具或御敌拒兽自卫武器的要讲究适用。但男女刀有严格的区别,若男刀女佩或女刀男带会闹出笑话的。 酥油茶 在西藏,家家都离不开酥油茶。酥油茶是每个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牛、羊是西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制作酥油茶的酥油就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 面具 藏语称为“巴”,是藏戏艺术独有的面部化装手段。早在吐蕃时期,苯教文化的祭礼仪式中所表演的士风舞、拟兽舞等百技杂艺,就采用了面具化装手段。后来由于宗教发展,高僧莲花生根据佛祖释迎牟尼关于佛教密宗四部学说中的愈加瑜伽部、无上瑜伽部里金刚舞一节(另两部为:事部、行部),组织跳神法会。于是,土风舞便与金刚舞相结合,产生了跳神舞时所戴的面具。 服饰 藏族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当中,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风俗礼教,生活习俗,同时也形成了藏族风格独立的服饰.藏族人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

西藏自治区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办法(试行)

西藏自治区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办法(试行) 【法规类别】宗教事务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73号 【发布部门】西藏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06.09.19 【实施日期】2007.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西藏自治区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办法(试行) (2006年5月18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06年9月19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73号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强制公民信仰这种教或者那种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以下称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教派的公民以及信仰同一宗教、教派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三条正常的宗教活动以及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开展和参加宗教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侵犯公私财产等活动。 第四条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和境外势力的支配。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教职人员爱国爱教、护国利民、团结进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六条宗教活动场所不得恢复或者变相恢复已被废除的宗教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不得恢复或者变相恢复活佛拉章制度和寺庙间的隶属关系。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依法对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教职人员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情况,建立和执行场所管理制度情况,登记项目变更情况,宗教活动和涉外活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民政、卫生、教育、文物、新闻出版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负责有关的行政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宗教事务部门做好宗教事务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各级人民政府做好相关工作。

西藏大学

西藏大学 作者: 来源:《视野》2009年第04期 西藏大学,一部浓缩的西藏教育发展史。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藏文干部培训班,历经西藏军区干校、西藏地方干校、西藏行政干校、西藏师范学校、西藏师范学院等几个发展时期。1985年7月,西藏大学正式成立。 体味藏大 对于这片高地的历史、人文、宗教和生活,若要用枯燥的理论或时尚的眼光刻意解读,那便太过无味。不要太多啰嗦的修饰,也不要太过老套的解说,对于这片梦幻般的“香格里拉”,也许惟有“直觉的了解和诗意的体会”,才是最好的解读办法。 如果用心体察这片土地,你会发现绝色风景的背后,还有许多需要沉思或顿悟的禅意和内涵。或如亮若神镜的圣湖,郁浃着多少神秘的高贵和莫测的深邃;或如群峰竞秀的雪山,幽藏着多少旷达的天机和微妙的命理。 雪山下的园丁们 西藏第一位藏族女教授:强俄巴·次央 曾梦想做一名优秀记者的她,毕业后却被分配到了西藏师范学院(现西藏大学)当老师。怀揣记者梦却成了一名教师,她曾伤心流过眼泪。强俄巴·次央没想到,参加工作两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校园,宽松的工作环境,使她在教师岗位上一干就是一辈子,且硕果累累。1999年,47岁的强俄巴·次央被西藏大学评为藏族历史专业教授,当时她是西藏大学惟一的女教授,也是最年轻的教授。 现为西藏大学副校长的强俄巴·次央谈到自己的成就时,语气里更多地透着谦逊、平和。她说,现在学校高学历、高职称的女干部越来越多,她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她每天不断学习。“上世纪90年代,我是拉萨最早一批使用电脑的,后来从零开始学英语,出国考察尽量不用翻译。新鲜事物每年都在增加,我要学的东西也很多。”我们听到这句话时,很难相信她已是50多岁的老太太。 阿旺晋美 此阿旺不是彼阿旺,目前他主要承担西藏大学藏族美术专业硕士生课程,为本专科学生讲授《国画》、《美术专业基础课》和《藏传美术比较学》等课程。他的美术作品题材广泛,传统功夫扎实,融合了现代水墨技法与审美情趣和西藏民族绘画表现手法,作品具有西藏高原特有的朴实、强悍和辽阔感,从而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代表作有:《牧归》、《男

西藏特产购物系统地设计与实现

1 前言 1.1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美丽富饶的“世界屋脊”对于很多人而言,她具有一种神秘的诱惑力,皑皑雪峰、神山圣湖、古老的建筑风格及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永远让人神往。因为地理位置造就人们对有敬畏的遥远距离,因为神秘,人们对特色产品还是很鲜见和陌生。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当地的土特产及旅游产品经游客们在地等地广为流传,而只有来旅游过的人们才能享受过的特色产品,这让很多向往和喜欢她的东西的人们心生遗憾。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商品网上商城系统打破了这种旧的销售理念,方便的还礼以及方便消费者销售,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方式,使工作正规化,销售时代化,是消费者与商品店能方便快捷的共享、交流信息。同时又能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购与信息处理,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销售方式,使其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销售的乐趣,品尝商品的美味。 针对现在网络购物网情况与前景,决定采用网上商城的形式,让的特产也改变了以往只能在当地实体的商品店买卖才能达到的销售结果,采用Web技术,借助于Internet互联网广泛应用技术,达到资源共享,提高以往购买物品的局限性,即使不能去也能享受的特产产品。而电子商务却解决了我们的这些顾虑和遗憾,它具有系统优势如下: (1)时间和空间的优势: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进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 (2)成本优势: 它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将具体的实物流替代成电子流,从而减少了人力、物力等,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利润。 (3)便捷优势:

