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题 苏教版 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4
经典的力量获得教养的途径一、语言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要.挟/紧要.关头假.设/久假.不归堤.坝/提.心吊胆B.隐藏./珍奇宝藏.栅.栏/春意阑珊.纤.毫/纤.夫拉船C.箴.言/缄.默无语蠕.动/耳濡.目染咀嚼./咬文嚼.字D.湍.急/惴.惴不安请教./教.唱歌曲籍.没/声名狼藉.解析:B A项,yāo/yào,jiǎ,dī/tí;B项,cáng/zàng,zhà/shān,xiān/ qiàn ;C项,zhēn/jiān,rú,jué/jiáo,D项,tuān/zhuì,jiào/jiāo,j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蓬勃迁徙老骥伏枥无耻斓言B.提纲跋涉刻苦自励声名狼籍C.戕害脉搏目不暇接麻痹大意D.时髦狭隘闻名遐迩自怨自哎解析:C A项,斓—谰;B项,籍—藉;D项,哎—艾。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些落马的贪官,曾经占用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开百万豪车,住千万别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②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③雍正执政十三年,那么多的政务都要他一个人处理,使他心劳日拙....,极度疲惫。
④这个城市很是繁盛,百业齐全,但米珠薪桂....,幸好云飞收入稳定,不致衣食无着。
⑤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⑥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雨恨云愁....,心情糟透了。
A.③④⑥B.①③⑥C.①②⑤D.②④⑤解析:B ①一饭千金: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
不合语境,使用不当。
②胼手胝足: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使用正确。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既不当复埋地下又不合私秘人间②彼区区秦玺之真伪又安足计哉?1.(5)程绍是如何劝说皇帝以贤为宝的?A. 会大计京官/御史许闻造讦户部侍郎/张养蒙等语侵吏部侍郎裴应章/绍言闻造/挟吏部以避计典/且附会阁臣张位/闻造乃贬边方/B. 会大计京官/御史许闻造讦户部侍郎张养蒙等/语侵吏部侍郎裴应章/绍言闻造挟吏部以避计典/且附会阁臣张位/闻造乃贬边方/C. 会大计京官御史/许闻造讦户部侍郎张养蒙等/语侵吏部侍郎裴应章/绍言闻造挟吏部以避计典/且附会阁臣/张位闻造乃贬边方/D. 会大计京官御史/许闻造讦户部侍郎/张养蒙等语侵吏部侍郎裴应章/绍言闻造挟吏部以避计典/且附会阁臣张位/闻造乃贬边方/【答案】B【解析】(1)句意为正逢京官考核御史许闻造揭发户部侍郎张养蒙等言语涉及吏部侍郎裴应章程绍说许闻造倚仗吏部来躲避考核的大典并且附会阁臣张位于是许闻造被贬到边地“会大计京官”意为“正逢京官考核” 句意完整“御史”是许闻造的官职应在“御史”前断开排除C、D两项“御史许闻造讦户部侍郎张养蒙等”中的主语是“御史许闻造” “语侵吏部侍郎裴应章”中的主语是“语” 前后主语不一致故应在“语侵”前面断开排除A项故选B【答案】B【解析】(2)B项“自汉朝开始”错应是自秦朝开始秦朝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答案】D【解析】(3)D项“后来因得罪魏忠贤他主动称病辞官回家”错从原文“后忠贤势益张绍遂引疾归”可知不是程绍得罪了魏忠贤而是程绍看到魏忠贤权势更加嚣张于是才称病辞官回家【答案】(4)①既不应当又埋入地下又不应当私自秘藏民间②那小小的秦玺的真伪又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解析】(4)①复又再次私秘私自秘藏人间民间②彼那安什么怎么计计较【答案】(5)程绍既讲道理指出唯有德行才是真正的宝贝又摆事实并以王孙圉不宝玉珩齐威王不宝照乘为例劝诫皇帝尊贤爱士【解析】(5)根据“且至尊所宝在德不在玺……彼区区秦玺之真伪又安足计哉?”可知程绍指出了唯有德行才是真正的宝贝这一道理来劝说皇帝列举“昔王孙圉不宝玉珩齐威王不宝照乘前史美之”两个事例来劝诫皇帝尊重和爱护贤才据此概括回答即可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请简析该诗的情感变化A. 前两联写景把各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像电影中的“叠印”镜头养蚕、麦收农事活动的摄入给全诗增添了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B. 桑叶“渐稀”并非凋零而是被采摘殆尽这说明蚕要进入不食不动的眠期了“蚕欲眠”以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特点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在初秋时节行经江南农村的情景C. “梅雨”是江南特有的气候黄梅雨是下一阵停一阵行人还能在间歇中赶路用“半湿半晴”形容梅雨天气的道路十分贴切D. 这是一首纪行述怀之作整首诗用白描手法把眼前常见景象组合入诗不堆砌辞藻写得简淡而不近俗【答案】B【解析】(1)B项“初秋时节”错误从诗的前四句可知诗中描绘的景色应为“初夏时节”【答案】(2)①起句“花枝已尽莺将老”选用富有时令特色的景物含有对韶华易逝的惋惜之情颔联表达对梅雨时节忽干忽湿、乍暖乍寒天气的烦恼②颈联写诗人在梅雨时节赶路走累了也只能在乡村酒店歇歇脚饮几杯水酒解解乏“谁能择”一句反问隐隐露出失意的情怀③尾联写诗人自己虽然劳累途路但心中怡然不让得失萦绕胸中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食仍然恬淡无忧犹如地行仙一样表明诗人决心丢开烦恼以旷达求解脱【解析】(2)这是一首纪行述怀之作诗人以鲜明的笔触刻画了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描述了恬淡闲适的行旅生活诗一起句就选用富有时令特色的景物点明了季节此中未遣一字表示感情但已含有对韶华易逝的惋惜之情而颔联中“梅雨”是江南初夏特有的气候诗人抓住这一季节特点抒写路途境况渲染初夏的气氛也从中流露出些微的烦恼颈联“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诗人在梅雨时节赶路已见羁旅行役之苦走累了也只能在乡村酒店歇歇脚饮几杯水酒解解乏更显出仕途奔波之艰辛“谁能择”一句反问深化了意境隐隐露出蹭蹬失意的情怀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以“地行仙”自喻说自己虽然劳累途路但心中怡然毫不把得失萦绕胸中表明诗人决心丢开烦恼以旷达求解脱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把眼前常见景象组合入诗不堆砌辞藻写得简淡而不近俗寄托了作者仕宦不达有志未酬的感慨也表现出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精神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3)如何抵御历史虚无主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A. 鼓吹历史虚无主义者散布的消息看似符合大众日常消遣娱乐的特点使历史虚无主义在诋毁英烈的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迷惑性B.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或歪曲的是历史事件或人物比如用所谓“科学”或“发现”新的史料作为具体理由来宣传其错误观点C. 因为历史虚无主义戴着学术研究的假面具具有极大的渗透性、隐蔽性、蛊惑性西方敌对势力从一开始就着手培植学术代理人D. 书写历史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对历史人物的评判要客观否则就容易在“人人都可写史”的背景下出现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1)C项“西方敌对势力从一开始就着手”错误材料二原文“西方敌对势力看到这样的机会转而以学术交流为幌子培植学术代理人”说明并非“一开始就着手”【答案】D【解析】(2)D项“所以历史书写者要培养比较和运用史料的能力”强加因果【答案】(3)①参与历史书写的人要培养对史料甄别、分析、比较和运用的能力有正确的历史观②专业历史研究者参与到史学大众化中来帮助公众提升历史理性和史学修养③加强引导专业历史不研究者对史学大众化的创作热情④相关网络工作人员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理净化网络空间对诋毁英烈的行为予以警告处罚【解析】(3)通读几则材料结合材料三从“实践证明一个人只有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对史料进行甄别、分析、比较和运用以探求历史真相”中得出“参与历史书写的人要培养对史料甄别、分析、比较和运用的能力有正确的历史观” 从“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专业历史研究者参与到史学大众化中来帮助公众提升历史理性和史学修养”得出“专业历史研究者参与到史学大众化中来帮助公众提升历史理性和史学修养” 从“但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专业历史研究者将获得学术共同体的内部认同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追求对于史学大众化缺乏热情”中得出“加强引导专业历史不研究者对史学大众化的创作热情” 结合材料一、二中关于诋毁英烈的行为得出“相关网络工作人员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理净化网络空间对诋毁英烈的行为予以警告处罚” 据此分析概括即可4.(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2)陆颖墨的短篇小说集《海军往事》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有读者评价说《海军往事·舱门》写了“勇” 这一评价得到了作者的认可那么“勇”在小说中体现在哪里呢?4.(3)关于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将军有人说是艇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A. 小说中总部来的几个人下潜了一个多小时遇到小小的涌浪就晕船晕得连胆汁都吐出来了的情节批评了平时不严格训练的作风B. 小说情节采用了双线结构——明写的是将军的“身先士卒” 暗写的是艇长的“坚守” 结局双线交织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C. 小说中的支队长没有坚持原则屈从于上级的命令作为次要人物有力地衬托出了艇长的高大形象——素质过硬、严守军纪D. 小说中围绕开舱门这一命令王教授、支队长、将军与艇长进行了三次交锋扩大了悬念加剧了冲突使情节很有吸引力【答案】A【解析】(1)A项“批评了平时不严格训练的作风”错误应是“从侧面衬托出了潜艇兵的不易”【答案】(2)①艇长带领官兵勇敢地参加潜艇远航模拟试验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②面对王教授、支队长、将军一再要求打开舱门的命令艇长选择抗令勇敢地坚守了军纪③将军不顾年迈亲临一线亲自体验不怕暴露问题用难题考验艇长体现了“勇” ④整个潜艇远航模拟试验团队攻坚克难不惧苦累勇挑重担保持昂扬的工作状态【解析】(2)题目中已经限定了分析的内容为“勇”这一主旨“勇”的主要承载者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答此题需要逐个梳理人物形象筛选出体现“勇”的方面的内容根据“这是一次潜艇远航模拟试验参加试验的官兵都在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可知艇长带领官兵勇敢地参加潜艇远航模拟试验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体现了“勇”这一主旨根据“我现在执行试验命令任何违反试验规则的命令都是错误的命令我拒绝执行”“我必须遵守试验纪律没有试验停止的命令我不会开舱试验结束后我愿意接受任何处理”等内容可知面对王教授、支队长、将军一再要求打开舱门的命令艇长选择抗令勇敢地坚守了军纪体现了“勇”这一主旨根据“将军这么大年纪那么高个子要在模拟舱中窝一夜应该是非常难受的而且按照训练计划今晚潜艇要遇到涌浪模拟舱要晃动起来将军他受得了吗”“试验比我想象的还要成功我们的潜艇兵比我想象的还要勇敢还要优秀!我刚才是给他们出了道难题”等内容可知将军不顾自己年迈亲临一线体验不怕暴露问题用难题考验艇长体现了“勇”这一主旨根据“在已经试验的四个多月里潜艇遇到了台风引起的涌浪遇到了不可预测的暗流和礁石甚至还遇到了敌方的跟踪和攻击艇长带着大家都闯过来了”“从屏幕上可以看到艇员们在各自的战位上工作”等内容可知整个潜艇远航模拟试验团队攻坚克难不惧苦累勇挑重担保持昂扬的工作状态体现了“勇”这一主旨【答案】(3)观点一将军是主人公理由①从情节上看全文围绕将军的行踪展开对将军着墨最多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小说塑造了一名工作扎实、身先士卒、具有过硬军事素质的老将军形象艇长的“抗令”行为衬托出了将军的卓越军事才能③从主题上看老将军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海军保家卫国坚守初心的高贵品质体现了作品的主题观点二艇长是主人公理由①从情节上看正是由于艇长的“抗令”行为使小说情节陡转使矛盾冲突尖锐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小说塑造了一位不惧艰险、严守军纪的海军指挥官形象老将军对艇长形象的塑造起了衬托作用他为检验军纪制造的矛盾冲突凸显了艇长形象③从主题上看艇长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海军不惧艰险、严守军纪、坚守初心的高贵品质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解析】(3)判断小说的主人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说情节、结构围绕谁展开谁是矛盾冲突的主体谁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谁的性格