消费者只需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方便快捷的购物,同时还能快速的查找自己想要的商品信息,浏览最新、最热的商品。 (4)互动优势: 消费者可以通过企业的购物直接反馈自己的意见,同时企业通过这额反馈建议能及时改正该企业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到了良性互动。 (5)自由、开放优势: 及时发布企业最新资讯及商品信息,提供所有消费者浏览、购买商品,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 1.2 国外销售系统现状分析 网上商城系统最早起源于七十年代,当时一些大公司用过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各个机构之间、商业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过程被称为EDI(电子数据交换)。近些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网上商城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电子销售的环境也已经逐步得到了改善,表现在网民结构的大众化和网络生存的普及化,物流和银行结算的畅通,以及市场运作的规和相应政策法规的完善。网上商城对网民的吸引力将会越来越大,网民对销售的看法也将必定会从不了解到了解,从拒绝到接受,从怀疑到信任,从否定到肯定,网上商城的观念将更加深入人心。网络销售中心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形式正以其高效、低成本的优势,逐步成为新兴的经营模式和理念,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信息浏览和发布,而是渴望着能够充分享受网络所带来的更多的便利。的确,客户足不出户便可以方便快捷的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这正是网络销售中心为客户带来的好处。 在美、日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网络商店发展速度迅猛,美国的世界级超一流的零售商,如沃尔玛凯玛特,家庭仓储、科罗格、J.C培尼等纷纷挤身于网络经商的行列。调查表明:美国的家庭已越来越习惯于在家中从网上商城。 在我国,网上商城从无到有也不过短短几年时间。我国第一家网上商城发生在1996年,燕莎友谊商场首次通过网上商城售出一个景泰蓝,虽然货款的支付不是在网上进行的,但这毕竟为我国零售业奏出了网上商城的先声。根据中国互

西藏自治区大型宗教活动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大型宗教活动管理办法 来源:法制办主站发布时间:2012-12-21 14:08 阅读次数: 西藏自治区大型宗教活动管理办法 (2012年7月3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2年8月10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12号公布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大型宗教活动管理,切实维护正常宗教秩序,确保社会公共安全,根据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和《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大型宗教活动,是指在传统宗教活动地点信教群众自发形成或由合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举办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宗教仪轨、有历史惯例、信教群众参与,且预计人数达到一定规模的各类宗教活动。 第三条宗教活动管理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活动依法、安全、有序进行。 第四条严禁举办无传统惯例的各种宗教活动。历史上曾经举办、现已自然中断或取缔的宗教活动不得恢复。 第五条按照惯例,信教群众在传统宗教活动地点自发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宗教活动,参与人员仅限于本县范围的,由该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安全管理;参与人员超出本县范围的,由地区(市)行署(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安全管理。 第六条合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或宗教团体举办具有一定规模的信教群众参与的传统惯例宗教活动,由该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或宗教团体负责申请和实施,履行下列审批程序: (一)根据往年情况预计参与入数(含僧尼,下同)在500人以下的,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审批;

(二)预计参与人数在500人以上、5000人以下的,由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 (三)预计参与人数在5000人以上、1 0000人以下的,由所在地地区行署(市人民政府)审批; (四)预计参与人数在1 0000人以上的,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或宗教团体提出举办大型宗教活动的申请,按照属地原则,经宗教事务部门审核,按上述规定报相应的人民政府批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的,经县及县以下人民政府审核后,由地区行署(市人民政府)上报自治区宗教事务部门,由自治区宗教事务部门负责审核监管,并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建议意见。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情况报自治区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七条申请单位需向审批单位提交下列材料: (一)拟举办宗教活动申请书; (二)活动实施方案。包括拟举行活动的寺庙简史(包括宗教活动历史)以及活动时间、地点、线路、内容、规模、主要仪式、地域范围和相关责任单位、主要责任人、具体责任人等内容; (三)安保工作方案。由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地(市)行署(人民政府)责成相关部门会同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制定,包括安保工作纽织领导、维持现场秩序、消防安全、交通管制、人员疏导、卫生防疫等岗位职责和安全防范措施等内容; (四)应急处置预案。由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地(市)行署(人民政府)制定,包括工作原则、组织领导、职责任务、分类分级、预测与预警、应急处置、预防措施及应急保障等内容; (五)风险评估报告。由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地(市)行署(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成立风险评估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包括对该活动的总体风险评估、风险等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