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本题为探究性题目认可两个观点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作答时务必要先亮明观点然后再说出理由观点一将军是主人公理由①从情节上看全文围绕将军的行踪展开对将军着墨最多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小说塑造了一名工作扎实、身先士卒、具有过硬军事素质的老将军形象艇长的“抗令”行为衬托出了将军的卓越军事才能③从主题上看老将军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海军保家卫国坚守初心的高贵品质体现了作品的主题观点二艇长是主人公理由①从情节上看正是由于艇长的“抗令”行为使小说情节陡转使矛盾冲突尖锐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小说塑造了一位不惧艰险、严守军纪的海军指挥官形象老将军对艇长形象的塑造起了衬托作用他为检验军纪制造的矛盾冲突凸显了艇长形象③从主题上看艇长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海军不惧艰险、严守军纪、坚守初心的高贵品质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5.(1)下列关于文中的“白描手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5.(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白描手法”就是以一种切实的、客观的、朴素的方式写人物拒绝创作者的主观想象B. 《百合花》描写人物的“白描手法”与《红楼梦》中“直接‘摆事实’”有相通之处C. 作家用“自描手法”描写人物时尤其要注意作为人物心理活动直观“事实”的对话D. 用“白描手法”对人物和物象作简洁而准确的描写是《百合花》成功的原因之一【答案】A【解析】(1)A项“拒绝创作者的主观想象”理解错误由原文第②段“这种由《史记》和《红楼梦》等经典作品传承而来的描写技巧极大地过滤了作者的简单而随意的主观判断排除了作者的缺乏真实性的消极想象以一种切实、客观的方式来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可知白描并不是“拒绝创作者的主观想象” 而是排除作者缺乏真实性的消极想法【答案】D【解析】(2)D项论证的目的解说错误由原文最后一段茹志娟说的“原因是我要写一个处于爱情的幸福旋涡中的美神来比衬这个年轻的、尚未涉足爱情的小战士”可知“正是《红楼梦》教会了茹志鹃洞察和描写这种纯洁的爱” 才写出《百合花》里这种“没有爱情的爱情”【答案】C【解析】(3)A项对《百合花》的创作意图理解错误由最后一段可知《百合花》的主题“就是赞美人们之间淳朴的感情尤其是表现那种纯洁而美好的‘没有爱情的爱情’”B项“白描手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的”错误由原文第②段“这种由《史记》和《红楼梦》等经典作品传承而来的描写技巧”可知白描手法是《史记》首创的在文中并没有依据D项“《百合花》是对《红楼梦》的模仿因而不属于茹志鹃的艺术独创”错误由原文第②段“《百合花》继承了《红楼梦》的叙事能力以及描写对话和细节的技巧”以及第①段“独石成峰的《百合花》既是对逝去的温暖岁月的追忆也是对《红楼梦》的一次遥远的回应一个庄严的致敬”可知《百合花》只是对《红楼梦》的继承和发扬并不是模仿故选C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6.(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答案】(1)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解析】(1)该消息有两段文字第一段第一句是交代要说明的对象接下去先分后总一一说明调查的结果最后一句是对全段内容的总结也就是第一段的中心句第二段的结构是先总后分第一句是文段中心句所以在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时只需要把这两个总结句(中心句)整合起来就可以了【答案】(2)科技的进步为国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听书这种阅读方式因为更加便捷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却会带来阅读浅表化问题【解析】(2)对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评述需要有自己的观点,还要述理由阅读率的提升和阅读方式多样化都是值得肯定的“有声阅读(听书)”和“数字化阅读”相对于传统阅读可以说是浅层次的阅读评述时语言应准确简明7.(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7.(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7.(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贻笑大方有求必应只言片语高深莫测B. 贻人口实照单全收只言片语故弄玄虚C. 贻笑大方照单全收寡言少语高深莫测D. 贻人口实有求必应寡言少语故弄玄虚【答案】B【解析】(1)第一处贻笑大方让内行人笑话贻人口实指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两者相比文意并没有提到“内行人” 应选“贻人囗实”第二处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照单全收按照礼单的数目全部接受语境中指这些不实言论全部接受应选“照单全收”第三处寡言少语言语很少形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也形容心情沉闷不爱讲话只言片语个别的词句片段的话语根据后文“放大成……等声音” 可知此处是说将不实言论中的片段放大应选“只言片语”第四处故弄玄虚故意玩弄花招使人迷惑无法捉摸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根据句子中的“虚假和浮夸”“耍噱头”“哗众取宠” 可知此处应选“故弄玄虚”故选B【答案】D【解析】(2)对抽象事物来说先主后次“事实骨架”“内容血肉”“思想含量”之间存在递进关系层层深入故选D【答案】A【解析】(3)B项句式杂糅应为“后果是.….”或者“……容易造成” 搭配不当“认知闭环”“狂妄误区”应互换位置C项成分赘余应去掉“是”D项搭配不当“认知闭环”“狂妄误区”应互换位置故选A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课内的句子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A. 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B. 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C. 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D. 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答案】B【解析】(1)“亦不奉诏”的主语是“燕王” 结构完整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两项“四方兵”是“征”的宾语两者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故选B【答案】B【解析】(2)B项“世子古代帝王和诸侯的儿子明清两代指亲王诸子”表述有误世子帝王和诸侯正妻所生的长子明清指亲王嗣子(多为嫡长子)【答案】C【解析】(3)C项“在惠帝逃往其他地方后他坚守京师进行抵抗愿以身殉国”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文句“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分析可知有人劝惠帝到其他地方图谋复兴而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师等待援兵到形势危急的时候便以死报国再依据“燕兵入帝自焚”可知惠帝并未逃到其他地方而是在燕兵攻入京师之后选择了自焚【答案】(4)①君子广泛(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啊②攻下京城时方孝孺肯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儒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灭绝了【解析】(4)①省省察乎相当于“于”②下攻下彼他指方孝孺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这诗是为萧郎的竹画而写的为什么说“不似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A. 诗的第一句以野塘、曲折堤岸的特定环境营造远离世俗的氛围B. 诗的第三句中“婵娟”“粉态”绘形绘色绘神写出了丛竹的美妙C. 诗中诗人感到竹画艺术水平很高自己难以欣赏只好对画家失笑D. 诗人对年老的萧郎深表同情而“绝笔”在无形中抬高了这画的价值【答案】C【解析】(1)C项“诗人感到竹画艺术水平很高自己难以欣赏只好对画家失笑”不正确应是诗人感叹如此绝妙的绘画竟然少有人赏识诗人与画家只有相顾失笑嘘唏感慨【答案】(2)“不似画”是因为能听到竹叶婆娑的声音那丛七茎竹是诗人曾见到的天竺寺前石上劲健生长的竹子形象那丛八茎竹是诗人在湘妃庙里雨中看到的疏朗而森寒的竹子形象诗人通过幻觉和想象把画中的竹写活了不仅写出了其形态更刻画出其神态从而高度赞美了萧郎不凡的绘竹艺术水平【解析】(2)“低耳静听疑有声”是幻觉描写作者仿佛听到竹叶沙沙作响这表现了萧郎的画作的逼真赞美了萧郎画技的高超“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四句则是联想作者曾在天竺寺前看到过西丛七茎竹在湘妃庙里雨中看到东丛八茎竹作者在此处通过自己的联想将萧郎的画中竹一一对位突出了画中竹子形象的真实从而高度赞美了萧郎不凡的绘竹艺术水平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3)《林黛玉进贾府》中借两首《西江月》词评判贾宝玉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贾宝玉的这些特点在本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说明3.(4)小说叙事角度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有限视角”只是通过小说中的人物的视野观察事物本文也使用了“有限视角”进行叙事请据此简要说明本文“有限视角”的使用及其效果A. 袭人对宝姑娘与林姑娘发表的一番评论不仅有助于表现二位姑娘的形象特点也从侧面刻画出了宝玉反对仕途经济的叛逆性格B. 本文既表现了黛玉的敏感多疑也通过“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表现她的尖酸刻薄C. 宝玉对黛玉说的“你放心”三个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味深长表现了宝玉对黛玉的一腔真情可惜黛玉并不明白宝玉的心思D. 林黛玉听到贾宝玉与史湘云对话后的内心独白充分地体现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复杂情感有感动有欣慰也有对未来的担忧【答案】C【解析】(1)C项“黛玉并不明白宝玉的心思”不正确黛玉并非不明白只是故作糊涂表明了黛玉的清高窗户纸捅破就没意思了两情的最高境界就是内心的默契也是最美的境界【答案】D【解析】(2)D项“运用了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相同的表现手法”错误小说中的表现手法是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意在刻画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情感《琵琶行》中的两句诗是侧面描写意在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答案】(3)①不愿意应酬世俗事务不愿见贾雨村那样为官做宰的人②不愿意读书考取举人进士。
获得教养的途径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揭.发谒.见蛇蝎.浪遏.飞舟B.瑕.疵蒹葭.遐.迩目不暇.接C.讥诮.报销.剑鞘.料峭.春寒D.跋.涉挑拨.跛.脚拔.苗助长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读书决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到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jiè)来麻痹我们。
B.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震,生存于永恒之中。
C.在数千年来不记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lái)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
D.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xiá)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自惭形秽....,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C.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
D.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部作品和每一个思想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它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B.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既可笑又不值得。
C.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少数人仍然迷恋于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
D.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全世界乃至一个洲,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
二、同步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高一语文练习一、语言表达(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狭隘./谥.号偌.大/承诺.舟楫./作揖.六艺经传./师道流传.B.召.唤/招.呼跬.步/鲑.鱼驽.马/奴.仆贻.笑大方/百战不殆.C.句读./读.书桂棹./泥淖.慰藉./枕藉.间.不容发/挑拨离间.D.骐骥./羽翼.戕.害/杀戮.狙.击/阻.止锲.而不舍/提纲挈.领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懿荣第一次与“龙骨”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B.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创立。
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
C.国家队的几位表现出色的小将,被誉为中国足坛的明日黄花....。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下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近年来,我国干旱天气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水资源危机正步步逼近,如何加强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已迫在眉睫。
B.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使得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受到普遍质疑,引发了人们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
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D.未来三年内,中国将建成四十二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的发展模式,并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4.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B.举匏尊以相属.(属:致意,引申为劝酒)C.圣人无常.师(常:平常的)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传记,解释六经的著作)5. 根据要求提取下面—段话的主要信息,并用关键词表示出来。
其中已提供了三个关键词,请补写出另外三个关键词(每个词语都不超过5个字)。
《获得教养的途径》基础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书籍.狼藉.慰藉.籍.贯B.痴.迷炽.热奢侈.斥.责C.戕.害铿锵.踉跄.唱腔.D.斑斓.波澜.褴.褛贪婪.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僵死书藉性灵望洋兴叹B.停歇时髦消磨生气篷勃C.鲜活消遣斑澜不计其数D.领略丰盈魅力无足轻重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南沙,山水相接,气象万千....,既有浩瀚的零丁洋、狮子洋,又有精致的小桥流水人家。
B.河南的刘倩同学给校园话题来信,说自己的父母天天把别的孩子挂在嘴边,就是视而..不见..自己的优点。
C.学生不要盲目做题,一定要先领会“学法”,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D.王晓同学参加了2012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究竟是选择上清华大学还是选择上复旦大学,他还是显得有些首鼠两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日本内阁府近日发布一项灾区重建的重要方案,打算用3~5年时间彻底处理灾区的所有废墟和海啸所产生的垃圾。
B.欧盟13日宣布,对宝洁和联合利华处以总额近3.2亿欧元的罚款,以惩处这两家日用消费品巨头操控家用洗衣粉。
C.奥巴马称,他将力图以控制国内开支、节省国防预算、减少过度医疗保障开支和改革税收制度的方式降低赤字水平。
D.菲律宾外交部发表声明,警告菲律宾公民切勿到中国旅游或出差,携带任何违禁药品,否则将可能遭受严重惩罚。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昏来临,我清晰地听到了芦苇拔节的噼啪声,听到了啾啾的鸟鸣、阵阵的蛙叫。
一阵微风吹过,芦花曼舞着,苇叶________。
这一切,都像在对我窃窃私语,令我________。
再看映红西天的晚霞,透过密密的苇叶,洒下点点金辉,就像________。
于是我便在这梦境中恍恍惚惚……恍惚中,我忽而感到,我原来是大自然中的一株芦苇,是________——我的心灵便在这里栖息了。
9 获得教养的途径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狭隘.yì 魅.力mèi 殿.堂diànB、戕.害qiān 慰藉.jiè痴.迷chīC、沉溺.ruò 恬.静tián 瞬.间shùnD、创.伤chuāng 憧.憬chōng 怯.懦qiè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跋涉丰富多采停歇心脏B、共震息息相通锦缎斑斓C、幻象望洋兴叹丰盈麻痹D、闲瑕气象万千消磨恢宏3、依次填入下列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然后,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有了解活的意识和理解。
②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那么生气蓬勃,()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③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活着不仅仅为着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
A、不是就是尽管都如果B、不是而是尽管可如果C、不是而是尽管可因此D、不是而是不管都即使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
C、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举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所有。
D、敦煌石窟几千尊大大小小的石佛雕像,形态万千,简直是鬼斧神工....的雕塑品。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每学会一种新的语言,都会增长新的体验——而世界上的语言何其多啊!B、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僵死拔涉性灵望洋兴叹停歇时髦消磨生气篷勃鲜活消遣祟高不计其数【答案】拔—跋,篷—蓬,祟—崇。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对“教养”(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自我意识的________和扩展。
②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_______________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③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________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与丰盈。
A.增强逐渐领略B.增强逐步领悟C.加强逐渐领悟 D.加强逐步领略【解析】增强:增进,加强;加强:使更坚强或更有效。
逐渐:渐渐;逐步:一步一步地。
领悟:领会,理解;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途径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研读杰作。
B.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这十来本书对于一位真正的读书人是熟悉的。
C.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仅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且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D.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
【解析】A项,太绝对,在“途径”后加“之一”;B项,主客体颠倒,“书”对人是不会熟悉的,可在“读书人”后加“来说”,或改为“一位真正的读书人对这十来本书是熟悉的”;C 项,前后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否肯关系,因此应将“不仅……而且……”改为“不是……而是……”。
【答案】 D4.排列下面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②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也不会产生爱和生命③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④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⑤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⑥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⑦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A.①⑦⑥⑤②④③B.⑥③④⑤①⑦②C.①⑥③④⑤②⑦D.⑥③①⑦②④⑤【解析】⑥③是说一类人,④⑤是说一类人,将两类人对比,推出①⑦②这个原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2)经典的力量一、双基提要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字(1)狭隘.()戕.害()斑斓.()咒.语()时髦.()(2)沉()nì慰()jièchī()迷麻()bì消()qiǎn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丰盈彻悟恢宏望洋兴叹气象万千无足轻重3.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最终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②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③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读杰作。
A.逐渐戕害必须B.逐步戕害必须C.逐渐妨害必需D.逐步妨害必需4.下列名句与作者配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
(王安石)B.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C.(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黑塞)D.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也要泛览。
(鲁迅)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她身着一袭绿色长裙,溶入音乐起舞,用形体语言,行云流水....般勾勒出江南春光无限好的意境。
B.在这次打击赌博的行动中,该市几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一举端掉了十几个窝点,缴获了一大批赌具赌资。
C.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怎样,还不得而知,我们将刮目..相看..。
D.声名不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
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正是由于这个观点的改变,不仅使“国力牌名袜”在上海市场一鸣惊人,而且影响了上海人对袜品的消费观念,推动了上海袜品行业的革命。
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槁暴.(pù) 跬.步(ɡuǐ) 句读.(dòu) 金石可镂.(lòu) B .老聃.(dān ) 戕.害(qiānɡ) 接触.(chù) 锲而不舍.(shě) C .痴.迷(chī) 宝藏.(zàn ɡ) 郯.子(tán) 骐骥一跃.(yào) D .积累.(lěi ) 沉溺.(nì) 瞬.间(sùn) 不计其数.(sh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①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参透。
B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凭借,利用。
②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因为。
C .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学生。
D .①余嘉其能行古道. 道:道理。
②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赋、资质。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无以.至千里②作《师说》以.贻之 B.⎩⎪⎨⎪⎧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C ⎩⎪⎨⎪⎧ ①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4.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冷。
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是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出生得比我早还是晚呢?C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译文: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从此产生吧?D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译文:人们喜爱自己的孩子,(为此)选择老师来教导他们,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糊涂啊!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孩子有了进步时,要及时表扬给以..信任。
高中语文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试卷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ïu) 舟楫.(jì) 舆.马(yú) 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 C.镂.金(lï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 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答案:B试题解析:(A项中“楫”应读为jí;C项中“镂”应读作lîu,“驽”应读作nú;D项中“锲”应读作qiè)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
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2)你读了多少书,是把书读死了还是读活了,略略交谈几句,别人就知道了你的。
(3)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
A.聚集品位赞扬 B.云集品位赞叹C.云集品味赞叹 D.聚集品味赞扬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分和使用近义词与同音词的能力。
“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各处来,聚集在一起,(1)句说的是记者,显然应用“云集”。
故可排除A、D项。
“品味”为“尝试滋味;品尝”意,动词。
“品位”为名词。
(2)句选“品位”得当。
“赞扬”有“称赞”和“表扬”的意思;而“赞叹”只有“称赞”之意。
对于张旭的草书,颜真卿的楷书,我们只能“称赞”而无法“表扬”,所以(3)句用“赞叹”贴切。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B.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
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
高中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宝藏.cáng 戕.害qiāng 麻痹.bìB. 消磨.mó 慰藉.jí 符箓.lùC. 裨.益bì 笺.注qiān 钥匙.chíD.供.应gōng 时髦.máo 估.计gū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彻悟痴迷沉溺艰难跋涉B.铸炼消遣辉煌丰富多采C.瞬间篷勃锦缎息息相通D. 题纲书籍魅力广大恢宏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⑴~⑷题。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
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
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
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
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大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
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大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
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
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
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作者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作者认为“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轻视书籍”的表现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
”你怎样理解这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⑴~⑸题。
书的征服(节选)蒋子龙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书有说不尽的好处。
正因为如此,书才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
我怕搬家就是怕搬书,所谓搬家主要就是搬书。
每次搬家在家人和帮忙者的一再怂恿下都不得不扔掉一些书。
逢年过节,把屋子收拾利索,长了能维持几个月,短了不消几天,屋子里又乱了,主要是书在捣乱,到处是书堆。
外出总忍不住要逛书店,逛书店就不可能不买书。
新书、准备要看的书、看了一半的书、写作正用得着的书、有保存价值的书,占据了我的房子的绝大部分空间,而且还不断扩展,每时每刻都在蚕食供我存身的那块空间。
这不是侵略是什么?我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这种侵略和征服。
书不仅征服时间和空间,更征服人的大脑。
但是,倘若一个人只是被书征服,而没有征服书,充其量也只能算个书虫子。
正如培根所说,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
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其魁力和价值。
会读书的人都懂得征服书。
学生们有这样的体会∶一册很厚的新书,会愈读愈薄,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剩下那么几道题了。
这叫吃透了,掌握了,征服了知识。
读其他的书也一样。
即便先被书征服,最后还是要反过来把书征服。
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
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
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
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
读书需要选择。
如果不善选择,一生什么事都不干,光读别人的书也读不完。
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读,失去了意义;书,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我的办法是,翻遍所有能接触到的书,因为不亲自翻一翻就不知好坏,难以取舍;然后把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书扔掉——这种价值的评定是没有什么统一的惟一的标准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本书就像一根绳子,只有当它跟系着或捆着的东西发生关系时,它才有意义。
同是一本书,对有的人毫无价值,对另外一个人说不定就有点用处。
读书的功夫要下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的一类书上。
这类书能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完善自己。
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
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还有一些是供你消遣、娱乐的书,可在沉闷的旅途上,在紧张疲劳之后,在工作之余,以及在睡不着觉的时候去读,而不必用正规的时间。
我现在真感到时间宝贵,浪费不起,好像一天不再有24小时,只剩下20小时或18小时,其余的时间被电视和其他一些不用动脑子的活动占去了。
我的窗台上和写字台周围书刊堆得过高了,就反省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时间减少了,于是拼上几个晚上,把功课补齐。
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都需要终生不懈地精读粗读苦读喜读,它就是生活这部活书。
读它不能代替读印刷的书,同样,读印刷的书也不能代替读它。
⑴.作者说,书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
书的“征服性”和“侵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作者主张要“征服书”,请结合本文内容,概括出两种“征服书”的方法。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第11自然段中写道;“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
”这样的书”有哪些作用?⑷.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对于读书,古今中外许多大家曾给我们留下过富有教益的名言。
请你在理解本文内容的基础上谈谈对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是自己与宇宙________。
②可是今日我们读《孟子》和《四书》全部,却不能________视之为政治哲学,一定也要________他们的历史背景。
③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________。
A. 统一一概考查脆弱B. 同一一体考究虚弱C. 统一一体考查虚弱D. 同一一概考究脆弱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语句,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暮色渐渐地侵进林子里来,________,偶尔有一两点花瓣落在肩上,沁着一点微微的香气,松散着我一天的劳累。
(2)北平郊外________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予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用语言来形容的地步。
①风依然轻抚着②轻抚着的依然是风③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④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以及无数枯树林,一片大雪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下面的句子前后不够连贯,请添加或删减个别词语,使它衔接恰当,意思完整。
生活充满无限风光同时又密布艰难险阻。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无论是顺水、逆水,只要掌好舵,就不会触礁、翻船。
因此,我们要经得起磨练,能够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不是束手无策,应该积极地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摆脱逆境。
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上(删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获得教养的途径1.D (A.藏zàng B.藉jiè C.笺jiān 匙shi)2.A (B.采--一彩 C.篷--—蓬 D.题--—提)3。
[⑴作者倡导的是一种重阅读质量的读书观。
因为阅读的本质不在于积累某些知识,提高某种技能,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一个人没有个性或人格,一切努力也是白费。
⑵因为个性或人格是一个人通过阅读获得教养的前提。
一个有个性或人格的人,把阅读看成是帮助我们获得教养获得生命意义的途径。
⑶表现有二,一是不愿埋头读书,只图生活享受,二是只看报纸和流行文学,不读经典杰作。
⑷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读书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不能成为生活的目的。
但现实是,不是读得太多,而是太少。
读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应该倾心于书。
]4。
[⑴.时间被书占用,空间被书占有,头脑被书左右。
(意思正确即可)⑵.①抓精髓,掌握规律,把厚书读薄;②有选择地读书,不被书所累,③认真精读有益的书;④不让消遣、娱乐类的书占据正规时间;⑤终生阅读生活这部大书。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⑶.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激发人们的才智、帮助人们完善自己的书。
⑷.(1)比喻盲目读书,被书征服。
(2)比喻多好的书也不能迷信。
(意思正确即可)⑸.名言的字面意思是“完全相信书本上的知识,不如没有书本。
”(可根据这一内容谈看法,言之有理即可)]3.D(①“同一”在句中的意思是融合为一个共同的整体。
“统一”的意思是部分联成整体,或分歧归于一致。
②“一体”的意思是全体。
“一概”的意思是没有例外,表示适用于全体,是一个副词。
“考究”的意思是查考、研究。
“考查”的意思是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
③“虚弱”的意思是软弱。
“脆弱”的意思是禁不起挫折,不坚强。